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家庭的基石。如何感受愛?如何表情達愛?甚至如何對應愛?是每個人終生的課題。
有人對愛的感受力薄弱,有人選擇將悲喜愛憎埋藏心底,也許是因為怯於表達愛,也許錯認愛只是自然而生,毋須刻意經營;但所有的愛想要細水長流,也需要經過學習來培養。
憤怒、悲傷、惆悵、徬徨……是經歷驚濤駭浪衝擊時的激烈心情;示愛、示弱、讚美、道歉是表情達愛的直接袒露方式,沒有養成習慣,有時並不容易。我們需要練習跨過關卡,才能度過冷冽、迎接溫暖。
取自《愛的排行榜》
*********************************
各位朋友,早安:
作者廖玉蕙老師昨天的直播,其實分享了很多珍貴的互動方式。很日常平凡,但內在修養不夠,真的難以達到老師的境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75205467118265/
尤其昨天關於特殊時光,或者精心時刻的分享,是我很常強調的觀念。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欣賞孩子的看法,能給孩子自信。
如果是常對孩子生氣的家長,真心推薦可以看一下昨天晚上的直播。大人先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氣,孩子的情緒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之下更加穩定。
摘文的內容,剛好是我們昨天討論的重要部分。愛在互動時的每個當下,然後試著表達。
廖老師不吝分享自己的生氣,也願意面對自己的脆弱。這樣的榜樣與身教,真誠一致不自欺,能完整比完美重要得多。
控制一個人,是關係崩壞的開始。廖老師對孩子有十足的尊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見跟自己不同,所以孩子跟阿嬤相處的時候,感覺自在、自由。這是為人我之間留了一個空間,如此,愛意才能在其中滋長茁壯。
祝願您,藉著這本書,能示愛,也能示弱!
*********************************
關於愛
【文/ 廖玉蕙】
1老二的心酸
看著諾諾成天追著姊姊跑,我總忍不住心酸。
去中正紀念堂玩,餵魚的時候,諾力氣小,卻總想把魚食丟得跟姊姊一樣遠,老是無法如願。
回家時,在中正紀念堂的長廊上小跑步,就是跑不贏姊姊,只好嘔氣地停下腳步,低下頭撇嘴說:「我不要跟姊姊玩了。」
吃飯的時候,姊姊開始拋棄湯匙,改用兒童筷子,她也跟著要改用兒童筷;姊姊在外頭吃飯時,開始試著用大人的筷子夾麵吃,她也執意跟姊姊一樣拿著長長的筷子使,搞得麵條四處流竄。
姊姊拿著書講故事給大家聽,博得讚賞;她也偷偷學習,過沒幾天,也宣布:「我來講故事給你們聽。」
姊姊跟著音樂擺腰扭臀跳舞,肩膀一聳一聳的,兩手像蝴蝶般柔軟舞動。她一旁看了幾次後,也勇敢地加入行列,跟著聳肩,瞇起眼睛。雖然動作不若姊姊自然優美,卻讓阿嬤老淚縱橫。
無論阿嬤如何開導安慰:「諾諾比較小,當然跑不過姊姊,你很棒了。」「諾諾會用兒童筷已經超級厲害了,不必一定跟姊姊一樣用大人的筷子。」「諾諾跳舞跳得真美,不必一定要學姊姊,自己跳自己的樣子就好美了。」可憐的老二,無論如何就是想跟上姊姊的節奏,跟姊姊一較短長,卻挫敗連連。
成長過程真辛苦,每天為比不過姊姊生悶氣,日日為爭一口氣拚命學習。兩歲多的妹妹追著四歲多的姊姊跑,中間隔著一歲十個月的距離。妹妹好強地追得氣喘吁吁,阿嬤每每看著、想得,心裡滴血。
以上是阿嬤在海蒂四歲多、諾諾快三歲時,臉書上的貼文。次日,阿嬤將文章念給姊姊聽。姊姊邊騎腳踏車、邊聽,進進出出。阿嬤不停問:「你有在聽嗎?」
她都露一下臉答:「有∼」聲音拉得長長的。
阿嬤唸完,問姊姊:「你聽完覺得怎樣?」姊姊回:「妹妹很可憐。」
阿嬤問:「那你覺得你可以怎樣做會好些?」姊姊朗聲回說:「讓她。」
阿嬤續問:「可以怎麼做?」姊姊乾淨俐落說:「讓她贏。」
阿嬤又問:「你可以做到嗎?」姊姊堅定回說:「可以。」
阿嬤心裡捨不得,跟她說:「不必每次都讓,偶爾讓一下就可以了。」
***
2店小二的存活之道
為了臨時銜命上場錄製某節目,阿嬤準備講稿,今日凌晨四點左右上床,六點多就起床,由製作單位來接去東區錄影。
中午返家,潰不成軍,吃過飯,沒等孫女過來就暈死書房沙發床。
恍惚迷離中,聽到兩位小孫女竊竊私語:「阿嬤太累了,不要吵她。」但畢竟是孩子,不時忘形地在客廳驚聲尖叫。我被聲音吵醒,才稍一翻身,兩個小人兒便敏銳地感覺到,立刻奔進書房問:「阿嬤你醒了嗎?」
為免麻煩,阿嬤一句不吭,直挺挺去上洗手間,然後直挺挺再倒回床上。兩人見了,沒有糾纏,直接回去客廳。
阿嬤醒來後,嘉許她們沒有吵阿嬤,讓阿嬤睡了好覺。阿嬤問海蒂怎麼那麼乖?海蒂坦白相告:「因為怕你生氣。」阿嬤失落地說:「蝦密! 怕我生氣?」海蒂說:「是啊,阿嬤生氣起來是很可怕的。」阿嬤說:「我以為你們是體貼阿嬤太累,所以不吵我,原來是怕我生氣,唉! 阿嬤哪有那麼可怕。」
坐在地上不到三歲半的孫女諾諾立刻輸誠,抬起頭跟阿嬤說:「我是怕阿嬤太累才沒吵醒阿嬤的。」這是店小二的存活之道嗎?
***
3愛嬤族
二姝糾纏著阿嬤跟她們一起玩拼圖,兩人各捧一盒拼圖爭相要阿嬤幫忙一起拼。阿嬤低頭坐在地板上,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手忙腳亂地,抬起頭嘆了口氣求饒,說:「阿嬤不在行拼圖,阿嬤是寫字的(老哏),姑姑才是拼圖高手,你們等姑姑下班吧。」
姊姊看到一旁的阿公,說:「阿公是畫圖族。」
既然大人都各有所長,阿嬤就問:「姊姊,那你是哪一族的?」姊姊回:「我跟姑姑一樣是拼圖族。」
「那妹妹呢? 妹妹你是哪一族?」妹妹不假思索,笑咪咪另立一族,說:「我是愛阿嬤族。」然後,飛撲過來緊緊抱著阿嬤。阿嬤無條件投降,二話不說,立刻趴下去奮勇幫忙拼圖。
阿嬤很滿足,不免邊拼圖邊跟小朋友談起昨晚和姑姑的談話內容:「姑姑昨晚告訴阿嬤,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最快樂的事就是下班按門鈴上樓後,你們躲貓貓讓她找的時刻。」
姊姊立刻跟進:「我們也一直等姑姑回來哦,我好愛姑姑。」
傍晚,姑姑吃過晚飯,當被實驗的白老鼠,讓姊姊在燈下幫她擦指甲油,兩人聚精會神。阿嬤提起今午我們嬤孫一番愛的對談。妹妹馬上從姑姑身後環抱,說:「我是愛阿嬤族,也是愛姑姑族。」
姑姑的指甲被撞得一偏,指甲油擦出了界限,姊姊驚叫,但沒忘了說:「我也是愛姑姑。」
姑姑開心地回報兩人:「我也好愛你們啊!」
但妹妹遺憾地說:「但是我們今天沒有躲起來。」
姑姑說:「姑姑下班時,你睡著了,沒有躲起來,改天再躲好了。」
妹妹一眼看出坐在一旁的阿公的寂寞,趕緊說:「我是愛姑姑、姊姊,也是愛阿公、姊姊族。」阿公也高興起來,妹妹接著說:「我也是愛媽媽、爸拔、婆婆、舅舅族……」
***
4這是演哪一齣啊?
妹妹日益強悍,姊姊玩什麼,她就要玩什麼;姊姊拿什麼,她就搶什麼。最後的結局,就是一人生氣,另一人哭。
哭的約莫都是搶輸的,不定是妹妹,也常常是姊姊。但搶人的,態勢越來越明顯,百分之九十九是妹妹。讓人尷尬的是,大人主持公道還常被打槍。
妹妹搶人不遂,生氣趴在一旁沙發賭氣;姊姊慌張,急急告狀說明,唯恐被誤解。阿嬤一旁看得分明,稍微提高音量斥責:「妹妹,別以為阿嬤沒看到,是你先搶姊姊的,有什麼資格生氣。」妹妹隨即放聲大哭,聲勢驚人。
阿嬤再接再厲:「哭也沒用,不對就是不對,哭是最沒用的,用講的。」妹妹哭得好慘。
出乎意料的,姊姊忽然漲紅了臉對著阿嬤說:「阿嬤,你不要這樣大聲好嗎?你嚇到她了。」然後,過去抱著妹妹惜惜,兩人開始惺惺相惜。
阿嬤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這是演哪一齣啊?
【延伸思考】
姊妹間,時相齟齬,轉首又常相親。老大通常老成持重,老二相形之下較為活潑俏皮;老大自律性強,老二則勤於示愛。這種組合雖非定律,卻往往是常態。所以,姊姊端莊婉約,常處於挨打狀態;妹妹熱情活潑,顯得侵略性強大,兩人相處,有時勢如水火之不相容;有時卻又甜蜜得如膠似漆。妹妹的口頭禪:「我最愛姊姊」,愛的排行版上姊姊常高居前三名,姊姊對妹妹卻常不假辭色。但無論如何,抵禦外侮絕對是共識。
.
以上文字取自
愛的排行榜:孩子表情達意的練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062
時報文化藝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E6%99%82%E5%A0%B1%E6%96%87%E5%8C%96%E8%97%9D%E6%96%87%E7%89%88-1694352020658749/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母 貓會拋棄 小貓 嗎」的推薦目錄:
母 貓會拋棄 小貓 嗎 在 Facebook 八卦
#神父的鹽
.
環南市場爆出累積確診22例,分別於5/25有3人確診,5/31有2人、6/6日1人、6/8日1人、6/10日1人、6/12日1人、6/11日1人、6/12日1人、6/13日3人、6/14日2人、6/18日3人、6/20日2人、6/21日1人.
.
環南市場是萬華的大型市場,或者說,是北台灣最大的家禽零批場,只要是萬華人,沒人不知道這個地方,無論是做生意的還是一般家庭,都來過這裡買菜.
.
令人驚訝的是,當萬華人陷入一片恐慌之際,PTT柯糞的反應是,「累積確診」不對,怎麼可以把5/25日算到今天上,這是在製造恐慌,實在讓人無言.
.
看來,柯糞們是把過往以來至今累計的確診數,全都算在5/25日頭上了.
.
柯文哲曾說過,確診數要看趨勢,5/25日不過3人確診,從6月到現在,累積的21人數字,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直到前天,都還有人確診,pcr是有延遲的,這些數字,都還在通報途中.
.
所以不是什麼「拿過去的數字算在今天的帳上」,而是「今天的數字跟過去一直有關連,不曾停止」,同一個地方,一直不斷出現確診數,就代表那個地方仍然有隱藏的傳播鏈,只是還沒被發現,尚未大爆發而已,神父希望,柯糞不要跟柯文哲一樣,士林長照了48確診3死,他才學到了一課,恩,原來武漢肺炎是有潛伏期的.
.
而別忘了,北市府只有在6月9日、11日、18日三度出動快篩隊到環南市場快篩,共篩780人,有2人確診,但快篩率僅占攤商工作人數2800人的28%.
.
環南市場和北農有密切往來,原本排6梯次篩檢,剩3次,後面梯次的攤商篩不到,自治會長要求全都篩,市政府竟回「要支援打疫苗」.
.
有攤商排了3次隊,才找到自己的名字,市場處的回應是,
.
「快篩不是每個人都有,是攤位抽幾位出來做快篩,沒有你的名字,就自己去外面做快篩.」
.
在萬華環南市場的確診趨勢,就是一直都有人確診,內部有許多隱藏感染源,and,柯文哲所謂以打游擊戰的方式,殲滅感染源,原來就是打到一半,跑掉,然後當作這地方沒事,他已經做完該做的事了,感染源被殲滅了.
.
沒記錯的話,6/19日,柯市府關掉了剝皮寮快篩站,黃珊珊稱「萬華已不算是熱區」、「剝皮寮將設置這段抗疫過程紀錄,讓民眾知道萬華非常努力地在這場戰役中讓疫情降下來,功不可沒!」北市府則說,「在北市不斷努力下,萬華的盛行率已經明顯下降,證明當時的決策相當正確而及時.」柯文哲親赴現場,致贈醫院和醫護感謝狀,然而,後頭斗大的紅布卻相當刺眼,「謝謝柯市長、黃副市長,剝皮寮快篩站功成身退.」不知道是要謝謝醫護,還是謝謝他們自己,彷彿萬華的疫情已經終止,防疫馬到成功,一切歌舞昇平.
.
然而,同一時間,環南市場仍然出現確診,北農的群聚正在發生,然後是士林長照機構,差不多就是烈火正在熊熊燃燒時,一群人卻聚在外頭開營火晚會,他們高聲慶祝,屋內的火災已經平息了.
.
這令人想起中共的防疫模式,疫情蔓延之時,馬照跑,舞照跳,當確診數不斷攀升,卻稱疫情「可防可控」,要人民「相信政府相信黨」,然後開始「武漢加油」,各種「抗疫英雄」出現,最後,直到現在,中國面對各國的質疑,居然大喊「武漢團隊應該得諾貝爾獎」.
.
他們看似在激勵武漢人,同理武漢人,實際上,是在遮掩真相,逃避自己的責任,要武漢的人們擱置懷疑,相信疫情已經結束了,問題已經解決了,不准抱怨,不要有聲音,於是武漢人的痛苦和懷疑,全都隱沒在一群正能量的打氣聲之中.
.
越打,越洩氣,越加油,越鬱悶,當所有人堅信問題已經不再發生,真正受苦的人,卻無法發出聲來.
.
所以神父說,萬華人,不要窮到只剩下打氣加油的聲音,不要冤枉到被各種滿溢的糖蜜,堵塞自己的嘴,那不是歌頌,是毒藥.
.
那不是疫苗,是安慰劑.
.
不要把自己的安危,和政客的利益掛在一起,任由他們代替你說話,任由他們來詮釋你自己,儘管那可能是好聽的,看起來和你站在一起,為你打抱不平,事實上,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
.
每一種話語,都有兩種意涵,而那背後,往往都別有深意,說著「功成身退」,其實是「功在他,資源可以撤了」,當剝皮寮撤的當下,前幾天無論在環南,還是北農,篩不到的都會叫你自己去篩,你自己去篩,去哪篩呢?去剝皮寮,然後就關門了,這顯然是第二十二條軍規,全世界沒有快篩站是只做36天就「功德圓滿」,沒有一個確診數破千的區域是36天後「不再是熱區」,沒有病毒還在潛伏的時候,疫情還沒穩定的時候,就說要撤走,因為「附近商家和居民認為生意受影響,連署希望遷走快篩站.」然後市府「從善如流」,這些打蛇隨棍上,就是欺民眾不懂而已.
.
快篩站,就是疫情嚴重之處的眼睛,因為快篩的邏輯,就是在風險處高的地方,才準確,才能避免偽陰偽陽的問題,就算疫情緩和了一些,這個眼睛仍然必須監看著,避免再度爆發,如果為了附近人的生意,觀感,就可以當作撤掉的理由,這就好像生病的人撤掉了自己的眼睛,以為看不到,就沒有事了,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犧牲整個萬華的安全.
.
而有趣的是,剝皮寮將轉型為疫苗注射站,這是令「撤站」難以反駁的,環南市場快篩篩不到,也是因為「要支援打疫苗」,你不但不能反對,還得點頭贊同,因為打疫苗是好事阿,但是快篩還是要做啊,用好事來掩蓋壞事,一向都是柯市府的意圖.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柯文哲整天嚷嚷著要疫苗了,因為打疫苗這件事,是最沒有成本的防疫方法,什麼都沒做,就喊著「打疫苗」,好像已經做了什麼一樣,不斷的要疫苗、索取疫苗,還可以掩蓋自己製造的問題,就連北農和市場處,別人問他,有做什麼防疫措施?呃,有阿,我有爭取疫苗,出一張嘴就行了.
.
此種賊頭賊腦式的防疫,上行下效,當柯文哲終於說出了新戰術,「北農爆發群聚確診,4000人若要每週快篩可能太慢,因此全部抓去打疫苗」,稱這是「暴力處理」北市爆發士林長照機構群聚,接下來的戰略,就是「將太難處理的就先打疫苗」,把疫苗當成治療劑,這就像內射了以後才開始戴保險套一樣,疫苗產生保護力是在兩周後,就算打了再多人,也沒辦法遏止當下的傳播鏈和已經得病的感染者,當這個戰術動到了遊民身上,遊民也要優先打,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在打疫苗,而是在打麻醉劑,柯文哲施打在眾家媒體和市民腦中,產生了「阿北很會做事」的幻覺.
.
打疫苗,是不能阻止當下正在傳播的病毒,只有快篩、疫調、匡列、隔離,才能阻止傳播鏈,在北農事件爆發前幾周,中央曾經要求北市府在北農設置快篩站,柯文哲的理由是「剝皮寮快篩站就在北農旁邊,所以才不設.」他說,自己是醫學專業人士,行不行他很清楚,旁邊就有快篩站,直接帶去剝皮寮做就好,沒有必要口水.
.
這本身就是在吐痰,又是一個瞞天大謊,剝皮寮和北農,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相隔將近3公里,走路要半小時以上,而你自己就說北農的人來自全台各地,請問不設快篩,走路到剝皮寮,是要給鬼篩嗎?關了以後,出事又把剝皮寮團隊調到北農去,這不是在自打臉嗎?有何專業可言?
.
中共模式的防疫,並不適用於台灣.
.
所謂中共模式,第一,就是口號式的防疫,無論是什麼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同心圓掃描,精準疫調追殺,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台北做得到清零,這些都是在務虛,而不是務實,當市場處或北農,都開始柯文哲化了,別人問他做了什麼,他們說,我有畫同心圓阿,這就跟當初美中台三角型差不多,都是在麻痺大眾,我都處理好了,這裡已經安全了.
.
於是放任著疫病不斷蔓延,傷口不停潰爛,問題不停惡化,人們卻當作沒這回事,因為他說,他已經做好了.
.
近來,有一位s小姐接受政論節目的訪談,她說,她媽媽在北農工作,是個派遣工,然後,突然有天,她周遭的正式員工突然都不上班了,她以為是請假,於是她向往常一樣繼續包著蔬果.
.
主持人問s小姐,沒有人告訴她,那些人都已經確診了嗎?s小姐氣憤的說,沒有,都沒有人說,她媽媽就繼續包著蔬菜,直到有天,發燒了,她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包裝很大量,需要有人做,她休息一天後,又回去工作,後來真的不行了,就躺在家休息,直到她的父親有天跌倒,送到醫院,然後,父親和母親都確診了,包括她的姪女.
.
她越說越氣憤,直到主持人問,她的爸媽現在怎麼樣了,她的聲音才垮了下來,說,爸爸已經過世了,十天後就過世了,然後24小時就火化掉,也見不到最後一面.
.
她的聲音很令人動容,那是從最堅強到最脆弱的那一瞬間,她說,這個病毒是專門欺負老人家的.
.
她的媽媽同事確診,她並沒有被告知,等到染疫後,也沒有人來做疫調,公司也沒有一通電話過來,彷彿她媽媽不存在一樣.
.
更讓人無言以對的是,她媽媽的其他同事打電話過來,說端午節可以過來拿粽子,他們才知道,原來她媽媽確診了.
.
她問公司現在怎麼樣?她的同事回答,沒有什麼事發生,就像以前一樣營運著.
.
就像一個巨大而無視生命的機器一般,當有人捲入齒輪縫中,它看見了,無語,然後繼續轉動,發出嘎茲嘎茲的聲響,彷彿只是捲落了一小片鐵屑一樣,這一個被包裝得好好的芭樂,這一個,被隱藏得很好的,負責供應大台北蔬果的生命線.
.
台北人,這就是真相.
.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台北各處,環南市場有攤商的女兒確診,父母照常去擺攤,市府沒有匡列,沒有篩檢,所幸自治會主動請他篩檢,然後他們自己消毒三天-這跟市場處說的每天都有消毒完全不同.
.
這發生在6月20日的通報,抓接觸者、篩檢、消毒,全都是民眾自己來.
.
士林長照機構,6月8日出現確診者即通報,9日機構自費快篩,篩出一位確診者,衛生局僅在電話一端遙控指示.
.
12日出現第三位,14日發現事態嚴重,開始進駐.
.
荒唐的是,台北市知情後卻不做疫調、隔離、全院快篩,只有要求落實分艙分流、加強清消,事後卻指控機構隱匿,稱該機構並沒有通報、清空住民和清銷.
.
他好像把自己應該做的事,直接轉嫁到對方身上,這令人想到台北市政府之前發新聞稿直接指控萬華基層醫院卸責一樣荒謬,這幾乎成為了他們的sop,惡人先告狀.
.
他們似乎也根本忽略了他們的指令不可行,一個機構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獨自處理一個群聚的疫情,他們好像在幻想,「恩,什麼都不做,他們自己就會變好」,他們只要像個客人一樣,在旁邊點餐提出需求就好了,分艙分流,長照機構沒有空間,分人照顧,沒有人手,接觸者需隔離,恩,去哪隔離?這些躺在病床上沒有自理能力的人誰管?這應該是公家機關要介入的事情,卻沒有積極介入處理.
.
長照機構說,
.
「衛生局甚至有要求長者們自己去快篩站,但長者都插管了,根本無法去快篩站,我們已經等了好多天了!」
.
然後所有住民的肺,像花火一樣,被點燃,噴發,喘息,咳嗽.
.
更慘的還在後頭,副市長黃姍姍居然說,「北市衛生局全面接管未耽誤任何時間,全程都有向家屬說明,開說明會,無人有任何不滿.」
.
家屬出面痛斥,黃珊珊說謊,根本沒有說明會,他們很不滿.
.
防疫,不能靠精神勝利法,烙的狠話一次比一次還狠,想的方法如此天馬行空,應該腳踏實地去做的,卻不必去做,柯文哲口中的每一次殲滅、殲滅、再殲滅,由副市長複頌,殲滅不了病毒,卻殲滅不少台北人.
.
防疫,也不是靠自我安慰,我常說,這社會氛圍有點奇怪,不是極度悲觀,就是極度樂觀,極度悲觀以後轉變成極度樂觀,這是不正常的,引用一個瘋子當作是哲學家的話語,絲毫不查的媒體,傳遞自身自私的渴望,前幾天,還看到各大新聞台引用柯文哲的話語,說可以解封了,這是一種依據,市長說他會清零,可以開放電影院和美術館,呃,市長說,台北清零沒問題,麻煩的是同島一命,病毒會從外縣市進來.
.
我說,這媒體再怎麼不正常,或想解封想瘋狂了,或是缺乏編輯台,也不用如此,諸如此類的同心圓(其實是匡列)、冷區殲滅戰(其實是疫調),熱區圍堵戰(其實是篩檢),真的不用如此不學無術,不斷地放送這些柯學名詞來說得煞有介事,愚弄大眾,做為媒體,作為市長,請試著說人話,人民聽得懂的話.
.
第二種中國的防疫模式,就是剝奪你的認知,試圖掩蓋真相,使異議者、吹哨者禁聲.
.
柯文哲說,他對「北農群聚」這個用法有意見,他說,北農是陸陸續續感染的,不是群聚,北農組成不僅是萬華人,還有北北基,外縣市的人,不一定是在北農感染的,不要說北農群聚感染,沒那麼嚴重.
.
當我們不能說,群聚是群聚,取而代之的,就更多群聚,士林長照群聚,北藝工程群聚,環南市場群聚,群聚的概念被脅持了,群聚並不存在,如此一來,就是把群聚當日常,人們習慣各種各式各樣的群聚,就像看到小貓在街頭巷弄裡展開貓的聚會,小鳥聚在一起歌唱,那不是群聚,是美妙的交響樂,是城市的共鳴,關於病毒的和歌.
.
當我們不能說,萬華是破口,很快的,整個台北都成為了破口-很不可思議的,北農、環南市場,都在萬華裡,當市長說著萬華不是破口,副市長要求別人道歉-破口消失了嗎?沒有,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為何?人們被鼓動否認事實,當作一種同情和維護,事實上,是被蓋布袋,在裡頭被悶殺,你要求他們做一點,恩,基本的事,他卻詫異地回答,我已經幫你制裁了污辱你的人了阿?當人們提出一點質疑和真相,他們說,你在污辱萬華.
.
於是在各種群聚爆發的現在,一隻柯糞在市長臉書留言「謝謝阿北沒有拋棄萬華!」
.
這是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你的萬華不是你的萬華.
.
當你不能說,「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這位市長便開始指控,病毒都是外縣市帶進來的,北農的確診者都是在外縣市感染的.
.
於是北農被圍堵起來,變成不能碰觸也不能介入,不能評論也不能被認知,一種難以言喻的地帶,裡面的人惶惶不安,外面的人罵聲連連,但是那個地帶是模糊的,我們不能定義,也不能清楚裡頭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不嚴重.
.
這不是在圍堵疫情,是在圍堵其他人的嘴.
.
萬華人需要的,不是在安危傾頹之間,強迫你堅強;不是在虛弱的時候,讚嘆你功不可沒;不是在你不安之時,欺騙你一切歲月靜好.
.
萬華人需要的是,不要失去自己的感知,讓自己的危機意識被麻痺,不要讓真實隨著虛偽一同腐蝕掉.
.
用偽善和同情與同仇敵愾,來掩飾一群人的腐敗.
.
在防疫之中,要避免的,是公正世界偏誤.
.
「這個世界對我是公平的,壞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若是別人發生了壞事,一定是他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
後段,會造就檢討被害者,前段,「別人的不幸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則會造就一股莫名的自信,越到了危險的地方,越想像自己是安全的,屬於一種「擱置懷疑」.
.
為了成就這種「公平」,開始對每件事展開極度樂觀的想法,於是明明處於險境之中,卻還要完成一種「我執」,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或者是,去做你平常根本就不會去做的事,讓自己處於風險之中,也正因為完成了這種執念,每一個僥倖的心態,都成為了對自己的公正世界感到祥和的平安符.
.
越危險,越安全.
.
度過每一個危險,讓自己更加危險,更感到安全,這是在測試這個世界,屬於一種極度的自私.
.
我們樂觀的假定,別人總是安全的,他們有能力,可以維護自己的安全,而這份假定,並非出自於同理,而是來至於自私,對方的安全建立在必須使我優先安全的想像上,換句話說,對方是為了我們而存在的,我們主動消除了對方真正的存在.
.
當你看到報紙上的市場爆發了感染,儘管你很常去,我們會在看到當下篤定的說,「不對,我一定是安全的.」因為我去的地方是他邊緣的角落,儘管爆發感染,我去的地方,也一定是幸運的不帶有病毒的角落.
.
或者,我們會簡單的去否定感染,想像那並不是真的感染,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接著,我們會去否定別人去辨識他,當有人指出感染源,我們會抓著對方的手說「不對,那個地方並沒有感染.」
.
這個公正世界觀偏誤,放在個人身上,是可以理解的,放在牽涉他人福祉的公職身上,是不可理解的.
.
所以,士林長照,對方通報了,但我想,「事情一定沒有那麼嚴重」,其實是「它必須不嚴重」,這是為了我自身的幻想,我堅信機構會處理的很好,他們會自己分流,分艙,他們會自己隔離,他們會自己篩檢,他們要自己出錢做pcr,這對應的是一種幻想,「那個地方不會有病毒,不會爆發感染」,當這個幻想破滅後,對方根本沒有能力自己處理好自己,我們就會轉而破口大罵.
.
北農的事件,剛開始確診18名員工,北農說當中有所謂的「人力公司派遣員工」,不能算是台北農產的員工,他的視野,基本上就把某些人排擠出去,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萬一他染疫,他就不是蘇格蘭人.
.
這和柯文哲將北農確診者,區分為台北/基隆/新北是一樣的,他說目前為止確診的人台北市占不到一半,新北市、基隆市的一大堆;他說,疫調時他發現跨縣市疫調是一個問題,因為感染者戶籍不在台北.
.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人員感染後來到北農上班,可是其戶籍不在台北,所以在疫調時,他們發現這種跨縣市的疫調,是一個問題.」
.
當他的疫調只侷限在台北,剩下的,就不關他的事,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從頭到尾,都不認為北農有爆發群聚-至於散出去會怎麼樣呢?假定他們都是安全的,他們會自己保護自己,或者不會那麼嚴重,這就是「壞事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採取的抉擇,當其他地方縣市拼命匡列自身和北農蔬果市場相關的對象,他卻當作這些人都不存在一樣,不屬於這裡,明明用常理來看,「擴散全台」這個更大的風險,無視,以至於產生跟正常情況完全不符合的判斷.
.
環南市場也是相同的,只篩檢了3分之一的人,剩下的人呢?他們也是攤商,他們也繼續在市場,然後,仍然不斷持續出現確診,但這不重要了,我假定了「這樣就安全了」,「他們必須是安全的」,於是問題持續到現在.
.
當風險存在一定的範疇,人們會正視他,測量他,並試圖解決,但當風險超過了一定的範疇,人們自然而然產生了防衛機制卻是,恩,那不會發生,我認定他是安全的,我假裝他是不用理會的,因為「去想會變得很麻煩」,「事情會變得很嚴重」,於是,採取的不是面對,而是逃避,不是行動,是停止行動,這是為了「繞過危險趨近於危險」,產生的,不理性的思維.
.
當問題放著,自然會消失,隨著時間過去,就會被遺忘,直到災禍發生,徵兆開始出現,這樣不理性的思維,採取的是否定事實,或者是,責怪所有企圖破壞這個和諧想像的因子.
.
當我指著每個破口,覆蓋以安全,我們下意識地認為,他會自然而然的轉變成安全,但是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問題放著不管,只會越來越大而已.
.
這也是為什麼當危機尚未解除,卻想像危機不會發生,一切都很安全,沒有什麼,是比這更危險的一瞬.
.
這是一座認知的棺材,而台北市長將他抬進了台北.
.
神父建議,中央指揮中心,趕緊介入台北,等到棺材板打開,那就來不及了,我說的白話點,請陳時中取代柯文哲指揮台北的防疫工作.
.
我想,這不只是台北人的願望,也是台北衛生局、疾管科,殷切的盼望,每個人心中都有顆大石,儘管不能說,但心理都知道答案是什麼,他們士氣嚴重低落,他們舉步維艱,他們害怕被市長臭罵,恐懼的心已經蒙蔽了他們的雙眼,綁縛了他們的行動,他們僅學著自保,回溯到避罰服從取向的嬰兒,這讓他們不敢也不願去看那些危險的地方.
.
防疫是在和時間作戰,每一分每一秒,病毒都在蠢蠢欲動,稍一不慎,就是歷史的重演.
.
而我們的市長,似乎回到了原點,依舊還在嘗試錯誤中學習.
.
但是,這樣的學習和實驗背後,都是試圖呼吸的生命.
.
請指揮中心介入台北的防疫工作,唯有如此,防疫工作才能重新啟動,萬華,台北,台灣,乃至於台北市長,才能獲得救贖,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祈禱曙光乍現】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母 貓會拋棄 小貓 嗎 在 陳斯亞 糖果 Facebook 八卦
母子臉😳有像嗎?
三年多來 從隊長第一天到我家開始
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和他說
寶貝媽媽好愛你 你好可愛 你好漂亮!
每天每天都會說 無時無刻想到就說
前陣子去做了血液過敏源檢測
意外的發現竟然會對狗毛過敏!!!
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只會對貓毛過敏而已
沒想到這次的結果我驚訝到!
不過 隊長的這一輩子是我的責任
我會好好吃保健食品增強自己的免疫力跟抵抗力
因為他對我而言真的好重要
陪我走過好多好多。
在這邊也和所有想養寵物的人說
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養
一定要多方考慮!
不能因為可愛就養
長大了就亂拋棄。
在這邊分享一個小故事:
大概兩年前,曾經半夜帶著隊長陪我去便利商店採買食物吃
便利商店的店員看著我的隊長說好可愛喔!
我笑笑的回他:謝謝!
結果他和我分享說自己也有養狗
本來以為會分享什麼可愛貼心的故事
結果.........他說
他看到可愛的就想養
但養一養 沒時間 覺得不可愛了
就丟給他媽媽照顧
後來生病還什麼的就不見了
後來他又看到一隻小狗很可愛
但又養一養 後來又丟給他媽媽照顧
說自己沒時間 。
我聽完超級傻眼.....
覺得他超級超級不負責任的
他已經是一個看起來近40歲的大叔了.....
我當下完全不想讓他靠近隊長
並和他說:養寵物請你好好照顧他的一輩子,因為他這輩子只有你。我便轉身離去
之後再也不會在半夜的時候帶隊長去那家便利商店。
愛一個寵物 是要好好照顧他一輩子
不論他可不可愛 有沒有生病
都要好好照顧他!這是一個責任!一個生命!
我當初要養之前 也是想了超級久!
因為緣分遇見了隊長
真的很珍惜❤️
謝謝這個每天陪著我逗我開心的貼心臭小孩🐶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遇到那個療癒自己的毛小孩
好好照顧愛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