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為大家介紹一幅國寶級的畫──「高山仰止」,這幅油畫是由七位著名畫家:李梅樹、廖繼春、李石樵、楊三郎、呂基正、馬白水,以及劉獅,七人上山寫生創作,共同完成這幅景色壯麗的畫作。多年來,一直被收藏在總統府三峽橫溪庫房,今年元月能重新懸掛在總統府虹廳,最要感謝「挖寶」的人及修復師。這段畫作重見天日的故事,我在影片中告訴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楊三郎 畫作 在 林聰賢 Facebook 八卦
「我不會去批評任何一個藝術家」
在大病初癒後燒毀自己50幅畫作的吳炫三老師,
除了討厭別人叫他大師,他更討厭去批評別的藝術創作者;
這一期的「幸福宜蘭」縣政專刊-精彩宜蘭人專欄
為大家介紹宜蘭的國際藝術家-吳炫三老師,
一起點開下面連結看看這期的精彩內容吧!
《幸福宜蘭2016年12月號 https://goo.gl/E8cQgv 》
※索閱、免費訂閱請洽本府新聞科:03-9251000分機2531~2536
(更正:42秒處應為楊"三"郎,感謝網友指正)
楊三郎 畫作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八卦
只用一句話來評論的話,我會說,作者發現了天才般的切入點。
事實上,這本書就是陳澄波的傳記,加上作者對陳澄波畫作的譯讀而已。但是作者柯宗明用了一個絕妙的切入點——而且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切入點——來敘述這件事,於是一本應該是論文的東西,居然成了小說,而且帶點懸疑推理的味道。無怪能獲得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灣歷史小說獎」首獎。
陳澄波其人其事,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其死亡,吾人應該多少曾經耳聞,如今已經少了「禁忌」、「懸疑」、「神秘」的感覺。因此故事設定在1984年,戒嚴的最後幾年,當「人二」還能橫行、當「228」還是詛咒、當臺灣史依舊在課本裡缺席、當臺灣社會還沒有人認識「陳澄波」這名字的時候。
於是光是追查誰是「陳澄波」這個行動,都帶著懸疑、神秘,甚至危險。
故事敘述一對在外國呼吸過自由空氣的情侶,接到了神秘的修復畫作委託工作,要去追查這幅畫的作者,於是人物關係連鎖般一個串起一個,從林玉山,查到袁樞真,接著是劉新祿、楊三郎、李石樵,最後終於進入嘉義陳家採訪陳重光與陳碧女;間以從眾人回憶中帶出王白淵、江豐、黃榮燦、游彌堅、楊逵、陳植棋、立石鐵臣等角色。從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交織出戰前知識份子的思維與掙扎。
仔細想一想,現在的台灣史課程雖從義務教育便紮根,然而講的依然是「政治史」,上到日治時代的章節,講的依然是片面、表象的「結論」,比如「日本人設立學校,臺灣人受教育比例大為提昇」、「臺灣人讀公學校,教材跟日本人不一樣」、「林獻堂等為了啟蒙大眾,進行了很多社會運動」......然而更深層、初發的歷史,也就是歷史事件為何會肇成之因素:臺灣人在這種環境、這些運動下,到底接收了什麼主義、怎麼思考、為何採取該行動、為何掙扎、為何分裂,課本由於篇幅關係,輕描淡寫,草草帶過。
幸好,「小說」就是用來補完「正史」的。《陳澄波密碼》用了甚多篇幅,以對話爭論的方式,揭示了文明開化之初,臺灣人在左右派之間的拉扯;選擇左派的人,卻又被極端左派的人罵是右派。陳澄波身為不夠左派的左派,卡在主義的縫隙,不上不下(喔不,應說是不左不右),處於兩面不是人的尷尬——這讓我想起蔡培火的地位。讀到中途時,我曾經懷疑為什麼要選用陳澄波這個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溫吞角色當主人翁,讀起來很不過癮,性格像是《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似的受人擺佈;最後我讀懂了,陳澄波走的路線,反而能代表每個時代大多數臺灣人的性格:雖然有所堅持,但是在時局和現實的拘束下無法盡情發揮,最後落得左右為難的尷尬處境。寫到這裡,我已經分不清是我在講陳澄波,還是臺灣人,還是臺灣地位了。
這就是為什麼陳澄波值得寫的緣故。他是一個有血肉的人、美術家、臺灣人。他更是臺灣的隱喻。多重的身份,疊合在這個主角身上,成為立體的人物。
最後陳澄波拋棄了溫吞的個性,做出了寧可一死的抉擇。小說裡這一段寫得相當動人,然而幾乎全部是史實原封不動搬進書裡,不必多加渲染,用生命完成了震撼的句號。
要挑這本小說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一個是書名,《陳澄波密碼》明顯是致敬《達文西密碼》之名,讀者可能先入為主將閱讀《達文西密碼》的經驗帶進此書,情緒反而扞格。再來便是人物對話中,舉例經常一串就是五六個以上,事實上我們說話並不會這麼囉唆;固然,排比堆疊修辭,有文氣磅礡以及提供讀者資訊的效果,不過人物對話的自然度,則因此扣了些分。
雖然如此,瑕不掩瑜,閱讀時感到的小小突兀,並不影響我六小時內一口氣把小說看完的熱度,我期待這本書如同陳芳明教授序文寫的,「為未來的臺灣歷史小說書寫,做了強悍有力的預告。」
楊三郎 畫作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楊三郎 畫作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楊三郎 畫作 在 楊三郎(畫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楊三郎 (1907年10月5日—1995年5月6日),原名楊佐三郎,新北市永和區人,臺灣畫家。其作品主要以風景為創作題材,深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表現出柔和浪漫和寫實的個人 ... ... <看更多>
楊三郎 畫作 在 【人心人術】九根手指,寫下繪畫傳奇:楊三郎 的相關結果
楊三郎 的畫作,接連入選台展,畢業後他回到台灣,和同樣在日本讀書的許玉燕女士結婚,許玉燕從14歲開始學畫,婚後為了楊三郎,放下畫筆,全力支持先生 ... ... <看更多>
楊三郎 畫作 在 Yang San Lang Museum探索作品 - 楊三郎美術館 的相關結果
身為台灣第一代的油畫大師楊三郎,一直掛心著台灣的美術發展,對於推動台灣美術研究風氣以及開拓西畫領域之貢獻諸多,在美術上的傑出成就於1992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章,1995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