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研院的一封聲明」
—無論你是否支持核四,你都該看看這篇令人醒思的文章。
對核四問題的看法與建議
核電的使用向來備受爭議。不可諱言,核能發電的技術不斷改進、成本穩定,較不會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而產生大幅度的變動,且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少。雖然直到目前核廢料處理未獲妥善解決,但在「京都議定書」約束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下,各國紛將核能發電視為重要的替代能源。惟經歷了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災、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災,與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民眾深切體會核電災害的嚴重性。
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明確規定,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然而,102年臺灣每人平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為11.3公噸,遠高於全球平均的4.50公噸,也超過日本及歐洲國家,受國際節能減碳之壓力極大。依經濟部能源局統計,101年我國核能僅占8.3%,在全國大量減碳的過程中,同時廢核,將會帶來一些困難,但我們如果下定決心發展其他替代能源,同時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大量節約能源與自然資源;國家的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也朝避免費能耗電,增加能源效率的方向進行,必能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且會是一個辛苦的過程,甚至影響我們的生活、經濟活動、和國際競爭力。但如果這是大家的選擇,就必須一同承擔。
由於政府遲未制定節能減碳之能源政策,且對於確保核四廠之安全,又未有讓全國人民信服的數據分析,因此核四廠之續建及商轉與否,迄今爭議不斷。
現今各國對於核廢料之處理,並無完善之方法,僅有透過深埋方式置放於海洋或地底,或運至有認證的國家再處理,兩者皆所費不貲。臺灣之核一、核二及核三廠之核廢料目前放置於燃料池中,且早已達飽和狀態。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美國著名環保團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NRDC)已點名全球位於極高震災風險區的核反應爐有12座,其中有6座在臺灣。歐盟於去年公布的核電廠壓力測試報告中,亦對臺灣核電廠座落區域,潛藏著天然災害提出警示與建議。加上臺灣地小人稠,核四位處大台北人口密集之首都地區,且緊臨翡翠水庫,萬一天災釀成核電廠事故,或因人為疏失發生輻射外洩,將是不可承受之罪。
此外,核四發電廠計畫早在1980年代便已提出,1986年因車諾比事件暫緩興建,直至1999年方正式動工,又於2000年停建,隔年宣布復工。核四廠興建工程並非採取統包方式,而是分由多家廠商合作興建,工程介面複雜,一旦有緊急事故,可能無法即刻統籌因應。
今日的能源困境,是大家所共同造成,因此我們也有義務共同承擔。雖然有些不在地震帶的國家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核能是他們選項之一,但是在台灣,尤其是核四,我們缺乏足夠的風險評估資訊及發展條件,也缺乏決心去努力發展其他替代能源。
據台電最新評估報告,在核四廠不商轉下,我們仍有時間進行理性探討。因此我們建議,儘快透過朝野同意且題目合理設計的公投辦法,尋求共識後,再決定核四是否續建及運轉。
連署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汎森、王惠鈞、王 瑜、伍焜玉、李文雄、李文華、李德財、李遠哲、李遠鵬、吳茂昆、林明璋、翁啟惠、陳定信、陳建仁、張俊彥、彭旭明、黃 鍔、楊泮池、劉太平、劉紹臣、劉國平、鄧大量、蔡明道、謝道時、龔行健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
核三廠 輻射 在 Facebook 八卦
#再外推方案 通過社會對話、科學調查,達成保育藻礁與減煤減碳減空污的雙贏解方
今天行政院公布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外推 方案,將從原方案中的工業港,再更向外推455公尺,如此一來總共離岸1.2公里,並且迴船池 #不浚挖 不影響水下礁體,已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兼顧藻礁保育、減煤減碳與能源轉型的最佳方案。
台灣,正面臨減煤減碳、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過去,燃煤火力發電廠以及核能電廠是台灣重要的電力來源。然而,燃煤電廠帶來空氣污染與碳排放問題,核電廠更是存在輻射外洩風險,而核廢料最終處置仍是無解的問題。
蔡政府上任以來,持續為台灣的能源問題找解方。首先,我們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目標要在2025把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提升到20%。以桃園市為例,再生能源發電量已達每年581MW,可供28萬戶1整年使用。
其次,我們推動「2025非核家園」,實踐數十年反核運動的價值。目前,核四廠已封存,核一廠已停機,核二、核三廠將在2025年之前陸續除役。福島核災的教訓不遠,我們希望讓台灣徹底脫離核災污染的風險,實現「非核家園」的理想。
第三,持續推動「增氣減煤」 ,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比例,減少燃煤發電,讓乾淨的天然氣能夠逐步成為台灣的主要能源來源,達成「減煤減碳減空污」的目標。
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當前台灣能否順利實現「2025非核家園」以及「減煤減碳減空污」的關鍵建設。
三接工程雖然鄰近「大潭海岸」,但是已避開藻礁核心區,並且縮小面積至23公頃。今天提出的「再外推」方案,把工業港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把對沿岸藻礁生態系的影響降至最低。
桃園市政府一直都在保護藻礁的第一線,我們是地方政府中第一個成立「海岸管理工程處」,以專責人力及預算進行完整的海岸生態保育工作,更將桃園27公里分佈有藻礁海岸線的86.7%(扣除沙埋海岸及牡蠣礁)納入保護範圍。事實上,藻礁最大的天敵是海砂、工業污染與垃圾,我們從工業污染源稽查著手,並執行河川污染的監測,到興建藻礁生態環境教室,我們從來沒有停下腳步。
我們正面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北部必須穩定供電,中南部希望減煤減空污。執政團隊已經盡最大的努力溝通,本於科學調查,在工程可行性與藻礁保育之中協調出「再外推」方案,已經是兼顧能源轉型、藻礁保育、減煤減碳減空污等價值的最佳解方。
我們以環境永續為價值,也堅決推動能源轉型。我相信,台灣人能夠理性思辨、務實面對,為台灣找出最佳方案。
(圖片來源:經濟部)
核三廠 輻射 在 潘孟安 Facebook 八卦
『沒有安全就不得運轉』
因為核三廠火災事件,
台電公司副總經理、核三廠長今天來縣府拜會,
並且提出五點聲明:(如圖)
我向台電表達,只要發生在屏東縣轄區內的公安事件,屏東縣政府都不會置若罔聞,也不准視若無睹,核三廠不是屏東縣的化外之地。
我也公開提出四點要求
1、立刻建立緊急通報系統:
無論發生任何公安、環安、即難災害事件,必須第一時間通報縣府。
2、務實建構『核災害』疏散機制:
演習不是演戲,疏散路徑、地點,後勤物資如何到位?等等機制,一定要務實規劃,不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
3、安檢應加入環保公民團體:
『連公安都沒有,哪來的核安』,核三廠二號機的安全修復,必須納入環保公民團體,『沒有安全就不得運轉』,台電不能球員兼裁判的自行安檢。
4、積極、安全、妥適處理核廢料、核廢水:
核能發電所產生廢料水,具有高端輻射源,核電廠沒替地方帶來繁榮,卻帶來了可能的災害與危險,必需以最高規格處理核廢料水。
核三廠 輻射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台灣面對核能意外 學者抨無應變力
日本福島核電廠的安全危機、引發全球關注,而台灣也有三座運轉當中的核電廠,一旦碰到同樣的災變,究竟能否因應?今天就有核電廠旁的居民說,台電每年都舉辦演習,但是根本沒有用。尤其,目前國內規畫的核災撤離只有方圓五公里的撤離計畫,學者痛批政府根本沒有核災應變能力。但台電回應表示,如果發生超過安全承受度的天災,會放棄電廠,保護民眾的安全。
日本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受損,台灣的核電廠為了引海水冷卻,也都蓋在海邊。雖然台電事先發給居民碘片、每年也都和地方政府舉辦演習,但是當地民眾認為根本就沒有用。
以這次發生事故的日本電廠為例,電廠中心分成兩個撤離圈,第一圈是電廠方圓3公里居民、第二圈3到10公里,這次還拉到第三圈20公里,反觀台灣卻只有一圈5公里的撤離準備。
但之前有學者與環保團體要求,緊急應變區應該擴大到16公里,並且分層疏散民眾,但台電當時評估半徑5公里與16公里,接觸的輻射量差不多,學者批評,這代表台灣根本沒有疏散民眾的能力。
但台電表示,如果地震與海嘯的強度在設計範圍內,安全絕對沒問題,而一旦是超出標準的災難,台電會放棄整座廠,保護民眾的安全。
根據原能會的規劃,一發生核安事故,預估兩天後空氣中輻射量達到200微西弗,就要採行掩蔽,也就是要求民眾留在屋內不要出門,如果預估會達到300微西弗,就要通知民眾疏散,到演習中指定的集結站,再由地方政府安排交通工具,載到五公里外的安全範圍,先接受輻射偵檢,如果受到污染必須簡易除污,未受污染就到收容所安置。面對日本這次核災,原能會也強調,政府持續關注,隨時做好各項準備。
核三廠耐七級震 學者建議提高抗震
日本福島核能廠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冷卻系統失能還發生爆炸,位在台灣恆春的核三廠,過去也曾發生喪失電力的緊急事故,這幾天廠方繃緊神經,天天測試緊急備用發電機,不過台電強調,核三廠可承受七級震度,抗震能力沒問題,但有學者建議,台灣核電廠都太靠近斷層帶,應該將目前抗震係數再提昇才安全。
和控制室一模一樣的模擬室,操作員正在練習,萬一核電廠突然喪失電力,該如何處置。
不只在模擬室練習應變能力,連電廠的5座緊急發電機,原本每月定期測試運轉一次,這幾天都是每天測試,因為日本福島核能廠在地震後就是因為失去電力,反應爐無法冷卻,才導致後續接連的幅射外洩和爆炸意外;而恆春的核三廠,民國90年也曾發生過電力喪失的重大事故,所以廠方不敢大意。但對於抗震能力,台電強調,核三廠抗震係數達到0.4G,等於可以承受七級地震,海拔高度也有12 公尺,不容易受海嘯侵襲,而且還有福島廠沒有的5噸深水池,可供緊急冷卻用。不過,還是有學者認為,這些都還不夠。
學者希望政府重新調查,核電廠附近是否還有沒發現的斷層帶,並且至少把核電廠抗震係數提高,以防萬一。而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恆春有些民眾也感到憂心,把家中可以抗幅射污染的碘片都先準備好,鎮公所也呼籲政府擬定更詳盡的疏散規劃。
學者和鎮公所也同時指出,日本不幸遭逢天災,台灣雖然不用因此過度恐慌,但一定要記取日本的經驗,重新檢視,做出更萬全的應變準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eyjl8Dxu8g/hqdefault.jpg)
核三廠 輻射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評價
節錄文章:
核廢輻射外洩真相!!
蘭嶼核廢料儲存廠迫害作業工人、達悟族人生命健康,內部爆料照片曝光!!
文章連結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7072
核廢輻射外洩真相!!
去年底(2011年)中研院扈治安研究員的調查曝光,證實已有來自核廢儲存廠的人工核種外洩,但台電始終堅稱檢整作業以多重障蔽、負壓設施等施工原則嚴密進行,完全否認達悟族人的指控。然而如此掩蓋事實的說法完全觸怒了儲存廠內部工作人員,決定以照片將真相揭露。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及311告別核電遊行主辦單位在數個月前取得爆料資料,因此將在3月七日(三)下午兩點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公佈完整照片,向媒體及社會大眾說明蘭嶼儲存廠如何因為違規趕工,而偷工減料省卻對檢整工人的防護,以及違反正常流程捨棄障蔽設施,而使帶有大量人工核種的核廢粉塵外洩,傷害島上達悟族人的生命健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FC752uXmHw/hqdefault.jpg)
核三廠 輻射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_QFguEU9w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