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素人的時代]
香港過去半年發生的事,目睹過的人都異口同聲說:「從沒見過」,無論是那一個陣營都一致同意,很多東西根本從沒有出現在香港人的字典裡:為了政治訴求可以犧牲生計,抗爭手法如此多樣化,甚至走向衝擊性,平民大規模出來反抗。
一場理大抗爭,加上區議會選舉,又加上昨日多場集會,一次又一次,我目睹香港人對擁有權力者的不信任。香港人以前不是這樣的,我們喜歡名牌,追捧大機構,信任有track record(經驗和資力)的人。
然而一場反修例運動,年輕人蒙着面上前線去犧牲,中年人醒覺權力即腐化,任何會考慮現實和利益的結構都容易向當權者下跪。從大傳媒、到大公司、到老品牌,一間又一間倒下,一次又一次出賣香港人利益,睜着眼說謊話。
就像香港最大免費電視台報導新聞時,提及泛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強調不少勝出參選者都是「欠缺從政經驗的素人」,諷刺是,即使是一些老泛民人士,如馮檢基和黃成智,過去兩人多年來拿過數十萬票,今次兩人合共只有幾百票,香港政治學者馬嶽寫道:「對於過氣政治明星的無情,是偉大選民的象徵」。資歷,包含了錯綜複雜的舊日利益瓜葛,有時是一種負資產。
其中最戲劇性的一區,建制明星油尖旺區議會主席葉傲冬,被一名名不經傳的年輕人打敗了。27歲的陳梓維「CV沒亮點」,他讀書不成,公開試會考拿零分,連較容易畢業的毅進課程他也不及格,陳梓維接受傳媒訪問時不擅詞令,說話時結結巴巴。建制派甚至揶喻他智力有問題。
陳梓維出來站台時,形象不亮麗,不穿西裝,只穿球衣,手寫政綱字體像孩子塗鴉。但似乎,素人的不包裝、不修飾、不偽裝,成為了現在香港最需要的救贖。
香港從來不是這樣,我們一直崇尚包裝、喜歡走精面(滑頭)、習慣見高拜見低踩。這個夏天,我們受夠了這些勢利的人、看不過眼既得利益者對人性和良知的踐蹈,忽然愛上了素人的踏實,好像基因突變。
一位中年人說,五十多歲以來今次是第一次投票:「我寧願投給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至少他不會對社會產生傷害,但立心不良的人,越能幹的話,為社會帶來更多傷害,我要阻止這些人當選。」
理大事件中,大學校長團隊穿着醒目制服,一字排開召開記者會,說「校方是事件最大受害者」,說「校方反應很快」,說「校方用和平方法勸說了千餘人離開」,專業公關阻止記者追問問題。我不禁想,校方有資源聘請最專業公關,但卻讓人聽不到真話,看不到關心。
相反呢?很多真正為事件付出的人,卻甘於捲起衣袖在暗角工作,連日我在校園,碰到的中學校長,教會人士,他們每天來跟留守者談話,跟他們祈禱。其中一名留守者被稱為「厨房佬」的男士,本身情緒比較躁動,留守後期一度激動得鎖起記者,又拿起利器,眾記者很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一位牧師太太袁陳錦美,趕回理工大學,勸服「厨房佬」一同去醫院就醫,更要求記者離開,好讓大家的鏡頭不要激刺他。記者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看到袁師母及其他教友攙扶着厨房佬,厨房佬一拐一拐地與背着日落離開校園的身影,是其中一幕讓人最難忘,最讓人感到關懷和愛的畫面。
有人說了一句十分準確:「理大事件中,真正做事的人,大家看不到;沒有做事的人,卻讓大家要看到。」
都是學生明白校方,有人在飯堂外塗鴉問:「滕錦光(校長)去了那裡?」有人塗鴉回答:「去了Hotel Icon 28樓吃中餐。」
這句話的意思是甚麼呢?理工大學旁邊有一楝高級酒店叫Hotel Icon,廿八樓的中菜廳格調高級,價格高昂,學生認為,校長都跟權貴去吃飯了。而被困的理大學生,則靠罐頭食物和即食麵充饑十多天。
你們和我們,上層和下層,那種分裂和不信任,就是今次運動一個爆發點。
校方高調說,他們「成功化解危機」「反應十分快」,這些語言偽術,在傳媒裡一整天播放,聽得人頭皮發麻;每天下午四時警方記者會,那裡的話更讓民間訝異,被諷為「警謊」記者會。
遠的不說,昨天下午尖沙嘴遊行,警方於尖沙嘴一帶發射催淚彈,警方一度指責有「數百名暴徒投擲煙霧餅」所以才放催淚彈,如此宣告,讓記者圈子昨日搜索枯腸,四處查問,究竟有沒有記者看到或拍攝得到「煙霧餅」,奇怪是幾近沒有人拍攝得到這個場面,後來警方堅持「有人投擲煙霧餅」,但卻未有任何紀錄曝光。
如此這般,我們對於任何大機構發言人,都失去了信任。似乎越有資源、越享有專業公關服務、越有資歷去發言的人士,說的話越偏離事實。
我們受夠了這些,我們想反樸歸真,我們需要素人,即使他們的說話拙劣、低層次、沒有技巧。難能可貴是人性和真誠,這些話,千金難買。
昨日三場遊行,我見證了兩場。有趣是,早上一場和由一班爸爸媽媽籌辦,台上主持是一對夫婦,他們說自己是社工,住在上水,育有一名八歲半兒子。鬈髮的兒子在台下蹦蹦跳。
這對社工夫妻說,他們煩惱過要設計橫額,但卻沒有帶來一塊專業印刷的,而是改由孩子用顏料手繪的一幅圖畫,用英語寫了口號「No More Teargas」(不要再放催淚彈),夫婦配站台,與友人一起籌備這個活動,影印的新聞稿,不專業,不花俏,不修飾,但卻實事求事。
他們找來中學老師談催淚彈遺害,大家都不是職業演說家,但平民百姓的擔心和煩惱,說得直接了當。爸爸阿昌說:「我們想了想,為何領頭的牌子那麼小,是特意的,我們每一個的聲音都微小,聚起來就是一把很大的聲音了。」聽的人很受落,逾百群眾頂着秋天的烈日走畢全程。
到了傍晚舉行的萬人空巷遊行,一度衝突,六時五十分,有新聞主管急急致電告訴我,主辦者會於晚上七時見記者。如此這般急趕,的確惹來記者不方便,眾記者趕到約定地點文化中心,見「主辦方」的樣子,又真是沒辦法去氣惱他。
這個男士,一頭南美洲足球員風格的造型,梳了一頭小辮子,他站在一個十分幽暗的位置,見記者就張開口講話,那管記者未到齊,那管記者的咪高鋒未有調校好,平日記者會覺得講者「不專業」讓大家辛苦,但今天,看到這種樸素、沒經驗、不懂操控傳媒的普通人,記者的包容度又大增。
這位男子上鏡前把口罩戴上,他一身休閒衣飾裝束,幾位麻甩風朋友在旁取笑他,他向記者說,自己不過是一名「連登仔」,為了提醒港人不要忘記五大訴求,所以於區選後舉辦這個遊行活動。
「我猜想沒有人想到,平凡一個沒名沒姓的連登仔,也吸引了那麼多人來,真是令我嚇了一大跳。」
這個微胖男孩,語氣裡有點雀躍,又有點裝作鎮定,有點搞笑的味道。他應該不明白,今時今日,不專業、素人登場、說話不修飾,反而是最吸引香港人前來的魔力。
說話完畢,記者問他叫甚麼名字,他還孩子氣地跟同伴商討,應該叫英文名字Swing還是中文譯名,記者們都沒好氣地取笑他,怎會有主辦單位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想好?煞是可愛。
因為素人,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我們每一個都沒有比另一人高貴,這是香港的新秩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8的網紅游士衢 Trig Y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一份給所有畢業生的禮物 每個人截然不同的過程 希望因為這份禮物 讓我們相聚 珍惜、擁抱共同的回憶 從這份回憶裡,獲取能量 然後,向前邁進 如果有機會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再見面 如果有機會 接下來的路 我們一起走,好嗎 【影像製作】 導演 Written and directed ...
「正修影印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香港作家王迪詩 Facebook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游士衢 Trig Yu Youtube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高應大或正修附近有推薦的影印店嗎? - 精華區Kaohsiung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正修科技大學附近便宜的影印店- 看板FongShan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正修科技大學附近便宜的影印店@鳳山區 - PTT台灣在地 ...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正修影印店的女生還在嗎 - 正修科大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展晟正修影印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展晟正修影印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正修科技大學附近便宜的影印店- 鳳山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正修影印店 在 [神人] 正修科大學餐影印店| Beauty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正修影印店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這是一個素人的時代]
香港過去半年發生的事,目睹過的人都異口同聲說:「從沒見過」,無論是那一個陣營都一致同意,很多東西根本從沒有出現在香港人的字典裡:為了政治訴求可以犧牲生計,抗爭手法如此多樣化,甚至走向衝擊性,平民大規模出來反抗。
一場理大抗爭,加上區議會選舉,又加上昨日多場集會,一次又一次,我目睹香港人對擁有權力者的不信任。香港人以前不是這樣的,我們喜歡名牌,追捧大機構,信任有track record(經驗和資力)的人。
然而一場反修例運動,年輕人蒙着面上前線去犧牲,中年人醒覺權力即腐化,任何會考慮現實和利益的結構都容易向當權者下跪。從大傳媒、到大公司、到老品牌,一間又一間倒下,一次又一次出賣香港人利益,睜着眼說謊話。
就像香港最大免費電視台報導新聞時,提及泛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強調不少勝出參選者都是「欠缺從政經驗的素人」,諷刺是,即使是一些老泛民人士,如馮檢基和黃成智,過去兩人多年來拿過數十萬票,今次兩人合共只有幾百票,香港政治學者馬嶽寫道:「對於過氣政治明星的無情,是偉大選民的象徵」。資歷,包含了錯綜複雜的舊日利益瓜葛,有時是一種負資產。
其中最戲劇性的一區,建制明星油尖旺區議會主席葉傲冬,被一名名不經傳的年輕人打敗了。27歲的陳梓維「CV沒亮點」,他讀書不成,公開試會考拿零分,連較容易畢業的毅進課程他也不及格,陳梓維接受傳媒訪問時不擅詞令,說話時結結巴巴。建制派甚至揶喻他智力有問題。
陳梓維出來站台時,形象不亮麗,不穿西裝,只穿球衣,手寫政綱字體像孩子塗鴉。但似乎,素人的不包裝、不修飾、不偽裝,成為了現在香港最需要的救贖。
香港從來不是這樣,我們一直崇尚包裝、喜歡走精面(滑頭)、習慣見高拜見低踩。這個夏天,我們受夠了這些勢利的人、看不過眼既得利益者對人性和良知的踐蹈,忽然愛上了素人的踏實,好像基因突變。
一位中年人說,五十多歲以來今次是第一次投票:「我寧願投給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至少他不會對社會產生傷害,但立心不良的人,越能幹的話,為社會帶來更多傷害,我要阻止這些人當選。」
理大事件中,大學校長團隊穿着醒目制服,一字排開召開記者會,說「校方是事件最大受害者」,說「校方反應很快」,說「校方用和平方法勸說了千餘人離開」,專業公關阻止記者追問問題。我不禁想,校方有資源聘請最專業公關,但卻讓人聽不到真話,看不到關心。
相反呢?很多真正為事件付出的人,卻甘於捲起衣袖在暗角工作,連日我在校園,碰到的中學校長,教會人士,他們每天來跟留守者談話,跟他們祈禱。其中一名留守者被稱為「厨房佬」的男士,本身情緒比較躁動,留守後期一度激動得鎖起記者,又拿起利器,眾記者很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一位牧師太太袁陳錦美,趕回理工大學,勸服「厨房佬」一同去醫院就醫,更要求記者離開,好讓大家的鏡頭不要激刺他。記者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看到袁師母及其他教友攙扶着厨房佬,厨房佬一拐一拐地與背着日落離開校園的身影,是其中一幕讓人最難忘,最讓人感到關懷和愛的畫面。
有人說了一句十分準確:「理大事件中,真正做事的人,大家看不到;沒有做事的人,卻讓大家要看到。」
都是學生明白校方,有人在飯堂外塗鴉問:「滕錦光(校長)去了那裡?」有人塗鴉回答:「去了Hotel Icon 28樓吃中餐。」
這句話的意思是甚麼呢?理工大學旁邊有一楝高級酒店叫Hotel Icon,廿八樓的中菜廳格調高級,價格高昂,學生認為,校長都跟權貴去吃飯了。而被困的理大學生,則靠罐頭食物和即食麵充饑十多天。
你們和我們,上層和下層,那種分裂和不信任,就是今次運動一個爆發點。
校方高調說,他們「成功化解危機」「反應十分快」,這些語言偽術,在傳媒裡一整天播放,聽得人頭皮發麻;每天下午四時警方記者會,那裡的話更讓民間訝異,被諷為「警謊」記者會。
遠的不說,昨天下午尖沙嘴遊行,警方於尖沙嘴一帶發射催淚彈,警方一度指責有「數百名暴徒投擲煙霧餅」所以才放催淚彈,如此宣告,讓記者圈子昨日搜索枯腸,四處查問,究竟有沒有記者看到或拍攝得到「煙霧餅」,奇怪是幾近沒有人拍攝得到這個場面,後來警方堅持「有人投擲煙霧餅」,但卻未有任何紀錄曝光。
如此這般,我們對於任何大機構發言人,都失去了信任。似乎越有資源、越享有專業公關服務、越有資歷去發言的人士,說的話越偏離事實。
我們受夠了這些,我們想反樸歸真,我們需要素人,即使他們的說話拙劣、低層次、沒有技巧。難能可貴是人性和真誠,這些話,千金難買。
昨日三場遊行,我見證了兩場。有趣是,早上一場和由一班爸爸媽媽籌辦,台上主持是一對夫婦,他們說自己是社工,住在上水,育有一名八歲半兒子。鬈髮的兒子在台下蹦蹦跳。
這對社工夫妻說,他們煩惱過要設計橫額,但卻沒有帶來一塊專業印刷的,而是改由孩子用顏料手繪的一幅圖畫,用英語寫了口號「No More Teargas」(不要再放催淚彈),夫婦配站台,與友人一起籌備這個活動,影印的新聞稿,不專業,不花俏,不修飾,但卻實事求事。
他們找來中學老師談催淚彈遺害,大家都不是職業演說家,但平民百姓的擔心和煩惱,說得直接了當。爸爸阿昌說:「我們想了想,為何領頭的牌子那麼小,是特意的,我們每一個的聲音都微小,聚起來就是一把很大的聲音了。」聽的人很受落,逾百群眾頂着秋天的烈日走畢全程。
到了傍晚舉行的萬人空巷遊行,一度衝突,六時五十分,有新聞主管急急致電告訴我,主辦者會於晚上七時見記者。如此這般急趕,的確惹來記者不方便,眾記者趕到約定地點文化中心,見「主辦方」的樣子,又真是沒辦法去氣惱他。
這個男士,一頭南美洲足球員風格的造型,梳了一頭小辮子,他站在一個十分幽暗的位置,見記者就張開口講話,那管記者未到齊,那管記者的咪高鋒未有調校好,平日記者會覺得講者「不專業」讓大家辛苦,但今天,看到這種樸素、沒經驗、不懂操控傳媒的普通人,記者的包容度又大增。
這位男子上鏡前把口罩戴上,他一身休閒衣飾裝束,幾位麻甩風朋友在旁取笑他,他向記者說,自己不過是一名「連登仔」,為了提醒港人不要忘記五大訴求,所以於區選後舉辦這個遊行活動。
「我猜想沒有人想到,平凡一個沒名沒姓的連登仔,也吸引了那麼多人來,真是令我嚇了一大跳。」
這個微胖男孩,語氣裡有點雀躍,又有點裝作鎮定,有點搞笑的味道。他應該不明白,今時今日,不專業、素人登場、說話不修飾,反而是最吸引香港人前來的魔力。
說話完畢,記者問他叫甚麼名字,他還孩子氣地跟同伴商討,應該叫英文名字Swing還是中文譯名,記者們都沒好氣地取笑他,怎會有主辦單位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想好?煞是可愛。
因為素人,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我們每一個都沒有比另一人高貴,這是香港的新秩序。
正修影印店 在 香港作家王迪詩 Facebook 八卦
關於失戀和走堂(這是我有一年應中大學生邀請於新亞書院校慶活動演講的大概內容) 各位學弟學妹:我在大學主修戀愛,副修哲學。那時哲學系有些很好的老師,但其中一位教授總是影印他多年前寫的專欄文章,派給我們每人一份,然後在課上朗誦自己寫的東西。這不是校際朗誦比賽,我們也不是文盲,為什麼不能回家才細讀文章?我期望老師善用上課時間,但我無法改變教授的做事方式,所以我走堂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甚至連他那一科的考試都缺席,後來給他抓住罵得狗血淋頭。「考試也不來!你知不知我會給你零分?你到底往哪裏去?」我告訴他我去了喜瑪拉雅山看彩虹。
那一科,我結結實實得了一個零蛋。但我用那個學期繞課省下的時間讀了左拉的《小酒店》和《娜娜》,把卡夫卡的作品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很認真地思考人既然會死那為什麼仍要努力生活,在喜瑪拉雅山住了幾天。這些收穫,你用成績表上十個滿分我也不會跟你交換。
我不是鼓勵你們走堂,而是提醒你們走堂必須走得有價值。假如你走堂是為了睡覺、打機或在宿舍hea一個上午,那何必讀大學?第二,我選擇不去上課和考試,而我願意承擔後果。我呼籲大家不要學我,因為我雖然缺席一科考試而得零分,但我有些其他科目成績優異,所以畢業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因為某科零分而無法畢業,那可能會找不到工作,那就沒有錢,而且也得付額外的學費補讀一個學期,勞民傷財。第三,我雖然不認同那位教授的教學方法,但我從來沒有對教授無禮,我選擇默默地離開。我們有權不認同別人的處事方法,但不可以傷害或侮辱他人。
這基本上就是我對走堂的看法。現在談談大學課程另一個重要部分——拍拖。我第一次真正對男孩子心動,第一次學會愛一個人,第一次被男孩子認真地愛,都發生在大學時代。這些經歷深深地影響著我往後的人生,影響著我的寫作。既然渴望戀愛,那就一定有機會失戀。愛情從來都是一廂情願。
最近我回大學去探望一位我敬愛的哲學教授,他說每天都有失戀的學生找他傾訴,他讓學生去看一部關於貝多芬的電影。「那電影是關於貝多芬失戀嗎?」我問。「跟失戀完全無關啊,我只是找些九唔搭八的東西分散他們的注意,這是治療失戀的最佳辦法。」
說得也是。一件事做得不順,那就做點別的事情轉換心情,漸漸一切就會好起來了。你可能以為我耍你,事情怎會無端端好起來?但只要著眼於別的事,心情的確會放鬆下來,頭腦變得清醒了,也能看見之前沒注意到的盲點。境隨心變,心情變了,際遇也會隨之而改變,這是我本人千真萬確的經歷。
有一點我想給你們心理準備,無論愛情、事業、朋友還是家人,你們將來一定都會遇到很多你們認為不公道的事情。拍拖會問:我對你這麼好,為你付出這麼多,為什麼你要飛我?但其實對方一樣覺得自己對你很好,付出比你更多。人與人相處,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吃虧的一方。愛情不是一場消費,不能計算你做了九十五分,她做了九十二分,所以你比她更愛對方。
如果你問我,Daisy,失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四個字講完——塞翁失馬。對於我的ex,我可以跟他們分手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運。我希望他們會說「大家咁話」,這樣我會替他們高興。愛情讓我學懂最大的教訓是不要站在今天去看你的一生。(本文摘自王迪詩《信報》報專欄文章)
正修影印店 在 游士衢 Trig Yu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一份給所有畢業生的禮物
每個人截然不同的過程
希望因為這份禮物
讓我們相聚
珍惜、擁抱共同的回憶
從這份回憶裡,獲取能量
然後,向前邁進
如果有機會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再見面
如果有機會
接下來的路
我們一起走,好嗎
【影像製作】
導演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執行製片 Executive Producer
游士衢 Trig Yu
代理執製 Cover for Executive Producer
趙宇晨 Asa Chao
攝影 D.O.P
劉嬿妮 Liu Yen Ni
美術 Art Designer
林圻芳 Chi Fang Lin
燈光 Key Grip
黃允劭 Yun Shao Huang
燈光助理 Lighting Assistant :
蔡家揚 Jia Yang Cai、陳樂 Le Chen
池正揚 Johnny、郭政良 Kuo Cheng Liang
邱翊傑 Yu Jie Qiu
場務 Set Coordinator:
游士衢 Trig Yu、張大軒 Ta Hsuan Chang
側拍 Side shot
黃律然 Liu Ran Huang
張大軒 Ta Hsuan Chang
林圻芳 Chi Fang Lin
後期顧問 Post-Advisor
林貫洋 Guan Yang Lin
剪輯 Editor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後期調光 Colorist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後期處理 Post Production
林圻芳 Chi Fang Lin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音樂製作】
音樂製作人 Music Producer
周已敦 Itun Chou
作詞 Lyrics
游士衢 Trig Yu
作曲 Composer
趙宇晨 Asa Chao
編曲 Arranger
趙宇晨 Asa Chao
編曲後期 Post-Arranger
MOTIV
演唱 Singer
游士衢 Trig Yu
和聲 Backing Vocal
梅傑、曾耀賢、何蘊青
黃欣翎、潘志睿
鍵盤 & 合成器 Keyboard & Syn
趙宇晨 Asa Chao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
趙宇晨 Asa Chao
木吉他 A.Guitar
羅紹恩 Shao En Lo
鼓 Drums
李宗諺 Cleaf Lee
貝斯 Bass
賴研傑 YJ Lai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趙宇晨 Asa Chao、周已敦 Itun Chou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玩痛研究室 Playtone Lab
狀態音樂 Statemusic
混音、母帶處理工程師 Mixing & Mastering Engineer
周已敦 Itun Chou
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狀態音樂 Statemusic
【演員名單】
男主角
蘇勁宇
女主角
郭明媛
樂團成員
游士衢、趙宇晨、羅紹恩
李宗諺、賴研傑
[特別演出]
監考老師:Eating先生
畢業照老師:Power錕
[騎腳踏車、吃早餐學生]
林煒恩、蕭相程、黃韋豪、洪紹祥
[舞者]
林煒恩、陳奕翔、呂旻軒、張朝翔、王廷璟
[教室學生]
閻建銘、簡瓅、吳冠霖、連子鳴、郭澤瀚、邱柏豪
張家恬、游士衢、池正揚、周哲瑋、陳安玲、李毓妍
[女主角好友]
詹郁珍、郭俐彣、陳安玲、陳樂
[畢業生]
徐翊嚴、廖玟銨、楊子霆、陳博煒、吳庭妤
林姿妤、王榮德、楊念潔、許原彰、徐子淳
[校園用功學生]
蔡家揚、林圻芳、游士衢
【企劃協力】
五口創意工作室 Give Meet Five
【特別感謝】
[募資參與](按姓氏筆劃排列)
Daisy Lai、Ian Tsai、PeichunLo
Yue-hua Chen、Yi-Ming Chang
方陳翔、王禹涵、江宇雯、余亞玟
吳孟衡、吳奕鋒、呂尊昱、李友仁、李宣
李槃一、那個、卓昱誠、林洸宇、林勤富
林意淨、施淳耀、胡琇雯、孫明恩、翁宇旲
高君權、張崴傑、張慈欣、張瑞芸、陳宛柔
陳玟傑、陳宣、曾紀雅、游佳欣、黃冠融
黃碁盛、廖玟銨、鄭德馨、閻建銘、應修平
謝佳蕎、謝宗恆、韓寧、簡心成、簡瓅、蘇勁宇
[演員協力]
台大蘭友會 NTUKavalan
台中地區校友會、台大化工系學會
新竹地區校友會、台大文學院學生會
[道具協力]
台大椰風搖滾社 NTU Rock Club
陳沁揚、郭明媛、陳奕翔、王怡婷、沈庭麗、黃冠融、廖玟銨、羅苡瑞、張智彥、閻建銘、張雅筑、連映婷、李庚霖 、劉嬿妮、趙宇晨、黃冠融
[場地協力]
D-School 創新設計學院
小福二樓用餐區
小福經典影印店
社科院
桃花心木道
普通教室
海豚飯店
鹿鳴堂旁草皮
椰林大道
臺大畢聯會
總圖前草皮
[器材協力]
旋轉牧馬 Merry Go Round Inc.
———【歌詞Lyrics 】———
嘿 還好嗎
前往道別的地方
拍個照吧
紀念一起的時光
嘿 辛苦啦
幾年熬夜的日常
鐘聲一響
一切都 過去啦
第一次認識的模樣
漸漸地變得不一樣
對自己模糊的想像
現在也找到了方向
不知不覺學會說謊
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雖然一路跌跌撞撞
也還是撐過啦
說不完的話 留到未來再說吧
忙不完的忙 暫時放到一旁吧
放不下的他 是時候該去遺忘
出口在前方 我們一起走,好嗎
嘿 不捨嗎
這片校園的魔法
教室走廊
堆滿青春的過往
嘿 煩惱嗎
還沒完成的計劃
鐘聲一響
一切都 過去了
第一次相遇的想法
漸漸也變得不一樣
隨著有不同的方向
生活變得難去分享
女孩男孩學會化妝
學會應對社會的方法
承受著他們的目光
也堅強的成長
說不完的話 留到未來再說吧
忙不完的忙 暫時放到一旁吧
放不下的他 是時候該去遺忘
出口在前方 我們一起走,好嗎
就算會 忘記當年的夢想
至少讓 這首歌迴盪
說不完的話 留到未來再說吧
忙不完的忙 暫時放到一旁吧
放不下的他 是時候該去遺忘
出口在前方 我們一起走,好嗎
#畢業歌
#我們一起走好嗎
#游士衢TrigYu
正修影印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山海饌藝版畫展 #黃得誠專訪
藝術家黃得誠以金屬腐蝕版一圓自小到大的藝術夢
藝術家黃得誠從小就相當熱衷於繪畫,曾在高中聯考時;考過了那時仍是專科體制的台藝學科考試,「當時的我還不知道甚麼是素描呢!」,由於對台灣的術科環境不甚了解,他錯過了接下來的術科考試,也因為家中長期在做工程的影響,轉而申請了電機相關科系。
就讀泰北電機的期間,內心一直無法忘懷喜愛的藝術;黃得誠遂決定轉考同校的美工科,美工科的修習完成時,因感術科學生的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於是在重考準備了一年後,進入了理想中的台藝大美術系學習。大學生活中,得誠能盡情的沉浸在藝術的滋養裡,可惜的是,因為當時家庭背景的經濟需求,畢業以後卸下了藝術的夢想,也喜愛烹飪的他和家人開了間餐廳共同經營,一轉眼就過了十三年。
回到母校擔任助教 深入版畫創作的開端
經營餐廳這段時間,黃得誠透過恩師鐘有輝教授推薦,重新再次回到台藝大,協助版畫所擔任助教一職,坦誠個性「閒不下來」的他,也曾同時身兼餐廳老闆及版畫所助教雙重身份 ,銜接的時間長達兩、三年。也是經由在版畫所幫忙的過程中,逐步對版畫媒材更深的認識;梅丁衍教授也鼓勵他:「去玩玩看嘛!」,當下猶豫的他也在思考,若以版畫創作為主該如何下手才好?擅長從週遭尋找熟悉題材的黃得誠,因此便聯想到了他的餐廳經營背景—「料理」。
決意要投入版畫創作後,一開始得誠也從木板版印做起;一路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版種,直到他遇見了西方版印的金屬腐蝕版,終於找到了他心中想要追求的中西融合元素!藝術家黃得誠使用銅板加以打磨後,再接著上防腐蝕劑,然後在刻線,這時可以選擇氯化鐵或硝酸來作腐蝕;接續著線刻完了之後,再清洗完後做層次的遮蓋,最後噴上細點就大功告成了。
創作與烹飪的奇想結合 黃得誠繪料理燴出絕佳風味
此次得誠展出的作品,都以料理為主,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問題,在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眷戀的味道,無論你是不是已經嚐遍世界美食,但總有一個是終身難忘的味覺體驗,這個滋味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伴隨著人生重大的事件或情緒轉折,因此將味覺烙印在生命中,藉由本展一起來發掘;關於每個觀賞者內心裡屬於「味道」的故事。
藝術家黃得誠以臺灣辦桌菜餚或庶民小吃為主題,這些隨處可見的菜色,記載了臺灣社會的脈動,並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烙影印下一個重要的故事,透過創作者的重新詮釋而轉化成的圖像,與觀者內心景觀產生連結。以唐朝懷素的食魚帖,從書法的造型概念中喚起作者對文字的情感,將其轉化成圖像表達,創作者對於飲食後的內心景觀這是屬於一種自身對於食物的觀照,也希望經由作品帶領觀者回憶起屬於自身的飲食景觀,追尋原味的體驗。
主打作品「食珍錄」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食物,在此基礎上將經典文學紅樓夢的故事結合重新詮釋,讓食物除了給人味覺的滿足外,將內心的感受轉化成為視覺圖像的創作集結。而展出作品之一的「食全大補」,為創作者從臺灣傳統補身觀念為出發,集結民間習俗中對於補身食物的觀察及轉化的成果;每個人都有吃補的經驗,通常第一次吃補的經驗都是來自家庭在「以形補形」的觀念下,這是一種來自家人對自身的期望,而「食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食療方法,生物和人類在地球表面所經歷的漫長的進化生活,經由呼吸、喝水和吃東西,與地球表面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平衡狀態,使食物在人體裡被充份的延伸;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作品內容多以呈現食物的功能性,以創作者的角度重新詮釋。
與記憶中的美好道別 啟程前往藝術的康莊大路
對於得誠來說,「餐廳」的完美結束—在回去創作者的身分以前開過一家餐廳,雖然沒有大飯店的規模;卻是人生的轉捩點。那些創作低潮的日子讓他重新思考沈澱,因為餐廳開設在畢業學校的附近,也在每個時期與這些學生建立了共同記憶,十多年間發生了很多的事;當得誠決定再以創作視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業後,毅然結束了餐廳的經營;唯一的遺憾是來不及跟這些朋友說「再見」,因此他一直希望能重新烹飪當年餐廳菜色,邀請懷念那些味道的人;並正式地與大家道別,畫下句點—「人生,無不散的筵席。」
這座小小的島嶼,混雜各地的人種;帶來各種料理、不同的味覺感受,食物對於這座小島的人來說,只是建立在人類最基本需求上的「煉金手法」,慢慢失去原有的味覺感受,透過黃得誠的作品讓我們一同來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味?(文:金車文藝中心)
黃得誠 簡歷: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畢業
現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版畫藝術碩士班 行政助教
奇想文化有限公司 / 奇想畫室 負責人
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正修科技大學附近便宜的影印店- 看板FongShan 的八卦
大家晚安, 想請問在「鳳山青年店的寶雅」跟「正修科大」之間有沒有便宜的影印店,例如一張0.6元之類的, 大概要列印60-100張之間的個人資料, 請版友提供地點了,感謝 ... ... <看更多>
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正修科技大學附近便宜的影印店@鳳山區 - PTT台灣在地 ... 的八卦
大家晚安, 想請問在「鳳山青年店的寶雅」跟「正修科大」之間有沒有便宜的影印店,例如一張0.6元之類的, 大概要列印60-100張之間的個人資料, 請版友提供 ... ... <看更多>
正修影印店 在 [問題] 高應大或正修附近有推薦的影印店嗎? - 精華區Kaohsiung 的八卦
因為我有一份筆記要印但是量滿大的,
希望可以找到一間便宜又實惠服務也不錯的影印店,
我家這鳥不生蛋的只能騎到正修附近或高應大附近,
希望大家可以推薦幾家 ^^ 謝謝
還有想請問一下美術用品社,不知道這附近有沒有?
爬了一下板上的文,好像都是在火車站前或文化中心
但是真的太遠了 Orz
我想買大的塑膠套,就是可以裝日本偶像海報的大小
應該是 63*92 左右的尺寸
謝謝大家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37.69
※ 編輯: lowrysfarm 來自: 220.143.37.69 (10/14 17: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