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閱讀
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歷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的之外,其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和年代是假的之外,其他都是真的。」這不是準確的研究判斷,而是一種極而言之的講法。因為正如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都是由當代人按掌權者意圖而撰寫的。本朝人寫上一朝的歷史,多是貶多於褒;本朝人寫本朝歷史,就是褒多於貶。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話說得更清楚:「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將來;而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所以我有那種極而言之的想法。
近日我讀到一本由十篇書評組成的書,分別介紹十本關於近代史的另類書寫。跳出由掌權者設定的框框,提出了不一樣的歷史景觀。這本書就是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的毛升博士所寫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中國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充斥著被列強欺凌的敗戰、國恥、苦難和悲痛,都是「痛史」。但有一本書就講述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達方式,把當時的社會、政治寫作「連串的笑話」,作者根據這些笑話寫成「笑史」。
近代史講到二戰時淪陷區的汪政權,總書寫為「水深火熱」,管治者都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但有一本書就敘述名城蘇州在淪陷區時期更加繁榮,更享有「天堂」盛名。
十本近代史的另類書寫,包括: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以笑代淚重寫近代史、以邊疆定義中國、以底層角度審視現代化,等等。撕破歷史的假面,讓我們看到部分歷史真相。
《中國近代新笑史》
在毛升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這本書中,我選其中一篇文章介紹。這篇文章講述一本叫做《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的書。
《大不敬的年代》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副教授雷勤風(Christopher Rea)的著作,2018年台灣出版了中譯本。毛升以《走出「痛史」》為題作介紹。
晚清以來的中國充斥著敗戰、國恥、割據、苦難、悲痛,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也常以「痛苦」為底色。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著作,也記錄了十九世紀以來中國所經歷的一連串創傷,強調歷史遺留的暴力如何宰制了現代文學的主題,更有把近代中國歷史比作積累多年的一堆殘骸。在這一主流的經驗下,是否還有另類但重要的體驗呢?加拿大教授雷勤風的研究指出,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述方式,即把歷史「當作一連串的笑話」。笑與淚是硬幣的兩面,正如晚清文人吳趼人既寫了一部《痛史》,亦寫了一部《新笑史》,「不見得因為有苦難所以不需要笑聲,有時苦難甚至正需要笑聲」。
英文學術界已經出版的中國幽默研究,討論的對象主要是老舍、魯迅、林語堂的作品,豐子愷的漫畫,以及侯寶林的相聲。雷勤風這本書用了更多關於中國笑話材料,附錄列出從1900年到1937年出版的中文幽默笑話文集就多達一百多本書。此外,還有漫畫、電影、傳記資料、學術著作、辭典、廣告等惹笑的出版品。
《大不敬的年代》通過呈現二十世紀前四十年中國人的笑,重構在現代化所造成的陣痛中,一些中國人如何用玩世不恭的方式,不僅熬過去,還能從中找到樂趣?
近代新笑史的起源是十九世紀晚期小報媒體的興起。義和團動亂之後,白話報紙大量出現,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就開始於清末的1901年。為達啟蒙一般人之效,精英們放下身段,在報刊內容的通俗和嬉笑上下足功夫。吳趼人曾說,「竊謂文字一道,其所以入人者,壯詞不如諧語」,寓意好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為將笑話從傳統上純粹只為娛樂提升為社會改良的工具,吳趼人提出「笑話小說」一詞,試圖利用小說,將笑話連接,以達改造時風的最佳成效。1905年科舉廢除,使得文人斷了學而優則仕的念頭,開始依賴小報媒體謀生,寫笑話是一種職業。《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從晚清到民國,一股笑話潮長盛不衰。晚清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以笑話貫穿了整部小說的所謂「笑話小說」。民國報刊上充斥笑話,副刊、專欄中笑話既是賣點,亦為補白的好材料。如果說晚清的笑話主要是趣事軼聞,那麼民國的笑話則主要是文人編寫的、類型化的笑話書。
「遊戲」在1890年末成為印刷媒體的一個流行詞彙,同時也被其他大眾文化所借用。文人在印刷媒體玩「文字遊戲」,寫諷刺文章、笑話、謎語以及鬼故事。他們不再以道德模範自居,而是以賣遊戲文章為生,同時也麻醉自己。
晚清的遊戲文字催生了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和李伯元的《新石頭記》。這兩個作品涉筆成趣,想像奇特,但論旨卻是嚴肅的政治話題。
辛亥革命前後,遊戲文字流傳到了各大報,打趣式的口吻成為當時時評的主要風格,揶揄是上海小報的重要特色,機智的笑罵文章也為各大報紙編輯所喜聞樂見。
接下來是石版印刷與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報紙副刊出現了大量的漫畫。漫畫在有關政治議題的表達上更為直接、有力。
晚清以降,中國的政治文化論壇就充滿了尖刻的諷刺與惡毒的謾罵。
《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各種政治事件中,都是謾罵在主導輿論,如排滿運動中罵滿人、五卅運動中罵西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罵日人、1945年光復後討伐漢奸。文人之間的鬥嘴、詛咒也從來沒有停過。文人互罵,更在1920年到1930年出版的文學雜誌中成為常態。白話報刊的發達給了罵人以登報的機會,同時文人的筆戰更是銷量的保證。文人都以批評謾罵作為辯論問題的主要方式。一旦有人罵到自己頭上,則絕不嘴軟,一定要罵回去。雷勤風特別提到一本充滿粗言穢語的小說《何典》,指出受白話文運動影響後的文人,反對用典,以粗俗為美,反認為雅是中國產生不了好文學的禍首。
《何典》以「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為廣告語,因其風格粗俗又具極高文學價值,在1920年代重版後,受到了文人積極的回應,並成為教人如何粗鄙地罵人的範本。
到了1920年代,「遊戲」一詞逐漸失去了喜劇性,報紙期刊也紛紛迎合小市民的口味,逐漸培養出了一股滑稽風。滑稽風創造了一個惡作劇的世界。笑話、遊戲、罵人、滑稽,發展到惡作劇,逐漸激起人們的厭惡、鄙視、焦慮甚至是慎防被戲弄的恐懼。不安情緒逐漸匯成一股輿論,催生出1930年代的幽默。
「幽默」是林語堂對英文「humor」一詞的翻譯,在他的努力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喜劇形式,開始改變之前惹笑的各種粗鄙。林語堂通過《論語》雜誌,將這種講究「同情」、「有理」、「從容」的「幽默」加以推廣,並試圖說服中國人,幽默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幽默文學影響了多位作家,影響力持續了至少十年,並引發文學界的討論:什麼是幽默?孔子幽默嗎?中國需要幽默嗎?需要怎樣的幽默?如何從幽默的角度,重新評價、發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幽默」理念在當年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有人提出,對文學家來說,1933年不是「憲政年」,不是「國貨年」,而是「幽默年」。
《大不敬的年代》把中國近代史的「痛史」翻轉,書寫出笑史,寫得妙趣橫生。除了豐富的材料、細節、圖像,睿智的觀點,精心設計的章節,作者在寫作風格上也在努力復原當時的幽默感,如模仿民國小報的風格寫序言,大量使用中國笑話中常見的雙關語。本書原是英文著作,中譯本有些直接用了原中文。笑依賴語言,讀原文常比讀譯文好。因此作者雷勤風在中文版序言中說:「本書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好。」這句不是笑話。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大不敬的年代》
作者:雷勤風
由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2364&year=2021&list=1&lang=zh-CN
殘骸美劇評價 在 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Facebook 八卦
#AMC #TheTerror #極地惡靈
【推介恐怖驚悚新劇The Terror】
說起AMC台,大家都會想起《The Walking Dead》系列,但相比起這部評價正在下跌的劇集,反而同台恐怖驚悚新劇《The Terror》令人頗有驚喜。根據imDb評分,該劇每集平均有8.6分,其中更有兩集有9分評價,達到「神劇」標準,確實值得追看!
這部《The Terror》(中譯:極地惡靈)改編自同名小說,而小說其實也是改編自歷史上真實的神秘航海事故。這個事件發生在1845年,當時英國海軍派出的兩艘最先進的探險船「幽冥號」(HMS Erebus)及「驚恐號」(HMS Terror),以圖打通北冰洋接連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線,但當兩艘船航行至近北極位置時,從此失去音訊,及後一直成為歷史謎團,直至80年代才開始發現船員屍骸及探險船殘骸,推測他們當年受冰雪所困後的慘況。
《The Terror》就是以此歷史事件為題材, 再加一點神秘怪物的元素,最終構成的一部恐怖驚悚作品。雖然嚴格而言都是怪物襲擊類型影視作品,但是比起描寫怪物的破壞力,本劇更注重營造氣氛,事實上怪物要到了故事一半才現真身,其餘時間船員還要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船艦設備損耗、以及人性互相猜忌等等,配以不同角色視角描繪故事,讓觀眾和劇中角色感同身受,無時無刻都感深到未知的恐怖。
原著小說是否有一樣風格不能確定(因為沒看過XD),不過這次劇集版就把恐怖壓迫的氣氛做到,而且對極寒天氣的表達非常出色,達到電影水準,令安在家中的觀眾不期然都會「寒冷」的感覺,相信在夏天時觀看更有一番特別的觀覺。目前劇集第一季10集已播放完畢,劇情出人意表,當然這裡不作劇透了,請大家自行發現吧!
~~~~~~
【2018 春夏新劇推薦 2018年4月 - 美劇癮SP】
傳送門🚪 youtu.be/jqbxOqDTmvM
【新季回歸推薦 2018年4月 - 美劇癮SP】
傳送門🚪youtu.be/nt4fPj-tam4
殘骸美劇評價 在 煲劇廢噏 Literal Nothing Facebook 八卦
#AMC #TheTerror #極地惡靈
【推介恐怖驚悚新劇The Terror】
說起AMC台,大家都會想起《The Walking Dead》系列,但相比起這部評價正在下跌的劇集,反而同台恐怖驚悚新劇《The Terror》令人頗有驚喜。根據imDb評分,該劇每集平均有8.6分,其中更有兩集有9分評價,達到「神劇」標準,確實值得追看!
這部《The Terror》(中譯:極地惡靈)改編自同名小說,而小說其實也是改編自歷史上真實的神秘航海事故。這個事件發生在1845年,當時英國海軍派出的兩艘最先進的探險船「幽冥號」(HMS Erebus)及「驚恐號」(HMS Terror),以圖打通北冰洋接連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線,但當兩艘船航行至近北極位置時,從此失去音訊,及後一直成為歷史謎團,直至80年代才開始發現船員屍骸及探險船殘骸,推測他們當年受冰雪所困後的慘況。
《The Terror》就是以此歷史事件為題材, 再加一點神秘怪物的元素,最終構成的一部恐怖驚悚作品。雖然嚴格而言都是怪物襲擊類型影視作品,但是比起描寫怪物的破壞力,本劇更注重營造氣氛,事實上怪物要到了故事一半才現真身,其餘時間船員還要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船艦設備損耗、以及人性互相猜忌等等,配以不同角色視角描繪故事,讓觀眾和劇中角色感同身受,無時無刻都感深到未知的恐怖。
原著小說是否有一樣風格不能確定(因為沒看過XD),不過這次劇集版就把恐怖壓迫的氣氛做到,而且對極寒天氣的表達非常出色,達到電影水準,令安在家中的觀眾不期然都會「寒冷」的感覺,相信在夏天時觀看更有一番特別的觀覺。目前劇集第一季10集已播放完畢,劇情出人意表,當然這裡不作劇透了,請大家自行發現吧!
~~~~~~
【2018 春夏新劇推薦 2018年4月 - 美劇癮SP】
傳送門🚪 youtu.be/jqbxOqDTmvM
【新季回歸推薦 2018年4月 - 美劇癮SP】
傳送門🚪youtu.be/nt4fPj-tam4
殘骸美劇評價 在 [心得] Debris S01E01 (雷) - 看板EAseries | PTT影音娛樂區 的八卦
故事講述一艘神秘的外太空船艦在地球附近爆炸,殘骸分散掉落在地面上。 然在六個月後,大家開始發現了這些殘骸似乎對於人類有特殊、五花八門的各種 ... ... <看更多>
殘骸美劇評價 在 [心得] Departure S1 (雷) - easeries | PTT娛樂區 的八卦
因為是平貼沒入水中,因此海面上幾乎沒法找到任何的殘骸或是罹難者遺體(屍塊),直到在海面搜救人員發現了全機唯一的倖存者-在救生艇上昏迷的Maddi。 ... <看更多>
殘骸美劇評價 在 [心得] Debris S01E02 (雷) -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進行到了第二集,撇除了幕後的陰謀部分-
就是挾著女主角她老爸George,那個首個發現外星船艦神秘力量並且制定出了遺骸處理準
則的科學家,被稱為Influx的組織外,個案的弔詭懸疑性等等,真叫人很難不跟Fringe
比較呢!
第二集遭遇的情況是...小鎮出現神秘力量,將鎮裡面所有的特定金屬物件吸引聚集,形成
一個環形,接獲情報前往調查的現場小組卻發現這個人員已經全數撤離的空城裡面,居然
還有那麼一個人待在裡面。
不,應該說還有很多個這個人,然奇怪的是,雖然表面上看來確實都是同一個人,但卻能
發現每一個這個人的精神狀態卻有相當的差距,感覺上就像是只擁有本尊零散的片段回憶
,就像是很多人認為在人垂死之際,腦海中或許出現一生有如走馬燈般經歷回憶,而每個
複製人所握有的,就只有某個特定段落而已。
後來大家才發現金屬環所包圍的就是這個人的住家,而他家剛好就是殘骸的墜地點,且人
也被殘骸打到,但大難不死設法脫困了。
可是...第一個發現殘骸的Bryan並沒有被打到卻也遭遇了「被複製」的情況,在屋內搜索
時撞見了另一個自己,而那個自己舉槍對著Bryan稱不能讓他離開,逼得Bryan最後只能槍
殺另一個自己。
所以說....殘骸對人類的影響似乎又不是因人而異?
否則怎麼同一片殘骸對屋主跟Bryan會有同樣的效果呢?
再者,唯一沒有因為情緒崩潰導致身體機能當機掛掉的Eric分身還說了一個值得關切的事
情,那就是光球,他千叮嚀萬交代要Finola找到、注意光球的出現。
然直到最後大家發現真Eric應該跟著車一起受困在環狀金屬牆內,Finola才知道Eric所提
的光球是甚麼。
看來,每當殘骸遇到刺激,光球環繞金屬牆一周後,落在Eric家的殘骸就會製造一個Eric
的分身出來。Bryan發現殘骸時,或許也是如此,所以同受影響也產出了一個他的分身?
而且當現場人員試圖解除殘骸力場好將東西打包帶走的過程中,因為要不斷嘗試波段,
導致殘骸受到更多刺激,光球繞行的頻率更加密集時,也製造出許多奇形怪狀且不太完整
的各種複製Eric。
不過因為第一案,因為母親的思念而像是死而復活的小男孩,還有這一回的Eric複製大軍
個案,讓Bryan的上司Maddox與Finola所屬的MI6方面認為,他們在各地機場擷取畫面中所
發現到的科學家George的身影是否就是靠著這個方式「復活」的?
難道殘骸真具有某種起死回生的能量?
因為Finola曾在閒談中提及父親臨終與送葬的經過,還有他的死對於姊妹倆的打擊影響,
足以證明George Jones原本真的是死了,全程都還有親人的確認。
讓英美雙方決定要來挖墓查驗真實性,並且追查與他一同行動的Influx組織到底是何方神
聖,為何有如此的資源與兩大國爭搶散落在各地的殘骸。
前面這兩起案件都還滿獵奇的,不過個案都跟人類的情感,特別是悔恨有關,因此給人的
感覺卻又都滿灰暗的,再加上陰謀論的分支,讓這齣科幻劇的調性是偏陰鬱這風格,就這
部分而言,真的沒法比得上懸疑詭異與趣味兼具的Fringe。
說真的,Fringe裡面有個像是有些瘋癲但卻純真的科學家Walter這角色,真的給整個劇情
添色不少,而這正是Debris迄今所略為欠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5.249.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15365308.A.B7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