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4 直擊台北圓環拆除工程動工(最後巡禮)
這棟即將拆除的台北圓環建築物之前身,是台北著名的美食攤商市集「建成圓環」(因此地舊名建成町而得名,俗稱圓環夜市),坐落在台北市重慶北路一段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中心,為大稻埕鬧區附近四條道路交會的環狀區域,面積達1,732平方公尺。
最早的建成圓環成形於1908年,本為一圓形小型公園,中心為空地,周圍遍栽七里香,榕樹等。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攤販聚集。此地在日治時期為臺北市最著名的小吃集據點,雖曾於1943年台北大空襲期間,變成防空蓄水池,不過在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恢復了往日的市集容貌。
1980年代以前,建成圓環一直都是台北市的重要地標之一,但隨著臺北鬧區東移,多為違章攤販組成的建成圓環漸趨沒落。1993年及1999年,圓環兩度發生大火,這期間圓環荒廢達十年之久,直至2002年,在馬英九市長任內,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於2003年10月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重新開幕後的建成圓環,因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攤攤位,僅存6攤,並嚴重虧損。在各方考量之下,2006年7月,建成圓環正式歇業。
2008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於2009年6月22日重新開幕,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於2011年5月1日再度熄燈歇業。
2012年4月9日,「台北圓環」由余湘及聯廣集團主導重新開幕。3年後,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圓環」在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便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且有可能拆除;之後更在2016年6月宣布,將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指示市場處籌措經費拆除、公園處編列106年度預算負責拆除後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
台北建成圓環大事記:
在清代漢人開墾前,建成區一帶是一大片的低窪沼澤地,清代才開始有了人煙。
1894年,圓環已具雛型,位在四條道路交會的空地。後來劉銘傳興建台北至淡水的鐵路,才逐漸繁榮起來。
1908年,日本人執行「市區改正」計劃,在道路交會的空地上畫了個大圈
圈,沿著圓圈外緣栽種七里香,中央種上榕樹,形成了供大家聊天、納涼的「圓公園」,圓環從此誕生。
1920年,日本人取「建設成功」之意,將當地命名為建成町。
1921年,圓環終於成為一合法的夜市,營業時間從傍晚至午夜。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夜間不准點燈的禁令下,圓環的生意大受打擊。
1943年,美軍轟炸台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圓環夜市活動,並將圓環的土地給翻了起來,中央挖個大蓄水池,用以防空救火,四周修築一圈圈的防空壕。圓環店家曾一度為躲避空襲遷到圓環東方的日新國小對面,因場地擺設關係,改稱「四角環」,俗稱「角公園」。
1945年,二戰結束,台灣光復後,防空壕被拆除,蓄水池填平,攤販又開始集中在此做生意。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圓環附近的建築一幢接一幢蓋,攤販活動的範圍與其並進,迅速蔓延,擴張到現在的寧夏路與重慶北路一帶,圓環的盛況自此而起。
1953年,在此聚集的流動攤販,先是用公園的樹當支柱,搭起有蓋的竹棚,後來索性把樹木砍掉,公園慢慢變成市場。
1954年,各攤販共同募資,從原來夜市形態的攤販聚落變成有建屋的規模。圓環、南京西路、保安街、歸綏街等逐漸形成圓環商圈。
1960年,圓環至此達全盛期,各地攤商進駐,高達97攤。各地江湖好漢都來此賣祖傳秘藥,整個重慶北路及南京西路地區一直到後車站,入夜後便是遊人如織,燈火如晝,彷若一座不夜城,加上重慶露店的商店街,使得圓環商圈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夜市,與艋舺龍山寺夜市齊名,而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的說法。
1973年,為拓寬重慶北路,拆除了重慶露店,導致夜市光芒逐漸幽暗,圓環成了「孤島」,市民的共同情感及回憶正慢慢逝去。
1980年,電視普及、錄影帶風行,促使圓環一帶戲院、劇院相繼倒閉關門,使圓環生機再受創傷。
1993年,國聲戲院拆除電影布幕時,火星不慎飄到圓環屋頂,引發大火。
1997年,市府提出了「建成圓環再生方案」,捷運淡水線地下段民權西路站至中山站通車營運。因捷運並沒有設圓環站,致圓環商機未蒙捷運之利。
1999年,寶月號炸魚起火,引發二次祝融,燒掉了圓環最後的商機。
2000年,台北捷運地下街正式開幕,建成圓環做成拆除決議。
2001年3月29日,舊圓環正式拆除;4月,簡易公園完工。
2002年4月,新建圓環的工程進行時,意外挖出二次大戰時期的地下蓄水池,被列為二級古蹟保留下來。
2003年10月,市府為呼應市民對圓環的美食記憶,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不過其位置已與舊圓環不同,而是縮小範圍並南移,且圓環南側的道路被封閉為人行道,自此「圓環」名存實亡,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交會處已成十字路口。
開幕後不久,因玻璃帷幕設計不良, 造成圓環內商家生意持續下滑,而原本圓環內知名店家均已在外自立門戶,沒有進駐,故造成一直虧損, 不但二樓無法利用,原本進駐於一樓的20個攤位,最後僅存6攤。
2006年7月,建成圓環美食館終告歇業。
2008年,台北市政府(郝龍斌任市長)宣布建成圓環內部將重新規劃並更名為「台北圓環」。
2009年6月22日,新圓環以「台北圓環」為名,兼顧管狀建築體設計和圓環美食歷史意涵,用「進入老台北的新大門」做為重新開張的定位,冀望台北圓環能成為國際化和經典化的觀光地標。但因向北市府承租的華旭公司和實際負責經營的流水席公司,在租金認知出現歧異,二房東華旭公司主張圓環新增頂棚工程費應由承租的流水席公司承擔,因而片面將租金由每月新台幣25萬調高至50餘萬,雙方因此步上法院,導致台北圓環最後在2011年5月1日又一次熄燈歇業。
2012年4月9日,台北圓環再度重新開幕,由有「媒體教母」之稱的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余湘接手掌舵。新的建成圓環,以最初始的圓環「公園」、及「美食」為概念出發,以「水綠圓環」、「火紅國宴」延續大家對圓環的傳統美食記憶,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圓環是老台北人共同的記憶,儘管過去經營團隊與建築並不是很契合,不過這次重新出發,絕對可以讓圓環風華再現,讓圓環成為台北市樂活、美食的休閒場所。」
2014年12月,台北圓環因為裡頭開設夜店而引發多方討論。
2015年4月15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圓環」在2016年7月委外合約到期後便不再續約,改由台北市政府接管,且有可能拆除。
2016年6月,台北市長室會議決議,朝「拆除台北圓環現有建物、重現圓環地景廣場」方向規劃,並指示市場處籌措經費拆除、公園處編列106年度預算負責拆除後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8月世大運開幕前完成。
2016年11月24日,台北圓環建物啟動拆除工程。建物裡頭有一處自1943年留存至今的防空蓄水池,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將在拆除台北圓環建物過程中完整保留,之後會在新闢的地景廣場裡完整重現。
施工期間為了避免擾民,圓環外牆的玻璃帷幕將不會用敲碎的方式處理,而是將之一片一片地拆除;依照市府規劃,11月24日起至11月底,僅先架設施工圍籬與工程告示牌,12月1日才會開始拆除建物主體,而且會先將建物周邊的玻璃帷幕拆卸後,才進一步拆除內部之RC結構,且僅對地上樓層動工,位於地下層的防空蓄水池將以保護板覆蓋之。
台北圓環建物預定在2017年2月20日前完全拆除,之後,將斥資約新台幣1900萬元把此地打造為「建成圓環廣場」,讓圓環裡的市定古蹟「防空蓄水池」重現世人眼前,地景廣場預定在2017年7月完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探號更多【日本/韓國線】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jPwkQJkQz1_vFO3woYYmvRZ394N 00:20 高山老街美食 03:20 新穗高纜車 05:19 粟津溫泉 法師 09:20 金澤一日遊:金澤車站...
榮町商圈美食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19年8月15日《蘋果日報》B4版
「萬年」驚爆空租危機
「西門新宿」店面空整排 地標淪時淚
【熊培瑄/台北報導】台北市西門町是觀光客必訪景點,但屹立46年、曾是繁榮指標的「萬年商業大樓」,卻出現空租狀況,《蘋果》兩度走訪,每層樓都有空租狀況,連大排長龍的名店都拉下鐵門收攤,儘管部分房東調降租金,但年輕人不逛,商家進駐意願也低落;賣潮服的「西門新宿」更慘,多達10間店以上空租。專家指出,消費型態和店租是造成沒落的原因之一,但相信「萬年大樓有客群特殊性,不會因此沒落。」
萬年大樓前身為日治時期最出名的豪華戲院「國際館」,1936年正式開幕,營業34個年頭,卻面臨財務危機拆除出售,直至1973年6月新的大樓竣工,成了現在知名的萬年大樓,內有多達200家商店,舉凡流行服飾、球鞋、手錶、香水、手機、遊戲、玩具、漫畫雜誌都可以找得到,吸引不少年輕人聚集,是西門町的著名地標。
不過,知名「懷舊達人」張哲生近日在臉書PO出萬年大樓現況,不僅一樓多間大坪數店面已清空,到萬年必吃的甜品店「苦茶之家」也拉下鐵門,雖然店名、店內設備還留著,卻不見過去大排長龍的景象,只剩下一張A4大的出租紙條。
張哲生受訪時感慨,萬年大樓過去為青少年流行指標,如今卻變成老舊大樓,對它毫無感情,反而多是年紀偏大的人去懷舊一番,但走走逛逛卻少消費,店家只能收攤,連老饕必吃的「瓊芳居涼麵」,也轉為網路經營。張哲生說,「三、四樓有空租店面很正常,近一年卻發現連一樓都有店面閒置,甚至像量販店一樣有臨時櫃位,這樣的現象很可怕!」
外觀老舊的萬年大樓,佇立在潮流商圈西門町,違和感十足,外牆的霓虹燈更有滿滿年代感。上午11點半左右,一樓的鐘錶、化妝品商鋪陸續開張,來往的人稀稀疏疏;二樓及三樓主要賣服飾、鞋子等,每層約有2~3間店面空租;四樓為模型玩具、電玩遊戲店,也是許多人來到萬年直上的樓層,人潮較多也沒有空租狀況,而五樓的「湯姆熊歡樂世界」和地下一樓的美食街聚集不少人,熱鬧許多。
到了下午5點,一樓逛街人潮聚集,至於二、三樓店面依然冷冷清清,和一樓相比就像平行世界,很難想像是同一個商場。
在四樓經營30~40年的模型店家表示,萬年大樓越靠近電梯店租就越貴,「四樓從5~9萬,我們大概是6萬,二樓和三樓最便宜,大部分是4~6萬,一樓就可能有10萬以上。」他也說,「這邊的客群都是觀光客和老顧客,人潮變少主要是景氣跟消費模式啦!」三樓的雜貨店家則說,「這邊算商場,每間店面租金都是由房東自己決定,像我們這間18.8坪,租金是8萬」,提到人潮沒落狀況,他無奈嘆「以前坐著都有錢收啊!現在其實有人來,但是沒人買啊,像留下來的老店都是在吃老本啦,就是看誰先倒看誰先收。」
對萬年大樓印象,記者隨機街訪民眾,常逛西門町的卓先生表示,「有去過啊!記得裡面都賣一些服裝啊、動漫商品,但也不太會去逛」,30幾歲的韋先生說,「學生的時候常逛,現在年紀過了就不會去了,跟以前差蠻多的。」20歲的高姓男大生完全不知道,「沒去過耶!聽都沒聽過」,顯見世代差異。
走過2間店,還有一棟商場大樓「西門新宿」,裡面大多賣潮流服飾、運動品牌等,空租狀況更嚴重,記者實際把3層樓逛了一圈,除了一樓幾乎正常營業外,二樓和三樓皆多達10間以上店面空租,整棟不見有客人走進來,比萬年大樓還冷清。
萬年大樓店面約10~20坪,永慶房屋西門店店長鄭宛誠表示,全盛時期最低店租仍有7~8萬元,現在都降至3~5萬,不過地點還是有差,像是越靠近手扶梯還有5~7萬元。不過,一樣都在西門町,徒步區目前租金基本30萬元起跳,但鄭宛誠樂觀認為,「萬年大樓有客群特殊性,不會因此沒落。」
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表示,根據實價資訊,萬年大樓近期租金單價僅2~3千元,觀察租屋網站,仍有房東堅守過去意氣風發時期的租金價格,恐都會出現空置狀況。
陳炳辰指出,西門新宿知名度低,定位和徒步區比比皆是的店家及各種類型商業大樓差不多,相較於萬年大樓的模型玩具店專攻特定族群,西門新宿毫無特色,加上商品消費不低、整體商圈購買狀況不好,雖然仍有逛街人潮,購買力卻很差。
至於觀光客增加,西門町是否有人潮回流現象?陳炳辰也提到,西門町以觀光客和年輕人為主,過去消費力最大的在自由行陸客,不過未來陸客來台喊卡,預計人潮會出現卡關趨勢,即使仍有大量年輕族群,但購買力道小,會逛卻不會買,無助商圈經濟方面成長。
榮町商圈美食 在 吳昱萱 Facebook 八卦
【台北東區興亡史】再Cost Down啊!
#曾經繁榮的五分埔服飾街就是這樣被玩死的
還記得以前買衣服都會去五分埔嗎?過去幾年東區曾是台北最繁榮的中心,但如今卻傳出店面一直降租金卻還是沒人要,榮景不在的慘狀。究竟台北東區是怎樣由紅轉黑的?就讓這位巷子裡的專家,告訴你這段不為人知的興亡史……
先談談五分埔。
#只想賺租金不想都更讓五分埔走下坡
其實大概西元2000年前後,五分埔還很熱門的時候曾經有一部份商家是有遠見的,早期五分埔大部分都是樓上當成衣廠,然後樓下當店面販售。所以衣服款式花樣很多,加上群聚效應自然人潮就來了,然後這群有遠見的商家,他們通常也都是很早期就待在五分埔的人。
他們曾經有個想法,大概是說將五分埔分區重新都市翻新,先翻中坡公園跟中坡公園以南,靠永春國小那側,甚至把中坡北路對面也拉進來,然後翻完一半五分埔再翻另外一半,但後來這件事就被新進商家擋下來。
因為當時新進商家覺得錢很好賺,幹嘛白白損失一段施工黑暗期(當時正是五分埔的繁華巔峰,差不多和麻辣鮮師跟折疊式手機的年代重疊)加上後某些地方有力人士阻止後來這件事不了了之了。小魯家住五分埔附近,很多人都會把一樓房屋出租給人家當倉庫,也造成了很多屋主為了賺每個月現拿的租金而反對都更,使得五分埔周邊一帶的市容停留在30年前甚至更不堪,加上現在五分埔已經不自己設計衣服了只會批韓國、中國廉價劣質衣來賣給人更惡劣的感覺 ,簡單來講就是cost down的極致代表。
現在好了,西元2016年五分埔長的怎樣?週末街道上沒幾個人在逛,附近空店面只能開機車行檳榔店跟按摩店(他媽的按摩店真的十幾家)或是賣手機殼的,然後人口素質低下,同時期的韓國東大門轉型撐過來了,五分埔像攤死水,誰的錯?不知道,不過我肯定五分埔已經來不及轉型了,這個沒救了。全部拉成都更住宅看看有沒有機會,我猜再過個十到二十年,五分埔就會消失了吧!
#信義區的成功來自天時地利人和的總和
至於信義區的部分,其實我覺得信義區的成功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總和,天時是指剛好搭上東區及租金暴漲衰弱,地利是指捷運通車,人和是台北市政府有意的拉抬跟 新光集團的銀彈。
最一開始的信義計畫區其實真的是一片荒野,什麼都沒有,然後台北市政府把新市府大樓跟世貿中心蓋在這裡,其實也不是關鍵。真正決定信義區起飛的是新光集團的百貨「下水餃策略」,從原本的A8到後來多了A9、11、4然後再全部用空橋串起來。
人就是一種好吃懶做的動物,當今天有人幫你把東西全部整合在一起後,自然就會靠過去了,加上原有的華納威秀影城,跟後來的ATT4FUN、NEO19、誠品、阪急(統一時代百貨)、101、微風廣場(信義及松高),串連成一個超級巨大的商圈。它的賣點就是給人感覺比較高尚的感覺,加上就算下雨也不用撐傘。
#壓垮東區和五分埔的關鍵是外國平價服飾的進駐
不過,真正打垮東區跟五分埔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從前幾年開始,外國平價服飾的進駐。
當東區跟五分埔的衣服不只款式輸了品牌輸了,連價錢都輸了,誰還要去那邊?大家都碼去信義區,甚至造成信義區自己內部的商圈轉移,例如新光就被打趴了,除了化妝品鞋包美食樓層外,專櫃服飾也是養蚊子,導致新光現在都在重整櫃位施工中。
所以信義計畫區歷經十多年發展,終於在這兩三年進化成了完全體──集食衣住行育樂於一身的巨型商圈。雖然說西區復興計劃有800%容積,但我還是覺得信義區至少半個世紀內應該不會衰弱了,因為他的本體就是百貨,不像其他商圈會有房租房東問題。
至於什麼南港計畫,聽聽就好別太認真。其實五分埔也不是說沒得救啦,但會很累而已,如果北市府有本事把松山路的南北串連捷運搞起來(管他叫南北線信義輕軌內湖輕軌?)然後再搭配松山車站周圍的開發跟饒河街連成一塊的話其實有得救,不過我現在覺得饒河街也開始在走下坡了,還希望北市府能好好重新整頓一下饒河街,趁它還有的救時趕快救。
東區的部分我覺得要拆成四塊來看,分別是忠孝東路當x軸以及敦化南路當y軸的四個象限,自成一塊。首先來看第一象限(忠孝以北敦南以東,這一塊很簡單的直接說就是沒救了,就這樣。它沒有明確的定位導致商店亂開,但可悲的是租金一樣高。
第二象限(忠孝以北敦南以西),基本上這一塊大概也是目前整個東區仍尚有活力的一塊,有大魔王Sogo當支柱,加上幾條特色街撐著,例如韓國街或是燒肉街之類的,或者是頂好名店城後面那塊一堆服飾小店,還算活的不賴。
第三象限(忠孝以南敦南以西),這一塊也是定義不明,但賣服飾的比第一象限發達一些 ,不過比較謎樣的就是那個敦化南路派出所了。那個蓋法身在一片房子中格外突兀,比較有趣的是第三象限除了衣服食物外,還多了一堆外國語補習班。
第四象限基本上就是一路延伸到延吉街去,滿滿的咖啡廳跟餐廳下午茶,尤其忠孝東路216巷9、17、26弄這些街道之類的,所以如果真的硬要說的話,第四象限就是一個餐飲的大雜燴,通常也是東區潮男潮妹最多的地方。
基本上,整個東區我看起來就是一個各自為政,沒有想要統合的感覺。我來舉個例子吧,日本京都的四條河原町我覺得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東區效法的案例,也一樣不老也不新的商圈 ,一樣是混合型商圈,一樣圍繞著市區主要幹道(四條通及忠孝東路)發展。
日本是怎麼統合、規劃做到讓人覺得有一體性?我覺得重點就是人行道、人行道、人行道(很重要所以強調三次)。他們的規劃讓人逛的舒服。
#愛炒短線的房東殺死了東區
東區雖然以後不太可能再興了,但起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繁榮,不過東區的房東們真的該全部抓起來檢討一下就是了。你們就是兇手,一群只會 炒短線的王八蛋!
而西門町,就是一個外國人蠻多的地方,我也不曉得能講什麼反正就是那樣,該有的都有,但真正突出的東西大概是次文化下的產品,例如萬年的模型店跟鞋店們還有一大堆電影院們,這個就是商圈長期聚集下來的產物,全台北僅此一處無可取代,如果要說一個城市有光鮮亮麗以及多元但雜亂的兩面的話,我覺得西門町大概就是就是多元但雜亂到爆的那一面 。
要逛大家都會逛,但真正能在裡頭逛出心得的不多,所以會有很多尋寶跟探險家來到這邊探險,好啦,我承認我對西門比較沒那麼熟,所以就不多做評論了。至於士林夜市圓環師大….這一大票東西我只能說感嘆台北市政府德政,導致現在的人看不到他們過去的榮景就是了 。
(本文經原作者albus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為〈Re: [問卦] 東區已經不行了嗎?〉)
榮町商圈美食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評價
金探號更多【日本/韓國線】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jPwkQJkQz1_vFO3woYYmvRZ394N
00:20 高山老街美食
03:20 新穗高纜車
05:19 粟津溫泉 法師
09:20 金澤一日遊:金澤車站→東茶屋街→兼六園→21世紀美術館→能登牛拉麵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呂佳宜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