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形勢的政治家—宋楚瑜主席】
(今年是政大外交系成立九十週年,政大外交系的學妹特地來訪問宋主席。以下為專訪內容,刊登政大外交系系刊/Jul 2020)
「一流的政治家要能夠乘風破浪,更要會興風作浪。三流的政治人物則是怕風怕浪。」畢業於政大外交系,從未忘記授課老師上課時的提點。政大畢業後即至美國攻讀碩士與博士的宋主席,回台後曾任行政院院長秘書、總統秘書、新聞局局長、台灣省省長等職位,投入中華民國政壇的期間,宋主席曾經結識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會見過六位美國總統、十三位日本首相,上百位的各國家領導人(包括國王、總統、總理、國務卿等);曾在IDU發表演說,也代表中華民國兩次參與APEC國家領袖高峰會議,在台灣的政壇和外交上佔有一席之地,無疑是一流的政治家。
適逢外交系九十週年,宋楚瑜主席除了送上祝福之外,也與我們分享從大學、赴美留學到踏入政壇的點滴,希望藉由他的經驗和故事,能勉勵外交系的莘莘學子。
<我想當的不是工程師!>
宋楚瑜主席的父親是位湖南鄉下的小孩,初中畢業就隻身到青島從軍,因此希望下一代能夠受到完整的教育,殷切期盼兒子能成為一位工程師,將來能夠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但是,宋主席從小數學特別差,文史科特別傑出。第一次參加聯考,報考理工組,就不幸落榜,只好報名補習班準備第二次聯考。然而,宋主席早已領悟到自己想做的不是工程師,而是想要從事與政治和外交相關的工作,當時的他想,真正對國家有長遠貢獻的,不一定要是學工程的人,而是學政治的,更期許自己能夠像政大校歌的第一句話所說的,成為「管理眾人之事的人」。於是,宋主席與補習家教老師試著說服他的父親,說:「爸爸,您曾經到美國訪問過,看看林肯紀念堂紀念的人是誰呀?不是工程師,而是政治人物。」看見宋主席的熱忱和遠見,補習家教老師更說:「楚瑜考上大學或許能夠成為三流的工程師,但這小孩有潛力成為一流的政治人物。」宋主席與我們分享:「當年,我父親看見我這十八歲的小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應對進退能力,還有著遠大的理想,便欣然答應了。所以,我每天準時到補習班報到,認真讀書,最後就以四百零四的高分,第一志願考取政大外交系。」因此,父親送了他一本原版韋氏英文字典,寫著:「有志者事竟成。」除了恭喜兒子之外,更有著深深的期許和期待。
<外交系點滴>
外交系四年的生活對於宋主席來說,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大學的所學使他受益無窮,奠定了他赴美留學的基礎,也影響了他的從政之路。
在第一志願錄取了外交系之後,宋主席並不以此而自滿,仍然好學不倦,省吃儉用,只為了把錢留起來學習。為了奠定外語基礎,每天晚上宋主席都有不同的行程,有時到學校附近的修道院向外國修女學習英文和法文,有時到台北市區的美爾頓補習班學習英語會話,有時到台北國際學舍跟外國學生學習英文寫作。大二時,參加救國團國際事務研習會,曾以法國代表的身分參與模擬國際會議並辯論中國代表權問題,以流利的法文發表演說。接受我們訪問當天,宋主席更拿出當年大三寫的英文作文<我的志向(My Ambition)>,他以流利的英文朗讀著當年的原稿,「I want to become a truly diplomat. I don’t believe in the old Chinese saying that the weak nations have no diplomacy. Because Lincoln’s words continued to sound in my ear, “Let us have faith that right makes might, and in that faith, let us do our duty as we understand it.”」字字寫著對於中華民國外交的期待以及對於政治的熱誠,更可以看出宋主席在大學時期,早已有不同於一般學生的視野和高度。
拿出自己的大學時期的筆記,清晰、有條理地寫著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的條約和協定,除了勤奮向學之外,年少時的宋主席更懂得反思,修完「中國外交史」後,用毛筆把感言寫在筆記本的最前空白頁:
「近百年的中國外交史實在就是一部血淚國恥史,既不能洞察及微,又不能應變乘機,無可恃之勢,無可假之權,徒擁大國之名而自欺,而無強國之實以自保,徒有諳外語辦洋務之外交官,而無造形勢、俱慧眼之外交家,無獨立奮鬥自主之外交政策,端看強國之顏色,故乃任人割宰,幾遭敗亡!。」
「讀史在鑑往,尤在啟發,今後如何而後能,「內興文治,外修武備,求他人之所以文明,以去我之粗鄙;求他人之所以強盛,以救吾人之危弱;求他人之所以開化,以革吾之拘泥謭陋。」以恢復我固有權益,堅定立場,保土安邦,滌雪前恥,置國家於平等之境,晉中華於強國之林,而謀人類永恆幸福,有志於外交者,能不以此自勉哉?!」
抒發自己對於中華民國外交的感慨和救亡圖存之心。而正是因為宋主席對於歷史和外交的了解,加上語言的基礎,讓他到美國留學時,能夠輕鬆地與人溝通、談話,更讓兄弟會的許多美國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外交是創造形勢>
大二時,國際政治鄭震宇老師曾說過:「外交是認識形勢、掌握形勢、創造形勢、改變形勢。」「一流的政治家要能夠乘風破浪,更要會興風作浪。三流的政治人物則是怕風怕浪。」這些話深深烙印在宋主席心裡,在政壇的幾十年,他始終以「創造形勢」為目標,透過參與國際會議推廣台灣的國際形象,傳播自由民主的內在價值。
當年,在宋主席擔任新聞局局長時,中華民國已經退出聯合國,接著又與美國斷交,邦交國只剩下二十幾個國家,他不斷思考:「我們要如何創造形勢,怎麼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進而認真推動「政黨外交」的概念,利用政黨的力量將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價值投射到全世界。因此,他成功地讓國民黨加入IDU(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國際民主聯盟),與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和日本自民黨成為盟友以提高國際能見度。宋主席後來應邀參加IDU在東京的年度會議,結識了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更與她成了好朋友;而宋主席也在該大會中發表以「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he C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為題的演說,與瑞典、日本等國首相齊聚一堂。爾後,他也受美國前總統福特的邀請參與AEI(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美國企業協會)的世界論壇,以坐在首桌之姿與各國代表交流,也結識了法國總統季斯卡、德國總理施密特及英國首相卡拉漢等人。兩次代表台灣參加APEC,主動出擊,在會議中發表講話,獲得與會領袖們的肯定,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川普總統等人都主動向他致意。
雖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但宋主席利用政黨創造形勢,突破當時台灣的外交困境,讓中華民國有機會出現在國際會議的舞台上,他認為這樣的創造形勢,能夠突破正式外交的困境。宋主席說:「過去我們常常拘泥於傳統的方法,想著我們參與國際組織就是要對匪鬥爭,但是,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非要他們在台灣和大陸之間做選擇,肯定不利台灣,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創造形勢。」
宋主席拿出一張在四維堂前與朋友的合照,照片中的他穿著卡其布打著黑領帶的學生服西裝,他回憶起當年,笑著說:「大學時,我為了之後可能會派到非洲去做外交官,所以常在大熱天穿著西裝,練習耐熱。」宋主席從美國學成歸國後,先擔任蔣經國先生的秘書,原先已經以最優等及格考過外交人員特考到外交部工作了,卻不幸遇到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的困境,因而接任新聞局代理局長,而與外交部擦身而過,但是,他欣慰地說:「我雖然沒有進過外交部,但我做的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外交。」
沒有正式當過外交官,宋主席卻從事許多與外交相關的重要工作,四任總統都曾派他為「特使」,公開或私下進行外交工作。
一九八O年十一月,當時宋主席擔任新聞局長,帶著經國先生親簽信函,前往美國華盛頓會見雷根總統,傳達台灣希望美國政府賣F-16軍機的建議。
一九八九年四月廿六日,宋主席在國民黨副秘書長任內最後一趟出訪行程(不久後的六月五日,他就成為國民黨的秘書長),李登輝總統委派他到菲律賓擔任中華民國的特使,提供食米十萬噸作為賑災之用。宋副秘書長到馬拉坎宮見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艾奎諾(Aquino)夫人,表達台灣人民對災情的關切。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四日,當時宋主席擔任國民黨秘書長,帶著李登輝總統的親簽信函密訪美國老布希政府,拜會副總統奎爾,表達台灣安全對戰機的軟性訴求,成功達成使命。
而在二O一七年與二O一八年的十一月,兩度代表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依然把握出席國際會議的機會,為台灣發聲,爭取能見度。
<薪火相傳—給學弟妹的勉勵>
「今天的分享不是為了自我標榜與吹噓,而是希望能夠經驗傳承,讓外交系的學弟妹們也能繼續成為國家棟樑。」宋主席謙虛的說。他期許外交系的學弟妹們能夠從三樣基本功做起,首先是語言,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不管將來派到哪個國家做什麼工作,語言都是必備的能力。第二是邏輯,當年,理則學是外交系必修課(大二時,這門課他得到一百分),雖然現在學校已經沒有邏輯學這個科目,宋主席特別強調邏輯推理的重要性,因為邏輯就是歸納、演繹,可以幫助思考、分析和推理判斷,並影響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第三是歷史,他認為外交系的學生應該要能了解台灣和大陸,更要趁著大學四年,多讀些歷史書籍。除此之外,宋主席也談到若外交系學生想要到國際上發展,一定要好好認識四個地方:首是我們居住成長的台灣、再者也要認識大陸、美國和日本,因為他們深深牽動著我們台灣的發展和世界局勢。最後,他也提醒學弟妹們要好好念書,善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充實自己。
翻著昔日的老照片,宋主席回憶起在政大的日子,公車站、四維堂、修道院的面貌都不復從前,景色已非,但認真的宋主席從來沒變。採訪那天,宋主席早已熟記我們事前提供的訪綱,做足功課,搬出他三大疊收藏的原始資料和照片,開始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的秘書說:「他這麼多年來,都是這麼認真呀!」
宋主席說:「天道酬勤,人呀,要一步步踏實的走。」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們必須努力才有可能抓住機運,如同青年時期的宋主席,默默地為了理想耕耘。然而,機運也可以藉由自己的雙手打造,就像宋主席在台灣最艱困時「創造形勢」一樣,他說:「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就要思考換個方法,走出一條路。」不論是中華民國外交,或是面對人生的大小事都是如此,試著停下腳步,換個方式思考,或許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離開之前,宋主席向我們介紹了牆上的對聯條幅,上面寫著:「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是于右任先生致贈給蔣經國先生的,宋主席也以此自勉,他說:「我們也許有不同的過去,但是我們有共同的未來!」所以,我們要追求的不應該是私利或是政黨利益,而是天下之利。從中,我看見宋主席的虛懷若谷,不管是擔任新聞局局長或是省長期間,他都以人民為出發點,為了開創台灣人共有的美好未來。
訪問的最後,謙虛的宋主席問了我們:「你們對這個系友還滿意吧?」我們心滿意足的笑著點頭,因為,兩小時的訪談後,我們帶走的是他寶貴的人生經驗、價值觀和態度,感受到他幾十年來為台灣這片土地付出的認真和踏實,更學習到他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獨到眼光和想法,相信這些點滴都將成為日後滋養我們的養分,從懵懂無知的小幼苗,到日漸茁壯,最後,能夠成為國家最堅毅的支柱,抑或是在各個領域中,如同繁花般,恣意綻放。
柴契爾夫人兒子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八卦
黃醫師個人看法是這樣:
1、如果有愈來愈多的女立委在任內結婚生子,表示我們國家的立委族群年輕化,可喜可賀!
2、大家會擔心生了很多小孩的女人可能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也可以理解。
除非她家有保姆,有個可以拉下臉也愛帶小孩的老公,還有個不會因為自己的兒子需要花很多時間陪小孩就臭臉的惡婆婆⋯⋯⋯etc.
正因為大部分女人沒有以上的自身條件,
所以確實在兼顧上常常失衡。
生了2個小孩的英國鐵娘子自己坦承她與兩個小孩非常的疏離。
我覺得女人也別假厲害,柴契爾夫人做不到的事,我是覺得我們大約也不太能更好。除非運氣超好。
3、在現今的社會,
大家還是有個迷思,
就是太強調媽媽的偉大,
其實在華人社會,整天在家帶小孩沒工作如果真的那麼幸福,就不會有「黃臉婆」這個詞。
是否是「無私奉獻」造就了女性自己的困境?
(更直白說我認為是社會洗腦我們的女性神化了當媽媽有多偉大。讓女人放棄自己的夢想在家裡許著一個完美媽媽的白日夢,結果發現自己在家裡既不被尊重也沒有發語權,不爽了,還要心中掙扎傷害小孩而寧可傷害自己,過得悲悲慘慘還說服自己很有慈母之愛)
我不認同候選人打著自己是媽媽,所以大家應該要投我,
我事實上也認同需要生小孩的女人在工作上,肯定會有一段時間力不從心(別騙了,又不是阿信體質)
但,
男人在外面打拼發大財就是好男人?
女人在家裡認真帶小孩才是好女人?
諸位,這不就是男人社會給我們女性的洗腦嗎?
帶小孩那麼偉大為什麼你男人不在家裡帶小孩?只會嫌小孩吵只會嫌家裡老婆花錢?
我也不相信什麼女性就有比較堅毅的耐力,溫柔的力量,
那些不過是文宣廣告必要的宣傳用詞罷了
我事實上認為,
政治能力還是任何專業能力根本跟性別無關。
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愛用性別評價別人。
而候選人也只好就性別做出回應。
#女性的生理限制當然是有的
#她們既然選擇政治就會有她們的犧牲
#男人說穿了其實就是不想在生兒育女的勞累事上多一點幫忙大家又在囉嗦啥
#男人女人沒有什麼好對立的
#但是現今社會打壓女人實屬不智
#應該是讓有能力的女人也發揮一下男人也樂得去林森北路(誤)😂
這應該是我史上最難懂的發文吧😂😂😅
重點是:要看政見要看作為啊,如果要看一些旁支末節的事看壹週刊就好了吧
洪慈庸結過一次婚,生了一個小孩;郭台銘結過兩次婚,生了五個小孩。結果郭台銘說洪慈庸「忙著結婚生小孩」,事實上台灣應該很少人比郭台銘更忙著結婚生小孩。
洪慈庸一直到臨盆前還站在質詢台上,而產後沒有休完法律規定8星期產假,就回立法院質詢,即使台灣的法定產假比週邊國家還短。
結果現在攻擊職業婦女生小孩的郭台銘,是個曾經在總統初選舉時,提出要用「0到6歲國家養」解決少子化現象的老男人,兩件事結合在一起,更像是他拿著錢砸在低生育率的台灣女人臉上羞辱,然後一面說「給我生」。
郭台銘昨天講這些話時,有沒有想過身邊站的台中市長盧秀燕,過去也在當立委的任內懷孕生產?有沒有想過多少他安排在各黨的不分區女性立委,也都是一邊生產一邊上班的職業媽媽?
我整理過很多次,第9屆的國會,生小孩的立委包括蔡其昌、黃國昌、林昶佐、洪慈庸、趙天麟(還有其他人嗎),但是只有女性立委生小孩會被拿來攻擊和羞辱。
蛤?兩個星期前,才有另個老男人說過,沒生小孩的女人不懂父母的心,現在是怎樣?生不生都不行?
柴契爾夫人兒子 在 范可欽的異想世界 Facebook 八卦
柴契爾夫人淒涼的晚年
她有了事業和愛情,卻成為了失敗的母親。
一位曾擁有英國最高權位的鐵娘子,但背後卻承受著無限的孤獨和悲哀。
柴契爾說過:在我的世代,沒有女性會成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為了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向人們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還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
柴契爾學習很努力,但並不算有天賦,成績並不突出,但卻靠著刻苦學習考上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的柴契爾在25歲時,就成為了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擁有家族企業的富商鄧尼斯,鄧尼斯對年輕漂亮、又具有政治頭腦的柴契爾一見鍾情。不久,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後,生了一對龍鳳胎。
初為人母的柴契爾並沒有對一對龍鳳胎有過多留戀,兩個多星期後,就繼續投身政治事業去了。在愛情上,丈夫鄧尼斯一直在柴契爾的身後默默的支持著她從政,柴契爾獲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親子關係上,卻是一位失敗的母親。
她忙於政治活動,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敗”的案例。。
晚年的柴契爾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由於一直忙於政治活動,柴契爾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女兒與她的關係非常冷淡,兒子雖然跟柴契爾的關係很親密,但兒子卻一直不給她爭氣,學習成績差,還依仗母親的權勢在學校裏稱王稱霸,連老師都不敢管。
成年後,兒子參加拉力賽,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兒子出事的柴契爾後,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落淚,懇請各國政府幫忙解救兒子。被營救後,柴契爾的兒子又因在酒店裏消費大量酒水拒不支付,並認為政府解救他理所應當,與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員爭執不休,最後以警方介入而告終。
此後,又借著母親的地位和妻子的錢財,從事一系列冒險活動攬財。最終,因參與幾內亞政變,在南非被捕,判4年監禁緩期執行,並處以31.3萬英鎊罰金。柴契爾聞訊立刻帶著罰金去南非,才把兒子撈回來。
柴契爾教子無方,成了英國媒體公認的“母慈子敗”的案例。
柴契爾說:家就是你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
在與丈夫50年金婚紀念日時,柴契爾因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兩年後,丈夫去世,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還認為丈夫還活在世上。喪夫之痛讓柴契爾久久不能釋懷,曾有一次深夜醒來,她換上盛裝,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歲生日時,柴契爾只收到了4張賀卡,她擺在桌子上,對著它們發呆。兒子遠在西班牙居住,女兒在瑞士,孫子在美國,平時都很少回英國探望她。柴契爾的女兒說:母親不應過於期待成年子女不時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都經歷過,我們年幼時也總見不到母親。
3年後的大壽,也許是懷念曾經熱鬧的日子,她宴請了650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查理斯王儲和當時的首相布雷爾都來為她祝壽。柴契爾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風采,臉上洋溢著曾經的笑容,但這一切都是那樣短暫。
在之後漫長而又孤寂的歲月裏,柴契爾經常突發中風,後來連看報都變得困難了,經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柴契爾飽受著精神上的雙重折磨,除了病痛摧毀了她身上鐵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關係的冷淡與疏遠。
彌留之際,房間裏放滿了丈夫、兒子、女兒、孫女和孫子的照片,卻沒有一位至親陪在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醫生和護士。即便去世之後,兒子和女兒也不願意第一時間趕回來,打理柴契爾的後事。
但柴契爾這令人唏噓的淒涼晚年,又怨的了誰呢?家怎麼能夠是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兒,最後得到的是女兒對她的冷漠,又把氾濫的愛給了兒子,兒子在她的溺愛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業扒手”。
事業可以帶給你名聲、地位和成就感,但當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年華老去的時候,名聲會隨著時間淡去,成就感也會消退。
也許錢會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錢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家庭才是我們最終的後盾和歸宿。
受傷時家是遮擋風雨的傘,開心時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業永遠無法取代家庭成為人情感的港灣。擁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業只不過是為了維護家庭幸福而採取的一種手段。可惜,柴契爾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才明白。
希望每一位朋友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都能明白金錢、名聲、成就感都只是一時的,都無法給自己帶來長久的幸福感,只有家庭才是我們一輩子的依靠,才是我們最可靠的後盾和最後的歸宿。
願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家庭和睦,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