當過兵的都知道軍中文化有它結構性的問題,
尤其是上層階級很難受到監督,缺乏制衡或相抗衡的力量,只要想義務役官兵能要求長官嗎?就不難理解吧⋯⋯
海軍副司令鞠躬道歉,我覺得這態度是正確的,也代表開始處理問題。
在龐雜體系中的長官要掌握全部的事情很難,
尤其當中有人欺上瞞下⋯⋯
但這不是藉口,尤其軍隊是保護國家及人民安全的力量,怎麼能出這麼大的包?
我們都希望零確診持續下去,雖然21例打擊大家士氣,尤其是陳時中防疫團隊及防疫系統中的人。
但面對《武漢肺炎》大家還是要振作起來,
我們一起度過難關,
希望國軍長官與行政體系配合徹底檢討,
這個不是例行訓練,也非軍事演習,
#這是生化戰
是中国共產党向全世界發動的生化攻擊。
希望我們國軍的將領們把軍階的優越感先擱在一旁,虛心檢討向防疫專業學習。
人都難免犯錯,只是他們的責任重大不容犯錯。
最後,我還是拜託大家氣歸氣,
還是要保持冷靜及理性,
慎防紅色使徒及紅霉趁機破壞軍民士氣及信任。
民安隊階級 在 徐欣瑩 Facebook 八卦
| 徐欣瑩主席政見發表全文|
《影音檔》
影音:https://goo.gl/BovImF
《文字版》
《《拜託,不要鬥、不要鬥、不要鬥》》
我是最年輕、最沒有包袱的副總統候選人,我們從第一場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到前幾天最後一場的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會,我們看到這麼多場的政見發表會及辯論會,我們也聽到了藍綠兩黨有自己的說明與主張,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離不開對立與惡鬥,請問有事嗎?看到這一切其實我們並不意外,因為藍綠兩黨都只想到你自己,我們可以拜託,不要鬥不要鬥不要鬥,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我們不希望台灣人在藍綠惡鬥對立之下,被迫成為魯蛇,現在國際已經走向了原力覺醒,可是我們卻還執迷不醒,跳脫藍綠,我們醒一醒,看看現在的外面的世界,現在是科技網路資訊的世界。
...
《《推動台灣成為網路大國》》
我是在三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當中,唯一是伴隨著整個網路世代崛起而成長起來,甚至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還曾經沈迷在網路之中,我可以理解、我可以體會年輕人的心聲,我可以了解年輕人的需求,我們看到科技與網路改變了這個世界,從我們的生活、文化,乃至於經濟型態以及戰爭的型態,所以,整個的變化就是一種轉機,也是一種契機,但是我們的政府有沒有掌握這個轉機,掌握這個契機?大家知道在整個的世界地圖上台灣的領土只是小小的一點,我們受限於我們自然環境,國土非常的小,人口也不多,天然資源也不豐沛,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在科技網路資訊時代的來臨,我們在網路的世界中,台灣中華民國可以是網路大國,可以是世界強國。但是我們的政府有沒有看到這一點,台灣有非常好的條件,我們教育普及,我們電子產品使用率非常的普及,我們自由民主的環境,加上我們的國人都有國際觀,我們還有台灣人最優秀最好的頭腦,最有創意的點子,以及我們有最好的技術,可是為什麼我們沒有成為網路大國?
因為過去藍綠兩黨的執政都沒有注意到這點,我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讓宋楚瑜徐欣瑩讓台灣成為世界網路大國。我們首先要提昇網路發展的環境,我們縱使有再好的人才,沒有很好的環境,一上網卡卡的,要去國外拿資料一下就斷線或卡線,應該加大網路頻寬,推動國內有線無線電信服務頻寬,把台灣變成全世界網路服務交換中心,更要建立數據通信高速公路,讓台灣國內國外到全世界寬頻網路接軌,我們更要提昇網路儲存能量能力,讓台灣成為世界數據中心。
有了好的環境,人才自然發揮。接著再由政府來扶植,發展網路上各種加值應用,並鼓勵發展網路上中下游產業。我們可以用台灣人的智慧去賺世界人的錢。
...
《《推動電競成為運動項目》》
講到網路,隨著網路興起,一個新興的產業叫電子競技,但因為政府的不重視,台灣沒有一個職業類別叫電競選手,可是我們卻有世界金牌的電競選手。電子競技也沒有列入正式運動項目,所以政府應該要能夠跟上世界科技的腳步。
...
《《訂定職業選手的贊助補助辦法、重塑技職體系》》
講到選手、講到運動項目,就要講到台灣所有運動選手的心聲。過去選手因為自己的比賽屢獲佳績,受到兩大執政政黨總統表揚,但他們都向總統表達,希望重視台灣體育的發展,關心我們運動員,但從來沒有得到好的回應,只有收割選手的成果,民國黨主張,給各類國手生活津貼,讓他們可以安心受訓;要訂定職業選手的贊助補助辦法,並鼓勵企業投入職業選手贊助,建立國手就業輔導與退休補助制度,更要讓國人想打壘球有壘球場、想打網球羽球有網球羽球場,想溜冰有溜冰場,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各縣市各類體育館與體育場的建設。
講到這裡,我們要來談教育,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公平均等的教育,教育是國家重要的投資,而不是把家長找出來出資,所以在十二年國教部分,我們主張保留菁英高中,其餘免試升學,升大學一定要公平的考試,讓弱勢家庭的學子也可以上好的大學,我們更要重碩技職體系,讓我們的學子能夠行行出狀元而不是人人上大學,更重要的,我們要能夠讓我們的學子縮短學用落差,我們還要免除學子的學貸利息。
...
《《住者有其屋政策》》
接著我們要來談一談住者有其屋政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說:「我不能讓人民有家,怎能要求他們愛國?」,我也要說:「如果政府不能讓人民安家樂業,又怎麼讓他們信任政府呢?」台灣長期沒有住宅政策,只有不動產政策,經過藍綠輪流執政,十幾年來,鄰近的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他們有住宅政策已經十幾年了,但是台灣都沒有,所以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要讓人民買得起房子,到底是口號還是在欺騙選民?這次的選舉,兩大政黨都提出了要興建二十萬戶的住宅,但是我們看到土地與財源都沒有著落,等於還是沒有住宅政策,還是畫大餅,這不是欺騙選民,什麼才是欺騙選民?所以我們主張住者有其屋,我們要在中央成立專責的住宅單位,負責公共住宅的興建、管理、租售,以及都市更新等業務。我們還要全面的清查國有土地及閒置的房舍,並且鼓勵壽險閒置基金、郵政儲金投入公共住宅的興建,能夠有財源。我們還要開辦類似新加坡的住宅公積金政策,再來我們要利用政府的力量來全面的推動都市更新,我們更有整合全國的空屋,以租稅的優惠來給予租屋的優惠,讓空屋投入公共的租屋系統,健全租屋市場,我們要讓我們的民眾買得起房子,住得安心,謝謝。
...
《《要大格局、大收益、大幸福》》
我從小生長在台灣,從基層做起,我沒有顯赫的家世與財富,但是我充分地感受到台灣雖然小,但是非常地美,但是我卻非常地擔心,藍綠兩黨連續地執政之下,台灣不只是土地小,連人心都變小了。我們不怕小國化,就怕小氣化。現在網路上很多的聲音,好像台灣現在變成追求小格局、小確幸、小幸福的國家,這似乎是政府的一種洗腦,但是環境不好就要人民安貧樂道嗎?安貧就真的就能樂道嗎?我們民國黨要讓台灣成為真正的「三大」,我們要有大格局、大收益、大幸福,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談一談民國黨的財政與經濟政策,也就是現在台灣的現況,政府沒有錢、人民沒有錢,那要怎麼樣讓政府有錢、人民有錢?
...
《《發展台灣工程隊、打世界盃賺世界人的錢》》
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在整個政府的財政部分,我們看到我們的政府沒有開源節流,還會去接暗管。政府的財庫好比一個大水庫,我們要開源,我們要想辦法發達國家資本,去賺世界人的錢。政府是父母,是我們的父母,不僅應該要積極地賺錢,增加我們財源的收入,也應該要幫助民眾幫助老百姓、幫助企業來賺錢,可是我們的過去,藍綠兩大黨輪流執政,我們沒有聽到、也沒有看到政府積極地發達國家資本,我們有非常好的人才、最好的頭腦,除了在第一段我所說的,我們可以發展成網路大國之外,我們能夠培養最優秀的人才,得到世界的專利,去賺世界人的錢。我們很多的國營事業應該要想辦法去賺錢,更重要的,我們還要能夠想辦法,像我們的工程隊,我們有非常好的工程人才,可以去協助各國重大工程建設,我們可以去賺世界人的錢,可是我們的政府就是沒有積極地做,非不能也,不為也。請大家讓宋楚瑜、徐欣瑩來為大家賺錢。
...
《《杜絕浪費、不讓財團接暗管》》
我們除了開源之外,更重要的要節流,大家可能不清楚每年審計部寫給立法院的決算書,光是列出中央政府財政浪費公帑,每年就是幾千億,我們民眾鄉親幾百塊都捨不得花,都省得要命,可是政府可以幾百萬幾千萬幾百億幾千億地浪費。所以我們必須要杜絕所有浪費,政策的錯誤造成的浪費、政黨的惡鬥造成的浪費,核四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政策的錯誤像證所稅,三年少收800多億。更重要的,還有很多規劃不當、倉促發包、執行不力的很多工程建設也讓我們浪費很多錢,還有資源錯置,這些通通都要來改善。再來接暗管的部份,過去政府賤賣國家資產以及國有公司股票,就是像暗管接到財團。宋楚瑜徐欣瑩沒有包袱,一定會以身作則,絕對不會接暗管到財團。除了財政開源節流不可接暗管之外,更重要的要談怎樣來賺錢,讓做生意的賺錢,讓受薪階級可以加薪。過去兩大政黨藍綠輪流執政,結果就是過去20年不斷把工廠趕出去,把企業趕走,把資金趕出台灣,現在我們最重要的要做的,就是能夠吸引台商回流、能夠投資台灣。過去十幾二十年都沒有投資台灣,所以我們主張成立投資台灣基金,協助產業併購轉型,讓更多資金回流,讓台商回流,讓世界各國大廠都願意來台灣,那我們就可以創造工作機會,讓做生意的能夠賺錢,也能夠創造企業良性併購。
...
《《產業升級、穩定股市》》
我們還要推動工業4.0,讓傳統產業升級。更重要的,對外過去政府沒有積極扶植產業,我們必須對外談判協定,我們要帶領企業到世界各國建立台灣村,把我們最好的科學園區的經驗可以在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實現,我們由政府帶領企業打世界盃,去賺世界人的錢。我們還要積極推動台灣加入區域經濟貿易組織以及經貿自由化。還要推動影視文創產業、健康照護產業等等,政府要有所作為,發展利基型零組件等創新經濟、高附加價值產業。
再者我們要來跟大家談一談,股市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所以穩定股市才能活絡經濟,我們主張要有穩定股市的政策,除了已經廢除的證所稅,我們還要減輕證交稅,並且全面檢討股市的稅賦,避免內資外資稅賦差異過大,還要立法保障股市穩定成長。
...
《《毒品防治、司法改革》》
再來我們要跟大家談一談,我們要給所有民眾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治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治安現在對大的問題來自於毒品。吸毒者為了買到毒品,會去偷、去搶、去殺人,還會對自己的親人動粗。很多吸毒者也造成常常造成車禍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查緝毒品。我們主張:警政署的位階應該提升為警政部,讓專業領導專業,一條鞭不受地方政府的管制,加強警察維護治安的能力與功能。對於青少年以及很多民眾,要防止他誤觸毒品,所以我們主張將K他命改列二級毒品,防止青少年誤入歧途。
再來我們要來談司法改革,司法是人民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近年來有許多轟動各界的案例,判決結果往往令人錯愕,所以民眾感嘆:法律究竟是保護人民的權益,還是保護有錢人的權力?網路上流傳,有錢判生無錢判死。所以對民眾來說,我們要讓民眾信任政府,我們就要積極的來做司法的改革。我們主張:第一,我們要建立不適任司法官的淘汰制度,我們非常肯定多數盡忠職守、為民眾主持正義的司法官,但是對於不適任者一定要建立淘汰制度。第二,要推動人民參與審判,重大案件要避免恐龍法官自由心證、單獨決斷。第三,我們主張廢除特偵組,案件回歸各檢察署偵辦,避免行政干預司法。第四,我們要嚴守偵查秘密,保障人權。第五,我們要推動法律扶助為律師的義務,我們要找回公平正義,讓人民相信這個社會是有公平正義的,謝謝!
第三部分:
...
《《終止藍綠惡鬥,組成大聯合政府》》
2016的國會一定要多黨不過半,才能夠終止藍綠的惡鬥,才能夠讓更多多元的聲音進到立法院。
領導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溝通協調、要能夠整合、要能夠以身作則。在過去藍綠兩黨輪流執政,也提出了許多非常好非常多的政策,但是16年過去了,真正執行的、實現的沒有幾項,問題出在領導人有太多的包袱,沒有辦法以身作則,所以只有宋楚瑜能夠沒有包袱來帶領台灣,好好地執行所有的政見。
國民黨提出了三弓四箭,我們要提醒所有的鄉親朋友,這個箭要能夠射得遠、射得準,最重要的還是那個弓箭手、還是那個射手,領導人非常地重要,民進黨也提出了五大創新改革,很多人都擔心會不會「無大創新改革」,在過去16年來,眾目睽睽之下,藍綠兩黨可以不斷地對立、衝突、惡鬥,在這個選舉的短短地幾個月,或著是1月16號選舉當天過後,大家就能相信就能終止藍綠惡鬥嗎?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思考這個問題。宋楚瑜徐欣瑩超越藍綠,對於所有好的政見、好的政策,會組成大聯合政府,我們能夠沒有包袱地來為大家來執行,所以要懇請大家支持宋楚瑜、徐欣瑩。
...
《《醫護照顧、養生村、長照政策》》
最近阿嬤很熱門,大家都在找阿嬤,我也很聽阿嬤的話,但是我更重視的是阿嬤阿公的權益與福利,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照顧銀髮族。依據統計,現在國人每六個人要扶養一位老人家,十年之後,每三個人就要扶養一位老人家,所以,銀髮族的照顧以及老人照護的政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也會老,大家都會老,所以我們對於照顧老人家、照顧阿公阿嬤、高齡社會的來臨,我們主張要發展完整的照護體系的養生村。
我們同時鼓勵保險業與社會企業投入長照事業,讓人人都得到應有的長期照顧,還要建構完善的社會保險系統,確保財源,鼓勵社會企業與保險業投入成立社區型長照中心與養生村,降低一般民眾的進入門檻,使家中長輩能就近受到照顧。對於長期照顧人力的培育,應該由政府來主導,好好來培育。
對於銀髮族的照顧,對於有意再次就業者,政府應該提供創業及就業的媒合服務。要推動銀髮族志工訓練與認證,並融入社區服務,還要全面推動社區樂齡計畫,讓每個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
...
《《客家政策、族群融合》》
說到客家政策,我想要先跟所有的客家鄉親說的是,我從客家庄出生長大,我是真正的客家人,最了解客家人的文化與需要。很多政治人物每次到了選舉才說自己的誰誰誰是客家人,選完了,我們客家鄉親又被放在一邊。親愛的全國客家鄉親,我們的祖先教我們勤勞打拼、教我們團結一致,這一次,我們第一次有真正的客家子弟出來參選副總統,懇請所有的客家鄉親團結,懇請所有的客家鄉親支持徐欣瑩,支持最支持客家人的宋楚瑜。接下來因為時間關係,要向大家簡單報告客家政策:
現在年輕人都不會講客家話,讓大家擔心客家文化語言會流失。我們要營造多元的客語學習環境,在公共領域推動客語服務。我們還要推升客家藝文,傳揚客庄節慶,透過現代科技多加傳播。對於客家產業、客家美食,我們要建立客家商情資料庫及溝通平台。我們要豐富客家影視,活絡客家傳播,發揮廣電媒體影音的影響力。我們還要積極培育客家青年,積極參與客家事務,讓客家文化得以永續保存,也能夠彰顯客家的貢獻。各位鄉親大家好,我的爸爸是客家人,我的媽媽是河洛人,雖然我的台語、客語講的不是很溜,但我和大家一樣,保持了我們祖先的精神和腳步,我們認真打拼、刻苦耐勞,互相關懷、互相幫忙。這次宋楚瑜和徐欣瑩的合作,代表的就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黨派、不同的世代的合作,所以我們要逗陣來為台灣來打拼,所以在這裡要拜託各位鄉親父老、各位好朋友,這次的選舉一定要用新的思維、新的選擇來改變我們的環境、我們的未來。這次的選舉拜託大家選給我們自己,聽你心理的聲音,選給最有經驗、最會做事情的宋楚瑜,選給永遠和大家站一起的徐欣瑩!
...
《《跨部會整合、推動「台灣新政」》》
我的專業是做地圖的,拜科技之賜,所以我們有電子地圖,我們有衛星定位。在做地圖的過程,以台灣地圖來說,我們要能夠把各個地圖一塊一塊的拼接起來。在這個過程,每個塊區之間,都要有重複的區塊。這樣的接邊概念用到我們整個政府的管理,就是一種跨部會的整合。徐欣瑩擔任新竹縣區域立委期間,許多延宕十年、二十年的鄉親重視的事情,像霄裡溪的汙染、像生醫園區的醫學中心、像是無自來水地區沒有自來水的問題,都能夠在短短的兩三年內能夠定案,就是因為我與民眾站在一起,我了解到整合的重要性。現在台灣很多的問題都需要有跨部會的整合才能夠完成。宋楚瑜主席是最有經驗也最有領導力的領導者,我未來會做一個無聲的副手,全力的以我過去與鄉親互動的經驗來輔佐他。最後我要請大家一定要跳脫藍綠的思維與框架,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才能決定台灣的未來,懇請大家支持3號宋楚瑜徐欣瑩推行台灣新政,建設台灣。謝謝!
民安隊階級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劉伯溫的「謀臣」悲劇:一廂情願想做帝王師|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智謀文化的早熟和發達,是中國一個特有的現象。在這種文化的催生下,中國人特別崇拜智慧人物。而在智慧人物的系列中,有兩大偶像,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元明之際的劉伯溫。歷代人們給這兩位附會了很多神異的傳說,傳說中,他們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能呼風喚雨。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神化諸葛亮的《三國演義》時說,孔明先生被描寫得不大像一個正常人了,「多智而近妖」,而劉伯溫也被後世的許多傳說扭曲得厲害,即使不「近妖」,也是「多智而近怪」。
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神異傳說之外的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鄉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今屬浙江文成),按元朝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江浙行省的處州路。
江浙地區向為人文淵藪,劉伯溫的家鄉武陽村雖然是個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縣城有150多里之遙,但讀書的風氣不衰。劉基的曾祖還曾在宋朝為官,傳到劉基父親這一代,雖非顯第,但無疑是一個中國傳統農村典型的小門小戶的讀書家庭。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傳統教育。《明史》上說,劉伯溫「幼穎異」,特別聰明,他的老師即對其父親說,劉伯溫不是池中物,長大後必然光宗耀祖。《明史》還記載,「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所謂象緯之學,就是通過觀察天象和占卜來預測人事的一套神秘的學問。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這種學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輔之於縝密的思維和明晰的判斷,其所謂預測往往也有應驗的時候,這就更給這門學問披上了奇異的面紗。
《明史》的這兩點記載非常重要,因為它基本勾畫出了劉伯溫的兩條人生軌跡:一個是深受傳統儒家教育,作為「儒者」的劉伯溫;一個是搖鵝毛扇,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兩者不可偏廢,毋寧說前者還更為重要,但可惜經過野史和民間的渲染,也許還包括劉伯溫後人有意無意的「改造」,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壓倒」了作為「儒者」的劉伯溫。於是乎,本來是一個不無悲劇色彩的傳統知識分子,在各種離奇怪誕的傳說中,成為一個滑稽多智的怪物,差不多等於是江湖術士之流了。
作為儒者的劉伯溫,照例要重走前輩讀書人循環往復的那條道路。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參加元王朝的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能應考,據當代學者楊訥考證,劉伯溫虛報年齡為26歲,終於矇混過關。不過,只要是憑真才實學,在舊時,這倒是讀書人的一段佳話。
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已中進士的劉伯溫正式踏入仕途,到江西瑞州路的高安縣任縣丞。所謂縣丞,就是縣令的屬官,官階還不夠「七品芝麻官」,屬於正八品,略相當於今日之副縣長。
官階低倒沒有什麼,按照元朝制度,名列第三甲的進士就只能授予正八品,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終究是抑制不住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劉伯溫運氣差了一點,他此刻所置身的,完完全全是一個衰世。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元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迷信武力,不尚文治,故以馬上得天下,仍然「以馬上治之」,加上元朝對漢民族的猜忌,因此始終沒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到了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的時候,元王朝的統治機器更加遲鈍和衰朽。大凡衰世,都具備兩個重要表徵:其一就是吏治大壞,單靠一兩個志士仁人已無法改良,上層階級貪圖享樂,文恬武嬉,空前的社會危機迫在眉睫,他們卻有意無意視而不見,徬彿「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內」;其二,在草野中已經萌動著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元順帝當政時期,自然災害不斷,而吏治不良。
飽讀詩書,從書齋昂昂然走出的劉伯溫,儒家知識分子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幾乎與生俱來,但他在江西做了五年的小官,最後只能抑鬱求退。按照史書的記載,他在江西,「政嚴而有惠愛,小民自以為得慈父」,想來頗有政績,但「豪右數欲陷之」,意思是地方上的豪強貴族處處和他作對,最後只好離去,於1340年回到家鄉。江西短暫的五年仕宦經歷,並未使劉伯溫對元政權完全失望,這之後,他又謀到了一個江浙儒學副提舉的官職,這是負責地方教育事務的一個崗位,僅比縣丞的正八品高一等,屬於從七品。志大才高的劉基對此當然也無法滿意,好歹幹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辭職了。辭職的理由是身體不好,後人於此有所爭論,不過不論劉伯溫當時是否真在患病,他對元政權的灰心,卻是越來越明顯地表露了出來。這從他辭職後所著的那本名著《郁離子》中即可看出。
「儒者」與「謀臣」的悲劇
元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隊攻佔了浙江處州(今浙江麗水),因為在故鄉的聲望,劉伯溫和另外三個當地著名知識分子—葉琛、宋濂、章溢,一起被朱的兵士送到應天(今南京)去見朱元璋。《明史》記載了這四人與朱元璋見面的場景:「太祖勞基等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朱元璋表現出了禮賢下士的態度,向他們請教如何統一和安定天下,章溢回答說:「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意思是只要朱元璋保民安民,就能收拾人心,完成霸業。
劉伯溫從此開始了為朱元璋充當謀臣的人生新路。
作為深受儒家文化洗禮的劉伯溫,這麼快就倒向一個傳統觀念中的「亂臣賊子」,其中當然有多層因素的作用。史籍中流傳一個「西湖望雲」的故事,說劉伯溫早在投朱之前就發現金陵(即南京)有所謂「天子氣」,所以決心「輔之」。這無疑是無稽之談。劉伯溫之投效朱元璋,首先自然緣於對元政權的失望;其次,此時朱元璋的一些作為契合劉伯溫的期待—朱元璋部隊的軍紀相對較好,朱元璋本人比較能夠禮賢下士,朱元璋表現出了強烈的統一天下的願望,這些都是他區別於其他群雄,而對劉基這樣知識分子具備吸引力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朱元璋打出了民族牌,以驅除異族政權為號召;二是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意識到,要想統一天下,一味的大破壞是不行的,還必須著手於建設,而要進行建設的工作,又必須依靠縉紳階層,儘可能維護他們的利益。
早在劉伯溫辭官隱居期間,他就在《郁離子》中說,要「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肄禮樂,以待王者之興」。而此時的朱元璋,頗有一些「明法度,肄禮樂」的氣象,他成為劉伯溫心目中正在興起的「王者」,不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情嗎?
關於劉伯溫在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的作用,雖然不像傳說中那樣神奇,但他和其他知識分子一起,幫助朱元璋在亂世中恢復秩序,是值得歷史肯定的。
朱元璋統一天下,劉伯溫和其他開國功臣一樣得到了封賞,這似乎實現了他的人生抱負,但作為儒家知識分子,新朝的肇建又使劉伯溫自覺背負了一種新的使命,這就是「導君於正」,使新皇帝符合儒家的政治文化傳統。而就是在這方面,劉伯溫開始品嚐苦澀的滋味,因為在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手下討生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伯溫入明後活了七年有半,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裡,他先後幾次受封,又幾次被打發回鄉。從他第一次被斥退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伴君」確實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工作。當時南京從夏天到秋天一直沒有下雨,求雨也沒有效果,劉伯溫藉機指出了三條弊政:一是陣亡將士的妻子數萬人都被迫住在「寡婦營」,不許外出;二是為營建工程的工人死亡,屍體暴露不收;三是敵方頭目既然已經歸誠投降,就不適宜充軍。古人認為天象由人事決定,劉伯溫借求雨的機會進諫,使朱元璋只好同意其請,可過了十來天仍未降雨,朱元璋立即作出了「劉基還鄉為民」的處罰。但劉伯溫被免職僅三個月,朱元璋又想起了他,令他火速從家鄉赴南京,恢復了其官職。而到了洪武四年(1371年),他在得到封爵之後,再一次被賜歸。
如果說第一次被貶,劉伯溫由於功名之心未滅還滿懷惆悵,那麼他後來的被放歸,則更像是一種自我放逐。這不僅因為明初同僚的傾軋十分激烈,不同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已到白熱化的程度,更因為他對「聖意難測」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在雄主手下討生活充滿了憂懼,深知只有韜光養晦才是自我保全之道。
然而劉伯溫到底是讀書人,儘管他感覺面前這個曾經與自己共過患難的人越來越難以捉摸,但在反覆放歸、召還的過程中還是要戰戰兢兢地盡儒者的本分。他勸朱元璋,「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要朱元璋保存臣子的體面,不應動輒羞辱,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他又提醒朱元璋,對遁逃北漠的元朝大將王保保不能輕敵妄進,結果也被他不幸言中了—名將徐達在追擊王保保的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憂讒畏譏的劉伯溫準備在家鄉終老,但善於占卜的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並不在自己手中。很快,他就出事了。又使天災進一步演變成人禍,中國大地,一時飢民、流民、盜匪四起。
死因成謎
隱居的劉伯溫,竭力洗盡鉛華,表現得像一個不識字的老農,也不和地方官吏來往。他知道,有一雙天眼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明史》上這樣繪聲繪色地描述他的謹慎:「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家鄉的父母官因為始終見不到劉伯溫,所以換上便服求見,正在洗腳的劉伯溫對上門的客人當然不好拒絕,升火做飯以待客,但當縣令以實相告時,劉伯溫馬上變色,自稱小民,便立即退避。
如此小心的劉伯溫還是出事了。
在浙江福建交界處有一個叫談洋的地方,此地偏僻而險要,所以成為奸人躲藏之所,劉伯溫便派兒子劉漣入朝反映這一情況,建議在此設立一個機構負責巡查,但劉漣繞過了中書省(當時明王朝政府的中樞機構),直接向皇帝奏陳,引起了執政大臣的嫉恨,他們誣陷劉伯溫看中了談洋這塊地方,準備作身後之墓地,只是由於談洋的百姓不同意,所以才希望朝廷在那兒設立機構,以此驅逐百姓。中書省準備借此興起大獄,這時的劉伯溫雖然患病,但仍然不得不扶疾入朝,向皇帝和朝廷說個明白。
劉伯溫面對朱元璋,「惟引疚自責而已」,意思是什麼辯解的話都不說,只承認「我錯了我錯了」,朱元璋沒有再窮追下去。但不久,在一件小事上,朱元璋還是給了劉伯溫一個下馬威。朝廷祭奠孔子,儀式結束後,祭祀用的肉分給重臣算是一種榮譽。劉伯溫沒有參加祭奠儀式,卻接受了肉。朱元璋說:劉伯溫是學聖人之道的嘛,怎能不參加祭奠卻享受祭品?學禮學到哪裡去了?下令停發其一個月俸祿。是否接受祭品是小事,停發一個月俸祿也是小事,關鍵是皇帝行動中透露的信息是意味深長的:他就是想讓劉伯溫沒面子。由此可見最後一次入朝的劉伯溫,其處境之尷尬。
處境和心情都惡劣,劉伯溫的病情加重了,洪武七年,朱元璋知其病重,賜歸田裡,這一年的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卒於家中。
劉伯溫的死因,歷來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被丞相胡惟庸毒死;二說朱元璋是毒死劉伯溫的主謀;三說是病死。其實從情理上思考,劉伯溫當時已經患病,而且又不是當權派,朱元璋和胡惟庸又何必要多此一舉?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的傳聞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後來朱元璋為除掉胡惟庸,有意給其羅織了一條新罪名。但他沒有想到,後世同情劉伯溫遭遇的人,不以揪出胡惟庸為滿足,又懷疑到他自己頭上,這真是一種諷刺。
與劉伯溫的死因相比,朱元璋在劉伯溫死的前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耐人尋味。
劉伯溫還在朝的時候,朱元璋的文集刻成,他賜給了李善長、胡惟庸、宋濂三人,卻偏偏沒有給劉伯溫,這反映出朱、劉君臣關係在劉伯溫死前,已比較冷淡。劉伯溫病重被賜歸,朱元璋頒發了一紙詔書,對二人君臣一場進行了一次總結,其中既責備劉伯溫當年不早早歸附,也稱揚其功績,最重要的,是表示自己當皇帝後,對劉伯溫的安排和處置都是符合「國之大體」的。對劉伯溫來說,得到這樣一份詔書,肯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朱元璋和劉伯溫君臣二人,在身份認識上大概是有一些偏差的。劉伯溫雖被人們看成「謀臣」甚至「術士」,但他更自居為「儒者」,然而讓他沮喪的是,朱元璋也更多願意把他當成「謀臣」和「術士」。在一次誰是當今大儒的討論中,朱元璋就曾經輕蔑地說,像宋濂、劉伯溫這樣的人哪配稱「大儒」?
朱元璋為什麼不願意承認劉伯溫為「儒者」?原因很簡單,儒者都有「導君於正」的使命,真正的大儒,在傳統觀念中,應該是帝王師。做「帝王師」,這堪稱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劉伯溫也不會例外。問題是,這種理想很多時候只是文人的一廂情願。自信心太強的雄主們是不承認有什麼「帝王師」的,否則那豈非意味著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人比他更高明嗎?朱元璋是這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這樣。一個迂腐的讀書人尹嘉銓寫了篇文章,其中引用了《漢書·張良傳》中的一句話:「學此則為帝者師矣。」雖然他一再說明「不敢以此自居」,卻在一場文字獄中被乾隆抓住了把柄,乾隆憤憤地責問:「你要做帝王師,那把我往哪兒擺?」這就是雄主們從心底裡討厭帝王師的關鍵要害了。乾隆還有一句痛斥紀曉嵐時脫口而出的名言:「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畜之,汝何敢妄談國事!」意思更為透徹,原來在帝王眼裡,所謂國事其實不過是他家事、是他一人之事,文人之流,哪怕是名義上的老師,都不過是他養著好玩罷了。至此,「帝王師」這頂紙糊的桂冠被乾隆輕蔑地吹了口氣便破碎了。
在現實的無情打擊下,劉伯溫的「儒者」、「帝王師」之夢最後破滅了沒有?不知道。我們清楚的是,他臨終前留下遺命,告誡子孫不得為官。
本文原載於《百家講壇》2009年第8期藍版,原題為「在雄主手下討生活不易——真實的劉伯溫與朱元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