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通過新法案 明定核電占比2025年必須降至50% 並大幅提升再生能源佔比至超過30%!!! (07/23/2015 聯合晚報)
“... 法國國會22日通過一項法案("green growth" energy transition law/ ”綠色成長“能源轉型法案),規定至2050年,全國的能源消耗量必須減半,同時降低對核能的依賴。預計至2025年,核能占全國電力的比例將自目前的75%降至50%。
根據這項法案,至2030年,法國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必須比2012年少30%,溫室氣體排放量則比1990年少40%。至於再生能源則將逐步提高比重,2030年占全國能源組合的比例必須達到32%,遠高於3年前的13.7%。 ..."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法國國會22日通過一項法案,規定至2050年,全國的能源消耗量必須減半,同時降低對核能的依賴。預計至2025年,核能占全國電力的比例將自目前的75%降至50%。
根據這項法案,至2030年,法國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必須比2012年少30%,溫室氣體排放量則比1990年少40%。至於再生能源則將逐步提高比重,2030年占全國能源組合的比例必須達到32%,遠高於3年前的13.7%。世界各國預定12月在巴黎舉行氣候會議,希望敲定全球均溫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2度的上限。
為達成這些新訂的嚴格目標,法國國會必須每5年製作一次「碳預算」,為全國經濟的各環節訂出排放上限。製造汙染的產業將面臨「碳稅」的分階段調高,預計至2016年,每噸二氧化碳必須繳稅22歐元,2030年增至每噸100歐元。法國去年推出碳稅。
法國是舉世最依賴核能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核能生產國,降低對核能的依賴是法國總統歐蘭德2012年競選時的主要政見之一。
法國綠黨籍國會議員鮑賓表示:「大量消耗核能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必須安排有序轉型。」社會黨籍國會議員布洛迪斯則說:「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改變。包括反對黨在內的各方都不否認改變對核能完全依賴的重要性。」
法國保守派反對黨對降低核能消耗比例的可能影響感到擔心。法國總統府上個月表示,法國政府將竭盡所能協助經營困難的法國亞瑞華核能公司(Areva)。該公司去年淨虧損達到創紀錄的48億歐元。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亞瑞華即面臨核能需求減少、成本大增,以及在法國與芬蘭建造反應爐的困難等問題。
法國政府規定核能的生產上限為63.2GW(1GW為百萬瓩),等於迫使電力公司關閉較老舊的反應爐,同時等待新建反應爐上線。
★★ 我們台灣每多建設一分的再生能源發電,每提升一分能源效率,台灣就能減少一分的空氣污染,水污染,也減少一分的對外採購能源的費用,發展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是取代高污染、高排放的火力發電的利器,就更不用提再生能源不會產生危害萬年,處理上極端危險、困難,費用又超級天價昂貴的核廢料以及核輻射污染問題了,我們目前已經製造了夠多的核廢料了,不能再繼續丟給我們的後代更多棘手無解的核廢難題,並且糟蹋這片我們跟後代子孫借來使用的珍貴生存環境。
畢竟陽光、風力、潮汐、洋流、地熱能才是台灣真正自有的自主能源,以台灣目前將近98%能源外購的比率,每年超過台幣2兆元的對外能源採購費用來說,我們哪裏有本錢浪費能源?我們哪裏有本錢不知節制的揮霍用電呢?我們哪有本錢不努力提升能源效率呢?
由於能源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我們現今擁有過去數十年中所無法想像、無法擁有的更多樣、更多重的優質能源新選項,是時候讓我們拋棄老舊的、僵化的電業、能源思維,積極的改革台灣的能源政策,建設台灣的新世代的、永續環保的新能源建設了。
透過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與提升能源效率的建設,不但是解決台灣的能源問題,翻轉台灣不健康的能源對外依賴度,也才能促成台灣新的綠色產業發展、開發新的本土藍海產業鏈,創造真正在地的優質新工作機會、產生實質的在地GDP產值,任何改變都有其挑戰性,但事在人為,只要有決心,事情就不難。
在遭遇問題與挑戰的時候,有心要做的找到解決方案,不想做的只會找到推託的藉口。你說,那我們台灣在面對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發展永續綠色經濟的挑戰時,應該選擇那種方式與態度比較好呢?
相關外電報導:
Green growth energy law reduces France's nuclear dependence (07/23/2015 RFI 法國國家廣播電台 )
http://www.english.rfi.fr/…/20150723-french-parliament-adop…
France to boost renewable energy, reduce nuclear (07/31/2014 RFI 法國國家廣播電台)
http://www.english.rfi.fr/…/20140731-france-boost-renewable…
France’s nuclear energy costs to soar (05/31/2014 RFI 法國國家廣播電台)
http://www.english.rfi.fr/…/20140531-france-s-nuclear-energ…
France set to pass bill to reduce reliance on nuclear power by 2025 and boost renewable energy (07/22/2015 US News & the World Report)
http://www.usnews.com/…/france-set-to-back-reducing-relianc…
資料原始來源: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074072-法核電占比-拚2050年降至25%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長期以來,中部人一直擔心並苦於中火排放污染的問題,而政府開啟了能源轉型進程,整體能源轉型路徑以「逐步增加再生能源與燃氣發電,降低燃煤比例」為發展方向,因此在能源發電結構配比中,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從 2019 年的 46% 與 33%, 逐漸調整配比規劃,預計 2025 年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將會變成 27...
核能熱污染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海飄垃圾包圍 核二廠被迫降載發電!!! (07/12/2015 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晚報)
台灣每年都會歷經許多次颱風侵襲,回顧以往紀錄,這次的昌鴻中度颱風輕輕掠過台灣,無論風雨威力都不算特別驚人,但這時卻傳來台電罕見的主動宣布核二廠因大量垃圾堵住核二廠冷卻水泵取水口,兩部機組必須降載發電,北部供電恐受影響,毫無意外的延續台電今夏最熱衷的供電吃緊宣傳戰的既定節奏(詳見今天晚報新聞內容)。
颱風侵襲台灣是大自然恆古不變的現象,打從距今大約ㄧ億至一億五千萬年前,古太平洋版塊與歐亞大陸版塊相擠,將大陸棚的沉積物推擠出來,形成最早的古台灣島以來(註ㄧ),我們現在安身立命的這座台灣寶島就從來不曾缺少過源於大自然的地震與颱風的洗禮。
核能安全是不能妥協、攸關台灣全體民眾的身家性命安危的重大公共安全課題,該降載就得降載,該停機就得停機,該除役就必須除役,因為台灣絕對經不起任何一次核災的發生。
然而今天核二廠因垃圾堵住電廠冷卻水泵取水口,影響機組正常運作,必須大幅降載減少發電量的事實也再度提醒了所有人,原來向來號稱發電最穩定的核電只存在於純學術理論的層面而已,在現實世界中,衡諸國內外所有發生過的實例,任何一個大自然的威脅或者人為的疏失就足以造成核電廠的營運受波及甚至引發核災。
認清這樣的事實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毫不猶豫的積極的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除了從供給面著手之外,也努力從需求管理面以及相關節能減碳的制度、法規的領域切入解決,讓台灣的能源政策、能源建設徹底現代化,趕上世界的先進潮流,利用日新月異的新能源科技和設備,將核電這種全有或全無幾近梭哈賭博式的危險電力來源及早終結掉,徹底消除對於台灣民眾以及國家安全的一項重大威脅呢?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昌鴻颱風遠離,卻捲進大量垃圾堵住核二廠冷卻水泵取水口,導致兩部機組今天都降載,至中午反應爐的功率都不到五成。台電表示,全台供電不受影響,已派員加強清理垃圾,預計下午就可以恢復正常供電。
台電表示,今清晨5點,核二廠海水進水池湧入大量垃圾,原正常運轉的8台冷卻水泵被迫陸續停用4台,造成二部機組共降載160萬瓩,已緊急調用移動式機具,進入冷卻水取水口清淤,預計午後機組將可陸續升載。
(蘋果日報洪敏隆/台北報導)昌鴻颱風雖然已逐漸遠離台灣,但受到海流影響,大批垃圾進入核二廠海水進水池,台電表示,大批垃圾導致機組卻水泵取水口淤塞,導致冷卻水流量不足,機組降載運轉,導致今天上午核二廠的兩部機組都被迫降載共8成,但全台供電不受影響,已派員加強清理垃圾,預計下午核二廠就可以恢復正常供電。
台電表示,今凌晨5點,核二廠海水進水池湧入大量垃圾,核二廠原正常運轉的8台冷卻水泵被迫陸續停用4台,造成二部機組共降載160萬瓩,目前二部機各以20萬瓩穩定運轉。核二廠目前已緊急調用移動式機具,進入冷卻水取水口,支援清理淤塞垃圾,預估清除作業中午前會完成,預計午後機組將陸續可逐漸升載。
台電表示,今天非上班日,並非用電高峰,目前預估今日電力系統備轉容量約259.6萬瓩,備轉容量率約9.01%,核二廠的狀況不會影響正常供電。
(聯合晚報 記者王茂臻╱即時報導 )颱風接力來襲,國內供電緊繃暫喘一口氣,但因颱風帶來的海飄垃圾襲向北部核二廠,影響冷卻水取水,核二廠今天被迫降載發電,發電量只有滿載運轉時的二成多。
台電指出,颱風帶來的海飄垃圾影響核二廠冷卻水取水,因要清除垃圾,核二廠必須降載發電。
今日因為是周日,全國用電量較低,但受到核二廠降載發電的影響,今日備轉容量率為7.54%,屬偏低水準;台電說,會加緊清除垃圾,希望趕在周一上班日前,讓核二廠恢復滿載運轉。
核二廠是我國裝置容量最大的現役核電廠,若無法滿載發電,對北部與全國供電影響重大。
★★ 我們台灣每多建設一分的再生能源發電,每提升一分能源效率,台灣就能減少一分的空氣污染,水污染,也減少一分的對外採購能源的費用,發展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是取代高污染、高排放的火力發電的利器,就更不用提再生能源不會產生危害萬年,處理上極端危險、困難,費用又超級天價昂貴的核廢料以及核輻射污染問題了,我們目前已經製造了夠多的核廢料了,不能再繼續丟給我們的後代更多棘手無解的核廢難題,並且糟蹋這片我們跟後代子孫借來使用的珍貴生存環境。
畢竟陽光、風力、潮汐、洋流、地熱能才是台灣真正自有的自主能源,以台灣目前將近98%能源外購的比率,每年超過台幣2兆元的對外能源採購費用來說,我們哪裏有本錢浪費能源?我們哪裏有本錢不知節制的揮霍用電呢?我們哪有本錢不努力提升能源效率呢?
由於能源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我們現今擁有過去數十年中所無法想像、無法擁有的更多樣、更多重的優質能源新選項,是時候讓我們拋棄老舊的、僵化的電業、能源思維,積極的改革台灣的能源政策,建設台灣的新世代的、永續環保的新能源建設了。
透過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與提升能源效率的建設,不但是解決台灣的能源問題,翻轉台灣不健康的能源對外依賴度,也才能促成台灣新的綠色產業發展、開發新的本土藍海產業鏈,創造真正在地的優質新工作機會、產生實質的在地GDP產值,任何改變都有其挑戰性,但事在人為,只要有決心,事情就不難。
在遭遇問題與挑戰的時候,有心要做的找到解決方案,不想做的只會找到推託的藉口。你說,那我們台灣在面對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發展永續綠色經濟的挑戰時,應該選擇那種方式與態度比較好呢?
照片說明:
台電公司新北市萬里區國聖核二廠進水口廠房設施俯視圖。
資料原始來源:
註一:台灣島的形成過程 - http://geo3w.ncue.edu.tw/bsrapa…/geoscience/geology/tb03.htm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76879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50712/646382/
http://udn.com/news/story/1/1050597-海飄垃圾包圍-核二廠被迫降載發電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核能熱污染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核能之外的替代選項 - 一個乾淨、安全、可靠的能源前景」- 前美國核管會委員長亞滋寇博士立法院專題演講(05/23/2105)
從能源政策的規劃的角度來看。葛瑞 亞滋寇博士指出,「未發發電設施或能源的三個原則,第一是要乾淨、不會排放有害氣體,第二是要安全,第三則是可靠,需要時就能用到。」
美國NRC前委員長葛瑞 亞滋寇:核能並非清潔、安全、可靠,核產業正在消失!!
核廢對人體有害 無法解決
葛瑞 亞滋寇博士指出,核能是不是潔淨的能源?它有一些標準,有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第一核能的確不太會排出汞,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這方面它是乾淨的,它好像算是一個乾淨的能源,但在核電廠每天運轉過程中一定會排放輻射或有毒廢水,一般都相信這應是在有害範圍下,「但對人體傷害一定還是有的,這無法衡量」。
其次,他指出,核電廠是巨大的工業設施,為維持正常運作,必須消耗大量的水,這就會影響到水資源的分配,或造成周圍環境溫度變高,「當我們談到它會釋放輻射和污水,以及對水資源的影響,我覺得這還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最重要的是,相較其他發電方式會排許多廢氣到大氣當中,但核能主要的問題,會在核廢料上頭」,亞滋寇說,「比如說就算是以已經貯放了10年的高階核廢料來看,它的輻射量還高達每小時2萬侖目 (20,000 Rem/Hour),相當於每小時20萬毫西弗的量 (200,000 mSv/Hour),「這是遠遠高過會造成人體立即致死的輻射劑量!! 」
亞滋寇博士也強調,更何況核廢料中的輻射毒素,需要數十年,甚至百萬年才會回歸到安全而不會危害人體的地步,「所以有人說核能它是乾淨能源不會立即污染,但它可能危害我們以後的世代,不知怎麼處理」,「從這樣來看,核能乾淨嗎?」
(PS. 每小時2萬侖目(20,000 Rem/Hour) = 200,000 mSv/Hour 或是 200,000,000 uSv/Hour!!
100 Rem (倫目)= 1 Sievert (Sv,西弗) = 1,000 mSv(毫西弗) = 1,000,000 uSv(微西弗) ,如果按照國際輻射防護組織ICRP的標準,來自非環境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一般人造輻射之年劑量規定是不超過 1毫西弗(1 mSv/yr),換算就是每小時 0.1微西弗(0.1 uSv/h)。放射性職業工作者一年累積全身受職業照射的上限是20 mSv/yr(ICRP推薦)。但是偵測環境如果輻射值超過20微西弗(20 uSv ),就是緊急狀況。如果人體瞬間接受輻射量超過200毫西弗(200 mSv),就會使身體會造成危害,超量接受會嚴重傷害腦中樞,還可能幾小時內就會死亡。)
(環境資訊中心賴品瑀報導 05/23/2015)近期來台的美國核管會(NRC)前委員長葛瑞亞滋寇(Gregory Jaczko),在分別與蔡英文、柯文哲與朱立倫會面後,23日下午再次發表演說,強調核能並非世界趨勢,且檢視現代對「乾淨能源」的「清潔」、「安全」與「可靠」三大要求,核能都不符期待。
亞滋寇直言核能工業是正在消失的產業,如果繼續依賴,對人民、社會都有風險,亞茲寇強調,能源轉型絕對可能,就需要政府與民間大膽的走出下一步。
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是美國核能管制最高機構,前委員長亞滋寇此次受「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邀請訪台,除了發表演說也與蔡英文、柯文哲與朱立倫會面。
因為親身前往福島核電廠調查,亞茲寇改變了他原本篤信「科學可以控制核災」的態度,他推估福島核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有5000億美元,而10萬人無家可歸、在疏散撤離造成的心身傷害更無法量化。
此次演講主題為「廢核不影響經濟,及世界新能源走向」,亞茲寇提出核災善後困難,因此即便核產業關係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確難以一時拔除,但絕對是還是可以找出更安全、更便宜、更潔淨的能源來替代核能。
亞茲寇以乾淨能源所應有的「清潔」、「安全」與「可靠」三要素,來檢視核能,指出雖然核工界大打低碳、少空污的優點,但核電的最大問題是核廢料無解,他坦言包括美國目前也沒有找到核廢的最終處置方式與地點,且核電持續排放的輻射與廢水對於人體有什麼影響也尚無法衡量,更有消耗大量用水、高溫排水在威脅環境。
而安全問題,則是「怎麼準備都不夠,直到事發當下才能確認」,亞茲寇以福島核災與三哩島事件為例,損害遠超過「一次只會壞一個反應爐」的預測、災民被指揮往輻射更高的地方避難等。
至於可靠一項,同樣可從福島核災的教訓中看到,由於設計錯誤而無法挽救,日本因此關閉核電,讓全國一夕頓失30%的電力供應,所有因核災而來的損失粗估至少有5千億美金。亞茲寇強調,5千億美金這個數字,差不多就等於全球所有核電廠建造成本的總和。
地方、在野重節能、綠能 要跟上全球廢核趨勢
「除役的過程中,我們還有時間另外想辦法。」亞茲寇強調,目前全球趨勢是廢核,德美等國的核電廠都陸續除役中,可以宣告核產業正在消失中,而目前大約有65~70座核電廠計畫要興建,其中大半皆位在中國。
對於台灣是否有廢核的條件,亞茲寇指出台灣核能不過提供4.9GW,但反觀美國的德州,12GW來自風力發電,台灣若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並非不可能,立委田秋堇參與座談時同樣表示,台灣的風力與太陽資源遠高過德國,沒理由作不到無核。
「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指出新北市參照首爾經驗,正在從節電、效率、再生能源三方並進,目標要在一年內挑戰節電3%,換算約年省7億度電,從大幅換用LED路燈、公部門與學校建置太陽能屋頂與推出地熱發電計畫等做起。田秋堇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正在統計執政縣市內可推行太陽能發電的土地面積,將會提出估算到底可以提供多少電力。
田秋堇強調,綠能有進步空間,即便目前綠能發電單價算起來比較高,也應該抱著點光明燈的心情為了安全而採用,他更批評馬政府延宕能源稅的立法,阻礙了綠能的發展。陳伸賢表達市府立場,強調核能並不便宜,目前所見的核電成本並沒有算入核廢處理跟社會成本,由於立地條件不同,核電在台灣的風險就是比其他國家更高,且北海岸的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可是有大台北600萬人口。
★ 前美國核管會委員長亞滋寇博士:「核電非世界趨勢」!!!.....
更多詳細資料的完整報導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從能源政策的規劃的角度來看。葛瑞 亞滋寇博士指出,「未發發電設施或能源的三個原則,第一是要乾淨、不會排放有害氣體,第二是要安全,第三則是可靠,需要時就能用到。」
美國NRC前委員長葛瑞 亞滋寇:核能並非清潔、安全、可靠,核產業正在消失!!
核廢對人體有害 無法解決
葛瑞 亞滋寇博士指出,核能是不是潔淨的能源?它有一些標準,有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第一核能的確不太會排出汞,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這方面它是乾淨的,它好像算是一個乾淨的能源,但在核電廠每天運轉過程中一定會排放輻射或有毒廢水,一般都相信這應是在有害範圍下,「但對人體傷害一定還是有的,這無法衡量」。
其次,他指出,核電廠是巨大的工業設施,為維持正常運作,必須消耗大量的水,這就會影響到水資源的分配,或造成周圍環境溫度變高,「當我們談到它會釋放輻射和污水,以及對水資源的影響,我覺得這還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最重要的是,相較其他發電方式會排許多廢氣到大氣當中,但核能主要的問題,會在核廢料上頭」,亞滋寇說,「比如說就算是以已經貯放了10年的高階核廢料來看,它的輻射量還高達每小時2萬侖目 (20,000 Rem/Hour),相當於每小時20萬毫西弗的量 (200,000 mSv/Hour),「這是遠遠高過會造成人體立即致死的輻射劑量!! 」
亞滋寇博士也強調,更何況核廢料中的輻射毒素,需要數十年,甚至百萬年才會回歸到安全而不會危害人體的地步,「所以有人說核能它是乾淨能源不會立即污染,但它可能危害我們以後的世代,不知怎麼處理」,「從這樣來看,核能乾淨嗎?」
(PS. 每小時2萬侖目(20,000 Rem/Hour) = 200,000 mSv/Hour 或是 200,000,000 uSv/Hour!!
100 Rem (倫目)= 1 Sievert (Sv,西弗) = 1,000 mSv(毫西弗) = 1,000,000 uSv(微西弗) ,如果按照國際輻射防護組織ICRP的標準,來自非環境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一般人造輻射之年劑量規定是不超過 1毫西弗(1 mSv/yr),換算就是每小時 0.1微西弗(0.1 uSv/h)。放射性職業工作者一年累積全身受職業照射的上限是20 mSv/yr(ICRP推薦)。但是偵測環境如果輻射值超過20微西弗(20 uSv ),就是緊急狀況。
如果人體瞬間接受輻射量超過200毫西弗(200 mSv),就會使身體會造成危害,超量接受會嚴重傷害腦中樞,還可能幾小時內就會死亡。)
(環境資訊中心賴品瑀報導 05/23/2015)近期來台的美國核管會(NRC)前委員長葛瑞亞滋寇(Gregory Jaczko),在分別與蔡英文、柯文哲與朱立倫會面後,23日下午再次發表演說,強調核能並非世界趨勢,且檢視現代對「乾淨能源」的「清潔」、「安全」與「可靠」三大要求,核能都不符期待。
亞滋寇直言核能工業是正在消失的產業,如果繼續依賴,對人民、社會都有風險,亞茲寇強調,能源轉型絕對可能,就需要政府與民間大膽的走出下一步。
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是美國核能管制最高機構,前委員長亞滋寇此次受「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邀請訪台,除了發表演說也與蔡英文、柯文哲與朱立倫會面。
因為親身前往福島核電廠調查,亞茲寇改變了他原本篤信「科學可以控制核災」的態度,他推估福島核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有5000億美元,而10萬人無家可歸、在疏散撤離造成的心身傷害更無法量化。
此次演講主題為「廢核不影響經濟,及世界新能源走向」,亞茲寇提出核災善後困難,因此即便核產業關係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確難以一時拔除,但絕對是還是可以找出更安全、更便宜、更潔淨的能源來替代核能。
亞茲寇以乾淨能源所應有的「清潔」、「安全」與「可靠」三要素,來檢視核能,指出雖然核工界大打低碳、少空污的優點,但核電的最大問題是核廢料無解,他坦言包括美國目前也沒有找到核廢的最終處置方式與地點,且核電持續排放的輻射與廢水對於人體有什麼影響也尚無法衡量,更有消耗大量用水、高溫排水在威脅環境。
而安全問題,則是「怎麼準備都不夠,直到事發當下才能確認」,亞茲寇以福島核災與三哩島事件為例,損害遠超過「一次只會壞一個反應爐」的預測、災民被指揮往輻射更高的地方避難等。
至於可靠一項,同樣可從福島核災的教訓中看到,由於設計錯誤而無法挽救,日本因此關閉核電,讓全國一夕頓失30%的電力供應,所有因核災而來的損失粗估至少有5千億美金。亞茲寇強調,5千億美金這個數字,差不多就等於全球所有核電廠建造成本的總和。
地方、在野重節能、綠能 要跟上全球廢核趨勢
「除役的過程中,我們還有時間另外想辦法。」亞茲寇強調,目前全球趨勢是廢核,德美等國的核電廠都陸續除役中,可以宣告核產業正在消失中,而目前大約有65~70座核電廠計畫要興建,其中大半皆位在中國。
對於台灣是否有廢核的條件,亞茲寇指出台灣核能不過提供4.9GW,但反觀美國的德州,12GW來自風力發電,台灣若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並非不可能,立委田秋堇參與座談時同樣表示,台灣的風力與太陽資源遠高過德國,沒理由作不到無核。
「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指出新北市參照首爾經驗,正在從節電、效率、再生能源三方並進,目標要在一年內挑戰節電3%,換算約年省7億度電,從大幅換用LED路燈、公部門與學校建置太陽能屋頂與推出地熱發電計畫等做起。田秋堇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正在統計執政縣市內可推行太陽能發電的土地面積,將會提出估算到底可以提供多少電力。
田秋堇強調,綠能有進步空間,即便目前綠能發電單價算起來比較高,也應該抱著點光明燈的心情為了安全而採用,他更批評馬政府延宕能源稅的立法,阻礙了綠能的發展。陳伸賢表達市府立場,強調核能並不便宜,目前所見的核電成本並沒有算入核廢處理跟社會成本,由於立地條件不同,核電在台灣的風險就是比其他國家更高,且北海岸的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可是有大台北600萬人口。
「核電非世界趨勢」!!!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05/22/2015) 馬英九總統曾經說全世界有兩百四十二座核機組正在興建,鼓吹核電是世界潮流,卻遭曾主管美國核能安全的美國核管會前委員長葛瑞.亞滋寇打臉表示,全世界除了中國外,幾乎很少興建核電廠,強調核電絕非世界未來主流。
昨受「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之邀首度訪台的葛瑞.亞滋寇,是前美國核能管制最高機構委員長,由美國總統直接任命。
僅70座核機組正在興建 非242
葛瑞.亞滋寇昨舉行記者會表示,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統計,全世界正在興建的核電廠有七十二座,「所以我們通常說是七十座,不是兩百四十二座」。全世界除了中國、俄羅斯大幅興建核機組外,其餘是零星建造,至於先進國家幾乎是陸續剔除。譬如日本過去有五十多部核機組,現在是零,美國也有四座機組除役,預計二○五○年一百部機組全部除役,德國也是陸續除役。所以長期來看,核機組的數目一定是下降,「核電不是未來世界潮流」。
若續用核電 損失會更可怕
亞滋寇說,日本發生核災後,他去了一趟日本福島,核工界一向標榜「核能一定是安全的」的信仰完全破碎,福島輻污水至今不斷洩漏,「核災並未結束,仍持續進行著」。也認為核電廠必須用水來冷卻帶走反應爐的熱,是一種「糟糕的設計」,因為冷卻系統是機電,一旦故障就無法移除衰變熱,可能造成災害。他認為,社會不應該接受它成為電力來源,「如果持續使用核電,這個損失將更可怕」。
「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會長陳弘美則表示,日本政府統計福島核災關聯死共有三千多人,有一百卅人因核災後得憂鬱症而自殺,台灣核電政策應作為警惕。
美國核管會委NRC前員長亞滋寇:核電是即將消失的科技!!
(民報記者唐詩/台北報導 05/23/2015)前美國核管會(NRC)委員長葛瑞.亞滋寇(Gregory Jaczko)今天下午演說時表示,全世界核能發電佔比將愈來愈少,而美國核電廠將陸續在15至20年內全數除役;他指出,未來不只是核電廠,在美國,整個核能工業也是未來會逐漸消失的產業。
礙於曾任美國核安主管的身分,亞滋寇並不願評論台灣的核能政策。但他強調,不論你是擁核或反核,核電科技本身在未來數十年,它就是一個即將消失的科技,即使有許多人還在鼓吹核電的新技術與發展,「但它就是一個即將消失的科技」。
亞滋寇最後總結說,在許多國家,核電與核能產業其實都有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關係,雖然很難一時拔除掉,但絕對是有其他可行的選項,包括更安全、更便宜、更潔淨的選項,絕對是可以替代核能的。
亞滋寇並警告,如果持續依賴核能的話,不只是對整體經濟,對整個社會和人民都會帶來相當的風險,當巨大的災難與核災發生時,它的善後處理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他相信要從核能去轉型,去使用其他替代能源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政府和來自民間這些領導們,大膽地走出下一步。
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是美國核能管制最高機構,相當於台灣的原能會,或日本的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委員長由總統直接任命,亞滋寇受「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會長陳弘美之邀首度訪台,從五月21日起進行為期3天訪台行程。
曾經深信核能安全的亞滋寇在日本福島事件大災難後改變想法,他此行來台拜會國民黨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今(23)日下午在立院發表演說,晚間離台。
展望未來政策,核電是否可靠?亞滋寇認為,很多人覺得要減少二氧化碳當然就是要用核電,未來仍會認為核電的可用性,它還是會繼續存在的,雖然很多人都覺得核電可世世代代用下去用不完,但事實的資料是「只能撐個幾十年」。
他說,事實上過去幾年美國已關閉5座核電廠,關時都是很突然或發生意外,其中二個是它們的運作再也不敷成本,另外3座則是有根本的安全問題,所以必須停機;因此若短期來看,只關了5座核電廠,覺得核電要減碳有短期利益,但長期來說,核電的安全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大。
「就發生福島核災的日本來講也是如此」,亞滋寇表示,日本過去要減少排放比較仰賴核電,災後到現在很多核電廠都關了,只能使用石化燃料,所以帶來很多污染。
亞滋寇也舉美國為例,他指出,在美國當然也很多人討論要蓋新反應爐,但也帶來很多挑戰,現在正在規劃或進行中新的反應爐有四座(這些都是許多年前就提出申請,但是後來被擱置多年的舊案子),現在的進度包括工程延宕超過3年,超支15億美元的預算等,而這些電廠當年在申請通過時都是保證會準時蓋好,也會在預算內達成,「然而即使一開始信誓旦旦,但後來都跳票超過他們承諾的」,「我想世界上很多地方,在台灣應該也是如此吧。也就是這些電廠興建沒法如期完成,而且預算也超支」。
「所以長期來看,在美國核電的使用,很多電廠都會逐期退役,對核電的仰賴也會變少」。亞滋寇提出數據指出,未來幾年美國境內核電廠都會開始陸續除役,這是考慮到要蓋一個新電廠曠日費時;而除了之前提到的4座反應爐之外,美國並沒有蓋新的核電廠的計畫。
他說,即使最後還是會有新的核電廠出來,提供的電力所佔的百分比也會非常非常低,不只是核電廠,整個核能工業也是在美國未來會逐漸消失的產業。
「不只是美國,全世界大約有70座核電廠預計或正在興建,更準確是65座在興建中」,他說,跟營運中核電廠數量比較,新建核電廠發電量只是九牛一毛,提供電力非常少,且主要都蓋在中國,所有其他國家興建中核電廠數量非常少。
他說,相較於全球未來二、三十年間要除役的核電廠總數量,就知道這比例是非常之低,「除役非常多,但興建的非常少」,也就是說,這些在使用核能的國家遠不足去支應它們即將要除役的那些電廠原來的電力生產。
亞滋寇表示,即使像是中國興建核電廠,和全球營運中核電廠相比,興建的數目也是非常非常之少,所以要蓋一座新核電廠要有很長時間、很多預算,未來二、三十年這些電廠要除役,也就是說未來核電佔比的重要性,就會逐漸降低 。
他強調,不論你是擁核或反核,核電科技本身在未來數十年,它就是一個即將消失的科技,即使有許多人還在鼓吹核電的新技術與發展,「但它就是一個即將消失的科技」。
「如果核電是將消失科技,有沒有替代的能源方案?當然是有的」,亞滋寇表示,在美國目前有99座正在營運發電的核電廠,未來二十年間會陸續除役,美國當然也有讓它們除役,同時也可滿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
他指出,其實在美國已做過很多研究和評估,和核電一樣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氣體,達到安全方便的目標,是有可能的,其他能源也是辦得到的;此外,新的能源的選項費用比較低,甚至是便宜很多的。
亞滋寇說,所以這也是為何現在開始,針對核電廠除役我們要先做好規劃,日本很遺憾是因福島核災影響經濟,而被迫使用大量化石燃料,「這是比較例外的」,因為日本過去也相信核電是可靠的。
他說,世界各地有發展核能的國家都很難說,自己絕不會像日本這樣,非常重要的就是現在就讓來看如何讓核電廠除役,如何用更便宜、可靠的方式來取代核電。
亞滋寇舉例說,像德國看到福島核災意外,就決定讓核電廠除役,讓潔淨能源來代替。他說,美國政府計算並比較不同能源發電的成本,包括部分新能源如地熱、風力,以及採用碳捕捉、封存技術的天然氣發電,相較於核能成本都比較低,甚至是低非常多;現階段來看太陽能發電成本雖然還是比較高,但長期還是會降到比核能便宜的地步。
亞滋寇也提及新能源的未來將取代核能的遠景。他表示,在台灣,核電的量大概是5百萬千瓦的電量,而在美國德州可以使用的風力發電,大概是12百萬千瓦的電量,當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像德州這樣的條件,但這種新興能源或再生能源正如雨後春筍般在美國與全球散播開來。
資料原始來源:
http://e-info.org.tw/node/107657
http://m.ltn.com.tw/news/life/paper/882351
http://www.peoplenews.tw/…/8ed23b1d-fa68-4db2-88e1-07a66b81…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核能熱污染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長期以來,中部人一直擔心並苦於中火排放污染的問題,而政府開啟了能源轉型進程,整體能源轉型路徑以「逐步增加再生能源與燃氣發電,降低燃煤比例」為發展方向,因此在能源發電結構配比中,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從 2019 年的 46% 與 33%, 逐漸調整配比規劃,預計 2025 年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將會變成 27 %與 50%。為配合政府發電結構配比,台電在北中南陸續推出新增燃氣機組計劃,以台中電廠為例,目前所規劃的燃氣機組以「複循環機組 」為主,即是結合氣渦輪機組與汽力機組的發電方式。
那過去中火一年燃煤的空污排放量與燃煤量有多少呢?
我過去多次要求中火在空污季擴大降載,2020 年創下史上最大降載幅度中火用煤量從最高峰 2014 年 1839 萬公噸,至 2020 年已降為 1229 萬公噸,大減超過 600 萬公噸,排放量更是減少將近 6 成。
而要讓燃煤、空污排放量更降低,燃氣機組可達到這樣的需求。
但目前中火 2 部燃氣機組已經拖到 2025、2026 年完工,比先前規畫要晚。現在預定 5 月開工日期,可是如果因為台中市政府不給都市審議通過,那麼工期勢必再往後延。也就是說,中火改燃氣已經晚一年了,如果中火再拖、再晚 2年,中南部民眾就白白多吸這些明明可改善的空污排放。
再看用電量的資料,可能因為台商回流、設廠、股市的熱錢,創業投資的人變多,在 2020 年全國的用電量比前一年增加了2.3% 左右,算起來大約是 57 億度電,57 億度光一個電廠就撐不起來,中火燃氣的機組已送了七次補件,卻到現在都還沒拿到都審的資格。另外,去年全國的製造業、半導體產業,一直在增產,很明顯用電量再增加,但應該有的燃氣新機組卻沒辦法就位,只能就既有的機組去處理。
能源的穩定供應,事關全國的經濟發展、能源轉型和國防安全。我們都知道,能源短少或者是運送能源的路途若受到外力威脅,國家社會的安全就會有動蕩的風險。去年我質詢這個議題時,政院回覆我,台中的燃氣還卡在地方政府證照的問題,今天我質詢,卻還是得到這樣的答案。
所以台中市政府可以卡全台的能源轉型嗎?
所以台中市政府可以卡全國的國防安全嗎?
地方首長如果可以卡全國的經濟發展、能源轉型和國防安全,這真是全世界的笑話。
如果有人不會想也沒有關係,但以行政院的高度必須要把這件事放在心裡,明明可以立即改善的機制,卻老被行政程序卡著,這完全說不過去。
再來看台中的用電量,近年來台中市用電成長率提高,2019、2020 年台中市用電量皆超越各縣市,成為全台第一城市。
過去我常常在冬天時,要求中火要降載,我希望未來也可以將火力電廠的燃煤,能慢慢減少燃煤被視為「基載」的比重,漸進優先選用污染較低的發電方式。
希望政院真的能實踐本日院會答應我的內容,至少應積極溝通,這是國家安全的事情,減少空污而能穩定發電,這事關台灣人的健康、台灣的科技產業命脈!早一天用燃氣來取代燃煤、對全國好、對台中更好!
2021-03-19,院會第三會期總質詢,行政院 蘇貞昌院長,經濟部 王美花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ZSOtA0XjOA/hqdefault.jpg)
核能熱污染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墾丁」本義為「開墾的壯丁」。清領時期光緒三年(1877年)官方設置招墾局,募得粵籍客家人在此搭寮墾荒,得名為墾丁寮。《恆春縣志》亦記載墾丁莊為「客番雜居」(客家人與原住民雜居)的村落;另外亦有同治年間開墾之說法。墾丁寮舊址在大尖石山山麓,本只是個小地名,今日一般指墾丁路夜市(仍在大尖石山下)。由於後來成為國家公園名,亦常泛指整個恆春半島觀光地區。恆春半島成立國家公園之計畫在日治時期即有學者提倡。現今之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9月1日公告計畫,但範圍僅恆春鎮及附近海域、不含高山。稍後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處,為臺灣戰後第一個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東面太平洋,西鄰台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陸地範圍西邊包括龜山向南至紅柴之臺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包括龍鑾潭南面之貓鼻頭、南灣、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海域範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的海域。墾丁國家公園地理上屬於熱帶性氣候區,終年氣溫和暖,熱帶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長繁盛。
墾丁路在墾丁附近的商店街,俗稱「墾丁大街」,夜間有夜市,為世界罕見設於國家公園內的商圈與夜市,加上大街的飯店、旅館、街頭小食、沙灘旁的水上機車,以及核能發電廠,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溫上升,引響國家公園的生態維護。因此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墾丁大街的存在並不利於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唯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於國家公園的設立,故目前只能以控管的方式來防止惡化。墾丁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墾丁路上商家僅止於販售名產的夜市規模;關鍵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經媒體報導墾丁為台灣最佳觀賞地點,頓時擁入大量遊客。從此觀光客與日遽增,帶動週邊商業繁榮。墾丁大街範圍大約在墾丁大灣(墾丁夏都沙灘酒店)至墾丁小灣沙灘之間。沿路有許多夜間營業的酒吧、舞場、小吃攤如炸物、珍珠奶茶等,從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滿許多身著海灘褲、比基尼泳衣,一身輕鬆打扮的泳客與國內外遊客,街上的霓虹燈將街景妝點得十分熱鬧,頗有南洋度假勝地的風情。晚上夜店裡除了供應餐點以外,也有鋼管舞等火熱表演。墾丁街有近30多家的個性紀念商品店,有許多的飾品及紀念品的店家及小攤位,商品均具有當地特色。墾丁大街也是墾丁當地飯店、旅館最密集的地方,如墾丁夏都沙灘酒店、墾丁凱撒大飯店與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6oeIL3fRUM/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Kd0SuaF8dJfwef8Eawv3EfRDltw)
核能熱污染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林佳龍表示,明年1月1日開始,原能會將併入科技部,由二級單位變成三級機關「核能安全署」,未負起責任監督台電的原能會,將更為失能,日本福島核災後,各國均提升國內核能管制單位的位階及獨立性,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把原能會降階;林佳龍質疑,國家看待核能的態度有誤,政府把原來隸屬於原能會的「核能研究所」,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並改名為「能源研究所」,這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觀的錯亂,原來原能會下的「核能研究所」,至少是一個監督的力量,對國內核能電廠安全維護,及研究放射醫療設施與醫藥使用,如今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不再進行核能的安全控制,將核能視為「潔淨能源」,以經濟為唯一導向,令人覺得台灣離「非核家園」越來越遠;林佳龍說,明年1月1日可以幫原能會辦一個告別式,正式敲下台灣核能管制的喪鐘。
林佳龍另外質疑,核四廠需試行運轉共126個系統,其中53個由原子能委員會審查,但原能會卻沒有審過核一、二、三廠的經驗(2012年5月4四在核四廠蔡主委親口說),該如何讓人相信原能會有能力審核核四廠?
林佳龍強調,最讓他震怒的,是在核四廠防海嘯研究中,有三大問題:
一、2012年8月原能會完成的「國內核能電廠現有安全防護體制全面體檢方案總檢討報告」,要求台電依據NTTF建議事項重新評估海嘯危害,同時用「Historical Tsunami Records」及「Paleo tsunami Evidence」等兩個方式評估海嘯,然而,台電一直沒有進行Paleo tsunami Evidence,對古前時代的海嘯進行地層分析,原能會失職且縱容台電,萬一海嘯真的發生了,人民到底如何是好?
二、原能會最大的問題,是無視核電廠海嘯調查的前後矛盾,核四廠的廠址設計高度為12公尺,民國72年台電委託成功大學所做的「台灣電力公司核四廠海嘯研究報告」顯示,海嘯溯上高度可能高達24.81公尺,而後為了讓核四廠可以通過評估,刻意忽略該報告,另於民國74年做一份報告,向外宣稱72年所做的報告不準確,然而,核一核二廠,均是使用72年所做的報告來評估海嘯。
三、原能會所印製的「核電總體檢 安全再升級」,當中所寫的,核一、二、三及四廠的歷史上最高可能海嘯高度分別為10.08、10.3、11及8.1公尺,然而國科會的評估結果,卻是2.8、2.5、10及3.4公尺,這樣的差異,令人無法接受。
林佳龍表示,台電在30年前,以不當方式,將放射性廢料放置於蘭嶼,並設置廢料儲存場,直到十多年前才開始向達悟族人租借廢料儲存場址,但去年12月租約已到期,迄今逾期未續租借,明顯是違法佔用,15年前綠色和平組織到蘭嶼監測,發現廢料儲存場嚴重輻射外洩,13年前達悟族人邀請陽明大學張武修教授協助環島測量輻射,發現環境土攘、農作物有高放射線含量,約6年前,台電委請中研院針對台電指定的地點檢測,2008年至今,廢料儲存場外的鈷60及銫137含量上升數倍,將近法規的容許限度,廢料儲存場輻射外釋的情形更為嚴重。
甚至,今年8月底,達悟族人邀請日本大學教授協助蘭嶼島全面測量,有十多個環境熱點放射強度超過背景輻射,甚至在朗島國小附近發現一小時高達67微西弗的放射熱點 ,原能會負責放射防護管制安全,卻放任台電長期污染管制不當, 近期雖有邀民間分專業人士前往平行監測,卻未邀國內外具公信力的輻射專業人員,也未公開詳細說明,有失職責;日前馬英九總統前往蘭嶼勘查天秤颱風災情,也未勘查核廢料貯存場,令人覺得馬總統「作秀」,林佳龍表示,本月將與教委會立委及原能會官員,至蘭嶼視察核廢料的儲存狀況。
原能會於昨日寄發新聞稿,表示有媒體引述報導蘭嶼有輻射污染,發現蘭嶼有部分區域的輻射值超過背景值500倍,原能會重申,蘭嶼地區環境輻射並無異常情形,並譴責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林佳龍對此表示,原能會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媒體及學者引用日本共同通訊社的報導,不知原能會有什麼權力譴責專家學者,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9DyP9UCCM/hqdefault.jpg)
核能熱污染 在 核能利弊 的相關結果
核能 發電廠會排放出比一般石化燃料電廠更多的廢熱,釋放到環境中造成較嚴重的熱污染,如:核能發電二廠在排水口附近曾出現秘雕魚;核能發電三廠,排放出溫水使附近海域 ... ... <看更多>
核能熱污染 在 淺談核能電廠對海洋的影響 - 科技報導 的相關結果
為什麼核電廠會排放溫水?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間的轉換不可能為100%,而不能轉換的能量將以熱的形式放出。而為 ... ... <看更多>
核能熱污染 在 核電與海洋汙染 - 看守台灣 的相關結果
核能 · 水污染. 核電廠發電的原理和火力發電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核電廠以鈾當燃料,將其核分裂,產生高「熱」與「放射性核廢料(死灰)」,高熱將液態水煮沸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