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動「亞洲矽谷」,驅動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發展引擎
林全院長上任的第一個禮拜,就造訪桃園,今天上午,市府團隊陪同林全院長,前往「亞洲矽谷計畫」的預定地會勘,市政府會與中央密切合作,穩健推動航空城計畫,並與亞洲矽谷計劃相融合,用創新帶動就業和成長,發展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產業。
「亞洲矽谷計畫」是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所提出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重要關鍵,選擇桃園為基地,是因為桃園充滿高度發展潛力,特別是交通、人口、區位及產業的四大優勢。
桃園的「交通優勢」在於,桃園國際機場與台北港的「雙港優勢」,海空聯營所帶來的「雙港效應」。而桃園的「人口優勢」,則是平均年齡37歲的市民,是六都最年輕的城市,境內有17所大專院校,而且房價、物價與雙北相較,也相對較低,讓桃園成為吸引年輕人落腳的首選。
我們的「區位優勢」是,桃園北鄰台北政經中心,南接新竹科技廊帶,距離亞洲各大城市約3小時航程,能夠迅速連結重要產業據點。而更重要的,桃園是台灣的產業首都,我們有極具爆發力的「產業優勢」,約3.2兆的工業產值,連續13年全國第一,市境內共有29個工業區,也是台灣最大的產業聚落。
「亞洲矽谷計畫」中,核心的「創新研發人才交流中心」預定將設置在機場捷運A19站(桃園體育園區站)的文中三停車場,「世貿會展中心」基地則在對面,附近有深受國人歡迎的桃園國際棒球場,施工中的冠德購物中心也緊鄰此地。
計畫前期所需土地,及都市計畫變更由市府進行,而「創新研發人才交流中心」和「世貿會展中心」,則須由市府與中央共同合作開發,鄰近星級飯店等商業設施將採設定地上權方式,開放招商、吸引投資。
選擇A19站周邊,一方面是因為有8.44公頃的足夠基地,二方面也是避免A18站(高鐵桃園站)未來商業區發展成熟,預計人潮更將湧現,設於副車站,有助紓解人潮。而未來如成功將矽谷、桃園及台灣研發能量連結,將為產業轉型帶來強大動能。
此外,原本榮民化工廠的舊址,將打造為「楊梅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共計11.45公頃的基地,將成為研發型工廠,提供年輕人創業研發空間,給青創更多鼓勵,打造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的合作平台。
大家關切的「航空城計畫」,市府規劃和「亞洲矽谷計畫」相融合。林全院長今天表示,會盡量減少徵收的範圍和影響,這應該是土地徵收的基本原則。在正式聽證完成後,接下來是將相關結論送交內政部審核,航空城計畫主辦是交通部,桃園市政府是協辦,都市計畫的擬定機關是內政部營建署。
因此,中央與地方必須形成共識,一方面尊重多數民意,二方面,少數不贊成的地主,也可以劃出航空城範圍,這才是民主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我們也會以「公開透明」、「民主參與」、「生態發展」、「公共利益」、「產業優先」五大原則,穩健推動「綠色經濟版航空城計畫」。
我也向林院長簡報,如果說「亞洲矽谷計畫」將成為智慧城市的示範點,那麼,青埔特區將是智慧城市的Demo Site。未來市府會與中華電信合作,在機場捷運全線提供Free Wifi,並具備多卡通功能,未來通車後,不僅快速便捷,更充分展現「智慧交通」。
鄰近的大園國際高中,是著名的多語學校,教學語言包括英、法、西、德及日語等,未來周邊學校用地也將評估興建國際中小學,提升外語能力,留住外語人才。除此之外,在機場捷運沿線,市府正在推動包括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公園等各項建設。
當場,我也向林全院長爭取,國家級「原住民族博物館」目前回到選址階段,桃園是國門之都,也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櫥窗,如果也能落腳於青埔特區,更能彰顯觀光和文化旅遊的效益。
我們也建議林全院長,「亞洲矽谷計畫」應該要可考慮結合在地優異的學界資源,充分發揮整合力量,尤其在大數據、資訊科技、地理資訊等方面,期盼能與在地的中央、中原及元智等大學結合。而桃園週邊的工業區及物流園區,中央也應該納入考量,整合各項資源,讓「亞洲矽谷」成為帶動台灣下一階段產業發展的旗艦計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港鐵開到老區西環,這店消失了,那店漲價了、味道不再了…… 1967年開業的祥香茶餐廳,一杯奶茶依舊獨步城西。 「沖奶茶邊有秘密!最緊要工多藝熟,同靚茶葉。」老闆周錫豐73歲,40個寒暑就埋首這茶、這店。 颯爽健步日漸蹣跚,店亦老了,相伴相隨仍是如友的街坊、像家人的夥計。 「做人都係要有情有義。」...
楊梅 共 融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六大燈區介紹】
#宗教祈福燈區—好神聯盟聯手護佑台灣
為了這次的#2016台灣燈會在桃園,我們全市總動員,除了政府民間合力,宗教團體也展現信仰無國界的精神,一起參與這次的盛會。一共有29個宗教團體,一起組成了「好神聯盟」,以耶穌、媽祖、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土地公等五大好神Q版神尊造型,象徵中、西好神聯手護佑台灣。
宗教祈福燈區佔地1.5公頃,融合佛、道、基督、天主教等東、西信仰,尊重民眾宗教多元信仰,五大人氣神明加金猴桃猿在基座護持,瑞氣騰騰。
這次參加的29個宗教團體包括:壽山巖觀音寺、中壢仁海宮、台灣護聖宮、一貫道總會桃園市分會、中壢慈惠堂、桃園慈護宮、南崁五福宮、桃園明倫三聖宮、佛光山寺、桃園基督教聯盟、天主教會新竹教區、天帝教、桃園蓮華寺、黃帝大廟、桃園龍德宮四媽祖、楊梅福靈宮、龍潭龍元宮、中壢三教紫雲宮、龍潭南天宮、道教真極慈善基金會、香光山寺、圓光寺、景福宮、福林宮、蓮座山觀音寺、桃園仁德宮、大溪普濟堂、大園仁壽宮、桃園護國宮等,共設置24組燈。
#2016台灣燈會在桃園
楊梅 共 融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楊梅收費站的閒置土地將規劃為「楊梅休息站」,解決高速公路用路人的各種需求。
國道1號南下從汐止銜接五楊高架,全程將近60公里,沿線都沒有設置服務區,不少用路人都到楊梅國道公路警察局借洗手間,不然就是得忍到湖口,實在有些辛苦。
在桃園市長鄭文燦 、立法委員鄭寶清 、陳賴素美 粉絲團爭取下,我們利用楊梅收費站閒置用地,改建為小而美的「楊梅休息站」,今天動土,2022年啟用。
休息站可以容納10輛大型車、54輛小客車停車,並且設置簡易賣場,讓大家都可以補充能量再上路。
值得一提的是,楊梅休息站新設的洗手間,將突破一般方形及矩形的設計,將融入設計美學,外型為圓形外牆再搭配漏斗造型頂蓋,不僅外型更美,也充分融合自然光源及增進通風。
除了男女洗手間之外,還設置通用廁所,不僅讓性別平等的理念落實在公共建設上,也可以依實際需求,適時調度使用,讓空間的使用更具彈性。
我也請高公局全面活化利用停用的收費站,除了楊梅,斗南收費站也預計改為休息站,造橋、岡山收費站則改為交流道,提升國道服務品質。
#楊梅休息站
—-
✅佳龍的LINE:https://bit.ly/204un5D
✅佳龍的IG:https://bit.ly/2n4zB9B
楊梅 共 融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自從港鐵開到老區西環,這店消失了,那店漲價了、味道不再了……
1967年開業的祥香茶餐廳,一杯奶茶依舊獨步城西。
「沖奶茶邊有秘密!最緊要工多藝熟,同靚茶葉。」老闆周錫豐73歲,40個寒暑就埋首這茶、這店。
颯爽健步日漸蹣跚,店亦老了,相伴相隨仍是如友的街坊、像家人的夥計。
「做人都係要有情有義。」周老闆說。轉瞬,他笑:「但到阿仔呢一輩唔work啦!」
隆隆打樁聲此起彼落,對面型格豪宅正賣得火紅。兩子跟在身邊近20年,實務接了,「情義」也種了,都說:「夥計就是財產。」
不論早晏、人多人少,祥香都是熱熱鬧鬧的。茶餐廳總共不過千五呎,樓上雅座靜一點;樓下客至,夥計光哥或阿卿即刻迎來,在水吧的成哥、守火位的全哥已經揚手打招呼,未幾大家已談高鐵、講波經。
熟客冰姐說兒子今年46歲,「佢未上小學我已拖住佢嚟。以前湊仔煮飯,當然滾水淥腳;退咗休,我起碼坐一個鐘。」這裏生客熟客,都不會催你埋單,隨便hea。
有些客早餐見,下午茶又見。林先生一周來4次,「最靚咪係奶茶囉!蛋撻、咖啡、雞尾包嗰啲唔錯。」祥香廚房小,食物貴精不貴多。麵包沒特定出爐時間,這樣快賣光就焗那樣,新鮮熱賣,一律4元,只是連鎖店的一半價錢。最搶手是蛋撻和蓮蓉雞尾包,前者最高峰日賣30多盤,牛油酥皮夠鬆化,蛋漿用密篩隔走蛋黃的薄膜,又下了鮮奶,滑不溜口;後者全港罕有,口味獨特。都是承上手製作,周老闆改良過,減糖減了牛油。
又香又濃的奶茶,更是熟客們的「例牌」。周老闆選取錫蘭一級茶,自家混合粗茶、幼茶、香茶,「外面好多茶葉係現成嘅,撈好晒,不過我信唔過。」茶葉一星期撈一次,每次200磅;想當年用人手撈,大汗疊細汗,好辛苦。眼前的老爺茶葉機,油漆剝落,但已順暢地運作了超過20年,原是他和夥計研發出來的,「慳咗人力,同埋分量、茶味可以自己控制。」
一杯奶茶,周老闆表示要茶色靚、有茶味、有香味,茶夠滑。人家表演沖奶茶,忽高忽低十足做雜技。周老闆笑言不用「花巧嘢」,茶拉兩三下就已足夠;拉茶動作在於看茶的顏色:「一壺茶裏面有14杯茶,滾好出嚟嘅我哋俗稱『新茶』,『食奶』比較少,『中茶』又多啲,去到最尾兩三杯我哋俗稱『老茶』,比較嚡口,搭多啲奶落去。」
所以,一杯奶茶要講究平衡,「奶同茶嘅比例係要靈活變通,對客、對夥計都一樣。」
今夕何年 1967……
祥香在1967年開業,上一手做了11年,周錫豐和父親周任泉接着頂手。當年父親的商業登記店叫「祥香園」,但上手「祥香茶餐廳」的銅字招牌,一字沒改,至今掛了40年。
父親之前在同區的東邊街與人合營茶居,自己是個職業司機,「爸爸勸我,你今年已經33(歲)。你唔學做生意呢,將來就只係個司機。」其時周錫豐已是三子之父,家擔漸重,給父親說到心坎裏,同意轉行求生機。
當時他住在九龍城,每朝四點半天都未光,就坐通宵小巴過來西環,率先回店開水電掣,準備就緒就到附近的員工宿舍叫人開工,「有啲夥計仲未起身呀!」事實上,早更由凌晨五點開始,為了留人,從頂手那年起,他們已供給宿舍。
父親不懂煮,擔當管理角色;周錫豐由零學起,櫃面、樓面、水吧、製造部、洗碗一腳踢。雖然辛苦,但相比揸的士,「心情輕鬆咗」,因為收入從此穩定下來。
夥計 就是財產
做生意,周錫豐認為最緊要有好夥計。「夥計心情靚,對客人係好啲,有好多笑容。」
在最困難的沙士一疫,夥計願意減人工,共渡難關,「所以,我覺得我呢班夥計好有人情味。」事過15年,他仍然記在心。「楊梅到處一樣花,夥計好嘅難搵,佢想搵好老細亦都難。」後生時,他有時不回家,同夥計「一齊喺宿舍瞓,一齊去消夜,大家好close。」當中不少至今相處了二三十年,夥計都叫他「豐哥」。有人鬥氣,他就居間排解,「大家一齊做嘢,見同事多過見自己的親人。「就似同坐一條船,都想開開心心啫。」
對夥計,他有求必應,借錢好少托手踭,數目由二三萬到十幾萬都有,「大家咁耐朋友,好似兄弟無分彼此。你對人好,希望人哋對番你好。」人善,難免被人欺。不時有人走數,通常一萬幾千;曾有個夥計借了五六萬,「講屋企難處博你同情,又話欠大耳窿錢,我希望佢還咗債,喺呢度專心做。點知幫咗佢,佢唔返工,石沉大海。」
雖然,他失望很多次,但仍堅持「做人都係要有情有義。」不過他補充:「到阿仔呢一輩唔work啦,社會改變咗,走我數嘅都係啲後生。」哪下一代如何管人,他不置喙,「要靠佢哋自己去摸索啦!」
近幾年他半退休,茶餐廳交兩個兒子打理:一個負責人事入貨,一個管賬。他天天仍舊返店和夥計食飯,過時過節福食固然豐富,每月初二、十六做禡必備一煲靚湯給夥計。
「我老闆風雨不改返來食飯,一定同我哋食。由佢哋第三代幾歲大佢就帶住我哋做,有份感情存在嘛,即係屋企人咁樣。」做了20年、管理水吧的成哥說。他打趣說,假如自己去第二處肯定無法生存,因為不習慣,「我哋都試過出去做替工,同事老細之間唔係咁樣。」他指老闆從沒罵過大家一句,接手的太子也一樣。
做樓面的光哥在祥香三十多年了,一樣盛讚豐哥對人人都好,也實話實說:「唔係年年加人工,邊做得咁長呀!」他娶妻生仔抱孫都在廣東老家,幾十年在西環樓下返工、樓上瞓覺,祥香就是他的家。雖然不時跟熟客搭訕,他手腳並沒因此停下來,抹完枱,又一支箭去招呼客人。
「夥計就係財產。爸爸教我同夥計融洽啲。」周老闆的孻仔啟文說。他自言讀書不成,二十年前回祥香幫手。賣麵包、入水吧、做樓面……甚麼都要懂都要做,無人開工時有壓力,無生意時又有壓力,「樣樣都經人手,我自己有幾多對手呢!所以要對夥計好啲。」
但願 情長久
大哥啟東一樣要賣麵包、做櫃面,朝朝清晨五點返早更,到弟弟啟文回來,他就計數理賬,落場四五個小時後又回來做到六七點收鋪。他是半途出家,之前做過股票,開過軟件公司,當年不太好景,剛巧父親做了手術需要休息,便開始替父親返早更。
「做飲食業都係困身嘅。」架着眼鏡、斯斯文文的他笑說。
「以前做股票(我)就係做盤房嘅,最緊要係快、準;好緊張,因為唔可以錯。呢度有啲叫做人情味,街坊真係好熟好熟好熟,嘻嘻哈哈又一日,做得又幾開心。不知不覺咁又差唔多16年喇。」重要的,說了三次。
祥香客多是本區人。周老闆形容2014年底港鐵通到西環,是店鋪繼沙士之後的第二個艱難。「一開始時,周末真係好旺,但過咗一段時間就靜晒。」啟文說。
交通便捷了,居民外出多,很少留在本區消費。人流減少,鋪租卻在升。祥香鋪位由78年租到現在,周老闆解釋為何不買:「有錢難買心頭願,業主不賣,你永遠買不到。」地產狂潮席捲過來,小店最易沒頂。幸好,業主相當講理由,沒因西環通車即瘋狂加租。但鋪,始終沒話事權,令他患得患失,「周圍的租金都升得很貴。誰不要錢呢?所以我也有一個憂慮。」
「有得做就做,做得幾耐就幾耐。」孻仔啟文說。
今天,三個兒子已經成家立室,周老闆最感欣慰。「我嘅責任就完喇,祥香等佢哋搞啦!」自己每日返鋪跟夥計食飯傾偈,見見熟客,就好開心。幾年前,他已懂抽身得自在:「我自己真的要交給後生做。佢哋喜歡就繼續做下去,有飯開就算,唔好理咁多啦。」
撰文:韓潔瑤
拍攝:關永浩
祥香茶餐廳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卑路乍街107號
電話:2855 7911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hHFw-XGQ-o/hqdefault.jpg)
楊梅 共 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石門社區童軍團19周年團慶報導
專訪: 徐榮俊 總團長
播出: #桃園市女童軍會 周素娥理事長 致詞
#桃園市童軍會 林祺文總幹事 致詞
#小小女童軍團成團聲明
龍潭區石門社區童軍團,在11/13舉行19周年團慶 #青春19熱情久久,同時也進行小小女童軍成團典禮,這是桃園市成立的第一個小小女童軍團,對桃園的童軍運動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石門社區複式童軍團成立於八十六年,結合學校團與社區團至今已經有19年。也由於前後任校長及老師們的大力支持,才使得石門社區童軍團的童軍運動推動更為順利。
成立『童軍團』籌備初期是最艱難的,一群對童軍完全外行的家長,要了解童軍教育,及辦理童軍活動,除積極接觸及邀請熟悉童軍運動的熱心人士辦理創團說明會外,亦尋求社區內具有童軍背景的人士支持,將學校童軍團融入社區童軍團整合,且提供一個社區童軍團活動所最需要的童軍團團部以及活動場地,石門社區童軍團得以順利成團。
幾番思索石門社區現有型態與成員結構,訂立了「一人童軍、全家童軍」的發展目標,為國內童軍發展史創立新的局面,家長們出錢出力,奠定了石門社區童軍團初期發展的重要基石。
成立之初,參加的孩子都是石門國小讀書的孩子,而經過19年的經營與拓展,現在團員除龍潭區各學校外,在中壢、平鎮、楊梅、大溪...都有團員參加石門社區童軍團,當然還有從這裡長大到高中、大學的孩子,105年本團3月份有三項登記的團員及服務員總共有稚齡童軍團、小小幼女童軍團、幼童軍團、幼女童軍團、男童軍團、女童軍團、行義童軍團、蘭姐童軍團、羅浮群與資深團等共10個團,有團員226位,服務員183位。可以說是全桃園市最具規模的社區童軍團。
在石門社區童軍團的活動中,家長就是服務員,與孩子一起活動,帶領孩子、教導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並在互動中增進親子關係、家庭和樂融融,所以童軍活動也是最佳的親子活動,值得全家一起參與,本團有許多伙伴就是全家參與投入本團活動中。『一日童軍,一世童軍』、『一人童軍,一家童軍』是本團的理想與目標,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孩子來參加童軍活動,在童軍活動中成長、受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4_FjO7Ups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