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樣的雜貨店 是不是覺得應該回到那樣的歲月裡~~~黃昏了還在村子裡調皮的拿著抽到的玩具跑來跑去 看電影得起立唱國歌還有客滿了販售的走道票 年夜飯三代同堂看看到底誰可以嗑到包了銅板的餃子 羨慕鄰居哥哥戴大盤帽穿卡其服上衣燙線褲子打折然後鐵頭鞋聲音好好聽 還有還有還有 偶爾幫奶奶去買雞蛋 因為我喜歡吃蛋 忘記帶錢的時候 老闆還說可以先欠著耶!
P.S:莊敬自強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是誰」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趙駿亞˙駿臨天下粉絲部 Facebook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毋忘在莒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毋忘在莒澎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毋忘在莒澎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勿忘在莒-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網路上關於毋忘在莒是誰-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網路上關於毋忘在莒是誰-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毋忘在莒是誰 在 網路上關於毋忘在莒是誰-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毋忘在莒是誰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八卦
黃偉民的前因後果20121130 ─ 但願港人懂珍惜
得來不易,才怕失去。
這幾天,台灣人,為他們新聞自由,鬧翻了天。
中南部的學生,紛紛北上,到行政院抗議;在野民進黨的蔡英文,提槍上馬,嗆聲馬政府,不是什麼都可以出賣;知識份子、文化藝術工作者,都跑出來喝止叫停。
他們在擔心什麼?
事緣肥佬黎黎智英,要撤離台灣,賣出手上的蘋果日報和壹週刊。
買家之一,是蔡衍明,佔32%。
這引起了台灣人的恐懼。
蔡衍明是誰?
蔡是台灣人,旺旺仙貝的老闆。
在台灣,賣零食算不上什麼大生意,本來只是一個小人物。
但隨著大陸經濟開放,他西進大陸,在這個十四億人口的市場,零食生意,也可以變成油礦金礦。
極權國家,必然金權勾結。
金錢買來權力,權力換取更多金錢。不消十數年,蔡衍明在北京政策的蔭庇下,搖身一變,成為台灣首富。
零八年,世界金融風暴,台灣中國時報集團的第二代掌舵人余建新,資金出現危機,將整個中時集團,包括中國時報、中視、中天電視、時報周刊,全數售予蔡衍明。
零食大王正式進入傳媒工業。
中國時報的創辦人余紀忠,隨蔣介石四九年退守台灣,是國民黨的中常委。
辦報是為了振奮人心,毋忘在莒。配合國民黨的悲願,報紙帶著傳薪中華文化的責任,復土回鄉,北定中原,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精神。
報禁年代,台灣只有三份報紙,國民黨自己的中央日報、余紀忠的中國時報、和另一位國民黨中常委王惕吾的聯合報。壟斷使他們快速成長,成為大部份台灣人的精神食糧,中國時報亦成為無數台灣人的集體回憶。
報紙轉手到蔡衍明手上,當時,絕大部分台灣人額手稱慶,中時集團不致於賣給香港的黎智英,以為可免報紙蒙污,可保美人清白。
幾年下來,台灣人看到一個殘酷的事實,在北京政策庇蔭下發財的蔡衍明,只是一個暴發戶,不會是一個傳媒人,不會亦不敢開罪北京,他的財富來源。
象徵台灣良心的報系,迅速染紅。從此,台灣多了一份親共報紙,少了一個社會良心。
台灣人的回憶,在這個變化世情中淌血。
2001年,壹傳媒進軍台灣,我參與其中,創辦壹週刊,如入無人之境,迅速成為銷量最高的時事雜誌。
靠壟斷而成長的中時集團、聯合報系,亦因壟斷而失去戰鬥力,面對壹傳媒的這種六親不認,見神殺神的編採精神,只有目瞪口呆,無法應戰。
壹週刊、蘋果日報就輕鬆的成為台灣最暢銷的報紙雜誌,蘋果每日賣五六十萬份,超過台灣其他報紙加起來的總發行量;壹週刊每期十萬,是台灣政壇醜聞的報告版。
這樣政治能量的一報一刊,落入蔡衍明手上,再次染紅,台灣就變成親共報刊的天下了。
台灣人,怎不憂心如焚呢?
台灣的民主,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是無數血淚生命換回來的,不能這樣輕鬆,就喪於共產黨的鷹犬之手。
四九年,蔣介石敗走台灣,他匹夫獨裁,以黨為國,用軍法管治,一言生死。
無民主、無法治、無自由,台灣人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可以一人一票,選自己的總統,選自己的市長,選自己的立法委員,是先賢們用的生命血淚換來。今日,有民主制度,有健全法律,有言論自由,有強大的在野黨,但北京,卻可以輕鬆的,通過一個買辦,就拿下你的民主第四權,新聞自由。
壹傳媒的台灣業務交易,只是175億台幣,四十多億港元而已。
言論自由,必須建築於新聞自由的基礎上。新聞自由失守,言論自由就岌岌可危。沒有了言論自由,所有民主政治,都只是水月鏡花了。
香港人,百年來都享有言論自由,所以,對新聞自由,視為理所當然,並不珍惜。
但台灣不是。
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震驚中外。
美麗島是一本雜誌,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舉辦集會,但得不到政府批准。
集會舉行,主辦人被捕。翌年三月,軍法審訊,八名被告,叛國罪名成立。
台灣國民黨四公子之一的沈君山,有份旁聽。他在回憶中描述:在戒嚴時期,叛國罪成立,就是死罪。但八名被告,不但沒有表現懼意,大都意態從容。
令他動容的,有林義雄的堅持,有施明德的瀟灑,和那第八女被告呂秀蓮,在庭上朗誦她念北一女中時的詩篇,講出她對民主的訴求,對台灣的理想。
這股浩然之氣,感動了國民黨的公子沈君山。據他自己敘述,是他向蔣經國哭諫,不能判死,製造烈士,礙台施政。
台灣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是這些一頁一頁的血淚堆積起來,開出今日中國歷史上,奇蹟般的民主之花。
但暴發的大陸,找一個暴發的台商,花一二百億,就一步一步的買下你的媒體,影響你的言論,左右你的思想。不用飛彈大砲,不用一兵一卒,單是用錢,蠶食台灣。
今日台灣人的激動,因為一葉知秋。
行政院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有防止壟斷法,禁止北京,通過一個利益輸送的台灣財團,買光全台的媒體。民眾吼醒裝睡的馬英九政府,要他面對選民,面對危機。
台灣人的醒覺,源於他們的一切,得來不易。香港人的麻木,就在於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
一個播放中的電台被滅聲,香港人不在乎;兩個免費電視,壟斷了四十五年,其中一個長期零收視,又冇所謂;上屆政府推出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現屆政府可以無賴不出,大家又覺得唔關我事;尖銳的評論員一個一個失去舞台,大家又覺得是正常淘汰;大報小報,人人為虎作倀,香港人又消極的乾脆不買算了。
台灣人,由一言生死的獨裁統治,走向民主,由以言入罪的家天下,走到媒體百花齊放的今天。香港就由左右對唱的百家爭鳴年代,走向單一聲音,單一思維的新聞生態。
所謂商業手段,就是北京用錢,買下你的言論自由。
金權勾結下的大陸官場,得他政策傾斜下獲巨利的財閥何止萬千,一百幾十億,買一間電視台,一間報紙,可謂易如反掌。如果香港人接受這是商業手段,保護你言論自由的長城──新聞自由,已步向死亡。
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時,正是我開始踏足新聞界,這宗新聞對我來說,非常震撼。辦雜誌,搞集會,可以被判叛國,是死罪!但自從香港廿三條蠢蠢欲動,我就知道,香港正走回台灣威權時代的老路。
沒有面對死亡,慷慨陳辭的勇氣,就只能換轉行車道。廿三條立法之日,就是香港新聞自由死亡之時。沒有新聞自由的防護,個人的言論自由,只剩下吃喝玩樂,紙醉金迷。
梁振英的醜聞發展到今日,民望不可能再回來的了。北京其中一個選擇,由他做足五年,在他任期內,全數推行董建華、曾蔭權無法執行的中央政策,犧牲他一人的聲名,換回以後特首的行政方便。
所以,梁振英能安然過得這一關,廿三條立法、國民教育、深港融合,統一新聞聲音,種種政策,就會在這五年推行。
苟利國家生死以,作為一個共產黨人,梁振英是不計較今人唾罵,千秋惡名的。
值得嘆息的是,命懸一線的新聞自由,香港人,從來不懂珍惜。
毋忘在莒是誰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八卦
【戰國名將生死錄】田單:逆轉絕境的關鍵
在兩岸對峙的時代,金門做為國防最前線,處處充滿著戰爭氛圍。而在金門制高點的太武山上,刻著「毋忘在莒」,是蔣介石總統巡視金門時所題,其用意是引用戰國時期幾近滅亡的齊國最終成功收復失土的典故,以此鼓舞國人反攻大陸的士氣。
但當我了解戰國歷史,我其實蠻想吐槽這個典故引用的有些問題。因為的確齊國當時有莒和即墨兩座孤城苦苦支撐,而且莒城的領導人,正是齊國君主─齊襄王;但真正逆轉的關鍵,其實是即墨城守將─田單,所以如果真正要考據細節,或許當初應該寫的是「毋忘在即墨」或是「毋忘在墨」?
好的,吐槽非我本意,還是好好了解戰國時代最曲折離奇的復國戰役,以及這當中的關鍵人物─田單的所作所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絕處顯智勇
田單,齊國王族成員之一,他本來在首都臨淄的市場擔任官員,名聲及地位都不顯著。
當燕國名將─樂毅,領軍橫掃齊國之際,田單先是和族人搬遷到安平城,之後眼看燕國軍隊銳不可擋,於是田單一早就交代族人做好落跑的打算:「你們趕緊把車軸凸出輪子的地方鋸斷,並且用鐵皮包覆整個車輪。」
等到安平被燕軍攻陷,城內許多達官貴人乘車出逃,但他們的車軸太長,很容易跟其他馬車相互碰撞,沒一會兒功夫,就因車軸斷裂或是車輪破損而無法繼續前行。而田單的族人卻在混亂的車潮中順利疾馳,平安無事的逃進即墨城躲過追擊。
好不容易逃到即墨,田單馬上就收到噩耗:「即墨大夫先前領兵出戰,結果當場陣亡。」還沒等田單安頓好,又一個消息傳來:「田大人,城中軍民聽說您有先見之明,使自己跟族人得以逃出生天,大家覺得您可以信賴,一致推舉您領導大夥抵抗燕軍。」
雖然田單擁有王族身分,但僅憑著「很會逃難」這點,就可以被推舉成領導,不難推測:即墨城此時已無人才,這才急病亂投醫的找上名不見經傳的外來戶。
幸好田單非同一般,新官上任的他,先將妻妾編入到軍中進行輔助性工作,自己更是親自參與到防禦工事的勞動。看到領導這麼親民敢拚,全城軍民對田單好感度不斷提升,同時挫敗了燕軍的進攻。這讓領軍的樂毅感到即墨城並不好惹,為避免徒勞無功的損失,樂毅改採包圍策略,雙方就此陷入僵持。
逆轉心理戰術一:離間
雖然田單在危局中開始站穩腳跟,但他很快發現……軍民們戰意非常低落。
畢竟齊國遭逢前所未有大敗,加上先前即墨大夫領軍出戰又被殺個落花流水,雖然田單接任指揮後組織多次成功的守城戰役,但在損兵折將、外無援兵的情勢下,充其量只是延緩即墨城淪陷的時間,而身處長期被包圍且沒有盼望的壓力下,城內軍民自然士氣越加低落。這使田單意識到:必須先讓軍民重拾獲勝的希望。
或許是齊國國運尚未衰竭?後來燕國君主過世,新繼任的燕惠王對樂毅充滿偏見,這就給予田單可趁之機,他立刻派人散布謠言:「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下齊國剩下的兩座城池,根本是想擁兵自重並且自立為王。要是換其他真正肯打仗的燕國將領前來,即墨城只怕早被攻破了。」
結果新繼位的燕王還真聽信謠言,任命騎劫替換樂毅統帥的職位,樂毅則在接到命令後,就立刻出走他國,於是田單逆轉路上的最強阻礙就此消失。
逆轉心理戰術二:裝神弄鬼
之後,田單下令百姓在城內祭祀祖先(這其實是逼不得已,因為原先祭祖應該要去到城外的埋葬地,但此時即墨被燕軍包圍,所以只能在城內遙祭),估計是供品內容太豐盛,結果吸引一大堆飛鳥空降到城內啄食。
(話說我看到這段紀錄時,心裡頗為驚訝,因為在某些史料中,可是紀錄即墨被圍城5年,然而現在城中百姓竟還有這麼多餘糧可以搞祭典,究竟即墨城原先的儲糧有多麼豐富呀?)
看到成群的飛鳥一陣又一陣的飛入即墨城中,之後又在城頭盤旋圍繞(估計是還沒吃到供品的鳥捨不得離開),城外的燕軍覺得非常詭異,城內的軍民也覺得此景慎奇,此時田單突然臨機一動的宣布:「各位,此情此景是在表示……有天神要降臨即墨幫助齊軍了!」
覺得田單的發言很逗嗎?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更逗。因為有一名小兵竟然主動找田單說:「我就是你說的天神。」
田單聽完小兵的話,他的反應是……真的把他當神在拜。甚至廣播全城上下說:「鄉親們看!神仙真的下凡了,我沒亂蓋各位吧。」說完就當眾對小兵膜拜,搞得全城百姓也跟著集體膜拜。
這下小兵頂不住了,找機會跟田單說:「不好意思,我騙你的,我其實根本不是神仙。」
田單說:「X的!我當然知道你不是神仙!但現在你必須陪我把這個謊說到底,少在那邊跟我雞雞歪歪!」
於是田單繼續隆重包裝小兵,除了定期在人前把他當師父膜拜,還不時搞些走訪行程,讓神化的小兵去安撫悲觀的百姓,如此的「神」操作,竟也讓城中士氣活絡起來。
不過田單很清楚,謊言只能振奮一時,他必須更強烈地振奮軍民敢戰的心態,趁勢打破僵局。歷經多次盤算,田單決定將心理戰術繼續升級,同時在心中默念:「同胞及先祖們,原諒我要徹底利用你們……」
逆轉心理戰術三:損人利己
對於在城外燕軍來說,曠日持久的包圍也在消磨他們的作戰意志,陌生且充滿敵意的異鄉,使他們對於故土更加思念。與此相反的,是磨刀霍霍的燕軍主帥─騎劫,他太期待透過一場大勝證明自己能力遠超樂毅,甚至成就「滅齊」的不世之功。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股傳言在軍中逐漸瀰漫:「如果燕軍將俘虜的齊國士兵實施劓刑(也就是割掉鼻子),並擺出來示威;再開挖即墨城外的齊國墳墓,將齊國人祖先的遺體分屍,這樣即墨城內的軍民一定精神崩潰到無法再戰呀。」
聽聞傳言的騎劫決定迅速執行,於是即墨城外,先是出現眾多沒有鼻子的齊國俘虜,他們的臉上有著一看就令人作噁甚至還有些血淋淋的深邃大洞;之後燕國人還在城頭下剖開棺木,對一具具遺體挫骨揚灰。
「哥!我一定為你報仇!」一個認出城下親人面孔的小兵歇斯底里的捶胸頓足。
「子孫不孝呀!」看到城外墳墓區出現的濃煙,城內的平民痛哭流涕。
聽到城內的齊國軍民哭的哀鴻遍野、震天價響,騎劫得意的想:「看來齊國人很快就不行了。」
同時,田單看著城內情緒崩潰的軍民,他正等待他們的反應,過一會兒,他聽到粗暴且急促的腳步聲,然後一群人衝過來向他下拜吼道:「請大人下令出戰!我等粉身碎骨也要向燕賊報仇!」聽聞此言,田單冷靜地想:「大事成矣。」
火牛夜襲
過一段時間,騎劫見到來自城內齊國使者,他卑微地說道:「即墨願降,此番前來,我等帶來千溢精金奉上,願歸降之日燕軍可以放過城中軍民,別劫掠我們。」
聽聞齊國使者發言,燕軍響起一陣陣歡呼,這難啃的堅城可終於陷落,如此完全攻陷齊國並衣錦還鄉的日子應不遠矣。
同一時間,田單清空糧倉中所有剩餘的糧食為齊軍舉辦饗宴,宴席中,田單說道:「各位,這是我等在城內的最後一餐,因為今晚我決心與燕軍決一死戰!我欲徵召壯士出城作戰,請問諸位誰願擔當此任?」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站起來答道:「我願往!」
於是田單挑選5000精銳,並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讓人在牛角上綁好尖刀、牛身披上畫有蛟龍圖案的大紅綢絹、牛尾綁上漬滿油脂的蘆葦。然後就在深夜,田單命人把城牆鑿出幾十個洞穴,之後用火點燃牛尾並將牛從洞穴中趕出,5000精銳則緊隨其後向燕軍殺奔過去。
因為投降消息而完全放鬆警戒的燕軍,本睡著難得的安穩覺,結果卻被一陣詭異的怒吼聲吵醒,還沒等搞清楚狀況,只見眼前一陣火光衝起,然後一群全身斑斕前所未見的怪物直接衝撞而至。有些人根本就是呆立當場,然後就被怪物撞飛或是被尖刀戳入而死,大部分人下意識的拔腿狂奔,就在一陣驚魂後,當他們發現所謂的怪物是被化妝的牛隻時,衝鋒而至的齊軍精銳展開第二波更強力的奇襲,對著潰不成軍的燕軍就是一陣屠戮。此時留在城內的老弱婦孺敲擊銅器,為城外奮戰的齊軍將士助威,被打矇的燕軍以為有更大的攻勢要發動,嚇得更加抱頭鼠竄。那個自以為可以遠超樂毅的騎劫,連像樣的命令都未能發出就死於亂軍之中。等到天明,即墨城解圍,燕軍主力徹底被打殘,而那一晚發生的「火牛陣」則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詭謀。
即墨城的勝利只是田單逆襲反攻的開端,隨後,田單繼續向其他被佔領的齊國城市進軍。此時,扣除在包圍莒城的燕軍還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其他地區的燕軍因為要把守廣大的敵戰區,大多是軍力分散的小部隊,而且他們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遠離一線戰場,戰力早已下滑;另外,齊國百姓對曾經掠奪他們財物的燕軍深惡痛絕,就等著合適的時機點反抗。總結,燕軍天時(戰役時間拖延過長)、地利(身處陌生的敵佔區)、人和(自己軍力若少且得罪當地民眾)全失,田單則是把握大勝餘威,於是燕軍被驅趕回原先國境,齊國原來70多座城池盡被收復。重返首都的齊襄王封賞田單為安平君,並讓田單執掌軍政大權。
能完成戰國史上最大的復國行動,自然與田單高超的軍事才能脫不了關係,撰寫田單列傳的太史公司馬遷就評價:「用兵需要奇正相生,田單用兵之初有如處女的沉靜柔弱去誘使敵人,等到時機成熟,用兵卻像狡兔般快速敏捷,使敵人在奇謀中轉瞬而敗。」
但我覺得扣除絢麗詭變的戰爭藝術,還有一個使田單能締造奇蹟的原因,以及這個人真正使我著迷的地方。
老ㄕ一己之見
時間快轉到田單復國的末期,燕軍雖遭逢大敗,但仍佔領幾座原先國境線上的齊國城池。
當時田單準備進攻狄城,臨行前去拜見有名的智者─魯仲連。沒想到魯仲連說:「你攻不下狄城的。」
田單忿忿不平地反駁:「我曾以區區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帶領殘兵敗將就打敗了燕國並收復失地。怎麼可能攻不下一座小小的敵城?」沒想到後來田單猛攻狄城3個月,卻始終無法攻克,就連齊國小孩都編童謠嘲笑田單的徒勞無功。
田單趕緊找魯仲連問:「先生是怎麼預言出我攻不下狄城?」
魯仲連回答:「你從前在即墨時身先士卒並與民一同勞動,坐下去就編織草袋、站起來就舞動鐵鍬。所以當你號召軍民,大家都願意奮勇作戰。但現在你就顧著數算封地的稅收,平時又奢華打扮的玩樂。你只貪生的歡樂,沒有戰死的決心,這就是你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聽聞此言,田單說:「我有決心,先生您就看著吧!」第二天,田單親自站到敵軍的攻擊範圍內為攻城部隊擂鼓助威,狄城轉瞬間就被攻克。
另一個故事,則是田單有次與趙國名將─趙奢談論軍事,他對趙奢說:「將軍指揮才能之高無庸置疑,但我覺得你主張大兵團作戰實在很有問題。因為兵士徵召數目過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這是自破之道呀。如今你認為一軍之將要領兵十萬、二十萬才足夠,可你看古代帝王用兵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候臣服,所以我覺得將軍的用兵理念大有問題呀。」
沒等田單喘口氣休息,趙奢立刻表示:「我看你根本不懂得形勢變化!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所以三萬人已經是足以控制戰局的大軍。但當初的萬國如今已經聚集成七國,遠超古代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現在統領三萬兵馬,野戰中不佔優勢,更無法在攻城時進行包圍作戰。你拿古代的例子跟我談現代的軍事?所以我覺得你根本不懂軍事及現實呀!」
田單聽了,感嘆道:「我想的太淺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當人位高權重之時,是否能持續認清現實並作出正確的行動?
歷史上有太多人物拒絕承認錯誤,並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比如:秦始皇迷信永生而至死未立繼承人導致秦朝在權力鬥爭中滅亡、隋煬帝三征高麗而天下糜爛最終死於叛軍之手、崇禎皇帝為顧面子而拒絕向滿州人停戰使明朝在兵禍中崩潰……
田單的軍事才能締造戰場的奇蹟,但擁有卓越才能的他,亦免不了有犯錯的盲區。不過田單總是能立刻承認錯誤並且作出正確的補救,我想這也是為何使國力大損的齊國在日後依然能影響天下大勢,由此可見田單的難得之處。
很多時候,我總會白日夢的猜想自己與歷史人物間的問答。如果我真有機會訪問田單,當我問:「你覺得自己能復國的秘訣是什麼?」
我在猜田單是否會如此回答:「最大的秘訣是,始終保持清醒,認清形勢、他人,以及最重要的……認清自己是否保持清醒。」而我可能在問答結束後這麼對他說:「田單,真乃大丈夫,吾輩當效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田單號巡防艦
好的,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傻眼:放這張照片是什麼神邏輯?
主要原因是我找不到合適的配圖,索性直接把我國海軍的同款紀念名艦艇拉出來。
雖然田單是當之無愧的名將,但用來當海軍艦艇名稱,總覺得怪怪的。像同級別的一號艦,取名自鄭成功,挺好的;二號艦取名自鄭和,也不賴;但三號艦之後依序是:繼光、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銘傳、逢甲,沒一個是水戰專長呀!難道中華文化中找不到相對應的水戰菁英人名?
比如......周瑜號巡洋艦?這夠有名了吧?或是......施琅號巡洋艦?大家給過嗎?
啊!我還想到一個也是挺有名的水師提督,但我想等一下說出來,大家應該都覺得我是神經病吧?事實上,如果國防部真的取這名字,我會懷疑咱們軍方應該ㄎㄧㄤ的太嚴重了。
常昆號巡洋艦(然後後繼艦可以取名叫常威,好的,我是神經病)
毋忘在莒是誰 在 毋忘在莒澎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在毋忘在莒是誰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ritalin0925也提到餐館名稱:香港茶餐廳地址:220新北市板橋區莒光路26號電話:02 2257 4301 營業 ... ... <看更多>
毋忘在莒是誰 在 毋忘在莒澎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在毋忘在莒是誰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ritalin0925也提到餐館名稱:香港茶餐廳地址:220新北市板橋區莒光路26號電話:02 2257 4301 營業 ... ... <看更多>
毋忘在莒是誰 在 毋忘在莒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毋忘在莒是 中文成語,源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意指「不忘昔日之苦難」,比喻收復國土、不忘前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