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一):宇宙教學 】
對家長來說超級撲朔迷離的蒙特梭利小學,在全學區關閉校園之後一下子轉遠距,真是讓大家嚇得屁滾尿流。
同一時間,想必校方老師們更是驚恐萬分吧!畢竟蒙特梭利的幾個大概念像(1)注重師生一對一互動(2)藉社群同儕激發正向影響(3)在手動操縱教具的工作中建構抽象概念(4)讓孩子自由選擇學習主題以保護內在學習動機(5)宇宙教育所以沒有課本也不分科(6)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量身訂做的進度......
怎麼左看右看倒過來看都不適合遠距教學啊!
還好我們學校得以向東岸一些較早關閉的蒙特梭利學校借鏡,加上校職員老師們腦力激盪,並且很有彈性地傾聽家長建議,在幾週內不停修正走向。經過一兩週的小混亂後,很快地走上康莊大道。(如果家長不用一起在大道上同行就更美好了😭)
好加在我本來就對蒙特梭利教育充滿好奇心,本來就常常跟兩少爺亂嚷嚷著『好羨慕你們喔要是我可以跟你們一起上學就好了』。這史無前例的奇妙防疫遠距教學,就當成此生難得的跟兒子一起共學蒙特梭利的體驗機會吧。
也讓我在這兒提醒大家,人在江湖真的要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不能亂向宇宙許願啊!
蒙特梭利小學課程主張cosmic education(宇宙教學),教學不分科,因為世界上的道理與知識大多跨學科,沒辦法畫出明確的界線。像數學跟科學環環相扣,世界地理與歷史也都整個牽扯在一起,科學數學音樂與藝術的演進也都是歷史裡的重要章節。蒙特梭利的宇宙教學讓孩子很清楚地建立出事理的概念邏輯,也了解到自己在宇宙歷史中的位置。
在這段時間陪讀的過程中,我終於得以一窺傳說中的宇宙教學是怎麼一回事。
小札克班上的遠距教學,以每天早上老師發出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為主軸,搭配一週三次全班一起上陣後再分小組聊天的Zoom meeting、一週一次的迷你小組Zoom lesson(一次只有三四個學生,因為大家進度都不一樣)、每天半個小時老師掛在Zoom上讓大家自由上去發問的office hour、想約就可以約的一對一Zoom教學或師生談心時間等等。
另外每週一早上我們會收到一個Weekly Work Menu,基本上就是本週菜單,列出十幾二十項孩子們每天可以從中自由挑選去做的活動與作業。
每週老師們還都會陸續上傳許多不同的錄影教學內容,包括數學或語言lesson、科學實驗、美勞活動、瑜伽與體育等等,通常都是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左右的影片。
連原本助理老師在教室裡每天二十分鐘read aloud讀小說連續劇給大家聽的時段,竟然也繼續每天錄影上傳讀給大家聽。
防疫結束後全校師長都變專業YouTuber了吧!
每天早上老師寄給大家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大概都是滿滿的三四頁pdf檔,每天都是很有趣的內容,也是當週的教學主軸。
舉例來說,前週的主題是『roots』(根)。我們每天早上收到的email就從植物不同種類的根開始聊,講到我們家庭歷史的尋根溯源,講到英文字裡拉丁文與希臘文的字根。
又因為英文字root的根源是北歐古諾爾斯語的rot、與拉丁字根radix相聯繫,聊了radish、radical、eradicate甚至潮語rad等單字的意思,又聊到世界歷史中不同的進位系統(radix),像巴比倫人竟然有著六十進位的數學系統、電腦語言是二進位等等。最後聊了平方根的概念,因為正方形就是從平方根長出來的。
幾週下來email讀得為娘我瞠目結舌下巴掉地上,很覺得知識有被增長到(小學二年級的程度😂)。
當週的錄影教學包括了超奇妙的幾何乘法、用教具求平方根、分數概念與分數加法、拋物線的畫法、不同進位系統的算法。(蒙特梭利數學也是宇宙教學,畢竟乘法除法分數平方根和幾何圖形全都是相關聯的流動概念,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當週作業活動菜單則包括去後院拔幾株雜草以觀察分類並且素描、培育並觀察種子、畫出自己的尋根家族表、從拉丁與希臘字根表中選幾個字造句等等,還有一些與之前那週主題延續相關的活動。
上週的主題是『listening』(聽),聊到耳朵的構造、鳥鳴、音波的高低頻率與畫法、聲譜圖、詩中的押韻與子母音玩法、音樂與詩的韻律、手語字母的打法。
錄影教學除了音符與樂譜的讀法外,最讓我掉下巴驚嘆的是小札克的帥哥老師竟然抱著一把電吉他,聊起那位發明畢氏定理也就是直角三角形邊長a2+b2=c2的畢先生Pythagoras竟然也發現到,當琴弦長度的比例剛好是簡單整數比時,一起演奏就會發出悅耳和諧的聲音,就這樣成為古典樂的基礎。
猶記上週錄影教學才剛跟孩子們聊過『分數』的概念,教大家動手做了一本分數的書還自製了蒙特梭利分數教具,老師馬上在這邊應用舉例。
老師說他手上吉他最上面那根弦是E弦,空弦時是低音E,按在剛好1/2的地方,就會是高八度的高音E。
再把手指按在整條弦8/9的地方,就會彈出F音。按在整條弦3/4的地方,就會是A音。按在整條弦2/3的地方,就會是B音。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用在玻璃杯裡裝簡單整數比的水量,敲出和諧的樂音。
簡單講解完之後,又聊聊早上email提過的頻率與聲波的關係。低音E的聲波是高音E的兩倍長,以頻率來講,就是在低音E聲波往上又往下跑一次的同一段時間內,高音E會上下上下地跑兩次。
看完影片,我跟小札克馬上依照指示拿量杯做數學兼裝水,在一樣的玻璃杯裡擺不同整數比的水量,嘻嘻哈哈地敲敲打打做起實驗來。
分數、弦樂、畢氏、音波、頻率,我好像都在求學的不同階段片面地模糊地學習過,卻從沒有想過他們之間的關係。二十分鐘的蒙特梭利宇宙教學,仿如醍醐灌頂。❤️
(請待續...)
正方形素描 在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Facebook 八卦
《台灣民間影像史冊:阮義忠經典攝影集》預購優惠中
https://reurl.cc/GVrDDD
《有名人物無名氏》
這本專輯的作品,橫跨了二十世紀七〇和八〇年代,那個充滿文藝復興氣息和理想色彩的時空。人物的涵蓋面雖然廣闊,但卻有一個明顯的向度:對生活本身的熱情,對個人工作的專注,對生命價值的追尋。美麗、單純而浪漫。這些人物,多半都有一個自覺的信念,也大都有著貫徹這一信念的行動力。那時候,金錢物質的壓力、血緣地緣的分歧,還不曾像今天這般焚燒我們的社會和人心,也沒有那麼多複雜的、現實的、功利的考量。這些人在各個不同的角落裡奮鬥、摸索,一點一滴地為台灣的願景打底,為人文的風貌用心用力的素描。回歸和認同,參與和服務,傳承和創造,共鳴著他們抑揚的音色。—— 高信疆
-
人生七十才開始,2020年7月我滿七十歲,正式踏上生命的起跑點。自從1974年開始拍照,近半個世紀以來上山下海,走過台灣大部分的鄉鎮,捕捉了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外省人的日常生活,累積了數量龐大的攝影檔案,四十多年來發表過《北埔》、《八尺門》、《人與土地》、《台北謠言》、《四季》、《失落的優雅》、《正方形的鄉愁》、《有名人物無名氏》、《回家的路上》、《恆持剎那》等十個攝影主題。
-
現在,我將這十個主題的每一幅影像都重新放大到自己手藝的極限,以個人能力所及的最好條件印製、函裝成《台灣民間影像史冊:阮義忠經典攝影集》。史冊中的每張照片都在述說寶島知足勤奮、刻苦耐勞的黃金年代,彰顯人與人互信、互愛、互助,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台灣價值。這是一部關於台灣記憶的書,是庶民的影像素歌,也是我對一個時代的深情凝視。
-
《台灣民間影像史冊:阮義忠經典攝影集》每部十冊,每冊1.8公斤,每部連同函裝重達20公斤。統一開本,精裝,192頁,29 x 29公分,維納斯美術紙五色精印,為國內印刷水平的最高呈現,單頁印刷,每幅影像均等同於黑白照片原作。頭100部預購,每部加贈1冊阮義忠先生早年的插畫集與繪畫文集《心靈的獨白》,近200張圖,維納斯美術紙彩色精印,19 x 26公分精裝,256頁。
正方形素描 在 Peichi Wu Illustration Facebook 八卦
⚡️「最常使用的鉛筆品牌Staedtler」
從很久遠以前就一直使用德國Staedtler的藍桿色鉛筆,今年收到他們的合作邀請,試用了這幾款新品,如果你也對文具、鉛筆著迷,或想看一般庶民的評析,我這就用自己的畫法幫你評斷一下XD(我不是走素描派)
1️⃣頂級水性藍桿鉛筆
用色鉛筆時,我會特地選用水性色鉛筆,不是為了沾水讓它仿出水彩的效果,而是水性的鉛筆頭比一般的鉛筆頭柔軟,畫在紙上的觸感特別順暢。沒想到一般鉛筆竟然也出了水性!
正好就用他們來趕最近的稿件,不論墨色或觸感都覺得挺好,最喜歡鉛筆勾勒的末端不會變虛或散開,輕重的變化也很明顯。我平常把鉛筆當擦不掉的筆來用(如果上過課的學生應該聽過100次XD),所以特別注重他的線條表現而不是整塊著色,但如果真的想用橡皮擦擦的話,它的筆痕壓印較深,不容易完全清除(可能我下手太重)。
Staedtler的鉛筆用起來很愉悅,除了他外觀的六角形設計(防滾),配色也好看,畫完作品後,用它拍照很上相喔!
---------------------------
2️⃣黑桿專業素描專用鉛筆
這款鉛筆多了幾項神奇的特色,例如塗色時不會有碳粉的亮光,如果想知道這是什麼光,把鉛筆拿出塗滿一個正方形就會發現了,換角度照光時會有亮亮的感覺。
其他的特點包括墨色比較黑,如果要比大小值的話,黑桿鉛筆>水性藍桿>一般藍桿,同樣B數,你想畫很黑很黑的話可是試試這款。它的外盒及筆桿做消光黑的設計也相當有質感,很美~拿起來覺得愜意。
整體使用比較起來的話,畫的時候會有一種「澀澀」的感覺,像是筆被紙張卡住,畫線筆觸沒有藍桿來得順,縱使有其他很厲害的特點,但筆觸對來我說滿要緊的,所以真的要工作畫圖我還是會選用藍桿。啊,只是我個人的喜好,每個人畫圖的習慣會有不同見解。
如果你看完有其他疑問還是可以提出來,我只就我自己的經驗回答XD最後說,我最常使用Staedlter的文具是代針筆與藍桿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