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黃金雙打 鄭怡靜 CHENG I-Ching、Lin Yun Ju 林昀儒勇奪銅牌!
身為大學姊,怡靜今天火力全開,每一球都毫不猶豫、用力地喊出聲,這股凌厲的氣勢也帶動昀儒。兩人發揮好默契,打出自信,分別以11比8、11比7、11比8、11比5,#直落四 打敗法國,毫無懸念。
怡靜出生運動世家,爸爸是排球選手,媽媽是田徑好手,而姊姊也是名桌球選手。怡靜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打桌球,就讀歸仁國中時,便以14歲打破國內桌壇最年輕的國手紀錄。
從小經常與男選手對練的她,練就快狠準球風。不只展現過人天賦,且自我要求高,對訓練不鬆懈。也因同為運動員,身陷低潮時,家人的同理與鼓勵,更是她最大的依靠。
這是奧運第一次舉辦 #桌球混雙 項目,能一舉拿下獎牌,不是憑運氣,是這些年日以繼夜的積累而來。
謝謝怡靜、昀儒,今晚絕佳的表現,讓我們見證歷史的一刻。不只為台灣桌球隊拿下睽違21年的奧運獎牌,也是台灣東奧的第四面獎牌。
賽事結束時,看到怡靜落淚的這一刻,真的讓人很不捨。你做到了,帶領台灣的桌球走到新的境界。
怡靜,阿嬤、爸爸、姐姐、弟弟和台南鄉親都以妳為榮,更是我們國人的驕傲。接下來的女單比賽,繼續加油!
(照片來源:愛爾達電視、東森新聞電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
歸仁國中 在 王定宇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下午邀集中央體育署、南市教育局、體育處、各校校長,會勘龍崎國小、五甲國小、關廟國小、關廟國中、歸仁國中、關廟里文中二風雨球場預定地,就各校老舊操場、運動設施需求,進行會勘,確認問題和需求後,爭取中央預算協助地方解決問題!
歸仁國中 在 王定宇 Facebook 八卦
在歸仁文化中心,歸南國小、歸仁國中、新豐高中三校國樂聯合展演...一起享受美好的假日午後。
歸仁國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FQmz6SnFmA/hqdefault.jpg)
歸仁國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幻術師、沈峻宇專訪
中正大學羅浮群
沈峻宇,從國中開始接觸童軍運動,從歸仁國中、新豐高中、中正大學資管系,一直有參加童軍運動,後來因為參加童軍而接觸到火舞表演,慢慢開始練出興趣,而再延伸到其他雜耍,考上街頭藝人執照後,開始接場表演,一開始專訪先談了很多火舞的練習技巧還有相關道具如何購買。峻宇另外還有練幻象環和武幻,也談到這二項的雜耍的特性,最後是在正職與兼職如何兼顧平衡,還有和陳若儀老師的陶笛搭檔,也是他們的一大特性,有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每年寒假的全國童軍高中職大露營,也是他們固定會表演的場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AzjS3L6tU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VP3g-MQwu-dw1ajDzOdFd_1D62Q)
歸仁國中 在 虛擬歸中_台南市歸仁國中10906 - YouTube 的八卦
創作者歸仁國中109級畢業生黃晟洋、楊景翔、蔡宇晉、鐘道幀、盧銘陽、羅榆傑、洪祥恩、蔡永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