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什麼也沒貼,只是公布食品安全權威文長安老師要上節目的訊息,居然九小時內有4000多的觸及率、近280個讚與30幾則留言。
大家熱烈捧場,內心過意不去,只好埋頭整理出文字檔,聽過的人能回味,沒聽過的人長知識,透過這波食用油風暴,正確認識食用油的特性,改變自己超級糟糕的用油習慣。
一罐油用到底,觀念超錯誤
天底下沒有一種油脂是完美的,每一種都有缺點與優點,如果家裡只使用一罐油,或一種油,或是只認定一個品牌的油,本身就是超級錯誤的觀念,偏偏有很多家庭皆是如此。
食物和人一樣,每一種都有優點與缺點,所以一直鼓吹飲食多樣化且均衡,就是抓優點、補缺點,提升營養的利用率。
為什麼有那麼多進口油?
台灣只有兩家沙拉油廠,先說沙拉油的製成:黃豆磨成粉,經過溶劑萃取,再經脫除溶劑、脫酸、脫色、脫臭、脫膠、脫臘等多重程序後,才能製出沙拉油。
由於每一個過程都要一個巨大的設備,所以資本額超過二十億元,沙拉油廠由國內食品大廠集資興建,一家為台中的中聯油脂,一家是台南的大統益,若非其中股東,想要進入油品市場實屬不易,想要有優勢,就必須去找更便宜的油。
便宜的油仰賴進口油,便宜的進口油說穿了就是來自基因改造原料所製成的油,棉籽油、玉米油、芥花油等大量進入台灣市場,加上我們自己生產的沙拉油也使用基因改造黃豆,市面上摻和油全是基因改造的油,但沒有任何標示清楚,這是比大統事件更嚴重,卻沒有人重視的問題。
低價油就是基改原料的油脂
基因改造的油是溶劑萃取出來的油,專家認為只有蛋白質有問題,油脂對人體沒有影響,所以政府規定油脂不必標示基改,只有豆腐豆漿需標示,但科技日新月異,誰知道明天專家又會說出什麼論調?
由於只有基改的油脂才能進入台灣低價市場來競爭,因此才出現了棉籽油,棉籽油有棉酚,對男性的精蟲有殺傷力,所以從前用來做為男人的避孕藥,但去除棉酚並不難,就是油中加水持續一段時間,便可脫除。
日前棉酚爆出未檢出與不得檢出的爭議,都是在於儀器精密度的不同,如同上次毒澱粉事件,關廟麵在新加坡被檢出,但在台灣沒有是一樣的道理。
銅葉綠素到底有沒有營養?
鎂葉綠素能行光合作用,能讓細胞修復還原,是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但缺點是極不穩定,所以無法添加在食品上,因為不穩定,顏色會變來變去,而銅葉綠色非常安定,但身體不需要。
雖然添加在油脂中的銅葉綠素,在每日可接受的飲食攝取量(ADI)中是沒有太大影響,因為你不會猛喝油,但請注意,單一不可能超量,但很多單一都超量就不太好,身體每日忍受的極限是一百五十種添加物。
動物?植物?油脂區分大錯誤
油脂應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低來分類,即使是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也不一定是豬油等動物油。
認識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表油脂皆是清清如水,如: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芥花油等。
油脂有很多地方沒有吃飽,所以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沒吃飽的地方叫雙鍵,若在高溫發煙點的情況下,雙鍵會斷掉,氧進入便產生自由基,所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會產生很多自由基,很容易致癌,而且酸價會提高。
酸價高的油不一定是壞油
不過很多人以為酸價高就是壞油,其實橄欖油、茶油、苦茶油、麻油等油酸價也很高,但上述皆是冷壓非溶劑萃取的油,雖有許多游離脂肪酸,但不經高溫作用,沒有自由基不會致癌,因此用酸價來判斷油脂好壞只限於用溶劑萃取,清清如水的黃色油,沙拉油,葵花油等。
但若把橄欖油等當做油炸油使用,反而把好油變成壞油,炒菜則沒關係。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缺點是不耐熱,高溫易致癌;優點是清清如水,不易堆積在血管裡,產生慢性病,沙拉油、玉米油等皆是。雖說這類油不適宜油炸,但精煉技術進步,發煙點提高,家庭使用亦可。
科學方法教你要不要換油?
文長安教大家用科學方法來決定要不要換油:
見炸油變黑變黏了,或是加熱時冒出很多泡泡,就表示應該換油了,但文長安傳授另一種更科學的方法,就是新油買來,第一次使用,先用溫度計測量它冒煙的溫度,若油炸多次之後發現,冒煙點的溫度突然降低20度,就表示該油已經裂變了,該換油了。
認識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就是吃的飽飽的就走不動了,連火燒房子都走不動,所以很耐熱,不容易斷裂,不容易產生自由基就不容易致癌,問題是在常溫下是固體的,所以在血管裡容易堆積而造成心血管疾病,如:豬油、牛油、雞油、奶油等。
然而飽和脂肪酸高的油,並不是只有動物油,棕櫚油和椰子油也是飽和脂肪酸高的油。
另外還有一種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油,一是人工的氫化油,二是自然界反芻動物的油(牛啦)。氫化是使液體油脂變固體,但氫化過程便產生反式脂肪酸,它的特性是擴張,所以會造成血管堵塞,不過反式脂肪酸也有好處,是對稱的,所以安定性好,味道也比較好,例如蛋塔好香,不過少吃一點更好。
認識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是完全相反的,而介於兩者之間就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代表性油脂為橄欖油、苦茶油、茶油與芝麻油等。
吃油也要有均衡概念
不管什麼油都有問題,吃油時不可以一個家庭一罐油吃到底,而應該準備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三種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吃的是三分之一強,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吃的是三分之一弱,飽和脂肪酸就是三分之一。
均衡多樣化會產生互補,要有正確的觀念,即善知識。
身體有兩種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可把膽固醇帶出體外,低密度則把膽固醇留在體內。
吃橄欖油就健康嗎?
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把好的和壞的膽固醇都降低,飽和脂肪酸可把好的和壞的都升高,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把好的不變,壞的降低,所以一直鼓吹要多吃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於是大家都跑去吃橄欖油,但橄欖油的多元與飽和脂肪酸卻比較少,高不成,低不就,不要有偏差的想法。
而且橄欖油有綠色的也有黃色,前者是冷壓初榨,很昂貴,後者是用溶劑去萃取橄欖渣的油,所以是清清如水,比較便宜的油。
吃豬油就比較好嗎?
這陣子大家都改吃動物油,尤其是豬油,是順式脂肪,但豬油在常溫常壓下一定是固體,但若買到的瓶裝或罐裝豬油是液體時,就要注意這種油因為原料亂七八糟,所以要加乳化劑,要加磷酸鹽除臭除色。另一種要注意的是白油,利用科技分離出飽和脂肪,並賣給食品廠,讓糕餅變得更酥,建議要吃油,就不要吃分離的。
加水煉豬油?廚房大爆炸
有媒體教民眾自己在家煉豬油,要在水中煉油才不會產生毒素,其實是無稽之談。用水煉油,油會爆炸,又容易壞,若怕油溫太高產生毒素,炒菜時先在炒鍋裡加此水,看水在鍋裡跳動,再加油加菜去炒,溫度可降低五、六十度,不怕高溫有疑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愈來愈多內地火鍋過江龍來港,反而有香港特色的火鍋店買少見少。最近尖沙咀新開一間主打舊香港特色的火鍋店——老港情懷,裝潢、餐具採購,到食材配搭及烹調方法,都貫徹80年代香港懷舊風味。 老闆阿偉表示,這間餐廳的理念確是源自他小時候居住的環境及街邊的小吃。雖然時代變遷,但自己到現在還是很想念舊香港的味道...
椰子油炒菜味道 在 我家在阿爾卑斯山Alpenleben Facebook 八卦
在歐洲,來自東南亞移民的華僑不少,他們在歐洲落地生根、努力生活。
多數亞洲人在歐洲謀生,最容易的技能就是開餐館,不管是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還是中國。
歐洲很多小地方,老外基本也搞不清楚亞洲人之間的差異,還有飲食文化的特色,跟我們一樣除非對方開口,否則也是看不出哪裡人。
所以不管是哪國的亞洲人,開餐館為了接受度高都直接稱中餐館。
像我到荷蘭、德國、跟奧地利都光顧過中餐館,中式菜牌的菜名大都一樣,不過出菜的口味騙不過我們這正宗味蕾,很快就可以分辨出口味上的差異。
拜網路、資訊、交通...現在跟以前比進步很多了,很多歐洲人也知道不同國家、不同料理風格,也開始有各種不同特色的亞洲料理餐館,多元選擇更受歡迎,再也不用打著中餐館的招牌了。
這個印尼口味的沙嗲,在歐洲很多老外喜歡,他們會將料理的名稱正確說出來😄
把這個醬學起來,下次有老外來請他們吃一定很開心。
今年中秋節烤肉也可以多一味歐!😄
。
。
做料理食譜僅是參考,重要的還是妳的味蕾。
最好做之前,你有記憶曾經吃過最好吃的沙嗲,然後嘗試著找出這好吃的味道中有哪一些食材!
它們在你的味蕾中最強烈、最好的感覺是哪一個...,這樣、在料理時你就可以依照自己喜歡取捨、調整,煮出你滿意的料理。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一道料理的好吃與否,跟每個人味蕾的接受度、喜好、食材本身的品質.....都有很大關係。
我做這個料理,是依照我的家人可以接受跟不能接受去調整,比如我沒有用蝦醬(太強烈),魚露只是象徵性的加一些隱約有感,辣椒放的有控制,我不想看到大麥町噴火!😄
評估很多的條件之下,做出我喜歡的口味。
我要說這個配方很棒,但是請你還是用你的味蕾,做出你最滿意的結果。
印尼咖哩沙嗲醬 Satay sauce
材料:
A.
香茅...1.5支(香茅拍碎切小段。沒有香茅可選擇凱莉茴香粉取代。)
乾蔥...2顆(Schalotten)
紅辣椒...2根
薑...5片
大蒜...4瓣
沙拉油⋯3大匙
B.
参巴辣椒醬Sambal oelek...3大匙
花生醬...250公克
椰奶...250ml
咖哩粉⋯2小匙
黃薑粉⋯適量
魚露⋯2小匙
龜甲萬醬油...適量(看色澤不要加到食材太黑😄)
棕糖...1塊(可用二砂取代約2大匙。甜度可酌量)
檸檬汁...1/2個
C.
椰子粉...適量
花生粒⋯適量。切碎(也可混合其他堅果)
葡萄乾
做法
1、除了沙拉油。將A.放入食物調理機打碎(不要打出汁)。
2、熱鍋加入A.的油..炒香步驟1.的食材。
3、加入材料B.混合均勻,煮至香濃。
4、將煮好的材料過篩,去除殘渣。醬汁再煮開至濃稠即可(煮時不時攪拌避免焦底)。
完成後的咖哩沙嗲醬可以當沾醬、或是料理、拌麵.....。
印尼咖哩沙嗲雞肉串
食材:
雞胸肉⋯2片
檸檬⋯1/2個
鹽
油
竹籤⋯8支
做法:
1、雞胸肉剖長型薄片灑上少許鹽、擠上檸檬汁,用竹籤折疊式的串起。(完成全部)。
2、熱鍋加少許油,放入雞肉串,下鍋時不要移動,煎至底座確實金黃焦香後,再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刷上印尼咖哩沙嗲醬即可。
3、擺盤,灑上椰子粉、葡萄乾、碎花生。上菜。
*如果用烤的可以刷上印尼咖哩沙嗲醬。進行烘烤。
*用來烘烤的沙嗲醬醬汁濃度不要太厚,可以重複刷,避免澱粉質烤焦。
椰子油炒菜味道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八卦
如何滷出不縮水又肥大的牛腱?哪一家麻辣鍋的味道最辣?咖哩豬要怎麼煮才不會硬,以及蔥油餅要如何才會酥酥的?
中廣中華廚藝學院掌門人曾秀保保師傅,再度在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回答聽眾提問。
⋯WYY問:老媽燒蛋怎麼做?
⋯保師傅答:沒聽過老媽燒蛋,倒是有一道老燒蛋,是很香的江浙下飯菜,便是煎香的蛋做出的好菜。
A準備打散的雞蛋,抓碼的肉絲(不知抓碼,去買大廚在我家2大廚基本法,我都有教,是讓肉絲滑嫩的基本法),切絲的木耳,切段的韭黃,泡軟剪短的粉絲,蔥段。
B起油鍋,鍋不能冷,油不能少,把蛋煎到蓬起噴香,再用鏟子切成一片片,盛出備用。
C爆香蔥段,炒香肉絲,噴醬油,紹興酒,加少許清水或高湯,糖,胡椒粉,以及所有材料大火快炒拌勻即可,起鍋前甩幾滴香油更好。
說到老燒蛋,想到差不多平價的食材,同樣充煎香的蛋料理,例如合菜戴帽和木須肉。
合菜戴帽的菜名,是替綜合炒蔬菜覆蓋一片厚厚的煎蛋,好像替合菜戴上一頂帽子(主持人王瑞瑤從小吃老爸炒的合菜戴帽,老爸就是這樣說的,而不是合菜玳瑁,這又不是烏龜菜),食材則多放入銀芽(掐頭去尾的綠豆芽),以及豆干,而且改以多鹽少醬油來調味。
至於木須肉則要放筍絲,煎蛋要鏟得更碎,調味以醬油為主。
⋯沈裕順問:從沒吃過牛肉,醫生建議要吃,但牛肉腥,不能接受,能不能介紹減少腥味的牛肉料理?
⋯保師傅答:若從來沒吃過牛肉,還是別吃了唄!就像羊肉臊,牛肉腥是天然的,再怎麼料理都沒辦法去其味,當然可以教你讓牛肉走水去血味,但終究無法減其味。
⋯陳惠珍問:保師傅的大廚在我家食譜中有提到蝦子粉,但我遍尋不著,只有在誠品買到無毒蝦粉,這要如何使用?
⋯保師傅答:無毒蝦粉恐怕不是蝦子粉,前者應是乾蝦或蝦殼磨粉,我說的蝦子粉是蝦籽,即蝦卵。
蝦籽粉最常見的菜餚是蝦子烏參、蝦子雙冬(冬筍和冬菇),年輕師傅已經不會使用,直接放進菜餚裡,搞得料理一身腥。
就像蝦米一樣,這類乾貨有基本法,取少量,加紹興酒淹過,放入拍裂帶皮大蒜,蒸5分鐘,或覆保鮮膜打強微波25秒,即可去腥留鮮,再與食材燴煮,鮮上加鮮。
東門和南門等傳統市場的南北雜貨店買得到,明光食品一定有。
提到乾貨基本法,順便講講蝦米,木耳和香菇。蝦米泡水可用,想更上層樓,便要米酒洗,紹興酒浸,然後乾鍋小火烘乾。
木耳和香菇水發即可,但真味未出,水發後再蒸透,將激發木耳如深山的氣息,會使香菇變厚變軟,全然不同。
⋯楊光問:曾吃過四川麻辣鍋,但台灣最辣的麻辣鍋在哪裡?較小又的雞在哪買?椰子如何挑選水才會甜?
⋯保師傅答:第一題丟給王瑞瑤,王瑞瑤表示,兩岸麻辣大不同,喜歡四川式重油重麻重辣的麻辣鍋,不妨去量販店找四川進口的鍋底,味道最接近。
想買小而嫩的雞,不如選尚未下蛋的母雞,香港人稱為雞項,皮光肉滑,要跟雞販特別指定。至於椰子如何選?選沈的才有水,選烤過的水才甜。
⋯BX問:如何滷出不縮水又肥大的牛腱?(同時回答之前讀者提問,有關如何讓滷牛腱的賣相變好?)
⋯保師傅答:滷牛腱一定會縮水,通常一公斤變一台斤,而且滷牛腱一定要收汁才會香,滷好要塗香油,或覆蓋濕布,才不會吹了風變乾變硬變色變黑,放冷基本法與白斬雞,黑白切丟冷水降溫的原理都一樣。
但保師傅教你,滷味熱呼呼撈出來裝盤,可包上保鮮膜,並記得打上幾個洞,讓滷味慢慢降溫而不致於變醜。
另外再教一招湖南滷味的基本法:辣油炒辣椒粉,加滷汁和糖,收濃後,塗在滷牛腱或鴨翅膀上面,待冷成辣凍,非常過癮。
此外,滷牛腱與滷的時間和浸的時間息息相關,由於平日教學,不可能讓牛腱浸一晚上入味,所以保師傅授課教做滷牛腱的時間,若是美國牛腱就是70至80分鐘,直接撈出來。
但若在家裡操作,建議滷40分鐘,熄火浸4至5小時,或是滷70至80分鐘先取出,把滷汁隔冷水快速降溫,再把牛腱回浸,入味又不會讓肉變爛。
如果使用的是台灣牛腱,狀況比較多,台灣牛不是肉牛而是乳牛,有老母牛和壯公牛,滷製時間不一,通常滷到軟至少2至3小時,自己試吃抓時間。
⋯陳俊傑問:咖哩豬要如何煮,豬肉才不會硬?
⋯保師傅答:這不是煮的問題,而是選的問題,買梅花豬就不會硬嘍!
徐信中問:豬肉要怎麼煎才不會硬?用梅花肉醃一晚,煎起來大量出水,口感還是硬?
保師傅答:梅花肉片要先斷筋再醃醬油,少許糖,蒜泥與少許太白粉,隔天該肉一定出水,補一點太白粉重新馬殺雞讓水吃回去,做了保水功夫,下鍋再煎就能保濕。
⋯林淑雯問:蔥油餅要怎麼做才會酥酥的,冷了也不會變硬?
⋯保師傅答:純麵粉做的餅,冷了一定會變硬,不會變硬定是加了什麼其它的粉在其中,我不知道,無法回答,但蔥油餅酥酥的,倒是不難。
A準備中筋麵粉,以及0.5%鹽巴混勻。
B用沸水均勻澆淋麵粉。(以前是先澆八成熱水,再澆兩成冷水,但全熱水口感更軟;麵粉與水的重量比為一比一,若為體積比則為一杯麵粉加0.5杯熱水)
C加些豬油,再揉成麵團。
D醒麵30分鐘。
E擀開成大張皮,先撒蔥花,記得壓一壓,壓進麵皮裡,再撒鹽巴,最後塗熟豬油,然後捲起來成長條,再盤起成圓,壓擀成餅。
(若是先塗油再撒蔥,蔥滑來滑去,之後再壓擀,就會被擠出來)
F然後少油煎或乾鍋烙成蔥油餅。
但四川點心出身的保師傅還有一招,讓蔥油餅酥酥的方法,而且可大量備製,做法同上的ABCD,但E中不塗熟豬油,改放一層油酥。
油酥做法是取兩份熱豬油淋在一份麵粉上拌勻,取代豬油撒在麵皮裡,同樣捲成結實長條,然後分切小塊,壓扁擀圓,便可入鍋油煎。
一張張擀開,再用保鮮膜一片片隔放,再用塑膠袋封好,便可冷凍,想吃就下鍋煎烙。
椰子油炒菜味道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愈來愈多內地火鍋過江龍來港,反而有香港特色的火鍋店買少見少。最近尖沙咀新開一間主打舊香港特色的火鍋店——老港情懷,裝潢、餐具採購,到食材配搭及烹調方法,都貫徹80年代香港懷舊風味。
老闆阿偉表示,這間餐廳的理念確是源自他小時候居住的環境及街邊的小吃。雖然時代變遷,但自己到現在還是很想念舊香港的味道,因此萌起火鍋加懷舊小吃這種新穎配搭。
走進天文台道,遠遠已看到老港情懷的紅綠色霓虹燈招牌。老港情懷以灰色仿水泥磚牆及舊式經典綠色鐵窗花為裝修,加上灰白色雲石紋桌子及綠色漆皮木椅,蠻有80年代風味。
老港情懷最大賣點是自家製老火湯湯底,老闆按照時令食材及季節,每日熬製兩款養生老火湯。例如春天天氣潮濕,會有健脾祛濕的粉葛赤小豆煮唐排鍋;冬天需要滋補,會有滋潤養神的椰子嫩雞鍋。而高湯湯底則以新鮮豬骨、農場鮮雞、乾貝、鮮胡椒及大棗煲製六小時而成,相當有心思。老闆稱老火湯沒有加任何味精,全部真材實料熬製四至六小時,並建議吃火鍋前先喝一碗老火湯品嘗原味。他希望在尖沙咀這商業區,為忙碌的香港人提供一碗家的味道。
火鍋配料方面,除了有必備的肉類及海鮮,還加入了香港地道的食物。其中最推薦以下三款:陳皮魚蛋彈牙煙韌,淡淡果香味;百花釀油條首先將墨魚剁成泥,調味後再釀入切半的現炸油條,輕輕淥一會兒,油條脆身帶油香,墨魚滑爽滑彈牙;鮮蝦松露餃相當足料,黑松露多,毫不吝嗇,再配上原隻爽脆鮮味的蝦,相當滿足。
老香港怎能少了街邊小吃?餐廳大廚親自手製多款香港小食,如豬油渣醬油炒飯、炸大腸及煎釀三寶等。其中豬油渣醬油炒飯最叫人感動。大廚先提煉出豬油渣,配上醬油及葱花等調味,火候十足,充滿油香,是一道滿載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家常菜。
老港情懷火鍋店
地址:尖沙咀天文臺道8號
營業時間:11am-1am
電話: 2351 9116
詳情: http://bit.ly/2UG9QIt
編採:黃愷晴
攝影:Karmen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twCtU1bgM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