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同意陳佩琪醫師更多
得側翼、得網軍者得天下
我也深有所感
民進黨好像有金剛不壞之身
做什麼壞事,都可以理直氣壯
都有一堆不知道那來的匿名帳號說
「敢質疑民進黨,你就是中共同路人」
側翼、網軍是錢養出來的
側翼護航政府,政府豢養側翼
看起來,陳佩琪醫師是有點灰心了
覺得民進黨「萬年執政沒有問題」
不過從歷史來看,政府控制的媒體
最後必將失去公信力
民進黨的網軍也將如是
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路很艱難
但在野黨有責任,提供一個跟民進黨不同的選項
知其不可而為之
在野黨放棄的那一刻
就是台灣再也沒有民主的時候
#陳佩琪加油
#所有在野的力量加油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版 https://youtu.be/ozZ_ujyp2gU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
歷史來看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傾聽青年心聲 實現世代正義】
青年本是社會資產,學運反映世代焦慮
在我就職六周年的今天,來到進步快速、校譽日隆的中國醫藥大學,和青年朋友分享我的看法,深感榮幸。
這幾個月來,我不斷與青年朋友對話。不少年輕人告訴我,有些同學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也煩惱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有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而不敢結婚、也有年輕夫妻擔心養不起孩子而不敢生育。
我必須誠實的說,臺灣不少的年輕人是焦慮的。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焦慮反映的是什麼樣的問題?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沒有忽視,但我們顯然做得不夠好,我們有責任,我們要改進。面對青年的焦慮,我要提出五項回應: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第一、我們要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近20年來,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每年大專校院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從民國81年的17萬暴增到101年的33萬,翻了快一倍,以致供過於求,但企業需要的技職人才卻嚴重短缺,造成年輕人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也無法成長。
面對這樣的現象,政府做了什麼?我們除了加速產業結構轉型,也要加強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對產業和市場的了解,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才能使學生畢業後為企業所重用。
政府各個部會,又各自做了什麼?教育部所做的,是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以增進實務學習經驗。102學年度已有約5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預計至108學年度將有約9萬名學生畢業前具有校外實習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所推動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給予15至29歲以下的國中、高中(職)、二專及五專畢業生2年到4年的訓練,培訓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專業技術人力,每年有5千到7千個學生接受培訓。
去年底推動的「明師高徒計畫」,是勞動部新的構想,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帶領青年學習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各位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政府推出的一些計畫而已,真的有用嗎?我舉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有一位24歲原住民青年馬浩然,因為肢障的關係,高職畢業後,就業一直不順利。後來參加了「明師高徒計畫」,跟著屏東縣來義鄉有名的雕刻師塗南峰學習木雕技術有成,為創業鋪路。從去年10月到現在,政府已經幫助了250多位「馬浩然們」學水電、學木工、學鈑金等,增加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還有一項「青年就業讚」計畫,針對初次求職或半年內連續失業的青年,政府提供兩年12萬元的職業訓練補助。目前完成資格認定可以參加訓練的有28,802人,已就業19,210人,其中參訓後就業的有5,105人。西方人說「天助自助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我們要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臺灣擁有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與新創團隊。臺灣青年很爭氣,政府也必須努力,力挺我們的年輕人。經濟部這些年輔導了許多新穎的動漫和Apps。很多七年級生,憑著創意與創新精神,加上政府從旁協助,開創了一片天。
各位也許要問,這樣的做法成效在哪?各位年輕朋友都常用LINE通訊,一定聽過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前年有三位清大畢業生,創辦了「走著瞧(Gogolook)」公司,發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 」的軟體,最近被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收購,收購金額達到新臺幣5.29億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時資本額(500萬元)的100倍以上。這是政府輔導與投資有創意年輕人的最佳實例,也讓我們對這項政策更有信心。青年朋友的夢想遠大,政府要以有效的政策,建立一個青年可以發揮創意與理想的環境,讓青年放手去闖蕩。
今年三月,行政院端出三年期、總共170億元經費的「青年圓夢計畫」。這個計畫,希望藉由不同的工具,幫助想要就業和想要創業兩種目標不同的青年,在職涯的道路上,都能開創自己的前程,預計三年內將催生2千400多家青創公司,協助15萬青年就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政府在協助青年創業及就業上,力道最大的一項政策。
幾天前,我在總統府和幾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這些年輕人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驕傲。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四方報」這家媒體,各位有聽過嗎?許多新移民朋友一定看過。35歲的林周熙先生,民國95年開始協助創辦「四方報」,現在擔任主編。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我們請他和大家揮揮手好嗎?四方報以越南文、泰國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等五種語文發行,不僅為來臺的新移民提供母國消息與生活資訊、紓解鄉愁,更長期作為弱勢發聲的平臺,促進不同語言文化的族群相互了解、融合,可說是功不可沒。
另外一個以商業模式貢獻於社會公益的例子,是「2021社會企業」的蔡松諭先生,他的個人故事,很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五年前八八水災時,出身小林村的蔡松諭失去了所有的至親好友、面臨人生最殘酷的打擊。他回到故鄉,毅然地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在他的奔走下,從暫時居住在組合屋、到「日光小林」永久社區的完工,從號召村民製作手工鳳梨酥、香皂,到創立老梅膏、老梅餅等特色品牌,他的努力不僅讓鄉親走出悲痛,更讓他們在經濟上能夠自立。他更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創業,希望讓其他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也能獲得外界的協助。
這些年輕人改變了世界嗎?我認為他們不只改變了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我們。這些青年朋友從「善念」出發,展現創新思維,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這個理念完全符合當前年輕世代重視自我實現的特質。因此,政府要做各位的資源,政府要做各位的後盾,行政院即將提出「社會企業行動計畫」,從法規鬆綁,加大輔導資源及人才培育,建立經驗分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支持大家放手去做!
第三、我們要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過去兩年,政府特別重視居住正義。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到現在已受理申報並公開85萬6千筆交易資料,有3,329萬人次上網查閱。這使消費者在購屋前,獲得正確的參考資訊,以抑制投機客炒房,這是邁向居住正義重要的一大步。
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哪些人是政府必須優先照顧的?三種人:第一、青年學生;第二、初入社會者;第三、弱勢民眾。我們的租金補貼政策,讓這三種對象每月每戶獲得最高4千元房租補助,目前已有3萬3千多個家庭受惠。
無法獲得租金補貼的弱勢民眾怎麼辦?政府也在大臺北地區推動社會住宅,採用「只租不賣」的方式,用合理租金幫助青年租屋,目前已經完成7千多戶、兩年內會興建完工的社會住宅還有2千戶,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閉幕後,選手村將提供1,800戶作為社會住宅出租。這些加起來,總共將超過1萬戶。
那麼就業一段時間後卻仍然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又怎麼辦?政府正在興建將近1萬戶合宜住宅,包括機場捷運A7站、板橋浮洲的合宜住宅,都以市價7折出售。未來世大運選手村也將提供1,192戶以低於市價的水準,幫助青年買房子。
此外,我的政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動的4年(98年~101年)期間,有6萬6千多個青年家庭實質獲得買房的零利率貸款,政府也持續請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目前已有近14萬戶受惠,真正減輕青年房貸負擔。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臺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臺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臺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臺灣人認為服貿對臺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臺、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臺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臺灣。
第五、我們要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往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會冷漠。真的嗎?這樣的評價正確嗎?最近我們看到青年對服貿、對核四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可見年輕人一點都不冷漠。我要肯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但也要再次提醒,任何訴求或意見的表達,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否則就會傷害到民主。多數國人絕不會認同破壞憲政法治的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容許任何人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國家社會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一定有人群起效尤,霸占國會、攻占官署,要脅政府,那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臺灣的前途,不能用這種不民主、不和平、不理性方式來決定!
有些青年朋友確實有想法、有行動力、也有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我認為,唯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讓年輕人進入體制內,被看到、被重視,讓政府的政策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有效拉近政府與青年的距離。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具體推動這樣的改變?改變要一步一步來,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我要在此宣布,我已經請行政院江院長研究,在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邀請對青年議題有專業、有想法,並且具有改革熱忱的人擔任顧問。青年顧問團的成員,將以35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其他則是長期關注青年議題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代表。我希望這樣的組織,不只可以針對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教育、居住、求職、創業、結婚生育、國際交流、志工服務等等,而且也能對其他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提供年輕人的觀點。
如果青年顧問團運作順利,下一步是什麼?將來這個制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相關部會,讓更多青年代表得以實地觀察政府的施政,並且在部會政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的功能。
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來改變臺灣吧!一起來創造未來吧!我們期望,青年顧問團的成立,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提出各種政策構想。政府的施政要更有創意、政府的施政要更有活力,政府的施政要更符合公平正義。這些,都需要你的參與!
理性溝通才能面對問題,才能勇敢圓夢
青年是臺灣的希望,青年是臺灣的未來,支持年輕人,就是支持臺灣的希望,就是支持臺灣的未來。我一定會持續傾聽青年的心聲與夢想,擴大青年的政治參與,凝聚進步與改革的共識。
我們需要的參與,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嚴長壽先生最近就說,臺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真正缺的是願意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就職滿六周年。對於未來的兩年,我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捲起袖子,打造更公平、更正義、更美好的臺灣。我再次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做到前面所講的五項工作: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就職六周年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謝謝大家。
歷史來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快訊 【台獨運動先驅史明過世,享嵩壽103歲】
《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台獨運動的代表人物史明(本名施朝暉),昨(20日)晚間11時09分病逝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嵩壽103歲,各界人士紛紛表示追悼。
史明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敏紅表示,史明是在17日因病住院,史明基金會將於今日(21日)下午一點召開記者會說明史明病逝過程。
史明出生於1918年,戰前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並曾赴中國從事地下工作,戰後主張對國民黨政權進行武裝革命,後來創辦獨立台灣會,長期於日本東京經營傳奇的「新珍味」餐廳,作為其籌措運動經費與進行組織教育的基地。史明於1993年返回台灣,持續從事台獨理念的宣傳運動迄今,並於2016年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今年史明因年事已高,長期臥病在床,6月底時他出席《革命者的最後一堂課:革命進行式》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會時表示,台灣的面積雖然比世界各國還要小,但是從世界的歷史來看,台灣不管面積大小都要打拚,台灣如果缺角,世界也會缺一角。他最後以台語向在場學生與觀眾致謝說:「我已經快要走了,以後靠大家打拚,感謝大家。」(我已經佇欲曲去,以後著靠逐家拍拚,感謝逐家。)
圖片來源/實踐哲學網站
#史明 #RIP #報導者
歷史來看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評價
完整版 https://youtu.be/ozZ_ujyp2gU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story99@gmail.com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歷史來看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專題籽:港情講趣】
關於香港現在只有百多年的公廁歷史,大家聽得多。起此題,本身以為只為嘩眾取寵,點知研究香港公廁政商關係、寫了《有廁出租: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一書的莊玉惜博士說:「1841年殖民政府已好重視土地,未開埠已開始拍賣土地,造就往後的霸權。但若從公廁在香港出現的歷史來看,這些大型廁所的發展,讓它得以留傳百年,跟地產霸權絕對有關。」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歷史來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要了解歐洲怎麼看2020這種總統大選,可以先從歐洲怎麼看美國開始。我們常說歐美歐美,其實從歷史來看,從移民和探索到征服和開發,很多歐洲人會把美國看做歐洲的延伸,當初歐陸受到納粹統治的威脅時,美國出手相助,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都說這是新世界拯救舊世界。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把相當於今天1280億美元的重建資金,其中四分之一給了英國;五分之一給了法國;十分之一給了西德。所以這種跨大西洋阻止共產主義蔓延的共識是一致的。
因為歐美這種國際秩序從杜魯門到歐巴馬,12位戰後美國總統,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總統執政,歐美關係雖然曾受到考驗,但不曾崩壞,但我們先來看看歐洲是怎麼看川普的。他大喊「美國優先」,退出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大量關稅、對反歐的普丁俄羅斯採取和解政策、找北韓金正恩等獨裁者作秀,對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等支持民主的領導人反而沒有這麼在乎。德國《柏林日報》還報導,說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在新書中提到,川普曾稱梅克爾是「北約裡面最會跳踢踏舞的人」,就是說她很會閃躲,川普還在電話上向法國總統馬克宏抱怨,說德國是北約裡面糟糕透頂的夥伴。而且川普在支持英國脫歐的過程對歐盟充滿敵意,加上最近防疫不利、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的帶來的分裂,應該都已經讓歐洲人感到越來越危險。
拜登則是歐巴馬時期的副總統,也是在美國參議院工作了36年的老將,對歐洲人來說,他就是一個多邊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對受到脫歐、俄羅斯普丁還有川普威脅的歐洲來說,拜登當然比較有希望讓美國重回正軌。除此之外,拜登對歐洲還有特殊的個人情感,他曾經對媒體說自己的祖父曾告訴他:「喬,記住,你身上最好的一滴血是愛爾蘭血統」,他也講說走在愛爾蘭
梅奧郡巴利納的街道上有多感動,因為他的曾曾曾祖父在移民美國之前就住在那裡。所以有些英國人覺得他應該對英國有特殊的情感,上任後可能組成英美聯盟。
可是川普的祖父也出生在巴伐利亞王國,也就是今天的德國啊,他也自己說身上流著德國人的血。但是川普這個月就傳出川普要大量裁撤駐德美軍,從3萬4千多減少到2萬5千多。其實德國在戰後復甦很成功,現在德國算是富裕,所以這個駐軍並不是要保護德國的。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後,美軍駐紮在德國其實是一種對歐洲承諾的象徵,除了對抗俄羅斯,也有到中東和非洲行動的便利。不只是這樣,川普上任以來,多次批評德國,還要求德國把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還說柏林不這樣做的話就是拖欠。甚至去年,美國對歐盟徵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這個做法大大影響了德國的汽車工業。他還威脅要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根本就是要激怒柏林。
所以德國人不反對川普連任都很奇怪,畢竟他一上任就讓美德戰後幾十年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變得很複雜。德國外長馬斯甚至說,就算川普下台,雙邊關係也很難修復。他強調說川普已經讓跨大西洋關係變得很糟。這不是說有一個民主黨總統的人就能改變,因為歐美關係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
歐美這麼多年都是靠北約這個防衛合作組織形成一種西方的軍事力量。但是北約的章程裡面聲稱 「共同遺產 」是歐美團結的基礎,這句話對美國人來說,讀起來一年比一年古怪;尤其美國人口結構早就已經轉型。現在美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8歲,大部分的人對於冷戰已經沒有什麼記憶,更不用說構成大西洋聯盟這種歐美同盟情感基礎的世界大戰了。
跟1948年相比,現在更多的年輕美國人是亞裔或拉丁裔。跟過去一個具有絕大多數歐洲血統的美國已經不同。但是毫無疑問的若拜登選上,他所主持的白宮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與歐洲合作,緩和貿易分裂,不會像川普把歐盟當作另一個民族國家而反對。但是你說歐美會走得更近,現實來說大概很困難。
歐洲人感覺就是不喜歡川普也不care拜登,但至少拜登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俄羅斯態度強硬,相信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是伊朗核協議的堅定信徒。而且看起來外交老手拜登現在想要一把抓,除了對中國友好,在反對脫歐下,跟英國還有歐盟都想保持好關係。不過隨著美國疫情失控國力大傷,現在的國際局勢有可能讓拜登這樣左右嗎?這些都是未知數,前提還是他要先維持領先的民調而且拿下總統位置再說。你怎麼看川普與拜登的對決呢?歡迎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歷史來看 在 中國永不稱霸?秦皇漢武擴張領土!從歷史來看其實 ... - YouTube 的八卦
... 會下次優先排麥。 #Who來座談#歷史哥#王立本#秦始皇#漢武帝#一山不容二虎#中美關係世界霸權與秩序史系列-8. ... 從 歷史來看 其實是反常現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