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身體的佐證,一個道理對你而言就可以說是一個謊言。」
~美國催眠大師史蒂芬.吉利根
歡樂與痛苦,都必然要有身體的參與。如果人生有很多歡樂,你不會願意切斷與身體的連結;但如果人生有很多痛苦,你就容易想切斷與身體的連結。
當你的情緒被觸動的時候,請重新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了你情緒的那個人身上,這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
取自《身體知道答案》
************************************
各位朋友,早安:
這篇文章會比較長,內容也稍微深,但很完整,對於認識自己有相當的幫助。這位作者的覺察相對敏銳,文筆也細膩,臨床經驗又豐富,所以可以描繪出一般我們難以捉摸的內心世界。
傷痛,常常把我們跟外界隔離。因為傷痛讓我們學會保護自己,因此我們跟對方失去了聯繫,我們也跟內在真實的自己斷了連結。關於這個部分,也可以參考上次的直播,也講到類似的心理歷程。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712579048840465/
我們應對外在的方式,常常是一種自我保護。一般來說,這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需要有人帶,會比較看得清楚。但藉著閱讀也能幫一些忙,多探看自己的情緒,或者直接感受身體的變化也可以。
祝願您,多跟自己的身體連結,那是我們能量的來源!
************************************
穿越心靈的保護層
【文/ 武志紅】
「當你感覺到傷痛時,你怎樣保護自己?」
我在一個心靈成長課程上,瓦蘇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共有三十多名學員,大家依次回答這個問題。隨著次序逐漸接近我,我有些慌,因為我好像找不到我的保護方式。
在思考時,我想起大學時的事情。心理學有一個量表,叫應對方式量表。所謂應對方式,即當你遇到痛苦時,使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痛苦。該量表包括 十六種應對方式,譬如合理化、換一個環境、和比自己更糟糕的人比較等等,而我基本上只使用其中一種——拚命想,直到想明白為止。
那時,我對此有些自得,覺得自己很勇敢且坦然,不自欺欺人,因為其他十五種應對方式都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不過,現在我知道,我沒那麼勇敢,也沒那麼坦然,否則,我現在不會是這個樣子,假若我一點自欺欺人的保護方式都沒有,那我會比目前的自己好上無數倍。
這時,一個同學的回答啟發了我。他是我的一個朋友,是極好的人。他反思說,他的好就是自己的保護方式,因為他是那麼好,所以有問題發生時,他會自動認為,那是別人有問題,而且別人在和他相處時,的確容易變成壞人。
不知道是他的什麼觸動了我,我在那一刻突然明白了我的自我保護方式,那真是一個大絕招,三招組成的連環套。
第一是招「體諒」。我很善解人意,很容易為別人考慮。當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會體諒對方的處境;當別人對我不好的時候,我也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體諒對方的處境(其實很多時候是幻覺,是自以為體諒)。所以,別人對我好時,我感激;別人對我不好時,我也很少覺得太難受,更不用說發脾氣。
這一點在我的重要關係中尤其明顯,無論是和戀人還是和家人相處,或是和知心朋友在一起,我都極少發脾氣。甚至,脾氣特別大的人和我在一起時,也會變得沒什麼脾氣。
第二招是「憂傷」。當我的體諒不能發揮作用時,當我的體諒不能換到對方的理解與同情時,我會感到憂傷。
第三招是「拖延」。當憂傷也不能令對方明白我的處境時,我就使出拖延的絕招,最後一直拖到對方失去耐心。
這招中,都有好人的特色,我不主動進攻,唯一主動時也是主動去理解對方。所以,當使用這個絕招時,我可以免於道德焦慮——我沒傷害誰。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護層
受傷時,你怎樣保護自己?這是一個極好的問題。略微可惜的是,在這個課上,因為人太多,大家難以暢所欲言。所以,當我主持我的工作室的一個學習小組時,我又將這個問題搬出來,問我的學習小組的學員。
第一個學員 A,他的爸爸非常暴力,經常暴打他和家人,而他的媽媽既冷漠又有很強的控制欲。在這樣的家庭中,傷痛的時候太多太多。並且,他好像真的可以將這種模式帶到生活中每一個角落似的,譬如讀小學五年級時,他的班導師基本上天天都會打他。
當天天挨打而又不能逃脫也無法得到支援時,A 就使用了一個在這種情形下最容易使用的策略——麻木。他說,那時自己變得很麻木,好像這樣就可以有一道牆一樣的東西擋在中間,天天挨打就變得可以承受了。
麻木,專業一點的說法是「隔離」,如太痛苦而又不能逃離或反抗,那就試著將情感與事件隔離開來,當事件再次發生時,自己就沒有了情緒反應。
更專業一點的說法是習得性無助,即你認識到,你對痛苦一點辦法都沒有,你是徹底無助的,那你就不如順從。
A的另一個策略是絕望。他常做一個夢,夢見爸爸拿著刀子過來,像要殺死他,他先是想,這不會是真的,爸爸不會殺他,但夢中,爸爸真的會拿刀子去捅他的要害。這時,他會在絕望中醒來,並想,原來否認沒有用,爸爸真的就是想殺死他。
對爸爸和媽媽兩個至親的人絕望,這是一種保護,因為從希望到絕望,這種痛苦太強烈了,假若不再抱有一點希望,那就可以減少痛苦。但問題是,他的這個策略是如此絕對,以至於他會對所有人不抱有希望,因此,當有些人對他好的時候,他反而容易變得焦躁甚至憤怒。
聽A講自己的故事時,學員B分享說,她覺得她和A一樣,在如此可怕的家庭長大,不會有太執著的保護方式,因為她最後會發現,她怎麼保護自己都沒有用,所以乾脆就放棄所有保護方式,直接面對痛苦吧。
B的話說得很決絕,而決絕也恰恰是她的保護方式。有一次她在小組中跟工作室另一位老師學習意象對話 時,出現了很多意象,如鱷魚、蛇等,但最後這些意象都化成一攤攤血水,全消失了。
對B而言,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也是徹底對父母絕望。但是,我對B很瞭解。我認為她的父母的確對她造成了很多傷害,但她的父母對她也會有一些好的地方。
當她決絕地認為父母對她一點好的地方都沒有,她要徹底絕望才是面對真相時,她也將生命中一些美好的東西給斬斷了。
A和B並非沒有執著的策略。他們發現,他們或許對父母沒有什麼執著的策略,但他們在情侶、朋友或普通關係中有很多策略。
A說,他發現自己對戀人有很多控制,而當控制不住時就會有強烈的憤怒。強烈的憤怒其實也是控制的一種,這是很強有力也非常有殺傷力的策略。
B則說,她面對父母以外的人時有好多絕招,一個絕招是可憐,另一個絕招是聰明。她長得的確楚楚可憐,而她又極其聰明,當兩個絕招一起使用時,就很有力。
不過,這些絕招都有一個問題——它們的力量可以壓倒別人,因此對他們有些保護作用,但這種壓倒會破壞他們與別人的關係。
***
保護層割斷了連結
B對聰明策略的解釋引起了C的共鳴。她說,在初中時,她很孤獨很叛逆,內心有很多痛苦,那時特別喜歡進行哲學思考,有時會進入狀態,覺得整個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地球和星空,就會覺得自己像一粒塵埃那樣渺小,而自己的痛苦就微不足道了,於是會有一種解脫感。C還將這種感觸寫成一篇文章,以小塵的筆名發表在了校刊上。
哲學思考也是一種常見的自我保護方式,我自己也是在中學時開始進行種種哲學思考的,並寫了大量的日記。但大學時,我再重新翻看中學時的日記,覺得那些煩瑣的哲學思考實在是沒什麼價值,因為它們純粹是思考,體驗比較少。
C的哲學思考也有類似的價值——將自己痛苦的體驗弱化,既然自己只有一粒塵埃那麼大,那麼痛苦又算是什麼呢!
C還談到,每當她特別痛苦的時候,就會有貴人出現,他們隨意的一句話就能點化她,讓她頓悟到很深的道理,然後得到很大的解脫。
聽C講了幾個被點化的例子後,我發現,其實那些貴人並沒有做什麼事情,而且點化她的完全是他們無意中對她說的話。對此,C也有發現,她說,關鍵不在他們,關鍵是那時她自己內心到了一個轉變的時候。
但是,我問她,像她這種歸功於別人的做法,會不會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呢?我這樣說,不只是因為發現她幾次被點化時有相似的模式,而且其他時候和她打交道,我也發現她很容易感激我,但其實我覺得自己是不配得到那麼重的感激的。
她想了想說,是啊,好像這也是一種策略,而且這種策略和哲學思考中的塵埃策略是一樣的,都是她覺得我沒有價值。塵埃是沒有價值的,而那些被點化的時候功勞又是別人的,自然她也沒有價值。
這樣一反思,她明白了,哲學思考也罷,被點化也罷,都是她將「我沒有價值感」「我不夠好」這樣的感受美化了而已。或者說,這兩種策略,都是她處理自己低價值感的一種保護方式。
學員D則說,她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憤怒。她很容易憤怒。一次,戀人打電話時問:「吃飯了嗎?」
聽到這句話,她被激怒了,回應道:「你怎麼這麼笨啊!都晚上十點了,你還問我吃飯了嗎,你有腦子嗎?」
這種情形,說憤怒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是指責,而指責,則是最常見的自我保護方式之一。
指責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什麼呢?
D反思說,她很渴望親密,而你吃飯了嗎這樣的問候,應該是普通朋友之間用來寒暄的,戀人之間使用,就似乎在說,我和你很疏遠,我們是普通朋友,再加上是晚上十點鐘這樣問,就更是在傳遞我和你很疏遠這種資訊。這刺傷了她,於是她使用了指責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聽D在分享時,學員E受不了了,他跳出來說:「你們都在搞什麼,你們怎麼一直都在談無關緊要的事情!」
他還問我:「武老師,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有談最關鍵的一點——體驗,尤其是身體的體驗,我認為剛才大家說的都是皮毛,而深層的體驗才是關鍵。」
聽到E這樣說,大家一片譁然,尤其是剛才跟大家分享過的學員。因為,剛才幾位學員的分享其實已經很深,尤其是學員A和C,他們分享時,他們自己有很明顯的身體反應,但E似乎沒有看到這些反應。
透過這一點可以看出,E的保護方式是抽離和更好的道理。大家經常感覺他似乎游離在小組之外,而每當他試圖進來時,他習慣使用一些評價,而且評價都是在講更好的道理。
E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他會非常用心地去學習,但他更願意學習理論,而對講感覺有些抗拒。這可以理解,因為他的內心也有很大的痛苦,他一直使用種種策略將這些痛苦封在心中,他不願意它們出來,這也意味著,他也不願意去體會別人的痛苦。
***
穿越保護層和傷痛,可抵達真正的親密
保護方式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幼小的時候,或在非常無力時,可以透過這些保護方式減輕自己的傷痛,從而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如果沒有這些方式,很多人甚至都活不下來。
但是,自我保護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瓦蘇老師說,我們的心有三層:保護層、傷痛和真我。最外面一層是保護層,接下來是傷痛,而最深處是真我。
因為有傷痛,所以有保護層;但是,因為有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所以真我深藏著,令我們碰觸不到自己的真我,別人也碰觸不到。
我們之所以想組建親密關係,之所以想愛與被愛,就是想獲得一種親密感。真正的親密感是真我與真我的連結感。但是,也正因為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太厚,兩個人的真我就不可能相遇了。當真我不能相遇時,我們就會將自己的保護層強加給別人,將自己的傷痛轉嫁給對方,於是,就會導致越愛越孤獨的局面。
所以,想要擁有真正的親密,想和自己的戀人建立真正的連結,關鍵就是去穿越心靈的保護層。
我是和女友一起去上瓦蘇老師的課程的。當天,一個學員想處理她的問題時,將我拉上去扮演她的戀人。結果,老師處理問題時發現,場上呈現的主要不再是她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
於是,瓦蘇老師將我的女友也叫上來,而讓這位學員退下去,專門處理我和女友的事情。那一刻,我承認了我內心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在平時,我根本不敢和女友講,因為我的策略是體諒,如果我把這件事情向她坦白,她會極其痛苦。我不能令她如此痛苦,所以最好不說這件事。
但現在,體諒的保護層被戳破,我不得不面對這件事,不得不面對造成的傷害。
到了晚上,我們再一次細緻地討論這件事,我這次徹底坦誠,將一切和盤托出,而她的確非常痛苦,並且有兩個小時,她獨自面對這份痛苦。
最後,她和我說,她能面對這份痛苦,接受這份痛苦的存在。
當她這樣說時,我突然間感覺整個世界安靜下來。其實,這是我的心在那一刻安靜了下來。幾乎是同時,我的心變得無比輕鬆,而身體也鬆了下來,並且一瞬間覺得與女友近了很多很多。她也有同感。
對此,用瓦蘇老師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在這一刻,她放下了她的保護層去面對痛苦,我也放下了我的保護層去面對痛苦,結果那一刻我們的真我相遇,於是真正的親密發生了。
我和女友在一起兩年了,我們早就學習到要完全真誠地相處,無論有什麼事情都要拿出來談,這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關係都有巨大的好處。這一次,我們再一次學習到這一點,並且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是我以前無論如何都不敢和她袒露的。
這不只是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次課程中,三十多名學員的共同體驗。放下保護層去面對痛苦,這一開始需要勇氣,但最後就會獲得巨大的好處。
.
以上文字取自
身體知道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295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博客來書籍介紹:https://goo.gl/upfJvT 「巨嬰國」──雖然是成年人,心理上是嬰兒,中國人擁有嬰兒的一切令人厭惡的特徵:躁狂、被迫害妄想症、不安全感,而且生命中九成的時間一直在「找媽」。 「多數國人,都是巨嬰,這樣的國度,自然是巨嬰國,」武志紅在2016年末出版的新書《巨...
武志紅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八卦
【會員日好書推薦清單】
可能是因為,我並非心理師、醫師或老師的背景,而是一位爸爸的身分,不時都會收到很多家長的私訊來詢問我,是怎麼從零開始學習,一路走來到現在親職講師的呢?
我想了想,『渴望學習』、『靈活運用』、『願意調整的身段』是三個很重要的支柱。而其中的『渴望學習』裡,閱讀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稍稍整理了一下,前一本書到這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的四年間,有哪些好書,帶給我許多領悟與收穫,有些甚至可以用『頓悟』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
1)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老師的曠世巨作,也是我學習薩提爾的敲門磚。把冰山底下的每一層,具體且詳細的說明,可以說是對想學習薩提爾的人非常適合的入門。今年親子天下有出十萬冊的紀念版喔,裡面又新增了一萬字吧(我記得),我雖然已經有了前一本了,但是紀念版依然有購買,值得珍藏。
2) «對話的力量»,同樣是李崇建老師的著作,上一本是把冰山的脈絡為主軸,而這本是以『對話』為核心。告訴我們,對話中該注意的所有大事、小事、瑣事,想要學習對話的,這本非常好讀與推薦。
3) «童年會傷人»,留佩萱諮商師著,講述的雖然是以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為主,但裡面有一段介紹大腦的上層腦與下層腦的關聯,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也有擷取幾句文字引用在我的新書裡。謝謝留諮商師。
4)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緒」與「大腦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這本就對了。淺顯易懂,還有圖示引導,把艱深的腦科學,轉換成我們能讀懂的文字。左右腦、上下腦,可以輕鬆地與孩子的情緒做出連結。這本書,提供我應對女兒的情緒,很有幫助。
5) «安定教養學»,羅寶鴻 老師 的作品。如果要提到集各家大成於一身的,就是這一本了。羅老師以『個人(孩子)』為主體,從出生到成長的各個階段,在適合的位置,結合了「蒙特梭利」、「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的內在對話」三大門派。從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羅老師的修為與淬鍊,會忍不住比上一個讚。而書中所描述接納情緒的『3A情緒急救』,對我也有很大的收穫。
6) «擁抱刺蝟孩子»,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的著作。如果想了解如何應對青少年,這本準沒錯。書中可以看到志恆老師的溫和與溫度,以他實際面對刺蝟孩子的經驗,手把手、一句句的教導爸媽可以怎麼說、如何做。看完了,會有種「或許我也可以」的堅定與安心。我超愛裡面的一句「如果你知道的話,那會是什麼?」超級好用喔~~~
7) «正向聚焦»,同樣也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書。如果說世上誰最會以正向眼光看待人的,肯定就是志恆老師了,書中把『稱讚孩子』、『正向角度』的觀點,發揮地淋漓盡致,講解的非常詳細與精湛,鉅細靡遺,讓人讀來相當過癮。想要培養孩子心中的價值感,這本就對了。
8)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老師的著作。如果說把薩提爾帶進家裡的代表,當屬儀婷老師了。許多想學習薩提爾的爸媽,回到家要運用在孩子身上時,卻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就是最佳的參考書籍了。裡面有許多在生活上,與孩子實際遇到的各種狀況,看儀婷老師的對話、姿態、方法,絕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9)«心理韌性»,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的作品。貌似要建立孩子外在的韌性能力,實則是從內到外,從陪伴到引導,建立安全感與自信心,一步步地強化孩子的心理成長。文字好讀、內容易懂,是本一翻閱就停不下來的好書。
10)«覺醒父母»,最後這一本,老實說,有點硬,因為訊息量有點大。但是願意閱讀的,在慢慢咀嚼之下,會帶給我們做父母莫大的啟發,更加知道父母對於孩子,應該要處於何種身分與位置,才是對他是好的。
--
其他還有幾本好書,像是«高效能父母學»(李顯文著) 、«情緒界線»(賴宇凡著)、«不教養的勇氣»(岸見一郎著)、«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簡.尼爾森著)、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著)、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著),都很不錯,我讀過皆相當有收穫。
會員日是到8日,如果對於上述的好書是有興趣的,請千萬不要錯過囉。
當然,一併帶上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是更讚的啦。😉😁
武志紅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八卦
📣 令人哭笑不得‼️ 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真的是「大愛」來的。關心遠方的災情到忘卻國內的災情跟災民😱😱😱
📢 中共政權任何狗屁倒灶的事,好像中國人民不太會憤怒。明明中國心理諮商家武志紅不是寫過《巨嬰國》一書,來形容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看來中國巨嬰應該很多,怎麼好像巨嬰遇到中共也都異常乖巧安靜呢❓
💥 你看,我們台灣,光就一枚撒潑巨嬰政客柯B,然後就帶出廣大巨嬰小白粉,牠們的腦殘撒潑刁蠻,就可以搞到全台有腦的人整個堵爛的要命哩‼️
👉🏿 怎麼專門出產巨嬰的中國,遇到中共政權,個個都變成乖巧、安靜、聽話的小寶寶呢⁉️ 真的費解啊🤔
📌 牆國,真的有太多令人費解的事啊‼️ 還是,其實中共有一套駕馭巨嬰的獨門秘技呢⁉️
#中國巨嬰變成乖寶寶
#中國巨嬰都是小粉紅嗎
武志紅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評價
➡️ 博客來書籍介紹:https://goo.gl/upfJvT
「巨嬰國」──雖然是成年人,心理上是嬰兒,中國人擁有嬰兒的一切令人厭惡的特徵:躁狂、被迫害妄想症、不安全感,而且生命中九成的時間一直在「找媽」。
「多數國人,都是巨嬰,這樣的國度,自然是巨嬰國,」武志紅在2016年末出版的新書《巨嬰國》中這樣寫道。
諸多中國社會熱點問題都找到了可以套用的理論:網絡謾罵、夫妻冷戰、少女找「乾爹」、病人砍醫生……
我覺得不只是中國,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有巨嬰的存在
相關例子有,中國熱播的電視真人秀《中國式相親》,年輕的單身男子帶着父母上電視尋找結婚對象,男方父母坐在台前,對女嘉賓的年齡、學歷、婚戀經歷品頭論足,年輕男士自己則句句聲稱要尋找一個「能照顧我」的合適伴侶。
「這是嬰兒最基本的一個反應——找媽媽
那在片中我會以一些不同的小例子去講解
【說書人】📚
閱部客致力於透過閱讀的智慧
帶領大家有所思考、行動以及改變
歡迎大家加入水丰刀說書行列,一起翻轉生命
更多說書:https://goo.gl/6hZU37
【閱知識】💡
有祐將會致力於知識的傳遞
其中包含著冷知識、科普、雜七雜八的知識
目的要讓大家在平凡的日子中
能吸收到不平凡的知識!
更多閱知識:https://goo.gl/T1CEZN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水丰刀👩🏻
有祐👦🏻
持續帶給大家歡笑以及讀書的價值
致力於閱讀、知識的分享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主題系列】🆙🆙
.說書人、書評 https://goo.gl/6hZU37
.閱知識、分享 https://goo.gl/T1CEZN
【追蹤我們】🆓
.FaceBooK:https://goo.gl/DM279v
.Youtube: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cbo4kC
.Instagra:https://goo.gl/8W3K2S
.Bilibili:https://goo.gl/MaZ6iw
.BLOG :http://yuubuke.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gq5RhAzB9U/hqdefault.jpg)
武志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夢知道答案」介紹
訪問編輯:林婕伃
內容簡介:
噩夢、反覆出現的夢、連續夢;
落榜、被追殺、夢見親人去世、從高處墜落……
微博逾600萬粉絲
中國爆紅禁書《巨嬰國》作者識夢力作
▍學會與夢溝通,就是學會聆聽內在真實的聲音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出社會多年,卻老夢見落榜或錯過考試;
夢見親人去世,被魔鬼、壞人追殺;
曾經翱翔天際,更常在夢裡「跌倒」以致驚醒……
無論那是多麼光怪陸離的情節,抑或真實到你醒來一時半刻都無法抽離,夢境都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是潛意識想告訴你的聲音,埋藏著不可忽視的訊息。
每個夢都有意義,且有跡可循;你尋找,就會看見潛意識要告訴你的答案。
作者援引佛洛伊德與榮格對夢的主張,將夢與做夢者的生命經驗結合,剖析數十種夢境的背後含義,幫助讀者讀懂自己的夢境。其中包含:經常夢見考零分、公司變成屠宰場、愛上章子怡、忠實男友有新歡、韓國明星掉下懸崖等。
▍最好的解夢者,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擺脫算命般的對應式解讀,做自己的解夢大師
「和潛意識進行溝通的價值在於:潛意識從不欺騙我們,而意識卻要製造種種迷霧。這些迷霧會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感覺到很舒服,但卻經常會把我們引入更深的陷阱。並且,我們在陷阱中,一方面感到痛苦無比,另一方面卻掩耳盜鈴地說,這裡太美好了!我在這太幸福了!
因此,我們需要從潛意識中去尋找答案。而夢,是讓我們深入潛意識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武志紅
作者介紹: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同台灣諮商心理師),心理學暢銷作家。2001年取得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成立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著有《巨嬰國》一書,在2016年底橫掃書壇。
他致力於以心理學深度剖析與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2017年7月,武志紅在「得到」APP主持「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訂閱人數超過20萬人,在整個華人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微博同名帳號「武志紅」現已累積逾600萬名粉絲追蹤。
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家會傷人》、《為何你總是會受傷》、《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等,個人作品銷量超過百萬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VB2lW8bf7U/hqdefault.jpg)
武志紅 在 武志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武志紅 (1974年-),男,河北人,中國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經營有武志紅心理諮詢室,擔任《心理月刊》專欄作家,著有《巨嬰國》、《為何家會傷人》等書。 ... <看更多>
武志紅 在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武志紅經典作品! 資深心理諮詢師帶你剖析 ... 的相關結果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兼心理學暢銷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著名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 ... ... <看更多>
武志紅 在 作者-武志紅 - 博客來網路書店 的相關結果
搜尋結果共33 筆 · 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 ·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 · 為何家會傷人 · 夢知道答案(第3版)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紅經典作品!資深心理諮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