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們告別的自然美景及歷史建築》
* 850年的守護 - 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5日下午6時50分左右,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近15小時才完全撲滅,教堂中世紀建築的木質結構屋頂絕大部分遭到火焰吞噬。當大火被撲滅後,消防員及媒體記者打開教堂大門時,驚訝地看到,滿眼煙霧及瓦礫中,教堂內的十字架完好無損,並且因光線透進而閃爍發光。事故調查原因公佈是由於「電器短路造成」。
*冰川逐漸消失的冰島
2019年7月,冰島打造了一塊紀念碑,緬懷國內第一個因氣候變化而消逝的OK冰川,希望藉由OK冰川的消失,喚醒世人對全球暖化的關注。
冰川紀念碑上寫著:[在接下來的200年,這裡所有的額冰川或許都將面臨同樣的宿命,這塊紀念碑的目的,在於承認我們知道正在發生的一切,以及必須採取行動。只有未來的你們知道,我們是否做到了。]
在冰島,冰川覆蓋面積佔了11%。冰川為這裡增添了獨特氣質,每年上百萬遊客來到這裡,只為感受這裡的荒蕪、純淨與壯麗。冰川並不是這場全球浩劫中唯一的冰島犧牲者,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冰島剩餘269座有名字的冰川,以及上百座沒有名字的冰川,預計十年內大部分消逝。
* 亞馬遜雨林大火
2019年8月,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因異常頻繁的森林大火,引爆全球輿論。大火燃燒了20多天,[地球之肺]被濃煙籠罩,巴西北部城市阿塔米拉的森林被白煙覆蓋。世界各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為亞馬遜祈禱」的呼籲,要求國際社會關注大火局勢,拯救人類的[地球之肺]。事件持續發酵,甚至從環保議題延燒成國際政治風暴。英國《BBC》、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等權威來源指出,導致亞馬遜這波異常嚴重的森林大火,極有可能是「人禍」。森林砍伐、農業與放牧業燒田墾荒...等人為因素,都被質疑才是這波惡火的元兇。亞馬遜森林是全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森林面積約有60%位於巴西境內,雨林供應全球約20%的氧氣,也被稱為「地球之肺」。七個亞馬遜雨林國家,包括波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納、秘魯和蘇里南,於9月6日共同簽署「萊蒂西亞協議(the Leticia Pact)」,期望能以更有效的合作方式來保護亞馬遜雨林。
* 琉球故宮—沖繩首里城
日本沖繩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遺產首里城在10月31日凌晨也發生了大火,城內的主殿、北殿、南殿幾乎全燒毀。
* 奧地利哈爾斯塔特老建築失火
2019年12月,這座世界最最美小鎮還是不幸地失去了兩座木屋和兩座其他建築物。熊熊烈火燃燒了好幾個小時,當地出動8台消防車及109名消防員救火,其中一名消防員重傷送醫救治。
* 洪水襲城 – 義大利威尼斯
2019年12月23日,威尼斯再度遭遇洪水侵襲,最高水位達到了1.4米。2019年11月中旬以來,威尼斯一直飽受水患之苦,11月12最高水位達到1.87米,創下1966年以來該地區水位的峰值,3/4的歷史古蹟都遭到侵襲。聖馬可大教堂底下建於12世紀的地下墓穴整個被海水徹底覆滅,大理石梁柱、馬賽克拼磚藝術都不免被海水侵蝕毀壞,當局緊急出動抽水機也無濟於事,令人心痛。遊客們紛紛上傳水深及腰、泡在水中的驚人照片,整個城市都浸在水中,商家忙著用水桶舀水。一位居住60餘年的當地人說,「我從窗外望去,徬佛看見了威尼斯的葬禮。」
洪水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另一部分原因是這座城市正在下沈。如果全球暖化沒有停止的話,威尼斯這個古老的城市,可能在100年內永久沈入水底。
森林大火 頻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全球暖化:
*南半球才早春未進入夏季澳洲已爆發世紀野火🔥季、紐約時報稱:這是未來的預演
*北半球阿拉斯加森林野火🔥已三個月,仍未消滅
*NASA公布今年八月北極冰層冰融比三十五年前多出95%
*氣候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的氣候狀態,在二十年前的預測應該2050年才發生,全球暖化對人類居住、疾病、海平面上升、乾旱、野火、及生物多樣性生態鏈的衝擊提早了三十年
內文:燦爛的陽光化為烈焰,昆士蘭大片區域被暴風雨般的大火吞噬,形同火海,這裡曾經是夢幻的人間天堂,如今卻和地獄沒有兩樣
(災民)
爸爸 我們得繼續走 爸爸
整條街上的人們都深陷極度驚恐
(災民)
這真的很危險,就像徹底失去理智一樣,我們快走
因為超過130起不同型態的森林大火,在過去一星期,橫掃澳洲東岸的昆士蘭及新南威爾斯,且不斷向外擴大超過20棟建築被毀,其中包括當地最古老的
自然度假勝地(the beloved getaway),為了盡快控制火勢,當局只得出動上千消防隊員,徹夜與烈焰搏鬥。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省長)
整個昆士蘭仍有超過80多場火災仍在蔓延,當前的情況是,我們正在經歷乾燥 高溫 低濕度及大風,預計今天稍晚,這樣的情勢仍會為我們緊急服務的消防隊員,持續帶來挑戰
當地媒體報導稱,目前約有65%的昆士蘭省和98%的新南威爾斯地區正陷入乾旱
官員們也警告,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度乾燥,正讓澳州迎來史上最早也最嚴重的野火季,眼前的這一切,不是什麼「新常態」,狀況還會持續變得更糟。
(Annastacia Palaszczuk/昆士蘭省長)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此刻想一想,這是一個人的家,是他們撫養兒孫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正經歷這樣的創傷,因此,我們正努力聯絡這些家庭,確保他們的安全,但他們現在會經歷很多傷痛,必須靠我們的社區齊心協力,才能讓他們重新靠自己站起來
更可怕的是 紐時報導稱,近來當地的野火,已進一步延伸到當地雨林,這種通常陰涼潮濕的雨林一旦燃燒,多半都是具有強烈的毀滅性,因為灼熱和低降雨量
會導致這些潮濕地區在一年當中,更長時間地變乾,這將使得涵養寶貴生態系統的雨林,陷入極大的起火風險。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總理)
毫無疑問 隨著氣溫升高,氣候變化,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這些事件會更頻繁,而且會更加兇猛,這正是科學家一直不停在提醒我們的話
紐時報導用「未來的預兆」,形容2019澳州森林野火的提早報到,南半球這樣的早春時節,本該不是野火肆虐的戰場,一份最新報告卻指證歷歷,全球暖化的持續加溫,已讓過去50年澳洲炎熱的天數增加了一倍,且熱浪變得越來越難熬,極端氣候如洪水和颶風,頻率與強度也明顯加劇,儘管這次森林野火原因,多方指向是人為因素導致。
(Katrina Carrol/昆士蘭警方)
有些火災涉及兒童玩火,顯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我所說,其中一些是有目的和惡意的
這絕對不是特例,因為全球此起彼落,破紀錄的森林野火,皆相繼反映出人性的罪惡與貪婪,像是南美洲各國在調查亞馬遜雨林火災原因,除了指向巴西民粹總統波索納洛的鼓勵開發,號稱支持環保的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近期深入雨林火場救火,也是擔心自己一手催生 讓國家脫貧的,多項發展農業,向林區移居的法律,已被視為肇禍原因之一。
(新聞旁白)
這個夏天,如果你穿越阿拉斯加,從無冰的北方,到煙霧繚繞的南方,你會發現 當談到(暖化)驚人的變化時,最後邊界的感覺和最前線沒有兩樣
極圈以內的阿拉斯加往年野火季都在8月告終,今年的異常高溫與乾燥,卻導致天鵝湖當地的森林大火,延燒了三個月還無法撲滅。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如果你看一下實際的觀察結果,我們在2019年被濃煙籠罩的時數,已經是其它季節的兩倍多,實際上幾乎已和其他幾年加起來一樣多
這印證了近期一份科學研究,指自60年代以來,阿拉斯加冰川融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經比格陵蘭 南極洲,或任何其它地方要來得更多,八月全球熱浪所引發的後遺症,更讓格陵蘭島一天之內融冰125億噸,創下史上第二多的紀錄。
(Bill Weir/CNN首席氣候特派員)
由於這些水分子,每一顆都會流進海洋,而且到處都是,這將不僅是一個改變阿拉斯加地貌的故事,這是一個邁阿密的故事,這是一個查爾斯頓與舊金山灣的故事
為了突顯1984到2019,整整35年間北極海冰的變化,NASA公布了長期以「周」計時的影片,赫然發現 多年海冰相較於1984已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
到了2050年甚至是更早,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重大衝擊。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一旦這種水融化並進入海洋,只要我們在大氣中存在所有這些二氧化碳,它就不會再回到(北極圈)這裡了
專家憂心,氣候劇烈改變可能衝擊生物多樣性,除了產生新的病毒導致更難對付的疾病,慣於生存在寒冷水域的鮭魚,它們一生如史詩般的旅行,恐怕也無法適應暖化後的環境。
(Sue Mauger/環保團體科學部門主任)
我們今年夏天看到的溫度,我們本來預期2069年才會出現,真的嗎?我們認為這個溪流的溫度提早了50年出現,所以真的非常令人擔憂
這是為什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特別關注北極的各項變化
尤其是食物鏈底部。
(Lisa Eisner/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生物海洋學家)
我們正在研究有害的藻類大量繁殖,所以他們正在從有害的藻類加熱器中,取樣水中毒素
(Pete Shipton/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技術員)
當它(海水)變得更溫暖 它們(鮭魚)就會往北走得更遠
(Lisa Eisner/NOAA生物海洋學家)
所以可能很快,這對社區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一場遠在南半球,看似遙遠的森林野火,危機可能就在眼前,正如全球暖化,讓人們容易忽略,卻可能牽動生活的方方面面。
森林大火 頻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歐洲熱浪襲擊,德.法.波蘭創下6月高溫紀錄! Bloomberg調查,因熱浪和乾旱,許多歐洲小農必須毀掉農作,以降低災損金額,今年歐洲小麥收成,將創下六年來最低,不只是氣候問題,極端天氣也牽引著全球政經動盪】
歐洲的六月,已經不是"夏天將至"的預告。從6月26號(週三)開始到周末,歐洲大陸這波極端熱浪,達到突破攝氏40度的高溫巔峰,整整比平常的六月均溫,高出攝氏11度到17度。
(ITV記者)
西班牙東北方也遭森林大火肆虐於巴塞隆納南方,預報中心說,明天高溫將直飆攝氏45度,連波蘭北邊的海岸也熱烘烘,波蘭創下史上六月最高溫38度的紀錄,冷冰冰的波羅的海,現在成了避暑聖地
這是因為源自格陵蘭與中北歐上空的兩股強大高壓系統,阻擋南方的低壓系統,使得來自西班牙沙漠與非洲撒哈拉沙漠的熱氣流,將極度高溫帶往西歐和中歐大陸。
(CNN氣象主播)
歐洲熱浪將持續數日,因為高壓系統為北非的熱氣流開了大門,北非是此次熱浪的源頭
尤其在熱島效應下,法國和德國的都市地區,更是"無聲殺手"熱浪痛宰的區域。
(法國民眾)
地鐵熱的像三溫暖似的,我幾乎流了1公斤的汗吧
法國過去六月最高溫紀錄為攝氏41.5度,如今這波熱浪,讓法國南部27號一舉出現破紀錄的攝氏43度,使得法國當局如臨大敵。
(ITV記者)
法國大城里昂,禁止所有老車上路以降低空汙,法國街道和咖啡館空無一人,反倒河畔的公共游泳池門庭若市,上百個家庭大排長龍,邊等邊揮汗
巴黎啟動了3級熱浪行動計畫,開放更多博物館 教堂等這些「冷空間」給民眾抗暑,多達8個游泳池,晚上10點後還繼續營運,巴黎南部的艾松省(Essonne),約50所學校停課,因為空調設備不齊全。
(Agnes Buzyn\法國健康部長)
眾所皆知,熱浪將不斷發生,且在未來的幾年將更劇烈,因氣候變遷之故,在此我要求每個人為自己,為家庭 為鄰舍負起責任,避免因不必要的風險,造成急診室失效
(ITV記者)
德國最大的威脅是森林野火,消防單位不斷在森林空中來回,撒下上千加侖的水在林地裡
6月26號(週三)德國柏林與波蘭邊境的Coschen,下午時分 雙雙出現攝氏38.6度的高溫,打破72年前,1947年攝氏38.5度的紀錄,重新改寫德國六月的最高溫度。
(德國旅人)
我們就放慢速度 不慌不忙,然後喝喝喝 喝很多水
這波氣象專家口中"地獄般的熱浪",讓德國夙負盛名的無限速高速公路,罕見的讓部分短程路段,暫時取消無速限政策,以防止因道路過熱損壞,釀下交通意外。氣象專家指出,其實歐洲熱浪並不特別,2003年法國熱浪,當時導致15000名法國人死亡,成為著名的"夏日大屠殺"。去年2018年夏天,北歐熱浪也造成北極圈出現野火,南部希臘則因野火 造成多人死亡。但不尋常的是,今年這波歐洲熱浪透露出,極端高溫的"頻繁程度" 越來越密集,法國國家氣象研究指出,2050年前,歐洲極端熱浪的頻率將達到現有的2倍。
(烏里奇\德國氣候教授)
沒錯,熱浪並不特別,問題是這些熱浪的"頻率,停留時間和強度增強"等,隨著全球均溫增加而增強
科學家觀察,全球暖化加上2015年起聖嬰現象,使得海水持續異常偏暖,這些元凶因素,造成整個歐洲的氣候正逐漸"非洲化",歐洲太空總署觀察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整個沙漠化的區域正往北移動,從西班牙 法國到義大利,歐洲沿地中海的30萬平方公里區域,都面臨沙漠化危機,受威脅面積比整個英國還大,人口高達1659萬人,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已經開始沙漠化的區域還包括法國南部,向來絕美翠綠的<普羅旺斯>。
(柳中明\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未來這個沙漠地帶,就是撒哈拉沙漠的地帶,開始這樣子(乾熱)的氣候,乾熱的氣候往北移 移到地中海,所以現在它進義大利這一區,他們很容易出現火災,尤其是夏季
而熱浪造成的後果 不會只是氣象現象而已。財經媒體Bloomberg調查,因為熱浪和乾旱,許多歐洲小農必須毀掉農作,以降低災損金額,使得今年歐洲小麥收成,將創下六年來最低。於是極端氣候造成歐洲小農銳減糧食欠收,進一步引發對社會的不滿,對外來移民的敵意,以及對政府的憤怒,這一連串從氣候問題開始,惡性循環掀起不可逆轉的經濟和政治風暴,先是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又在歐洲極右政黨崛起,法國黃背心運動中,不斷複製。
(薩爾維尼\義大利內政部長)
我們正在為歐洲的新均衡和新能源做準備,在這個新的歐洲春天,波蘭和義大利將成為主角,這是真正的歐洲價值觀的重生
我們以為,暖化與極端氣候,只是一場氣候議題嗎?它與人類民主的結束,社會對峙的距離,其實如此之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tHCPc29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