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公司的員工,買了他人生第一張股票。
上個星期,到銀行處理事情,我聽到旁邊的年輕人問櫃台:「我想開戶買股票,請問要怎麼辦理?」
昨天,崴爺又讀到這則新聞:
“證交所統計,去年台灣20至30歲年輕族群在股市的開戶人數已大幅成長至123萬人,這群新的股市投資人被稱為「小白」,也叫「首投族」,但這裡的首投不是投票,而是投資股市。”
/
我認為「投資理財」應該是一個人本業之外,最重要的「第二專長」。
畢竟小資族只靠收入,這輩子根本無法退休;只有「創業」或「投資理財」,才是崩世代青年的出口。
但涉世未深「小白」在投資路上很容易「採雷」或「自爆」,這都是成為「熟手」的必經之路啦!想當年我也是在投資這條路上付了不少學雜費。
不過有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
■ 【關於ETF進場時間】
不少小白在買ETF,卻不確定甚麼時候適合買進;除了看殖利率,我分享一個短期買賣,評估買點的方法,就是看這檔ETF的折價、溢價率。
每檔ETF都有它的淨值,當出現「折價」代表這檔ETF被低估,所以當折價率過大時,通常會是買入的時機;相反地,當ETF出現「溢價」過大時,代表被高估,就不適合買進。
因為ETF有調節機制,最終會向「淨值」靠近。
去年,我看到一檔新的ETF上市,因為新聞炒得太熱,上市前幾天它的溢價過高,但還是有一堆人殺進場;果然,幾天後這檔ETF就回檔修正。
所以不要聽大家說哪檔ETF好,就立馬進場;進場前,還是看一下它的折、溢價狀況。
要怎麼看ETF折價、溢價?
崴爺推薦這個免費的APP『台股ETF折溢價查詢』給你,裡面可以看到每檔ETF即時的折、溢價,非常好用。
如果你是定期不定額的買進,也是可以用這種方式加、減碼。
/
■ 【投資?還是投機?】
我要出賣一下我的朋友。
去年年底,我朋友第一次買股票;她擠出身上40多萬的存款,買進一張台積電(2330)。
我問:妳為什麼買台積電?
她說:我想投資,而且大家都說未來會漲到500塊!
我:妳有看過它的EPS、每月營收狀況….嗎?
她:這是什麼?要怎麼看?
我:(愣)……不過台積電不錯,好好放著,應該有機會破新高啦。
幾天後,台積電大跌15塊,她跑來問我怎麼辦?
我說:妳就放著,遲早會漲回來的。
隔天開盤,台積電又跌的幾塊錢,她就把它賣出了…
/
「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買了甚麼。」
這就是小白最常犯的錯!你不懂就去買,那就是「投機」;你懂才買,這才叫「投資」。
在你下場前,請多看書、多看理財影片;現在資訊取得這麼容易方便,不備而戰,只能怪自己。
「一次梭哈,當賭博。」
投資,要有策略;不是一次性的梭哈。當你身上有一筆錢要投資,崴爺建議要有紀律的慢慢佈局。
我看過一位投資贏家的5%理論,覺得很受用。
他建議先在股票「合理價」買進20張個股,「如果連20張股票都買不起,不應該進到股市來。」這是他認為的基本條件。
“進出方式,以5%價格漲跌,買賣5%股票數量為基準。簡單說,就是股價每跌1元買進1張股票,若股價漲了1元,賣出1張股票。”
「這樣的操作像男女跳探戈,一進一退,可賺取區間價差。」這位專家認為,買賣股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只要有方法和紀律就能輕鬆獲利。
/
十賭九輸,股市也是一樣。
如果你資本不夠雄厚,又用投機的心態進入股市,最後一定是黯然出場。
只有「懂方法」、「有紀律」、「有持續性收入」的小白,才會小資變大資喔。
「每月eps查詢」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請益] 單月EPS 資料來源?? -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每月eps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每月eps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每月eps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每月eps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每月eps查詢 在 第四季每股盈餘最晚何時公布 - Mobile01 的評價
每月eps查詢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美國科技四巨頭都發布財報,財報整體看起來,科技股今年表現很強勢,其實還是有其基本面支撐的」
Amazon公布第二季財報,由於疫情帶動線上購物和雲端需求,營收獲利輕鬆超越預期,不僅營收實現40%年增率,獲利更創下新高。
營收報889.1億美元,年增40%,優於Refinitiv預期的815.6億美元
稀釋後EPS報10.30美元,遠高於Refinitiv預期的1.46美元
營業利益報58億美元,優於2019年同期的31億美元
淨利報52億美元,遠優2019年同期的26億美元
營運現金流報512億美元,年增42%
自由現金流報319億美元,優於2019年同期250億美元
AWS報108.1億美元,年增29%,低於Refinitiv估計的109.5億美元。與第一季的33%年增率相比有所放緩
北美銷售額554.4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386.5億美元
國際銷售額226.7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163.7億美元
訂閱服務60.2億美元,年增29%,其他部門(廣告業務為主)報42.2億美元,年增41%
Amazon執行長Jeff Bezos指出,這是相當不尋常的一季,我對我們全球員工相當自豪與感激,公司一如預期地在第二季的防疫成本上耗費超過40億美元,以確保員工安全,並在需求強勁期間完成訂單交貨,Bezos曾在今年第一季的財報聲明中宣布,第二季獲利將全數用於防疫上,然而Q2電商平台銷售額激增,反而讓Amazon第二季利潤創下歷史新高,達到52億美元。
財務長Brian Olsavsky表示,消費者需求不斷攀升,這情形在Prime會員上更明顯。Amazon第二季的消費者需求出現驚人變化,因為疫情封鎖令許多消費者湧入平台採購消費品和雜貨,儘管這些商品對公司來說並不是「超高利潤」的產品,與年底的感恩節與聖誕節購物旺季比起來,往年Amazon第二季銷售額相對地疲軟,而目前Amazon已動用到2021年才需要的配送中心能力,來滿足過多的訂單需求,但他表示到Q3、Q4時可能無法支應,「我們已經盡全力應對挑戰」。
Amazon計畫在第三季斥資數10億美元於防疫相關成本中,且公司證實,今年的Prime Day優惠促銷活動將於第四季進行,確切日期尚未提供,但第三方賣家已被通知要將10月5日空下來作為潛在時間表,第二季的日常雜貨雜貨銷售較2019年同期成長三倍,為此Amazon將其配送能力提高160%以上,在全國各地新增取貨地點,更在過去幾個月雇用約17.5萬名員工,Q2的第三方銷售較2019年同期成長52%,超過Amazon第一方銷售的年增率48%的成長。
Amazon過去一年來的營運現金流成長42%,達到512億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為360億美元;過去一年來自由現金流年增27%,增加至319億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為250億美元。
Apple會計年度第3季財報,營收年增11%至597億美元,締造歷年Q3歷史紀錄,每個部門和各地區營收都有所成長,反映防疫封鎖期間強勁的居家辦公和遠端學習需求,Apple並宣布分拆股票,1股拆成4股,8月底生效,考量到疫情的不確定性,Apple周四依然未提供財測;財務長Luca Maestri則表示,預料秋季iPhone供應將延遲幾個禮拜,比往年晚幾個禮拜,這或許代表市場高度矚目的iPhone12得等到10月而非9月亮相。Apple往年都在9月發表新手機,但中國武漢肺炎打亂時間表,也提高商務旅行難度。
財報稀釋後EPS:年增18%至每股2.58美元vs Refinitiv預期的2.04美元
營收:597億美元vs Refinitiv預期的522.5億美元
iPhone營收:年增1.66%至264.18億美元vs Refinitiv預期的223.7億美元
Mac營收:年增21.6%至70.79億美元
iPad營收:年增31%至65.82億美元
可穿戴設備、家用設備和配件營收(含AirPods、AppleWatch):年增16.7%至64.5億美元
服務營收(含iCloud、AppleMusic):年增14.8%至131.56億美元vs Refinitiv預期的131.8億美元
Apple上季營收年增11%至567億美元,是Apple歷年Q3最佳成績,輕鬆超越分析師預測522.5億美元;稀釋後每股獲利2.58美元,年增18%。Q3往往是Apple全年較疲軟的一季,6月為止一季正是疫情肆虐、多國實施防疫封鎖措施期間,Apple許多門市也被迫關係,但依然有許多人為了保持和親友或同事間的聯繫,添購Apple產品或使用Apple服務。
Apple主要產品線營收都比2019年同期成長,Apple營收在4月遭遇打擊,不過5月和6月開始回升,因為4月推出的平價手機iPhone SE表現強勁,這或許和美國等地的經濟刺激措施陸續到位有關,表現低迷一段時間的iPad和Mac在上季銷售也攀升,反映遠距辦公和遠距學習熱潮,Apple已經提前實現內部目標:服務部門年營收500億美元,宣布提前六個月實現目標,讓服務部門營收增為2016年度的兩倍。
各地區營收表現
美洲:270.18億美元(2019年同期250.56億美元)
歐洲:141.73億美元(2019年同期119.25億美元)
大中華:年增2%至93.29億美元(2019年同期91.57億美元)
日本:49.66億美元(2019年同期40.82億美元)
亞太其餘地區:41.99億美元(2019年同期35.89億美元)
截至6月底,Apple手中持有1938.2億美元現金,金額高於Q2。
Google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財報獲利優於預期,但營收卻創公司史上首次下滑,反映中國武漢肺炎讓經濟成長放緩,廣告商撤回支出,財務長表示,搜尋營收在第二季尾回升,但不確定此趨勢能否持續。
稀釋後EPS:10.13美元(non-GAAP)vs8.21美元(Refinitiv調查)
營收:年減2%至383億美元vs.373.7億美元(Refinitiv調查)
純益:69.6億美元
YouTube廣告營收:38.1億美元vs.37.8億美元(StreetAccount估計)
Google Cloud營收:30.1億美元vs.30.6億美元,(StreetAccount估計)
流量獲取成本(TAC):66.9億美元vs66.7億美元(StreetAccount估計)
財務長Ruth Porat表示,第二季末消費者返回使用更多「商業性質」搜索查詢,廣告商也開始提高他們的搜尋支出,所以第二季搜尋營收與2019年同期打平,然而,她警告,這些趨勢很難衡量是否會持續下去,由於全球宏觀環境明顯不確定,現在就衡量近期趨勢的持續性還太早了,由於中國武漢肺炎大流行以及廣告市場整體趨於成熟,Alphabet已將自家行銷支出砍半,且下半年凍結招聘。當時Alphabet執行長Sundar Pichai表示,今年剩餘日子在應對中國武漢肺炎危機下,將針對招聘項目撤回某些投資。
第二季其他營收細項
其他營收:自2019年同期的40.8億美元成長至51.2億美元。(此項目含Pixel一類的硬體以及雲端產品)
其他賭注**:自2019年同期的1.62億美元萎縮至1.48億美元。(此項目含Google以外的子公司,如自動駕駛車公司Waymo、生命科學公司Verily)
**「其他賭注」部門第一季營業虧損11.1億美元
Alphabet第二季新增約4000名新員工,全職員工達127498人(不含約聘人員)。Porat表示,公司將持續降低人力的年率成長,Google還面臨司法部和50名總檢察長對Google公司的搜尋和Android業務進行反壟斷調查,調查最終導向法律訴訟,且涉及Google的搜尋產品到數位廣告市場等,執行長Sundar Pichai表示,審查還會再持續一段時日,公司將會『適應』,Alphabet董事會已授權執行最高280億美元C類股票庫藏股計畫。
Facebook公布第2季財報,營收超越分析師預測區間高標,扭轉今年稍早疫情導致廣告收入大幅下滑的頹勢,Facebook表示,即便遭遇廣告商抵制,7月前三周的廣告營收仍維持和第2季相同成長率,且第3季營收預估成長10%,即使經濟成長減速,Facebook財報顯示廣告商仍願意在第2季提高預算,一改原本觀望的姿態。
Q1財報關鍵數據vs.分析師預期
EPS:1.80美元vs.1.39美元(Refinitiv調查)
營收:187億美元vs.174億美元(Refinitiv調查)
每日活躍用戶數(DAU):17.9億人vs17億人(FactSet調查)
每月活躍用戶數(MAU):27億人vs26億人(FactSet調查)
每位用戶營收均值(ARPU):7.05美元vs.6.76美元(FactSet調查)
Facebook表示,31.4億人每個月至少使用一款Facebook產品,例如Instagram和WhatsApp。為此Facebook持續擴增人力,如今一共雇用52534名員工,年增32%,研究機構Emarketer認為Instagram是Facebook亮麗財報最大功臣,是幫助Facebook度過疫情衝擊的重要角色,Facebook並未揭露Instagram業績,Facebook預期第3季營收成長約10%,優於分析師所估的7.9%。Facebook表示,最新看法已經把經濟波動、廣告商抵制、法規監管納入考量。
Facebook預料未來營運面臨更高挑戰性,例如新制定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意味著法規監管趨於嚴格,而且蘋果(AAPL-US)iOS14作業系統將限制各種app追蹤用戶,也將打擊這項過去讓Facebook得以針對不同用戶投放廣告的重要媒介,本季另一個挑戰是來自廣告商的抵制。包括Verizon(VZ-US)、可口可樂(KO-US)在內的廣告商從7月起陸續暫緩在Facebook投放廣告,表達對Facebook處置有害內容和假訊息的不滿。
儘管如此,由於Facebook仍是觸及廣大用戶的平台,加上防疫封鎖期間使用量攀升,顯然讓這家社群龍頭在經濟低迷時期,擁有比同業更強的韌性。Facebook表示,7月前三個禮拜的營收維持在和第2季相同的成長率,這已經把廣告商暫緩支出的因素考量進去。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0111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0109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0117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0108
每月eps查詢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八卦
「第3季製造業及其技術服務業薪資與營運資金補貼」
#即日起受理申請 #紓困3.0 #四項差異看仔細
為了協助艱困企業渡過難關,並維持員工生計,經濟部於9月1日公告今(109)年第3季「經濟部辦理製造業及其技術服務業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之艱困事業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申請須知」
凡有稅籍登記的製造業者及提供製造業技術服務之業者,在109年7月至9月期間,如屬營業額衰退達50%以上之「艱困企業」,政府即補貼該企業正職員工3個月經常性薪資費用4成(每月上限2萬元),及以正職員工數乘以1萬元之一次性營運資金補貼(已獲4月至6月營運資金補貼者,不再補貼)。
由於全球武漢肺炎疫情仍然嚴峻,我國主要出口國家邊境管制措施未解封,市場需求疲弱,導致國內與外銷相關之製造業及其技術服務業持續受到衝擊,經由密集檢討並與相關產業公協會溝通後,經濟部公告前述第3季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申請須知,其與第2季補貼措施之差異說明如下:
✅一、營業額衰退幅度採同期比較:
考量產業皆有淡旺季,採同期比較方式較能排除景氣循環因素造成之營業額差異,客觀反映營業額受衝擊程度。
✅二、增列興櫃、上市櫃公司上半年或第3季EPS應為負值或有營業損失,方得申請:
考量興櫃、上市櫃公司於公開市場募資相對容易,且其上半年及第3季EPS為正表示企業財務較為寬裕,較有能力以其上半年或第3季盈餘彌補虧損;另為避免EPS為正係因賣土地、資產等非本業收益所致,其本業仍為虧損,併將有營業損失列入申請資格。
✅三、技術服務業應提出對製造業提供相關技術服務之實績佐證資料:
考量技術服務業所提供之技術服務應與製造業相關,方屬製造業之相關技術服務業,可能因製造業外銷訂單減少而受影響,爰增加本項條件。
✅四、一律採線上申請:
為提升審查作業效率及品質,減少因紙本文件錯漏、補正所耗時間,爰規定一律採線上申請,業者如有申請之困難,可洽各服務窗口提供協助。
由於本次疫情造成國內部分業者營業額嚴重衰退而陷入經營困境,連帶波及受僱員工;經濟部於本次特別預算追加第3季補貼經費編列156.2億元,預估除協助受影響企業可以持續營運外,亦可穩定30萬人以上之員工就業,維持社會安定。
本次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措施之申請期間自公告日起至經費用罄為止,或最遲至109年10月31日。補貼措施之詳情可至以下網站查詢:
🔹專屬網站:https://csm-subsidy.mittw.org.tw/
🔹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網站:https://assist.nat.gov.tw
☎專線電話:0800-000-257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31MxZmG
每月eps查詢 在 每月eps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個股日本益比、殖利率及股價淨值比(以日期查詢)TWSE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利年度及財報年/季資訊自民國106年4月12日起提供。 8. 股票名稱有附註「*」為每股面額非新台幣10 ... ... <看更多>
每月eps查詢 在 每月eps查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個股日本益比、殖利率及股價淨值比(以日期查詢)TWSE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利年度及財報年/季資訊自民國106年4月12日起提供。 8. 股票名稱有附註「*」為每股面額非新台幣10 ... ... <看更多>
每月eps查詢 在 [請益] 單月EPS 資料來源?? - 看板Stock 的八卦
-------------------------------------------------------------------------
發文前請先詳閱[請益]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根據板規*[m1-4-2*[m.請益可提及標的,但是只要屬以下如:
*[m 1.問漲跌,或持股分析。 2.預測個股或產業未來性。 3.或有推薦意圖。
請使用 [標的] 分類並依正確格式發文,違者1-4-2砍文處分。
------------------------ 以上宣導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
請問一下
常常看新聞,都會報說某某企業,單月 EPS 創新高
所以想詢問各位,單月 EPS 這資訊,要去哪裡查詢??
我是 FinMind 專案發起人,
如果有 data source 的話,預期會加入資料庫,再提供 api 給大家下載,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7.130.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12688270.A.F24.html
※ 編輯: f496328mm (122.117.130.233 臺灣), 02/07/2021 16:58: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