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我們將連續至少三個禮拜,為所有的觀眾朋友的健康,跟你們應該接受的醫療權益,給予你們真正專業的知識。不要因為自己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或是家屬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成為不良醫院或不良醫師再次敲詐的對象,這樣的病人真的太可憐了。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正式頒給了免疫療法,但什麼樣的醫院可以進行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在什麼狀況裡頭患者才應該接受,而他是不是一個副作用很大的一個療法?什麼樣的情況裡頭,當你接受免疫療法的時候,你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免於你還沒有死於癌症末期,你就因為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而不幸的往生。
這是我們接下來為大家報導的幾個議題,我們先從幾個個案開始,讓大家瞭解其實免疫療法本身充滿了各種的危險,但也充滿了希望,未來其實整個癌症的治療將走向免疫療法 細胞療法 標靶療法,還有質子療法等等,這整個專題裡頭,我們將採訪中國醫藥大學,他在這個領域裡頭和美國最著名的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在許多的交流裡頭是唯一台灣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的最重要的醫院。
另外我們也特別採訪了即將落成試營運的台大癌症醫院,台大癌症醫院是在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費盡心血,在永齡基金會的創辦人也就是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慷慨捐贈150億台幣成立的。他的方式就是比照美國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麼接著我們也會為大家採訪長庚的質子中心。我們希望能夠瞭解各個台灣的幾大醫院,他們的整體免疫療法以及癌症的相關療法,給大家的各種勸告。
我們先來看一些病患,當他們接受免疫療法,或是面臨癌症的末期的時刻,他們的困境,他們所面臨的危險。
{內文}
== 案例A 腦癌患者 ==注射免疫新藥 陷入昏迷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一位台灣優秀的醫者身上,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他繼續深造 獲得美國哈佛醫學博士。
然而 他被宣布罹患幾乎是絕症的腦癌時,一位閱覽過無數患者案例的白袍醫者,同樣也得經歷,癌症患者的無奈和茫然。主治醫師告訴他想存活,他只能進行免疫療法。
當他躺在病床上準備要被注射免疫藥物時,他只知道 他要被注射的是"新藥",因此免費,而且此"新藥"是免疫藥物中當紅的PD-1抑制劑。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將被注射的免疫藥物,只在臨床試驗第二期,僅有約8位患者測試過這個藥物,他同樣不知道的是,這個紐約州小藥廠 編號2810的藥物,合約書上寫明"已有五人因施打此藥死亡",主治醫師也沒有告知他,抑制PD1的藥物早有穩定的已上市藥物,包括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本庶佑和小野藥廠開發的Nivolumab,以及默沙東藥廠生產的Keydruda。
你怪他怎麼不把一切都了解了才進開刀房嗎?那麼我們可能忘了,當你處在罹癌的晴天霹靂時,我們很難會去看治療藥物的合約書,我們只會全然相信醫生,包括一位哈佛醫學院博士。有些人 死於癌症,但有些人是死於醫生的無良。
完成注射後,這位A醫師全身顫抖 劇痛,一天後陷入昏迷,慢慢醒來後又神智不清 ,甚至痛苦到失去求生意志。免疫新藥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而這個讓他差點致命的藥物,外傳也有台灣醫療機構使用過。
== 案例B 肺腺癌患者 == 棄高價免疫細胞療法 改傳統化療 抗癌成功
第二個真實故事 他罹患的是肺腺癌。
醫生告訴他"你罹患的是罕見突變肺腺癌",建議他直接跳過傳統性療法(手術.化療.放療),進行免疫細胞療法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院方開出的免疫細胞療法,價格高到他必須先賣掉房子才有錢進行治療。他只好尋求另一位醫師建議,先進行傳統化療,而且這是健保給付的醫療,結果這個原來的醫生口中"恐怕是無效的治療法",卻讓他的腫瘤 成功由大縮小,也且他不必負債。
== 案例C 肝癌患者 == 注射幹細胞 抗癌失敗死亡
第三位癌症患者C,醫生告訴他 罹患了肝癌。
台灣衛福部九月正式公佈「特管辦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但無助和恐慌下,他實在分不清楚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的差別。於是他在朋友介紹下,走入一家診所,聽信了診所"幹細胞加上NK細胞能解癌症"的宣傳,決定以此治療自己的末期肝癌,結果他花了上百萬,體內的癌細胞卻不到三個月就全面擴散,最終很快的離世。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現在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幹細胞的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出來的產品,免疫細胞現在有了,幹細胞現在還沒有,大家全部在做人體實驗當中,所以(幹細胞在醫療上)未知數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亦是台灣研究腦癌免疫細胞療法的先驅,對<文茜世界周報>採訪團隊解釋,幹細胞研究未來可能很重要,但目前仍未完全成熟,在人類還沒學會控制幹細胞的相關功能時,並不適合就大膽的拿幹細胞來治療癌症。周德陽說明,目前幹細胞的功能 主要並非來對付癌症,而是在對付中風 心肌梗塞 帕金森等疾病上。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幹細胞)真正打進去心臟的話,它其實不是真正發展成幹細胞,它只是利用幹細胞一些分泌的誘導因子,讓我們自己旁邊的細胞 發展增加而已,腦部也是一樣,(注射幹細胞後)它沒有發展成神經細胞,它只是誘發旁邊的神經細胞長多一點來修補
人類的癌症新療法,使醫療科技出現革命性的改變,也改變了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然而這三個真實案例更反映出,從一般民眾到醫界對於治癌新療法,不是懂得太少而「誤入歧途」,就是在資訊混亂中,葬送了寶貴的健康甚至生命,這個現象震撼的敲響了醫界警鐘,也敲醒了我們媒體工作者,決定以一系列專業報導 幫助癌症病患和家屬。
[癌症有四大治療方式]:
一. 傳統療法:手術 化學藥物治療
二. 放射線治療: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電腦刀/螺旋刀 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
三. 標靶治療
四. 免疫細胞治療
傳統療法包括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則包括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 電腦刀 螺旋刀等則屬於新一代的進階X光放射治療技術,其中最先進的 屬質子治療和重粒子治療,能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特性是精準且副作用較低。而約5年前出現第一瓶免疫新藥後,如今"免疫細胞治療",更被認為是解開癌症治療的秘密鑰匙。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我大概在10年前就想到細胞療法,那時候還是在很多在動物實驗當中,我覺得免疫細胞是最自然的,現在所有的化療 放射治療 開刀都還是有傷害的,利用免疫細胞去抑制癌細胞,人類本來就可以到2013年以後,
台灣神經外科權威周德陽教授笑稱自己在學生時代,聽聞老師講免疫療法時就產生極大興趣,並在10多年前就在手術與治療之外,投入大量時間在研究室,鑽研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治療分四大類]:
1.NK 2.CIK
3.樹突細胞DC
4.CAR-T
*(NK和CIK缺點:難以找到癌細胞目標)
周德陽仔細的告訴採訪團隊,<免疫細胞治療>大致分成四種。包括最低階的NK以及第二種 再從NK培養出來的CIK,但NK及CIK的缺點是欠缺免疫細胞療法中的「導航系統」,亦即病人注射後難以找到癌細胞的目標。第三種是具有「導航系統」的樹突細胞DC,一種從腫瘤抗原淬取出來,間接訓練自體本身的免疫T細胞,去追捕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第四種是更高技術的CAR-T,從患者的體內抽取出血液,在實驗室裡從中挑選出T細胞,再於T細胞上裝上特殊的蛋白,蛋白內鍵能識別腫瘤的編碼,於是T細胞好像裝上"彈頭"一般,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症。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CAR-T是很有效打下去的話 80%癌細胞就殺死了,可是他有一些副作用太強,會造成免疫力的增強太厲害,會攻擊到不應該攻擊的器官,現在CAR-T最大的問題在這裡,可是它很清楚 它是一個希望,未來癌症的希望可能還是在CAR-T
另一個問題是細胞療法中的DC和CAR-T,都必須自病患自體血液中抽出後,在具備一定規格的實驗室GTP或GMP內,才能製作為專殺癌細胞的殺手,再回輸體內對抗癌症,因此若不是醫學中心的實驗室 恐怕難以做到。
而若是委外製作,也要小心委外單位是哪裡,私人生物科技公司是否具有通過認證的實驗室,有的生技公司宣稱送到日本,問題是 患者根本無從查證,也有過程中污染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癌症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但令人痛心與不忍的是,癌末患者成為誇大不實免疫療法下犧牲者的亂象,也正遍地開花的發生在台灣。周德陽建議多管齊下 ,仍是當前治療癌症最好的辦法。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免疫治療沒有排除傳統治療,所以 免疫治療可以當作是一個附加的,附加的治療就是你是"ADD ON",那這樣的話,病人堆成治療的保障,理論上現在認為說,這兩個加成(傳統治療+免疫治療),反而會更好,就是比兩個單獨用還好,現在目前醫學上的報告 都是這樣講
[案例]:何小姐/乳癌患者 以手術.放療.免疫疫苗療法治療
何小姐就是多管齊下,勇敢又成功的打了一場抗癌仗的戰士。7年前這位才剛40歲出頭,美麗又瀟灑的新銳企業女性,忽然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初期。
(何小姐\曾罹患乳癌患者)
剛開始是因為 覺得會痛,那種痛和平常的痛不一樣,它就是偶爾會痛,好像東西會抓住那種痛
她用一貫的瀟灑 沒有難過太久,2011年3月確診右側乳房罹癌後,立刻手術切除1.3公分的腫瘤,4月 進行抗賀爾蒙的治療。我們不知道,當一位女人得多堅強。當治療才剛告一段落,醫師發現她的身體再度出現了警訊。
(劉良智\中醫大外科主任)
在尾底骨的地方有一些明顯的訊號,今天會再出現變異性,再出現轉移的狀況,一定是她原本的細胞出現了變異,或者是 她原本的細胞,逃脫她原本治療的控制,所以我們覺得在它轉移了之後,應該除了做傳統治療以外,還要再用免疫細胞治療,去加強它癌症控制的那個部分
醫療團隊當機立斷,以CIK(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DC(樹突細胞)的細胞療法,抽取出何小姐的血液,透過細胞激化讓免疫T細胞變成殺手細胞,再打回體內裂解或殺死腫瘤細胞。過去,傳統的手術化療與放療不足以幫助人體抗癌時,人類只能驚駭而絕望的走向死亡深淵,如今,免疫細胞療法似乎成為一群特種精銳部隊,幫忙人體打贏棘手的深淵。
(何小姐\乳癌患者)
我的長輩都這麼跟我講,啊你怎麼去想這個(免疫療法),你就照舊的方法去治療就好了嘛,我有除了傳統 又有這個(免疫療法)治療,我反而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然後這個團隊是我信任的,而且它不是坊間開業醫或是什麼隨便的儀器弄的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想要 一個完整的軀殼。何小姐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下,幸運的打贏了很多女性因此倒下的硬仗,而且五年來沒有復發,但許多癌末患者一旦無常臨頭,卻淪為醫療白老鼠。
台灣衛福部今年九月正式發布「特管辦法」期能整治亂象,將細胞治療技術透明化,並且要求醫療機構進行細胞治療時,需名列治療方式 費用及收費方式等等,再上報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防堵過去細胞療法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坑人案例。
<文茜世界周報>團隊關注"癌症突破性療法"的議題,特別走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它與拿下了2018諾貝爾生醫獎 世界最頂尖癌症中心<美國MD Anderson>密切合作多年,亦是MD Anderson唯一在台灣的姊妹醫院。
(蔡長海\中國醫大董事長 亞洲大學創辦人)
以往我們的觀念癌症是絕症,它現在因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發明,它現在已經是把癌症變成絕症變成"慢性病",所以它的細胞免疫療法,它其實是有特異性 而且整體(特異性)就是它可以辨識特異性的抗原,然後來殺癌症細胞(持續性),因為它是有記憶力的,或許在人體裡面 可以活比較長,它可以持續殺其他的癌症細胞,但是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整體性)就是因為持續在病人體內,所以癌症比較不會轉移和復發,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治療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 MD Anderson教授)
整個醫療教育體系來講,我想在未來幾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革命,因為細胞治療的部分,在過去 在傳統理論中都還沒有這一段,這一部分一定會有很多的涉及,不只是IM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謝謝喔 還有放射計算,接下去還有那麼多的粒子,還有質子 還有氦 還有碳元素,還有現在的中子捕獲治療,還有這些的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未來有可能就是突破的一個新的契機
台灣的癌末病人正承受著錯誤或昂貴不合理的醫療嗎?建立一個正確的免疫療法知識,這是我們深切的期望。
樹突細胞免疫治療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八卦
其實把國家想像成免疫系統,病毒跟微生物一定會入侵身體(國家),即使我們有皮膚這個最大的器官(邊境跟四面環海),一樣還是不免受到侵犯,所以免疫系統就是身體的總指揮(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而我們每一個人就像細胞一樣共同生活在一起,各司其職保持身體運作。
樹突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司令官(陳時中部長)號令主導免疫系統的各種功能,指揮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對抗病原體跟癌細胞。
免疫系統可以快速偵測到病原體(確診的案例)先派出巨噬細胞吞噬病原菌,達到隔離出健康細胞跟病源體。
同時間免疫系統中的記憶T細胞就會記住病原體的特徵,就像我們統計分析從哪個國家傳來的、有什麼樣的症狀跟表現、基因定序後有什麼樣的分類。
B細胞則是分化成可以記憶病原體的記憶B細胞跟產生抗體的漿細胞,就像我們對案例的對策跟治療,隨著遇到的案例越多越可以累積經驗,逐步修正防疫的方法,並將防疫對策流傳下去,這就是適應性免疫的重要性。
在防禦的時候難免會影響正常細胞造成發炎反應,用體溫升高抑制病源繁殖,這些代價就像是全民防疫造成的影響、不習慣也要戴上口罩、禁止出國到危險地區,這些限制有些苦悶,還影響經濟,但國家為了安撫人民也做了些補償措施。
我們想像自己是身體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責任好好照顧自己,也好好的遵循免疫系統的指揮,大家一條心才能好好度過不是嗎?難道你有看過身體哪個細胞在靠北東靠北西?要逃離身體的?有看過身體器官自行出走嗎?地方政府不理會中央政府指示?沒有嘛~除非免疫系統失調,身體壞了,看看對岸災胞⋯⋯咳咳
總之免疫學的奧妙就是人生的哲學啊(✪‿✪)ノ這就是我喜歡生科的原因~🐳
樹突細胞免疫治療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司儀)
我們邀請郭董事長以及郭代校長,用具有滿滿能量的希望種子,啟動這棵希望的永生樹,3 2 1 請點燈
12月19號這天,我們聽到許多很動人的故事。
負責設計醫院建築體的<潘冀建築事務所>建築師說,有天深夜 他們趕工著一筆一畫繪著樓面,繪著550張癌症照護病床時忍不住掉淚了,"將來 會有至少550位癌症病人和癌症家庭","在這裡尋找生命的希望"。
台大癌症醫院中心 12月19號宣佈正式試營運
由鴻海集團永齡健康基金會實體捐贈,台大醫學院和台大醫院進行擘劃,在鴻海總裁郭台銘斥資新台幣150億元之下,<台大癌醫中心>不只是亞洲史上最大一筆捐給單一醫學院的捐款,它的雄心壯志也大。
這一晚 台大的龍頭地位動見觀瞻,臺上的前校長楊泮池 李嗣涔,加上張上淳 何弘能 鄭安理 唐季祿 一字排開,集合了台灣癌症 防疫感控 電機科學 幹細胞研究等各領域的權威領袖。
歷經十年精心打造<台大癌醫中心>預計明年7月4日正式啟用,首批有325位醫護團隊人員進駐,未來正式營運時 將有1600位人員,它並以"台灣癌症醫學的旗艦""華人最好的治療癌症醫院"為定位。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在台大醫院掛號的病人開始轉過來,開始轉過來。然後有一些儀器還沒有完全Ready,可能會到明年2、3月的時候會Ready,所以那時候住院病人就會開始進來,然後加護病房的設備也完善了
擔任總舵手,被譽為台灣醫界九大權威,向來是台灣治療肺腺癌第一把交椅的前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這一天在開心中,眼神還有不可思議的興奮感。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Logo的設計是我的Idea,其實是這種建築,一個眼睛、一個帆船的那個形狀。其實那個也是我們DNA,雙螺旋那個樣子。代表說我們是要用基因來找出發病的原因,然後一些標誌來做精準治療。NTU Cancer Center,那個C,有一個C是黃色的,黃色是代表希望,是要給病人希望
"希望" 是台大癌醫中心的推手們內心深處的目標,一個打破"癌症是絕症"的醫學目標。
於是<台大癌醫中心>在道路度有限的台北市基隆路路段,以寬廣的圓弧 劃出柔軟的天際線,讓地上16層 地下4層,占地3.1公頃的大地色彩醫療建築,搭以如教堂專屬的毛玻璃引光以穿透。
台大癌醫中心院長在肝癌 惡性淋巴瘤領域上,對全球醫學影響觀瞻的鄭安理,感性的形容,"這是一個被花園包圍起來的醫院"。當然 "十年一磨",身為台大醫學院120年來的第二家附設醫院,<台大癌醫中心>在醫療專業上,也有使命必達的兩大雄心。一是 專注於治療華人好發的癌症,二是 改變並突破現有的癌症治療模式。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華人很多的病跟白人不一樣,但是全世界的研究當然是集中在白人很多的疾病,但是很多特殊的病在我們這邊是,跟白人是很不同的,肺癌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其實我們的乳癌,我們的頭頸部的腫瘤,我們的肝癌,我們的肺癌都完全跟白人不太一樣,所以你必須要針對我們華人特殊的疾病,然後研究他的成因,怎麼預防,然後早期診斷,這幾個病,這裡面就包括現在是肺癌跟乳癌團隊,會先過去(台大癌醫中心),接下來可能肝癌也會過去,然後頭頸部腫瘤(鼻咽癌 口腔癌 食道癌 喉癌等)
我們目標是設定說你只要是華人,華人這些特殊的癌症,這裡應該是一個最好的醫院,應該要做到世界一流的一個醫院
"一個華人特殊癌症 最好的醫院",多年來,投入於基因體醫學研究的楊泮池思考,在癌症治療上需要改變過去病人來到大醫院時卻手足無措,不知要先找外科還是內科的徬徨,<台大癌醫中心>思考的是,像美國權威癌症中心MD Anderson所採用的"團隊整合治療"。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現在的台大醫院一般都是病人來很擁擠,而且病人是比較無助的,自己又要去找,可能要去找外科醫師開刀,開完刀可能要追加化學治療,又要去找腫瘤科醫師,然後又要,做完了可能後續治療不是很好,可能要找放射治療,好像病人是團團轉,我那時候一直覺得很不好,對病人很不友善,所以那時候想的是,這個癌症醫院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就是其實是某一個病,然後內科、外科、腫瘤科跟放射科一起來,一個團隊來一起在,那個診間是在一起的,這個就是譬如說,我們一開始是把肺癌的團隊跟乳癌的團隊先過去,他們就會乳房內科的診斷、乳房外科的診斷,然後放射科的醫師,還有化學治療的腫瘤部的醫師,還有營養師,還有復健,他們是一起看,所以門診是都在一起的。(在一起看 一個團隊),對對對,每一個病人進來,其實從第一天診斷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他的治療計畫是什麼,他治療的計畫,他就很清楚我接下來要做什麼
於是當一位癌症病人走入<台大癌醫中心>時,在第一階段的"初診中心",每位病人就會有一位,由資深護理師擔任的<個案管理師>,個案管理師幫助梳理 該找哪位醫師,由哪個團隊進行整合治療,並且將患者過去所有的檢查報告匯到雲端,透過大數據分析,讓團隊醫師在診斷治療方式時更準確而快速。
另一方面,台大癌醫中心以"智慧設計"與"醫療科技"兩大利器,推進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智慧科技"恐怕是鴻海集團的強項之一,不論是小試身手的"智慧藥櫃車"。
(護理師)
我們先示範 它取三個藥物 快速地跳,正確的藥格 正確的數量,而且這畫面非常的乾淨
解決了腫瘤科藥物繁多的精準和效率
(護理師)
那我們現在只要帶著這個藥盒出去,它就可以進行當次的給藥的動作
(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但是我想,我們這裡面要有偵錯的,除錯的行程,包括指紋辨識
或是特別打造的"智慧癌症病床",讓患者不用下床,就立即性掌握患者體重,於是能立即調整給藥,並且患者在離床或偏移時都有警示和照護,一張市價約25萬元,但雙人病房的健保床就有相同配備。還有,最讓人留下一抹微笑的,轉頭就能看到101夜景,試營運當天,我們一窺了不是只有VIP才能享有"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的可能性。
(以後大家都搶著來上班)
(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以後大家都笑臉來上班
至於"醫療新科技",楊泮池接受<文茜世界周報>專訪時,第一次公開談論最新的免疫療法。
對於細胞治療與質子治療技術,如何在台大癌醫中心內 搭配化療,一起整合施作 以作為抗癌利器,楊泮池強調,需要先特別著重於副作用較低的療法,因為免疫療法仍有太多未知的地方。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免疫治療有很多種,現在比較,大家覺得是比較成熟的是所謂的Immune-checkpoint ,就是免疫煞車的抑制劑,就是本庶佑跟艾立遜他們講的這個PD-1、PDL-1還有CTLA-4這個主軸,現在14個癌症可以用這樣的免疫的療法,譬如說乳癌, 譬如說肺癌,譬如說大腸直腸癌,甚至肝癌也開始有適應症,然後頭頸部腫瘤,婦科的腫瘤等等,14個 14個,幾乎全身很多疾病都可以用免疫的治療,它給大家一個希望,但是這個希望不是什麼都可以解決,並不是這樣,只有三成的病人可以有幫忙,而且一發生副作用,有的副作用還很大
對於未知的領域,台大和郭台銘的共識是繼續以研究和人才培育來發展。
如此一來,<台大癌醫中心>將不只是一個醫院,而是抗癌大平臺的四大環節之一。
<癌醫中心>有醫院有已經搶救超過五百名血癌患者的台成幹細胞治療研究中心,並有精準健康研究中心與臨床創新中心。
而最早完工的<永齡生醫工程館>,繼續推進癌症研究與光機電產業的產學合作,發展生醫工程產業。
癌醫中心一旁 則是預計兩年後完工的<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將引進最新的質子和重粒子治療技術,利用進階X光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大大降低癌者正常細胞的傷害。
最後,同樣仍在規劃中的<癌症研究大樓>,則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中心。
四棟大樓 十一個研究中心,台大與郭台銘期待擘劃的,是一個台灣癌症治療新紀元
,是一項11年前就撒種在台灣學醫界心中,結合醫療 研究 創新的"新醫療百年工程"。
SB(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醫學是一個百年的志業,所以我在此要提出一個"新醫療百年工程"的想法
(司儀)
3 2 1 掀 眾志成城 攜手抗癌
當所有人看著捐贈數百億的郭台銘帶著家人 站在臺上,卻對現場深深一鞠躬。
(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我想起了初衷,回想當年經歷的悲痛,這份傷痛在今天轉化成了一座救人的醫院,在未來,台大癌醫將成為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屬的希望,我衷心感謝也相信我的前妻Selena林淑如(逝於乳癌)與弟弟郭台成(逝於血癌),會和我一樣 謝謝所有人
聖經裡有這樣的故事,"一粒麥子 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因為逝去了,卻反而孕育出讓更多生命活下去的希望。
這是<台大癌醫中心>在宏大的願景背後,最動人 最令人省思的生命價值。
樹突細胞免疫治療 在 樹突細胞免疫治療癌症治療新契機癌症免疫療法是一個快速發展 ... 的相關結果
因此,其他種類的免疫治療仍被大量需求,所幸我國衛福部在2018年通過『細胞治療特管辦法』,其中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就是方法之一;而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 ... ... <看更多>
樹突細胞免疫治療 在 免疫細胞治療癌症治療樹突細胞- 研究發展 的相關結果
樹突細胞免疫療法 ... 其為目前已知功能最強之抗原呈現細胞,也扮演引發先天性及後天性免疫反應之重要角色。假若能於體外讓樹突細胞在最有利之條件下攝取並處理腫瘤抗原,再 ... ... <看更多>
樹突細胞免疫治療 在 什麼是DC細胞(樹突細胞) | 細胞治療中心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的相關結果
什麼是DC(樹突細胞)疫苗? ... DC細胞療法的原理是利用DC細胞的特性將癌細胞的抗原訊息傳遞給T淋巴球,讓T淋巴球辨識癌細胞,進而消滅之。 首先是手術取出腫瘤抗原培養,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