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不該污名化,推動政策前,先從理解開始吧!」
今天是新任內閣總質詢,也是本會期的最後一次質詢。
同婚法案一週年了,對於蘇貞昌院長過去長期推動台灣平權,我們非常欽佩、也相當感激。其實,我們從民間朋友那得知,院長在 10 年前,也就是 2010 年,就曾主動去紅樓同志酒吧,試圖了解同志社群。
對於同志,從不了解到理解,進而幫忙爭取權益,最後一起通過歷史性的關鍵法案,蘇院長能做到這點,我非常感佩。
但是,社會上仍有許多人,正在被歧視、污名化,需要你我更多的了解。
「不知足」、「好手好腳為何不工作?」、「離他遠一點」、「領了殺人執照」,這些歧視標籤,至今仍狠狠地、牢牢地,貼在許多精神障礙朋友身上。
在今天的總質詢中,我便從這些歧視標籤開始談起。
一般人可能因為新聞報導精神病患的方式,常常直接將他們視為困擾、負擔,人們心中那些對於精神疾病的不理解、恐懼與排斥,以及隨之而來的歧視眼光與行為,都使得他們的痛苦不僅難以言說,甚至還必須小心隱藏身分。久而久之,除了面對疾病所帶來的苦楚和壓力外,也必須承受疾病被揭露的慢性恐懼。
不久前我曾舉辦了一場社會安全網的政策會議,許多朋友提供了寶貴的第一線意見,我們很珍惜也很重視,也希望能讓更多人聽見。
其中有一位心理工作者,他是精神失序者,也是使用精神醫療與心理健康相關資源的人,同時也曾是社關員。
他說,「對於精神病人,不能只是一個問題的想像,而沒看到一個人的價值。我們看不到一個病人如何努力當一個好媽媽,如何養孩子。我們看不到一個病人在暴力前有多少可能性但都錯接了。我今天有條件書寫是因為我真的很幸運,但我有很多時刻可能走錯路。每個人都有可能走錯路或是落陷,但我們要看到的是一條條的生命。」
身為病人的同時,他們也希望有能力完成其他角色,好好的當一個家人、父母、孩子、親密伴侶、員工,或什麼都不扮演,想好好成為自己,這些都是需要資源協助的地方。
另外,精神疾病家屬也和我們分享,目前精神醫療資源、家庭功能不足,社區的支持系統付之闕如,疾病惡化至需要社安網的地步,將難以避免。對精障者及其家庭來說,沒有得到相當的協助,卻在事件發生時成為眾矢之的,承受著輿論的汙名。
家屬是精神病患康復團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現階段的社會樣貌,家人生病後幾乎是由家屬承擔照顧,所以更需要給予家屬賦能的教育以及支持性服務。如果初發病時,我們能給予家屬更完整的衛教課程,讓他能踐行所學,並持續參加同儕支持的網絡,才能可能支撐家庭,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如常人般的生活。
我們該看見的,不是一個個問題,而是一條條生命。
失序經驗的發生及過程,非當事人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那樣的心靈黑洞。
若我們努力去同理,去趨近理解他人未知經驗的可能性,並且能夠展現支持的態度,投入資源去落實失序者所需的資源,才可能有機會真正支持失序者有尊嚴地與疾病共處、如失序者所願地去生活、就業就學。
但,回頭來看我們的社會目前對於心理健康投注的資源,其實仍非常不足。
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這些朋友所得到的症狀的確困擾著他們,但也因為這個社會的資源不足,導致這些人得到的幫助也不足,同時,家屬也因此照顧的非常辛苦。
分享完以上資訊後,我詢問蘇院長,是否能安排個時間,我們一同跟這群朋友好好聊天對話、彼此了解,讓社會能減少汙名、撕去標籤,讓他們的困境被了解,未來才能將資源注入正確的地方。
很開心我們得到院長的正面回覆。蘇院長說,「我們的社會,過去對這些朋友確實不夠理解。他們不是壞人、不罪大惡極,我們應該去理解、支持,讓他們真正成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並且也承諾,未來有機會,一定會去積極關心、理解他們。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應思聰的林哲熹曾說,「重要的是,跨出那一步去認識他們」。
未來,我仍會持續努力,希望能讓這些朋友獲得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協助。
在政策推動前,一起從更多的理解開始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大醫學系2012畢業MV『於是』 詞:汪書平 曲:呂冠緯 導演:何建翰、張為淵 監製:郭柏邑 音樂下載: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dJP1iu7vvTU9lRTZMSkRmQTQ/edit [音樂] 演唱(按演唱順序): 謝文統、楊子德、林秉...
林哲熹父母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這個月書量假使再繼續累積下去,可能就會介紹不完了,截至本月上旬的推薦書單早早列對完畢,卻一直找不到時間分享,剛好這個寒風颼颼又陰雨綿綿的周日早晨,或許是再適合不過的時機,這個月依舊有著形形色色的新作問世,一起來泡杯咖啡、挑本書吧。
⠀⠀⠀⠀⠀
先看看前幾天才聊過的本月選書,讓人想全書逐字抄寫的偉大作品《#滅頂與生還》,見證人類苦難及人類對苦難的反應,也是普利摩李維一生對納粹大屠殺思考的總結。身為人類史上最大暴行的倖存者與見證者,在往後四十年餘生中,作者無數次重返記憶中的集中營,持續地對惡加以闡述;秉持科學家的理性,從語言和哲學上去釋疑,一一檢視錯誤。尤其在滅頂者與生還者之外,還有許多人處於難以定義的灰色地帶,李維探究其中人類意志的脆弱本質,盡其所能去追求真相、見證與正義,對抗旁觀者對歷史的簡化及錯誤認知。多年以後,一個五年級小學生向普利摩李維提出這樣的疑問:「你為什麼不逃跑?」事實上,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你可能對人性失去信心。綜觀今日極端主義升溫,這本書猶如一道屏障,每當政治暴力又起,警告我們勿忘用見證者的眼光去檢視。這件事既然曾經發生過,就有可能再次發生。光是回憶不夠,要時時保持批判。
⠀⠀⠀⠀⠀
再者是近日舉辦贈書活動的 Deborah Heiligman《#梵谷兄弟》(這兩天比較忙碌會盡快找時間公佈得獎者),不同於多數傳記的刻意抽離,此書著眼於人性與情感面,從梵谷兄弟的共同起點開始鋪陳,一個性格像父親,一個像母親,他們就像太陽與月亮緊緊牽引,成為對方的經濟支柱與精神導師,有過磨擦,有過爭執,有過計較,有過懷疑,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歡而散後漸漸領悟到生命中那些不容改變的事物,對藝術的熱愛與對世界有所貢獻的初衷,讓他們總在關鍵時刻接住即將墜落的彼此。作者清楚爬梳了梵谷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優雅的散文細膩地織出梵谷兄弟的人生故事,不僅刻畫出梵谷滿腔熱情卻被人視為古怪的性格、他受難的歷程、他的鄉愁、兄弟深刻的情誼與奇妙的命運,也帶領讀者一窺藝術傑作誕生的背景、梵谷如何揚名於世,以及精神病患在那個時代的處境。細細讀來,時而引人深思感嘆,時而令人動容。
⠀⠀⠀⠀⠀
還有久違的兩本沙林傑作品,《#法蘭妮與卓依》與《#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法蘭妮與卓依》為沙林傑捕捉青春殘影的兩篇成長小說,關於受夠自己老是得痛恨所有人,也受夠了自己沒有勇氣去成為一個無名小卒。青春,是只能去感受,而不能去剖析的世界,法蘭妮和男友一起吃午餐,兩人在討論人際關係與學校課業的對話之間,漸漸僵持不下,法蘭妮突然昏倒送醫,醒來後發現自己精神崩潰。卓依重溫哥哥巴迪往年在信中對他演員生涯的鼓舞,在和母親的爭吵與手足的對話中,反覆思索心靈的寧靜。同屬格拉斯家族七兄妹的法蘭妮和卓依,他們發現自己相信的事物,和這個世界是多麼不同。《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是沙林傑晚期代表作,延續〈看香蕉魚的好日子〉中結束生命的男子故事,那是場人聲嘈雜的婚宴,眾人紛紛談論著缺席的新郎西摩。那是部被主人遺留於人世的日記,寫滿逝者心靈的呢喃與試著找到出路的思索 ── 生命有限,我們能夠在藝術的創造中企及永恆嗎?
⠀⠀⠀⠀⠀
整批書籍當中,數一數二期待的大概莫屬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 John Berger 思索生死、苦難與愛的小說《#婚禮之途》。一對暌違十年未見的伴侶買好禮物,一個從法國出發,另一個從斯洛伐克啟程,前往義大利參加一場婚禮。他們的女兒妮儂即將結婚,但是醫生也宣告,23 歲的她會在幾年內飽受愛滋病折磨,最終死去。遺世獨立的小村裡,一場宛如被施了魔法的婚宴正在進行,在音樂、美食與祝福中,所有失落與受難的靈魂都再度看見了生命的歡娛。美麗又活潑的妮儂被父母和所愛之人環繞,丈夫吉諾堅定的步伐在風中牢牢地穩住她,她知道他們會一直共舞下去,彷彿沒有任何事情能威脅他們。儘管通往婚禮的路途,也同時朝向死亡,也許生命的終結並非悲劇,而是一場慶典,「神在我們的無能為力中與我們站在一起。」他們懷抱對生命的深情,在生命殞落之前,擁抱、深吻,隨音樂光腳起舞。《婚禮之途》出版於 1995 年,生命的有限與殘酷令人心碎,但他以敏銳、纖細的感受力,將人和世界的緊密連結表露無遺。這篇如詩的小說,是作者見證生命流動之時,對儀式、旅行、苦難與愛的思索,也是他晚年最令人動容的一部小說。
⠀⠀⠀⠀⠀
同為麥田出版值得推薦的兩本新書,其一是日本國民大文豪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俳句連綴式小說,行文絢爛多彩,奇思妙想屢屢湧現,不但是竭盡自身文學才氣、一生懸命的專業作家處女作,也是一部考驗作者寫作技巧和耐力的轉型作品,挑戰譯者專業的經典文學。外交官的女兒藤尾,學識出眾、談吐優雅。父親死後,為了從同父異母的哥哥手中奪取遺產,母親催她成婚。然而,藤尾對父親生前所決定的婚姻並不滿意,與還未有美好仕途的未婚夫相比,她更願與一個雖然貧困卻擁有極高榮譽的詩人交往。她沉迷於詩人為己傾倒的虛榮感之中,卻未料到一切都是假象,得知真相的藤尾難以接受,卻再也無法回頭。
⠀⠀⠀⠀⠀
另一本為歷史書寫名家陳柔縉首部時代小說《#大港的女兒》,以日本時代高雄港為舞台,細膩又大器,刻劃近代台灣百年流轉,並寫出高雄的女兒如何不服輸,在異族的腳下、在異國的天空,一步一步不停歇,衝破困局,活出自己的名字。1945 年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天,一個時代終了。原以為的光復,卻是讓愛雪迎來兩次椎心的離別,父親被迫逃至香港,自此音訊全無;丈夫也因遭舉發為異議分子,遠走日本。她原可以赴日念大學,原可以是醫生太太,卻被政權捉弄變形。然而,她毫不回首顧影自憐,相隔幾年也來到日本,先後在田園調布做衣服貿易、在渋谷開食堂、連鎖洗衣店,乃至於接手製藥會社,只為扶贊丈夫全心投入海外台灣人團結運動。女性也可以勇往直前,成就很多事。愛雪濃烈的生命力,她的勇敢、她的內斂、她的果決,無疑側記了一個時代的人物影像。
⠀⠀⠀⠀⠀
另外,也相當好奇這本無法忽視的翻譯小說,匈牙利國寶級作家瑪格達薩柏經典之作《#門》,一位渴望全心投入寫作,無暇兼顧家務的女作家,在朋友推薦下聘來一位工作能力超乎常人的老太太管家。老太太平時獨居在一間大門始終上鎖緊閉的公寓裡,任何人來訪都只能停留在門廊,且屋子裡總是飄出消毒漂白水的氣息。一個是目不識丁的農民階級管家,一個是信仰著文字的知識份子作家,個性與觀念天差地遠的兩人之間衝突不斷,卻仍在延續了近二十年的主僕關係中發展出一份相互依賴的愛。但隨著女作家期盼已久的文學成就與名望突然降臨,一場毀滅性的風暴也在上鎖的大門後悄悄成形。
⠀⠀⠀⠀⠀
以及 2019 年被譽為德國最美麗的書籍《#逝物之書: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在台出版,以十二篇散文講述曾經存在世上,如今已永遠逝去的事物,借用紙張、墨跡、語言,召喚記憶,與消逝抗爭。世界歷史中充滿了許多早已消失的事物,也許是肆意破壞,是失落在時間的洪流中。Judith Schalansky 以生花妙筆為自然物與藝術品列出一份失物目錄,例如莎芙戀歌、拆除的共和國宮、滅絕的老虎物種,或者太平洋一座已然沉沒的島嶼。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旁觀者,與消逝抗爭,如老人在提契諾森林裡累積人類的知識,廢墟畫家創造了未曾出現過的往昔,年老的葛麗泰嘉寶漫遊在曼哈頓,問自己何時可能死去,以及作者在自己童年的空白中,尋找沒有歷史意識的東德蹤跡。
⠀⠀⠀⠀⠀
英國浪漫奇幻小說《#裝幀師》也相當引人注目,如果這世上有一本書,能夠抹去你的悲傷、使你忘卻痛苦、為你永遠隱藏一個祕密,你是否願意不問代價,縱身一試?一封神祕的邀請函,硬生生把艾墨特和家人拆散,被迫成為女巫的學徒。女巫其實是位手工書裝幀師 ── 這是個喚醒恐懼、迷信與偏見的謎樣職業,因為在看似尋常的書頁上,可能是你最黑暗的祕密。艾墨特將學到如何製作精美的手工書冊,而每一本書都是心靈的獨特印記:回憶。不論想忘卻某事或抹滅過去,裝幀師都可以幫忙,你的回憶將安全地儲藏在一本書裡,不論有多可怕,你永遠不會記得它。在裝幀師不見天日的地窖中,成排書籍藏著無數故事,也引來有心人的覬覦,就在危急時刻,他意外發現一本書上竟寫著自己的名字,艾墨特何時走進這裡?而他的書又藏了什麼難以啟齒的痛苦回憶?
⠀⠀⠀⠀⠀
私心好奇此本影響奉俊昊最深的推理小說:Nicholas Blake《#野獸該死》。所有的一切都起源於一場車禍,這場車禍撞死了一名小男孩,車主肇事逃逸。小男孩的父親法蘭克卡恩斯悲痛欲絕,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念頭,只有殺了真凶,為兒子報仇。然而,警方卻對此案毫無頭緒,同時他還收到好幾封恐嚇信函,在無法相信任何人的情況下,身為知名推理小說作家的法蘭克決定靠自己找出凶手。他隱姓埋名,將自己想像成凶手,一步步探尋蛛絲馬跡,終於來到了真凶身邊,並展開一起無人知曉的完美謀殺計畫。詭異的是,在法蘭克預謀犯案那天,形跡敗露的他行凶失敗,該死的人卻還是死了,代表另一個不知道兇手是誰的殺人計畫成功,成為頭號嫌疑犯的法蘭克為了洗清罪嫌,請來私家偵探奈丘史川吉威協助探案,於此同時,一場居心叵測的謎案也於焉展開。
⠀⠀⠀⠀⠀
《彼岸之嫁》馬來西亞華裔暢銷女作家朱洋熹也迎來第二本小說《#夜虎》,據說老虎如果吃了許多人,就會化為人形,置身於人群之中,此書背景設於 1930 年代的馬來亞,結合當地的白虎食人傳說,敘述由一節斷指展開的解謎之旅。帶我們進入的世界有僕人和主人,有古老的迷信傳說和現代的理想主義,也有手足的競爭和禁忌的愛情。然而在這個處處驚奇、不斷推進的故事深處,更是一個孩子和一名年輕女性深刻的成長故事,他們一次次探索,在那個寧可隱身其中的社會裡尋找自己立足之地。
⠀⠀⠀⠀⠀
另一方面,日本推理大師橫山秀夫睽違六年的全新小說《#北光》以「家」為核心,完美揉合設計、建築與懸疑元素,一次又一次逆轉的真相,喚起每個人對「家」的念想與眷戀,從謎團中找回「親情與救贖」。建築師青瀨在業主授予的充分自由中,將畢生對於「家」的想像化為現實,蓋了一棟獨一無二的木造房子,坐南朝北,盡情納入北邊的光線。不料交屋四個月後,他愕然發現,這個理想的「家」竟空無一人,只留下一把德國名設計師布魯諾.陶特的椅子。早該入住的業主一家人為何會憑空消失,又為何不肯住進他精心設計的屋宅?沮喪失落的青瀨決定追查真相。在此同時,他還協助事務所處理一個美術館的大案子,兩頭奔忙,儘管焦頭爛額,但在整個過程中,他不斷回想起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和不同的建築對話,思索家人與家庭真正的意義,不但為美術館完成了動人的設計,還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秘密。
⠀⠀⠀⠀⠀
不容錯過的吉本芭娜娜再推出《#小幸福寶典》,為日本刊行百年的《婦人公論》雜誌撰寫超人氣專欄集結成冊,從第一篇寫「種睫毛」的好處,居然是種的時候可以睡覺,寫到最後一篇「創造幸福」,吉本芭娜娜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光看她的生活方式,就像在用言辭讚美某人」的那種人。全書收錄 46 篇專欄隨筆,以「幸福」為主題,談論生活、家人(還有烏龜、貓奶奶貓爺爺和愛犬)、朋友、職人,及以工作為核心的人生哲學。本書集結吉本芭娜娜畢生的文字菁華。當下沒注意到的感受,事情過後回想起來才會發現,這種微不足道的幸福,像石頭、雜草般遍布每個人的生活,不起眼卻生命力旺盛,每當脆弱或不安來襲時,若能一念間緊握手心,就足以成為安定自我的力量。
⠀⠀⠀⠀⠀
最後是極度扼腕、拍完照才發現忘了放入裡面的知名音樂才女鄭宜農新書《#孤獨培養皿》,此書為她的首部私我書寫,用鑷子將一段聲音、一句話語、一種味道或一節觸感,截下生命的某某故事做成玻片,放到回憶的顯微鏡下仔細觀看,平行凝視是時間單位,橫切面則能理解它的空間,把它縮得很小很小,或許便能夠一覽它的色彩與結構:幼時養的狗狗阿毛教導她無私的愛、老家羅東的房間裡驚異發現恐懼的聲音、在陽剛玩具間揣揣不安的異感認同、青春期的舞蹈是無法抑制體內對凝鍊的追求等,25 篇散文,25 種孤獨的培養皿,不僅是鄭宜農的故事,同時也包容他人的、形形色色的、千千萬萬的關係,在其間對話,在其間嚴肅地面對自己,使他與她與它,無論來自哪種樣貌的培養皿,都終將因理解與被理解而趨於完整 —— 她滋養一個又一個,孤獨,卻從不孤單的靈魂。
林哲熹父母 在 林哲熹 JC Lin Facebook 八卦
【JC Talk】
-
你們知道我以前其實朋友很少嗎?
脾氣太壞了大家都會怕
還好現在成熟了一點
性格變了才開始交到朋友
-
介紹我最近交到的朋友
Uniqlo,聽名字有點像日本人齁
還真的是
我對他其實一直蠻有印象的
簡單舒服好相處,該帥的時刻也沒在客氣
除了很會穿,最近展現生活品味也是有模有樣
好啊都給你帥
-
最近他邀請我參加他的派對
他很大聲跟大家介紹:
「他是林哲熹,我的品牌好友!」
心裡一陣感動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有朋友,真好!
-
【 好啦認真介紹 】
Uniqlo ATT 4 FUN信義店 今天10:00盛大開幕囉!
很喜歡店舖裡很多對生活的提案和記錄足跡的光廊
每天都有好玩活動大家要去參加噢
Happy hour是我負責介紹的肯定要再說一次。
謝謝當天好夥伴 温貞菱 Wen Chen-Ling 一起玩
還有 Ruby 劉馨如 的完美主持
也感謝 Uniqlo Taiwan 所以工作人員的細心照顧!
-
Thanks to
#uniqlo
Makeup #侑君
Hair #Ricky
林哲熹父母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評價
台大醫學系2012畢業MV『於是』
詞:汪書平 曲:呂冠緯 導演:何建翰、張為淵 監製:郭柏邑
音樂下載: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dJP1iu7vvTU9lRTZMSkRmQTQ/edit
[音樂]
演唱(按演唱順序):
謝文統、楊子德、林秉毅、葉俊宏、陳至翔、陳政瑋、黃晨祐、林玉容、曹玉婷、黃子晏、呂冠緯、黃資堯、陳勇仁、張為淵
歌詞(附註原唱姓名):
於是金山夏天 天使主人遇見 (謝文統)
於是那apple days 到深夜 (楊子德)
宿營學伴福隆的海邊 選課社團排好長的隊 (林秉毅)
每段下午每一座獎盃 都青春萬歲 (葉俊宏)
於是日月如年 共筆不停出現 (陳至翔)
於是病理玻片 到深夜 (陳政瑋)
他和她相戀誰又分別 不停被問選科沒
會徬徨想被了解 (黃晨祐)
杜鵑花開又謝 白袍一件一件
椰林大道 醫學院 誰的面容眼前身邊 (林玉容)
從前我們遙遠 也許往後不同
竟一起擁有 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 (曹玉婷)
於是哭笑變得珍貴 記得每一個日夜 (林玉容)
這些年 有你我不累 (曹玉婷)
於是走入醫院 面對每段輪迴
於是九五九五 到深夜
接不完的pa太多晨血
學習活著和道別
突然間我們畢業 (黃子晏)
杜鵑花開又謝 白袍一件一件
椰林大道 醫學院 誰的面容眼前身邊 (呂冠緯)
從前我們遙遠 也許往後不同
竟一起擁有 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 (黃資堯)
於是哭笑變得珍貴 記得每一個日夜 (呂冠緯)
這些年 有你我深邃 (黃資堯)
白色巨塔層層疊疊 (呂冠緯)
飛落在塔裡的蝴蝶 (林玉容)
一盞燈火多少掛念 (黃資堯)
照亮如煙的過往和明天 (曹玉婷)
生命太苦笑容因此太美麗
道路自己決定 (陳勇仁、黃子晏)
杜鵑花開又謝 (呂冠緯)
白袍一件一件 (黃子晏)
椰林大道 (陳勇仁)
醫學院 (曹玉婷)
誰的面容眼前身邊
從前我們遙遠 也許往後不同
竟一起擁有 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
於是哭笑變得珍貴 記得每一個日夜 (張為淵、黃子晏)
這些年 我和你
在這裡 蝴蝶都飛起 (陳勇仁)
杜鵑花 開又謝 醫學院 這些年
我和你 在這裡 都飛起 (大合唱)
音樂製作
Acoustic Guitar:呂冠緯
Piano:呂冠儀
Drum:呂冠緯
Bass:呂冠緯
編曲與音樂後製:呂冠緯
錄音:呂冠緯
[影片]
演員(即本屆畢業生):
周佑同 曲新蘭 林志豪 楊允中 戴瑞億
施顯學 陳滄堯 林雨蒨 蘇俊翰 王俞鈞
潘建廷 曹玉婷 黃信豪 林介昊 蘇騰葳
林維安 蔡欣熹 王美婷 陳天華 簡睦旼
許仁毓 何孟穎 何柏翰 張克平 陳子堯
曾奕騰 涂怡安 俞鈞仁 黃子晏 林信男
張楷杰 陳勇仁 陳至翔 呂冠緯 胡明原
黃明山 徐智罡 張佑謙 段逸欣 黃裕城
謝文統 李英慈 何建翰 吳宗達 林士涵
林欣穎 邱敬棠 馬思斌 林勝彥 陳怡君
施銘峰 陳論哲 林秉毅 陳鵬宇 張世正
王又德 葉品宏 陳昱傑 黃楚軒 馬家豪
陳柏廷 黃威勝 陳政瑋 鄭喬峰 侯沛羽
王鈺維 李宗霖 黃俊傑 郭柏邑 洪肇澤
王士綱 張凱評 陳聖欣 劉子弘 張為淵
許文瑋 林軒維 黃晨祐 楊子德 陳秀婷
吳柳樺 張育興 陳乃綺 王愷君 黃冠霖
馬承楊 張逸閔 葉俊宏 吳伯軒 許力中
龔柏榕 鄭勝允 王俊傑 蕭文鈺 陳昶宇
李嘉瑋 林冠宇 康竣閔 蔡岳呈 吳懿桓
汪書平 沈宛臻 黃資堯 莫麗雯 張逖文
劉傑翹 黃威文 王慧妮 吳旻達 葉詩帆
林玉容 蕭庭毅 鄭敬文 林詩怡 丁思文
賴彥伶 廖君樺 羅舜駿 吳沛燊 吳崇丞
高承詣 李伊真 徐瑋澤 蕭全佑 傅薰儀
黃建融 潘恆宇 凃耿華
特別演出:
李柏青、黃士修、邱為則、劉瑋、張恆豪、陳柏松、林紀廷、吳正友、呂氏父母、路上搭訕的阿姨
劇本:
汪書平 呂冠緯 張為淵 郭柏邑 何建翰
攝影:
呂冠緯 何建翰 張為淵 李英慈 何孟穎 陳柏宏 莊忠源
剪輯與後製:
何建翰 呂冠緯 張為淵
特別感謝:
陳麗卿小姐 提供縫紉機
得勝者文教 提供教室供拍攝
台大醫學系100級學弟妹 提供排隊人潮與籃球賽對手
台大病理科 梁景雅小姐 提供病理玻片室空間
台大國企系 蘇詠心學妹 提供中山女中制服
台大醫學系 湯書宇學妹 提供師大附中制服
台大醫院5D病房
黃麟雅小姐 提供 爵士鼓一套
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蔡東明學長 開放刀房空間
台大醫院公共事務室 提供 台大兒童醫院一樓鋼琴
姚均衡醫師 陳明月小姐 提供 梯子一組
台北靈糧堂尼希米小組 陳柏宏 莊忠源 弟兄 免費協助合唱錄影
台大醫院教學部 林依伶 助教 與 台大醫學系系辦 張以雯 助教
協助大合照照片與借用大合唱舞台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