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送給我的禮物系列文章:之一》
這是一篇遲到幾天的文章。我本來想在出院二個月時寫下我的體悟,結果臉書把我不分青紅皂白列為「僵屍」,被封號了:又說我被檢舉有仇恨言論。
我仔細想了一下,我現在仇恨的只有我的肥美身材⋯⋯這違反規定嗎?
好吧,罹患癌症,你會得到的第一個禮物就是「變得更容易原諒他他人」,這世間那些空虛之事,沒有什麼好計較。
總之,僵屍已經復活了。
第二個禮物,即時抓住你渴望的,不要拖延。
過去我有幾次出國研修的機會,包括哈佛大學商學院,但我因為工作纒身,總是遺憾地婉拒。夜晚做夢前想著,那一天,退休之後,去紐約、去波士頓,去南法鄉村⋯⋯
生病近一個月後,我居然接到麻省理工學院MIT 的邀請,當這個最具創意學校Media Lab的訪問學者,並且參加一個有趣極了的「未來」論壇:「Cities Without」,我立即欣然同意。
九月一號前往Boston,待在那裡足足一個月。然後飛到德國漢堡,參加「Cities Without」論壇,再回台灣。
我馬上告訴美國家人,請他們趕快幫我找波士頓綠意盎然的Common Wealth Ave 旁的老石房,準備當「吹牛的蓋茲比」。
除了好好充實自己外,見證這個全球發展生技、大數據,AI最活躍的城市,並且和世界頂尖的頭腦交流。這個難得論壇的主持人是英國國寶級建築師Norman Foster。
當然我仍會跨海,準時主持世界周報及分稿,並且把MIT習得的點滴,無論某些知識或是生活趣事,在世界周報Facebook 分享給大家。
我罹患癌症的第三個禮物是:反省。
過去很長時間我曾經從政,或是從事媒體工作。古話:「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我和同行相處久了,覺得自己比起他們善良,廉潔,有情有義,腳踏實地,誠懇不害人,終生未曾為個案利益關說,不收取政治獻金⋯⋯還有永不止境地學習。
這些優點使我自傲,也使我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罹患癌症後,我看到許多老朋友無微不至的照顧我。
施明德主席一早五點多到我的病房,為了送我進開刀房,而他是一個肝癌復發三次的患者。
施主席的妻子嘉君,每天為我煮抗癌保胃食物,每日送菜,接近一個月左右。我出院後,每週一還到我家看我,煮一頓豐盛晚餐,然後檢查我有什麼不好的清潔用品及洗衣精。我告訴她:這是基因遺傳,她仍然一樣一樣慢慢檢查,然後從家裡網購,送正確產品至我家,並且親自教導管家怎麼打掃。我不敢當之餘,問收入不高的她:妳花了多少錢在食物及其他產品?我至少要付這筆錢。她説:我們是家人,這件事,不要提。
我受醫師請託,也覺得自己應該為早期發現以LDCT 檢驗之事奔走。施主席一路協助。包括遊說台大新校長管中閔,讓台大癌症醫院中心早點上路,那是一個救人的醫療機構,不要為了選校長過程的恩怨,躭誤救人的大事。
人的生命,是一個絕對的價值,許多事情應該不要計較,要把蒼生放在心中。
一位八十多高齡令人崇敬的老企業家,堅持到我家看我,送一堆潤肺的食品,希望我早日恢復健康。另一個八十多歲,自己是肺癌三期的長輩,也是每隔一段時間送食物到山仔后,直接請她的司機聯絡我的司機到山下取貨。她怕叫快遞,東西壞了,她怕到我家打擾我。
我心裡想:如果沒有這次的經驗,我八十歲可能去一個晚輩家,如此照顧她嗎?我做人有如此貼心、溫暖、厚道、謙虛嗎?
答案當然是:沒有。
我看到自己的自私,擺姿態,平常被家人朋友寵慣了,我或許很會搞笑,不是壞人:但我對人不夠溫暖,不夠付出。
上個禮拜天,一位著名的學者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來我家探望我。他第一秒鐘知道我開刀,就從香港打電話給我,後來工作繁忙,等他一得空立即找個時間來我家。
我們一行人,包括台大可愛的森林系前主任袁孝維一起去竹子湖,嘻嘻哈哈聊天,夜晚送別他們時,順便問一下:校長,何時回香港?我以為他可能是中硏院有院士會議,順便來看我,結果大院士回答我:明天一早啊!我是專程來看你,看了,放心了,明天上午一早就回去了。
當下我慚愧不已,我問自己:值得這樣被對待?如果我在他的學術地位及年齡,我會為了一個小朋友特別飛一趟嗎?
這趟生病的旅程,我已經走完90%。
但許多我的人生功課才開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停的在「離家」。小時候想要逃離偏遠的家鄉,長大後想逃離這個國家,「外面的世界比較精彩、比較漂亮」我們這樣對自己說,嚐盡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對於未來的想像都不是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家鄉,是很多人羽翼豐滿後,急著想逃離的地方。這裡沒什麼機會,卻有很多抱怨;家鄉雖然安穩,但沒什麼...
「林孝平癌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新聞] M31董座林孝平逝世享年62歲-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林孝平的情報與評價,CNYES、FACEBOOK、MONEYDJ、PTT 的評價
- 關於林孝平癌症 在 支持週一無肉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 - YouTube 的評價
林孝平癌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你給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我們對於長輩的那些看似善意的行為和舉動,是不是只是一廂情願的,以愛為名的支配?
~朱為民
‧有許多的長輩,說不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可能他想說的是:「我很想念你們,很想孩子能常來看我,也很想另一半能常常陪在我身邊!」但說出口的卻是「我快要死了。」
‧當媽媽說「帶你爸去看醫生」,媽媽並非是不能體諒子女的工作繁忙,多半是擔心「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尤其是女性長輩,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常常會希望在做重大醫療決策時,有家族男性在場,甚至希望由兒子(甚至一定要是長子)來下決定。
‧「明明他可以,為什麼要丟給我?」其實,這些行為可能連不是心理精神專家的人,也都可以說出它的名字,就叫「撒嬌」。也就是心理的支持與鼓勵。藉由「丟問題」,實為「找關心」。
取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
各位朋友,早安:
有位朋友跟我提到她媽媽的狀況,我很快想到這本書。傳統的親子互動模式,再加上大腦的退化,讓成年子女不管怎麼做,父母就是不滿意,讓盡心盡力的成年子女感到憤怒與委屈。
不是年紀大,個性就成熟。有人是年紀越大,鬧起脾氣來越像小娃娃。
我很少講長照的議題,但「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依舊可行。同理與關心不能少,嚴守界線也要做到,譬如,任由老人家隨意打罵人,那是誰都會想逃,最後對老人家怎麼會好?!
這本書的文字使用很實在,建議也很有條理。只是,成年子女要降低自己的標準,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老人家,因為不斷衰老的過程,盡是挫折。
祝願您,藉著這本書,在心態上準備好我們自己要如何度過晚年!
*********************************
「為什麼不管我怎麼做,我媽都不滿意?」
【文/ 蔡佳芬】
「醫生說我蛋白質不夠……」曾伯伯開始抱怨。
「蛋白質就是要多吃肉。我多買些牛肉跟魚,平常可以多吃點。」諸森也覺得老爸營養不夠,想多煮些肉來給他補一補。
「肉跟魚都有一種腥味,我不喜歡。」曾伯伯立刻打槍。
「不然我買鮮奶給你,鮮奶也有乳蛋白,多少補充一些。」諸森曉得老爸的脾氣,只好再換個方法。
「我喝牛奶會拉肚子。」曾伯伯再開一槍。
「那我去買○○牌的高蛋白營養品,一瓶裡面的蛋白質含量可以抵好幾餐了。」諸森從營養師那裡拿了幾張衛教單,上面標註得很清楚。
「我聽說那種東西很難喝,都是插鼻胃管的人才吃那個。我才不要。」曾伯伯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
諸森嘆了一口氣。
為什麼不管怎麼做,老爸都不滿意呢?
「擔心他走不穩會跌倒,衝過去扶著他的手,他卻說我動作粗魯,拽得他胳膊痛。」「他半夜常常需要起來上廁所,我請外籍看護小心地跟著。他卻說我派人監視他,害他活得不自由。」
你是否也曾聽過上述這些話。明明自己就費盡心思,甚至花費大筆金錢,想要讓長輩獲得更好的照顧,但卻換來批評與抱怨?
子女聽在心裡,滿腹辛酸、委屈,甚至是憤怒不已。子女不明瞭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父母就是不滿意,難道是故意找碴來折磨人?
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為什麼我怎麼做,他都不滿意?」
■ 可能一:你給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
夏子奶奶八十多歲了,視力不佳外,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與糖尿病,雖然推著助行器可以勉強移動,但是仍有著跌倒的風險。她平日與兒子一家人同住。
某日,夏子奶奶在家中昏厥,里長正巧來家中拜訪而發現,緊急送醫後,醫師說可能是進食不規則,低血糖導致的。
夏子奶奶的兒子和媳婦白天需要外出工作,孫子也在外地就學,考量她一人獨自留在家中,倘若有意外狀況,恐怕再度面臨危險,於是先安排奶奶到住家附近的日照中心。原本期待每週一到週五白天,夏子奶奶可以有規則的活動與進餐,晚上與假日,再由親人協助照護。
結果奶奶先是抱怨日照中心的食物,她不喜歡,接著又說自己的個性內向,不習慣跟著團體一起活動,最後她乾脆拒絕前往。中心只好結案。
兒子接著申請外籍看護來陪伴、照顧夏子奶奶。沒想到,看護才來一個月,奶奶就極力反對繼續聘用,說是看護聽不懂國、台語,或說這樣花費太多金錢,又說不習慣有外人同住,再者,就是家中的空間本來就不大,這樣孫子回家只能睡在沙發上。
奶奶每天嫌東嫌西,外籍看護也向仲介公司訴苦,兒子無奈,只好停止聘用外籍看護。
這兩個方法都不行,兒子改為向長照中心申請居家服務員前來協助,心想至少要能確保服藥與進餐的規則性。經由照顧專員評估後,運氣不錯地獲派年輕的本國籍居家照顧服務員到府。
結果,夏子奶奶還是不滿意。倘若居服員動作快,她就說對方只想草草了事,快快回家。若居服員待得久一些,她又說對方一定是經驗不足,沒效率。甚至連對方太年輕都能抱怨。說溝通不來,聊不上兩句。
夏子奶奶的兒子也快六十歲了,他不解地問:「醫師,我媽是不是得了一種『愛抱怨』的病?無論我怎麼做,她都不滿意。我該怎麼辦?」
我一邊安慰他,一邊接著說:「我猜想,奶奶上回昏倒後,恐怕覺得自己不知道何時會再發生這種事,所以有種強烈的不安感。她想要的或許不是這些正確的照護處置。如果是你們不在,她就會害怕的話。她希望的,可能是你常常在身邊。」
我跟夏子奶奶的兒子,討論了可能的做法:
方法一:試著每日趁午休時撥電話回家。
方法二:在家中裝設可看見彼此影像的監視系統,教導夏子奶奶緊急時可按求救鈕,或是通話鈕。
方法三:再搭配居家照顧服務員的訪視。
最後,終於慢慢改善這個情況。
正如同我們養育下一代,如果過度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即便是能提供孩子富裕的環境、昂貴的才藝補習,但會不會也是換來對父母的不滿?
有時,我們會直覺地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照顧對方,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愛對方,著重這些外表上看似重要且必須的,但卻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感受。
■ 可能二:「老」羞成怒,這是面子問題
翰林伯已經九十歲了,他的獨生女兒遠嫁外國。在太太過世後,原本身體硬朗的他,自己獨居了一段時間。
但在上個月,翰林伯夜半如廁時,在家中跌倒,大腿骨折,所幸鄰居聽到聲響,呼叫救護車將他送醫。後來翰林伯接受開刀,住院數週。
出院後,女兒安排他入住堪稱高檔的銀髮安養中心。女兒還買妥各式復健器材,備齊了各家營養品,就是希望能讓翰林伯身體康復,在環境優美的地方頤養天年。
豈知住了三個禮拜,翰林伯卻因為適應不良,嚴重失眠而被安排前來看診。
接到安養中心通知的獨生女兒,也由國外趕回,陪同就醫,想了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翰林伯首先抱怨晚上睡覺時,中心不准他把廁所的燈光完全關掉,害他有光害,睡不好,但這其實是因為翰林伯晚上堅持起床如廁,照顧人員擔心若沒有光線引導,視線不良,翰林伯容易跌倒、受傷。
接著,翰林伯又抱怨廚房將他的飯菜切得碎碎的,「像給豬吃的一樣」。原來是照顧員發現翰林伯的牙口不好,常常會將無法吞食的菜留下不吃,因此體重偏輕,所以才準備細碎飲食。
仔細聽聽翰林伯說的話,他不斷強調自己「各方面都沒問題」,堅持「凡事都可以自己來」。
我想,癥結點可能就在他「不想服老」,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協助」,所以對於那些幫助他的舉動,多以抱怨挑剔的方式來抵抗。
這種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建議在處理時,需要適當地維護翰林伯的尊嚴,對於他的失能及退化輕描淡寫地帶過,然後巧妙地強調這些作為的好處或是必要之處,甚至編個他比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讓長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
舉例來說,可以對翰林伯說明,燈光是統一控制,規定都要開著,每間房都一樣,但或許可以為他換個光線較柔和的燈泡。
而飲食是營養師特製的,因為是女兒特別拜託的,為的是給他補身體,好讓他的骨頭早點長好等等。
這些抱怨,其實有時候是長輩們對自己老化、退化的怨嘆,如果子女能給予傾聽、支持,幫長輩找個適當的下台階,就能協助長輩逐漸地接受自己身心的改變。
■ 可能三:妄想作祟,講道理是沒用的
馮老從軍中退伍後,五十歲才經由相親結婚生了三個女兒。可惜太太年輕時就因車禍過世了,所幸三姊妹順利成長,並且事父至孝。
馮老伯伯晚年中風,後來又罹患了失智症。由於有吞嚥障礙的情況,需要特別製備食物,三姊妹都是輪班烹煮營養又好吞食的餐點給父親吃,不假手他人。馮老爹個性耿直,就是脾氣差了點,三姊妹都是婉言相勸。
某次回診時,三姊妹以眼神暗示我有話要說,於是,我請護理師將馮老支開去量血壓。
「醫師,我爸最近越來越難照顧,我們怎麼做都被罵。我們三姊妹為了照顧他,時常請假,也不敢去找全時的工作。我們自認為已經很盡力了,心理壓力很大,是不是也該要來看妳的門診?」
「妳們照顧父親真的非常仔細。到底是發生什麼狀況呢?」
「醫師,您也知道我爸不太能吃硬的東西,所以我們都會把飯菜燉煮得很軟爛。
「但他最近一直抱怨食物裡有渣渣,使得他吞不下去,說我這樣就是要謀害他。可是我用筷子撥開來檢查,什麼渣都沒有啊。他那一餐就生氣到不肯吃。
「我想這樣下去不行,昨天我特別熬了魚湯,然後用濾網撈了一遍又一遍,確定都沒有任何渣渣,才端給他喝。沒想到他喝了一口,就破口大罵,說有渣渣,說我想害他噎死。
「最令我想不通的是,我們煮的,他說有問題。帶他出門,去逛逛便利商店,買些微波食品,他卻吃得津津有味。」
女兒們邊說邊流淚,實在好委屈。
馮老恐怕是出現了失智症中的「被害妄想」,認為女兒們想害他,且認為食物可能被下毒,對食物充滿疑心,所以不論女兒們怎麼費心,都沒有用。
而微波食品是真空密封包裝,通常此類病患會認為這種比較安全,比較能放心食用。
聽了我的說明,三姊妹恍然大悟,終於了解並非是老爸爸挑剔,也不是自己廚藝有問題,而是失智的症狀所導致。
後來調整藥物,控制妄想。馮老的症狀減輕,全家又能和樂相處。
■ 可能四: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問題是他需不需要
大東因為罹患小兒麻痺,所以,從幼年起父母就最為關心他,他也打定主意不婚不生,要和雙親生活在一起。大東另外有三位手足,都已成家並且住在外地。大東的雙親過了七十大壽後,便開始出現明顯的老化現象。
大東非常擔心,他在心中暗自許願,一定要照顧好父母。
家中原本是母親掌廚,烹煮三餐,大東主動要求進廚房幫忙,可是洗菜被嫌不乾淨,下麵被嫌煮過頭。
大東的老爸平日最愛在外趴趴走,找朋友聊天,大東開始跟前跟後,老爸嫌他煩人。
有回老爸晚了點回家,大東到處打電話找人,差點就要報警協尋,老爸爸氣到說他小題大作。
大東很氣餒,他撥電話向兄長訴苦,抱怨自己盡心盡力,老爸老媽卻都不滿意。
大哥聽了,微笑地回應:「這不就跟你一樣嗎?小時候,因為你行動上跟其他人不同,爸媽擔心你上下學不方便,於是每天都去校門口接你放學。結果你吵著說你沒問題,要跟大家一起坐校車回家。爸媽擔心你被別人嘲笑,於是拿了醫院的診斷書,到學校去找老師商量,想讓你免上體育課,結果你抱怨他們太雞婆,最後你的體育課還拿全勤。就連你都找到工作了,他們還像偵探一般,假扮顧客在角落觀察,等被你識破後,你嚷嚷這樣很沒面子。」
大東被老哥一點,幡然醒悟。自己雖然是一片善念,想回報父母,但卻也像當年的父母一樣,關愛有餘,擔憂過頭,且矯枉過正了。
我建議大東,應該在父母能力不足之處,進行協助,而不是什麼都不讓他們做,這樣反而會讓父母的身體功能退化加速。
子女不妨試試讓長輩知道自己能提供怎樣的協助,再請他們有需要時,不吝提出,或許就能讓關係輕鬆些,彼此互助,生活更自在。
■ 可能五:不是你不好,是他心情不好
應該有不少人有這種經驗。你像往常一樣進辦公室上班,也像往常一樣工作,但今天老闆好像吃到炸藥,不停亂開炮。
你看大家冒汗,襯衫濕,於是拿起遙控器,調降冷氣溫度。老闆卻碎念說才幾度就忍耐不了,這是浪費電。
你轉頭,改打開電風扇吹。老闆又說這樣噪音太大,風吹得文件到處跑。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你才晚了一秒接起,老闆罵你上班不專心,萬一是重要電話怎麼辦。
而接聽顧客來電,你多講了兩句寒暄。老闆說事情講好就好,不要故意聊天殺時間。你把開會報告寄給全體與會者,老闆又碎念說電腦螢幕字太小,應該要印出來。你趕忙把紙本列印完成,老闆卻說誰要你印全彩的,這樣很浪費墨水錢。
連在開會中,你看老闆聲音沙啞,就順手倒杯水給他喝,卻被嫌矯情、拍馬屁。處處動輒得咎,你簡直想拍桌、辭職算了。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有一種可能,無論你做什麼,他都不滿意,那就是他「心情不好」。
有不少的長輩在老年期罹患了憂鬱症,或是出現憂鬱情緒,但他並不直接地說出自己「心情不好」,反而以「不耐煩、唱反調、雞蛋裡挑骨頭」的方式來呈現。
這種時候,不管你做了什麼,做得多好,你都可能踩到地雷,被炸得遍體鱗傷。
臨床上,常見與老年憂鬱症相關的身體疾病不少,常見的有中風(高達百分之五十的中風患者曾出現中風後憂鬱)、帕金森氏症(約百分之四十的患者會合併憂鬱症狀)、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疼痛的疾病(關節炎、腰背痛等)、癌症,使用免疫化學治療藥物或是類固醇類製劑等。
長輩可能是因為身體上的種種不舒適,情緒上的低落、憂鬱、不開心,從而出現行為上的煩躁不耐。
我建議可到老年精神科醫師處就診,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調整生活作息的職能治療等,這都可以改善情緒問題。
當一個人的心情愉悅起來,關係自然輕鬆、好相處,彼此的生活品質,也會大大改進。
若說,我們無法令世上所有的人都滿意,我想認同此話的人必定不少,只是這個不滿意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親友或是長輩。
倘若不管怎樣做,都無法獲得父母的滿意時,請記得,最重要的是初心。好話一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
以上文字取自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156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林孝平癌症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八卦
男人也會得乳癌⛔得了就很難活😨😱
#chu編:🔔乳癌不是女人才有的疾病,#快分享👉給你的爸爸、老公
每年10月是美國的乳癌宣傳月,相關癌症團體開始準備盛大的粉紅運動(thinking pink)預計在10月23日,美國將會舉辦「粉紅趴」的活動,號召民眾一起穿著粉紅色的服裝共同響應,然而這一系列的「粉紅色」活動,很容易讓人忘記其實「男性」也會得到乳癌,而且只要罹患幾乎無法倖存。
事實上,據統計,美國今年有2360名男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而且有430名男子因此喪生。儘管女性(1/8)得到乳癌的機率遠高於男性(1/1000),但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料庫資料顯示,男性若罹患乳癌,幾乎無法倖存。研究負責人喬恩•格雷夫博士(Dr. Jon Greif)認為:「可能是因為女性比較會有乳癌篩檢的想法,而且機關常呼籲女性定期作乳房攝影及臨床乳房檢查,萬一有異狀,能早期發現。」此外,據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艾琳•托馬斯(Eileen Thomas)的研究顯示,80%的男性受試者以為,乳癌是女性才會得的疾病。
女性會比男性容易得到乳癌的原因不外乎是雌激素分泌的因素,那男性仍然有乳房組織,其中也包含了導管(ducts),而某些細胞在這些導管裡也可能產生癌變,而且這些癌變的細胞若進入乳房的淋巴管,再進入到淋巴結,癌細胞就會經由血液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因此,男性乳癌大部分開始在導管,也就是浸潤性導管癌,其中約2%男性乳癌患者也可能發展成小葉癌。
目前男性罹患乳癌的確切因素還不清楚,但是有許多風險因素,男性和女性幾乎一樣。另外,如果有家族有乳癌病史,罹患機率更高,而且隨著男性年齡逐漸增長。據了解,男性診斷出乳癌的年紀平均68歲,而基因是最大宗的危險因子,吸煙、肥胖、酗酒與輻射也都會提高人們罹患乳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影片來源:ELLE
#乳癌 #男性 #致死 #罹患 #女性 #乳房攝影 #thinkingpink #乳癌宣傳月
乳癌防治基金會 乳癌防治基金會 The Breast Cancer Site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 Ruby林心如 胡婷婷,新一頁 張孝全 天心 新聞主播 陳海茵
林孝平癌症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停的在「離家」。小時候想要逃離偏遠的家鄉,長大後想逃離這個國家,「外面的世界比較精彩、比較漂亮」我們這樣對自己說,嚐盡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對於未來的想像都不是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家鄉,是很多人羽翼豐滿後,急著想逃離的地方。這裡沒什麼機會,卻有很多抱怨;家鄉雖然安穩,但沒什麼活力,每個人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安逸的過每一天;家鄉不跟你談夢想,只要你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平安回家就好。
1991年出生的Jordan,一直嚮往著歐美國家的一切,成績優異的他帶著英國碩士畢業的光環,離開台灣,在倫敦的金融圈,做著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
然而他的母親罹患癌症,讓他毅然放棄國外夢想的工作,他才發現千山萬水,都不及一條回家的路。
如果最支持你的人都不在了,
成功,又有甚麼意義呢?
23歲的Jordan,放棄了超高年薪回到台灣,在屏東的果園每天忙進忙出,只為研究最適合媽媽的飲食方式。他意外的發現,蓮霧中的萃取複合物對媽媽的身體有很好的效果。因為曾經離開台灣,反而讓他更確定、更了解,這片土地才是最好的地方。
他創立了一個最天然的保養品牌,背負著夥伴的期待,堅持初衷,傳遞這塊土地的美好與溫暖。現在的他依然在追逐自己的夢,只是他的夢裡多了一群人,一個家,一塊最美的土地。
如果人生到了最後一天,
你想見到的是誰?看到怎樣的風景?
那就是你該去的地方。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監製 林筠瑞
企劃執行 劉玉孝
社群企劃 宋家耘
文案撰寫 宋家耘、劉玉孝
動態攝影 林奇諭
助 理 林耿平
後期製作 林奇諭
工作人員 林子榆、朱婉寧、周凱隆、姜宗泰、余信衛、蘇雍傑
-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 : the.shirts.t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WljeI5yw9U/hqdefault.jpg)
林孝平癌症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播吧YT https://bit.ly/2TZO7ep
酷炫,琳妲,楊晨熙 愛貓生活不藏私 貓奴們準備好被萌翻了嗎!!
每週四晚上9點直播:https://boba.ettoday.net/videonews/148620
完整版請進:https://youtu.be/SGSskcyMC6w
ETtoday姐妹雲臉書同步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SISTER/
#酷炫 #琳妲 #楊晨熙 #果凍姐姐 #加菲貓 #皮皮 #摺耳 #蘇格蘭摺耳貓 #逗逗 #逗皮來了 #金吉拉 #小菲緹 #緬因貓 #愛貓 #寵物 #楊千霈 #直播 #精華 #姐姐不解事 #ET姐妹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B1RAS4xOXk/hqdefault.jpg)
林孝平癌症 在 支持週一無肉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中央健保局陳 孝平 副總經理、國民健康局吳秀英副局長、立法委員林德福、立法委員林鴻池、台灣 癌症 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等到場表達支持週一無肉日。 ... <看更多>
林孝平癌症 在 [新聞] M31董座林孝平逝世享年62歲-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1.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Kx62og
2.原文內容: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2021/01/10 14:49
矽智財廠 M31(6643-TW) 今 (10) 日發布重訊,董事長林孝平逝世,享年 62 歲,新任董
事長將另行公告,各項業務均由專業代理人負責,對營運無重大影響。
林孝平為半導體業老將,曾在智原 (3035-TW) 擔任總經理長達 15 年,為台灣開拓設計
服務營運模式,更帶領智原員工人數逾倍數成長,營收也締下新猷,離開智原後,在
2011 年一手創立矽智財公司 M31。
林孝平為人誠懇,先前為留住員工,被員工當面咆哮,曾強調,矽智財公司的資產就是員
工,因此做個能留得住員工的老闆,去年由於腿部舊疾復發,曾住院開刀一段時間,儘管
身體不適,股東會時仍親自到場,向股東、媒體說明公司營運狀況,凸顯林孝平為人處世
態度。
在林孝平帶領下,M31 去年營收續創新高,逼近 10 億元大關,達 9.81 億元,年增
12.88%,外界看好,M31 去年獲利可望首賺一股本。
3.心得/評論:
董事長辭世 但看了各家新聞皆未提及死因 節哀
台股矽智財三雄 力旺 M31 晶新科
前兩者股價都已經休息一陣子了 可以期待 是否會有類似嚴凱泰辭世後的裕隆漲停謝幕
另外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 林孝平董事長 同時也是晶心科的獨董及審計委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91.1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10289600.A.468.html
※ 編輯: jerry5020 (61.230.191.173 臺灣), 01/10/2021 22:48: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