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工程師的一位學長碰面,學長問我:「妳是基督教嗎?為什麼會去以琳呢?」
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深深感受到每個機構對孩子們的幫助。
去年有一次的機會去地方法院演講,認識了一位觀護人,演講結束後我在停車場跟觀護人聊了很久,觀護人說與會的人大部分都在幫助被安置在機構的孩子。我跟觀護人要了幾個機構的聯絡方式,很希望在過年前可以幫這些孩子訂購新衣、新鞋。
文章分享後很多人共襄盛舉,我把訂購衣服的網址給機構的聯絡老師,請孩子們上網自己挑選喜愛的外套,把清單給我,我再拜託願意幫忙的朋友訂購,寄給我後,我整理現有的鞋子,依照需要的尺寸一起送到機構去。
一整個寒假,我跑了6個機構。去花蓮信望愛的時候,我竟然帶錯了箱子,也漏了鞋子的尺寸,周末兩天工程師帶著我來回花蓮兩次,回來後趕緊找齊尺寸,補寄了缺少的鞋子。
去大光兒少之家,遇到國二的孩子竟然穿比我家183公分哥哥還大的鞋子,我去好市多買了幾雙,送去試穿後還是不夠大,最後網友買了超大的鞋子寄給我,整整跑了4次大光,才讓所有孩子都有新衣服新鞋子穿。
到主恩兒童之家時,他們正在圍爐吃火鍋,有老師帶著孩子正在唱著詩歌,那就像是一個大家庭,20幾個孩子,大大小小的,大孩子替小小孩找尋訂購的外套,替孩子套上,我看到那才小學的小男孩說著:「我選的就是這一件!!我穿起來超帥的!!!」還有一個孩子懊惱的試穿著一雙明顯擠不進去的鞋子,我和老師一起幫他再找了一雙適合的鞋子,這才讓孩子開心起來。剛好碰上一個剛被安置的孩子,情緒很激動,不願意吃飯、不願意參加活動也不願意挑鞋子,一直難過的哭著。我看了心裡好酸,這麼小的孩子要離開家裡,需要多少時間接受?請老師等女孩心情平靜後,再協助她訂購外套,我再送到主恩去。
在內湖的山上有一個向日有機農場,農場的主人曾經吸毒,成功戒毒後,受到企業家的幫助在向日農場安置了很多曾經深受毒害的人。送衣服和鞋子過去時,一個跟我兒子一樣大的孩子一邊做著鳳梨酥,一邊開心的跟我說著:「到農場即將滿一年了,終於可以放假跟家人一起過年了。」才十幾歲的孩子,誤入歧途,犯了錯,有沒有重生的機會呢?需要用多久的時間來承受後果?
在豐珠中學認識了9個大女孩還有溫暖的校長,看到一群大女孩試穿著外套,高興的跟同學分享的神情。孩子們送了我卡片,上面寫著:「謝謝老師給我們選擇的機會...」對於被安置的孩子,能有選擇是一件這麼重要的事。擔心她們怕冷,工程師陪我去買了手套圍巾,讓她們在貢寮的山裡能有一個溫暖的冬天。
最後一個機構是台北以琳少年學園,看到中輟的孩子跟牧師和師母的互動,改變了我對中輟生的刻板印象,也改變了對安置機構的觀感。
在那樣刻苦的環境裡,卻有最溫暖的對待。
孩子進到機構像是回到家一般,小女孩換上自己選的外套,跟師母說:「妳看,這件外套好輕好柔,顏色好漂亮,我要帶回家跟媽媽一起穿!」跟師母撒嬌著分享心情。那是我在校園裡看到的中輟生完全沒有的稚氣和平靜,也是讓我下決心要替以琳改善環境的關鍵。
以為孩子進到安置機構受到保護,有吃有穿有得住,但是沒有走進這些安置機構,沒能看見安置機構的現況,也不能看見這些孩子的需要,無法知道孩子想要的只是一個選擇,犯錯的孩子只想要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那一次我們一起送出了超過上百件外套、上百雙鞋子,希望能讓這些困境中的孩子在寒冬中得到溫暖。
回到學校,我跟輔導老師說:「我們在學校把孩子接住,孩子就不用去安置機構;安置機構把孩子接住,孩子就不用去監獄,我們每一個人每個位置,都把孩子看顧好,就能減少很多憾事。」
有心,全世界都會來幫忙。很多事情一個人沒有能力做,謝謝一起關懷這些孩子,善意的您們。
Photo by 電競說書人Voca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的網紅李翁月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阿娥2月23日到三重區王媽媽的住處,王媽媽高齡85歲,長期照顧重殘65歲的兒子,兒子有糖尿病每周洗腎兩次,去年跌倒傷及脊椎,造成重癱無法翻身,住院治療後,腹部做人工造口排便,屁股褥瘡嚴重雖有改善,但傷口達5公分深,王媽媽每天幫兒子換藥,照顧三餐,每月靠低收補助8700元,和老人年金3500元,長子協...
機構安置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肯定阿中部長對於精障者去汙名的重視!
也希望進一步談談:社區精神衛生仍有許多需要行政單位支持的政策!」
這幾天,我看到阿中部長的一篇專訪。
阿中部長說,要幫精障去污名化,並且也提到,「對於精神障礙者的照顧需要完整,像是增加社區照顧機構,安置撐過急性期的患者,透過過渡期復健,增加社區接受度,讓民眾可以更同理精障患者處境。」
對此,我們非常肯定部長對於精障者去汙名的重視,也希望進一步和部長談談,先前我們在社區精神衛生的議題上,其實有許多需要行政單位支持的政策。
1️⃣ 強化與醫療並重的社區支持服務
我們很開心能看到部長對社區支持服務重要性的了解,也非常樂見在社會安全網 2.0 計畫中,心口司已規劃將佈建社區心衛中心,目標每個縣市至少 2 處。
在此之前,我們接收到許多病人與照顧者的心聲。生活在社區中的病人,因長期留滯於家庭,造成功能退化、病情惡化,或者發生危急狀況,但並未達到自傷或傷人之虞的強制住院要件時,照顧者即使報警、送醫,也會因未達強制住院要件而返回家內,找不到其他更適當的協助或衝突性更小的選項。
對於病人與照顧者的困境,我們認為,社區心衛中心若要成為社區精神衛生政策重要的一環,在規劃上應符合:
① 首先,必須明確化服務提供的內容及對象,除了以社區初級預防為方向,規劃精神疾患去汙名化的宣導,並讓一般社區民眾均有獲得心理諮商服務的機會;同時,也應強化對家庭的支持,應讓病人或照顧者不論是在疾病初發時、或者如前述發生危機狀況時,有尋求協助的管道。
② 再者,服務提供的模式更是重點,應該達到:主動外展、深度長期的陪伴及團隊合作。心衛中心內服務的個管師(社關員、心衛社工),必須要有能量成為病人與照顧者在社區生活的陪伴者,建立關係並幫助他們獲得需要的資源。
但是,要達到這目標,有幾點非常需要衛福部在政策設計及資源投注的重視。
舉例而言:社關員及心衛社工的人力一定要充足,使案量比適當;主管機關應檢視 KPI 指標的建立,不應以管理思維干涉社關員專業,例如每三個月檢視結案、催促結案的情況。
我們理解,建立專責性的多元團隊可能有政策上的困難,但仍不應該讓社關員或心衛社工在服務過程中僅是單槍匹馬的一人團隊。至少社關員或心衛社工在病人或照顧者有需求或發生危急狀況時,是否能夠有長期合作的外展醫療資源(例如:社安網2.0計畫中有社區品質提升計畫,當中有規劃醫療外展服務,社區個管師是否能經由此方案或另編醫療外展計畫進行連結?),以及社區支持服務團體的協助?
③ 社區心衛中心的建立僅是社區支持服務的一環,其所扮演的角色,是以初級預防及個案管理為主。若社區中依然缺乏足夠的復健資源與生活支持服務,例如,社區據點型服務、居住服務、家屬支持服務、同儕支持服務等,病人與照顧者仍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個案管理師又如何有辦法連結資源?此部分需要衛福部提供資源,培力民間團體,提升社區精神照顧服務的量能。
2️⃣ 健保給付造成的精神醫療困境
關於精神醫療的部分,部長說到:「如果要打造精障後端醫療系統,必然牽扯到健保給付困境。目前健保採總額制,精神科相對小眾,分配到的預算有限。」
的確,在健保體質仍需改善的前提下,很多精神醫療的資源是無法被重視的。我曾在上個會期提出關於「深度心理治療」、「居家治療」、「第二代精神藥物」、「長效針劑」這些能給予精神疾病患者較好醫療品質的協助,精神科醫師們常常無法靈活的運用,有些是點值太低根本不受重視,有些則是較昂貴,開了容易被院內或健保署「關切」。
這些情況,凸顯了健保大餅各科瓜分之下,精神科明顯是小眾弱勢的現實。
因此,健保資源的分配若能優化,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例如我們於上會期質詢指示用藥仍持續給付的狀況,每年指示用藥的花費總計約為 16 億)。如果我們有可能減低此部分開銷,便有可能讓健保投入至精神用藥上更有效的選項,或是提升社區居家端醫療端的給付,讓精神障礙者能夠得到品質更好的醫療協助。
除此之外,整個精神衛生政策也必須被關注的即是「家屬」。對於家屬來說,若能在一開始接觸精神醫療資源的時候,就能偕同社區的 NGO 工作者,讓家屬知道出院後在地有哪些資源,例如會所、小型作業所、社區復健中心等支持服務可以使用,讓病人出院之前,能夠提前與社區端進行轉銜。如何讓政策的設計上提供足夠的誘因,讓社區端長出足夠的服務量能,建立起兩端的常態機制,協助病人與家屬獲得長期穩定的支持。
我們非常肯定及敬佩陳時中部長在傑出的防疫工作後,願意拋出改革方向,也期待政策能經過更周全的討論及對話,讓政府資源能真正投注到需要被幫助的人身上。
-
社區精神照護資源: https://reurl.cc/ZOVQVp
社安網的洞要怎麼補: https://reurl.cc/qd32k0
監護處分修什麼?https://reurl.cc/L3Zg6X
機構安置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東京疫情更新
現在的東京,才是應該問高峰期是否已到?該不該普篩?會不會封城?的地方。值得我們仔細觀察。
1.東京4月5日又破了單日紀錄,來到了143例,最近連續6天破60例,連續2天破百例。
2.東京都累積1034例,遠遠超過其他都道府縣。確認奧運延期的24日當時東京累積僅有171例,之後的這12天就新增了863例,案例暴增到六倍之多。
3.從3月28日到4月4日確診的592人中,有312人是感染途徑不明的,佔了52.7%。社區已經大規模傳染,毫無疑問。
4.台東區永壽綜合醫院院內感染已經至少140人,12例死亡。另外新宿區的慶應義塾大學醫院也有15人院內感染。
5.案例暴增的原因有可能和20~22日三連休大家都出來的賞櫻有關,也有可能和奧運確認延期後不需蓋牌的心態有關。看每日PCR檢查數字是有上升的。
6.東京PCR每日檢測的陽性率落在20~54%之間。非常的高。怎麼檢查怎麼有,之前東京都檢查陽性率僅有5.4%左右。不僅反映東京疫情真的是嚴峻,也反映檢查量還不夠。如果再多檢查理論上會有更多案例。
p.s.台灣目前總共檢查32641人,363人確診,陽性率是1.1%。每日大概維持在800個檢查左右。已經是找有症狀有風險的案例來驗,陽性率還是僅有1.1%。我實在看不出現在有要進行所謂普篩的理由。找高風險族群篩我當然是同意,這台灣也有一直在修正通報和送檢定義了。
7.到4月4日為止東京的891人中,817位住院中,輕中症795人,重症22人(2.5%),死亡23人(2.6%),已出院51人。
輕中症加已出院佔了95%,重症加死亡佔了5.1%。
8.持續上個周末的呼籲,東京都小池知事持續要求非必要請不要外出。表示這個周末都內的醫療體上還能維持。為避免招致醫療體制崩壞,已經發表了輕症者將移往飯店等住宿機構安置。APA集團將響應這舉措收治輕症。
機構安置 在 李翁月娥 Youtube 的評價
阿娥2月23日到三重區王媽媽的住處,王媽媽高齡85歲,長期照顧重殘65歲的兒子,兒子有糖尿病每周洗腎兩次,去年跌倒傷及脊椎,造成重癱無法翻身,住院治療後,腹部做人工造口排便,屁股褥瘡嚴重雖有改善,但傷口達5公分深,王媽媽每天幫兒子換藥,照顧三餐,每月靠低收補助8700元,和老人年金3500元,長子協助3000元,支付房租水電和生活費,還有現在兒子每天尿布醫療換藥消費,生活實屬困難,兒子上下樓洗腎更不知如何處理,看了令人心酸與不捨。阿娥特別找愛心團隊前往關懷,除捐贈急難金55000元協助,並找新北市輔具中心協助提供電動床、氣墊床,同時請社會局協助找機構安置,希望兒子受到好的照顧,也讓老媽媽安心。
--歡迎加入阿娥好友--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urliwe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ourliweng_...
LINE
https://line.me/R/ti/p/%40ayg174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