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提碳稅
台灣反而「火力全開」
歐盟14號將提案「碳邊境稅」
若提案通過
預計2026年會全面實施
衝擊台灣千億出口額
經濟部初估
鋼鐵丶塑橡膠丶水泥與造紙
這四大傳統產業會被徵收到碳稅
出口金額合計約1087億台幣
全球減碳的政策目標並非新聞
為了防止暖化加劇和空污
消費者選擇碳足跡較少的商品
各國也研究碳稅
試圖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而蔡英文的能源政策
卻是反其道而行
綠電不足以彌補核電缺口
台中火力發電廠甚至火力全開
要增建2部燃氣機組
與全世界節能減碳的目標唱反調
經濟部的官員則氣定神閒
表示:「初步看衝擊不大!」
「衝擊不大」
是官員的自我感覺良好
新冠疫情演變至今
這種「自信心」貢獻不少
能源政策是10-20年的計劃
現在擺爛
以後就完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雙子星 #大法官 #工輔法 #柯文哲 #G20 #香港反送中大遊行 #川普 #安倍晉三 #土耳其 #酒駕新制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
歐盟減塑政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我們活在一個渾然而不自知的塑膠之毒世界。
根據OECD統計: 全球每一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且全球塑膠大廠卻又一邊
以每年增產4-5%的速度, 增產塑膠製品。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
大約從2010年開始,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一種聲稱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的技術,被認為能解決塑膠之毒的「新科技」
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針對全美37家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的企業進行研究後指出 -- 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 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
我們要帶你認識這種"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新科技, 並且探討一個目前環保和公衛界 最核心的討論點: 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
{內文}
塑膠,你今天用了幾個塑膠袋?又用了多少塑膠吸管呢?你知道有些塑膠,根本回收不了,分解不了嗎?
(CNBC News)
全球而言,每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根據OECD資料,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
(蓋約\美國環境科學教授)
我們一邊對每天製造的塑膠垃圾量震驚,原生塑膠大廠卻又一邊,每年增產4-5%的塑膠製品
一般而言,7種不同的塑料中,只有2種能回收再利用,其一是耐熱性差的寶特瓶原料PET,其二是耐熱度較高,常用來裝載牛奶的HDPE,其他全都無法回收。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成為龐大而無法分解的"南太平洋毒垃圾帶"。直到最近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聲稱能處理各種不同塑膠垃圾 應運而生。
(克里斯曼\美國化學協會塑膠市場主任)
這種新科技能將塑膠垃圾,分解到原生塑膠原料,然後製造出全新塑膠製品,讓塑膠垃圾領域 產出更大潛力
目前全美(包括跨國企業)有37家塑膠企業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亦即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研究後指出,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這三家企業分別是1)Brightmark,2016年創立於印第安那州,矢志於2021年,能有將10萬噸塑膠變為燃料的能力,英國石油BP 已應允購買Brightmark的燃料。
(鮑威爾\美國 Brightmark CEO)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製造低燃燃料,我們產出的燃料能減生溫室氣體14%,和現今市面的原油或天然氣相比
由於Brightmark還擁有把塑膠轉變為精製石蠟的科技,因此 被認為的確「非常接近」有將塑膠「化學性回收」的潛力。而第二家被GAIA認可的,創立於英國的<塑膠能源>(Plastic Energy),目前他們有兩座西班牙廠,具有將塑膠 轉變為 塑料的商業規模能力。
(蒙利歐\Plastic Energy CEO)
我們將回收能力目標訂於2023年前,能夠每年轉化30萬噸塑膠垃圾,從今年四月起,我們已將TACOIL業務(塑膠垃圾轉變為石化原料),100%轉為製造出全新塑膠品
<塑膠能源>(PE)企圖心的背後,是歐盟的產業獎勵金,這使得PE也承諾,未來三年 提升產業能力20倍,且2025年前,回收歐洲「2倍塑膠垃圾」,也就是1000萬噸塑膠垃圾作為回饋,這讓歐洲「化學性回收」塑膠的潛力,比美國更被看好。而第三家被GAIA認可有「化學性回收塑膠」能力者,是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Agilyx。
(古柏\Agilyx CFO)
我們有明確的通路和產品路線圖,將廢棄垃圾的回收再製率,從10%提高到90%
Agilyx可謂最早進行將塑膠垃圾回收,再製造為化石燃料的企業(2004-2015年),他們將燃料提供給美國國防部,之後,Agilyx轉型為 將無色透明的熱塑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轉化為可廣泛製造塑膠製品的苯乙烯(Styrene),也就是可丟棄塑膠杯或外帶飲料杯的塑料。但GAIA質疑Agilyx到2018年為止,將「塑膠轉為塑膠」的實際成功率其實只有10%,但被Agilyx反駁。
(古柏\Agilyx CFO)
如果我們的成功再製率只有10-20%,我們就不可能有合乎經濟效益的塑膠回收通路能讓大型熱塑料企業加入
把用過的塑膠垃圾透過化學變化,居然能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如此「化學性回收」的奇妙美夢,目前仍存在三大質疑。其一,既然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仍停留在把塑膠變成「不具環境友善的化石燃料」,那麼是否真值得國家的扶植和減稅補助?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把"塑膠轉變為燃料"難道會比從煤炭氣化為燃料好嗎?可能吧,但究竟有誰會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都非乾淨能源,不論哪種是最髒 第二髒 或第三髒的(從塑膠轉化的)都是化石燃料,且都具高度污染力
其二,「化學性回收」塑膠究竟是塑膠垃圾的解決方案,還是是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方案,目前在環保界仍無共識,其三,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這是目前環保和公衛界最核心的討論點。
(CNBC News)
坦吉利(GAIA主任)和其他環境學家相信,與其追求塑膠的「化學性回收」,不如透過「立法」解決塑膠垃圾問題,特別是EPR法(Extended Prodecer Responsibility),要求塑膠製者肩負對環境破壞的成本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目前已有提案,要求對塑膠製者課稅,據其製品量對環境與健康污染的比例
(CNBC News)
這類提案才能讓塑膠製者減產,增加市場對塑膠替代品的興趣,讓消費者轉用能重複使用的產品(例:玻璃)
該以"自由市場"還是"政策立法",決定本世紀最大的塑膠之毒,環保專家直言,這關係著人類 還有救嗎?也關係著你我每個人是否能有放下塑膠袋,不用塑膠製品的決心和行動。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5《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dqmCGeU6A
歐盟減塑政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我們活在一個渾然而不自知的塑膠之毒世界。
根據OECD統計: 全球每一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且全球塑膠大廠卻又一邊
以每年增產4-5%的速度, 增產塑膠製品。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
大約從2010年開始,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一種聲稱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的技術,被認為能解決塑膠之毒的「新科技」
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針對全美37家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的企業進行研究後指出 -- 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 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
我們要帶你認識這種"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新科技, 並且探討一個目前環保和公衛界 最核心的討論點: 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
{內文}
塑膠,你今天用了幾個塑膠袋?又用了多少塑膠吸管呢?你知道有些塑膠,根本回收不了,分解不了嗎?
(CNBC News)
全球而言,每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根據OECD資料,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
(蓋約\美國環境科學教授)
我們一邊對每天製造的塑膠垃圾量震驚,原生塑膠大廠卻又一邊,每年增產4-5%的塑膠製品
一般而言,7種不同的塑料中,只有2種能回收再利用,其一是耐熱性差的寶特瓶原料PET,其二是耐熱度較高,常用來裝載牛奶的HDPE,其他全都無法回收。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成為龐大而無法分解的"南太平洋毒垃圾帶"。直到最近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聲稱能處理各種不同塑膠垃圾 應運而生。
(克里斯曼\美國化學協會塑膠市場主任)
這種新科技能將塑膠垃圾,分解到原生塑膠原料,然後製造出全新塑膠製品,讓塑膠垃圾領域 產出更大潛力
目前全美(包括跨國企業)有37家塑膠企業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亦即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研究後指出,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這三家企業分別是1)Brightmark,2016年創立於印第安那州,矢志於2021年,能有將10萬噸塑膠變為燃料的能力,英國石油BP 已應允購買Brightmark的燃料。
(鮑威爾\美國 Brightmark CEO)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製造低燃燃料,我們產出的燃料能減生溫室氣體14%,和現今市面的原油或天然氣相比
由於Brightmark還擁有把塑膠轉變為精製石蠟的科技,因此 被認為的確「非常接近」有將塑膠「化學性回收」的潛力。而第二家被GAIA認可的,創立於英國的<塑膠能源>(Plastic Energy),目前他們有兩座西班牙廠,具有將塑膠 轉變為 塑料的商業規模能力。
(蒙利歐\Plastic Energy CEO)
我們將回收能力目標訂於2023年前,能夠每年轉化30萬噸塑膠垃圾,從今年四月起,我們已將TACOIL業務(塑膠垃圾轉變為石化原料),100%轉為製造出全新塑膠品
<塑膠能源>(PE)企圖心的背後,是歐盟的產業獎勵金,這使得PE也承諾,未來三年 提升產業能力20倍,且2025年前,回收歐洲「2倍塑膠垃圾」,也就是1000萬噸塑膠垃圾作為回饋,這讓歐洲「化學性回收」塑膠的潛力,比美國更被看好。而第三家被GAIA認可有「化學性回收塑膠」能力者,是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Agilyx。
(古柏\Agilyx CFO)
我們有明確的通路和產品路線圖,將廢棄垃圾的回收再製率,從10%提高到90%
Agilyx可謂最早進行將塑膠垃圾回收,再製造為化石燃料的企業(2004-2015年),他們將燃料提供給美國國防部,之後,Agilyx轉型為 將無色透明的熱塑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轉化為可廣泛製造塑膠製品的苯乙烯(Styrene),也就是可丟棄塑膠杯或外帶飲料杯的塑料。但GAIA質疑Agilyx到2018年為止,將「塑膠轉為塑膠」的實際成功率其實只有10%,但被Agilyx反駁。
(古柏\Agilyx CFO)
如果我們的成功再製率只有10-20%,我們就不可能有合乎經濟效益的塑膠回收通路能讓大型熱塑料企業加入
把用過的塑膠垃圾透過化學變化,居然能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如此「化學性回收」的奇妙美夢,目前仍存在三大質疑。其一,既然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仍停留在把塑膠變成「不具環境友善的化石燃料」,那麼是否真值得國家的扶植和減稅補助?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把"塑膠轉變為燃料"難道會比從煤炭氣化為燃料好嗎?可能吧,但究竟有誰會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都非乾淨能源,不論哪種是最髒 第二髒 或第三髒的(從塑膠轉化的)都是化石燃料,且都具高度污染力
其二,「化學性回收」塑膠究竟是塑膠垃圾的解決方案,還是是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方案,目前在環保界仍無共識,其三,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這是目前環保和公衛界最核心的討論點。
(CNBC News)
坦吉利(GAIA主任)和其他環境學家相信,與其追求塑膠的「化學性回收」,不如透過「立法」解決塑膠垃圾問題,特別是EPR法(Extended Prodecer Responsibility),要求塑膠製者肩負對環境破壞的成本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目前已有提案,要求對塑膠製者課稅,據其製品量對環境與健康污染的比例
(CNBC News)
這類提案才能讓塑膠製者減產,增加市場對塑膠替代品的興趣,讓消費者轉用能重複使用的產品(例:玻璃)
該以"自由市場"還是"政策立法",決定本世紀最大的塑膠之毒,環保專家直言,這關係著人類 還有救嗎?也關係著你我每個人是否能有放下塑膠袋,不用塑膠製品的決心和行動。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5《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dqmCGeU6A
歐盟減塑政策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雙子星 #大法官 #工輔法 #柯文哲 #G20 #香港反送中大遊行 #川普 #安倍晉三 #土耳其 #酒駕新制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臺灣焦點】
00:19 雙子星開發案爭議
01:44 大法官人事案爭議
03:24 《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通過
04:37 歐盟解除台灣遠洋漁業黃牌
【國際關注】
05:39 香港示威遊行持續不斷
06:52 川普在G20高峰會上搶盡鋒頭
07:58 伊斯坦堡市長重選結果
【趣味新聞】
09:19 93歲阿嬤美夢成真
【溫馨提醒】
09:48 7/1新制上路
10:31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力寧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or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雙子星》投資案爭議
→ 南海踩國安地雷 投審會將重新檢討陽信等在台投資:http://bit.ly/323Zsyq
→ 國安理由駁雙子星案柯文哲嗆:3秒就夠不需5個月:http://bit.ly/31ZJ6H7
→ 雙子星案遭駁 南海發展將提訴願及必要法律措施:http://bit.ly/2LvK8EX
→ 到手的雙子星案飛了 南海控股:研擬對策中:http://bit.ly/2xmBTT9
→ 金管會:與陽信銀案不同:http://bit.ly/327yzcL
→ 「雙子星案」600億港資得標者遭駁回,柯文哲:國家主權意識是屁話:http://bit.ly/2XHZ6y7
→ 涉「國安」疑慮 投審會駁回雙子星投資案:http://bit.ly/2NBoj9M
→ 雙子星案 「南海控股」遭疑中資色彩須補件:http://bit.ly/2J44eEt
→ 經濟部 臉書:http://bit.ly/2FMyeTs
→ 轟蔡政府「談什麼國家主權意識」 柯P:都是屁話:http://bit.ly/2Lt4TAW
→ 姚文智3D政策影片《翻轉西區SKYLINE》(3分鐘完整版):http://bit.ly/2KT26BU
・大法官人事案爭議
→ 台大法學院長 謝銘洋說 我們沒把馬英九教好!:http://bit.ly/2FYQVUb
→ 曾說台大沒把馬教好 謝銘洋:民主國家批評元首正常:http://bit.ly/302oHiH
→ 批"大法官家是蔡英文家" 藍立委拒投票:http://bit.ly/2KS9pJI
→ 從安樂死到死刑存廢、扁案到拔管案,四位新任大法官有何主張?:http://bit.ly/2NuHIJa
→ 大法官被提名人謝銘洋 昔連署「拔管」今仍不贊成任命:http://bit.ly/2JhaGHa
→ 大法官遭疑政治色彩 黨政人士:批評不倫不類:http://bit.ly/2Xjt1Zg
→ 大法官任期亂 立委鍾佳濱擬提案修法改交錯制:http://bit.ly/2FN8Rkf
・《工輔法》修法爭議
→ 《工廠管理輔導法》三讀 農地工廠2.0上路修法重點解析:http://bit.ly/2ROK0Sb
→ 3.8萬農地工廠「就地合法」?立院三讀《工輔法》增訂20年落日條款:http://bit.ly/2FMajU9
→ 工輔法像落日後還會升起 環保檢察官:不知為何而戰?:http://bit.ly/323s6j0
・歐盟解除台灣遠洋漁業黃牌
→ 捷報!台灣漁業黃牌解除!歐盟:見證台灣打擊非法漁業決心,將支持台灣:http://bit.ly/2JoD0ro
→ 歐盟解除台灣遠洋漁業黃牌 台灣3年努力成功:http://bit.ly/2KT3Ta2
→ 遠洋漁業罰太重? 農委會:放任恐全倒:http://bit.ly/2YqGMqf
→ 揭密!台灣遠洋漁業威霸全球 歐美日中都得低頭: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4-18/121357
・G20與川普
→ 交通減量50%!大阪G20,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交管戒嚴」:http://bit.ly/2RQu55z
→ G20大阪峰會落幕 川普記者會重點總整理:http://bit.ly/2FOhZ8l
→ 川習會大阪登場,中美貿易戰是否停火,就看川普、習近平會談結果!:http://bit.ly/2XAiNbd
→ 川普一意孤行 各界質疑:要G20幹嘛:http://bit.ly/2XkpA4m
→ 川普、金正恩38度線見面:板門店 DMZ的「川金三會」突襲式會談:http://bit.ly/2JkJXJE
・伊斯坦堡市長重選結果
→ 伊斯坦堡的選舉重來:土耳其選民反彈的「厄多安二連敗」:http://bit.ly/2JoN2bI
→ 被拔伊斯坦堡巿長 伊瑪莫魯迎戰重選:對抗威權民粹:http://bit.ly/2Jeccda
→ 特派專欄 伊斯坦堡巿長新官上任 在野勢力眾望所歸:http://bit.ly/2KS0l7T
→ 伊斯坦堡歷經兩次選舉 在野候選人正式成為新任市長:http://bit.ly/30adywx
→ 失算的厄多安 被庫德族補刀:http://bit.ly/2YAoq6x
・香港
→ 中環碼頭「割地送中」今生效!港人與警再爆衝突:http://bit.ly/2NBraQ2
→ 【海濱送中】港中環解放軍用地正式生效 大批警持盾駐守防闖入:http://bit.ly/2XCEuY7
→ 香港七一遊行主題確定 撤回「逃犯條例」:http://bit.ly/2FKQywg
→ 金曲飄政治味 林昶佐得獎喊香港加油:http://bit.ly/2RNf1pv
→ 香港零時清場:佔領立法會3小時,防暴警察已完全清場:http://bit.ly/2Ji2s1r
→ 香港七一抗議全程直擊:示威者衝進立法會,警方清場:https://bbc.in/2XiHnsO
・93歲阿嬤實現被捕願望
→ 一輩子守法93歲阿嬤如願被捕 孫女PO文感謝警察:http://bit.ly/2XjFBg0
・7/1上路新制
→ 禁塑膠吸管、酒駕連坐罰 7/1「10大新制」一次看懂:http://bit.ly/2LwtYv6
【 延伸閱讀 】
→ 川普不敢面對的真相》移民威脅美國社會?《華郵》搬數據打臉:西方根本不存在移民危機!:http://bit.ly/2XFbyi5
→ 高嘉瑜 FB:http://bit.ly/2YrmXPN
→ 報導者【現場 香港示威群眾佔據立法會會議廳】:http://bit.ly/2YrkR2d
→ G20峰會:貿易戰陰雲下,習近平與安倍認同促進「自由公平貿易」:https://bbc.in/2JjmVmI
→ 日本大阪G20峰會落幕 帶你了解會員國有誰:http://bit.ly/2FPXQyS
→ 負債破千億!「南海控股」得標雙子星 履約能力遭質疑:http://bit.ly/2FJvO80
→ 謝銘洋解釋口試爭議 說提告學生口試時「完全無知」:http://bit.ly/3083Lai
→ 黃國昌:楊惠欽素養不及大法官 將投不同意票:http://bit.ly/2ROO18Z
→ 大法官提名人審查 黃國昌轟楊惠欽官官相護:http://bit.ly/321R2aV
→ 是誰打亂了大法官的「任期交錯」制度:http://bit.ly/3086m42
→ 《報導者》年度調查報導——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http://bit.ly/32428Mu
→ 《報導者》血淚漁場二部曲:海上人口販運風暴:http://bit.ly/2J4kvcv
→ 上千漁民抗議「罰太多」,漁業治理成為誰的噩夢?:http://bit.ly/2XI1JzZ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Ke-NVuz-pA/hqdefault.jpg)
歐盟減塑政策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評價
【公園2.0,行不行?】
政策有延續性,我們必須隨時隨地都是備戰狀態!
阿華到港坪運動公園會勘時,許多民眾向阿華反應已與昔日不同,如影片中所呈現,港坪在沒有良好的維護管理之下,因為地面積水與大型枯枝散落潛藏安全危機之外,還有衛生問題的產生;到了槌球場一角,更發現軟墊凹凸不平與環境管理不足問題。
再來阿華提出公園內禁止民眾進入告牌設置地點不當,原本這塊閒置空地設有遊樂設施,而現今已拆除,阿華建議市府參考沖繩特色公園,為嘉義市再添一處共融式特色公園。
嘉義公園的鳥籠閒置已久,阿華希望將鳥籠規劃成裝置藝術,融入嘉義印象,形成一個觀光打卡景點,吸引人潮前往。
「啟動公園2.0」繕公園各項設施,提升公園品質,建構優質生活環境與機能,吸引人口移居,加上「百大品牌拚經濟百種幸福在嘉義」之政策,產業進駐、促進觀光並帶動經濟,繁榮嘉義,才是真正結合觀光、產業拚經濟!
【創造經濟與環保雙贏】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歐盟議會通過「2021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為禁用一次性開出第一槍;蔡英文總統也宣示「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政府更將它列為「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之一,行政院將「循環經濟」列為重要政策。
人類於20世紀初開始習慣「拋棄式」的生活方式,每年約有1300萬噸廢棄物流入海洋,不僅造成130億美元的損失,也讓地球資源產生浩劫,聯合國預估2050年廢棄物量將比海中魚類多。
針對廢棄物,阿華以台灣人愛喝咖啡為主軸切入議題,台灣一年咖啡商機高達700億,相當於每年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22杯咖啡。
咖啡杯外表雖是紙做,內層卻為能具備防水會塗上塑膠塗料,這造成回收問題與對環境二次傷害問題。為減少對環境傷害,阿華提出效仿德國漢諾威推出環保咖啡杯租借模式,能在A地租B地還並退還押金制度。
嘉義市現有127家咖啡店,密度全台第二,僅次於台北,市府出資環保杯,邀請連鎖業者與一般咖啡店研議裝設清洗設備,一方面提升店家聲譽,一方面永續再生循環家園,創造綠色消費模式、減少使用抛棄式產品、加強教育及宣導:減少一次用飲料杯、限制包裝飲用水、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動產品重複使用示範計畫,落實廢棄物源頭減量精神。從嘉義市開始做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hEj5Zb7F7g/hqdefault.jpg)
歐盟減塑政策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評價
回收率不到一成!塑膠垃圾不是進焚化爐就是到海裡去了
💥💥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被塑膠纏繞導致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前陣子花東海灘也出現三起鯨豚擱淺事件,其中一隻雌性柯氏喙鯨被發現胃中充滿大量塑膠垃圾,體內甚至還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發布的報告顯示,若人們繼續生產塑料而未能妥善處理,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比魚還多!
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及廚餘,但該政策推動14年,不僅宣導有問題,一般民眾與食品容器印製業者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民眾分類好的塑膠垃圾,還是會因為髒汙、塑膠種類標示不清、回收價值低等因素,再次被清潔隊歸類為一般垃圾,導致垃圾不是流進海洋,就是被送進焚化爐🔥🔥🔥
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在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了152億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60個塑膠袋,若以每個3.55克計算,去年一整年共產生了高達5萬3960公噸的塑膠袋,而回收量只有約5148公噸,#回收率不到一成!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2019年1月3日公布,全臺所有海域都有微型塑膠的蹤跡,這些微型塑膠會吸引和吸收海水中一些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有毒性的污染物質,不僅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毒害,還會在生物體內累積,經由食物鏈回歸到人類身上,所以「人吃塑膠」也不再只是危言聳聽,舉凡淡菜、牡蠣、蛤蠣都被驗出塑膠殘留,其中更可能夾帶重金屬與有毒物質,都會增加健康風險。
面對如此嚴重的垃圾汙染困境,環保署公布的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草案,卻直到2030年才會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還不包含其他塑膠製品,就連違反規定的販賣業者和製造業者,也只各處1200到6000以及6萬到30萬的罰鍰,#甚至比肯亞的57萬台幣到110萬台幣的罰鍰還低。
📌📌建議環保署可以參照歐盟與英國,擴大生產者的責任,並加強污染者付費原則,像是讓生產者買單包裝回收處理費,對再生成分低於30%的一次性塑膠課稅等等,以期能有效從源頭控管塑膠垃圾,以符合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安定化、資源化的處理原則。
#質詢
#環保署
#塑膠
#回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c4asz4oQ/hqdefault.jpg)
歐盟減塑政策 在 限塑政策推動成效如何?減塑到禁塑,路還長?|獨立特派員第 ... 的八卦
在世界各地的 減塑 中, 歐盟 決議2021年、印度預計2022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當全球警覺到塑膠危害、設定 減塑 目標,台灣卻只規劃在2030年禁用四種一次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