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再一次矛頭對準了陳菊。
現在看柯文哲,我已經沒有去年大選混戰時的錯愕,也沒有今年稍早他一再背骨時的憤怒。
現在我更多的,是惋惜,甚至有那麼一點可憐他,感嘆一個曾經被視為台灣政治希望的明日之星,會被自己的 #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如此面目全非,被眾人所棄的程度。
我已經看破了柯文哲這個人,但,我還是得幫陳菊說幾句公道話。
🔹 高雄市長是台灣最不容易做的工作之一
很多人會覺得,高雄長期作為台灣唯二直轄市之一,市長應該是威風八面、滿手資源。但事實上,這都犯了以台北市的角度看高雄的刻板錯誤。真正有直轄市的資格,又有與之匹配的資源的,其實只有台北市。高雄市雖然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卻未必有與之同等的資源。
在中央地方權責劃分上,直轄市比其它縣市要多負責不少東西。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在直轄市裡面,公立高中職一般是「市立」,也有自己的「市立」醫院系統;而在其它縣市裡面,公立高中職、公立醫院一般是「省立」,凍省以後則由中央概括承受,改隸「國立」或「署立」。
這些都意味著直轄市必須自行扛起很多日常政務的財政負擔,不像其它縣市由省府/中央概括承受. 也無怪乎2010年五都升格(桃園則稍晚)時,當時還是台中市長的胡志強率先發難,對中央政府要求「不接手國立高中職與署立醫院」。
同樣的差異,也出現在健保費補助、地方工務與道路修繕等方面。而當有重大建設專案的時候,直轄市也要負擔不少自籌款。
胡志強的大動作,看在1979年即已升格,默默承擔直轄市財政框架三十年的高雄,難免有種「我們早知道了」的心酸。
🔹 柯文哲不告訴你的「雙城故事」
高雄市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但經濟資源呢?
柯文哲和陳菊隔空交火,常常拿台北與高雄的「創稅能力」出來說事。身為熟悉城市發展軌跡的高雄子弟,沒有什麼比柯文哲這種去脈絡化的批評,更令人憤怒的了。
高雄自從日治時期就被定位為重工業的南進基地,國民黨來了,蕭規曹隨,仍舊在日本人遺留的基礎上,繼續把高雄建設成重工業城市。長期以來,高雄的城市經濟,高度倚賴於黨國色彩濃厚的石化、煉鋼等重工業。
重工業給高雄帶來了就業人口與繁榮,卻也留下了嚴重的污染問題。最不公平的,是在稅收數字上,台北卻以「總公司所在地」的姿態,掠奪了其它縣市以勞工血汗、環境污染所換得的經濟成果。
例如,2014高雄氣爆案的肇事元凶李長榮化工,一直到現在總部還放在台北市八德路。而產值上兆,九成以上產能都在高雄的中油,在2016年以前總部都還在台北市信義區,連帶地「創稅能力」也算給了台北市。
也因為黨國政府長期以來向台北「一極化」的發展策略,科技產業、國際商貿、高等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從台北到新竹之間的狹窄走廊。連帶地,高收入的就業與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機會,也都向北集中。
也無怪乎柯文哲會大言不慚地說台北市繳稅繳得多。
他所不知道的,是國家掠奪了多少外縣市的勞動成果、打壓了多少外縣市的發展機會,才造就了一枝獨秀的台北市。
撇開城市的常規財源與創稅能力不談,在「中央補助」這一塊,高雄與台北比也是吃虧多多。
台北捷運可以政府蓋好,用「一元起租」給捷運公司營運;高雄捷運就要搞一個四不像的BOT方案,讓捷運公司自負設備折舊與貸款利息,然後天天喊窮喊破產,直到陳菊完成債務協商與財務重組為止。
台北鐵路地下化可以中央全額負擔,高雄就得分段負擔25%~50%的自籌款。
健保欠費,馬英九可以編特別預算給郝龍斌幫自己擦屁股,陳菊就只能摸摸鼻子自己想辦法。
台北治水,三、四十年前就可以花掉上千億,高雄拿個兩三百億,用滯洪池這種省錢的方式做,還被柯文哲嫌到臭頭。柯文哲不告訴你的是,他的「海綿城市」概念,還是客卿林欽榮帶去的「高雄經驗」。
台北就像吃了最大的一塊餅,猶嫌不滿足的千金之子;而高雄卻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多事情得靠自己想辦法。
🔹 高雄的困境與陳菊市長的努力
上一代的高雄人,流血流汗,拼出了上一代的繁榮,卻輸給了全球化、都市化、知識化的世界經濟潮流。
因為全球化,台灣的製造業大量外流到中國,受傷最重的正是重工業起家的高雄。因為都市化,台灣的商貿與就業機會一股腦往台北集中,造成了高雄青年「北飄」的窘境。因為知識化,獨佔台灣一半以上高教資源的台北格外吃香,而高雄的科技業和高教資源,甚至還比不上台中、台南。
高雄,是一座陷入瓶頸的城市。
吳敦義時期,治市的宗旨是「不做不錯」、「好官我自為之」,只等著混完資歷、回歸黨國中央,更上一層樓。這時的高雄是停滯、怠慢,完全沒有在為未來做準備的。
直到謝長廷上任,才開始發掘高雄的問題,並一一提出對策。高雄艱苦的轉型,發想自謝長廷,而主要執行的部份,是在陳菊任內。
陳菊任內,在資源遠遠不及台北的情況下,高雄完成了包括高雄捷運、輕軌第一期、高雄港大型車輛「三國通道」在內的大型基礎交通建設。
從「文化沙漠」的惡名,到「文化新銳」的美名,高雄文教發展至關重要的衛武營兩廳院、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圖書總館、一鄉一圖書館,也是由陳菊完成主要的執行部份。
高雄未來的CBD「亞洲新灣區」,原來是高雄港邊的重化工業跡地,有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是在陳菊任內完成曠日廢時的污染整治過程,才有現在蓄勢待發的姿態。
「大駁二特區」原本只是萬年荒廢的港邊倉庫群,在謝長廷發想,陳其邁、葉菊蘭協調,陳菊落實擴大的接棒努力下,已經成為聞名全世界的文化地景。
這麼多的成績,主要的執行部份都是在陳菊任內,是陳菊頂著不友善的中央政府與困窘的行政資源,一點一滴地打拼、實踐,才讓高雄展露出城市轉型的一線生機。
而在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下,高市府、市議會和中央政府終於有了「同心協力」的大契機。這時高雄的政策利多,多到看得大家眼花繚亂。黃線捷運初審通過,國艦國造與綠能給高雄帶來數以千億計的產業機會,橋頭科學園區起跑,舊有工業區清丈整理準備迎接台商回流,亞洲新灣區終於整治完成可以開發……
而這一切一切的機會,卻因為一次選錯人,而不幸地停下腳步。
🔹 柯文哲的五大罪
柯文哲被自己的「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面目全非。事實上,從柯文哲對陳菊的明槍暗箭,便一一曝露了這五大罪。
因為憎恨民進黨、憎恨因理念差異而與自己分道揚鑣的蔡英文與陳菊,從「比較胖的韓國瑜」到「民主罪人」到「不是上半生坐過牢、下半生就可以為非作歹」……柯文哲不只一次用非人的、無的放矢的話語針對陳菊。但是,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柯文哲的話語裡,沒有邏輯理性,只有失控的憎恨。
因為對陳菊和新潮流的的偏見,柯文哲將吳祥輝、喜樂島等人在選戰中對自己的攻擊,都「乾坤大挪移」到陳菊對新潮流身上。但事實證明,吳祥輝和喜樂島甚至還談不上是民進黨,不管是非新潮流的姚文智,還是新潮流的陳菊,在器捐指控事件當中都找不到角色。
因為基於台北市長角色的傲慢,柯文哲毫無脈絡地批評陳菊治下的高雄「繳稅不如台北」、「還債不如台北」,但是,他卻忘了台北是天子腳下,是集黨國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千金之子,享受的資源與優惠都不是高雄可以比得上的。柯文哲講的愈多,只是愈突顯他的缺乏同理心。
因為投機的政治性格,柯文哲可以一再背骨,為難幫忙他做好第一任市政的林欽榮、蘇麗瓊、林洲民等人;可以把高雄妖魔化、全盤否定他曾經模仿學習的高雄經驗;可以完全背棄自己保護台灣主權的初心,向蔡衍明與中共政權輸誠。
因為問鼎總統的野心,柯文哲昧著良心為韓國瑜背書、出動網路聲量暗助韓國瑜,想讓韓國瑜成為自己在南台灣佈局的一枚棋子。諷刺的是,選後韓國瑜聲勢反而壓倒自己,斷了自己的總統夢。
柯文哲以為自己可以一再拿陳菊當稻草人,來換取不明究裡的選民的注意。但是,選民雖然可以一時被愚弄,時間久了,終究要給陳菊一個公正的評價。機關算盡太聰明,柯文哲,又幾曾算到自己現在總統夢碎的窘境?
我們也只能輕輕淡淡地說一句,「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尖沙咀開業五十年的鹿鳴春,一向是城中經典老店。知名食家蔡瀾先生多次力讚鹿鳴春的出品,不會比北京名店失色,鹿鳴春亦向來是不少日韓遊客來港必吃的餐廳,晚晚訂位都長期爆滿。 樹大自然招風,鹿鳴春近年在食評網及社交媒體,都出現不少對食物、衞生、服務的投訴。知名作家雲海早前更在自己facebook,表明自己...
正海城千層餅 在 聶永真 Aaron Nieh Facebook 八卦
「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Leo王的得獎致詞說:
「我覺得能夠生在台灣,是非常幸運、幸福的事情。身為一個創作者,一直以來,我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這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
他沒說的是,你如果生在中國。你可能會像宋東野那樣被當局逮捕羞辱、你可能會像范冰冰一樣被殺雞儆猴、你可能會像涂們一樣在別人說出真心話之後你要立刻說出那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以求自保。或甚至,你出生在香港,你可能沒時間寫歌,因為現在正忙著研究怎麼做簡易汽油彈與防毒面具。
就因為你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只是想要把心裡想的話說出來、唱出來,就足以是一件危及性命的事。
天賦人權,才沒這回事呢!
權利與自主,都是你必須辛辛苦苦兢兢業業才能掙來的;而且你一鬆懈,就會被奪回去。正因為如此辛苦,所以很多人只想當被豢養的豬。每天只要顧發財與吃飽當然很幸福,只是你要知道,你吃越飽,離屠刀就越近,因為你的價值唯有在你解體的那天彰顯。」
【擾動1989--寫在金曲30之後】
.
金曲獎三十屆的算法是從1989年起算的,但其實有點有趣的是,第一屆金曲獎的頒獎時間是1990年1月。而報名參加第一屆的參賽作品則是1989年該年度發表的作品。所以我們看見的算法,還是寫著1989-2019,而計為三十年。
早期的金曲獎,是行政院新聞局為了獎勵優良的有聲出版品與唱片而設立的獎項,跟金鼎獎差不多。當然所謂的優良,自然是符合中華兒女愛國之心、發思古之幽情、撫琴瑟而和鳴,最好還能憶故國山河的那種健康寫實兼忠孝節義之作品。對當時早已邁向百花齊放的台灣流行音樂市場來說,真正的商業性作品,自然是不太會有興趣來報名的。
金曲獎在1997年後,開始轉型打造為華語流行音樂界的最高指標;然而,要真正地走向迎接市場脈動、推崇新穎創意、廣納多元價值,其實是經過了十多年來的轉變--評審一代一代的換血,以更多的流行音樂產業專業人士,取代了官派的所謂文化界賢達(很明顯都是沒在消費流行音樂產品的老先生老太太),認真地說已經是千禧年後的事了。
.
* * *
.
讓我們把時間稍微撥回到行政院新聞局首度向音樂產業徵稿舉辦第一屆金曲獎的1989年吧。
1989年是解嚴後兩年,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沒有經歷過解嚴的年輕世代,可能會有一個錯覺,覺得1987年的7月15日,政府一聲令下戒嚴令正式廢除,家家戶戶出門走到大街上,發現大家都還活著非常高興於是張燈結彩互道恭喜。
不!這又不是什麼年獸的故事。把你的鞭炮收起來。
解嚴之後,人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改變。政府要對付人民,方法多得是。
1988年520農民運動,便衣軍警混入抗議民眾中開始滋事、與警察抗爭,街頭處處濺血,而只能收看官方政令傳聲筒的三台新聞的民眾,只是義憤填膺地認為民進黨與南部暴民帶頭襲警、使用暴力、破壞秩序。
1989年,主張台灣獨立的鄭南榕被控涉嫌叛亂、自囚在民權東路巷內的時代雜誌社(就在我的母校中山國中旁邊,就住在隔壁一個街廓的我還在唸小學,當時對此事一無所知),宣布:「他們只能找到我的屍體」,在警方強行攻堅,小隊長侯友宜破門而入後,鄭南榕以汽油自焚於上鎖的辦公室內,成為台灣獨立的殉道者。
不是已經解嚴了嗎?為什麼這些事情還會發生呢?
.
* * *
.
1989年是騷動不安、乾坤變色、否泰未明的一年。東歐國家以捷克東德為首展開民主抗爭,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慘案,台灣股市一路攀升直逼萬點、房價高漲促使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發動「無殼蝸牛運動」,萬人夜宿忠孝東路。這些即使在現在看來都值得寫入史冊的重要大事,全擠在這一年發生。
那個路上開滿賓士、人人手戴勞力士、講著大哥大,簽賭大家樂、綁票案頻傳的台灣社會,翻騰著彷彿要將鍋蓋掀開的巨大壓力。人人想著發財、社會汲汲賺錢;人們面對著各種壓力,都想伸手突破困境,卻又奇蹟似地以一種推擠式的平衡維持著微妙的社會秩序保鮮膜不致破裂。
各項訴求開始走上街頭,警察與拒馬常常盤據著博愛特區的路口;不同的聲量、伴隨著檳榔渣、大聲公、烤香腸、巨大陽傘、交通錐、直立旗、計程車、綁布條,構成了這個喧嘩時代的的尋常風景。
.
「透早出門天清清
歸陣散步來到西門町
看到歸路的警察與憲兵
全身武裝又擱像頭前
害阮感覺一時心頭冰
阮感覺一時心頭冰
咱來借問矣警察先生
是不是要反攻大陸準備戰爭」
.
這是《民主阿草》歌詞的第一段,敘事的主角是個年輕人,對政治毫不關心也沒概念,為了去西門町卻在博愛特區被擋住了路,於是展開了這個多人敘事的故事。
故事中警察對年輕人說:
.
「伊來笑笑講肖年家
政治欸代誌你嘸通插太多
彼邊有人在冤家
你卡緊返去才是好子弟
哪無乎人抓去籠仔底
你就會叫天搆叫地」
.
在警察半威嚇性地勸退下,年輕人表示別人冤家跟他沒關係,他只是想借道走過去,然而此時多了一個台派阿北,是第一代黨外時期的民進黨員,也講出了這次遊行的宗旨:當時的老國代問題。老阿北說道:
.
「老法統唉呀無天理
霸佔國會變把戲
歸陣閒閒在吃死米
有的嘛老搆強未喘氣
咱政府驚伊呀擋不著
咱的稅金乎伊拿去吊點滴」
.
稍微插個嘴,也許有很多八年級生90後不知道什麼是老國代。簡單地說,以前總統不是直選,是由國民大會選舉產生,國民大會代表中華民國三十六省的國民(對你沒看錯,就算在歷史上從來沒被實現過的東北九省,安東省也好、嫩江省也好照樣有十幾二十票),任務就是選出蔣總統。
在大陸時代就選出的國大代表可以無限續任,每投一次票就可以獲得大湖山莊別墅一棟、新店中央新村別墅一棟。這麼好的工作當然要鞠躬盡瘁打死不退休,所以80年代末期常是一堆打點滴坐輪椅的老人在國會開會的景象。(國民大會廢止後,立法院才成為中華民國的最高民意機關)
回到敘事歌詞,除了台派阿北之外,還有一個外省老杯杯也亂入:
.
「講伊來台灣足足四十年
作牛作馬呀拖卡要死
愈拖愈無知是為著什麼
白紙黑字一張呀值無幾仙錢」
.
這裡的白紙黑字指的是「戰士授田證」。這是什麼東西?
1949年有60萬軍人跟著國民黨軍隊敗逃來台。國民黨蔣幫一心想反攻大陸作皇帝,所以不准他們在台灣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以免有了家累以台灣為家就不想打回去了。於是就畫了大餅騙他們說,以後打回去之後,政府會將打下的江山土地分封給你,你就有自己的土地可以成家立業。
當然四十年過去了,這個嘴砲政府只剩下用三民主義反攻大陸,於是就發了一張「戰士授田證」,表示說,有了這張證,要是哪天(因為九星連珠日月崩毀天地混沌天降紅雨海枯石爛六月飄雪薛丁格的貓在靴子裡嘔吐導致)政府反攻大陸成功了,你就可以拿這張證書換政府授與的田地。
.
一首完全以台語進行的敘事歌曲,生動地捕捉了1989年台北博愛特區街頭抗議日常的歌曲,既像唸歌、也帶著電子琴編曲的那卡西質感,又帶著搖滾味。
這是黑名單工作室的作品《民主阿草》。
.
《民主阿草》開頭的前奏,用的是喪禮西搜米一般的管樂禮儀隊形式的編曲演奏國歌前四句,真像是為中華民國送終啊!(此神來一筆只應天上有)整串台語唸歌結束後,又出現了國歌的旋律,加上電子琴弦樂對位變奏,聽起來變得活潑有朝氣,然後接下來曲調越來越凝重緩慢,最後終止於警鐘一般規律卻又像是喪鐘般的絕響中嘎然而止。
坦白說,這是相當粗糙的作品。可是卻又生猛、恣意、囂張而且充滿了生命力。
用它來代表彼時1989年的台灣,好像無法再找到比它更適合的作品了。
.
* * *
.
黑名單工作室是一群人,除了核心人物王明輝與陳主惠外,其他是一群好像綜藝節目班底或全明星(all star)一般的人物,以排列組合C幾取幾的方式呈現在不同的歌曲中,大致有林暐哲、陳明瑜、陳明章、許景淳、司徒松(Keith Stuard)、葉樹茵、胡德夫等人,也有一些相識的樂手偶而客串。
那是一個太早的時代,台語新民謠運動的史前曙光。林暐哲才剛退伍不久還沒有組「Baboo」;陳明章雖曾憑著一把六百塊的吉他為《戀戀風塵》配樂拿下南特影展,但並未因此名利雙收;許景淳也還未受到任何肯定…他們都不知道未來會變成改變台灣音樂圈的大人物,只是一群因為喜歡音樂又喜歡譙政府而聚在一起的人而已。
因為對體制不滿、所以想要創造一些什麼、去對體制嗆聲;一張主題包羅萬象、遍及台灣常民社會裡各種日常生活與光怪陸離加上諷刺針砭的全台語創作專輯《抓狂歌》就此誕生。
黑名單工作室的首張專輯《抓狂歌》像是台灣紛亂天空中射出的一枚震撼彈,發行時接近年底,正好遇上了縣市長、省市議員與增額立委選舉。國民黨認為時機敏感,也認為該張專輯內容挑釁政府、可能影響選情,於是便禁了這張專輯。結果它成了中華民國禁歌史上少數解嚴後照樣被禁的專輯,與隔年趙一豪的《把我自己掏出來》同列殿堂等級的禁歌目錄。
.
* * *
.
然而這枚被壓下的震撼彈,以奇特而幽微的方式,開啟了璀璨的母語創作與台灣新民謠運動的黃金時代。
林暐哲加入了真言社,與李欣芸、金木義則、李守信組了傳奇樂團Baboo,發行了堪稱市場異數的天才之作《新台幣》(但旋即解散);陳明章發行《下午的一齣戲》與《現場作品》等專輯名聲大噪,成為專業的音樂創作人而不必再屈身於家中銀樓;許景淳則成為第三屆金曲歌后,還連奪三四五六屆金曲獎各項大獎。
另一方面,真言社推出了新人林強、伍佰、張震嶽,加上台客雙語團體「新寶島康樂隊」,吳念真為新人金城武寫了台語詞《夏天的代誌》;豬頭皮則繼承了台語唸歌的精神與針砭諷刺時事的辛辣嗅覺,推出《笑魁唸歌》……台灣新民謠運動的種子在90年代前半葉終於突破表土層開枝散葉,開出豐美的花朵。
說母語,終於不再像是過去必須被檢舉、掛狗牌那樣羞恥的事。新一代的創作人,可以驕傲地以母語創作,用與生俱來的語言抒發直覺與感受,而非使用殖民者或統治者的語言--這是台灣人等候了四百年的盼望。
而這樣的文化豐碩果實自然不是憑空而得。
.
《抓狂歌》發行後的隔年1990年,台灣股市衝破萬點、野百合學運爆發,終結萬年國代、《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例》廢除。而後在反對黨人士前仆後繼的努力之下,1992年刑法一百條內亂外患罪唯一死刑廢除。
那些白色恐怖時代朝廷鷹犬掐著台灣人民脖子的惡法法源一一廢除,台灣人才首次見到沒有白色恐怖的天空,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氣。隨著黨禁報禁解除、媒體鬆綁天空開放、那些憲法所保障、真正屬於人民的第四權、意見表達自由,以及集會結社自由,才在戒嚴四十多年後,真正地交付到人民手上。
.
* * *
.
我們可能會從課本或書上讀到,自由與人權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是人生來即擁有的權利。但是我一直都不這麼想。
我從戒嚴的時代長大。我清清楚楚地看著,民主、自由、人權,從來就不是天賦的。那些東西都是我們原本就沒有,靠著很多的前輩與先烈們的努力,好不容易犧牲生命換來的。
而且你稍不注意,馬上又會被那些掌權者奪走了。
我從小認識到的是,在沒有自由的環境裡,人們還是可以適應,他們會自我審查、他們小心謹慎地講話、絕對不講真話,每人冷靜地看著別人撒謊、然後小心地加入謊話。
在鬥爭的環境裡掌握優勢的人,愉快地利用體制告發、鬥倒別人,心安理得地拿取那份對國家組織盡忠的報酬,然後繼續剝削弱者。弱者再剝削更弱者。大家一起冷眼看待那些受不了說出真話而被體制徹底排除、清理掉的人,然後對子女說著:「你看好了,你千萬不要學他。」
這樣的時代不遠,而且也很快會再回來。
.
* * *
.
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Leo王的得獎致詞說:
「我覺得能夠生在台灣,是非常幸運、幸福的事情。身為一個創作者,一直以來,我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這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
他沒說的是,你如果生在中國。你可能會像宋冬野那樣被當局逮捕羞辱、你可能會像范冰冰一樣被殺雞儆猴、你可能會像涂們一樣在別人說出真心話之後你要立刻說出那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以求自保。或甚至,你出生在香港,你可能沒時間寫歌,因為現在正忙著研究怎麼做簡易汽油彈與防毒面具。
就因為你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只是想要把心裡想的話說出來、唱出來,就足以是一件危及性命的事。
天賦人權,才沒這回事呢!
權利與自主,都是你必須辛辛苦苦兢兢業業才能掙來的;而且你一鬆懈,就會被奪回去。正因為如此辛苦,所以很多人只想當被豢養的豬。每天只要顧發財與吃飽當然很幸福,只是你要知道,你吃越飽,離屠刀就越近,因為你的價值唯有在你解體的那天彰顯。
.
* * *
.
三十年了,金曲獎。從一個歌詠中華的政府樣版獎勵,終於蛻變成今日華語流行音樂界最高的殿堂。是因為它的公正超然跨越政府干涉、完全訴諸專業、包容開放多元、鼓勵創新顛覆;又能夠以具體的獎勵選擇表明這個時代公民社會與創作職人最重要的價值--一如最佳歌曲選擇了《玫瑰少年》。
這些了不起的成就都繫於一道既微弱卻又無比堅實的羈絆上。
那就是自由。
唯有自由,才能支撐最真實的創作。一如每一屆掏出真心投入一切的創作者、表演者,換來了第一線音樂專業人士的肯定。
唯有自由,永遠是創作環境裡唯一的土壤。孕育了林生祥、孕育了巴奈、孕育了胡德夫、孕育了雷光夏。
唯有自由,我們才能大聲歌唱。1989年黑名單工作室的前輩們在街頭現場唱著《民主阿草》時如是,1990年在野百合學運時如是,三十年後的現在亦如是。
.
祈願我們明年還能大聲歌唱。
後年也是。
.
.
很久很久以後也是。
.
.
--
圖片:1990年3月,黑名單工作室成員林暐哲到中正紀念堂廣場唱歌聲援野百合學運。
正海城千層餅 在 羅智強 Facebook 八卦
《人間福報副刊·滄桑如雪的塵埃》
2016年3月清晨六點半,從Billings出發,2度的氣溫,天色還是黑的,天地還在混沌之中,我們睜著一雙惺忪睡眼上了車,往高速公路的方向行駛,先尋著一家道旁的麥當勞,2號餐搭配熱紅茶,匆匆裹腹,吃完出來,發現一隻野雁正在門前徘徊,並不怎麼畏懼人類。我從車上拿了些餅乾餵食,牠迅速啄食殆盡,我看牠意猶未盡,繼續餵食二小包餅乾後,才向牠告別。
老哥開車,車子疾馳在90號公路上,蒙大拿州雖是美國的農業大州,但此刻車窗外的景色,天蒼野茫,一片荒蕪,彷彿來到了天涯地角,有一種遺世的孤獨。
筆直的公路,速限90英哩,一眼望不到頭,彷彿你可以踩住油門,放開雙手,一直開到世界的盡頭。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我們朝東的車行,耀眼的光芒直射我們的眼睛,即便戴上太陽眼鏡,也讓我們睜不開眼,為免影響行車安全,我們尾隨在一輛貨櫃車後,藉由貨櫃車的巨大陰影,來躲避太陽的直射,老哥這才終於能夠安心開車。
我坐在車後座,打開筆電,利用二小時的時間,完成一篇報章社論,校對了二章我的長篇魔幻小說「荒謬獸首部曲」的初稿,心情頓時放鬆下來,便在臉書隨興瀏覽,逛進詩人紫鵑的臉書,讀了她的一首小詩《遇你,那些紛紛的䴤埃》,而車窗外的晨景又是如此蒼涼,便應景寫了一首小詩:
《滄桑如雪的塵埃》
那些紛紛的塵埃
妳總看成是雪
下在荒蕪的大漠
成了鋪天蓋地的白
於是就這麼理所當然地�
悄悄攀上了我們的鬢角
歲月還坐在遠方的山稜線上
細數妳的滄桑
我以為的心如止水
原來
仍是紛紛的䴤埃⋯⋯
老哥沒睡飽,開車時,兩眼瞇成一條縫,呵欠連連,為了大家的安全,我關上筆電,和老哥交換了位置,改由我駕車,循著Google map的導航,我們駛往一個我響往已久的地方-南達科他州的Mount Rushmore。
從蒙大拿州的Billings到南達科他州的Mount Rushmore,大約510公里的距離,車程五小時,我們約於下午3點半來到這處美國著名的景點時,氣溫12度,因為是淡季,並沒有太多的觀光客,我們得以從容地瞻仰峭壁上雕刻的四位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湯姆士・傑佛遜、亞伯拉罕・林肯、狄奧多・羅斯福,自西元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迄今二百四十年,這四位總統,是美國人民最為尊崇的總統,他們一生的豐功偉業,後人早已耳熟能詳,不容我再贅述,我只是佇足四位美國總統的肖像之下,心馳神往的同時,不免聯想,再經過百年之後,中華民國的歷任總統之中,會不會也有被人民共同推崇景仰的總統?會不會也有後世子孫將貢獻卓著的總統肖像刻在醒目的懸崖上呢?尤其美國南北戰爭中,領導北軍戰勝南軍的林肯,時至今天,美國南方州郡的人民,依然向林肯致上最高的崇敬,顯見這一場美國歷史上驚心動魄的內戰,反而昇華美國國民對人權的核心價值與自由的祟高定義。
黃石公園本來也想納入旅程的計劃,但估算車程後,恐怕趕不及在預訂時間到達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因此只好繼續沿著90號公路走,傍晚行至南達科他州的拉皮德這座城市,找了一家汽車旅館落腳。據說在一千萬年前,這裡曾是海岸,因此可以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在美國拓荒時期,美國第七騎兵團在小巨角河遭遇印地安人蘇族伏擊,導致全軍覆沒,因此也留下了古戰場的遺跡。1882年,鐵路舖設後,拉皮德開始快速發展,如今它是南達科他州農業畜牧中心。
經過一晚的充分休息,一早六點,我們一行人整裝出發,先驅車到附近一座湖泊遊覽一番,大約攝氏4度的氣溫,有一層薄霧浮在湖面,遶湖走了一段路,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肺,澄藍的湖泊,發人悠思,世俗許多紛擾,此刻也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明尼阿波利斯城還在1000公里之外,估計還要9小時的車程,我們回到車上,正式告別這座過去從來未曾想過會來的拉皮德城,懷著一股惜別的心情,驅車上路。
正海城千層餅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尖沙咀開業五十年的鹿鳴春,一向是城中經典老店。知名食家蔡瀾先生多次力讚鹿鳴春的出品,不會比北京名店失色,鹿鳴春亦向來是不少日韓遊客來港必吃的餐廳,晚晚訂位都長期爆滿。
樹大自然招風,鹿鳴春近年在食評網及社交媒體,都出現不少對食物、衞生、服務的投訴。知名作家雲海早前更在自己facebook,表明自己光顧客鹿鳴春多年,最近一次光顧卻大失所望,狠評「和一間快餐店無分別,但價錢是快餐店的一千倍」。
綜合而言,有以下投訴﹕
1.食物質素下降,片鴨功夫差,皮厚,肉乾、鴨皮不脆。荷葉餅非常厚。乾扁四季豆,四季豆像用水煮熟再加豆瓣醬撈埋,又鹹又難食。銀絲卷完全沒有層次。
2.衞生情況不能接受。碟上有污迹,碟有一嚿咬剩嘅肉。茶壺咀茶迹甚厚,已變黑色。熱毛巾有有黑色污迹。
3.服務態度差。硬銷不果,更單打客人。服務似快餐店,食罷放下筷子,立刻催促客人結賬。
早前,記者請來一位既是燒味師傅出身,後來又曾往北京拜師,學習半年正統燒鴨技巧的師傅,和記者及攝影師一起光顧鹿鳴春,點了一隻填鴨、牛肉湯、乾扁四季豆以及銀絲卷,看看投訴是否屬實。
點菜後,部長已立刻提醒顧客要等40分鐘,師傅點頭贊同,表示一隻正宗填鴨的確需要等候40分鐘。在填鴨未上枱前,部長已立刻把填鴨餅皮、海鮮醬、青瓜葱絲等放到顧客面前,效率高。
當切好的兩碟片皮鴨,放在記者和師傅面前時,師傅就從鴨皮、鴨肉、鴨餅以及醬料等逐部分品評。
北京填鴨,最重要就是鴨皮,而師傅一把鴨皮放進口,已立刻說:「這塊皮,起渣。」師傅看一看鴨皮質感,直言是鴨種問題﹕「鴨皮比較韌,鴨其實是米鴨。」師傅總結﹕「你入口時,嘴唇有渣滓在口中的感覺。」簡單而言,就是不夠脆。
至於鴨肉,師傅未放進口,已斷言:「未食,可以好肯定,肉一定很嚡」,入口後,師傅直言填鴨:「很瘦,肉汁不夠多。」
至於包鴨的鴨餅,師傅卻大讚鹿鳴春很花心思﹕「這種餅很薄身,很透,它不是機械做,一定是人手製,你看到餅皮上有很多烘焦痕迹。」他表示,在香港賣北京填鴨的店鋪,沒多少間注重餅皮質感﹕「有些較差的餐廳,會用春卷皮」,「或叫點心師傅自己搓,會很厚皮,就是所謂的很多麵粉。」不過師傅就覺得上菜方法有改進空間,指餅皮一早已放在顧客枱上﹕「一定不夠熱,會凍。」「一變硬,真的不好吃。」
蘸鴨肉吃的醬料,師傅就認為鹿鳴春沒有花心思﹕「她的醬,一買回來,就直接用。」醬料會過鹹。師傅說:「正統的醬,還要再蒸四至五小時,再蒸其他材料,再撈,再混合。」這樣入口,才夠甜香。
乍聽來,鹿鳴春填鴨似乎問題多多,但師傅不忘補充一點。「其實從我小時候吃,接觸香港片皮鴨,一直都是這種形式。」師傅笑說當初入行時,他是燒味師傅﹕「我未去北京拜師學填鴨前,也是做燒味出身,以前也是這樣做填鴨。」
師傅總結﹕「如果以港式片皮鴨,她做到這水準,就不能有任何挑剔。」因為只要餐廳用南方盛產的米鴨來做填鴨,因鴨脂肪含量不夠,外皮一定不會脆,肉亦一定會乾身,「這不關餐廳大廚事,是鴨種問題。」
其他菜式又如何呢﹖乾扁四季豆肯定不是乾扁做法,四季豆完全不鬆酥清脆,的確如投訴所言,用水煮熟後才淋醬料上去,又腍又鹹;銀絲卷中心亦是融成一團,完全沒有銀絲卷應有的一絲絲質感,說起來倒是很像饅頭。
衞生投訴亦的確部分屬實,茶壺下方黏有上位客人吃剩的醬汁,侍應送上的毛巾,亦有三四處未洗淨的醬油迹,令人有點倒胃口。
服務方面,部長、侍應都反應利落,會根據顧客人數,推薦合適分量,整體沒有問題。
師傅認為如果以港式片皮鴨為準則,鹿鳴春並無大問題。不過,其他菜式味道的確平平,食具衞生亦令人失望,這些投訴都的確成立。
編輯:《飲食男女》飲食組
攝影:《飲食男女》攝影組
鹿鳴春飯店
地址:尖沙咀麼地道42號1樓
電話:2366 4012/ 2366 583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n-3pm,6pm-11pm
詳情: http://bit.ly/2JPKcuC
===================================
立即登記成為《飲食男女》會員,睇更多精彩影片: http://etw.hk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YsdgV17Uv8/hqdefault.jpg)
正海城千層餅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FEZdm1135w/hqdefault.jpg)
正海城千層餅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以往的長沙灣,總是欠了點特色,不是說沒有餐廳,但就是說不出哪一間特別有吸引力。但近年可不同了,隨着愈來愈多私人住宅落成,長沙灣近年愈來愈多新餐廳進駐。比起鄰近區域,新餐廳多在街頭巷尾出現,雖然有不少連鎖品牌,但更多是小本經營的個性小店,Café、西餐廳、甜品店等應有盡有,不會有商場食肆的千店一面模糊味道,漸漸成為不少人的覓食區域。
祥仔
地址:長沙灣永康街9號地下G06號鋪
電話:2885 102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8am-5pm(公眾假期休息)
詳情: http://bit.ly/2TSseMZ
長沙灣有不少西餐廳,這間工廈開業不久的祥仔,應該是水準最高的一間,因為她由名廚Ricky主理。門面不起眼,但入內就別有洞天,裝潢型格有品味,即使店子只能容納五十人,但環境寬敞闊落。
餐牌走簡約路線,供應早餐、午餐及下午茶,貴精不夠多,都是Ricky的拿手菜式。午市套餐平均過百元起,在長沙灣區來說不便宜,但味道好,用料優質。用澳洲羽衣甘藍、日本南瓜做沙律,本地新鮮豬膶來煮通粉,甚至以星斑和新鮮粟米來做碟頭飯。
製作考究,羅宋湯煮兩日兩夜,又特別加入麵包糠來炸豬扒,令入口更加鬆脆。食物有水準,樣樣都好吃,加上坐得舒適,就算貴些少也座無虛席,所以祥仔一到午市便大排長龍。下午茶更抵,$48已嘗到足料又考功夫的西多士。
Second Bite
地址:長沙灣昌華街41-45號昌輝大廈地下6號鋪
電話:3956 544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30am-11pm
詳情: http://bit.ly/2QiCQYP
Second Bite主打海鮮,賣東南亞風格的「手抓海鮮」,海鮮每日新鮮運到,客人可為海鮮自選醬汁,主打招牌辣醬,由十多款香料製成,可選大、中、小辣,有龍蝦、蝦、蟹、帶子、青口、魷魚等食材,分量多,辣中帶甜味,讓人停不了手。
Second Bite主張客人放下電話,騰出雙手帶上手套用手吃,所以氣氛非常熱鬧,很適合一班朋友上門。近來新增懷舊鐵板牛扒系列,價錢平,分量大,雖然地點是很偏遠,但值得一來。
鰹烏冬
地址:長沙灣元州街450-464號寶華閣地下4號鋪
電話:5226 2241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10:30am-10:30pm
詳情: http://bit.ly/2Pv4zln
總店在觀塘,去年在長沙灣開分店,主打自製讚岐烏冬,全港只此一家,所有烏冬都在觀塘總店做好後,再送到長沙灣分店,烏冬入口爽滑煙韌,是城中最美味的烏冬店,有湯、冷等兩種食法,配料亦是天婦羅、蛋、骨付雞等地道日本配料,正宗,連日本人吃過都覺得充滿當地風味。
鰹烏冬老闆卻是兩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年為了一套名為《烏冬廚神》的日本電影,兩人遠赴日本四國香川拜師學藝,回來後學以致用。觀塘總店更定期舉行烏冬班,供有興趣報名的食客參加,不過工序多而繁複,累得要命,上課前要有心理準備。
Tea Hub
地址:長沙灣順寧道439號順寧閣地下2號鋪
電話:9767 0900 / 2337 7278
營業時間:12nn-9pm
詳情: http://bit.ly/2DA7cxD
長沙灣近年開了不少裝修舒服寫意的Café,Tea Hub就是其中一間,當中所有食物都以茶入饌,茉香紙包魚配香草意粉、抹茶鮮奶、焙茶栗子戚風蛋糕等等,入口各有不同濃淡的茶香,加上賣相精緻,所以在IG上頗受歡迎,周末往往一位難求,大部分食客都是90後,感覺很青春呢。
Tea hub老闆是80後,本是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員,因為她曾在英國修讀茶藝課程,所以才開鋪賣茶藝食物。Tea Hub更會定期舉行不同主題的藝術展覽,不只是一所Café。
森記餐室飯館
地址:長沙灣東京街31號恆邦商業大廈地下3號鋪及1樓全層
電話:2361 0031
營業時間:7am-12mn
詳情: http://bit.ly/2OTk19b
長沙灣茶餐廳多的是,但論味道,沒一間及得上森哥餐室飯館。一間茶記竟有魚缸放置游水海鮮,有過千元的阿拉斯加蟹、加拿大波士頓龍蝦、星斑等等,可能是本地最豪華的茶記。
老闆黎汝森,甚有來頭。東湖海鮮酒家創辦人,曾於名人飯堂富萬年酒樓中式夜總會任職大廚,名人食客有李嘉誠、鄭裕彤及葉漢等,爵士湯、超人泡飯等家喻戶曉的富豪名菜,正是出自他手。
2012年退休結束東湖業務,短短三年卻實在閒不住,所以2015年在長沙灣開了森記餐室飯館。提供二百多款菜式,除了貴價菜式,尋常小菜亦做得講究,肉餅、肉醬是自家用梅肉剁,店內自設燒味工場,乳豬叉燒燒鵝等都是自製。
除了一般茶記食物,仔有貴價菜如龍蝦、湯翅和海鮮等,平民價錢卻有高級酒樓質素和水準。店內設有VIP房,晚上提供私房菜。
甜記餃子
地址:長沙灣昌華街23號富華廣場19號地鋪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am-10pm
電話:6360 2640
詳情: http://bit.ly/2Lxe7sc
近年餃子店在各區落地開花,甜記餃子就是長沙灣區內的人氣代表,時刻人山人海。
甜記餃子由一位80後年輕人所開,中學畢業後當上西廚,儲起一筆資金後用很少的金錢就頂上一間串燒店,就此創業。接着再下一城開車仔麵店,居然餃子大受歡迎,所以決定開一間餃子專門店。目前已擁有三家餐廳,以甜記餃子最具人氣。
餃子店供應七款口味,京葱羊肉餃、椰菜冬菇雲耳豬肉餃等等。餃子全是自製,粒粒飽滿,餡料多,皮又薄,建議點湯餃,因湯底以雞、豬等熬20小時,鮮甜足料,價錢親民。惟鋪位有些隱蔽,非街坊就要找找看。
編輯:楊志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L5sJmdaThw/hqdefault.jpg)
正海城千層餅 在 [食記] 台東市區正海城北方小館酸菜白肉鍋- 看板Food - 批踢踢 ...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