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高齡化社會觸動創意無極限,日本許多因為高齡人口日常中的發明,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科技應用造福銀髮族
【日本社會一直存在著強韌又豐沛的發明風氣,帶動經濟發展,隨著人口迅速老化,當年設計電玩超級瑪利歐兄弟的設計師宮本茂等上一輩的翹楚相繼面臨退休,如今日本社會正積極驅動另一波革命性創新,盼能型塑下世紀的生活方式】
{內文}
一九八五年,任天堂株式會社推出橫版電玩過關遊戲「超級瑪利歐兄弟」,席捲全世界。由設計師宮本茂打造、義大利型男瑪利歐遊歷蘑菇王國的過程,讓日本創新征服國際舞台,影響力攀上歷史巔峰。
日本社會一直存在著強韌又豐沛的發明風氣,帶動經濟發展。例如1980年Sony電子推出隨身聽「Walkman」徹底改變人類移動模式。禮品商Sanrio讓「Hello Kitty」出道,從此顛覆世人對「可愛」的定義。然而隨著人口迅速老化,宮本茂這些上一輩的翹楚相繼面臨退休,如今日本社會正積極驅動另一波革命性創新,盼能型塑下世紀的生活方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走訪了具有指標性的Cyberdyne。這是家領先全球、研發出醫療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HAL(Hybrid Assistive Limb)這類智慧輔具的新創科技公司。
(你一開始是受到什麼啟發?)當我九歲時,我讀到了由Issac Asimov寫的「I, Robot(我,機器人)」這本小說。就在那時候,我立志要當一名科學家。
「I, Robot」後來曾於2004年被改編成電影「機械公敵」。走入Cyberdyne,彷彿進到了科幻小說的世界。不同於小說中作惡多端的大反派,山海嘉之矢志要讓現實生活中所有機器人都是正派好人,腦中只有改善人類生活唯一目標。
原本任教於筑波科技大學的山海嘉之,在過去十年間已陸續開發出多款機器人,協助提升年長者和行動不便者的移動效率。
(基本上你試著用機器人來協助人類。)透過這些機器人,或者說透過穿戴這些科技,當人類想要運動時,大腦就會產生意圖訊號,這些意圖訊號會透過脊髓傳達到肌肉,讓我們能夠做動作。
山海嘉之教授希望,這樣的輔具能協助使用者減輕生活負擔,及早建立和恢復日常作息上的獨立自主。日本高齡和延壽的程度與速度,持續穩坐世界第一的寶座。國際組織估計到了2050年,全球超過六十歲的人口將突破二十一億的規模,是現在的兩倍多,超過八十歲的人口,甚至會是現在的三倍。其中日本女性平均壽命將達八十七歲,男性為八十一歲,而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超過七十歲,這樣的紀錄在全世界也將無人匹敵。
藉由開發這些醫療器材,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把機器人技術帶進日常實際社會,運用到醫療領域和人類福祉上。我想我們可以把人類和機器人的資訊相互結合在一起。
也許不久的將來,這樣的願望就能普及到全球每個角落。而像山海嘉之這樣全力投入創新領域的人士,正在各個領域百花齊放。這不得不歸功於國民的遠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報告,日本研發經費總額在全球排名第三,規模約佔每年GDP的百分之三點四。除了研發支出,日本在保護專利和創新成果的努力上更持續領先全球。當然,為了要孕育一個適合從事研發和激勵創意的條件,日本在維護政治社會和經商環境穩定上也不遺餘力。
除了機器人產業的蓬勃,面對社會結構變化,日本近年來也開始投入大眾運輸系統的創新。以首都東京為例,平均每天兩千萬人搭乘的火車和捷運系統,堪稱全世界最繁忙的大眾運輸工具。日本大眾運輸系統以效率和準時聞名,如今有關當局說,好還要更好。以東日本鐵路公司(JR East)為例,目前正積極運用最新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進行整個鐵路系統的更新工程,進一步降低失誤、提升旅客效率。
(既然已經擁有了一個運作如此良好的系統,幾近完美,而且記錄始終良好,為何還需要增加新科技?為何不乾脆繼續現有運作模式?)我們希望運用新科技,確保降低所有失誤,確保降低火車誤點的機率,確保所有乘客的安全。
東日本鐵路公司坦言,除了運作效率和安全考量之外,採用人工智慧管理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提早因應日後日本社會人口和勞動力萎縮的困境。日本政府統計,不出五十年,日本現有的一億兩千萬人口將會減少四千萬。這對整個公共事業體系來說,都是嚴峻挑戰。
總結來說,目前日本所有創新,都圍繞在人口結構改變這個迫切命題上。最後是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的廣泛應用。例如東京大學就致力開發和推廣VR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並且樂得廣邀年長者參與各式各樣的實驗。
這是一個三百六十度的攝像機。我去夏威夷旅行的時候有帶著它。我給朋友看這玩意兒,他們都驚呆了,認為不可思議!(這個裝置如何幫助老人生活?)大部分老人都無法遠行,這能提供生活樂趣。
許多VR開發者都說,日本的老人癡呆和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注入這類新科技已變得刻不容緩。目前VR最多是被運用在年輕族群電玩遊戲上,但開發者希望能體貼更多年長者,邀請他們一起進入VR世界,透過專屬內容設計,激活多元思考和情感,進而協助這個族群尋回並重獲生命的動力。日本創新在老人領域的各種突破性成果,勢必將成為其他老齡社會的參考指標,並且再次引領一股全球爭相跟進的熱潮。
機械 工程 全球 排名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八卦
你也想加入護國神山的行列嗎👀
想成為全球半導體界的領袖人才
那就不能錯過👉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
🏫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
由浸潤式微影技術發明者 林本堅院士 擔任院長
重金力邀 #美國國家工程院 及 #中央研究院 院士
組成頂尖師資陣容✨
與台積電、力積電、東京威力等10家
國內外高科技公司攜手辦學🤝
投入的第一筆資金就高達1.3億!
重要的是,半導體的相關領域:
電機資訊、物理、化學、材料、化工、機械、統計
📣清華在這七大領域的排名都打進世界百大
清華半導體學院將在8月成立🌈
有元件、設計、製程、材料4組可選擇
每年招收 #80名碩士生 及 #20名博士生
最快明年春季班就能入學
還有高額獎學金等你來拿🔥
👨🎓在這裡你將成為…
✅技術領域的「專才」
✅跨領域能力的「通才」
✅解決未知、開創未來的「活才」
等等,先別急著找報名連結😜
招生期程確定後,編編再分享給大家喔!
機械 工程 全球 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各國能源政策系列報導:瑞士篇
【瑞士是使用直接民主公投最為廣泛的國家 但在思考能源政策與廢核公投時 並不以簡單激昂的民粹口號激發民眾情緒 而是以「枯燥無趣的政策敍述」提出國家能源政策的全盤考量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引發全球反核浪潮 瑞士綠黨也提出廢核公投 但不論正反意見都用理性語言陳述 並明確揭示不同方案的後果與影響 更重要的是 瑞士選在福島核災五年後的2016年進行公投 避免單一戲劇性事件影響民眾判斷 瑞士54%依靠水力發電.40%依靠核能 民眾認為若立即廢核後的電力缺口 將向法國購買核電.向德國購買褐煤髒電 既製造空氣更多污染也是偽裝的反核 瑞士最終以公投支持執政黨“2050計畫” 給予政府30年的時間進行能源政策轉型】
在網球冠軍費德洛成名之前,最有名的瑞士人,是一個小女孩,沒有人不認識這位叫做海蒂的小女孩,對於她一心只想回到山上的故事耳熟能詳,上個世代的手繪卡通褪色了,但是在2.0世代的3D動畫裡,山上小女孩的故事依然歷歷如新,高度開發的瑞士只有800萬人口,GDP平均值全球排名第九,除了金融業和零污染的旅遊業之外,高產值的醫藥和中小企業是瑞士經濟的大宗。
「瑞士的電力供應結構比例如下,54%水力發電,40%核能發電,4%來自其他,只有2%屬於再生能源。」
「沒有天然資源的瑞士,80%的能源需求必須依賴進口。瑞士目前擁有5座核子反應爐,提供全國40%的能源需求,位於北邊貝茲瑙(Beznau)核電站的,1號,2號反應爐,建於1969年是最老的,在日本核災發生之前,原來預計要在這兩座反應爐附近,增建第三座反應爐。」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島核災,同樣在瑞士掀起了強烈的反核浪潮。
「我們必須要分析風險,進而決定我們是否要繼續使用核電站,抑或對於居民過於危險而必須要放棄。」
就算是瑞士決定全面性廢核,近水樓台的德法核電廠,依然威脅著瑞士,輻射塵不會在乎瑞士的中立,Fessenheim是法國第一座以水冷卻的反應爐,離Basel只有120km,在一個有高風險的地震區,科學家指出如果遇上強震,Fessenheim的輻射範圍可達370公里,依據風向,整個瑞士都可能被籠罩,在當時龐大的輿論壓力下,聯邦政府不得不宣布暫時凍結核電站工程,決定以一年的時間來重新規劃未來的核能政策,「2050年水力發電的比例應該要達到56%,4%來自於熱力和電力的複合發電,30%來自新開發的再生能源,10%聯合循環燃氣動力,政府預估能源轉型的成本估計是300億瑞士法郎。」
這是福島核災一年之後,瑞士政府所提出的「2050能源轉型戰略」,但是其中並沒有具體廢核的時間表,「但是我們必須要對電力的供需落差負責,如果我們能成功地開發了所有的再生能源,我們可能僅僅需要蓋一座這樣的發電廠,我們在再生能源上所達成的目標越低,我們就必須要找更多的替代方案,不是進口更多電量,就是得蓋更多天然氣電廠。」
瑞士聯邦的直接民主制度,能夠以公投來支持或否決議會所通過的法律,綠黨認為「2050能源轉型戰略」不夠明確,因此在2016年發起公投連署要求廢核。
「各位先生女士,11月27日(2016),我們將要進行被稱為廢核公投,也就是說,這個公投要求禁止未來興建新的核電廠,並且限制現有核電廠的使用年限。」
他代表瑞士聯邦委員會對廢核公投,進行說明,不需要聽懂法文也可以感受到,他如同鐘錶一樣規律而毫無起伏的腔調,因為這不是一個,能用簡單口號來操作的嚴肅議題。
「也就是說要關閉貝茲瑙(Bezna),核電站的,1號&2號反應爐。」
為了怕這篇長達4分鐘的說明令人打瞌睡,聯邦委員會也製作了動畫片進行說明。「要在2017關閉貝茲瑙(Bezna),核電站的1號&2號,還有Muhleberg,2024年關閉Gosgen核電站,2029年關閉Leibstadt核電站,公投內容還包括對未來用電的限制。」「為了增加能源使用的效益,和推動再生能源,如果公投通過,瑞士的三座核電廠將在2017年關閉,但是瑞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自己生產足夠的能源,來彌補關閉之後所需電量的缺口。」
不論講的是什麼語言都是四平八穩的行板,這不是一部劇情片,這是一則公投說明,目的不在說服,而在釐清贊成與反對各自的立場。「具體而言,這代表從2017年起,會缺少1/3 來自核能發電的能源用量,這代表瑞士半數的一般家庭的用電量。」
接下來他以同樣冷靜枯燥的聲音和表情解釋了,與公投訴求相反的,3點聯邦委員會和議會立場。「換句話說,禁止興建任何新的核電站,這也是公投的訴求,但是政府所提出也已經獲得議會通過的建議是,現有的核電廠只要可以保證能夠安全運作,就不受任何使用年限的限制,這樣就可以確保漸進式的廢核,並且保障能源轉型期間所需用量的供應。」
不只是廢核的進程規劃不同,還要講明廢核的立即效應。「公投訴求不但會威脅到我們在用量上的自主權,造成必須大量進口能源的結果,而且會立刻引發違約的巨額賠償。」
說明中當然明確解釋支持公投廢核的立場,包括核能安全和杜絕核廢料的處理,以及透過公投對再生能源的市場投資的支持。「這樣會迫使瑞士必須大量從德法進口電力,而這些電力通常是來自核能發電,或是非常污染的煤炭發電,而且大量的進口流量,一定會造成輸電系統的載量負擔,威脅到我們輸電系統的安全,而且核能電廠的經營公司,一定會為他們巨幅的投資,要求高額的補償。」
如果這還不夠清楚,聯邦政府可以更直白。「如果人民決定要限制核電站的使用年限,這代表中途改變遊戲規則,當然要接受核電廠經營方的違約賠償要求,結果當然是聯邦政府要付款賠償,但是最終買單的還是納稅人。」
這是一個心平氣和就事論事的說明,不是一場煽情激動的競選演說,因為不論是支持或是反對,廢核的後果是所有瑞士人的共業。
「晚安,瑞士人剛剛以公投反對了加速廢核的訴求。」
「完全是的,54.2%的反對票拒絕了綠黨提出的廢核訴求,依我看有三個原因,廢核公投的訴求是在福島核災之後提出的,當時有非常飽滿的情緒,人民當時對此非常敏感,但是經過了五年之後,今天大家用理性思考多過情緒反應。」
另外兩個反對的原因在於彌補能源缺口的選擇,不外是進口法國的核電,德國的煤電和義大利的天然氣,這都不是珍惜好山好水,一如捍衛政治中立的瑞士人能夠接受的,只是把問題從阿爾卑斯山的這一邊挪到另一邊,毫無意義。「第三個原因是聯邦政府在福島核災之後,已經提出了2050能源轉型戰略,雖然不是立即的廢核。」
這樣夠清楚了吧,但是對於這個專精於手工打造機械鐘錶的國家,任何事情都可以像分分秒秒的鐘錶一樣,永遠可以更為準確,所以半年之後的2017年的5月,又舉行了一次確認2050年廢核的公投。「各位先生女士,5月21日我們要對新能源法進行公投,這個法案針對三件事,減少能源用量,推動再生能源,確認並且為廢核做準備。」
接著是新能源法公投的動畫版說明,從2011福島核災之後到現在,瑞士一共舉行了兩次的相關的公投。
新能源法的首要項目是節約能源和有效使用,家庭用戶必須能夠繼續,對於安裝改善有效用電的設施,繼續申請補助,如果沒有這個新的法案,補助節源設施的預算將在2019年告罄,相反的,如果新法通過了,那麼未來的節源設施,將得以獲得高幅度的減稅。
並且要以提高電價來促使節省用電,同時藉此推廣再生能源。「目前家庭和企業每度用電的電費裡,有1.5法郎是用於推廣再生能源,新的法案將會提高到2.3法郎,一個4個人的普通家庭,一年平均將要多付40法郎。」
至於廢核的部分,也更為明確。「最後第三點是關於廢核,核電廠只要安全無虞,可以一直繼續營運,但是禁止再興建任何取代舊廠的新核電站,這樣自然就會漸進式的達成廢核。」
同樣的說明,以三種語言分別闡述,公投前沒有任何街頭示威遊行撕裂叫囂的畫面。「贊成,瑞士人大幅支持漸進式廢核的公投,以58.2%的贊成票通過。」
「我很高興,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因為瑞士人民禁止再建任何新的核電廠。」
十個月之後,2018年的3月20日。
小女孩海蒂也許是個童話人物,但是瑞士美麗的山水和乾淨的空氣不是神話,瑞士可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的最大條件,是除了對阿爾卑斯山根深蒂固的情感,他們是用理性與冷靜來捍衛這片好山好水。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機械 工程 全球 排名 在 2018年QS世界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排名清華大學入圍前十 - 排行榜 的相關結果
排名 學校名稱 國家 總分
1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97.6
2 史丹福大學 美國 95.6
3 劍橋大學 英國 93.1 ... <看更多>
機械 工程 全球 排名 在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机械工程2021 - QSChina 的相關結果
Discover the world's top universities for Engineering - Mechanical. Explore the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1. ... <看更多>
機械 工程 全球 排名 在 2021-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之机械工程(Mechanical ... 的相關結果
rank university location overall H‑index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Academi...
1 麻省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97.8 97.6 88 100
2 斯坦福大学 United States 95.1 96.4 94.4 94.8
3 剑桥大学 United Kingdom 91.8 87.4 87.8 9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