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太多的城市會怎樣? 來看看紐約、首爾、柏林
#好過日考察系列第四十五
文:三民惟新 陳柏惟、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今日有高雄市長候選人表示「環保可以抗議、教育可以抗議,治安不好都可以抗議,你都可以抗議,唯一意識形態,對不起,通通不准」。雖然該名候選人不改一貫作風,晚間略為軟化。但到底什麼是意識形態呢?城市裡出現意識形態對經濟不好嗎?
剛好,去年10月31日萬聖節這天,好過日考察系列帶大家看的,是德國如何看待過去歷史上極權主義的種種「幽靈」。以不同的「城市地景」紀念,讓人永不能忘。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好過日考察過的城市,曾經出現,甚至有官方角度來紀念怎樣的意識形態?
#紐約 (世界經濟規模、金融業規模最大城市)
講起紐約的「意識形態」活動,或許許多人有印象的是2011年9月17日開始的「佔領華爾街」,當日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示威,活動持續超過數個月,期間也發生過11月15日的祖柯蒂公園驅離事件。但紐約市府當然沒有「禁止」這樣意識形態鮮明的示威活動。
其實,紐約的政治示威是家常便飯,其中一個重要據點,就出現在聯合國總部前。而且不只美國政治,更涉及全球政治。
1971年1月29日,二千多位台灣及香港留美學生就在聯合國總部外面示威,高呼「保衛釣魚台」,活動也擴及全美各地。而參與美國保釣運動的不少右派留學生之後都成為中國國民黨的要員,例如馬英九;不少左派留學生則倒向中國共產黨。這些現在高喊反「意識形態」的政客們,在他們留學美國(甚至許多取得綠卡)時,都享受過「言論自由」的庇蔭,然而卻絕口不提。
#首爾 (世界競爭力前十城市、世界數位指數第一城市)
南韓的發展軌跡和台灣相若,首爾從民主化運動開始,就上演一場又一場的抗爭。光州事件後,抗爭活動持續對南韓軍政府施壓,民間也一直有自發紀念光州事件的地下活動。1987年,強調「拼經濟」的全斗煥政府無視民間要求修憲爭取總統直選的呼聲,強硬表示漢城奧運前「停止討論修憲」,並於6月初指定陸軍士官學校同學盧泰愚為下任總統。
6月9日,延世大學爆發大規模抗議,學生李韓烈在校園內被催淚彈集中頭部,當場失去意識倒地。身後掩住口鼻的夥伴攙扶著他立刻送醫急救。
這張照片傳遍全國,輿論大譁,隔天四十萬人民上街示威,2400人被捕,「意識形態」很快擴展到全國卅多個城市,不只學生,中產階級也響應上街頭,據稱半個多月內有830多萬人上街抗議,1萬7千多人被捕,對政府的不滿傳遍全國,史稱「六月民主運動」。
7月5日,李韓烈在頭部重創近一個月後,仍不治逝世,四天後,160萬漢城市民走上街頭,為李韓烈舉行「民主國葬」,而後促成了總統直接民選。歷史的巧合是,南韓為民主歡呼、為李韓烈哀悼之時,正好是臺灣解嚴的前一週。
今天,李韓烈中彈的雕像仍聳立在延世大學入口不遠處,在小丘上俯瞰著校園,一旁的紀念碑上,刻着198769757922這串好像密碼的數字,紀念事件發生的幾個重要日期(6/9、7/5、7/9、22歲)。
南韓進行了對獨裁政權的責任追究,紀念過往的人權地景也流傳至今。沒有韓國人,會說這樣抗暴的意識形態,會影響他們的經濟。
#柏林 (歐洲創業排名第二城市、國際會議排名第五)
柏林身為歐洲命運最坎坷的城市之一,目前殘留大量「意識形態」的遺跡。好過日介紹過的猶太博物館、共和國宮是其中較醒目的地標。
1988年,柏林市政府決定興建猶太博物館時,曾經遭受反對,有人認為猶太歷史部門不必從歷史博物館獨立出來,有人認為經費應該用來「拼經濟」、重建東柏林而不是「拼意識形態」。更有人認為猶太人不是我殺的,為何拿市民稅金來「譴責自己人」。好在,柏林堅持這樣的「政治化」,建成了柏林最受歡迎,吸引觀光客數量名列前矛,也象徵德國人反省態度的博物館。
共和國宮則是過去「柏林皇宮」,在東德時代被改建為現代化的「共和國宮」,作為東德人民議會使用。這樣高度「意識形態」的建築,在東德民主化併入西德後,發現過去的建材有毒(石綿)而要拆除,拆除後是否重建原來的皇宮,就引起論戰。有人認為柏林市府要抹殺共產時代痕跡,有人認為重建皇宮象徵舊帝制的崇拜。最後,柏林重建「三面皇宮」,但留下一面不加裝飾的水泥牆,避免完全復舊。而建築則作為「洪堡論壇」使用,要研究與保留世界文化,推動科學、藝術、文化活動和對話,預定於2019年啟用。
而從小處,也處處可見德國人對歷史的尊重,例如柏林選帝侯大道上的公車站,立著納粹黨衛隊大隊長艾希曼參與大屠殺的解說。
公車站背後,是「最終解決方案」行政作業的總部(選帝侯大道116號),置身極權主義中的眾多「平凡公務員」,製造了謀殺600萬人的死亡體制。即使人性本身並沒有改變,在缺乏思考的服從中,卻依然能製造巨大邪惡,亦即漢娜鄂蘭所言的「惡的平庸性」。
在德國許多城市的人行道上,鑲著一不注意就會忽略的小金屬牌,上面通常寫著:曾經在這裡居住的(Hier wohnte ...)某某人、出生年份、以及多是此人被驅逐的年份以及最後去世的地點。
這樣的金屬牌目的是紀念在納粹時期,被謀殺、驅逐和逼迫自殺的人。稱為絆腳石(Stolpersteine)計畫。
在這裏,沒有廉價的「放下過去」,而是透過在每日日常中,誠懇地「時時面對」,讓記憶永不遺忘,讓錯誤不再發生,讓歷史繼續向前。
#操作去政治化才是可怕意識形態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美國、德國、韓國...以及更多的民主國家,他們最繁榮的城市裡面,絕對不排斥政治與歷史的存在,不會禁止、也不會「道德勸說」阻止帶有「意識形態」的遊行。這樣的包容並蓄,反而促進了思想的多元性,讓創意更容易產生。
實際上,刻意將城市「去政治化」的舉動,反而可能是讓統治者獨尊其「意識形態」,打壓異己的最好工具。軍國主義的日本,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民不談政治專拼經濟,只要不觸碰統治者的底線,馬照跑舞照跳。這樣的國家或城市,真的會是偉大的嗎? 而膽敢說出「禁止意識形態」的候選人,你不擔心他當選後,只會「剩下一種官方意識形態」嗎?
正斗又一城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十二世紀北宋的繁華:開封城日屠萬頭生豬(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水滸》第七十二回寫宋江上東京看燈時,提到宋都御街:
「當下柴進、燕青兩個入得城來,行到御街上,往來觀玩,轉過東華門外,見往來錦衣花帽之人,紛紛濟濟。」
而後宋江四人「轉過御街,見兩行都是煙月牌」,便來到其中的李師師家。由於宋徽宗經常大駕光臨,從御街到李師師家的那段岔路,竟也喚做「小御街」。小說繼續寫道:「出得李師師門來,穿出小御街,徑投天漢橋來看鰲山,正打樊樓前過,聽得樓上笙簧聒耳,鼓樂喧天。」
《水滸》對東京御街點到為止,真有點吊人胃口,似有必要略加補充。
顧名思義,御街就是皇城裡專供皇帝出巡用的主幹道。宋代以前的都城也都有這種御街。據《水經註》說,那位才高八斗的曹植,就因擅「行御道」而「見薄」於曹操,在與曹丕的爭寵中大失其分的。由此可見,那時的御街決不是一般人所能隨意行走的。另據《建康實錄》,侯景之亂尚未攻入建康(今南京)時,都城御街上已是「人更相劫掠,不復通行」;侯景引玄武湖水倒灌建康的台城,「闕前御街,並為洪波」,梁武帝也只能束手待斃了。
而北宋東京的御街,就是出宮城(即大內)正南的宣德門筆直向南,經州橋(即天漢橋),過里城正南的朱雀門,到外城正南的南薰門為止的那段主幹道。當時學者劉敞有詩贈友人說:「君居御街東,我居御街西,如何百步間,十日不相從。」似乎御街寬百來步。實際上,御街闊約二百餘步,劉敞所說只是寫詩時的約數。
出宣德門向南,直到州橋,御街兩邊都是景靈東西宮、大晟府、太常寺和相國寺等重要建築。僅有的幾幢第宅,不是大臣,就是貴族所有。開國初,宋太祖曾為大將郭進在御街之東建造甲第,作為對他捍禦契丹十餘年的酬報。而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每天一大清早,這一路段的御街上,趁著早市賣飲食與湯藥的小販,「吟叫百端」,交織成一片叫賣聲。
過了州橋向南,兩邊就都是鱗次櫛比的店鋪與住家,例如街東的車家炭鋪、張家酒店,其次則有王樓山洞的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的肉餅鋪和李四分茶。過里城從朱雀門到外城南薰門,是御街的南段。南薰門裡,御街西側有一座頗為雄偉的五嶽觀。南薰門因正對大內,一般士民的殯葬車輛不得從這一城門出入。成為鮮明諷刺的是,開封城裡每天屠宰的上萬頭豬都必須由此入城。據孟元老回憶,每天向晚,萬餘頭的豬群,只有數十個人驅趕著,浩浩蕩盪通過南薰門,倒也規行矩步,「無有亂行者」,成為御街上別具一格的風景。
御街兩邊都是御廊,原來允許市民商販在其中做買賣。據文彥博奏議。王安石變法時,市易司也利用特權,搶先佔據上好市口,在御街東廊下用杈子攔出數十間舖位,「差官監賣果實,分取牙利」。但自政和(1111-1118)以後,開封府派人在廊下安放黑漆杈子,御街中心又放上兩排朱漆杈子,不讓人馬在御街中心來往,行人只能在廊下杈子外行走。杈子裡用磚石砌出兩道御溝,宣和年間(1119-1125),其中盡植蓮花,兩側種上桃李杏梨,春夏之際,雜花相間,望去宛如錦繡。
不過,在新年期間,即便政和以後,御街還是向民眾開放的。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冬至以後到元宵節結束,宣德門前御街上就搭起山棚,上面鑲嵌著大觀、宣和之類碩大的金字年號,年號之後便是「與民同樂萬壽彩山」八個大字。山棚下用刺棘圈出一個露天演藝場,以控制遊人的進入,故而叫做棘盆。入夜,棘盆照耀得如同白晝,演出也不中斷。這一期間,御街兩側的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宋徽宗也會趁興出宣德門,真的來個「與民同樂」。有兩首詞寫出了元宵御街上這種狂歡的景象:
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 宮漏永,御街長,華燈偏共月爭光。樂聲都在人聲裡,五夜車塵馬足香。
除了新年前後的個把月,一些重要的皇家活動也在御街上進行。據《宋史•禮志》,舉行賜酺之典時,開封府各縣與在京諸軍的樂人,都在朱雀門到宣德門的御街上列隊張樂;還「作山車、旱船,往來御道」。這時「觀者溢道,縱士庶遊觀」;御道兩側的廊下,則「百貨駢布,競以彩幄鏤版為飾」。而每逢大禮之年,七頭大象加入進車馬儀仗隊,在宣德門至南薰門之間的御街上走個來回。走到宣德門樓前,七頭大象還要團轉行步,向北舞拜,表示祝賀。每到這時,御街上「遊人嬉集,觀者如織」。至於每年十月十二日宋徽宗生日,親王宗室與宰執百官到大內上壽完畢,參加儀式的女童隊出皇城,等候在外的少年豪俊爭先恐後地送上果品飲食,然後帶著心儀的姑娘,讓她戴上花冠,或作男子裝束,騎上駿馬,「自御街馳驟,競逞華麗,觀者如堵」,那感覺可真叫爽!
當然,在這風光旖旎的御街上,也會發生些香豔的情事。據《玉芝堂談薈》,宋祁有一次在御街上恰遇大內宮嬪的車子經過,簾後有人驚喜地脫口道:「這不是小宋嗎!」宋祁回去感慨地作了一首《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正斗又一城 在 盧敬堯/Ching Yao Lu Facebook 八卦
《羽球/美國公開賽 台灣男雙將對決日本爭冠》
2017美國羽球公開賽(2017 YONEX US Open)明天將進行最後的決賽賽程,男雙爭冠將由本屆賽事第1種子台灣的盧敬堯與楊博涵,對決第2種子日本井上拓斗與金子祐樹。
男雙世界排名第16的盧敬堯與楊博涵,本屆賽事自首輪起連4戰皆捷,接連擊敗英格蘭、南韓、越南與印度的組合,表現優異。
不過今天下午對戰大會第3種子印度的阿特里(Manu Attri)搭配芮迪(B. Sumeeth Reddy),雖然21比12順利拿下首局,但第2局12比21沒守住,決勝局起手就落後,直到比賽後半段才回穩,最後22比20險勝。
盧敬堯賽後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今天比賽開始表現得很正常,第2局因他不時思考對手可能採取的攻守策略而分心,以致自己失誤連連,使盧楊配陷入苦戰。
他說,第3局開始又是被壓著打,還好後半段即時回穩,把握幾次開球的機會找回主動,對手被迫只能把球拉高,給了他們反擊的機會,最後逆轉勝,很開心。
至於明天如何對付日本的井上拓斗(Takuto INOUE)與金子祐樹(Yuki KANEKO),盧敬堯表示,國際賽會常看到這兩人,但明天的決戰是他與楊博涵搭檔後,首次與他們交手,雖然他和楊博涵對日本球風不陌生,還是得審慎因應不能掉以輕心。
盧敬堯與楊博涵出戰印度的比賽,不少台僑到場加油,橘郡台灣同鄉會會長葉昭伶說,甚至還有人遠從聖地牙哥專程開車北上替台灣子弟打氣,盛情感人。
盧敬堯說,真的非常感謝,還好最後擊敗印度,不然真是對不起大家,明天將再接再厲,爭取最高榮譽。
《美國公開賽 台灣男雙連戰皆捷將爭冠》
2017美國羽球公開賽(2017 YONEX US Open),台灣男雙搭檔盧敬堯與楊博涵今天擊敗印度組合,將在美西時間23日爭奪本屆賽事的冠軍杯。
盧敬堯與楊博涵目前的世界排名第16,也是本屆賽事的第1種子,他們分別在19日擊敗英格蘭男雙搭檔,20日擊敗宿敵南韓金元昊及徐承宰的搭配,昨天取勝越南,今天再勝本屆賽事第3種子印度阿特里(ManuAttri)和芮迪(B. Sumeeth Reddy)的組合。
阿特里與芮迪的目前世界排名第38,不過他們對戰盧敬堯與楊博涵卻拚勁十足,雖然以12比21輸掉首局,第2局隨即以21比12扳回一城。
決勝局盧敬堯與楊博涵先以2比4落後,之後追回失分雙方纏鬥,最後盧敬堯與楊博涵技高一籌,以22比20險勝,取得明天爭冠資格。
至於盧敬堯與楊博涵冠軍戰的對手,將視本屆賽事第2種子、目前世界排名第24的日本井上拓斗(TakutoINOUE)與金子祐樹,(Yuki KANEKO),對戰南韓崔率圭(Sol Gyu Choi)及金載煥(Jae Hwan Kim)的結果而定。
盧敬堯/Ching Yao Lu
楊博涵/Yang Po Han
正斗又一城 在 【平帆食堂】九龍塘| 正斗粥麵專家(又一城) - YouTube - YouTube 的八卦
【平帆食堂】九龍塘| 正斗 粥麵專家( 又一城 ) | 正斗 生腸及第粥| 粉絲勝瓜浸泥鯭| 鴛鴦淨雲吞水餃| 可用八達通| ( Noodle & Congee & Dim Su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