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一群老男人主張8週後不准人工流產
還交付公投是怎麼回事?
在婦產議題上
第一原則必定是「Mother First」
原本的人工流產設24週,不是針對胎兒
是兼顧媽媽的需求與生命安全作為風險的底線
以最熟耳能詳的羊膜穿刺為例,都是超過13週以上,常規16-20週施行
也是早期發現唐氏症、和重度地中海貧血胎兒等先天重度疾病的依據
生出來又不能健康長大,這是白受罪你承擔嗎?
懷孕也是且戰且走的過程
這個母親身與心是否能否能負擔
另外就是孩子出生前,在先天條件、與後天環境,是否能有足夠資源支持他的成長,都是要隨時評估的。
也有很多心態不夠成熟、經濟能力堪虞的家庭
孩子生來必定受罪的
這些生出來了,你這些老傢伙會出錢幫忙養嗎?
全球很多正在人口大量繁殖的開發中國家
也都面臨更多的營養缺乏、疾病和公共衛生問題
請問這些人士能給一些什麼像樣的意見嗎?
這些衛道人士真心要改善少子化
(雖然應該不是你們真實目的)
有時間去多念書,去研究 #母嬰親善環境
和 #學童營養、#幼托、#偏鄉教育、#居住正義 等政策
這些才是降低生育壓力
#比要求人家女兒的子宮要有用得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婦女節快樂! 市長官邸第一次開放活動,獻給2021高雄婦女節。 特別感謝所有婦女朋友、婦權團體,持續跟市府共同努力,促進平權及社會發展。 今天婦權會介言委員提到,2005年我當代理市長時期,心酸遠在國外的女性朋友來到台灣,婚姻卻被當作商品買賣。我們立刻找到法規,全面拆除有歧視意味的「18萬外籍新...
母嬰親善環境 在 布布媽咪 Facebook 八卦
最近很忙沒什麼時間看新聞,但昨天看到朋友們分享一個新聞我真的是傻眼,很想來跟大家討論一下。
聽說最近有一群人主張「妊娠8週後不准人工流產」,然後說要針對這個議題舉行公投?
欸,我是不知道這群人自己有沒有生過小孩當過媽媽,沒有的話到底憑什麼設這樣的條件,有的話就更扯,怎麼會提出這麼不合邏輯的言論,然後還說要浪費納稅人的錢舉辦公投啦(傻眼!)
我當然不鼓勵人工流產,也知道生命應該要被珍惜。但,我覺得每個人在生孩子前,都應該要做好全方面的評估,包含先天條件、後天環境、經濟資源能否好好養大一個孩子,以及最重要的,就是爸媽自己心裡已經建設好要為這個生命負責,才去生下一個孩子。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這些都沒有考慮好就生下,那豈不是雙方都受罪?想增加更多產後憂鬱的媽媽膩?!
有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懷孕初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自己有感覺,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新手媽媽,很有可能是到下一次月經延後很多時,才會發現是懷孕,所以有可能發現時已經6、7週以後了。講的更實際一點,就算是情侶 or 夫妻,也都有可能因為「要不要有小孩」這點持不同意見,如果真的8週以後都不能人工流產,豈不是會增加很多在「不情願」狀態下被生出來的小孩?這樣真的會好嗎?
再來,媽媽們應該都知道羊膜穿刺一般都是16週左右才會做,如果不慎道時檢測出來有嚴重先天疾病 or 唐氏症,還要爸媽們硬著頭皮生下來嗎?
其實這個問題我懷孕時就跟老張討論過。
我說,如果懷孕時被檢測出孩子有嚴重先天疾病或唐氏症,我不會生。不是說不願意負責或照顧,而是現在台灣對於這些特別的孩子,並沒有提供友善&讓爸媽放心的環境啊!我可以照顧我的孩子到幾歲?等我無法照顧孩子時,社會有辦法給他們足夠的醫療&照護嗎?目前看來根本是不可能!
看到這個新聞時我真的覺得很荒謬,有時間提這些莫名的公投議題,還不如仔細想想怎麼改善台灣的母嬰親善環境&偏鄉教育,以及如何幫助一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我相信沒有一個媽媽願意讓自己肚子裡的生命消失,但在各方面都沒有準備好養一個孩子前,真的拜託不要生下來,生孩子不難,但要好好教育成長真的沒這麼容易,而且責任也非常重,不是「生了自然就會長大」這麼簡單的好嗎!!(是覺得國家或者宗教組織會幫忙養膩?!)
乍看之下這個法案好像是在保障生命?好像對我們日常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真的這樣通過,我覺得後果會比想像中嚴重。希望大家也一起關心這個法程(這兩天網路上也有很多相關資訊),每個生命都該被珍惜,但應該是要在父母都準備好&可以選擇的前提下誕生才是。
#我今天好難得正經自己都不習慣
#純粹覺得養小孩真的沒想像中容易
#這些人不要來鬧好嗎
#圖文相符之來張白眼照
母嬰親善環境 在 布布媽咪 Facebook 八卦
最近很忙沒什麼時間看新聞,但昨天看到朋友們分享一個新聞我真的是傻眼,很想來跟大家討論一下。
聽說最近有一群人主張「妊娠8週後不准人工流產」,然後說要針對這個議題舉行公投?
欸,我是不知道這群人自己有沒有生過小孩當過媽媽,沒有的話到底憑什麼設這樣的條件,有的話就更扯,怎麼會提出這麼不合邏輯的言論,然後還說要浪費納稅人的錢舉辦公投啦(傻眼!)
我當然不鼓勵人工流產,也知道生命應該要被珍惜。但,我覺得每個人在生孩子前,都應該要做好全方面的評估,包含先天條件、後天環境、經濟資源能否好好養大一個孩子,以及最重要的,就是爸媽自己心裡已經建設好要為這個生命負責,才去生下一個孩子。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這些都沒有考慮好就生下,那豈不是雙方都受罪?想增加更多產後憂鬱的媽媽膩?!
有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懷孕初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自己有感覺,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新手媽媽,很有可能是到下一次月經延後很多時,才會發現是懷孕,所以有可能發現時已經6、7週以後了。講的更實際一點,就算是情侶 or 夫妻,也都有可能因為「要不要有小孩」這點持不同意見,如果真的8週以後都不能人工流產,豈不是會增加很多在「不情願」狀態下被生出來的小孩?這樣真的會好嗎?
再來,媽媽們應該都知道羊膜穿刺一般都是16週左右才會做,如果不慎道時檢測出來有嚴重先天疾病 or 唐氏症,還要爸媽們硬著頭皮生下來嗎?
其實這個問題我懷孕時就跟老張討論過。
我說,如果懷孕時被檢測出孩子有嚴重先天疾病或唐氏症,我不會生。不是說不願意負責或照顧,而是現在台灣對於這些特別的孩子,並沒有提供友善&讓爸媽放心的環境啊!我可以照顧我的孩子到幾歲?等我無法照顧孩子時,社會有辦法給他們足夠的醫療&照護嗎?目前看來根本是不可能!
看到這個新聞時我真的覺得很荒謬,有時間提這些莫名的公投議題,還不如仔細想想怎麼改善台灣的母嬰親善環境&偏鄉教育,以及如何幫助一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我相信沒有一個媽媽願意讓自己肚子裡的生命消失,但在各方面都沒有準備好養一個孩子前,真的拜託不要生下來,生孩子不難,但要好好教育成長真的沒這麼容易,而且責任也非常重,不是「生了自然就會長大」這麼簡單的好嗎!!(是覺得國家或者宗教組織會幫忙養膩?!)
乍看之下這個法案好像是在保障生命?好像對我們日常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真的這樣通過,我覺得後果會比想像中嚴重。希望大家也一起關心這個法程(這兩天網路上也有很多相關資訊),每個生命都該被珍惜,但應該是要在父母都準備好&可以選擇的前提下誕生才是。
#我今天好難得正經自己都不習慣
#純粹覺得養小孩真的沒想像中容易
#這些人不要來鬧好嗎
#圖文相符之來張白眼照
母嬰親善環境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評價
婦女節快樂!
市長官邸第一次開放活動,獻給2021高雄婦女節。
特別感謝所有婦女朋友、婦權團體,持續跟市府共同努力,促進平權及社會發展。
今天婦權會介言委員提到,2005年我當代理市長時期,心酸遠在國外的女性朋友來到台灣,婚姻卻被當作商品買賣。我們立刻找到法規,全面拆除有歧視意味的「18萬外籍新娘辦到好」看板。
態度、價值,決定了政策。身為市長的責任,就是要依據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永續發展目標」的精神,讓高雄成為一座不分性別,都能夠平等追求人生理想的城市。
.
這些年來,高雄市推動許多全國首創、尊重婦女朋友的措施,包括:
1. #尊重新住民女性主體 :94年全面拆除「外籍新娘仲介」歧視看板。
2. #媽媽自主好行 :100年全國首創母嬰親善停車位;109年全國第一個24小時定點臨托服務;「好孕行得通」弱勢孕婦產檢交通補助。
3.#單親不擔心:單親婦女生活補助單行法規,全國第一。
4.#在地女性決策:「婦女社會參與促進小組」遍佈全市38區。
5.#女力不分城鄉:多元學習到公民參與,女力無所不在。目前高雄市社區大學的女性佔72.6%。
6.#實現女性治理:女性首長攀新高(36%),女性治理新趨勢。
未來,也會落實跨局處合作支持婦女重返職場、加強網路及公共場所性犯罪防治與安全防護、重視婦女健康維護,特別是偏遠地區、建置多元老幼照顧支持服務、推動與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消除偏見與歧視、婦女參與解決社區問題,促進高齡者友善社區環境、推動性別友善特色公園,建置無礙、安全與性別友善環境。
.
不分性別都是我們這個城市的主人。公私部門通力合作,我們將成為女力永續的高雄,全力落實保護婦女的權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WcFKPz4Z1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