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某人每月投資1000塊,投資標的長年下來,有9%的年化報酬率。那麼他投資20年,會累積多少錢呢?
我們先把9%的年報酬換算,得到0.7207%的月報酬率。然後以簡單的等比級數總合公式(財務上稱年金終值公式),可算出這樣投資20年後會有638852的價值。
我們也可以算出,每月投資1000元,在年報酬6%、7%、8%、9%和10%的投資標的,經過15、20、25和30年後的累積價值。做成表格,如圖。
這個表很實用。譬如某人投資是每月3000塊,他想看年報酬7%,20年後的成果,那麼他就查看表中1000塊,在7%年報酬20年後的累積價值,是507536。將這個值乘以3,得1522608,就是他在這個狀況下的累積成果。假如投資是每月一萬,就把數值乘以10。
這個表也顯示了一個現象。假如某人每月投資1萬,在年報酬9%的標的,在25年後會有1057萬的價值。
但一樣的投資在年報酬8%的標的,25年後,累積價值約是909萬。兩者差了148萬,也就是報酬從9%掉1%,變成8%,累積價值就減損14%。
投資報酬率只要差一點點,在長時間之後,將對最終資產造成顯著的影響。
這個估算裡,最重要最核心的的問題在於,長期投資的預期報酬率到底是多少。
近五年來,許多市場、基金,常有二三十趴的年報酬率。許多投資人,特別是近幾年才進入市場的投資人,已經把這當作常態,把年報酬20%以上當長期目標。在這一片大好局面裡,我將引用一些長期的資料,一些無法讓人興奮,但能讓人認清現況的事實。
知道這些灰色事實後,長期的投資規劃才能立足於前人的經驗,而有合理的期待,而不是外插現在陡峭的上升線,換來日後深深的失落。
1999年,加州大學的Jorin和耶魯大學的Goetzmann先生,在Journal of Finance發表了一篇Global Stock Marke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的文章。內容詳細分析了從1921到1996年間,全球股票市場的報酬率。
這75年間,美國股市(US index),全球股市(Global index)和非美國股市(Non-US index)的平均年報酬率。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算數平均數(Arithmetic Return)還是幾何平均數(Geometric Return)的報酬率,全都是落在7到8%附近。而且還有兩個問題。
在表中,可以看到存活的市場(Survived markets)和全部的市場(All markets)。而存活的市場的報酬率比全部市場的報酬率都還要高。因為,無法存活的市場,通常是出問題了。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俄羅斯、日本、德國、法國和阿根廷都有活絡的市場,但這些市場因大戰、共產制度、或是超級通膨(Hyperinflation),而趨於沒落。可以想見,涉足這些市場的投資人,報酬不會太好,而把全部家當放在這些市場中的投資人,他們的哭喊只能在遙遠的時光走廊裡迴響著。存活下來的市場,是現在投資人看得到的市場,所以投資人往往會高估了投資的報酬。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數字尚未計入通膨,它只是名目報酬。假如你計入每年2%的通膨,那麼這些股票投資,每年只能讓你的資本增值約5到6%。
現在的投資世界有變得比較不一樣嗎?放眼未來30年,你可以寫下20%這個數字嗎?恐怕很難。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想,這沒關係。我可以選到好股票,我可以在空頭時退出市場,我可以獲得比市場平均還要高的報酬。
你的確可以這麼想,試圖去這麼做,但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你除了可以看"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與"投資人的遊戲"這兩篇文章,我再多提供一個例子,希望可以打消你這個念頭。
一般美國投資人的股市投資報酬率。在1986到2005年這20年間,未計通膨前,一般股票投資人(Average euiqty investor)得到了3.9%的年報酬率(橘黃色bar),而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灰色bar)是11.93%。
全球各地的主動投資人想的事情沒有因國籍不同而有差異,他們全都在想買進好股票,在下跌前出場,好好研究市場,替自己多賺一點錢。結果,想打敗市場,卻是被市場打敗,積極的進出,比不上單純的指數。這個結果,恐怕也不會因國籍的不同而有不同。這種投資界的現象可說得上是世界大同,到那裡都一樣。
有沒有人長期投資達到20%以上的報酬,有! 巴菲特。不過他不全然是個投資人,他其實有點像個企業家。而且放眼100年股市歷史,僅此一人。比每月開獎的大樂透得主人數還要少。
寄望自己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或是只比他”遜一點”,拿到每年20% 的報酬而投資致富,機會渺茫。
投資不能致富。"投資致富"和"世界和平"一樣是口號,不是事實。
投資只能讓你的資本,以緩慢的速度增值。所以諾貝爾經濟獎得主Paul Samuelson在1999年說道:
”我告訴人們,投資應該是無趣的,它不應該是刺激的。投資過程應該就像看漆變乾或草生長一樣。”
而我要說的灰色事實不僅於此,不只是股市長期報酬只是個位數。另一個灰色事實,由金融服務業所帶來。
假如我們對未來全球股市長期報酬的估計值是7.5%。我們來算算看投資人到底可以拿到多少。
首先,計入通貨膨脹,算1.5%好了,7.5扣掉1.5變6。(假如你比較保守,可以用2%或更高的數字)。沒有投資人拿得到6%的報酬,因為投資要成本。
假如你用基金投資,假設你買的每一筆股票型基金,都被收1.5%的手續費。這1.5%的手續費,要依你的投資時間長短來攤提,假如你投資20年,那麼1.5%分在20年當中,相當於每年損失0.075%的報酬率。那麼請把6再扣0.075%,剩5.925%。
成本不只這樣。股票型基金每年收1.5%經理費,5.925%減1.5%,剩4.425%。其它基金的運作成本,包括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基金買進賣出的市場衝擊損失,保守估計每年0.9%的成本。報酬率更進一步跌到3.525%。
光這些投資的成本,就可以把投資人的實質長期報酬從6%打到3.5%附近。
我們來做些運算。
下表是每月投資1000元,在3%、4%、5%、6%和7%的報酬率下,累積一段時間的報酬。
假如你用6%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我們看到6%,25年那一格是676289。將1000萬除以676289,等於14.78。所以每個月投資14780元,在6%的報酬率下,25年過後可以累積到1000萬。
假如你用3%估算,你想要25年後退休,存到1000萬。一樣的計算,得到每個月要投資22500元。報酬率從6%降到3%,每月投資金額要從14780拉高到22500,增加52%。
假如你用6%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計算需21年又兩個月。假如你改用3%的報酬率估算,每月投資2萬元,看多久可以累積到1000萬。答案是27年又兩個月。
從6%到3%,一樣的投資目標,是每月投資金額52%的差別,是晚六年退休的差別。
所以金融界的收費,不僅讓達到相同目標的時間延長,讓必需投資金額變大,也讓同樣金額下可以過的退休生活品質變差。
所以,為什麼綠角那麼愛算成本,那麼斤斤計較1%、0.5%的差別,因為只要差一點點,就是晚幾年達成目標的差別,就是退休後可用金額的巨大差別。
因為,成本,真的很重要。
假如你無視於過去七八十年的歷史,直接用最近幾年的報酬率推估未來的報酬,那麼等著你的,一定是失望的心情。
假如你無視於金融界的收費,以為自己可以賺到100%的市場報酬,等著你的是延遲退休、更高的必需投資金額和更低品質的退休生活。
台灣金融界收費便宜嗎?
在基金方面,在還沒有免佣基金,也就是不用手續費的基金,和沒有年度總開銷0.5%以下、投資各種資產類別的指數基金出現前,都仍算貴。
我們看指數型基金投資人可以如何掌握到扣除通膨後的6%報酬。
首先,指數型基金是免佣基金,不用扣3%打某某折後的手續費。年管理費加上基金付給券商的手續費、市場衝擊等成本,大約是每年0.4%,讓投資人可以掌握到5.6%的報酬。這個數字,不論怎麼看都比3.5%好看多了。這兩個數字間的差別,相信之前的例子,已經解釋的夠清楚了。
服務本來就要收費。天經地義。就算是美國總統,他投資也要付出成本。但是,投資人付出的成本愈少,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他就可以愈早達成目標。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金融服務業,是投資人的敵人也是朋友。朋友,因為透過它我們才有方便的投資管道。敵人,因為它把我們投資的成果,錢,從我們手中收走。
面對這個亦敵亦友的角色,投資人要做的是,找尋必較像朋友而比較不像敵人的金融服務,簡言之,收費低廉的服務。但這個最基本的要點,卻被許許多多投資人忽略了。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的高報酬。當每年報酬有二十幾趴,那百分之一到三的差別,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更有許多金融產品銷售人員說,會賺錢的話,何必在意那一兩趴的手續費。格局要大,不要那麼小家子氣。不客氣的說,這是聽起來很對的蠢話。
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成本一定是他念茲在茲的事。因為他知道,付出的成本愈少,能賺的就愈多。假如你是Wal Mart的供貨商,你會知道Wal Mart的採購員,以殺價凶狠出名,讓你日子很不好過。成功的企業裡,一定有雙盯著成本的眼睛。
投資,也是一樣。你付出的成本愈低,留在自己手上的愈多,也就是賺愈多。沒有必要多付出1%、0.5%或是0.1%的投資成本。因為當你同意提高成本時,你也同意了延後退休、較低品質的退休生活和增加投資金額來達到相同的目標。
高成本會帶來什麼?
一個會告訴你如何適時進出的老師? Impossible。
一個逢年過節會送點小禮物的金融界朋友? Maybe。
較低的報酬率? Definitely!
身為投資人,不能有近視,只看過去幾年的報酬率,就以為一切都將如此美好。
大方,從來不是股市的個性。身為投資人,不能不注意成本。那些叫你不要在意幾趴費用的人,往往就是靠這些錢在過活的人。
心中有合理的報酬期望,眼睛盯著投資成本,長期下來,才最有可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標普500年報酬率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1942年,巴菲特時年11歲,將他自己從六歲開始存下的114.75美金,全部投入股市。
當時,美國面臨危機。剛參戰幾個月,在二戰戰場承受嚴重的人力與物力的損失。
不只是1942當時有問題,之後持續有問題。1970年代的高通膨,有位總統被暗殺,有位總統涉醜聞辭職,嚴重房價下跌,越戰韓戰這些帶來社會動盪,也造成重大損失的戰爭,但美國走過來了。
巴菲特計算,假如他11歲當時的114.75美金投入不需要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型基金,那麼到了2019一月31日,這一百多美金會成長到606,811美金。相當於1塊錢會成長到5288元。
假如一個法人在當時投入100萬美金,到2019一月底,這筆錢會成長到近53億美金。
但假如這個法人付出每年1%的費用,讓年報酬率從11.8%降為10.8%,那麼到2019一月底,它的累積資產價值會只剩26.5億美金。幾乎剩一半。
巴菲特其實又在強調投資成本的長期殺傷力,假如有人跟你說成本不重要。可以請他看一下這個例子。
而從1942到2019,美國國家債務增加了約400倍。假如1942當時另一位投資人,很擔心債務問題終會拖垮美國政府,讓美金完全不值錢,於是用這114.75美金,買進黃金,尋求安全與保障。
那麼他當時買進的黃金,現在約有4200美金的價值。這四千多美金連投入標普500指數所能累積達到的606,811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就是追求安全的長期代價。
報酬,從來不是追求保證,追求安全的人會享有的。每個世代,一定都會有當時的挑戰與看起來很嚴重的問題。
假如一個投資人希望,一切狀況都對的時候才要投資,才要把錢投入。那麼恐怕,他會永遠找不到可以投入的時點。
(進一步關於"美國順風"的討論,可見全文: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3/20194buffetts-letter-to-shareholders.html)
標普500年報酬率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股票資產的年複利絕不是像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般美好!!
聖經上有個 『七個豐年.七個荒年』的故事. 總 意 是 埃 及 全 地 必 有 七 年 大 豐 收 , 接 著 又 必 有 七 年 饑 荒 , 甚 至 地 要 被 饑 荒 毀 滅 。 因 此 , 約 瑟 建 議 法 老 要 在 七 年 豐 收 時 徵 收 埃 及 地 出 產 的 五 分 之 一 , 並 積 蓄 起 來 以 備 荒 年 時 可 用 。 法 老 贊 同 約 瑟 的 意 見 並 委 以 國 家 宰 相 的 重 任 , 後 來 埃 及 果 如 約 瑟 所 言 的 經 歷 七 個 豐 年 和 七 個 荒 年 。
豐 年 不 是 常 有 的 , 連 續 七 個 豐 年 更 是 罕 見 。 只 是 世 事 逆 轉 難 料 , 好 境 不 常 , 隨 著 七 年 大 豐 收 而 來 的 竟 是 七 年 大 饑 荒。
大家都知道,我喜歡經過長時間上市且持續發放股利的公司.同樣的如果我們要看一位成功的投資者.那就看他投資時間有多久?
這張圖是波克夏從1965年到2014年的每年報酬率,也是巴菲特的成績單。
中間那一欄「in Per-Share Market Value of Berkshire」下方,
有個21.6%的數字,這個數值的左邊,註明它是Compound Annual Gain-年化複利報酬率。
就是巴菲特被稱為股神的原因-每年21.6%、複利成長50年。
資料來源:
http://www.bituzi.com/2015/11/Berkshirevalue.html
我不是要說巴菲特多會投資,而是說大家仔細看這50年來.波克夏的股票資產增長有高有低.甚至也出現兩個年度虧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然取得傲人的成績單.
我也注意到竹軒講到 巴菲特的波克夏已經連續13年績效被標普500指數(S&P500)擊敗這件事。(2003~2015年)
因此直接買標普500指數(S&P500)也是不錯的主意!
一個投資人要持續保持傲人的優異紀錄並不容易.否則今日絕不會只有少數人可以因股票而致富.
如果我們從圖表看波克夏的帳面價值增長,可以發現隨著股票資產膨脹想要繼續保持過去優異的高成長紀錄並不容易.不是指波克夏的股價表現喔.這也說明了,未來大家都會遇到雷同的問題.操作2百萬,跟2千萬,跟2億元.會隨著資產的變大而不同.
或許大家都還在追求高報酬率,也自信自己的股票資產可以持續的保持如此的增長幅度.不過我本人是很認同『七個豐年.七個荒年』的故事.不管處於順境或逆境都歡喜接受.也深信抱股票資產會比抱現金更好.
希望這園地的每位夥伴,對股票資產複利的增長有更深刻的體認.謝謝~
.
.
.
巴小智 2016.4.27
標普500年報酬率 在 標普500成長商品可長抱| 基金天地 - 經濟日報 的相關結果
根據統計,美國標普500成長指數過去十年累積報酬率達284%,明顯優於台股大盤的166%,成為中長線逢低布局首選之一。從投資角度來看,現在適合用定期定額或 ... ... <看更多>
標普500年報酬率 在 只投資標普500指數報酬率比較高?數據告訴你『全球 ... - 方格子 的相關結果
投資組合1:100% S&P500 指數. 根據Merriman 的回測結果,從1970 年到2015 年這45 年時間裡,標普500 指數的年化報酬率高達9.25%,. ... <看更多>
標普500年報酬率 在 為什麼巴菲特遺產90%都要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 的相關結果
標普500 的20年平均報酬率,最低的年度是5.62%,25年平均報酬率,最低年度是9.07%。投資期間越長,最高報酬率會變更低、最低報酬率則會上升,越接近平均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