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不斷,正事還是要做。
前幾天,跟大家報告了安全帽改裝規範的新聞追蹤,我們接著補充安全帽的其他規定。
比方說,騎乘機車之所以需要配戴安全帽,是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項第6項規定,未戴安全帽應處以500元罰鍰。因《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2項、《商品檢驗法》第2條與第6條授權,標檢局負責檢驗安全帽合格與否。
也就是說,國內所有安全帽,都需要標檢局檢驗通過、有CNS標章才能販賣,僅標示其他國家標章(比如美國DOT、SNELL、日本JIS、歐盟ECE)仍不能直接販賣。
那麼要如何分類安全帽呢?大家平常口中「瓜皮帽」、「四分之三」,即是用形狀來分類,而國家標準其實有四種類型,依據包覆程度,分為:半罩式(a.k.a. 瓜皮帽)、半露臉式(比半罩式多覆蓋後腦勺一些)、露臉式(俗稱四分之三,只有下巴沒有罩到)、全罩式(連同下巴都罩起來)。
如果按照檢驗強度(衝擊吸收性、抗穿刺能力)分類,可為普通型及加強型。四種類型安全帽皆有普通型規格,露臉式跟全罩式另外有加強型版本。
從歷來的交通事故統計跟常識,其實露臉式、全罩式安全帽保護範圍大,相對安全,那為什麼還有半罩式跟半露臉式呢?
根據標檢局臺南分局的考察報告,我國安全帽CNS標準主要參考日本JIS規定而訂,雖然兩邊對於半罩式的定義不盡相同,但考量台灣夏季溫度高、濕度高等氣候因素,因此標檢局仍建議保留半罩式安全帽作為消費者選項之一;此外,半罩式安全帽截至今年之報驗數量佔全部14.6%,可見流通率仍高,貿然禁止也有欠妥當。
然而,在調閱資料後發現,標檢局臺南分局有意修改相關規定,曾於2016年提案(CNS 2396 草─修 1050492)。
新舊草案主要區別在於,將安全帽分類重新定義:形狀上,第1種(普通型)只包含半罩式及半露臉式,露臉式及全罩式均提升為第2種(加強型);騎乘適用規定部分,機車總排氣量未滿125 c.c.還是可以配戴普通型,但加強型則適用於所有非競賽型機車。
在草案研擬過程中,因少數廠商反彈(成本提高等因素),使標檢局無法凝聚業者共識,進而推出折衷方案,將合乎普通型規格之露臉式、全罩式分別稱為「準露臉式」、「準全罩式」。看起來緩衝的方案,卻也使新草案缺乏顯著進步,因此標檢局內部已經宣告廢止2016年草案,確定維持現行2007年版標準。
各位朋友們,看到這裡你覺得合理嗎?騎乘機車出車禍時,半罩式安全帽也許沒有噴飛,但頭部沒有被覆蓋的部分可能已經受傷,是不是應該逐步淘汰半罩式或半露臉式安全帽?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後續我們會追蹤相關議題,考慮針對騎乘機車佩戴安全帽等規定進行修法,讓安全帽不再淪為有戴跟沒戴一樣、介於「有跟沒有之間」的附屬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13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選擇安全帽除了看包覆性,還要了解一下國際認可的安全認證。這邊淺談一下安全帽的種類和認證種類。喜歡檔車的朋友,選一頂安全又適合你的安全帽吧!Besides types of helmet, it's also important to learn about the safety behind all...
機車安全帽種類 在 邱顯智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每年有將近300人戴安全帽仍死於A1交通事故嗎?
從2011年至2020年10月,總共有 #3235人有戴安全帽,卻仍死於A1(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交通事故。
這些交通事故,頭部撞擊經常是致死的原因。這些人,很多是年輕學子,或是家中的長輩。要怎麼避免類似的悲劇,一再發生呢?
最基礎的改善工程,就在於第一線員警紀錄事故的「#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這張表鉅細靡遺,早期多是為了釐清肇責之用,近年也成為改善道安的基礎數據。
這張表,警政署上次的修訂期間是2016年,運研所也在去年完成「道路交通事故調查表檢討修訂及統計運用」。
然而,關於機車騎士是否有戴安全帽,戴了什麼種安全帽,這張表僅提供「有」或「無」的選項,並沒有進一步細分,受傷、身亡的人,到底戴了哪一種安全帽。
從瓜皮(標檢局所稱的半罩式、半露臉式)、3/4(露臉式)、全罩式,標檢局對於各類安全帽的保護性,已經有明確的說明,在2016年,也曾研議強化CNS的認證內容,提升安全帽的保護性,可惜無疾而終。
多年來,官方與民間也經常宣導佩戴3/4或全罩安全帽,以提升行車安全。然而,要釐清各類安全帽的保護性,給予適當的配戴指引,甚至是進一步的強化CNS認證內容,都需要事故現場調查的資料,來予以強化。
我希望,內政部警政署能與早已做出修正建議的交通部運研所,好好在道安會報談談這個議題,在事故調查表正式納入安全帽種類的紀錄,讓不安全的安全帽現形,讓路上的機車騎士冤魂,能夠一年比一年少。
也要提醒各位機車騎士,#做好頭部防護再上路,真的能夠保障你的生命安全。
質詢影片看這裡👉https://youtu.be/_WimTgyIg_Q
機車安全帽種類 在 林莎 SuperLisa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世貿好熱鬧呀,好多展都聚集再一起了💕
4/20(四)~ 4/23(日),Lisa都在 #國際機車展 Nikko Helmets x Tonup飛豹 等大家唷~~(攤位編號:C0625)
現場有帥氣又多種類的安全帽,快來我們攤位參觀唄~
拍照、打卡還有送禮物唷✌🏻
官網:http://www.nikkohelmet.com
機車安全帽種類 在 13N Youtube 的評價
選擇安全帽除了看包覆性,還要了解一下國際認可的安全認證。這邊淺談一下安全帽的種類和認證種類。喜歡檔車的朋友,選一頂安全又適合你的安全帽吧!Besides types of helmet, it's also important to learn about the safety behind all those labels. Pick a safe helmet for yourself!
Bike: Yamaha WR250X supermoto 滑胎車
Vlog 69 摩托日記第六十九篇
Outro Music: Trixtor - Just This Once
#13N 追蹤 13N Instagram:

機車安全帽種類 在 阿爸去哪裡 Youtube 的評價
在台灣的的中低價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
絕大多數零件都是從大陸來的,畢竟那邊市場蓬勃
在台灣有很多組裝廠和使用台灣製造的鋰電池
在電池安全上可以放心,有許多產品險跟測試認證
另外鋰電池老闆說壽命約三到五年
有提供兩年保固,電池一顆14000
電池不便宜哦,跟一般摩托車三年保養費用應該差不多吧
這幾年小型電動車越來越普及了
不只是外籍勞工朋友會去買來騎乘,很多台灣人也有了新選擇
既不用電動機車的高額購車費用,也不用駕照、不用稅金
不過還是要戴好安全帽並遵守交通規則
在台灣也有很多人抱怨常遇騎這種車的人成為馬路三寶
我是覺得不論交通工具的種類,總是會有不守規矩的人
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車型:JY-166S 電動自行車
馬達功率:800W
爬坡度:約18%
續航力:約30~35KM(載重與坡度皆有差異)
剎車:前後鼓煞
最高時速:依照法規,電動自行車最高速限為25km/h
輪胎尺寸:3.00-10
車重:40公斤(不含電池)
電池:有量科技鋰電池 52V13Ah 通過CNS檢驗 工研院STOBA防爆專利 防水等級IP-68
--------------------------------------------------------------------------------------------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條文
第 69 條
慢車種類及名稱如下:
一、自行車:
(一)腳踏自行車。
(二)電動輔助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最
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
輪車輛。
(三)電動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每
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含電池在四十公斤以下或車重含電
池在六十公斤以下之二輪車輛。
二、其他慢車:
(一)人力行駛車輛:指客、貨車、手拉(推)貨車等。包含以人力為主
、電力為輔,最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行駛於指
定路段之慢車。
(二)獸力行駛車輛:指牛車、馬車等。
其他慢車未依規定向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領取證照即行駛道
路者,處所有人新臺幣三百元罰鍰,並禁止其通行。
前項其他慢車登記、發給證照、規格、指定行駛路段、時間及其他管理事
項之辦法,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定之。
第 72 條
慢車未經核准,擅自變更裝置,或不依規定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
裝置等安全設備之良好與完整者,處慢車所有人新臺幣一百八十元罰鍰,
並責令限期安裝或改正。
電動自行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擅自增、減、變更電子控制裝置或原有規
格,處電動自行車所有人新臺幣一千八百元以上五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並
責令改正。
第 72-1 條
電動自行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行駛速率超過型式審驗合格允許之最大行
駛速率每小時二十五公里者,處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
八百元以下罰鍰。
第 73 條
慢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在劃設之慢車道通行,或無正當理由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不靠右
側路邊行駛。
二、不在規定之地區路線或時間內行駛。
三、不依規定轉彎、超車、停車或通過交岔路口。
四、在道路上爭先、爭道或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五、在夜間行車未開啟燈光。
六、行進間以手持方式使用行動電話、電腦或其他相類功能裝置進行撥接
、通話、數據通訊或其他有礙駕駛安全之行為。
慢車駕駛人,駕駛慢車經測試檢定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者,處新臺幣六
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慢車駕駛人拒絕接受前項測試之檢定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罰鍰。
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三百元罰鍰。
第 76 條
慢車駕駛人,載運客、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
以下罰鍰:
一、乘坐人數超過規定數額。
二、裝載貨物超過規定重量或超出車身一定限制。
三、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有惡臭氣味及危險性貨物不嚴密封固或不為適
當之裝置。
四、裝載禽、畜重疊或倒置。
五、裝載貨物不捆紮結實。
六、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不緊靠路邊妨礙交通。
七、牽引其他車輛或攀附車輛隨行。
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駕駛人附載幼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
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一、駕駛人未滿十八歲。
二、附載之幼童年齡或體重超過規定。
三、不依規定使用合格之兒童座椅、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
四、未依規定附載幼童。
前項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應遵行事項及兒童座椅之檢
驗方式,由交通部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