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回憶你最辛苦的時候,會為現在生小病的你,帶來勇氣》
自今年約六月底,我的臉部開始莫名浮腫,之前是身體浮腫,它使我的血壓升高至189,心跳每分鐘110。後來又運動,又游泳,又練聲樂,又跳芭蕾,又能量治療⋯⋯什麼都試,最後服用利尿劑,身體瞬間小了兩號,終於健康一些。
那大約是今年四月左右。
好日子不到兩個月,我的臉部又開始出現浮腫,微發燒。
剛開始以為沒有睡好覺,之後,一路惡化,愈來愈嚴重。每日一臉三變,大、中、小⋯⋯主持電視節目,一開口,口中唾液分泌旺盛,常常差一點説不出話來。
九月抽血,肝臟指數上漲,馬上停了所有中藥和藏茶。
又是一個月了,改善幅度很少,中藥不是原因,而我的意志力愈來愈薄弱。
上回類似疾病,我在振興醫院住院整整33天,然後飛往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揷管微創顱部手術。
美國二舅舅勸說我,這回他出一半費用,我搭私人飛機前往美國就醫,以免飛機上旅途感染病毒⋯⋯我才在猶豫要不要大費周章去時,紐約新冠病毒感染又回來了。
待在台灣,沒有辦法開刀,心情自然有點不安。每日讀書、彈琴、運動、看花、念詩⋯⋯甚至家中換素色壁紙,就想求個:靜心。
突然,昨晚朋友傳來我2019年在台大醫院開刀,醫院內朋友為我慶生的照片。當時疼痛難熬,卻把自己打扮如巨星出場。在護理站和護士們拍照,因為嗎啡、抗生素、類固醇⋯⋯各種不同的藥物,臉腫得像個蜜桃。
之後開刀滿一個月,與劉若英、阿雅同學還去了榮總兒童癌症病房哈啦⋯⋯
之後三個月因為使用藥物,突然頭髪白了一片,專訪李安,一個人低頭走在飯店長廊,白髪雖蒼蒼,臉部卻毫無病容。
當時那麼疼痛,病了那麼久都熬過來了,現在:實在小事一樁!!
今天開始找中醫穴位,自己按摩耳下,脹痛痠麻的腺體,居然消腫了一半。
進攝影棚錄製今日晚上文茜的世界周報亞洲版和歐洲版,幾度開口,居然説不出聲音來!
這還是平生第一遭!!
向棚內工作人員致歉,他們問:得了什麼怪病?
要不要「愛人知己」可口可樂加持?
我輕輕地回應:會過去的。
深呼吸一下,為自己加油!
過了一會兒,我們順利完成了兩個小時的節目錄影工作。
See!人生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必向命運投降!
榮總病房費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讓罹癌的孩子,有個近醫院的家》
一個孩子如果不幸罹患癌症,尤其好發性的骨癌,必須先化療,才開刀,住院,出院後每三個月複診,每次都是驚心動魄的等待,好像宣判生命的活與死。
兒童在生長期間罹癌,不只是不幸,由於他們正處於快速生長期,其癌症復發的機率比成年人高太多。
病人走進榮總93病房,從此這裡是半個家:另一個家過年過節回去。往往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到不能想像。
孩子生病,甚至可能要節肢,不可能父母不親自照顧,請看護。他們有的才三歲,五歲,十二歲已經是裡頭的大孩子王了。
一張病床,旁邊擠一個小陪床:家就在不到三個榻榻米的地方,淚、苦、疼、痛。
身體痛,心也痛。
十年來我經常探訪榮總兒童癌症病房,十年來我出版的一半書籍,包括近日出版《終於,還是愛了》版稅全數捐給骨肉癌協會。
因為我知道,他們的生命,等於每天在汪洋中博鬥。
記得一個叫珍妮的女孩,她早已節肢了一隻手,最後一次遇見她,她拿出筆記本,要我簽名,「因為已經四次了,要當紀錄,要留念!」珍妮説。
那一次珍妮的癌細胞跑到肺,必須再開刀。榮總陳威明副院長如天使般擁抱她,「明天手術之後,就又過了一關!」
珍妮沒有過關,我再去探望時,醫護人員告訴我,珍妮走了。
這裡的人,以醫院為家⋯⋯食物千篇一律,活下來已是天上賜予的恩典。
但天使的心願不只想辦法救活他們,希望他們在不幸的生命中,可以有更溫暖的地方,例如醫院附近可以自己煮食的餐廳:例如回診時,父母陪同一起北上,至少不必再花旅館費用,可以有一個落腳的地方。病患家屬彼此鼓勵,甚至看書、看影片。
於是,一個台北的角落,愛的奇蹟出現了。
今天上午十時,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新家開幕。
天使陳威明副院長的大弟子吳博貴接下棒子,把一個為病人及家屬設計的美好的家,佈置完成。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臺北榮總張德明院長、寶媽、曾寶儀小姐等貴賓,受邀剪綵。家溫暖,環境優雅,而且就在榮總旁邊,簡直是療癒後花園。
陳威明榮譽理事長也是現任臺北榮總副院長,帶領的『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早已執全球骨腫瘤治療之牛耳。臺灣約六成的惡性骨腫瘤患者都在臺北榮總治療。
陳威明副院長與現任理事長吳博貴將協會之家從紅樹林搬遷至臺北榮總的附近,讓骨肉癌病友及家屬不需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希望提供這些不幸的生命更多温暖、便利的就醫服務。
吳博貴理事長表示當初在尋找新家地址時,看到此處在出租,覺得非常理想,離榮總很近,空間也夠大,去電仲介詢問時,仲介表示房租太貴,協會應該租不起,正當大夥兒覺得失望之時,沒有想到房東周先生得知租屋是要作為照顧弱勢骨肉癌病患關懷之家,善心湧起,二話不說直接將房租減半。
台灣到處都有愛,今天出席的來賓眼眶含淚感動不已。
『協會之家』設立一個「Sisy’s Lounge」,希望我前往揭牌。人們可以在此讀書,聽音樂⋯⋯
可惜我今天工作在身,必須主持世界周報,本週國際時事又特別多。於是麻煩林懷民老師及陳威明副院長代為揭牌。
林懷民老師之後傳訊息给我:早上陽光鋪滿房間,滿屋的的人開心的微笑。很感動!
我常常看到一些對自己際遇沮喪的人,許多時刻我除了鼓勵之外,很想告訴他們,到榮總兒童癌症病房走走,那裡有一面牆,寫著許多「我在93病房」的故事。
讀完了他們的人生,你不會再用無奈、苦厄、不幸形容自己。你會更珍惜自己擁有的健康,收拾一下情緒,把力氣花在對自己更有意義的事上:行有餘力,伸出援手,給這些真正不幸的人。
我很幸福。你呢?
榮總病房費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終而打電話請教這位哈佛大學回來的名醫會診。
本來我躺在振興醫院,想自己帶著病歷過個街至榮總看他,請教他的意見:他卻二話不說,脫下白袍,穿著運動服,跑到振興醫院。「病人,不要動!」他說。
一入病房,他會診相關資料,即建議振興醫院要打最後一線抗生素:文茜現在已經是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之後在他的建議及振興院長魏崢的協助下,我才發現全球包括瑞士、法國、美國,只有九大醫院有解決我的疾病的顱部內視鏡手術。
幸好我的美國舅舅找到了其中之一紐約西奈山醫院,之後我從台灣搭機轉診至美國,以內視鏡手術取出石頭:第二次又插管麻醉,把顱內所有腺體的濃,全清乾淨。
前前後後,也折磨了快兩個月。
病痛期間,每個對我伸出手的,幫我度過生命大難關的人,他們都是我永遠的恩人。
如今高副院長又當起更多不幸染疫患者的大恩人。他每天守在北榮COVID 19專責重症病房,還天天寫下日記。
那天他走入專責新冠病毒病房,看到我送的小心意:香蕉,彼此打電話問候。我問他,一切可好?
他回:「不怕死的小弟和護理部主任每天來前線專責病房,為醫護第一線人員打打氣!」
「我,全身充滿抗體!!」
⋯⋯以下是高副院長近日的三天日記。
透過他的記錄,我看到一位卓越醫者的冷靜、慈悲、使命感,以及身處危險中依舊不變的幽默風趣。雖然他帶著N95,穿著防護衣,而且年近退休。
* 6/26 週六
許院長指示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開
全國80 台北24
B107 13/30
週末路過瞧瞧108護理站正交班中,兩兩交班、白班話不停、小夜聚精會神,合起來就很熱鬧非凡。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雖更少了,剩下不容易照顧,得再拖。
B098 13/36 正準備辦出院,通電話恭喜他。聽起來真的是很高興。
B087 15/34 需要每兩小時翻身的病患不在少數,聽副護理長表示:這一批比起原先修繕前輕症的一群,照顧起來有如天壤之別。
Cov+長照:難
Cov+長照+重症:更難
目前的CU就皆如此;醫療資源的投入極大。
B077 15/22 看起來大家又忙著着裝入艙了,由於78併入77,明顯房間內病患多起來。
B078 併入77後、將可作為一採陰後篩檢患者收納區。
綜上,防疫病房佔床率降低了,局部合併來發揮照顧的最大效益屬必然。
目前留置在專責病房的患者,久了沒能出院,許多都是高齡、臥床,相對也不好照料。即便Cov輕症區、還要看病患屬性樣態。
記得前兩天和明主任在思源通道上遠遠就瞧見胸腔部陳育民主任龐大的身形一個人匆忙走過。
在這場戰疫區中,育民就像古寧頭戰役和823炮戰時的金防部司令,直接面對敵軍炮火前線的戰地指揮官,拖著前陣子病一場的身體還這麼拼命、著實令人敬佩。
我們從去年二月起、一成立防疫會和防疫指揮體系,感控團隊傳染病科和急診部也都是整個單位投入戰場,起頭大小事每必問感控行不行可不可,連條路怎麼走都像在下"陷井棋"一樣。
偶像看到復德疲憊走路的神情和會中小閉眼睛即知分明。急診室絕不是好待之處,鴻章前兩年的山海關前險險走一回、依然強悍守住邊關、每每看到急診人員的重裝、分艙、篩檢,至今守住門戶、未見醫護人員出狀況。
當然今年五月起的防疫動員不只醫護、乃至所有指揮體系、醫企行政、後勤協力支援,都比過去規格更高、更深、更廣、也更靈活,單就前後兩年的個案數、床位數即知。
去年少數個案的"遭遇戰"累積了寶貴經驗給今年的"陸海空系統戰"得以快速有效的動員面對。
從今年第一個個案警報響起、迅速建立大量專責、資源爭取、順利照顧大量輕重症、體系應對有分,才能進而得以支援篩檢、支應大量疫苗注射。
以上在未來病歷經驗分享絕對很豐富足夠了。
回想在去年從TO31和中正144接敵作戰至今思源專責病房成立、收治高峯、至今疫情稍緩,北榮團隊有這麼多阿信、真是可貴。
回首天天下水、週週打球、恍如隔世!😶
* 6/28 週一
晨防會院長再度指示:
1、疫苗注射的重要性、政府特案團體注射也宜北榮量能請家醫部妥適規劃。
2、整體專責病房、隨疫情趨緩,病患漸少,進入整併期,空出的思源78暫收納疑似新冠、須入住但已一採陰患者。RCVB負壓隔離CU,目前先收治CM重症病患。
3、專責病房再增負壓隔離病房一案,委侯副和相關部門研議擬案。
4、鑑於北榮已有豐富Cov醫治經驗、委黃副研議教育課程分享國人(醫院&大眾)
5、⋯其他有點忘記了。
今全國60例、台北22例
整體專責Cov病患、持續出多入少。
B107 8/30 由週末13位劇降至8位,但剩餘病患多是高齡又Bed ridden、照顧起來格外辛苦。
王佩琮副護理長親自下海加入群鶯照護行列,協助翻身、餵食…。
難怪大夥像是時空穿梭、全嫁到了欽察汗國。~勤擦汗國~都濕透透才出得來。
一個白班遇到需翻身、餵食⋯麻煩的照護、有時甚且進出不只三次。
CVSB CU 3/6、2位仍用葉克膜、T031要來1位新朋友須用葉克膜 。
丁玉芝副護理長每遇明主任都會很專業慎重的回報血氧濃度、凝血⋯等Data;明主任年輕時在CVS CU、POR,所以在此每回來、都不敢怠慢。我實在在私下忍不住想告訴她們、明主任在別的地方都不問這些東東啊!免啦、明主任來給大家打氣的,不過還是憋住、不吭聲!離開時給大夥按👍!
B097 8/17 尚婉明副護理長每回可就滿分笑臉迎面而來。今天笑得最開心了,CU病患剩不到一半、當然剩下的多半也比較難照料。
開心之餘、秀了一下銓誠基金會,英業達葉國一董事長捐的保低溫背心,看起來很輕、隔離衣太熱時、內襯保涼的背心,挺有用。
B098 14/36
朱紋瑩護理長坐鎮,交接班護理師這樣多,都在衣服上鉛字筆寫上名字、有些用貼的,也難怪、大病房許多護理同仁調來調去,誰也記不得每位名字,大字貼身上、不也可乎!免寶寶裝就全用粗鉛字筆寫名字。
B087 18/30,其中15位依然是士林檢疫所長照病患,7月2號解隔日近了、一次全清空。
B077 12/22、 怡惠副護理長表示週末9個月大的小朋友已母子均安出院回家了,另外本院NP姐早也已帶著9歲兒子回家去了。二人同住母子檔皆出院,就剩下夫妻檔。
B078 9/22 9位一採陰患者入住,病情呈現多樣化,照顧的R和護理師都搖頭同表病情嚴重。
RCUB 6/18 已入了6位,看起來護理長滿緊張會不會真收Cov,大夥習慣RTCU大通艙照顧,突然加了前室、隔音太好反而有點麻煩又緊張。護理長明白表示、擔心裡面出狀況!離開前阿長手指天花板、要請工務室抓漏。
總之、未來病患再降、空了趁機修修是可行;至於增加專責負壓隔離CU病房,方案該如何選擇,靜候佳音!其實暫時都不動、該也是選項之一吧!
小夜、天母運動公園400米10圈,和游1公里差可比擬!
戴N95下水不知感覺如何?一定不容易嗆到吧!
未來北榮Cov課程分享,怎麼樣辦該思考,一、兩天課程效果和內容都不會比現行它院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倘以長期每週六播放預錄的兩小時線上課程,不但內容可涵蓋面廣,和全國分享北榮豐富經驗、該當不錯,怎樣都不該只操到感控、胸腔團隊,最近他們都被操到快不行了。
希團隊醫護保持戰果、疫情緩、病患減;所有程序流程不能簡,永保平安!
[註]全台2000萬老少朗朗上口的英文字
~Delta ~
* 6/27 週日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
三大議題
1、配合中央PCR降價
常規3500
急件4500
2、疫苗注射依照規範安排,留意隨時變動。
3、北榮防疫收治Cov經驗、預作規劃經驗分享。
全國89 台北33
B107 13/30
隨著北市疫情舒緩、數字停留在13。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週六、日CU進出呈現停滯非壞事,重症靜待變輕症、另無新入重症。
B098 13/36 今日也是白班小夜進出各一、恰恰扯平。
B087 15/34 由於收的是前兩天原先陸續入住的長照病患,也並無變動。
B077 13/22 今輕症痊癒出2位、明再出1位。
B078 陸續上5位,但雖一採陰、待二採解隔,二採間隔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隔離防護依舊在、有得小夜班喘忽忽的忙!
隨著北市的疫情漸緩,新案連續多日不到50位,這也反映了我們病人收治的實際狀況。
希望幾個重要的大型批發市場早日恢復正常,中央的PCR降價和精準篩檢政策配合的天衣無縫,北農圈篩似已箭在弦上,由於流動來往人口多,情況和封閉的單位來比較、更要複雜一些。
我們北榮病檢能量一流,大量收案池化PCR檢測、又能再一次為北榮爭光獲殊榮。那怕費用少了些,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力責無旁貸;一向淡定的病檢周主任聽到這麼多掌聲喝采之餘,不免要再回頭問問大家:各位到底仔細讀了我去年10月發表的精彩paper沒有?
5/10000這個摩術數字、疫情消失多年後將會在教課書中見到。周主任將留名青史、不是報紙喔!😆
——圖片來自北榮近期從京元電子到北農群聚感染,帶北榮團隊為國奉獻,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的陳威明副院長。
榮總病房費用 在 榮總加護病房費用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八卦
《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