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再度當學生,老師是焦元溥,這代表我年輕了嗎?》
*疫情之後,儘管閲讀的時間增加,但我的知識領域很容易被歷史、國際政治經濟、文學⋯⋯過去的背景限制。
這些年來,一直有個心願,重回學校。再唸另一個領域,另一個學位。
2015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時,曾經詢問我是否可以入研究所?他們的答案:你直接來當訪問學者。
2019年我在肺腺癌開刀後,抱著病不顧身體狀況圓夢,去了MIT,人生不能等。
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參加了一些討論小組,也上了由Norman Foster和Kent Larson合開的「世界貧民住宅計劃」「Robot Hotel」課程。本來計劃2020年秋天,轉至CSAIL人工智慧中心,但一場大流行中斷了我的求學過程。
好吧,天無絕人之路。我找到出路了!
先介紹一下我的老師,小我二十歲(Lord Norman Foster 可是90歲了),名字叫焦元溥。
他的父親和我同輩,但我成功地以一個鋭利挑眉的眼神讓焦元溥和他妺妹安溥(張懸)識相的稱我文茜姐。從此平行時光,遊走焦家兩代。
焦元溥如音樂百科全書,他的好學及堅持,包括被他的貓欺負,使他雖年紀輕輕,鬍子卻已白了一半。
他原來唸台大政治系,在美國拿到外交碩士學位:接著很快至英國國王學院,圓自小的夢,唸音樂博士⋯⋯博士論文主題研究是Rachmaninoff 。(可查詢)
他準備今年底前開缐上付費課程,而且橫跨音樂、歷史與文學作品,我知道即使在紐約,茱麗亞或是紐約大學也找不到這樣的課程和老師。
我們常常笑他,從小學就已經開始唸音樂博士班⋯⋯其實,玩笑中更多的是敬佩。
文化地位崇高如林懷民,如果想起和音樂有關的事,他腦海中的不二人選,也是:焦元溥。他以實力得到的是跨年齡者對他的尊敬。
焦元溥在十多年前,那麼年輕就訪問了幾乎所有全球鋼琴大師,結集成「遊藝黑白」經典之作。書中細數音樂家的故事、時代、性格及人生經歷,如何影響他們的演奏。那些大師當時願意接受一個來自台灣小伙子E Mail的訪問,只有一個理由:他們從他的問題中,看到了焦元溥對音樂的深度,以及對這些Pianist maestro大師鋼琴家,他已做足了功課。
這是一個那麼令人不能忍受,既匆促又淺碟的時代:但身為年輕世代的焦元溥卻如此逆風而行。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音樂家,不能沒有足夠的文化、特別是文學的想像力。
焦元溥此次的缐上課程,正是一個把他自己逼瘋,但給了我們最獨特且完美的:音樂&文學&歷史結合的課程。
他從19世紀開始,跨入廿世紀,從浪漫主義到爵士,流行⋯⋯細數音樂與時代的環環相扣。以及為什麼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永遠不會消失?
以下是他的課程,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特此分享:
各章節內容綱要: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yKxJG0jDbN9Rq-cBlT_O6ZwMIAKHg2q?fbclid=IwAR1fOQtq2AvabWv7Is3JfkMZzvv08y7RfNeZTgCU_DPNHNddz8-aefHFNKY
後面好像預告世界末日:
故事 X 聆賞 X 生活 | 焦元溥的 37 堂古典音樂課
#限時倒數計時6 天 3 小時 25 分 17 秒
課程介紹:http://go.sat.cool/3j5whn
#7/15-8/22 募資期間優於6折使用優惠碼「WorldNews」 可以折扣300元
我本來惟一不爽的是正式開課時間還要等一會。我的年齡,這樣的課程,等待,是一種折磨。
後來才發現,他毎日重讀文學經典,重看電影經典,然後再在從他的「百寶箱」中找出相關音樂。
一個老師如此盡心盡力,白了頭也白了鬍子⋯⋯這年頭,有比這種缐上課程,更幸福的選擇?
我沒有抱怨,只有一個答案是:板凳已經準備好,我的超速筆記手也已Ready。
我希望更多人,不要錯過這堂嚮宴,成為我的同班同學!(如果最老,我要當班長)
茜茜家族,全部報名了!
林懷民還活著嗎 在 葉揚 Facebook 八卦
1.
本周忙得天翻地覆,所以週記遲交請多見諒。
先從羅比是個很愛記住小事,
並且喜愛在不正確的時間提出不合時宜話題的人開始。
我們回家時經過一家麵店。
羅比超大聲:
媽媽,
你,你是不是有說過,
這家麵店很難吃!
我尷尬跟正在門口煮麵的阿桑交換了眼神,
趕快加以否認:
哪有啦,
我哪有這樣說啦......
羅比更大聲說:
媽媽,你,你忘記了嗎?
在店門口,我試圖用全力拖行短腿羅比:
哎呀,我沒有忘記,
是,是你記錯了啦.....
呵呵,呵呵。
羅比總裁好像很怒,
他被我拉著,
小短腿懸空蹬了好幾下。
我:快走啦。
羅比這時用另一隻空出來的手,
指著老闆娘,
然後大聲表示:
媽媽!!!
你明明有說,
這家店很難吃,
你還有說,
你,你要看看它什麼時候倒!
#那條巷子我再也不能經過了
#怎麼辦我家鄰居的麵店討厭我
2.
因為搬到新家,
比之前多一個房間,
所以羅比有自己的一個房間。
羅比很欣喜,
於是自行在新家開了一家飯店,
他宣布飯店的名字叫做"小羅比酒店"。
總裁規定,
所有人都要在客廳等待他來check in,
因為那個空空的房間裡有羅比的小廚房,
所以羅比把那裡當作餐廳。
我:
羅比,餐廳都有名字啊,
你這家餐廳,打算叫什麼名字呢?
羅比想了一想,接著很篤定地表示:
叫作,叫作海咪咪餐廳!!
#媽媽覺得不純
3.
我規勸半天請他改名無效,
羅比還是堅持自己的餐廳要叫作海咪咪,
我只好轉到別的話題。
我問羅比:
每個餐廳都有一些特色,
那你的餐廳特色是什麼?
羅比:......
我:
你最好快點想喔,
沒有特色的餐廳,
是沒有人想要去的。
羅比急了,連忙表示:
我的餐廳,很特別......
我:怎樣特別?
羅比:
最特別,特別的是,
每次!!
那個,那個碗我都是假裝洗的,
其實沒有真的用水洗!!!
#這個不用講出來
4.
承上。
羅比很興奮地向在客廳等待check-in的爸爸介紹:
歡迎光臨!
這是小羅比酒店......
彼得超認真,還拖著一個行李箱,演很大:
你好,我想入住小羅比酒店。
羅比:
好,好......
我偷偷跟羅比說:
你要問他,要幾人房啊?
羅比:
請問,請問要幾倫?
彼得: 有兩人要入住。
羅比:
那,你要不要看一下,我的餐廳?
彼得一邊滑著手機,
(我叫他跟小孩玩的時候不要滑手機,
他堅持說這是演國際旅人戲的一部分),
一邊漫不經心地回答:
看餐廳喔......好啊。
羅比熱情滿點,帶著彼得:
我們的餐廳,叫作海咪咪餐廳!!
彼得好像被什麼打醒一樣,
突然放下手機,
像湘西趕屍那樣直直地跟著羅比走。
我聽見他們父子倆在房間裡面參觀餐廳的時候,
羅比說: 這裡,這裡就是海咪咪!!!
彼得回答:
是色情餐廳嗎?這個我喜歡......
我偷偷跟在後面聽,
然後我聽到彼得很小聲說:
不然,不然老闆,我改成一人住好了......
#越過道德的邊境我們走過愛的禁區
後記:
a)
周末有一家人來我們家玩,
裡面的爸爸是我們的朋友,
他赫赫有名,是京盛宇的創辦人。
我跟彼得高興地去台北車站買了他的茶來,
跟他們一起喝,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
那種跟創辦人一起品嘗他的產品的感覺超奇妙,
好像是跟林懷民一起跳現代舞,
或者是跟比爾蓋茲一起用word檔一樣。
茶真的很好喝,
有一種微妙的真摯茶味,
我最喜歡輕焙阿里山烏龍,
羅比喜歡蜜香貴妃煉乳奶茶。
彼得超級誤打誤撞,
他在攤位上問店員: 那創辦人喜歡哪一種?
店員秒回: 他喜歡梨山烏龍。
彼得說:那就買梨山烏龍,哈哈,因為創辦人要來我家喝。
彼得此話一出,搞得店員超緊張,
還多送我們一杯免費。
我趕緊說: 不用這樣不用這樣。
店員看著彼得,那個臉很無奈:
沒關係啦,他都這樣說了.......
總而言之,非業配,
真的有比我的日常生活上一個檔次的茶,
真心推薦京盛宇給大家。
b)
後面幾張照片,
也是我的週末生活,
一張是彼得修理羅比的玩具車,
上面的石獅尾巴斷了,
彼得黏好以後,
變得很像有人吐了一口痰在石獅的屁股上。
另外一張是彼得穿著我的韻律褲當睡褲,
我不知道我還能說什麼。
大家有意願的話,
可以一人十元,
幫彼得買長褲嗎。
林懷民還活著嗎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21年2月6日傍晚,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7號,超過70年歷史的明星咖啡館。(張哲生 攝)
1949年,一個18歲的建中畢業生與6個年紀比他大三輪的俄羅斯人,在臺北市武昌街開啟了「明星」的璀璨歲月。
故事要從更早說起。1917年俄國共產黨發動革命,一位出身貴族的俄國沙皇侍衛隊指揮官艾斯尼(Elsne),跟著軍隊奮戰不敵之後,一路輾轉流亡到上海;此時他的同鄉布爾林於上海霞飛路7號開設「明星咖啡館」,後來艾斯尼跟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當時年僅18的簡錦錐先生,結為忘年之交,且跟幾個俄國同鄉,包括布爾林在內,於1949年在臺北武昌街一段7號合作經營「明星西點麵包廠」,並於麵包店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
「明星」名稱是從其俄文店名「Astoria」而來,「Astoria」是俄語「宇宙」之意,明星正是星海中最美麗的那顆星。
早期的明星咖啡館只靠著販賣俄羅斯風味簡餐與咖啡,配合著明星麵包店的俄式麵包與西點,以異國風味吸引著臺北人。每天下午四點、五點,不少外國使館與達官貴人的黑頭車紛紛來到武昌街,等著在第一時間購買剛出爐的麵包回去,蔚為奇觀。加上來自俄國的蔣經國夫人蔣方良當年時常造訪明星品嘗家鄉味,她每回必嚐的是「俄羅斯軟糖」,這可是當年俄國皇室御用的點心。這些故事都讓明星咖啡館增添不少神秘的傳奇色彩。
明星咖啡館一開始吸引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達官、商人,絡繹不絕,畫家們像是郎靜山、陳景容、楊三郎、顏水龍也常到此聚會。到了1959年,詩人周夢蝶在咖啡館樓下騎樓擺起小小的書攤,引來一些愛好文藝者聚集。往後21年,這裡成了動人的臺北文學傳奇。
時光雖匆匆,但至今還是不少人記得騎樓下的消瘦黑衣詩人。書攤營收有限,詩人曾一度餓昏倒地,簡先生伸出善意援手供他熱食,傲骨詩人卻堅持自己買單。只能喝得起一杯咖啡,或許太苦,也或許為添增飽足感,周夢蝶於是加了8顆方糖,這杯咖啡最後是苦是甜,只有詩人肚裡分明。從此,開啟了明星咖啡館與作家的相知相惜。
許多人在騎樓下買書之後,到二樓的咖啡館喝杯咖啡、閱讀,有時也和周夢蝶一起聊聊。有冷氣的咖啡館環境比家裡好得多,初初嶄露角的年輕作家流連於此埋頭寫稿。像是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季季、陳若曦、楚戈、方明、劉大任、王禎和、陳映真等人,一杯咖啡,可以坐上一日,篇篇動人的文學作品,在明星咖啡館誕生;《現代文學》、《創世紀》、《文學季刊》也曾在此編輯討論。
裝潢帶有古樸歐風風采的明星咖啡館,彷彿是近代臺灣的文學沙龍。白先勇說:「臺灣六十年代的現代詩、現代小說,羼著明星咖啡館的濃香,就那樣,一朵朵靜靜地萌芽、開花。」據說白先勇最愛二樓樓梯口靠近櫃臺的座位,面對一屋子眾生群像。不知道他的代表作—小說「臺北人」所描述的一個個鮮活臉譜,是否其中有乞靈於穿梭過明星咖啡的身影?還有作家將明星咖啡館當作第二個家,例如初為人父的黃春明,就曾在咖啡館的桌上為寶貝兒子換尿布。
80年代,臺灣經濟逐漸起飛,股票高漲至一萬二千點。全民炒股的熱鬧反而成了明星咖啡館熄燈的主因。簡錦錐回憶道,當時股票族佔據了所有的桌子,作家反而找不到位置坐。再加上自身體力日衰、女兒旅居外國後續無人接手,從1949到1989長達40年,明星咖啡這閃亮的臺北之光,暫時熄滅了。咖啡店關門了,但一樓的麵包廠依然在,二樓空間則租予「居仁堂素食館」。
麵包店的經理說,這15年間,不斷有客人跑來要喝咖啡,老顧客頻頻詢問不是說休息3年嗎?怎麼一晃15年過去了,依然不見咖啡館蹤影?直到2003年一場火災後,在舊日粉絲連署奔走下,咖啡館浴火重生,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自美返臺,重新打造明星的光采。
老闆簡錦錐說,白俄羅斯人於1958年時曾經動念將明星賣掉、結束營業,或許因為位於城隍廟正對面,在中國習俗裡是正沖,一賣兩年沒有人敢買,方才持續營業。1989年明星咖啡謝幕,原以為這個號稱「臺灣近代文學永遠的地標」40年的傳奇篇章,就此逐漸淡出臺北人的記憶。
但也或許因位於廟前亦得神佑,大火一場只是虛驚,煙燻明星,反而帶來了再生的機會,也讓眾多文人想起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眾多桌椅有的送給客人,多數借放至埔里寶岩寺的倉庫裡,一放十多年。直到九二一埔里逢大難,該寺幸運安然無恙,倉庫裡的老家具們依然安好。或許,正是時候到了吧,加上火災挑起了機緣,明星咖啡館在眾人的期待下復活。
2004年5月,消失15年的明星咖啡館重現臺北了。
現在的明星,試圖重建當年的原貌,用的是老桌椅,開心迎進老客人、新客人。屋裡隨處拾起,都是一塊塊的歷史拼圖,拼湊起60年來的歲月。
依然羅曼蒂克,依然燈光溫柔,看著明星咖啡館,簡錦錐笑言,這裡是相親好地方,暫停的時光並沒有造成任何的距離。
然而,有些時代、有些世代已經走遠了。老客人回來點上一杯咖啡,追憶似水年華,也有祖父母帶著孫兒,來到他們年輕時駐足的地方,讓故事一代代延續下去,新的世代創造著新的時代。
而當年的少年家常客,有不少已是文壇或藝壇巨擘,他們也回來明星舉辦活動。如林懷民、陳若曦等人,在復業後的明星三樓不時煮咖啡論劍。文藝青年兩鬢已班白,但豪情不減當年,也讓文學氣息再度與咖啡香相遇。
或許,味道會有點不一樣,但重新點上燈的明星咖啡館,已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延續再延續⋯⋯
明星的歷史沿革:
1917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身為皇室貴族顛沛流離哈爾濱,三年後輾轉到上海法租界。
1920
白俄人布爾林洛維赤(Petter Noveehor)於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開設「明星咖啡館」。
1949
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隨國民政府來台,相識台北人簡錦錐,並於北市武昌街一段5號開設「明星西點麵包店」,當時為西門町唯一的西點麵包店,轟動一時,也深受前總統蔣經國夫婦喜愛。
1950
於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成為當時外國人首屈一指的西餐廳,尤其是俄國人蔣方良女士,更愛於此會見俄國人士,一解鄉愁,回味俄國料理。聆聽家薌音樂。
1952
韓戰停火,由於台海情勢未明,布爾林等人移民至澳洲等地以躲避共產黨威脅,明星股權首次重組。
1959
明星詩人周夢蝶先生,周夢蝶開始在明星一樓賣書,所賣書本包含詩集、哲學、經濟、散文、小說等,甚至還包含大陸禁書,吸引不少文學同好,逐成風氣。
1960
房地產權移轉,明星股權二次重組。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定期於明星咖啡館聚會。
1966
《文學季刊》創刊,尉天驄、陳映真、黃春明等人時常在明星三樓校稿討論內文,黃春明之子國珍甚至被稱做「明星之子」。《看海的日子》因而誕生 。
1980
周夢蝶先生因胃病開刀結束20年來在明星一樓的書攤生涯。並轉至2樓明星咖啡館繼續與文學愛好者聚會。
1989
明星2樓咖啡館暫時停業。
2003
明星二樓素食店發生大火,所幸沒有發生重大災情,經媒體批露後,許多老客人紛紛來電關心。
2004
重新開幕,2004年5月開始試賣,7月盞燈再現,邀請台北市長馬英九及文壇重量級作家,如周夢蝶、黃春明、龍應台、林懷民、隱地、羅門、蓉子、陳若曦、李瑞月、劉秀美、楚戈…等人出席開幕茶會,各家媒體相爭報導此一盛況,並確立了明星咖啡館為文藝沙龍的地位。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沒有明星,即使後來有雲門舞集,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2009
明星60周年慶暨創辦人簡錦錐先生新書《武昌街一段七號》發表會。
林懷民還活著嗎 在 換個地方吃午餐/嘉義太平老街、太平雲梯、梅山公園 - Mobile01 的八卦
早上吃早餐還看了太平雲梯的即時影像,確認是雲梯處天氣晴朗還有人在走, ... 規畫工程,更特別以大理石拓印雕刻出文學家張文環、林懷民、吳念真及 ... ... <看更多>
林懷民還活著嗎 在 林懷民:往前走,我永遠活在下一個當下 - YouTube 的八卦
最不適應的,是我的行李箱。」 過去總是被雲門行程填得滿滿,一年有一百天在國外飛,退休後的 林懷民 開始學習生活,每天在家裡掃地,盯著被冷落的行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