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看有些人在反應 七龍珠 發個文好了
抽蛋-金 這次金蛋都很有力:
孫悟空-
大人氣主角,主被動為可以強化自身的火屬大小喬
這次改版更新可以上超級賽亞人三,雖然頭很大
不過也算是現今人氣寵之一,為了悟空!為了地球!
抽到做夢都會笑
孫悟飯-
人氣不敵老爸的超級賽亞人,究極進化之後能力依然不突出
有點可惜,但作為水屬性的火埃,加上這次被BUFF的點燈砲
依然是個初中後期都強力的角色
不過抽到作夢也不太會笑就是了
達爾-
野菜王子+超級暗屬性,這次究極進化之後增加覺醒
使其變成新一代暗屬火力鬼神,作為隊員隊長都很好用
抽到一樣做夢都會笑
特蘭克斯-
野菜王子兒子,無論主被動覺醒都中規中矩,雖然也有超三狀態
不過相比兩個老爸較為失色,算是金蛋中最可惜的
西魯-
衛視中文台的翻譯,日配音是若本規夫,跟鬼一樣
主動技蓋過降臨寵殭屍龍,加上無條件龍/惡魔3.5倍又蓋過撒旦
雖然覺醒普普通通,但是無條件3.5讓他成為這次更新的最大獎
若本就是神!
銀蛋:
比克叔叔-
這次也有究極進化,但是整體來看並沒有比較強
主被動都改了,而且還很難用,不如原本的200倍暗大砲
建議作為大砲使用,算不錯的銀蛋
克林-
地球戰士之一,在七龍珠裡面都沒什麼人權
主動技氣圓斬威嚇一回合+30倍小砲,用處低下
作為隊長隊員都沒什麼影響力,不怎麼樣的蛋
飲茶-
被野菜人炸死的地球戰士
唯一能看的只有覺醒中的一根手指頭
抽到就想哭
餃子-
自爆炸不死拿帕的地球戰士
主動技13CD防光屬攻擊2回合,有戰術價值
不過現在生態都是互秒,能用的場合大概也很難想到
普通的銀蛋
天津飯-
壓制西魯好一段時間的地球戰士,堪稱最強地球人
做為地球戰士最強的銀蛋,TYPE 主動與覺醒都能跟現在人氣寵
木諸葛亮配合,總算為地球人平反
有木諸葛的話,算是最好的銀蛋
人造人16號-
被動4C3倍,三個人造人都是如此,還算不錯用
木體力的16號,沒有木橫排覺醒,作為CD頗短的點燈寵
實在可惜,中規中矩的銀蛋
人造人17號-
超級250倍大砲,覺醒3自動回復又能彌補回復力不足的問題
算火攻擊中蠻強力的銀蛋
人造人18號-
眾所期盼的人妻,配上現在正崛起的水回復TYPE
技能為全版轉水木光,完美配合了多重隊伍
這次銀蛋中的大獎
撒旦先生-
超級輔助蛋,覺醒有多個防禦能力
技能也有2回合威嚇,說好不好說壞不壞
但作為地球的救世主,值得給予高評價
新地下城
這次以普烏篇為主軸 西魯篇變轉蛋了
評比一下地下城角色
佩佩:
用處超低 只建議當個飼料吞了
宇宙魔獸‧亞根:
主被動都沒用 屬性TYPE什麼都不和 純粹飼料
達普拉:
意外挺猛的存在,不愧是黑暗魔界之王
全能力堪用,無課值得投資的火暗惡魔
巴比迪:
主被動都可以配合普烏,用作限制地下城的無條件9倍隊
依然是無課值得投資的對象,雖然臉很醜
魔人普烏:
由於四個進化階段,只談最初最終
第一型態配合巴比迪打限制地城以外就沒什麼用處
也就不多提
最終型態純粹的整體能力強悍,也很忠於原著
依然是無課值得投資的對象,收藏或練起來都很有價值
以上,都已無課為主觀的個人建議lol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
林 水木 兒子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我把七個版本的日本卡通《無敵鐵金剛》主題曲剪輯成這段影片,包括40年前的華視中文版本與日文原版如下:(第一個版本是依照華視片頭內容,剪輯日版DVD畫面,再配上歌曲與字幕,製作而成的。)
1. 1978 華聲兒童合唱團主唱的華視中文版本
2. 1972 水木一郎演唱的日文原曲(在2009東京國際動畫展的現場演唱)
3. 1994 刺客合唱團演唱的中文版本
4. 1999 何嘉文演唱的中文版本
5. 2008 楊培安現場演唱的中文版本
6. 2015 黃韻玲、林俊逸、陳品穎、黃欣偉在2015年3月28日播出之公視《音樂萬萬歲》節目裡現場合唱的中文版本
7. 2018 水木一郎為動畫電影《劇場版 無敵鐵金剛/INFINITY》演唱的日文版本(電影於2018年3月30日在台灣上映)
中文版主題曲:
《無敵鐵金剛》
詞:孫儀
曲:汪石泉
無敵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我們是正義的一方 要和惡勢力來對抗
有智慧 有膽量 越戰越堅強
科學的武器在身上 身材高高的幾十丈
不怕刀 不怕槍 勇敢又強壯
打敗雙面人 怪獸都殺光
大家都稱讚 無敵鐵金剛
鐵金剛 鐵金剛 無敵鐵金剛
日文版主題曲:
《マジンガーZ》(無敵鐵金剛)
詞:東文彥(中譯:張哲生)
曲:渡邊宙明
唱:水木一郎
高聳入雲的黑鐵之城
超級機器人 無敵鐵金剛
無敵的力量是為了我們
正義的心 「指揮艇 組合!」
飛吧 鐵拳 金剛飛拳
現在 發出 高熱火焰
魔神 GO! 魔神 GO!
Mazinger Z
粉碎山巔的黑鐵之城
超級機器人 無敵鐵金剛
正義的憤怒是為了我們
祈求和平 「指揮艇 組合!」
發射!命中!金剛飛彈
現在 噴出 氣體硫酸
魔神 GO! 魔神 GO!
Mazinger Z
《認識無敵鐵金剛》
日本卡通《魔神Z》(マジンガーZ / Mazinger Z)是動畫史上第一部描述「人類坐在駕駛艙內操縱大型機械人對抗惡勢力」的動畫影集,改編自永井豪原作的同名漫畫,於1972年12月3日至1974年9月1日間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首映,共92集。華視在1978年8月4日至1979年2月28日首播中文配音版本,並於六年半之後,1985年10月2日至1988年7月13日再次播映。
1978年,華視將《魔神Z》與續作《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 / Great Mazinger)合併,以「無敵鐵金剛」之名播出,首播時間為1978年8月4日至1979月2月28日期間的週一至週五18:00至18:30,其中《大魔神》的劇情部份,主要是在1978年11月28日至1979年2月28日播出,不過這期間還包含了少部分混雜的重播,以及挪至《大魔神》播放期間才放映的《魔神Z》集數。
1978年底,華視在播出《大魔神》第一集之際,曾在華視電視週刊與民生報刊登了這樣的劇情預告:
『從本集開始,敘述的是國隆與莎莎成年後的故事。為了要躲避赫爾博士的攻擊,研究所移至海上,以便可以隨時下潛。而「無敵鐵金剛」也經過一番改良,也更具威力。』
由於華視在播出時咨意施予的調整,使得《大魔神》全劇的架構並非依照原設定而行,以致於劇中人物的對白與關係必須大幅變動,藉以配合電視台方面的官方解釋來自圓其說,因而使得大魔神在台灣亦有「無敵鐵金剛二代」的稱呼。
儘管華視在對白做了更動,但整體劇情還是存在著一些難以交代之處,結果讓當年觀賞《無敵鐵金剛》卡通的小朋友們看得一頭霧水,惟有輔以市面所販售的漫畫做為參考,方能一窺《魔神Z》與《大魔神》這兩部前後作品的關係始末。
1978年,當日本卡通《無敵鐵金剛》在台灣播出之後,立即紅遍了大街小巷,幾乎所有的小男生都想成為操控無敵鐵金剛的柯國隆,當然也包括了我在內。而由孫儀填詞、汪石泉譜曲的中文版主題曲,鏗鏘有力的節奏讓人聽了不禁熱血沸騰,琅琅上口的歌詞一直傳頌至今。
無敵鐵金剛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武裝機械人,其日文原名為マジンガーZ(Mazinger Z),而マジンガ(Mazinger)是一個複合字,由 Machine 與 God 組合而成,意指有著魔神般巨大力量的機械人,而名字後面的 Z 則是指其製造成分(超合金Z),作為識別之用。
而只要一提到無敵鐵金剛,就會令人想起到他的親密伙伴—木蘭號。木蘭號本來是屬於非攻擊性的挖礦機器人,後來為了協助無敵鐵金剛消滅邪惡的機械獸,而加裝了胸前的木蘭飛彈,以作為攻擊之用。不過,木蘭號胸前這一對木蘭飛彈的造型實在是十分「突出」,使得「木蘭飛彈」從此在台灣成了波霸的代名詞。
無敵鐵金剛的故事,從機械兵團攻擊柯貝博士家裡的那一天開始。
柯貝博士就是柯國隆的爺爺,他為了對抗赫爾博士率領的邪惡機械兵團,設計製造出新一代的巨型機器人「無敵鐵金剛」來防衛地球。之後柯貝博士更積極著手研發性能更強、威力更大的無敵鐵金剛二代,也就是「大魔神」,並交由其子柯教授負責製造;但是還來不及製造大魔神,柯教授就在一場空難中不幸罹難了,而大魔神的設計圖也隨之失去蹤影。
邪惡的赫爾博士得知柯貝博士研發了無敵鐵金剛,便命令雙面人帶領機械兵團進攻柯家,欲將無敵鐵金剛佔為己有。結果柯家慘遭機械兵團的猛烈攻擊,柯貝博士因此受了重傷,而柯國隆與弟弟柯國盛因為上學不在家,而幸運逃過此劫。
柯國隆返家後,發現了氣若游絲的爺爺,柯貝博士在臨死之前將無敵鐵金剛的操作方法告訴柯國隆,並要他帶弟弟去找余教授。於是柯國隆在處理完爺爺的後事之後,便帶著弟弟投靠父親的摯友余教授,而無敵鐵金剛也被藏匿於余教授的光子力研究所(舊譯:原子光研究所)前方的游泳池裡。
為了讓無敵鐵金剛能有個合作抗敵的夥伴,余教授研發了木蘭號,並由其女余莎莎負責操作。無敵鐵金剛與木蘭號屢次面對機械兵團的攻擊,都能化險為夷,將壞人盡數消滅,但敵人卻總是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被大家以為在空難中喪生的柯教授,其實並沒有死,他在空難中奇蹟似地活了下來,並且依照其父柯貝博士的設計圖,完成了「大魔神」機器人。並將「大魔神」藏於海底,伺機而動。
終於,暗黑大將軍出現了!他帶領著七將軍,率領強大的暗黑軍團,以可怕的超強武力將無敵鐵金剛給毀掉了!而柯國隆也瀕臨死亡。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柯教授終於現身,並且命令所收養的陳家偉駕駛「大魔神」機器人,援救柯國隆與無敵鐵金剛,最後總算將暗黑大將軍及其兵團徹底殲滅了!
之後,維護地球和平的使命,就完全轉交給陳家偉與其駕駛的「大魔神」了。而柯國隆與余莎莎卸下保家衛國的重任後,便偕手出國留學,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就是「無敵鐵金剛」第一部(魔神Z)的結局。當我看到這裡時,著實楞了一下!為什麼不讓柯國隆來駕駛大魔神呢?親生的和收養的待遇怎麼差那麼多呀?!真為陳家偉感到不公平。
《認識永井豪》
永井豪是「無敵鐵金剛」的原創者,本名為永井潔。
1945年9月6日出生於日本石川縣。
1964年3月東京都立板橋高等學校畢業。
1965年9月高中畢業後擔任石森章太郎的助理,開始進入漫畫界。
1967年獨立推出處女作《江戶名捕阿吉(目明しポリ吉)》,次年憑《破廉恥學園》初露鋒芒。
1969年4月成立「Dynamic」製作公司,之後創作了包括《無敵鐵金剛》(1972年)、《惡魔人》(1972年)等200餘篇漫畫。
1980年以《淒之王》獲得日本第4屆講談社漫畫賞受賞。
永井豪小時候,他哥哥拿了一本手塚治虫的漫畫《迷失世界》給他看,他雖然完全看不懂,但是卻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因此興起了當漫畫家的念頭,不過他在入行之際也曾遇過挫折。永井豪高中畢業後,去應徵漫畫家的助理,沒想到他的母親竟打電話到出版社叫對方不要雇用他!雖然永井豪知道母親是為了他的前途著想,但是他仍然堅持到底,最後終於成為石森章太郎老師的助理,展開他精彩、豐富的漫畫家生涯,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漫畫作品。
「無敵鐵金剛」為永井豪創作的「魔神三部曲」之首部曲,二部曲與三部曲則分別為「大魔神」(グレートマジンガー,Great Mazinger)與「金鋼戰神」(UFOロボ グレンダイザー,UFO Robot GrenDizer)。
林 水木 兒子 在 Facebook 八卦
若然要講鳥取縣,無他,首先要講的一定是「蟹」!
雖說日本是四面環海的島國,但並不是隨處都可以吃到新鮮美味的蟹。
鳥取縣有個花名叫「蟹取縣」。這個霸氣名稱的由來全因為日本有一半的蟹,都是在鳥取縣捕獲的啊!
正因為吃蟹實在太過出名,來到鳥取縣的遊客是絕對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去品嚐美味的蟹。蟹的種類林林總總,當然烹調方法也有形形色色。
我自認我很貪心。無論是精巧絕倫的松葉蟹盛宴還是紅楚蟹放題,我全部都要!小孩子才做選擇啊!
吃完蟹之後,就有氣力走入沙丘了吧?
如果你一直以為砂丘只是觀賞用的景點,非常遺憾閣下猜錯了!
全日本只有鳥取砂丘可以坐駱駝遊砂地、拍照留念。來到這裏怎能不拍攝超級有海外旅行Feel的駱駝照片放上Instagram呃Like?肯定吸引眼球。至於喜愛運動的,砂丘滑板和降落傘等等都是不用錯失的戶外活動。
至於不怎麼喜愛戶外活動的朋友,推介給各位的是世界第一所的「砂之美術館」。美術館使用砂製作不同的藝術品,而且每年都有新題目、年年去都有新發現,保證不會悶!
又食又玩之後快快給我回酒店!
再不回去的話可能會在路上碰到鳥取縣的居民鬼太郎呢??
「ゲッゲッ ゲゲゲのゲー
朝は寝床で グーグーグー
たのしいな たのしいな
おばけにゃ学校もしけんもなんにもない」
聽到這首音樂的旋律,有沒有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某個動畫?
猜中了!這可是眼球爸爸的兒子、鬼太郎的歌曲。歡迎來到鬼太郎的故鄉、夜晚的墳場....不對不對,這裏是鳥取縣的境港!
要跟鬼太郎還有他眾多的妖怪朋友會面,首先要跑去JR境港駅。走入改裝成鬼太郎塗裝火車車廂裏,彷彿隨時都能夠碰到貓娘、鼠男、撒沙婆這些人見人愛的妖怪呢?
街道上也是鬼太郎粉絲們的天國。一打開地圖搜尋鬼太郎的相關景點,不難發現鬼太郎的塔樓、鬼太郎爸爸水木茂老師的紀念館、還有水木茂之道還有上面展示的鬼太郎及妖怪朋友銅像……要預留時間計算行程看完全部,還真會不自覺地煩惱起來呢?而這種煩惱也真讓人興奮(笑)
最後給大家送上關於鳥取縣的小知識!
其實,鳥取縣是47個都道府縣中星巴克最後開店的一個縣。2015年開店的第一日,竟然還有上千人排隊,為了要喝星巴克的咖啡。
有機會的話,請在鳥取縣一面喝咖啡一面吃蟹吧!
連結:https://www.kiri-san.com/post/33800
林 水木 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冬夜,小食檔強記擠滿人,糯米飯、豬骨粥、腐竹糖水、喳咋……騰騰白煙直送暖笠笠。就憑幾樣小食,強記立足灣仔68年,獲食家青睞、米芝蓮推介。「以前爸爸賣糯米飯,是為我們一家七口飽肚;今日我賣糯米飯,是為強記的招牌。」寒風中,59歲的老闆吳少峰(阿細)僅穿短Tee,利落地裝飯。他在街頭成長,十三四歲就講「雷氣」行江湖;97年接老父棒,始見一個更大的江湖:一碗糯米飯,竟然走出灣仔,享譽十八區。自此投身飲食,他義無反顧。
強記美食位於駱克道和馬師道交界,是個樓梯底小鋪。食物放在幾架車仔上加工加熱;主打外賣,也設堂食;格局簡陋,摺枱膠凳只坐得下十四五人,不過一樣客似雲來,多是被糯米飯勾了魂。
蒸熟的糯米飯,先在熱氣騰騰的車仔上快速打鬆,混入油爆過的臘腸、膶腸、臘肉、蝦米和冬菇,撒上葱花,澆上自家調味豉油翻炒幾下,香氣瞬即飄滿街。
一碗飯紅紅綠綠端上來,很燙口!爽身不膩,香、甜、鹹、糯兼而有之,惹味十分。隨便問問客人,這個吃了40年,那個20年,都稱水準一直保持,難怪不同年代的食家如江獻珠、蔡瀾、歐陽應霽、林澄光都為它撰文。米芝蓮將小店歸入「街頭小食」一類,上月連續第四度推介;「我覺得有種滿足感,有種滿足感,起碼有人認同,這很重要的。」本來一臉嚴肅的阿細,開懷笑。
投入,經驗就出來了
強記一年四季都賣糯米飯,冬天日煮100斤米。「以前在街邊賣更多,最高紀錄在大寒賣280斤。食糯米飯暖胃的習俗,現在後生都不懂了。」阿細說。
阿細選用泰國米,透露新米和舊米有不同浸法。「熱天浸的水暖些,浸出來的米腍些;冬天水溫是冷的,浸出來的米硬些,那就看浸的時間長短。」他師承父親,但父親講得不仔細,選米浸米全憑自己摸索,「當你做一件事,你放心機去做,你會領略到很多經驗出來。」
他用本港一級臘味,蝦米和冬菇也要一級的。「用料要最靚,因為你有更好的師傅也無用,如果無好材料煮不出靚食物,不能腐朽化神奇。」從前父親的糯米飯沒冬菇,現在他一碗放一個,「擺個冬菇仔靚些,最重要是冬菇做得好吃。」阿細得意地解說。
強記賣的貴精不貴多。獨沽一味豬骨粥,用上新鮮連肉豬骨;淡菜洗完又洗去淨細沙,爆香才下煲;粥在車仔再滾時加入少量皮蛋,一碗粥特別綿。
糖水只三款:喳咋,香濃;綠豆沙,煲到起沙,下大把臭草平衡涼性;腐竹薏米糖水,順滑卻不漿口。豬皮蘿蔔炆得入味;來貨腸粉也特別加工煎出一層薄脆。這些烹煮講究分量和時間掌握,全是磨人的工夫。每日阿細六時多起身,煲糖水煮糯米飯三個小時左右,接着開鋪,中間瞌一陣,收鋪已經午夜。阿細坦言年紀大了,愈感辛苦,人做到愈來愈瘦。自己朝朝掌廚免不了,近年樓面就和三弟兩家人輪流做。
牛雜強,闖出名堂
早在父親年代,強記已是灣仔有名的街邊車仔檔。話說父親吳志強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從廣東寶安走難來港,做過電車車長、在羅素街開過大牌檔,因為爛賭輸光,1951年開始在鵝頸橋側賣牛雜和牛雜粥,街坊叫他「牛雜強」。1970年,益新飯店的大廚教他煮糯米飯,同時來自澳門的紅顏知己教他賣喳咋;從此,強記多了糯米飯和糖水。
「我十歲時已經坐在馬路欄杆『睇鬼』。哎呀!走鬼呀!跟着推入後巷。」半世紀前的慌亂,阿細歷歷在目。六七歲他就跟父親開檔,「他賣牛雜時,放下我們幾兄弟,我們是街童,找些紙皮盒已經玩一餐。」一家七口上柴灣公屋前,就住在鵝頸橋側的天棚木屋,「漏水就拿盆來接;我們真是捱過,豬油撈飯捱過,腐乳送飯又捱過。」
父母很早分開了,阿細在街頭長大,十三四歲就進入江湖。「那時灣仔有很多江湖人士,感染到甚麼都講『雷氣』。」阿細憶述輕狂歲月自己「想事不深入,想做就去做」。那時義氣先行,諢號「糖水細」的他,常常為朋友打架群毆。父親為口奔馳,有時勸他幫手看檔,「唔好咁百厭!」
阿細強調,那個階段過去了。「人大了,我已結婚,有兩個兒子,我也要為他們着想。」97年,他建議父親入鋪,「那時街邊檔已經式微,我們被市政拉了很多次,不斷罰錢、充公搵食架生。」就在長期擺賣的馬師道上租了現址小鋪位,同年他正式接手強記,帶着三弟少明做到今天。
「覺得很自豪,因為我爸爸很出名,那種自豪感跟在江湖的自豪感是兩回事。當我站在檔口,我知道客人來自四方八面,有的光顧了很久,我知道我需要放心機下去了。」
執着的基因
阿細第一碗糯米飯是父親煮的,味道早忘了,但父親的堅持深烙腦海:「八號風球或者傷了腿,他也堅持開工。六六、六七年暴動,沒巴士沒電車,周街『菠蘿』他也堅持搭貨車尾,由柴灣來到灣仔。」他發現父親煮得出色,不少人慕名而至。他「不想影衰爸爸」,着實有壓力。幸好他有爸爸的「執着」基因,若然失手食物煮不好,他整天都不開心。「有時回家望望大腿,為何紅了?因為糯米飯不熱不好吃,爐不熱就打不開糯米飯。」寒天企檔,站近火爐一晚,腿也炙紅了。
阿細回憶,入鋪初時自己很火爆。「我當這裏是武館,請了夥計,枱椅抹得不乾淨,我即刻反枱。」今天,24歲的大兒子Elvis有意接手家業,放工放假主動來跟他學師,第一樣就是學抹枱,「做飲食業一定要乾淨企理。」Elvis很認同。阿細指兒子降龍十八掌,一式也未得。12歲開始就來店幫手的Elvis道來實情:「我只能從旁看他煮飯。他對出品很執着很嚴格,最多讓我打飯——打鬆糯米飯。」
時間 親情
今天,強記的食客版圖由父親的香港十八區,拓闊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遊客常常十盒八盒的外賣糯米飯。只是,近幾年米芝蓮的加持,父親已經看不到。
夜風吹來,店前樹搖、影動。阿細憶述:「我好記得爸爸走前一個月,我去拜阿嫲和祖先。爸爸搭着我膊頭。他說:『少峰,你如果不是選擇江湖那條路,你會很成功。』」父親一直無病無痛,2011年中風遽然離世。
日復日蒸煮煲,是漫長的修煉,火爆的阿細變得沉着內斂。「在江湖上有得有失:得的就是多了很多朋友兄弟;失是失去了時間,其實我應該放時間在爸爸的生意上。」往事並不如煙,父親一直在心頭。
「多少位呀?裏面有位坐的!」每次經過強記,都聽到老闆娘賣力揚聲,炒麵煎腸粉收錢如三頭六臂。阿細有時累了,走到馬路邊點煙提提神,但雙眼一直留駐小店,「我甚麼運氣也沒有,最好是娶了一個最好的老婆。」當年因為妻兒,他才決意轉投飲食江湖。
「以前很懶惰,常不開鋪。」兄弟其中一個想休息,就齊齊放假。客人經常摸門釘,又愛又恨。「現在大家有共識,都想留些東西給下一代,也不想爸爸辛苦留下的名字,或者這麼好的食物失傳了。」一年前,阿細榮升爺爺,對血脈親情、店號傳承更加在意。
在廚房,手只一對。當年阿細放棄了父親起家卻工夫繁瑣的牛雜,只是20年來不時有老街坊問他何時再賣。「以前牛雜很便宜,幾毫子一斤;現在一副賣千多元,來貨貴,賣不起錢……將來有機會,我會開一間正式的店鋪賣牛雜,讓街坊緬懷一下。」二十多個寒暑,阿細守着強記,將老父的美食發揚光大,但心裏,像一幅砌圖,尚欠一塊。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梁偉德、陳秉謙
強記美食
地址:灣仔駱克道382號莊士企業大廈地下
電話:2572 520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http://bit.ly/2QJwQ7D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Jr7IT0nWAg/hqdefault.jpg)
林 水木 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小時在魚蛋檔劏魚;24歲嫁予魚蛋佬,做魚蛋軋斷三指;後來魚蛋佬變醉酒佬,工場與店,她苦苦獨撐……橫逆不息,她一一用狠勁對擊。鳳,終究不是雞;就像草根魚蛋,也蛻變為代表香港的美食。
王林記在筲箕灣東大街的盡頭,平日店外沒人龍,但由六七點早市直下,幾近座無虛席。不獨賣魚蛋粉麵,還有濃郁豬手清腸腩白飯多士;來的不是漁民街坊,就是白領熟客。王老太說,兒子阿傑認為貼名人相太老套,所以常來的發哥周潤發、方中信等全沒合照。
不過,眼前的王老太實實在在是一本魚蛋秘笈。是日清晨七點,跟她接收香港仔買手運來的漁獲。卸魚時,她已知魚新鮮不新鮮:「你看,䱛魚眼仔精精靈靈,好新鮮;倒下來那一下是雪味而非腥味,不新鮮才有腥味。」王老太中氣十足,聲大自信。
這天收了䱛魚、黑門鱔和鰽白。「竹籤(魚)我們也照打,因為現在魚很缺乏。今天有,明天不知有沒有。」她見過內地兩三層高「鐵拖」漁船,「戰艦一樣大,有先進雷達,一掃(海裏魚)就捕光了。」十多年前她發覺漁獲漸少,已置雪房,「魚多我就買多些,先冰封它,無魚了就要拉出來用。」
魚要有魚味
「做魚蛋,魚一定要新鮮。」王老太常掛嘴邊。「魚唔靚,你怎樣雪都無用,但新鮮的魚雪了,牠會有幾成靚存在。」在缺魚如休漁期,她預先冰封「撚手貨」,打魚蛋時再混合艇家釣回來的鮮魚。
今天,很多行家採用供應穩定、由越南菲律賓入口的大黃鱔,「那種大黃鱔,肉很白淨,但無味,你要放味道下去。」王老太鍾情中國海域的黑門鱔,「這種鱔魚肉鮮甜,我們潮州人很喜歡用來煲粥,放鹽和少少冬菜,那煲粥就好正喇!」如此鮮味用來打魚蛋,就不需要放太多調味料了。坊間魚蛋有些死實實,有些爽如蒟蒻,她形容「鬆化」才是正宗潮州魚蛋。人家多少會混些澱粉,她卻堅持全用魚肉不下粉,「我們喜歡幾種魚混合,譬如九棍、黑門鱔、大䱛細䱛,纖維不同;愈多種魚,俗稱的明膠就愈強。」至於魚肉混入多少水分和鹽、浸魚蛋怎樣調節水溫以致一粒魚蛋內外爽彈又鬆軟,全要歲月磨練。王老太的叔仔王炎興打了魚蛋50年,就在王林記擔大旗。
鳳生雞巢
不同魚種的纖維、黏性、魚味濃淡……王老太了然於胸,畢竟做魚蛋超過40 年,可是這並非她原來想走的路。她本名劉蘇女,祖籍潮州,在筲箕灣東大街出世,童年喪父,母親再嫁,弟妹眾多,小時候就很窮。「我們去魚蛋檔幫人免費劏魚,人家就送些魚頭魚春給我們作米糧。魚春當飯魚頭做餸,不飽,只是滯。」她想起也打嗝。
因為母親不識字,常被人欺負;蘇女誓要讀書,靠賣爛銅爛鐵讀上小學。她樣子像混血兒般玲瓏標致,成績也好,是校內的風頭躉;順利考上中學,卻交不出學費,加上家人溫飽排首位,只有去工廠打工,但仍爭取返金文泰夜校,努力讀至中三才再沒有精神兼顧下去。
「知識改變命運」終成泡影。就在失落的14歲,芳心許了同鄉小子王炎林,「我們青梅竹馬,也是初戀,雙眼盲咗!」王老太回到少女時,笑眯眯。24歲那年,患癌的母親病危,為了沖喜,二人半夜拜了王家祖先草草完婚,「媽媽心事了卻,我結婚那天她就走了。好淒涼!」
本來,丈夫在北大酒家做燒臘,沒多久轉跟他大哥學打魚蛋。「我好怕做魚蛋,因為我小時拿着石春揼魚,揼到手指全彎了。」當時她沒選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通山走。老公做魚蛋,你就跟他做魚蛋。」
1979年,兩口子在山邊台(筲箕灣天后廟後山)母親遺下的山頂小木屋開設工場,做魚蛋批發。她日做最少18小時,每天吃11碗飯但體重才90多磅。「那時夜晚12點才吃晚飯,男人睡了,我還要洗衫洗尿片洗碗,兩點才睡。朝早四點五點就要起床,魚蛋我一個人浸,一個人切,一個人炸……到老公起床時,我第一批貨已經要出了。」28歲那年,因為睡眠不足,「絞魚肉,一插,插了入去,沒了一截。」她輕描淡寫,摩娑着左手三隻手指:食指和無名指指頭被削平,中指斷了半隻;今天已不當一回事。
牛的反抗
日積的勞累褪盡鉛華,88年蘇女腰痛至無法再推貨上下山,於是和丈夫商量買了東大街現鋪,前面擺十幾個座位賣魚蛋粉麵,後面做工場。兩口子從零開始,胼手胝足捱到有樓有鋪頭,她一直等待上律師樓和丈夫簽契聯名做業主,可是丈夫早已靜靜寫了自己的名字。
「為何我沒有?」有天她忍不住問。「有甚麼呀?你似甚麼呀?你似一隻牛罷了!牛耕田馬食穀。你有腦嗎?你無腦。」王老太憶述丈夫的回應,依然動氣。「就被他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是一個無腦的女人。」抹乾眼淚,她明白不需再為這男人仆心仆命。
蘇女大解放,即刻重拾舊夢——返夜學,去英國文化協會讀Free Talk,又去劉家傑那裏學英語。家婆是個守舊潮州人,重男輕女,「我生了三個女,她已不喜歡;我讀書更加不得了。她說,你讀這麼多書為何?你想控制我王家呀!」丈夫以前打魚蛋,因魚肉要加冰,冬天尤其寒苦,習慣飲烈酒如瀘州大麯、拔蘭地禦寒。那時已上酒癮,功夫盡喪,也不忘揶揄她:「你學這麼多英文幹甚麼?東大街有幾多個鬼佬跟你說話呀?」
41歲的蘇女做到七勞八傷,於是向丈夫「辭工」。她一離開工場,丈夫無法做下去,唯有將工場和訂戶一起讓給五弟炎興。蘇女不參與批發,只負責店鋪樓面,丈夫自此再沒給她家用。「家婆教他不要過錢給我,怕我『走佬』。實在,我不捨得四個子女,不容易放棄這個家。」她於是跟丈夫「講數」:「得!你不用給我錢,但你供仔女讀書、出國留學。」丈夫對子和女總算公平,後來讓大女和孻仔放洋讀飽書。
貓狗也溫飽
2002年,王老太跟叔仔商量將王林記現鋪全做門市,在對面街另置工場。其時丈夫終日醉昏昏,店務早由她一手打理。至於4年前開大坑分店、今年9月開柴灣分店都是兒子接棒的後話,丈夫無從見證,因為7年前他「被酒浸死了」。
王老太自小命途多舛,心有千千結。45歲到志蓮淨苑學了4年佛學,種下因緣,慢慢放下從前怨恨。「兒女眼前冤,夫妻渡客船。到底是我太強,還是他太自卑?難說。對我老公恨與不恨都算數喇!總之我日日都有三枝香插給他。」她哈哈大笑。
現在,她在王林記已是半退休,主要任務是買魚收魚,9點吃過魚蛋早餐做了QC,便去筲箕灣避風塘游泳兼餵野貓野狗,風雨不改。三道防波堤不接陸地,十足孤島,上面卻有很多水上人棄養的貓狗;王老太見牠們無水又無食物,於心不忍。王林記每日都用老雞熬高湯,她就挑骨留肉,混入魚腩或牛腩碎作貓糧或狗糧。
「我餵了30年了。我們這一代,小時最緊要有溫飽。」她笑言,小時侯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因為前者派奶粉,後者派米,餓肚皮話事。因為自己困難過,幾十年來她買魚日日清數,不需買手墊支;教子女做生意,不可騙人也不可欠夥計錢。
「人又好,貓又好,狗又好,最緊要有溫飽暖著。」她慣租的小機船駛向石壆,高呼一聲:「貓!」十幾隻肥貓即從四面八方的石罅跑出來,翹首朝她喵喵叫;其他堤上的黃狗、黑狗,未待叫喚,老遠看見她,已不停搖着尾巴蹦蹦跳。
撰文:韓潔瑤
攝影:梁偉德
王林記魚蛋粉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鋪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8:00pm
詳情: http://bit.ly/2R7wbw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t49QAH3_4/hqdefault.jpg)
林 水木 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月兒半彎,沉寂地映照着某三岔路口。街燈不如她低調,偶偶嘎嘎的打破静謐。一片昏夜之下,惟獨一家小店亮起小白燈,光澤了殘白的老招牌,八個招牌大字倒也風韻猶存,尚露幾分燦紅,「叁去壹」,好古怪的名字。
解讀店名之時,某路口冒出了一丁點的豆影,揉揉惺忪,他,漸近,漸近⋯⋯是名瘦小的大叔。濃密頭髮,架着黑框眼鏡,灰背心配短褲,褲管內,是一雙又乾又幼細的小腿。凝視着瘦小的雙腿,正向着光明之處走,輕巧的身軀,步履間,卻帶點沉重。也對,這家迄今四十年的小茶樓,每天折騰人十來個時辰,任誰都吃力。叮叮噹噹,門外已不見大叔蹤影,店裏則傳來碗盤清脆的碰撞聲﹑明爐火雄之音﹑機器引擎隆隆,綿密有致,彷彿正上演一齣交響樂。
百般堅持,這沁人心脾的樂曲,方能伴隨柔光,一解深宵的幽清。
最美的伴奏
時針踏正三時,雨露開始俏皮地灑落於門前,宛若奏伴。往店內一瞧,裏頭早已炊煙四起。方寸之地站了四位大叔,既是小店的店主,亦是夥計,他們默言不語,各自奔波。
步入小店,首先經過左邊的蒸檔,略胖的大叔站於檔內,洗擦着蒸籠用具。他髮根參白,粗眉大眼,卻有着親切的笑容,他是耀哥,負責企蒸檔,見他把東西擺放好,就急急移步至中央的圓桌,與另一名赤裸上身的大叔並列,這位大叔叫阿羅,是小店最舊之人,主力做樓面。舀起一盅盅待蒸的滑雞飯﹑鳳爪排骨飯﹑窩蛋牛肉飯,整齊地置好於鐵盤上。此時,後方的廚房傳來鏗鏘鑊聲,又夾雜了絲絲爐火之音,靠近一瞥,身穿白背心,戴着白框方鏡的瘦削大叔,專心地備着廚房用具,又點了明火預熱蒸爐,他是水哥,負責廚房事宜及炒鑊工作。倏地,一個黑影迅捷地於身後竄過,往鋪末的方向走。隨之來到轉角處,竟有一條樓梯往上層。一樓是個老式製作工場,古舊的木地板感覺不太牢固,牆邊擱放了高架﹑攪拌器﹑雪櫃﹑桌子等物品。
眼前的大叔正是方才門外那位,他是發仔,負責點心出品。只見,他先來到攪拌機旁,把各種麵粉與水倒入機器內,開機,不時用手搓搓,好調校分量,待麵粉拌好成麵糰後取出,再於長桌上搓勻。他說,一種包皮,就能做出很多款的廣東包點,目前最難尋的,要數雞球大包了。因為大包餡多,一塊雞肉﹑一塊叉燒﹑雞蛋﹑豬肉碎,沒甚麼利潤,故很多店都不再做了。他們嘛,不就是念個舊而已。發仔雙手熟練地裹起大包,靦腆的他推說這是工多藝熟,畢竟他做點心已經五十多年,接手這家小店前,更受邀到日本教授做點心技術,可是不折不扣的老師傅。說着,身旁突然冒出了個人,是阿羅。他們誰也好,只要顧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會上來幫忙做點心。二人手照揑,嘴裏則說起往事來。
小店年四十,起初的十年,都沒有發仔的參與。第一任的事頭,是他的兩個朋友,啊不,本來是三個人開的店。三名點心師傅,一心想要興家闖天下,於是租了鋪位,合資當老闆,其中一人正是阿羅。當一切準備就緒,卻出了點小岔子,阿羅的父親怕兒子做生意有風險,着他還是安安穩穩地打工好了,他不敢忤逆父親,於是向兩位拍檔坦白不合資,但以打工身份來工作,兩名老闆於是起店名為「叁去壹」。十年後,記得是八九民運那一年,二人舉家移民,湊巧發仔剛從日本回來,就決定接手小店。只是,做生意不是件容易事,請師傅更是難,於是他就找來耀哥及水哥兩個老朋友,再湊合阿羅一起合資:「我哋細細個就識,大家一齊做點心,請佢哋請唔到㗎,大家合資先有心機做。」四個大男人,既是夥計,亦是老闆,這麼一做,便是三十年。平日凌晨兩時半就要回來作準備,做點心,直至下午三時許,清潔完畢方下班,工作時間長,天天十數小時,沒有休息天。「佢住柴灣,一點半就要出門;我仲慘,住屯門,直情要喺度瞓。」水哥不知何時冒出來,邊說着,邊執起包好的數籠大包,一口氣搬到樓下去。一旁的阿羅苦笑一下,慨嘆為了養家,也沒有其他選擇。
隨着水哥的腳步聲漸遠,發仔見做好雞球大包,於是又跑到攪拌機旁,倒入另一種麵粉:「呢啲係澄麵,做蝦餃皮要用嘅。」說發仔是蝦餃專家,一點不為過,想當年,他就是被看中了做蝦餃的技術,才受邀到日本授徒。他指做蝦餃最重要是餃皮,要做到煙韌透明,不論揑皮還是包餡的過程,都相當講究。搓好麵糰,他接着做蝦餃餡。他們的餡料有點不同,棄坊間常用的竹筍,改用沙葛。一來竹筍貴,有時比蝦更貴;二來很多老人家不喜歡,覺得濕毒。加入原隻大蝦後,又倒入炸香了的乾葱油,這樣會香口些。餡料準備好,發仔挖來一把菜刀,鬧着玩地往自己手臂劈下去,掩眼之際,他卻絲毫無損。他打着趣表示刀子只是負責壓皮,不需要太鋒利,接着便示範把一團團的麵糰壓薄,放上餡料,用兩指封口後放到小竹籠內。一天做六十至七十籠,做好蝦餃就做燒賣、雞扎、鳳爪、山竹牛肉,做夠一天的分量,日日如是,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看着他瘦削的雙腿,久站似乎挺吃力,而且有靜脈曲張的迹象,他笑言:「由得佢啦,我試過約咗時間做手術,但都冇時間去,咁就遲下退休先去醫啦。」他壓壓腿,看了看手錶,四時許,所有點心也都做好了,可以開店。
曲終就人散
移步到樓下,店外依舊是半夜天,然而,點點喧鬧聲卻擾了寧息。甫有食物供應,就立即迎來今天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位晨運伯伯。跟站於最前線的耀哥打了招呼,拿了一籠叉燒包,便隨便坐下,嘟噥着這個下雨天令人心煩。阿羅問也沒有問就到茶水位沖茶,邊道:「我哋三蚊一位茶芥,有普洱﹑壽眉﹑水仙﹑香片,如果係熟客就唔使問啦,你問他反而畀佢鬧,有冇搞錯?我飲乜茶你都唔知道?」語畢,遞上一壺普洱給伯伯。接着水哥又從廚房走出來,於伯伯面前放下一碟牛肉腸粉。第二位客人隨即到達,是個夜冷佬,又是自個兒到蒸檔拿了籠雞球大包,坐到伯伯對面,枱面已擺好一壺水仙,眾人開始高談闊論,阿羅站於桌旁、耀哥佇於蒸檔、水哥索性坐在一塊兒,好不熟稔。反倒是剛才多言的發仔沉默在旁,他坦言:「我慢熱啲,聽到啱傾話題先埋去。呢度啲客好熟㗎喇,你唔同佢傾佢就自己傾。」熟客多是男人,通常來吃點早餐就開工,吃一盅飯﹑一碟點心,又或一碟腸粉,二十來元,經濟實惠兼有水吹,這些小茶樓,正是如此,才受歡迎。幾十年,不論客人還是諸位事頭,都由壯年步入暮年。講起這話題,跟客人最相熟的耀哥很是唏噓,年紀大的熟客,如果一個星期不見其人,要不就是進了醫院,要不,很快就打聽到他已經離開的消息:「人年紀大咗就係咁,都要睇化,我自己都老啦,唔捨得班客,冇咗間鋪就見唔到啦。」
終於迎來午市,水哥開始埋首於廚房炒粉麵飯。其餘三人則招呼着滿座的客人。各人各司其職,頗有默契。當然,間中也會有爭吵﹑有磨擦,但不消一會兒就和好,大家的共識是,一起完成工作,一起收工就好了。說到底,都是老相知。縱沒天長地久,此情,卻勝人間無數。
時至中午,他們疲態盡現,人啊,還是不得不認老。他們四人都六十來歲,靠着小店,算是把兒女捱大了,如今確有了退休的念頭。發仔對此直認不諱:「做呢一行做咗好耐啦,唔做都好唔慣,但人始終要退休,冇理由做到死為止。」合約還有一年多,如果沒有人頂手,合約結束之時,小店也就終結。
聽着,聽着,人聲倒如哼歌,為清音樂點綴。只是,曲終,人總要散。
叁去壹點心粉麵飯
地址:西環薄扶林道11號
電話:2547 3917
營業時間:5am-2:30pm
詳情: http://bit.ly/2Mv0kmL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iiufyqB8k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