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2013的台灣]
2012年的最後一天,許多民眾在等著今晚的倒數計時。回顧這一年,世界末日當然沒有來,但是台灣每下愈況的諸多困境,人民面對未來的徬徨和焦慮,卻是一波一波接踵而來。新年將始,我的心情跟很多人一樣,內心思索的是,如果政府難以仰賴與期待,如何靠自己、靠人民的力量,讓生活度過難關,讓台灣走出困局。
卸下政治的職務後,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和不同的視野,來感受、領會人民與土地的聲音,思考台灣社會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我認為,人民、土地與我們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切政治的基礎,如果脫離了這些,政治只會是令人厭倦的權力競逐。
台灣這一塊土地上的人民原本充滿韌性,不畏艱難,樂觀、勇敢、堅強,相信憑著自己的雙手就能打造未來。世世代代以來,我們是不曾被逆境打倒的福爾摩沙之子。父祖的世代靠著這股衝勁,創造了經濟奇蹟;接下來的世代,靠著這種毅力,找到了民主的出路和歸屬於台灣的自我認同。如今,我們下一個世代所面對的,卻是一個不敢有夢想的未來。
靠教育,他們無法獲得更好的生活。靠工作,他們連安身立命的房子也買不起。靠民主,他們卻找不出一個好的政府來幫他們解決問題。焦慮與不安正在這個國家蔓延,面面相覷的年輕人內心懷疑著:是時代變了?還是自己不夠努力?這個國家中最不該認命的世代已經被環境壓得不得不低頭。2012這一年,台灣流失的不只是幾個世代累積下來的樂觀希望,我們失去的還有隱藏在每個台灣人血液裡頭的從容、自信、與光榮。
過去有人說,政黨的對立讓台灣無法前進。如今,一黨完全執政的結果,卻演變成為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因為,執政者完全聽不見人民的聲音。不久前「全國產業發產會議」中發生的場景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民間社團受邀參加,意見卻沒有獲得重視,政府也無法理解和溝通,總結報告時,部長在一片抗議聲中,完全不知如何反應,只能照本宣科尷尬的繼續唸著稿子。這幅景象就是當前台灣的寫照。執政者不理會人民的聲音,不知如何跟社會溝通,只是一意孤行、閉門造車,把脫離人民感受的施政自稱為「改革」,這正是台灣困頓不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一個沒感覺、沒反應、沒動能的政府,近來公民社會的力量正在重新崛起。從大埔農田、國光石化、文林苑、到反媒體壟斷,每一波公民運動的興起都讓台灣社會更加成熟,更有思考力和行動力。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文化工作者、以及沒有政治屬性的民眾挺身而出,不再對公共議題保持沉默或置身事外。我們會對怪手入侵農田義憤填膺,我們會對建商強拆民宅無法坐視,我們也會對公共媒體被資本家把持而憂心忡忡,最重要的是,我們會付諸行動。「公平正義」不只是政治的口號,而是你我都可以親身投入、攜手捍衛的價值。
這是台灣社會共同參與、表達意見的新模式,也是凝聚公民力量推動改革的新契機。重大的政治與社會改革,不僅需要朝野政黨坐下來談,更重要的,是要援引公民社會的力量,才能協助並且督促政府落實,「國是會議」即是過去成功的方式。如果政府一直不願意採納一個共同參與的機制,讓大家坐下來一起為台灣想一條出路,那麼,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除了靠自己的力量謀求溫飽,除了繼續忍受一個無感、無力、跟人民有著遙遠距離的政府,除了向執政者嗆聲之外,我們到底還能為台灣、為下一代追求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存在許多人心中。
不久之前,我參加「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的啟動儀式,在那個場合,我看到了企業界、藝文界、社會團體,以及不同政黨的人齊聚一堂,出錢出力,為的是要帶給各地的小朋友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個晚上的感動。他們曾經用六年的時間,走完台灣每一個鄉鎮,沒有跟政府要過一毛錢,完全靠著民間匯聚的力量。這證明了台灣豐沛的社會力,也證明了,還是有一些事情、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不同立場的人凝聚在一起。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2013年除了為自己打拼,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我想我會說:如果孩子的笑容可以讓台灣凝聚在一起,那麼,一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投入,把這些事情找出來,從關心周遭的社區開始,到更多的公共議題,每一個人的行動參與,匯聚的力量就可能改變台灣。( 想想論壇: http://goo.gl/R4mgI )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WennnTV溫蒂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的頻道 看我最新影片▶️https://pse.is/JKBTU (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Joy 的Facebook 👉https://goo.gl/vZAw6Z (別忘記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如何找到溫蒂⬇️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
「毅力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Facebook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冏冏子Kyon Facebook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WennnTV溫蒂頻道 Youtube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FITDEVMO Youtube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Re: [討論] 關於恆毅力與貧窮議題-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毅力例子 在 Facebook 八卦
「那些奧林匹克教會我的事~~~~❤️」
當我們在電視轉播看到頂尖運動員在場上眼神所散發的自信
在為他們回擊一顆快速殺球迅速的腳步移動,歡呼的同時,
有沒有思考過是什麼支持這些運動員走到今天?
這故事的起源就要從運動員最高殿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開始說起。
奧林匹克的起源在西元前8世紀,目的是『紀念宙斯擊敗了提坦神克羅諾斯』之後所設立的節慶活動。
在古希臘時期每四年舉辦一次,會期共五天,前兩天為祭神日,第三天及第四天為運動會比賽,最後一天為頒獎日及慶祝活動。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對於運動員參賽的條件規定非常嚴格,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才可以參加比賽:
1.參賽選手必須為純正的希臘人,且父母必須是希臘血統。
2.在道德上或政治上必須無缺點,沒有不良紀錄。
3.必須經醫師檢驗,證明其體格健全。
古希臘時期崇尚人體的自然美,運動員通常全裸參賽,這和現代運動員的衣著外型有明顯的不同,
這不單是為了配合運動項目,更是展現體態成就的表現。
競賽勝利者除了獲得橄欖枝之外,也象徵無上光榮的象徵。雕刻家會為他們做雕像,詩人會為他們譜頌歌。
從出土的考古文物中可得知當時競技項目包含:田徑、戰車駕駛、格鬥、標槍投擲、鐵餅投擲。
古代奧林匹克盛會持續了1200年直到4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停止舉辦,
直至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庫齊烏斯花了多年時間挖掘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
古代奧運會的文物持續出土,
引起法國人『教育家·歷史學家』 皮耶·德·古柏坦的興趣和關注,
他認為:「宏揚古代奧林匹克精神可以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
皮耶·德·古柏坦:「參賽選手不只來自法國、得獎者不侷限歐洲人、而是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1894年,顧拜旦致函各國體育組織,邀請他們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體育大會。在同年6月16日舉行12國的代表在巴黎舉行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會議決議每四年舉行一次全球範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在他的努力下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4月6日在希臘王國首都雅典舉行
此次參賽運動選手雖然不及現在我們熟悉的奧運,規模只有300名運動選手,
但在當時有如此規模的國際性體育賽事卻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
奧運在古希臘時期選手是代表城邦參賽,現在參賽運動員代表的是民族和國家,
穿上國家代表隊衣服站上奧運頒獎台無疑是當今運動員最高的榮譽代表。
奧運的信條:『更快、更高、更強』『Faster, Higher, Stronger』
這是運動信念的展現。
當我們在電視轉播看到頂尖運動員在場上眼神所散發的自信、在為他們回擊一顆快速殺球迅速的腳步移動,歡呼的同時,
有沒有思考過是什麼支持這些運動員走到今天?
舉個例子:
慢跑是很多人想到運動的第一個選擇,不需要過多的場地和訓練器材,只需要一雙鞋子就可以進行的運動,
現在選擇參與全馬的人也愈來愈多,但能站在得獎台的的人有幾個?
站上頒獎台的人除了天份外,也需要成績,
我們很少聽到有人無需經過練習就能在路跑賽事中站上頒獎台。
一個頂尖運動員所經歷的成長過程也是一樣的。
同學下課開心在外面玩耍,他一天需要花6小時在運動場上練習,一年365天,晴天、下雪、下雨、他一樣早上6點就要到體育館準備練習,
『因為他知道』
運動場很現實、只有前三名沒有第四名,
小時候他就必須懂這道理、所以他的心理狀態必需更成熟堅定,
在賽場上受傷,他可以選擇怨天尤人,但他選擇堅持不放棄,除了每周固定復健外,
在訓練之餘他花更多的時間在健身房,
持續強化體能,
為的是迎接重回賽場的機會,
就這樣日覆一日、日覆一日、日覆一日的訓練、比賽,
從國小到他成年,
直到在國家隊選拔中證明他的成績足以入選國家隊,
在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賽會中,和世界上的頂尖運動員爭取前三名的名次,
當競賽運動員體能條件都相近,比賽成績只差幾毫秒的同時!
最後競爭的關鍵在於『心理韌性』
能夠處於高壓環境也不會表現失常,
一個專門輔導奧運選手的心理學家在每次關鍵時刻他會做的動作就是~首先,請運動員回想自己曾打過的一場戰績最好的比賽,並思考當時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究竟該歸因於本身的球技、體能,還是心理狀態?接下來,他再請運動員回憶自己參加過的一場最糟糕的球賽,並請說出,認為造成那場球賽挫敗的原因。
結果顯示,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隊員覺得,勝敗的關鍵,全在於他們當時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這麼做是因為讓他們知道兩件很重要的事情
1.讓曾有過的出色表現歷歷在目,加緊回想自己的強項。
2.比賽進行時-專注於當前的活動,不受任何驕傲自滿或灰心沮喪的想法牽引。
人生和運動員一樣會面於順境或是逆境,雖然我們沒辦法決定事情的發生,
但我們能調整面對事情的心態,
學習皮耶·德·古柏坦度對於復興奧運的堅持,
運動員受傷後再次爬起的的毅力,
和處於高壓環境也不會表現失常的『心理韌性』
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人與人溝通、整理家務、工作會議和會重要人生決定中,
有句話叫:球是圓的,在計時器停止前,勝負都有無限的可能,重點是心態不放棄。
相信透過練習你也能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昂首走在人生道路上。❤️
#2020奧運 加油💪
毅力例子 在 冏冏子Kyon Facebook 八卦
最近台灣書市很流行的一批心理勵志書,來自大陸和日本的都有,特徵是封面用大的仿手寫字型。
這些書不是不好,但如果真的想被改變而做點什麼,它們可能不是好選擇。
1️⃣️ 首先,這些書充斥著大量的個人經歷和「朋友」故事,企圖用故事說道理,而且邏輯關係微弱,屬於最缺乏說服力的勵志類型。例如「我有一個朋友,家境貧寒,每天泡在圖書館學習,我那時還嘲笑他,後來他身價上億我還在上班」,讀者無法從這個例子得到任何實用的方法。
2️⃣️️ 其次,他們沒有從根本出發探究人們的渴望,而是預設所有人都想大富大貴,把事業成功當成終極目標。舉例不斷的圍繞「創業」和「賺錢」轉,忽略了許多庸碌無為的群眾真正待解決的問題是動力。(同樣是大陸書,《斜槓青年》這部分就做得比較好)
3️⃣ 第三,知識濃度過低。就算是心理勵志書,通篇主觀說法也許能讓不太閱讀的讀者買帳,卻唬不了明白人。這是其一。其二是這些書通常只要閱讀幾個章節就夠了,後面都在 LOOP 相同的觀點、類似的故事,很像是為了「湊字」寫的書。我認為花那麼多時間鬼打牆不值得。
(對,我真的花時間去研究那些暢銷書,總結出以上)
👇如果你真的很需要被勵志,這是我推薦的書單👇
1.《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2.《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3.《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這本嚴格來說非勵志,可是能夠補充多面向的觀點
4.《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5.《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毅力例子 在 WennnTV溫蒂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我的頻道 看我最新影片▶️https://pse.is/JKBTU
(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Joy 的Facebook 👉https://goo.gl/vZAw6Z
(別忘記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如何找到溫蒂⬇️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ennnTV
🌟 Instagram👉 wennntv
🌟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WennnTV 溫蒂頻道的熱門影片】
🌹學法文|我是如何學法文的?👉 https://goo.gl/zlFQE6
🌹學法文|法國人打招呼這件事👉 https://goo.gl/IyvC2R
🌹帶你逛法國超市|台灣人在法國超市驚訝的三個畫面👉 https://goo.gl/tAwJnE
🌹學法文|如何用法文自我介紹?👉 https://goo.gl/Zpahm6
🌹進法國餐廳必知的三件事👉 https://goo.gl/LQBksF
🌹學法文|教你法文字母發音A到Z 👉 https://goo.gl/jG8zxp
【影片內容】
外國人在法國好找工作嗎?法國中學老師Joy 她當時又是如何申請上這間學校任教的呢?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關於Joy老師的例子!
Joy的例子當然是個人案例 不代表全部的人 找工作都是如此順利 或是有相同的情況!
但唯一不變的是 一定要有毅力!堅強的心!堅持到底 機會才有可能臨到自己!
勇於嘗試 總是多一份機會 !
試了不代表機會是你的;不試,機會永遠不會是你的。
每個人在國外打拼 一定都有自己的一份艱辛的故事。
希望這些故事 也能幫助到正在猶疑不定 或是心理有畏懼的朋友們哦!
無論在哪裡工作都好,最重要的是 做任何事都盡心盡力!
一起加油吧!😊💪
關鍵字:法國,工作,職業,找工作,外國人,教師,任教,國中,高中,經驗分享,留學,遊學,分享,法國找工作,法国,居留,歐洲,亞洲人,留學生活,工作生活,經驗談,必知,必看,旅遊簽證,法國必看,巴黎,法國中學老師,臺灣人,女生。

毅力例子 在 FITDEVMO Youtube 的評價
整理了書本《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的內容, 再加入自己一些個人見解,去講解說明, 討論包括:天賦、努力、技能、成就之間的關係?興趣與熱情的分別,如何將興趣變為熱情?恆毅力是什麼?健身例子說明當中過程。
天賦就是天生,與生俱來的本領,技能就透過學習和練習得來的技巧/技術,如果要有成就,努力比天賦更為重要!興趣:通常會感到有趣、好奇、快樂的事;熱情:是興趣的進階版本,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特別在年輕時,可接觸多方面的事,然後就每個都試試看,自己有沒有興趣,如果還有興趣的,可以繼續鑽研,在你努力鑽研過程之中,一定會經歷沉悶的階段和困難的階段,這時你要繼續堅持下去。
恆毅力是幾種的特質組合而成的性格特質,包括:努力、自律、持續、長期、熱愛、韌性,有恆毅力的人,會成功的機會率會較高。由興趣到熱情會有4個階段:興趣、認真投入 ,困難挫折、熱情。不論是哪些其他項目,這裡說的是幾年至十幾年的努力。
▼ 五分鐘掌上壓訓練 (維持自律!)
https://youtu.be/6c6avVR8RoA
▼ 為目標而努力 - 激勵影片
https://youtu.be/TznSNP33gSM
▼ 文章重溫影片內容:
http://fitdevmo.com/development/%e5%a6%82%e4%bd%95%e5%b0%87%e8%88%88%e8%b6%a3%e5%8c%96%e7%82%ba%e7%86%b1%e6%83%85-%e5%81%a5%e8%ba%ab%e8%88%87%e6%81%86%e6%af%85%e5%8a%9b/
參考書藉/TED Talk: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https://fitdevmo.com/reading-li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4bBuluwB8
幫助頻道成長,目標:20,000個訂閱
訂閱頻道 ► http://bit.ly/2C0KHm8
電子通訊► https://fitdevmo.com/connect
網站 ► https://fitdevmo.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TDEVMO
#FITDEVMO #健身 #恆毅力

毅力例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86. 人類知識的境況,我們能認識絕對的真理嗎?
認識世界或者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多,有效的方式稱為方法論。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方法論。
1、模仿法(immitation)
模仿法是人類開始學習時,最常用來解決問題的辦法,當我們遇上一些問題,並且發現這些問題和過去的經驗相類似時,我們就會依據過去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
小孩子看見大人做甚麼,跟著就模仿,是一種模仿法。
模仿法也可以有創發性的,我們用類似的方式解決某一問題時,會作出更多的推想或者改良,比如天文學史上天文學家發覺天王星的運行軌道與理論上計算的軌道有所偏差,於是設想有另一顆未經知曉的星體產生引力的作用,才引致偏差;依據這個設想,於是發現了海王星;後來又發覺海王星的軌跡有類似的偏差現象,於是有人依樣地假設另一顆星體存在,終於發現了冥王星。
2、試誤法(trial and error)
試誤法在心理學上是個著名的方法,心理學家將一些白老鼠放進迷宮裡讓牠們找出路,就是試誤法。我們日常在學習時並非直接成功的,往往經過嘗試——失敗——再嘗試——成功,所以嘗試而遇到失敗時,我們會就著失敗的教訓再嘗試改良的方法,所謂「經一事,長一智」。
試誤法的例子很多,在發明家的故事裡尤其多見,發明家往往在試驗失敗中獲得寶貴的經驗,然後屢敗屢試,直至試驗成功,所以試誤法並不是盲目的誤打誤撞。一方面要有不斷反省的要求,又要有不斷克服困難的毅力。
3、定規法(mechanical procedure)
有一些問題可以系統地和條理地依照一定的規律程序來解決,我們稱為定規法。例如數學中的演算、幾何論證的證明,甚至利用電腦處理問題,都是可以依照定規法逐步解決問題。當我們進行定規法時,往往不依賴我們的才智或者突發性的靈感,而是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
定規法是應用有效程序的方式(effective procedure),依照定規而解決問題,所以電腦的運作程序是標準的定規法。
我們將定規法作以下規定:
(i) 如何開始解題步驟第一步。
(ii) 每當完成第幾步時,該規則規定如何跟著進行第n+1步。
(iii) 解題步驟的總和是有限的(因而一定會終止的)。
4、運思法(articulation)
運思法不是一種特定的方法,我們找不到定規(rules)來決定它的思考程序,甚至沒有範例可資模仿,例如,飛機失事,其中一人僥倖在森林中生存,他如何繼續求生呢?這是他從來未遭遇過的情景,既無過去經驗可作模仿,也不可以隨意嘗試,更沒有定規的方式幫助創製解決問題的方案,於是他只能夠運用他的思考潛能,因時制宜地找出求生之道。他可能借用電影情節的經驗,如何發出求救訊號;也可能借用《魯賓遜飄流記》的小說情節,如何找尋食物;也可能記起課本的知識,避免吃上顏色鮮艷的果子。所以運思法象徵著人類創發性的思維,有些人只會一成不變地模仿,或者漫無目的地胡亂嘗試,往往運思能力都是很低的,而當我們時常有新的挑戰,不斷刺激我們思考,運思能力就不斷提高。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毅力意思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毅力意思、毅力堅持、毅力例子有關漫畫與動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動漫二維世界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毅力意思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毅力意思、毅力堅持、毅力例子有關漫畫與動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動漫二維世界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毅力例子 在 Re: [討論] 關於恆毅力與貧窮議題-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我想試著回覆三件事
(一)像藝術這種非結構化的學科,沒有天份沒辦法變得非常成功?
這是我兒子(小五)這學期美術課的八開作品,他利用上課時間自己完成的
和另一位同學並列班上最高分
他從小到大,除了學校的美術課外,不曾在外面上過任何的繪畫課
老師、同學都覺得他很有天份,我朋友也很多人跟我說要好好栽培他的天份
如果我再告訴你,我老婆就是學美術的,一定更多人認為這就是遺傳無誤了
但是,如果我再告訴你,我們家小孩不用手機、不玩電腦、不太看電視
每天回家吃完晚餐,就是我們全家一起看書、寫作業
寫完後可以聊天、小孩子玩鬧,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兒子自從他小二開始,我買了七龍珠的dvd讓他看了之後
他開始拿著DVD封面照著畫,幾乎每天有空就是拿起來畫,即使只有十分鐘
從一開始完全沒一點模樣,到慢慢有比例,到慢慢有點像
這三年多來,畫的圖沒有上萬也有好幾千個
老婆偶爾會告訴他怎麼去抓比例,但也就這樣
看著這三年他畫的圖的演變,你要說那是天份?是熱情?是練習?
你的文章中有寫到,作文沒有老師教,即使再有天份,都是沒有用的
刻意練習一書,對於富蘭克林怎麼利用刻意練習自學寫作
且達到相當高的水準,有很詳細的描述,或許你可以再拿起來看一看
*****************************************************************
再以我自己當例子
這是我去年初時,朋友幫我錄影六角槓硬舉訓練時的影片截圖
195公斤,5*5,我的體重80公斤,我的安全槓臥把深蹲也破220公斤
前年剛去這間健身房時,教練們都說我是天生神力
假如我再告訴你,我從來沒有教練教過我任何硬舉、深舉、臥推動作
一定更強化了我是天生神力的想法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我從大四開始健身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
每週三~五天,從來不曾間斷呢?
如果我再告訴你,我幾乎間坊間可以買到的健身的書全看過
包括美國肌力協會NSCA那本很厚的肌力與體能訓練、很厚的靈活如豹
而且我不只看書,還做了很完整的筆記,連我朋友花好幾萬元去上課的
都跟我說他學到的、熟記得都比我少
我還會上網看各種國內外的健身最新資訊討論和影片
有一次我看到「進階肌力訓練圖解聖經」上寫的「全有全無律」
和我在念過的體育系教科書「運動生理學」寫的不同
問了我幾個念完體育研究所的朋友,得不到滿意的解答
我還寫信去問負責翻譯的教授,他很熱情的回覆我後,我跟他說我是物理系的
教授還很訝異不是體育系學生,怎麼會問這麼深入的問題
然後給了我兩篇最新的研究論文參考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我對健身很有熱情
如果我再告訴你,大一時體育課體能測驗,我當時63公斤,單槓只能拉兩下
伏地挺身最多只能做八下呢?當時的老師一直笑說我這樣怎麼當兵
第一天加入健身房,仰臥起坐十下超痛苦,雙槓撐三下…
現在雙槓撐可以負重50公斤5下,單槓負重30公斤3下…
OK~這樣我的自我訓練脈絡過程,究竟是天份?熱情?還是堅持地練習?
我還有很多這樣的經驗可以分享:羽球、游泳、跳繩二回旋、數學…
恆毅力一書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一次一個人出現,和當時自由式世界記錄保持人蓋恩斯一起練習游泳時
每次都是蓋恩斯贏得比賽,但所有旁觀的隊員都目不轉睛看著另一個人
甚至指著他說:「天阿,他簡直跟魚一樣!」
因為年輕的選手沒認出來,他是在1972年奧運奪七面金牌的史畢茲
「我們都喜歡神祕與神奇,但…卓越其實是平凡行為的日常累積」
錢布利斯這麼下結論
(二)貧窮VS恆毅力
其實恆毅力的作者在書中就有坦承,經濟、資源等等,也都是會限制
一個人的成就表現,而且討論那些的限制也很重要,但那不是此書要談的內容
而我想搞清楚「成功的條件之一是擁有恆毅力」和「有恆毅力就能成功」
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作者的意思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就像我要追到女生,需要的條件很多:錢、帥、才華、身高、風趣幽默…
有些不能改變,比如身高;有些能變動範圍比較少,如帥
但有些能變動的幅度就大多了,比如才華、風趣幽默
如果要我出書來談追女生,我會鎖定可變動的其中一項,如風趣幽默
而不會鎖定在,變高、有個富爸爸,這種我無能為力改變的事項上
回到恆毅力,作者並沒有想利用恆毅力來救所有的貧窮的孩子
但別忘了,世界上仍然有許多經濟上無虞,卻苦無夢想,
或為追築夢想所苦的人,作者的受眾目標是針對這一類的人
再說了,貧窮的問題又豈是一、兩本書就能解決的??
在「破梯效應」一書中提到了一段:中產階級的家庭,會自然而然地
教導孩子,有計畫地過假日生活;而勞工階層出身的作者,假日通常
都是毫無計劃地虛度。
依我自己在教學現場的觀察,生活有所規劃的家庭,孩子表現的確較好
雖然作者或我都無力解決貧窮的問題,但若能幫這些孩子開拓視野
甚至帶著他們領略有恆心地完成一件事,是否能更增加他們有更好
人生的機率呢?
(三)恆毅力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出來嗎?
有句話說「蛋孵出雞是為了生下蛋」,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好是辯論從來沒停止過,就像究竟是有恆毅力才成功,還是
成功所以有恆毅力之辯一樣
從你這一篇寫到內、外向的描述,我大膽推測,應該是有看過「安靜的力量」
或「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而作者蘇珊在書中就有談到
即使是內向人格的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許多腦科學的書中都會提到一個實驗,科學家將父、母親都很容易焦慮
而生下來的小猴子,交給了很穩定且有經驗的母猴養育,小猴的安全感明
顯增加了。在「腦中有情」中,有許多關於人類情緒、特質,先後天交互
影響的實驗討論;在「大腦依戀障礙」一書則,也介紹了許多實務上有效
修正在親密關係中,容易感到焦慮、混亂或疏離的方法
科學上的確很難百分之百確定,先天後天影響的比例究竟為何
但幾乎可以確定,大腦是具有很強大的可塑性,不論是技能、情緒、人格
特質,或是你文章說提到的「聊天能力」,都是一樣的
我自己在剛開始教書時,為了一堂課,我得準備三個小時,寫教案、練習
、找人觀看,然後還沒學生想聽課,連我的指導老師都看不下去…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三年,才慢慢漸入佳境
而到現在我每天可以準備一個小故事,信手捻來,學生常哄堂大笑
去演講時很多人問我,怎麼做到的
如果我回答說是天分,那其實對於我的聽眾不只毫無幫助
更重要的,是抹滅了我走過很黑暗、掙扎的那些年的歷程
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腦科學家都可以肯定地告訴你
任何的能力,都可以透過後天培養
但千萬記得,人往往都只能聽見、看見自己想看的
(看看每次的總統大選,就能略知一二,而且幾乎世界各過都如此,除了北韓)
因此在「學得更好」一書中有一句話,我拿來當此篇文章的結論
你永遠都只能學會你相信你能學會的事
祝福你 新年快樂
: 看了兩篇回應這個主題的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
: 首先,我的確對恆毅力這本書有偏見,作者對於探索興趣的心理學描寫得相當高明
: 但是對於毅力的部分,個人評價非常低
: 先來定義先天後天這個亙古論戰吧
: 再怎麼偏激的先天論心理學家都無法否認後天的努力,比方說寫作,沒有老師教,再怎麼
: 有天分都是沒有用的,就連語言本能的作者都必須這麼承認
: 但是如果拿聊天來說,就很有意思了
: 沒有聊天天份的人,很難訓練出超強的聊天技能
: 如果是做業務的話,表面上做生意還可以,如果是私底下交朋友,就非常困難了
: 這就是為什麼聊天機器人這麼困難的原因,如果聊天可以後天培養,聊天機器人早就誕生
: 了
: 再來,基因除了認知能力之外,在追求卓越這方面,還扮演著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
: 就是開心與否
: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都聽說一些故事,高中很內向的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突然變得很喜歡
: 聊天,因為大家都期待趕快交朋友
: 的確,社交是可以透過後天訓練來的
: 但是人格特質牽涉到生理層面
: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參加派對結束之後仍然很熱血的人,大部分是外向的
: 而內向者則是耗盡了自己的體力,不管他在派對有多活耀
: 外向的定義是,參加了社交活動,不但消除疲勞,還越聊越熱血
: 接下來聊聊「天生反骨」這本書
: 作者蘇洛威是個歷史學者,但是卻喜歡玩統計,因此經常被嗆,包含同一個領域,演化心
: 理學家茱蒂哈里斯,也就是「教養的迷思」的作者
: 報一下身家,我本身是整個大家庭中,年紀最小的,而我媽是他小家庭中年紀最小的
: 所以難免對出生順序偏心
: 另外,失去父母確實會造成罪犯,事實上應該只有不到1%的人能夠脫離這個命運
: 而能夠跳脫自己命運的人,通常成就都是非凡中的非凡
: 單親家庭其實隨著時間演變,是越來越常見的。原因應該是窮人通常無法結婚
: 其實要批評恆毅力還可以寫很多,我想舉其中最嚴重的問題:貧窮
: 如果想要用恆毅力去拯救單親貧窮的孩子,恐怕是不太妙
: 就連「刻意練習」的作者也認為,練習最大的敵人就是缺乏資源,某些練習需要大筆資金
: ,舉例來說,要成為高空跳傘的世界冠軍,只要有錢再加上一些刻意練習,其實就可以了
: ,因為參賽費用就刷掉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人
: 沒錢請不到好老師,不好的老師讓練習效果變得非常差
: 如果只是練習無效還是小事,最慘的狀況就是學生因為不好的老師,對課業失去興趣和成
: 就感,開始去犯罪獲得立即性的滿足,立即性的滿足讓他們距離恆毅力更遙遠
: 如此惡性循環 ,甚至被父母師長責怪沒有恆毅力,更加深他們對自己以及社會的負面
: 觀點
: 所以發掘貧窮孩子獨特的天分至關重要,最起碼他們會先對某些事情產生興趣,練習效果
: 其次,重點是不要去犯罪
: 再來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畢竟沒錢請優秀的大人引導他們,他們必須善用熱情自我學
: 習,進而形成良性循環,讓快樂學習變成最優先的考量,然後再針對天分無法辦到
: 的事情,老師做出適當的引導
: 我記得之前有網友批評,恆毅力最大的問題就是充滿中產階級的樂觀
: 我不敢說恆毅力是有錢人的專利,但就我身邊的人來看,絕大多數支持恆毅力的
: 朋友,家裡經濟都有一定的基礎,如果是本身念心理系
: 還會在考上研究所成功之後歌頌恆毅力的貢獻
: 但是如果把經濟因素拔掉,結果未必會如此順利
: 最後補上一個很機車的公式,丹尼爾康納曼認為成功=天分袡B氣
: 極大的成功=極大的天分+極大的運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5.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9451866.A.6B4.html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15.217 臺灣), 01/20/2020 00:39:06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15.217 臺灣), 01/20/2020 00:49:19
(一)被低估的成就必要條件
(二)培養恆毅力1--由內而外的四大驅動力
(三)培養恆毅力2--由外而內的三大環境力
這部分是回應你問的「如何獲得或培養出恆毅力」
至於憂鬱症患者,醫學上絕對不是只有一直告訴他要看開,要開心
得透過藥物、心理咨商、環境改變、家庭支持…等等多方面下功夫
但若不肯服藥、不肯心理咨商、缺少家庭、朋友環境支持
只是知道藥物名稱和作用,那病情恐怕很難好轉
甚至很難說只單憑服藥,就讓病情好轉的,更別說只服一、兩次的藥物就好轉
書的作用就像告訴你藥物名稱和作用,但一切的效果都得個人規律服用(具體實踐)
再搭配上其他的各種條件,才能發揮用
至於究竟恆毅力是否能後天培養?
不論科學家從大鼠、猴子上的研究觀察
從「忍耐力」和「恆毅力」書中都提到的KIPP學園
從「教養大震撼」一書中提到的「心智工具」教育模式
(以上都是有提出對照組的統計數字)
從「終結糖漿課程」一書作者的教學經驗分享
從網路上實踐「原子習慣」、「刻意練習」、「學得更好」…等等的經驗分享
或是我個人的成長歷程和教學經驗
我認為在統計上是可以說明,一定程度上,恆毅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當然,科學家也同意,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當然,也會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
但絕對不會是100%完全由基因控制,當然也不會是100%後天影響
而在這0~100%,與其糾結著每個人能改變多少,何不由你親自實踐看看呢?
我想他也不可能想出相對論…
恆毅力一書所想談論的方向其實很明確,就是討論成功的要素之一:恆毅力
它是重要,而且可以後天培養的
作者並沒有認為擁有恆毅力,就不需要其他條件,如經濟、教練、年齡…等等
用一個不會中文的外國人,要來學寫中文文章,且達到世界第一…
如果那個外國人今天在台灣出生,誰說不可能呢?
話又說回來,書的最後有一段話是這樣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愛因斯坦,物理還值得學習嗎?
如果我們當不成閃電俠波特,早上還要去跑步嗎?
還有必要逼自己跑得比昨天更快或更遠嗎?
我的答案是:我練球、練重訓、閱讀、寫文章分享,不是為了世界第一
而是為了看見我喜歡的自己,追求進步本身,就是很棒的感覺
所以恆毅力一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在討論興趣何來
作者認為興趣並不是被動地遇到,也不是單純的找尋
而是得「不停地觸發」
我的個人經驗比較傾向作者的結論「苦樂參半」
訓練時的過程,追求進步,是需要咬牙苦撐的
然而成果展現時,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33.36 臺灣), 01/20/2020 19:26: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