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頭,災難也不斷,一週內,全球四大洲都陷入極端氣候災變!剛剛才發生日本熱海土石流、西歐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國家一天降下超過兩個月的雨量,導致超過兩百死上千人失蹤、印度暴雨造成嚴重土石流數十死,今天又發生鄭州一天降下突破歷史極值的雨量(近一年雨量)引發千年一遇的大洪災、美西還有野火狂燒,燒掉34萬英畝土地蔓延超過五個台北市面積!洪水、颶風、強降雨、極端氣候溫度⋯地球真的生病了!重大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但歸咎禍首原因,都是人類自己種下的果吧😖
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極端氣候災害事件,未來會更加頻繁和嚴重!我們將會有更大機率要面對極端天氣的死亡威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河南、西歐水患以及北美野火等極端氣候災害頻傳的背景下,二十國集團的環境與能源部長,22日起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舉行為期兩天的氣候會議。第一天就有好幾千人上街示威,要求G20對全球暖化拿出具體作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
極端氣候災害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八卦
上週受盧碧颱風引進西南氣流影響,造成中南部水患及農業損失災情嚴重、菜價也跟著飆漲。蔡英文總統曾承諾「保護農民是我們的責任」,然而當極端氣候已成常態性,政府對天然災害頻仍造成嚴重農損,必須做好充足準備,避免「#菜漲傷民,#穀賤傷農」。
-
➤ 極端氣候造成嚴重農損,農民只能欲哭無淚?
根據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研究,台灣110年來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1.6度,若以全球暖化最劣情形評估,本世紀末一年高溫36度以上的天數將增加約48天。極端氣候造成氣候異常,政府應重新審視與精進各項防災措施,「水與糧食」這兩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資,也是未來與異常氣候對抗下,我們首要面對的問題。
近20年來,#台灣平均每年農業天災損失約123億元,去年雖然通過《農業保險法》,但實施僅一年仍看不出成效,農民依舊求助於《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卻遇到規定過於嚴苛、資格難以認定等問題而民無法獲得保障。
-
➤ 面對極端氣候考驗應超前部署,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因應「極端氣候常態化」衝擊農業及民生問題,應該分為三大層:第一層,必須以系統宏觀思維,由上而下從「國土規劃」角度進行「
農業及民生的戰略佈署;第二層,是依照國土規劃進行大數據分析、冷鏈系統建置等區域性科技整備,以應對極端氣候災害的災前調節及防災應對;最後一層,就是處理風險管理及災情善後的農業保險機制的完備。
而《農業保險法》今年正式上路,農民們因為農業保險法受到何種類保障?今年面對災情落實情形如何?這些都必須建立大數據庫,農委會應成立從上而下的專業系統性專業風險評估部門,針對各類災損提供事前預防性計畫,才能協助農民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農民過去面對災情損害須靠政府補貼,但面對天災就一直補貼並非根本之道。在各種區域冷鏈體系及供需調節機制建構的同時,更要提供透明資訊揭露,落實風險管理,才能務實處理農產供需因天災價格劇烈浮動而影響民生的連鎖問題。
-
面對極端氣候所造成的農業災害及農產價格劇烈浮動,我們提出三大訴求:「極端氣候」下應以宏觀科學及大數據調配農產供需系統;以「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強化農業保險機制。
極端氣候考驗著我們現有生活模式,政府必須要防範於未然,做好充足準備預防災損,把氣候異常造成的衝擊降到最小,別讓「風不調雨不順」造成「國不泰民不安」。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
---
民眾黨2歲了,#歡迎一起加入民眾黨,「起造新台灣」💪
https://joinus.tpp.org.tw/
極端氣候災害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八卦
【直播】黨團記者會〡面對極端氣候,如何避免「菜漲傷民,穀賤傷農」|?
●時間:8/17(二)9:30
●出席人員:立委張其祿、賴香伶,農委會代表
●說明:
上週歷經盧碧颱風引進西南氣流後引起的強降雨,導致中南部水患及農業損失災情嚴重;更於颱風災害開始前,菜價先漲20%,高麗菜一顆飆破200元,甚至到了300元大關,而面對極端強降雨所帶來的巨大農業損失,農委會也馬上啟動現金救助,再次以補貼方式處理災害損失。顯見之前為處理天氣等因素所產生之菜價劇烈浮動,2018年經開始建置「冷鏈(冷凍冷藏供應鏈)體系」面對「極端氣候災害」所引起價格劇烈變動的供需調節效果仍然有限。
政府應想辦法避免極端氣候災害導致「菜漲傷民,穀賤傷農」,民眾黨團認為,農委會應妥善利用大數據分析及透過專業風險評估後,將結果應用於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建置,並針對各類災損,提供事前預防性計畫及避險措施,以解決整體農業生產供需失衡或價格劇烈浮動之問題,因此民眾黨團也提出三大訴求:
1. 「極端氣候」下應以宏觀科學處理農產供需系統調配
2. 以「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
3. 以大數據參考及風險管理思維,升級我國農業發展
極端氣候災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河南、西歐水患以及北美野火等極端氣候災害頻傳的背景下,二十國集團的環境與能源部長,22日起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舉行為期兩天的氣候會議。第一天就有好幾千人上街示威,要求G20對全球暖化拿出具體作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63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極端氣候災害 在 臺灣歷史極端氣候災害事件 的相關結果
「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可能造成鉅大災害損失. 統計我國於2013年發生的六場豪雨或颱風事件(包含:蘇力颱風、潭美颱風、康芮颱風、天兔颱風等),除了造成近兩百人的 ... ... <看更多>
極端氣候災害 在 氣候變化:熱浪、洪水肆虐,科學家極端天氣預測不准全因沒有它 的相關結果
2021年世界各地較大規模自然災害不斷:歐洲洪水、北美熱浪、中國河南等地水災等等。越來越多的國際頂級氣候科學家們都承認,他們似乎已經無法及時預測 ... ... <看更多>
極端氣候災害 在 暴雨、熱浪、乾旱、大火,成為未來的新日常? - Greenpeace 的相關結果
劇烈的極端氣候帶來創紀錄的洪水、乾旱、熱浪和寒流,不僅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更釀成嚴重災害,而這些異常景象恐會成為新常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