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金浦機場附近辦事,之後一路騎腳踏車到弘大,順便感受一下這幾年很紅的首爾江西區(강서구)是怎麼回事。
因為不動產狂漲,許多人考慮搬到相較沒那麼貴、又還在首爾市範圍內的江西區。特別是麻谷這一帶,被認為是首爾這幾年,最後一個大規模開發的地區。
這一區在首爾市的最西邊。90年代,麻谷這裡還是一整片農地(請看圖2)。首爾市一直想要把這裡開發成高科技園區,但是…就各種原因一直推不成。
而1996年,地鐵五號線,在這裡也蓋了一站。但因為根本沒有人會在這裡上下車,所以有12年的時間都是不停這站的。蚊子站的概念🤣
後來是在2014年,LG在這邊設立了科學園區(LG Science Park),Kolon(做纖維、布料的大企業)、樂天…等企業,都在這邊蓋了研發中心。
而一個城市除了住宅、學校、零售服務、綠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醫療服務。2019年,梨花大學在這邊蓋了間一千張病床規模的綜合醫院,補齊了醫療這一塊。
這幾年,這一帶也蓋了許多大型的公寓園區(我看有蠻多都是一千戶左右)。大型的公寓園區很適合遛小孩,因為可以讓小孩在中庭玩耍。
而且有些托兒所就直接設在公寓園區內,等於出門下樓,走幾步就到托兒所,所以很多小家庭會喜歡住這種大型的公寓園區(我就有朋友搬去那)。
而我自己今天騎車,從LG的園區一路騎到漢江(還經過了首爾植物園),覺得有一點新竹科學園區的味道。而且因為是新市鎮,所以行人跟腳踏車有做好分道規劃,騎起來超級方便(聯想到新竹園區,也是主幹道有汽機車分道)。
新市鎮的確是不錯,不過就是少了點魅力。我覺得有魅力的城市是新舊混合的、帶有歷史故事的。不過再講下去,可能就會扯到都市計畫的不同主義派別🤣
我自己想了一下,覺得這區或許可以比喻成台灣的林口?像是離首爾車站的距離(麻谷到首爾站約17公里,林口到台北車站約19公里)、靠近機場(麻谷再2站就是金浦機場)、都有大型醫院(不過林口長庚更大,有三千多床)。
總之~就是我的城市散步隨想+筆記囉。也有拍一些影片,會放在週四影片的結尾(最近好多人都愛看我的結尾花絮哈哈哈)
#江西區 #麻谷 #강서구 #마곡
植物托兒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段拍攝於1956年的彩色影片,紀錄了台北市當時的生活景象,十分珍貴。背景音樂為「寶島歌王」洪一峰在1959年演唱的《思慕的人》。
2014年4月30日,網友劉女士告訴我,她親愛的母親出現在這段影片的01:45~02:08(餵小孩子喝牛奶者),她的父母曾跟她說過他們年輕時在成功新村牛奶站的故事,今日終得一見當年情景;他們全家,包括100歲的爸爸和96歲的媽媽,聚在一起看這影片,既激動又開心。我聽了好感動。
0:00 圓山大飯店,0:24為中山北路,0:38為圓山大飯店游泳池,0:42為圓山大飯店金龍廳,0:56是植物園,1:20是艋舺教會,1:29是台大文學院,1:35與1:38是常德街的台大醫院。
l1:41出現的「成功新村牛奶供應站」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11巷的「成功新村」裡。
「成功新村」初建於1951年11月2日,為已故孫立人將軍任職陸軍總司令時所建,屬陸軍總部眷村之一。當時陸軍總部位於今台北市南昌路的陸軍聯誼廳。成功新村最早計有515戶住戶,房舍並沒有竹籬笆等圍籬,門一開就是花園、一大片空地、窗戶大院子大,可說是那個年代首屈一指的眷村。1980年,成功新村因老舊亟需改建,於是當時的陸軍總司令郝柏村將軍及台北巿市長李登輝先生簽約共建設四年;1984年「成功國宅」落成,該國宅計38棟,為高低錯落的大樓所構成之集合式住宅,共2,000多戶,除成功新村、憲光新村、正義東村、光復東村等原眷戶外,餘屋則由台北巿政府國宅處對外銷售,每個月管理費約2,000元,地下室停車場係平面車位,中庭廣闊與西區連成一大型廣場,尚有數千坪的社區庭園,汽、機車無法進入之人行步道,幼童可在兒童遊樂場或水池盡情嬉戲,家裡的老人散步、運動都很安全;此外社區內尚有郵局、警察局、早餐店、圖書館、超巿、美容院等機關及設施,規劃相當完善。社區文教有公立托兒所,附近學校以建安國小、大安國中走路3分鐘可達。鄰近學區、各級學校則為:建安國小、師院附小、立人小學、大安、仁愛等國中、和平高中、師大附中、國立師院、師大、臺大等等。目前很多居民都換過好幾輪了,惟素質均不差,地下停車場雙B車輛也還蠻多的。社區旁有成功臨時(傳統)市場,便利家庭主婦採購。另有市立仁愛醫院,就醫也非常便利。生活所需應有盡有,生活機能豐富多樣,生活安全多重保障,可謂其他國宅社區所無法比擬的。
2:10出現的「台灣基督教福利會」是台灣第一個社會福利機構,創立於1954年10月1日,由美國基督教國際救濟會(Church World Service)和美國基督教信義路德會救濟會(Lutheran World Relief)聯合組成的救濟機構。當年中美合作的麵粉袋,就是該會發放的物資。目前該會致力於推展基督徒志工訓練、差派與服務,並與各地方教會配合進行急難救助、社區關懷等公益活動。今址為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01巷28-4號2樓。
片尾是樂生療養院。
除了上述的地點外,影片裡出現之處,你還認得哪些呢?
植物托兒所 在 Facebook 八卦
「鹿野親子散策」
#新鹿野印象 #支持在地小農
台東鹿野除了熱氣球嘉年華 還有什麼?
上周某天中午,決定出門坐火車去鹿野,也沒有事先做功課,就到當地隨興走走吧。
出了車站,發現景點都離車站有點距離,附近有推薦龍田自行車道,但唯一可以租腳踏車地方,離車站也有2-3公里,沒辦法,只好靠雙腳了。看了公車站牌有一班巴士(這班巴士只有去程沒有回程,很妙),可以在鹿野神社附近下車,想說就逛逛龍田生態村,最後再慢慢走回車站搭車,也不錯,平日路上也沒有人很悠閒。
鹿野神社小小的,旁邊是崑慈堂(主祀奉瑤池金母),裡面有會長鬍子的土地公跟近視的三太子(陣頭人偶)頗有趣。往龍田大草原方向走會先經過一片香蕉園,剛好農夫阿伯在砍香蕉,因為我們這次就住在一片香蕉田旁,最近常看到冒出來的小香蕉被丟在地上,很好奇問了一下蕉農。然後,很幸運地…就被農夫阿伯上了一堂香蕉種植課!!
不僅讓我們進去,還介紹香蕉生長、花蕾、疏果、減少營養消耗等注意方式,一個蕊會產7-8排香蕉,第一排的小香蕉因為會吸取最多營養所以必須拔掉,也是這樣的概念….蕉農阿伯還問小孩要不要來砍香蕉,體驗一下,超有人情味的~~
慢慢邊走邊逛,龍田國小 這裡竟然有全台灣最早的托兒所(1939年) !為何是在台東鹿野呢? (因應當時移民人口所需)
走到阿榮甘仔店,休息一下吃鳳梨冰棒,跟老闆阿榮聊天,阿榮甘仔店在當地可是小有名氣呢,他承接家裡的茶園跟鳳梨田,把以前阿嬤開的柑仔店改為販售自然農法、友善土地耕作的在地小農商品。
店裡也販售自家的台灣茶,其中台東紅烏龍茶是鹿野近幾年來興起的地方特色茶,用重發酵重烘培的方式,有紅茶的色澤、但卻有烏龍的香醇。而阿榮家的炭燒鳳梨乾,是使用採秀明農法種植的鳳梨,再以柴燒的方式製作鳳梨乾,有別市面上一般果乾的風味。
「以前暑假都是人潮,今年因為疫情,人少很多。」
「確實收入有影響,但還好都有熟客會回購。」店主阿榮笑著說。(可搜 FB 阿榮甘仔店 )
阿榮看到我帶三個孩子在龍田”走路”,詢問孩子怎麼沒上學,聽到我家老大自學,也跟我侃侃而談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分享很久以前也有鄰居家庭自學,讓孩子從小耕耘自己的一塊田,讓我嚮往不已~~
因為季節不對,這時候來鹿野沒吃到鳳梨,來一根農家產製的鳳梨冰棒也很不錯,最後,阿榮還給我報路,讓我帶孩子彎進小路去看鳳梨田,在優閒的午後,孩子就在鳳梨田邊玩得不亦樂乎,最後再走回車站搭火車。
具有人情味的在地香蕉園蕉農、阿榮甘仔店、鳳梨田…都成為我們的「新鹿野印象」!
※秀明農法: 不使用農藥、不添加肥料,讓植物生長都靠大自然自己的力量、並且相信土地有自癒的能力。
#鹿野親子散策 6km
鹿野神社/崑慈堂—香蕉園—龍田生態村—光榮路/龍田國小(日式校長宿舍)—台灣最早托兒所—阿榮甘仔店—日式寓所—鳳梨田—鹿野車站
#阿榮甘仔店 #台東紅烏龍 #鹿野鳳梨 #龍田生態村
#東漂日記 #自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