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政府拿出GUTS 讓境外生來台吧
教育歸教育
奕華籲行政院莫讓政治影響教育政策
疫情已逐漸趨緩,奕華上周替大學校長發聲,要求教育部以海外人才競爭為考量,不要讓大學招生喪失優勢,沒想到拖了一周還沒結果,今(12)日67所大專校院忍無可忍發出聯合聲明,要求行政院將境外生列為第一波開放入境名單,耽誤大學競爭力與人才培育的後果請問誰來承擔?難道政府是為了卡陸生,就卡所有境外生嗎?耽誤大學競爭力與人才培育的後果請問誰來承擔?
💡各大學為了提升競爭力都在全力衝刺,政府卻當豬隊友?
據奕華了解,各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若扣掉應屆畢業生僅兩萬六千多人左右,並非數十萬人,以國內現在檢疫技術、防疫能量難道無法照顧兩萬六千多位境外生嗎?教育學術單位向來低調,但今天卻集體站出來發聲明就是因為大家都忍不住了。根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1世界大學排行,台大世界排名第66名,是台灣唯一進入全球前百大的學府,名次亦創歷年最佳,另外還有清大、北科大、台師大等校進入世界500大排行榜,各大學為了維持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全力衝刺,此時此刻,正是需要得到各種支持的時候,政府卻在扯後腿不讓境外生來台?各大學早已做好防疫萬全準備,只等政府一聲令下即可,奕華呼籲政府正視國際人才競爭力,不要用政治思維考量政育政策,儘快讓境外生來台。
歷年大學畢業生人數 在 老闆棒賽 轉播台 Facebook 八卦
93人,第五隊跟第六隊的一二軍都在這了~
幾乎都是即戰力...
老闆真心不騙 國手,年輕好手,高手,強手~
明年還會再來一批
現在四隊真的不用辦選秀了~
選到誰,現在位置就要失業了.....
跪求第五隊老闆出現,.
在此發誓老闆支持第五隊一年~以及組BBO第五隊全七等
老闆棒賽 轉播台
中華職棒大聯盟2015新人選拔會,至22日報名截止,包括旅外、應屆高中畢業生、社會隊及大學隊等,計有93名球員通過報名參選,創歷年單一選拔會參選最高人數記錄;其中高中畢業生高達26人,也打破2013年首度開放應屆高中畢業生選秀之最高人數記錄。
2010年12月21日代訓加新人混合選秀,共計88人選秀,今年93人參選是單一選秀最多人數記錄。
2013年首度開放高中畢業生參加選秀,計有24人參加,含投手11人、捕手2人、內野手6人、外野手5人;2014年計有9人參選,今年有26人報名參加,含投手14人、捕手3人、內野手4人、外野手5人,破2013年記錄。
2015年新人選拔會將於29日下午2時假晶宴會館民權館B1第二劇場(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2號)舉行,『CPBLTV』、『愛爾達體育台』、『愛爾達官方Youtube』、『愛爾達多螢服務』都會現場直播,另外,當天現場也開放150位球迷進場觀禮,相關辦法將另行在中華職棒官方粉絲團-『心棒球俱樂部(https://www.facebook.com/heartbaseball?fref=ts)』公告。
歷年大學畢業生人數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八卦
🔥#鰻爸觀點┃兒童英語&升學,其中關鍵性影響你應該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聊台灣體制內的「#升學問題」。前幾天,鰻爸從98/107/108學年度學測分佈,觀察到這十年間發生了有趣的改變,甚至這個改變可能成為你的孩子 #是否能考上好大學甚至頂大的關鍵性影響!(完整圖文 https://pse.is/tn8z6)
-----------------------------
過去這十年來,雖然台灣的大學新生入學率已經到達百分之百,但是孩子們的「課業」壓力似乎沒什麼減少。很多孩子的「補習」教育的起點,從國中,國小高年級,一路向下延伸到小一階段。當然,造成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很複雜,也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
不過一個簡單的結論是: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那麼多心力,最終無非希望孩子可以上大學,而且是上個好大學,國立大學,甚至所謂的頂尖大學。
如果你也同意這個結論,那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就被化約成:「在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做什麼樣的事(或投入),可以對孩子日後大學升學時,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呢?」
下兩張圖是來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前年)與108(去年)年度全國高中生學科能力測驗的【各科級分人數百分比分布圖】(各學年度原始連結請參考Blog文末提供)
從上述這兩張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五個學科裡(國文科、英文科、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唯獨英文呈現「#雙峰」曲線,而其他四科,都是單峰曲線。
若我們再比對第三張圖~98年度學測的,也就是10年前的大學入學新生,當時英文科並未出現這種現象。
一般來說,科目本身的難易及考題的難易,雖然會影響峰值的位置,但整體來說,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反應家庭資源與學生天生的資質。例如說,歷年來,自然科的峰值普遍偏低,而社會與國文的峰值普遍偏高,至於數學則受當年試題的影響最大,峰值的變化與移動比較劇烈。但無論峰值如何移動,整體的成績都還是呈現單峰類似常態分佈的曲線,
唯一特別的只有「英文科」!
尤其是近五年來的英文成績分佈,#開始出現類似M型的雙峰曲線,而且越來越明顯!
🎯 這顯示什麼呢?
近年來大學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開始受到別的因素影響,使得某一部分學生的英文成績開始擺脫天生資質與家庭資源的影響,變得明顯優於其他同年齡的學生。
我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一)英語學習提早到幼兒園階段就進行,對某些孩子(指那些成功在低年級階段就建立完整聽說讀寫能力者),在國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會產生「#累積加乘作用」;但其他科目並不會有這種效果。
例如說,幼稚園階段就學心算,就背九九乘法,只會對中低年級算術有幫助,對高年級以後的數學並無幫助。又例如說,幼稚園就提早學注音符號或認字,也不會對三年級以後的中文能力造成改變。
若小學前二年級前就建立好獨立閱讀英語繪本,或者看英語卡通能力的孩子,單是接下來國小四年透過休閒閱讀或收看英語影片所發展出來的詞彙與句型能力,就遠超過用一般英語教育的高中畢業生。
(二)更重要的一關鍵因素,就是關於「#兒童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
民國100年後「兒童英語學習」的「正確方式」,在台灣社會裡開始逐漸的被認識與普及。過去,英文科與其他四個科目一樣,都被視為 “學科” 來看待。(其實,截至目前為止,多數學校、教材、老師,補習班依然還是)。但其實除大學英文系之外,英語應該是個術科,而非學科;而前述累積加乘效果,也只有在這種前提下才成立。
簡單的說,越來越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建立起完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所造成的差距,在國高中階段不僅不會縮小,還會被放大。當然,這群孩子還是有資質上的差異,所以,這群孩子上大學前的英語成績,就夠成了另一個基礎點不一樣的鐘形曲線,進而使得全體學生的英文能力分佈,從民國95年以前峰值偏低的單峰曲線,變成今日的雙峰分佈。
🎯#英語能力分佈出現「雙峰」現象,
跟大學升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由前述的分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英語學測成績在第一峰值附近的孩子,他們的英語能力並非透過苦讀與硬背英文而來。相反的,他們在中學階段,因為對英語考試游刃有餘,反而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數學或者自然,這兩個更為困難的學科。
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英語閱讀能力而有助於其他領域的知識涉獵,進而造成其他學科的超前進步。
其次,我們從這些分佈曲線可以發現,在前1/4競爭最激烈的入學名額中(也就是熱門的科系或國立大學),其餘四科大家都差不多(一起高,或者一起低,視當年考題難易而定)。因此,英文科成績反而成為這群學生升學競爭中,最決定性的因素。
是故,我們的結論就是:
若「升學」是家長的主要考量之一,那麼善用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將會是對日後進入好大學最有效的策略。
看完本文後,或許可使得對幼兒學英語有疑慮或迷思的家長,重新思考。但幼兒到底該如何正確學英語,又是另一件大事!
🌱 更多學習討論歡迎加入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互動討論社團
歷年大學畢業生人數 在 台灣歷年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人數- YouTube 的八卦
台灣 歷年 學士、碩士、博士 畢業生人數 在 大學 畢業後,要不要繼續攻讀碩士、博士一向是 畢業生 面臨的難題而雖然台灣的碩士人口比例高居全球前五近年來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