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道艱難,業主願意緩租或減租,是令店舖仍能夠維持營業的關鍵之一。但像六十年老店雲裳的故事,更超越了銀碼的價值。
在香港汰弱留強的地產文化,高昂租金往往令店舖難以安身立命。有些老店靜悄悄屹立至今,除了因著老顧客的支持,體恤的業主也不可或缺,而昔日業主與租客互惠互利的人倫情誼,更是現今營商環境難以再現的無形價值。座落柯士甸道的雲裳公司-格仔地磚,昏暗白燈,密麻麻的貨品,加上一隻看門的貓兒,典型的老店格局,是佐敦區碩果僅存的材料舖。裡面可找到包羅萬有的裁縫用具與衣飾配料,光是裁縫剪刀已有十餘款,從鼻毛剪、美髮用的「偷薄」剪刀,至老人家愛拿作剪指甲的張小泉民用剪,一應俱全。當然還少不了各類紐扣、繡花線、刺繡、襟章等針黹用品和配飾,讓客人覓得心水材料自行為外套、背囊加工。
與正記大廈互惠共生半載的材料店雲裳公司,沒有媲美楊貴妃衣飾的綾羅綢緞,卻有讓工藝者任意發揮的形式材料出售。隨本地製衣業北移,如今店舖只做十元八塊的零售生意,能留守柯士甸六十年至今,有賴正記大廈曾氏家族的念舊。正記大廈原名正記建築,為五、六十年代著名建築商。雲裳第二代主理人蕭小姐分享,父親年輕時為曾氏家族的裁縫師傅,六十年代以相宜租金獲邀在大廈地舖大展拳腳。主僕情誼意外發展成業主與租客的關係,而當年正記家族的長衫、中裝皆由雲裳一手包辦。如今,正記後人已搬離正記大廈,大廈的老家亦不復當年的模樣。而棲身地下的雲裳幸卻可以六十年不變,將上一代的情義和回憶得以延續,亦間接讓正記的下一代,在這小店找到一些逝去的回憶。
#老店 #雲裳公司 #正記大廈 #柯士甸道
同時也有70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
正記大廈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雷氣」行江湖;97年接老父棒,始見一個更大的江湖:一碗糯米飯,竟然走出灣仔,享譽十八區。自此投身飲食,他義無反顧。
強記美食位於駱克道和馬師道交界,是個樓梯底小鋪。食物放在幾架車仔上加工加熱;主打外賣,也設堂食;格局簡陋,摺枱膠凳只坐得下十四五人,不過一樣客似雲來,多是被糯米飯勾了魂。
蒸熟的糯米飯,先在熱氣騰騰的車仔上快速打鬆,混入油爆過的臘腸、膶腸、臘肉、蝦米和冬菇,撒上葱花,澆上自家調味豉油翻炒幾下,香氣瞬即飄滿街。
一碗飯紅紅綠綠端上來,很燙口!爽身不膩,香、甜、鹹、糯兼而有之,惹味十分。隨便問問客人,這個吃了40年,那個20年,都稱水準一直保持,難怪不同年代的食家如江獻珠、蔡瀾、歐陽應霽、林澄光都為它撰文。米芝蓮將小店歸入「街頭小食」一類,上月連續第四度推介;「我覺得有種滿足感,有種滿足感,起碼有人認同,這很重要的。」本來一臉嚴肅的阿細,開懷笑。
投入,經驗就出來了
強記一年四季都賣糯米飯,冬天日煮100斤米。「以前在街邊賣更多,最高紀錄在大寒賣280斤。食糯米飯暖胃的習俗,現在後生都不懂了。」阿細說。
阿細選用泰國米,透露新米和舊米有不同浸法。「熱天浸的水暖些,浸出來的米腍些;冬天水溫是冷的,浸出來的米硬些,那就看浸的時間長短。」他師承父親,但父親講得不仔細,選米浸米全憑自己摸索,「當你做一件事,你放心機去做,你會領略到很多經驗出來。」
他用本港一級臘味,蝦米和冬菇也要一級的。「用料要最靚,因為你有更好的師傅也無用,如果無好材料煮不出靚食物,不能腐朽化神奇。」從前父親的糯米飯沒冬菇,現在他一碗放一個,「擺個冬菇仔靚些,最重要是冬菇做得好吃。」阿細得意地解說。
強記賣的貴精不貴多。獨沽一味豬骨粥,用上新鮮連肉豬骨;淡菜洗完又洗去淨細沙,爆香才下煲;粥在車仔再滾時加入少量皮蛋,一碗粥特別綿。
糖水只三款:喳咋,香濃;綠豆沙,煲到起沙,下大把臭草平衡涼性;腐竹薏米糖水,順滑卻不漿口。豬皮蘿蔔炆得入味;來貨腸粉也特別加工煎出一層薄脆。這些烹煮講究分量和時間掌握,全是磨人的工夫。每日阿細六時多起身,煲糖水煮糯米飯三個小時左右,接着開鋪,中間瞌一陣,收鋪已經午夜。阿細坦言年紀大了,愈感辛苦,人做到愈來愈瘦。自己朝朝掌廚免不了,近年樓面就和三弟兩家人輪流做。
牛雜強,闖出名堂
早在父親年代,強記已是灣仔有名的街邊車仔檔。話說父親吳志強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從廣東寶安走難來港,做過電車車長、在羅素街開過大牌檔,因為爛賭輸光,1951年開始在鵝頸橋側賣牛雜和牛雜粥,街坊叫他「牛雜強」。1970年,益新飯店的大廚教他煮糯米飯,同時來自澳門的紅顏知己教他賣喳咋;從此,強記多了糯米飯和糖水。
「我十歲時已經坐在馬路欄杆『睇鬼』。哎呀!走鬼呀!跟着推入後巷。」半世紀前的慌亂,阿細歷歷在目。六七歲他就跟父親開檔,「他賣牛雜時,放下我們幾兄弟,我們是街童,找些紙皮盒已經玩一餐。」一家七口上柴灣公屋前,就住在鵝頸橋側的天棚木屋,「漏水就拿盆來接;我們真是捱過,豬油撈飯捱過,腐乳送飯又捱過。」
父母很早分開了,阿細在街頭長大,十三四歲就進入江湖。「那時灣仔有很多江湖人士,感染到甚麼都講『雷氣』。」阿細憶述輕狂歲月自己「想事不深入,想做就去做」。那時義氣先行,諢號「糖水細」的他,常常為朋友打架群毆。父親為口奔馳,有時勸他幫手看檔,「唔好咁百厭!」
阿細強調,那個階段過去了。「人大了,我已結婚,有兩個兒子,我也要為他們着想。」97年,他建議父親入鋪,「那時街邊檔已經式微,我們被市政拉了很多次,不斷罰錢、充公搵食架生。」就在長期擺賣的馬師道上租了現址小鋪位,同年他正式接手強記,帶着三弟少明做到今天。
「覺得很自豪,因為我爸爸很出名,那種自豪感跟在江湖的自豪感是兩回事。當我站在檔口,我知道客人來自四方八面,有的光顧了很久,我知道我需要放心機下去了。」
執着的基因
阿細第一碗糯米飯是父親煮的,味道早忘了,但父親的堅持深烙腦海:「八號風球或者傷了腿,他也堅持開工。六六、六七年暴動,沒巴士沒電車,周街『菠蘿』他也堅持搭貨車尾,由柴灣來到灣仔。」他發現父親煮得出色,不少人慕名而至。他「不想影衰爸爸」,着實有壓力。幸好他有爸爸的「執着」基因,若然失手食物煮不好,他整天都不開心。「有時回家望望大腿,為何紅了?因為糯米飯不熱不好吃,爐不熱就打不開糯米飯。」寒天企檔,站近火爐一晚,腿也炙紅了。
阿細回憶,入鋪初時自己很火爆。「我當這裏是武館,請了夥計,枱椅抹得不乾淨,我即刻反枱。」今天,24歲的大兒子Elvis有意接手家業,放工放假主動來跟他學師,第一樣就是學抹枱,「做飲食業一定要乾淨企理。」Elvis很認同。阿細指兒子降龍十八掌,一式也未得。12歲開始就來店幫手的Elvis道來實情:「我只能從旁看他煮飯。他對出品很執着很嚴格,最多讓我打飯——打鬆糯米飯。」
時間 親情
今天,強記的食客版圖由父親的香港十八區,拓闊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遊客常常十盒八盒的外賣糯米飯。只是,近幾年米芝蓮的加持,父親已經看不到。
夜風吹來,店前樹搖、影動。阿細憶述:「我好記得爸爸走前一個月,我去拜阿嫲和祖先。爸爸搭着我膊頭。他說:『少峰,你如果不是選擇江湖那條路,你會很成功。』」父親一直無病無痛,2011年中風遽然離世。
日復日蒸煮煲,是漫長的修煉,火爆的阿細變得沉着內斂。「在江湖上有得有失:得的就是多了很多朋友兄弟;失是失去了時間,其實我應該放時間在爸爸的生意上。」往事並不如煙,父親一直在心頭。
「多少位呀?裏面有位坐的!」每次經過強記,都聽到老闆娘賣力揚聲,炒麵煎腸粉收錢如三頭六臂。阿細有時累了,走到馬路邊點煙提提神,但雙眼一直留駐小店,「我甚麼運氣也沒有,最好是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當年因為妻兒,他才決意轉投飲食江湖。
「以前很懶惰,常不開鋪。」兄弟其中一個想休息,就齊齊放假。客人經常摸門釘,又愛又恨。「現在大家有共識,都想留些東西給下一代,也不想爸爸辛苦留下的名字,或者這麼好的食物失傳了。」一年前,阿細榮升爺爺,對血脈親情、店號傳承更加在意。
在廚房,手只一對。當年阿細放棄了父親起家卻工夫繁瑣的牛雜,只是20年來不時有老街坊問他何時再賣。「以前牛雜很便宜,幾毫子一斤;現在一副賣千多元,來貨貴,賣不起錢……將來有機會,我會開一間正式的店鋪賣牛雜,讓街坊緬懷一下。」二十多個寒暑,阿細守着強記,將老父的美食發揚光大,但心裏,像一幅砌圖,尚欠一塊。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梁偉德、陳秉謙
強記美食
地址:灣仔駱克道382號莊士企業大廈地下
電話:2572 520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http://bit.ly/2QJwQ7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Jr7IT0nWAg/hqdefault.jpg)
正記大廈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有地獄廚神之稱的英國米芝蓮三星名廚Gordon Ramsay,五年前進軍香港,先後在中環開設Bread Street Kitchen(已結業)及尖東的London House,雖然名氣十足,但十之八九都彈多過讚。近來最多人批評,是去年由倫敦來港的人氣扒房Maze Grill,店子位於海港城,一室落地玻璃,有無敵海景。環境一流,網民卻投訴她的服務趕客,食物水準也令人失望。
今次跟一位入行三十年的歐陸菜大廚(化名花師傅)往放蛇試食。雖然店子已差不多開業半年,但人氣不絕,約一星期前訂晚飯,也要到晚上九時半才有位。我們準時去到餐廳取位,但門口的知客不單止沒有笑容,沒有回應,更沒有眼神接觸。約呆等了兩三分鐘,才有一個有笑容的侍應帶位。入座後,侍應的態度又很有禮貌,除了推介菜式,對菜式的做法都解釋得很清楚。最後還向客人重複一次柯打作實。上菜時侍應亦主動介紹每種菜式的食法,非常醒目。
服務合格,可惜食物水準真的令人嘆息。頭盤之一的烤帶子,肉質彈口,味道鮮甜,但火候失敗,明顯不夠香。「應該烤到表面有少少焦燶,那種焦香的味道,是你聞都聞到,但這個帶子顯然沒有,好像炒出來一樣。」花師傅笑說。
第二道頭盤是大蝦配西班牙辣香腸多士,非常之香口,亦非常油膩。「還油過我開完工的臉。」主菜之一的乾式熟成豬扒,顏色不錯,但味道令人失望。雖然燒到大約七八成熟,但不夠軟滑,外層還有些乾,幸而中間還有肉汁。「我出名重口味,但是我都覺得有些鹹。」花師傅說。
跟着到招牌菜威靈頓牛柳。「威靈頓牛柳最外層當然是酥皮,酥皮怎樣才合格?當然是很香的牛油味,焗到很鬆化。」但他認為這個酥皮不合格,不但欠缺重牛油香,口感也偏腍偏濕。酥皮下層的洋葱白菌配料(法文叫Duxelles)也失敗,炒得完全不香口。牛柳很瘦,零肉味。連伴牛柳的青胡椒汁也不合格,更是凍的。「這個威靈頓牛柳,件件都甩皮甩骨。有很多不足,既沒有下意大利風乾火腿(增加鹹香),Duxelles又沒有鴨肝醬。餐廳自己做的威靈頓牛柳,通常都不會遺漏這些。這個吃起來,不像這級數的餐廳,會供應給客人的威靈頓牛柳。」花師傅有點懷疑這是食物工場的出品。
配菜同樣令人失望。炸薯條不論形狀和味道,都好像麥記的出品。煎鵝肝又不香又軟腍,也沒有色澤。「今晚的消費大約每人$700-$800,又不是太貴,不過如果以這樣的食物質素而言,就有很多選擇,我未必會再來。來這裏也有東西可以享受,就是裝修、氣氛和無敵海景。」花師傅笑笑口說。
採訪:《飲食男女》編輯組
攝影:《飲食男女》攝影組
Maze Grill
地址:尖沙咀廣東道3-27號海港城海運大廈4樓OTE401號鋪
電話:2765 0890
營業時間:12nn-11pm
詳情: http://bit.ly/2QqWWPB
更正:影片01:14處字幕有誤,正確應為「三成熟」,特此更正。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xXDg0q39Bg/hqdefault.jpg)
正記大廈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評價
中共官媒再爆假新聞事件!這次出包的新華社被踢爆官網上轉載的西方女性死刑犯圖片,來源竟然是一部色情電影,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這集的《老外看中國》,主持人郝毅博為大家快速整理了中共近年來的五大經典假新聞,一起來看看。
Hello 大家好!我是郝毅博,大家看過這則最近的新聞了嗎?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轉載刊登了一篇題目叫《女囚死刑實錄 揭世界最黑暗一面》的圖片集。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user/Laowaikanzhongguo
OK,因為還有很多小朋友觀眾,這些圖片內容主要是西方對一名女囚執行死刑的殘酷畫面。不過這篇文章後來很快就被網友和「Shanghaiist」證實,這根本不是什麼死刑的紀錄,這些照片全是來自一部叫 Lethal Injection、致命注射的色情電影。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你了新華社,害我剪接的時候還要找海綿寶寶和HELLO KITTY來遮!這些假新聞現在都被刪除了,話說回來,你們覺得這是一個英文不太好的編輯上班時逛到色情網站,還是有人故意的用這些照片來騙中國人?可以肯定的是,這絕對不是中共喉舌媒體們第一次這樣做,現在就跟大家分享5個我覺得最經典的中共官媒造假事件。
第五名:2002年,北京晚報刊出一篇文章。上面寫美國國會要求政府為他們修建一棟新的、能夠敞開圓型屋頂的國會大廈。記者引述的消息來源是美國「洋蔥報」。他知道《洋蔥報》到底是甚麼樣的報紙嗎?洋蔥報是以專門惡搞、編假新聞出名的媒體。
我知道其實在中國有些地方政府的辦公大樓也模仿美國白宮或是國會大廈,所以中共官員就說:美國國會大廈的屋頂能說開就開,咱天朝怎麼可以沒有?我們馬上蓋一棟吧!
第四名:2007年,新華社刊出這篇有關多發性硬化症的文章,文章裡有一張X光照片,大家不覺得這個頭的形狀看起來有點怪怪的、有點眼熟?這誰的照片啊?啊!想起來了,是Homer Simpson!編輯們你們在跟我們開玩笑嗎?腦袋那麼小?我想知道新華主編的腦袋是不是一樣小?。
第三名:那世界的地圖應該不會弄錯?是不是?看一下這個央視播過的中東地圖,那看一下這個World of Warcraft電子遊戲裡地圖,央視只做了小小的修改。哇!中共官媒的編輯上班時,還會打遊戲,連PS的技巧都這麼強!
第二名:大家看看央視為了要證明解放軍有多厲害,做的這個報導。哇!這好萊塢等級的軍力!嗯...那是因為報導裡的一些鏡頭真的是來自於好萊塢電影。WSJ的記者發現報導裡的爆炸是1986年Top Gun電影的畫面。
雖然喉舌媒體的報導是假的,這是我直接從解放軍得到的介紹新盔甲的官方影片,喔,um, 下一個。。。
去年底,人民日報宣佈朝鮮的金正恩被美國的一份報紙選為「在世最性感男人」。是甚麼報紙啊?!WHAT!又是「洋蔥報」
所以這是他們第二次被洋蔥報騙了。經過第一次被騙以後,他們不是特別注意他們消息的來源不是洋蔥報嗎?新的記者來工作的時候主編不會警告他們嗎?好像不會。
人民日報的英文網站刊出了五十多張金正恩的照片。騎著馬,跟軍隊耍酷,戴著墨鏡,還有Time雜誌的畫面。但是Time雜誌的文章實際上是批評金正恩。我很清楚得記得刊出的那一天,人民日報是中國的晚上刊出那個新聞。那是美國的早上,人民日報的員工睡覺的時候,我們都笑了半天。北京的早上到了,他們才發現全西半球在取笑他們,而刪除了那篇文章。
雖然這個新聞被刪了,但看了那五十張照片之後,我終於明白,人民日報的記者為什麼會相信這個胖子是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有句話叫:同病相憐,你明白的。我們今天到這裡,下次再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EuOcEEU8kg/hqdefault.jpg)
正記大廈 在 Jer仔 的八卦
換領地址: 尖沙咀柯士甸道95號正記大廈地舖(港鐵佐敦站D 出口, 步行約2分鐘) G, 95 Austin Road, Tsim Sha Tsu https://www.instagram.com/teabuddyhk/ ***JER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