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件驚人的事情,上一次定期會我提出質疑的「花費上百萬,僅有兩行廢話建議」之出國考察報告,沒想到竟然就是所謂「按慣例一屆一次」的縣府帶鄉鎮市長出國考察。
前天質詢民政處時,多位議員對縣府編列250萬帶鄉鎮市長到德國參訪的經費提出質疑,民政處長解釋是按照慣例,且首長參訪實質效益比議員高。
我回頭查詢過去的考察報告,才發現所謂上一次按慣例的出國考察,早就被我提出批評過了。
(苗縣府出國考察中歐10天報告僅兩行 議員怒轟:廢話!
https://reurl.cc/QpVRzo )
2017年由副縣長率領府內多位一級局處長及鄉鎮市長至中歐考察,回國之考察報告共18頁,其中超過16頁都是圖片以及旅行社行程文字,最後一頁考察報告最重要的建議,僅有兩行五十字整,意涵的涵還打錯字,離譜隨便至極!
內文如下(完整報告連結在文章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載)。
「未來本縣可加強當地特殊景觀或歷史文物解說人員教育訓練,往往詳細的解說,才能深度瞭解在地生活及更深層之意含。」
我的感想只有兩個字:廢話。
花費人民納稅錢上百萬的考察,報告就這麼毫無建設性的兩行?今年要我們如何同意250萬的計劃?我堅決反對編列此筆預算!若縣政府執意要過,也請提出過去「按慣例」之出國考察,回國後對縣政推動有何具體成效?今年出國預計具體成效?未來讓人民能夠檢驗。
再來,所謂的按慣例一屆一次也非事實,苗栗縣前縣長劉政鴻主政的八年之間,用公帑出國42次,總共招待655位縣府官員及各鄉鎮市長,花費將近3000萬元。其中就有8次是招待苗栗縣各鄉鎮市長出國參觀,平均幾乎是一年一次。
最後,如果鄉鎮市長們,真的很想考察進步城市的環保以及文化怎麼做,我建議可參考遠見雜誌的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直接去參訪環保與環境品質類別第一名的台北市、宜蘭縣,以及教育與文化類別第一名的台北市、嘉義市。
不僅節省公帑,也促進國內城市交流,這種考察絕對全力支持。
先有辦法跟上國內做的好的城市,再想參考先進國家,我認為這才是務實的作法,否則給人民的觀感儘是「假考察、真旅遊」,不僅對縣府形象受損,也對縣政財務損耗,實非明理之作為。
請大家幫忙用力分享,讓縣府、讓議會所有議員知道,人民不同意這樣的預算編列!
#苗栗縣一百個應該刪減的預算
相關連結:
縣府250萬帶鄉鎮市長出國,根本窮小伙裝闊少爺,民政處是在哈囉?
https://reurl.cc/W48xlx
苗栗縣赴中歐地區文化觀光暨城市經濟建設與發展出國考察計畫
https://reurl.cc/nVlNe8
苗栗縣政府 公務出國報告專區
https://reurl.cc/GkGjWD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歷史文物雜誌 在 秦嗣林 Facebook 八卦
當自己生命裏的大人物
文/秦嗣林
有個朋友帶了友人來找我鑑價,在電話中,我的朋友一再地強調:「這位友人是個大人物,千萬不能得罪,儘量順著對方的話,千萬不要忤逆對方。」我一聽就想婉拒見面,但朋友很堅持,推不掉,只好約了碰面時間。
當天,朋友果真帶了一位陌生人來,一見到我,朋友又把我拉到旁邊去再三強調對方是大人物,應對進退務必謹慎。
大人物見到我,劈頭就說:「你真的懂文物嗎?」我回答:「略懂略懂。」大人物便拿出幾件東西說:「好,那就給你開開眼界。」他一件一件拿出他的寶物,口沫橫飛興奮地說著春秋時代的歷史典故,我不發一語的聽完後,我說:「我對某三樣東西是抱持著存疑的態度……」
我還解釋不到一半,那位大人物和我的朋友臉色變得愈來愈差,朋友趕忙出來打圓場,要我說一點正面的話。只是那位大人物仍氣不過,罵我瞎說,他的東西百分之百是真的,東西收了收就離開,一句再見也沒說。
多年的經驗也讓我察覺,其實許多的「大人物」都是見面不如聞名。各人有各人的專業,也許他們在某個領域裏是專業,不代表各領域都會是專業,如果不懂得尊重其他專業的人,就很容易剛愎自用。
而我這一生見過幾位真正的大人物,他們多擁有以下三樣特質:
一、博學多聞:博學多聞的人會終生學習,學識精深、見過無數大場面的他們總是能處變不驚,和他們相處會感受到源源不絕的知識,如沐春風。像我曾聽過蔣勳談京劇,他的演講內容令人折服,舞臺上的他就像巨人一般。
二、謙沖博愛:我在《那個年代,這些惦記》中曾經提過這位人物─老鄉長丁仲容先生,他出生於詩書家庭,深深受到儒教影響,待人接物都以「禮」為主。他那個年代能念到國立大學就像古代中進士一樣難,但他始終謙虛,以拯救國家為己任,即使受到很多挫折,他也秉持著謙卑慈悲的心態與世無爭地活著,堪稱是我一生的導師。
三、淡泊生死:我父親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一生對朋友兩肋插刀、盡心盡力,很多人都把他們的後事交給我父親處理,而我父親的原則也很簡單,「可交代後事但不可交代錢」,他要朋友把錢交給至親,幫朋友辦後事都是用募款而來的錢。我父親約莫幫助過五十多位朋友辦後事,常在墓地、告別式兩邊奔波,看盡生離死別。
而當他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時,便想盡辦法把人情債一一還清,並一手把自己的後事打理好。他的墓園是他自己親自督工完成的,真的是淡泊且了無牽掛的人生。
這三種大人物的特質都讓我非常景仰,這些人都經歷過許多磨難和學習,人生路上都有一定的堅持。外在的財富或頭銜都是會隨著時間消逝的身外之物,唯有人的品格才是會流傳下來的東西,也是不會背叛自己的東西。努力強壯自己的內在,即使遭遇困難也不會被擊倒。
不見得成功的人才是大人物,也不一定是指擁有多大的豐功偉業才行,大人物也有可能藏於市井之間。只要透過不斷學習,擁有這樣的特質,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讓人尊敬的大人物。
本文章取自講義雜誌一月號
歡迎朋友們分享!
歷史文物雜誌 在 秦嗣林 Facebook 八卦
當自己生命裏的大人物
文/秦嗣林
有個朋友帶了友人來找我鑑價,在電話中,我的朋友一再地強調:「這位友人是個大人物,千萬不能得罪,儘量順著對方的話,千萬不要忤逆對方。」我一聽就想婉拒見面,但朋友很堅持,推不掉,只好約了碰面時間。
當天,朋友果真帶了一位陌生人來,一見到我,朋友又把我拉到旁邊去再三強調對方是大人物,應對進退務必謹慎。
大人物見到我,劈頭就說:「你真的懂文物嗎?」我回答:「略懂略懂。」大人物便拿出幾件東西說:「好,那就給你開開眼界。」他一件一件拿出他的寶物,口沫橫飛興奮地說著春秋時代的歷史典故,我不發一語的聽完後,我說:「我對某三樣東西是抱持著存疑的態度……」
我還解釋不到一半,那位大人物和我的朋友臉色變得愈來愈差,朋友趕忙出來打圓場,要我說一點正面的話。只是那位大人物仍氣不過,罵我瞎說,他的東西百分之百是真的,東西收了收就離開,一句再見也沒說。
多年的經驗也讓我察覺,其實許多的「大人物」都是見面不如聞名。各人有各人的專業,也許他們在某個領域裏是專業,不代表各領域都會是專業,如果不懂得尊重其他專業的人,就很容易剛愎自用。
而我這一生見過幾位真正的大人物,他們多擁有以下三樣特質:
一、博學多聞:博學多聞的人會終生學習,學識精深、見過無數大場面的他們總是能處變不驚,和他們相處會感受到源源不絕的知識,如沐春風。像我曾聽過蔣勳談京劇,他的演講內容令人折服,舞臺上的他就像巨人一般。
二、謙沖博愛:我在《那個年代,這些惦記》中曾經提過這位人物─老鄉長丁仲容先生,他出生於詩書家庭,深深受到儒教影響,待人接物都以「禮」為主。他那個年代能念到國立大學就像古代中進士一樣難,但他始終謙虛,以拯救國家為己任,即使受到很多挫折,他也秉持著謙卑慈悲的心態與世無爭地活著,堪稱是我一生的導師。
三、淡泊生死:我父親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一生對朋友兩肋插刀、盡心盡力,很多人都把他們的後事交給我父親處理,而我父親的原則也很簡單,「可交代後事但不可交代錢」,他要朋友把錢交給至親,幫朋友辦後事都是用募款而來的錢。我父親約莫幫助過五十多位朋友辦後事,常在墓地、告別式兩邊奔波,看盡生離死別。
而當他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時,便想盡辦法把人情債一一還清,並一手把自己的後事打理好。他的墓園是他自己親自督工完成的,真的是淡泊且了無牽掛的人生。
這三種大人物的特質都讓我非常景仰,這些人都經歷過許多磨難和學習,人生路上都有一定的堅持。外在的財富或頭銜都是會隨著時間消逝的身外之物,唯有人的品格才是會流傳下來的東西,也是不會背叛自己的東西。努力強壯自己的內在,即使遭遇困難也不會被擊倒。
不見得成功的人才是大人物,也不一定是指擁有多大的豐功偉業才行,大人物也有可能藏於市井之間。只要透過不斷學習,擁有這樣的特質,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讓人尊敬的大人物。
本文章取自講義雜誌一月號
歡迎朋友們分享!
歷史文物雜誌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KgB1GK1Y7E/hqdefault.jpg)
歷史文物雜誌 在 Tiny 微影 Official Youtube 的評價
細個飲茶前,你有無追住老豆,喺茶樓樓下嘅報紙檔買兒童週刊呀?
報紙檔,香港街頭文物,設計和歷史都反映香港獨特地理同人文特性。原來想當年有位警司,為左節省警力處理阻塞嘅投訴,而設計咗『報紙架』俾報販架!
Tiny香港情懷經典報紙檔,配備香煙、飲品、貼紙、膠箱、膠櫈仔、報紙雜誌,表達出報販花盡心思喺有限空間展示最多商品之『香港文化』!一齊去片感受呢份香港味,希望呢個朝行晚拆嘅行業繼續傳承下去!
1:35 香港報紙檔 Newspaper Stall
而家可以喺TINY ONLINE SHOP & 專門店搵到!
網購傳送門:
http://bit.ly/2UUSnQ3
專門店地址:
銅鑼灣告士打道311號皇室堡3樓310號舖
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一期2樓235號舖
荃灣荃新天地一期136號舖
元朗教育路1號元朗千色匯2樓6號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BRbaUo_6Lo/hqdefault.jpg)
歷史文物雜誌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經濟使得寧波擁有眾多歷史古跡,阿育王寺、天一閣、慈城、老外灘、鄭氏十七房村都是寧波的知名景點。本期到寧波下轄的兩個縣級市余姚市和慈溪市去看看那裡的人文風貌和特色物產。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發現了水稻栽培、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長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發觀。它的發現,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0日在1973年夏天試掘的基礎上,對遺址的南部進行了首次發掘,發現了四個疊壓的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和水井等遺蹟,出土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夾炭黑陶器、骨耜等一批重要遺物,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特別是栽培稻穀的大批量發現為同時期其他遺址所不見,並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並發現了豐富的水稻栽培和大面積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帶榫卯的干欄式長房子,出土的大批珍貴遺物及動、植物遺存,對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特別是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多學科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又可靠的實物資料,考古實踐表明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先民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遠古文化。 河姆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螺山遺址是屬於河姆渡文化的一處古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發現於2001年,曾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名單。經考古證實,遺址年代約為距今7000年-5500年。由於其地面環境、地下遺存保存較為完好,被稱為「第二河姆渡」。田螺山遺址發現於2001年。當時,一家熱處理廠在打井時發現陶片、動物骨骼和木頭。隨後,文物部門對當地進行了發掘,認為遺址時間不晚於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且形式與河姆渡文化類似。2004年2月至6月的大規模發掘證實,該文化遺存出土器物與河姆渡遺址幾乎相同,且出現成片干欄式建築遺蹟和較為完整的村落布局。預計遺址總面積達到30000平方米,擁有6個文化層,年代約為7000年-5500年。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副館長黃建華表示,田螺山遺址的地面環境在河姆渡文化眾多遺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田螺山遺址發現了其他遺址不具有的人臉形陶支腳、形似大象頭部的陶塑等陶器,這在河姆渡遺址中幾乎沒有見到。出土的器物中,雙耳深腹夾炭陶罐殘存部分有近70厘米高,這在浙江省範圍內是首次發現。遺址中發現大量鹿角、魚骨、象牙等動物骸骨和木材、菱角、酸棗等植物遺存,這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的自然狀況。特別是遺址中發掘出的人為種植古茶樹樹根和壺形陶器證明,當時很有可能已經人工種植茶樹並飲茶。遺址中的干欄式建築範圍和大小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能夠挖掘較深的土坑,且能夠應用重力與承重力關係的經驗進行建築。跟據田螺山發掘的大量稻穀證明,隨著時間推移,馴化稻的比例上升,且發現的稻穀並非原始栽培稻。這證明了長江流域稻穀種植歷史比預想的更長。這一成果於2009年被美國《科學》雜誌收錄。2007年,遺址發掘現場建起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將遺蹟發掘成果與發掘現場進行展示,使參觀者能夠親歷考古發掘現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ju2UGSfLs8/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zYsEmTVbEaOJLyrLINcliPpD5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