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中不僅扶弱,我們也拔尖】
剛剛,2019年國中會考成績公布,照片中的某個男孩,拿到了5A(5+),另一個女孩拿到了4A1B++.
爽中教師團隊證明了我們也能夠拔尖.
2018年國中會考,爽中的學生第一次在國英自數社五個考科達B以上的比例,每一科都超越了全國平均,我們證明了我們一直堅持的扶弱,我們做得到.
爽中不僅扶弱,我們也能拔尖.
一直以來,跟所有在偏鄉小校紮根的夥伴一樣,大部分的時間我們聚焦在「扶弱」這件事上,我們的基本假定就是:偏鄉弱勢的孩子,在學業表現上需要更多的協助,才有機會來到一般的水準.
20多年前,當我剛到爽中,我的確也是這樣想的.施更大的力,做更多的事,讓孩子有機會考更好的分數.
幾年過去,我有了一些體會與醒悟.
如果我們只以「考科表現」作為唯一衡量的標準,那麼不管我們施再大的力,做再多的事,也不會讓每個孩子都能考到更好的分數.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多元智能.
每一個孩子的天賦組成比例就是不一樣.
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多元智能都只能以考科的紙筆測驗看得出來,也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學術性向最為突出.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來到偏鄉,好好蹲點個幾年,親手教教幾堂課,你就會發現,有太多課堂外的因素影響、干擾、削弱、抑制了你在課堂內的教及孩子在課堂內的學.這包括了:家庭支持力道低、社區文化資本財少、城鄉差距造成的文化刺激弱、社群媒體娛樂圈手遊直播平台造成的價值底蘊淺等等.
於是,我的教育觀點及教學信仰確立為:國英自數社不是每一個孩子的舞台,但聽說讀寫算是每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需要的上舞台的梯子.
那個舞台可能是烹飪,可能是機電,可能是土木,可能是植栽,可能是業務,可能是醫護,可能是現在這個世紀你知道的365行,更可能是未來十年我們都不會知道的全新的3650行.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在聽說讀寫算幫孩子扶弱,那我們的孩子就有機會在未來人生的舞台上自己拔尖.
自此之後,我們在爽中致力於動機激發策略,那包含:外在行為改變技術的學習護照與跳蚤市場以及內在認知內化策略的多元成功機會(陶藝/美術/國樂/社團/技藝學程/英語營...).
後來這十年,我們更深刻感受,讓課堂成為孩子想投入能參與的課堂,就會是最大的動機激發策略,讓教學成為孩子長知識有能力的教學,就會是最強的動機增強策略.
簡單來說:讓課堂本身成為最大的動機激發原因,讓教學本身成為最強的動機增強媒介.
所以從我的MAPS開始,逐漸影響校內更多夥伴願意嘗試並投入教學改變,這些爽中的夥伴不見得認同自己的教學可以一言以蔽之的統稱為:翻轉,但,我想,有效的讓學生在課堂成為參與者,讓這些參與成為有效的實質學習,應該是爽中團隊,包含我在內,最在乎的事.
爽中在偏鄉,6班小校的規模,大家都很忙.忙著班級經營,忙著師生對話,忙著涵養態度,忙著內化動機,忙著影響學生去影響家長影響社區.忙著做這些那些來降低課堂外的因素影響、干擾、削弱、抑制了我們在課堂內的教及孩子在課堂內的學.
文化的建立需要時間,傳統的構築需要深耕,氛圍的形成需要堅持,每一屆新生進來都要重新開始,但就像爽中已經堅持了六年的暑假自辦三週英語夏令營一樣,第一年的八個小隊只有一個小隊勉強在營隊最後一天的英語話劇發表會上勉強的中英台語三聲帶演完7分鐘的灰姑娘,第四年八個小隊都完整演出,第五年八個小隊流暢的完整全英語演出,第六年八個小隊流暢、生動的完整的全英語演出.
時間、深耕以及堅持,文化、傳統及氛圍才能建立、構築與形成.
因為這樣,會考以來,爽中學生在每一個個別考科達B的比例一直表現的不錯,甚至,2018年國中會考,爽中的學生第一次在國英自數社五個考科達B以上的比例,每一科都超越了全國平均.
我們相信,從C到B,需要的是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學校的整體經營策略,那會克服絕大部分的家庭、文化、城鄉、經濟、社會等課堂以外的學習不利因素.
從C到B的意義,是讓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扛得動那把梯子,或許是閱讀,或許是算術,或許是英語,未來有機會可以扛那把梯子爬上自己想要的舞台.那個舞台可以讓自己或者翻身、或者流動、或者發光,也就是自我實現.
2018年,我們讓絕大部分的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後天的努力可以克服先天環境的不利,這證明了爽中教師團隊教學的有效.
至於從B到A,我認為除了需要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學校的整體經營策略,更需要家庭支持力道從小推上一把.
也就是說,如果家庭支持力道是沒問題的,孩子起點已經比較高了,那麼,老師的有效教學,能不能幫助孩子願意嘗試扛更高更大的梯子呢?
這是指每一個單一考科從B到A的狀況而言,如果要說拿到5A,在我看來,對於偏鄉孩子,對於小校教學,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更何況,我不認為強求5A有那麼必要,也不是強求就會有的,我們更在乎拿B對孩子的意義.
但如果遇上了,那就是證明一個教學團隊的機會.
爽中遇見了這個機會.
我們把握住了.
孩子也把握住了.
5A,5個+是這張照片中的某一個孩子的會考成績.
2019,爽中教師團隊證明我們除了能夠扶弱,協助孩子從C到B,協助孩子看見並相信自己只要願意努力,在老師的教學協助下,可以扛得動未來要爬上自己舞台的梯子;爽中教師團隊也證明我們能夠拔尖,協助孩子從B到A,在老師的教學協助與家庭支持下,看見並相信能夠扛得動更高更大的梯子.
我們不但扶弱,爽中也能拔尖.
事實上,照片中還有個孩子只差一題,也是5A.
這個孩子,更是一路從第一次模擬考的2A,努力到4AB++,他的鬥志讓我們都感動不已.
成績的確不是每一個孩子這一生最重要的事.
但如果國家的測驗已經越來越從課本到生活,從知識到能力.(今年,國中會考國文科整份題本近8000字,只有31個字來自課本.)
也就是說,會考越來越需要學生有意識的運用知識,選用策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也就是我說的:素養沒辦法考,但沒有素養就考不好.
那麼,用會考的表現來檢視孩子三年的學習投入、老師的教學表現以及學校的經營策略,為什麼不是一個必要的指標呢?
扶弱,是讓每個孩子透過老師的教學試著扛梯子,從C到B,讓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可以扛得動聽說讀寫算的梯子,未來可以爬上自己的舞台,實現自我;拔尖,是讓起點相對高的孩子透過老師的教學願意嘗試,從B到A,讓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扛得動更高更大的梯子.
試著扛,願意扛,事實上,扛的本身,就已經超越了分數的框架.
如同我們一起拍照的那天我說的,這三年的每一天每一節課的投入與努力,早就超越了幾A幾B.
多一個A,不代表人生就不需要奮鬥;少一個B,也不代表人生從此再怎麼奮鬥也沒用.
在爽中這樣一段奮力往前的日子,才是人生更應該刻骨銘心的事.
太棒了,我的偏鄉勇士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業務 性向 測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王政忠 Facebook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柯耀宗 Facebook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問題] 該相信性向測驗還是自己-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CAT適性測驗】測出你的潛力和特質| 國泰人壽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關於適性測驗是否要誠實? - Mobile01 的評價
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柯耀宗 Facebook 八卦
(一路走來,最不相信的,就是...)
2020的第一天,回故鄉陪媽媽時,翻讀書架上舊書,許多當年工學院筆記,重現眼前!有時還夢到,正演算工程數學、熱力學...面對重要考試!
一路走來,最不相信的,就是...「性向測驗」。
我曾認真測驗過,結果出爐,我笑了老半天,若真依照「性向測驗」走,恐怕年過半百,都買不起一棟房子...
陸戰隊退伍,我到跨國集團,申請「工程師」職務,公司卻派我擔任「業務代表」...都已超沒經驗,若還死命堅持「性向測驗,不適合走業務」,不是死路一條?!
只能加緊進修,改造命運,任何專業能力,都是學習來的!後來人生,飛行各地,協助各大集團,培訓出龐大的顛峰績效Top Sales高手!
20多歲時,有幸擔任數千億集團董事長機要秘書,看到許多公文,只要申請者,希望到A單位,結果一定「適得其反」! 跨國集團,指派給您的,就要證明能成功勝任...拼都來不及,那能多想與「性向測驗」吻不吻合?!
畫面中筆記,我不記得「是否合乎性向?!」然很確定「只有第一名,才有學業獎學金!第二名,什麼都沒有...」能在深奧數學式中,不斷取得第一名獎學金,我當時一定充滿熱愛!
機會來時,不一定非要堅持「性向測驗」,手中有什麼牌?就把那張牌,打到最大!演什麼,就要像什麼。愈能滿足貴人與客戶需求,自己一定有更大選擇權!
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人性內在反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
。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
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
#全文:
儘管從系統觀來看,事情最終的結果是由各項因素綜合而成的,包括物理環境、技能熟練、命運機遇、他人影響、身心狀態、個性態度…但人們習慣「從簡」認知,只做「個人歸因」:不是對方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
而人的問題就是指「個性態度」。
「行為」是客觀事實,也沒什麼好說的,錯了只能收拾或下次改,但人們就喜歡「找人扛罪」,往他人或自己「內在」去責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說「你/我的個性喔,真是糟糕!」不落井下石就是不愉快。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當然個性並非不能改,而是某個範圍可以改,但範圍內若要改,就等於被否定了。
。
「個性」、「性格」、「特質」、「態度」?
#特質:面對某事情或情境的叢集能力,影響效果與效率,例如內斂特質,在思考領域較能縝密,但行動上就略嫌緩慢。
人格心理學對特質「Triat」的解釋:是個體所具有的神經迴路特性,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形成個體所特定的行為模式,讓個體在環境中有一致的反應。
不妨把特質視為某種「性向」,如語文性向高者在學習上領悟力高,能又快又好,事半功倍,但相對低者則是事倍功半,則需要兩倍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相同效果。性向是針對「事物學習」的天生能力,「特質」則多與「人際互動的學習」有關,像是溫暖、敏感、固執、優雅、分析、領袖…
#態度:面對處境時心態上的解讀與選擇,像是樂觀或悲觀、積極或消極,這影響人們是否全力以赴或有所保留。
#個性、「性格」:兩者同義。由多重特質與態度組成,更為抽象與「個人化」,例如:春嬌大剌剌的個性VS志明大剌剌的個性,雖然同一形容詞,但兩者內涵除了大同還有小異,並不完全一樣。
#人格:加入「時間軸」等面向,是經由歷練所淬煉出來的一個整體,例如:志明的人格真是高尚。人格不會出生就高尚,一定有其過程累積而來。
以上是我自己的分法,其他也有人說「人格由諸多特質組合」。
。
#人的個性是內建的嗎?
心理學研究「人格特質(性格)」的稱『人格心理學』,一般有三種討論:特質論、整體論和建構論,簡單分類即是先天(與生俱來)和後天(學習模仿)的比例差別。
人格是每個人的核心,像每個人的名字一樣,有各自的特色與獨一無二,人有「主動性」可人定勝天,能超越環境使其「貧民窟裡出企業家」或「富不過三代」。到不穿鞋的村開發賣鞋業務,樂觀與悲觀的人看到的點就會不同,但「哪個人」究竟是怎麼去看的,樂觀與悲觀個性的決斷瞬間,只有那個人才知道。
回到最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句話確實有它的道理。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
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個人是否能「意識到」面具/外殼,能否「自主決定」穿脫範圍,是人生中「自我認同」的課題與任務。學習過程中,最終會在圈圈的核心點產生「SELF:自我」,做決定與指揮的中心概念。當他越能接受「本來的樣子—即天生特質的特性與限制」,就越自在,不再害怕他人的否定,從而發展「自我」的擴充圈。
自我懷疑的人是連本身所擁有的特質都一律否定,當人連基底都不認同,自然感到空虛,即使後來往上添加的面具/外殼也一樣空虛。如果只剩「面具=我」,就會產生很多人際困難,像是關係界線不明。
#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原廠設定
近年來,許多的心靈課程、心理測驗或信仰,都以此觀點協助人們接受自己,從內在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接受原廠設定,再從此設定往外擴充,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你還有自己的內在。
接受自己的特質,也能知道「原來如此,我是這樣的」、「難怪之前我會如此作為」,脫離社會要你「應該做的」,逐漸演變成「我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有好也有壞。」
萬一被否定了,個性外圍倒是無妨,本來就不是自身的一部分,充其量要改變的是「角色行為」,被批評時我會想「要改的是心理師這角色,而不是我」,調整就比較容易進行。萬一有人批評內在呢?說什麼「你就是爛!」、「內向就是不好」,當你意識到這部分,就直接反抗吧,管他的,沒有人有權指正你的內在該是什麼樣子。
#何謂活出個性?
『所謂「個性」或是「活出個性」,究竟是什麼意思?』河合隼雄《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回答「就是勇於把賭注放在毫不明確、無法用數字衡量的事情上面。」
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CAT適性測驗】測出你的潛力和特質| 國泰人壽 - YouTube 的八卦

... 絕佳的抗壓性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可能無法勝任就打消挑戰 業務 工作的念頭?不妨跟你身邊的國泰人壽夥伴聊聊吧~~《CAT適性 測驗 》能幫你更認識自己優! ... <看更多>
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關於適性測驗是否要誠實? - Mobile01 的八卦
沒事做了104的測驗,測試結果職業建議是助理類工作,像:助理工程師、倉管、 ... 因為RD 是要負責把東西做出來,業務的學歷是出門好看的,聰不聰明不是 ... ... <看更多>
業務 性向 測驗 在 [問題] 該相信性向測驗還是自己- 看板Salary 的八卦
小弟我待業至今已一個月多
期間也面試了大大小小的業務職缺
其中幾間的面試也作了簡單的職場性向測驗
偶爾自己也會上人力網站作些測驗(因為本身不知道要作啥阿...>"<)
結果每次測驗出來都和自己想作的職位大相逕庭
昨天去面試一間IC產業的業務人員
做完測驗後
主管拿著報告進會議室直接說"我怎麼看測驗結果你都不適合作業務阿!
你怎麼會想應徵?"
小弟我就簡單制式的回答說
因為業務可以學到很多應對進退,未來發展也比較有前瞻性...等等回答
不過現在困擾我的是,畢業至今的兩份工作都是業務性質
第一個是新公司+新產品所以徹底失敗
第二個是舊公司+新產品也沒作出成績來
工作經驗加上測驗漸漸了解自己不適合走業務,還要堅持嗎?
我該相信"多份"職場性向測驗的結論呢?
請有經驗的前輩幫我解惑解惑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58.16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