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士初到台灣時,
曾經被譏諷是要用台灣的健保。
實情是人家根本還看不上健保😂😂
台灣的健保是犧牲壓榨許多第一線醫療人員得來的「成就」
如果有其他資源的人,其實也有不止健保一種選擇😁
如果沒有其他資源,只能有健保一種選擇的人,
必須籲請大家不要隨意浪費健保資源。
尊重第一線醫護人員。
不要搞到「免錢的最貴」
當免錢的賠本生意,做到需要讓大家吃藥效差的藥,醫護人員沒有做醫護人員的初衷時。
最寶貴的生命就沒有守護了。
黃醫師敬上
《李博士每日英文俚語》“UHI - 台灣健保”
==對外國人來說誰稀罕健保呀?===亂保,惡保,賤保,虧保,嗆保,災保,危保,濫保,差保,藥保,崩保,壓保,荒保,暴保,欺保,疲保,漏保,騙保,苛保,亡保,枯保,亂保。
2017底搬來台灣定居因為接受了聯合報的訪問,報導了一個很轟動的題目 “李敖女兒李文:台灣老了、窮了、落伍了 8/14/2017 ”引起了社會的巨大的評論。大部分去過住過大陸的人懂我在講什麼,很多井底之蛙就開始罵我了。用的最多的字眼是 “有本事不要拿健保啦,” “女黃安啦” (我在北京跟他做過節目,不懂為什麼要他在攝影棚裡老是要帶墨鏡)。那時候我不懂什麼是健保,因為我40多年沒有來過台灣長住。現在我來曝光為什麼很多“高端”老外像我根本不稀罕健保,寧願要國際保險:
1. 國際保險好處是 - 西方式的環境和服務,是醫生接待你而不是你等待醫師,不是醫生在一個小時內看30個病人,都是1:1,時間很多的。英文對話/表格,乾淨,設備新,不用想“難民”一樣的等待。也不會看病看到一半有其他的病人突然的打擾。看到可憐的醫生和護士們過勞和僵硬的臉。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像AIG,ING安泰, Prudential,Pacific Prime 都可以保台灣區,可以他們不一定有 direct billing (直付保單,一分錢都不用付,醫院每一個月自己跟保險公司寄賬單。)少數的國際保險跟我用的XX公司一樣是可以不用帶錢看病。 當然一個月要付將近2萬萬新台幣不便宜 (包括牙齒/體檢/眼科,一年上限是大約新台幣5千萬),不過買的是心安,安全,衛生,乾淨,尊重和服務。其實假如在一年做完了很多項目也就“賺回來了。” 其他有可能會有DB的是:Cigna, AETNA,AAIT,Bupa,GeoBlue,HTH,Seven Corners,Healix,Colva -S。 IPA,SOS (直升機服務)
2. 因為要拿我的無戶籍的身份的時候,必須要去很多醫院做體檢(一共三次),第一次去了台灣的幾個有名的醫院,看到的醫院實在不敢恭敬,會聞/看/摸/踩到:蟑螂,垃圾,大小螞蟻,大小蜘蛛,大小蟲子,蒼蠅,蚊子,灰塵,便當在桌子上,噪音,不會英文,垃圾箱沒有蓋子有異味滿出來,霉斑,骯髒,凌亂,爆滿,等待,要投訴到榮總的神經內科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醫生根本不理會,漏水,老舊,蜘蛛網,污點,油漆磁磚壁紙脫落,茶葉蛋跟其他奇奇怪怪的食品混在一起的惡心的異味,臭臉待遇,可怕的電視節目/廣告,中式英文標語,電梯樓梯老舊,員工大嗓門八卦等。很多貪小便宜的病人根本不是真正的病人,打一個噴嚏就去排隊拿免費藥了,蹧蹋,霸佔醫療體制,可憐的醫生,護士們極度勞累,整個UHI都快破產了。好好的一個system被心態惡劣,素質低,氾濫,貪小便宜的刁民們和怕事的體制打敗。
3. 大陸的老外,台商多,國際500強會上保險給員工們,自己也可以買私人保險。台灣的經濟必須要好起來。看看一個小小的保險就可以看到台灣的不足呀。 很多國際保險公司根本不要來台灣因為沒有市場! 害了我要回去大陸的老國際保險公司續保。人家老外要搬去大陸很多都是很不願意的,誰要去污染/不穩定/不文明/監控/沒有言論自由地方?大陸的國家500強公司假如不給免費國際昂貴的保險,福利,司機,別墅,車,傭人,保母,國際學校學費,國際搬運費,誰要去呀?這邊很多都是垃圾窮老外,逼不得已趕快取一個台灣妹,拿到APRC ARC居留證/永久居留證就可以拿到健保了。老外的級別很大哦。
4. 可怕的是很多好的牙醫/醫生也不接受健保,很多項目都要自己付,不是什麼都是free的。高端醫生看到拿健保好像看到是二等公民的病人要來了,拒看。老爸最後在榮總一年要自付200多萬的費用,健保付了大約100萬. 以前老爸常年幫我付保險的時候在北京,在美國上大學/教書也都有買30多年的保險,包括意外和人生(有人會嫉妒自己家人只能拿健保哦呵呵),我就勸他買我這種保險,他沒有聽。他生病的時候我希望他可以去美國治療比較腦癌在那邊有更先進的治療。他也沒有聽。有時候像一輩子賺錢養家,最後也不能自己辛苦的錢(錢最後也不是他的啦)給自己更好的treatment。可憐的老爸。
5. 有一些網友跟我抱怨為什麼要健保有一個不可思議的規定就是要逼著太太們(沒有工作是一個家庭主婦)跟隨先生,要先生付費用呢?為什麼自己不能自付?(聽說公司付的話健保賺的錢比較多,要不然健保已經虧本了)那假如先生有暴力傾向的話,太太必須要忍受嗎?這個法律有點奇怪。問了健保他們說太太可以寫一個聲明說先生有家暴才可以自己付健保。
6. 為什麼要逼著老外拿到了ARC以後6個月,公司必須要給你上健保? 要不然自己在戶籍地必須自己上。就是每一個人必須強迫要有健保,不像國外和大陸,自己可以買任何的保險,不關政府的事情,很多根本沒有保險的人政府也不理你。
7. 諷刺的是,假如你是暴發戶不要去“農民,菜市場式”的醫院的話,要去我們去的國際部門還不行呢。因為他們只收外籍人士。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台籍的人有雙重國籍的台商,大陸的公司會免費幫你保國際保險。
8. 不幸的是假如有一天我決定要選立委的話,我必須要放棄我的美國身分,我就不能用外國保險了。
9. 不要以為像新光財大氣大,有很多錢可以自己蓋醫院,不管你有多麼昂貴的大大小小儀器也比不了外國的優秀頂級醫生過來工作。你不可能養得起,人家也不一定上看得上你,就像北大,清華,台大,國際學校,所謂的一大堆米其林餐廳一樣,好的教授,主廚不一定要來亞洲工作喔。 我做了一個統計,有名的醫院在台北,我沒有看到歐美國家的外國醫生,95%是台籍,有些也沒有在外國培訓/上過醫學院,一些有上的大學也一般。大陸有一大堆的歐美醫生讓你挑選。不是說台籍的醫生不好,有些也培訓過在歐美國家,不管醫學院好不好。不過有些外國人prefer看歐美的醫生因為習慣和不會有的文化差異。(一直對新光集團很反感,從新光百貨公然讓以色列猶太人騙子們賣保養品到陽明山的豪宅的很不專業的管理,兩個酒店式公寓傑仕堡)
10. 今天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長見識,不是炫富也不是賣弄,只是給大家有另一個層次的參考.商品有很多種,但是大家知道的就是只有國內的,所以我在在美國/北京居住的經驗,提供大家不同層面/不同產品的參考, 拓展國際視野
11. 聽健保局的人說很多拿雙重護照的台灣人假如真的不要健保的話,(有些在美國已經有保險了,不要兩邊付錢)可以用“美國護照出境,” 這樣慢慢的健保就會自己cancel掉了。只要你有戶籍,隨時可以恢復。
12. 我先生20多年,缴了全民健保費,没有用過健保,每10年還發給他感謝狀呢。因為很多台商在大陸和美國也有保險的。所以假如他不是台商的話搞不好我們去看病很難在一起看,因為他沒有外國護照就拿不到國際保險,只能拿健保看病了。
13. 台灣醫院的一些國際醫療部門中心有自己一個“list”,上面有比較“好”的“有國際經驗的醫生提供給他們的客人。
14. 假如有些人拿不到國際保險,可是不要忍受健保的環境,可以多付1500TWD給特別的服務台就不用等,有專人接待和服務。
15. 有哥大校友剛好在國際部門上班建議假如我根本是一個很少生病的人,不必花那麼多錢去續保國際保險。可以選擇用健保的時候付1500TWD的服務費我的國際保險的好處是很少要多付任何的費用,可是健保需要。假如我需要每一個月拿很多藥的話那有國際保險很划算。每一個醫院都有他的優勢,骨科啦,腫瘤啦。算了一下,假如我續保要付大約15萬TWD一年,他們幾乎全部病都保,不要自付很多錢, total coverage is RMB 10,000,000 (TWD 5000萬) 我能用的(不生病的話)就是眼睛,牙齒,體檢,MRI/PET/CT/xrays,藥物,針灸,睡眠therapy是大於14萬,所以基本都“賺回來了”。當然我不支持“氾濫”保險公司。
16. 很多醫院會付多一點錢給看健保的醫生過來看國際中心的客人,看病時間也會多一點。要不然醫生不會有“好臉色”,時間跟健保一樣的短。他們會說我每天累的像狗一樣,你給我同樣的薪水為什麼要我離開健保地帶去看一個拿國際保險的病人呢?
17. 目前據我所知,每間醫院的IMC收費都是本國病人的1.4-2倍,因為就診期間多會配備專人帶診引導,跟一般健保陽春麵規格不同~ 是不是我的國際保險費付給了過勞的醫生/護士更好的“招待”呢?那也可以的因為他們很幸苦,不過聽說是給醫院不是給IMC的,大部分應該還是回給醫療科。
18. 因為我過來台灣一直很關心台灣的有各種“精神病”的狀況,從ADHD到schizos等,希望大家好好的利用健保有cover的精神病科。不要再怕丟臉,無知,沒有勇氣了。
19. 研究了四個我可以認識的有國際部門的醫院,其實都大同小異: (有些國際部門晚上根本沒有門診 ) --臺安Adventist Hospital :最貴的醫院,英文網路做的最好的,電話不太接聽,是AIT(Aetna保險)和TAS 台北美國學校(Cigna)的員工的簽約醫院。英文不錯。 醫生可以過來國際部門看病不過有特別儀器的地方比如眼科等,病人需要過去健保區看病。 -長庚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System:可以插隊當天做MRI等,綠色通道不用等待,有護士帶路去每一個地方包括結帳,可以加護士的line/wechat。 林口的地點太遠 。 -新光Shin Kong Hospital:有最齊全的儀器,私人VIP通道,隱私從停車場上去。專科的醫生太多了,所以一個項目會分的很細導致我要看很多不同的醫生。 -萬芳 Wan Fang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英文很好,有比較國際化的醫生的名單護士可以幫你先挑選。 文山區很不國際話,路道狹窄,計程車服務很local。 -台大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英文一般,醫生太忙,連自己的人都不推薦自己的國際中心。基本都跟健保的人在一起,唯一的醫院在我的國際保險的名單上不能用保險卡就好了,醫院需要跟保險公司確認以後才能用卡付錢。 --榮總根本不回email和電話(5個部門),打到IMC不是人手不夠就是什麼都不知道要不然留言不回。因為對神經內科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醫生很反感,投訴到投訴部門部在1年半以前根本不理會我的問題,所以不要對他們的抱什麼希望。
==看看美國在台協會AIT的美國公民的官網怎麼友善警告台灣的健保和醫療體制:
1. 台灣醫生要看太多的人,壓力大,看病不像美國會時間長給病人的時間長和細膩。很多次一個醫生要在一個小時內看30個病人!
2. 有些病人只是去拿藥而已,所以要有心理準備要等很久。你會感覺到不舒服的擁擠。
3. 我們有收集一些有外國背景的,會英文的台灣醫生給美國公民提供。
4. 當你去醫院的緊急室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不像在美國的病人,台灣的病人是到處躺的,不是坐著。所以會看到很多擁擠的病床。
5. 在美國居多醫院有trauma centers重大創傷及急症中心,可是在台北只有4個醫院有。
6. 119的急救車跟美國是完全不能比的。司機是不會說英文的,調度員會判斷那一個病情比較嚴重才呼喚救護車。不要要求會看到像美國的救護車裡面的高科技救人的設備和有高級醫療人員接受先進的訓練。很多的司機連培訓都沒有。高等的搶救復活EDT的技能不像美國的的緊急急救情況下的醫務職務。台灣高級生命支持服務的人員送往醫院路上進行治療措施也沒有辦法跟美國比。還不如自己坐車去醫院。有些救護車會帶你去最近的醫院不是你要去的。 很多馬路上的車也不會像美國一樣的避開的。
7. 有些台灣的醫院只看外國人的,不收健保卡。只收現金,信用卡和外國保險。
8. 很多台灣的醫院是要有家人在旁邊打理,睡在旁邊和照顧。自己要帶毛巾,廁所紙,肥皂等地用具。地板,牆壁和醫療器都髒和舊。在美國照顧病人是護士不是家人的工作。
9. 很多醫院沒有英文標誌和表格。外國人要註冊會感覺到複雜,混亂,苦難,痛苦,擁擠。去每一個部門都要拿號碼和等待(塑料椅子上)
So there you go,今天我的post應該沒有人寫過。我問了一些台灣的“國際品牌的保險公司”,醫生們,他們都不知道還有這會事。不可思議吧?下次誰敢在罵我放棄我的健保,我會說我用什麼保險不關你的屁事。就算你有錢也買不到國際保險喔!所以呀,腦殘的鍵盤著們,井底之蛙們,當你無知根本不懂狀況的時候,不要再罵人說不要過來台灣拿健保卡,可以放棄之類的話喔。很多高端的老外根本看不起健保喔,卡給他們都不要喔。看來我沒有選擇,只好回去以前大陸的國際保險了。。。台灣呀台灣你讓我們這些要求高的老外怎麼辦呀?很心痛也很無奈呀。
「林口長庚睡眠門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Coco享天下 Facebook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心得] 林口長庚睡眠治療中心- 精華區Doctor-Info 的評價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長庚睡眠門診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長庚睡眠中心費用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來去睡眠中心住一晚--搶救失眠大作戰 - YouTube 的評價
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心血管疾病患者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心血管病患須知: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病患在感染 COVID-19 後的嚴重程度較高,甚至是死亡,已廣為證實。
SARS-CoV-2 不僅會導致病毒性肺炎,對心血管系統也有重大影響。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具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族群,如:男性、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病患,已被證實在感染 COVID-19 後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機率會增加。此外,罹患COVID-19的人有相當大的比例可能會發生心臟損傷,而這也預示著院內死亡的風險增加。新冠肺炎造成心臟損傷的情況,除了血栓併發症,如:急性冠心症和靜脈栓塞,心肌炎亦是造成之後心衰竭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指出廣泛的心律不整會使 COVID-19 的病程複雜化,包括針對 COVID-19 和相關疾病的治療藥物其潛在的促成心律不整作用。由於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像是再灌注(reperfusion therapy)等的緊急治療可能會受到當地疫情嚴重程度所限制。此外,患者害怕在疫情期間就醫造成心血管緊急狀況的延遲出現逐漸受到關注。
基於上述理由,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召集了一群具有 COVID-19 照護經驗的專家和相關從業人員為疫情期間心血管照護等各方面提供相關指導文件。
📣心血管病患照護:
眾所周知,感染 COVID-19 的心血管病患於院內預後不佳的風險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必須有效保護他們避免與COVID-19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接觸的原因。根據研究建議,因急性心臟病而入院且排除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檢查及住院的過程中應徹底避免與COVID-19病患接觸。門診慢性心臟病患者應盡可能留在家中,而心臟病患者的住院天數應控制在可接受的最短時間內,並強烈建議限制訪客進出。
在疫情期間應避免非緊急處置,以維持醫療量能並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現況下,為有效降低 COVID-19 傳播的風險,使用遠程醫療有其必要性,特別是針對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如:老年患者。另外,遠程醫療提供各方專家進行共同會診的機會,從而使患者待在家中即可獲得完善的處置。遠程復健(或稱居家復健)亦是出院患者的復健選擇之一。隨著對心衰竭和使用心律調節器患者的遠程醫療越來越標準化,未來將可成為病患列入考慮的醫療照護選擇。遠程醫療有助於控制病毒傳播,同時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誤診或誤治而導致其病程惡化。
除了遠程醫療,在醫師及護理師佩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的前提下,“居家護理”和“移動診所”亦能讓患者在家接受治療。這兩個方案可防止許多臨床不穩定性的心臟疾病(如:慢性心衰竭)的產生,並確保患者得到長期治療,且有助於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照護形式,這可能比純粹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更有利,如此一來,受感染的住院患者能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
當心血管病患因診斷或治療而需要進出醫院時,患者應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以酒精清潔雙手來保護自己。
📣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治療:
■ 感染COVID-19和長期口服治療的中斷,都有可能對長期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造成病情的不穩定,所以在做任何治療的調整之前,應該要先尋求醫生的指示。
■ 用於次級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阿斯匹靈沒有消炎的效果,除非有特殊原因(例如: 持續出血的併發症或是進行手術),否則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在治療期間不應該自行中斷阿斯匹靈的使用。
■ 有感染COVID-19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使用抑制腎素- 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類型的藥物。但是ACEI和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滯劑(Ang II type I receptor blockers)並不會阻止或是促進COVID-19病毒透過細胞表面受體蛋白ACE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進入到細胞內。所以綜合以上因素,病人不應未經醫生指示而隨意停止治療。
■ 當病人進行COVID-19的治療時,對於原本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做調整。
📣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資訊:
■ 與他人的互動方面:
☑避免接觸生病的人。
☑人與人之間儘量保持兩公尺的社交距離。
☑勤洗手,並且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以上。
☑咳嗽或是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內側摀住口鼻。
☑避免用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消毒劑時常消毒手會常碰觸到的地方,例如:門把或是手把。
☑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或是有呼吸道感染時,應自我在家隔離。
☑儘量待在家中。
☑維持身體活動以避免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同時也保持身體健康。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應該要遵照當地的衛生局或是醫生的指示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 健康的生活習慣: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 均衡飲食、戒菸、不要過度飲酒、每天有充足的睡眠、維持運動習慣。長時間在家隔離和身體上的限制,使得運動量減少,可能會導致靜脈血栓栓塞(VTE)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增加,所以建議在家中也要有基本簡單的運動,或是在戶外有足夠的空間維持社交距離時運動,也建議可以利用網路進行遠距的社交活動。
■ 醫療照護建議:
☑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要持續的服用常規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物。
☑如果有胸痛或是其他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不要忽視症狀。
☑不要停止追蹤心臟的狀況,當心血管的狀況有惡化的情形時,應立即尋求心臟科醫生的專業建議。
📋參考資料
歐洲心臟醫學會 :
https://www.escardio.org/Education/COVID-19-and-Cardiology/ESC-COVID-19-Guidance
📋參考論文
1. Driggin E, Madhavan MV, Bikdeli B, Chuich T, Laracy J, Biondi-Zoccai G, Brown TS, Der Nigoghossian C, Zidar DA, Haythe J, Brodie D, Beckman JA, Kirtane AJ, Stone GW, Krumholz HM, Parikh SA. Cardiovascular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s,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Health Syste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 Am Coll Cardiol 2020;75(18):2352-2371.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03.031.
2. Wang D, Hu B, Hu C, Zhu F, Liu X, Zhang J, Wang B, Xiang H, Cheng Z, Xiong Y, Zhao Y, Li Y, Wang X, Peng Z.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0.1585
3. Lee IK, Wang CC, Lin MC, Kung CT, Lan KC, Lee C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event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hospital. J Hosp Infect 2020;105(1):102-103. https://doi.org/10.1016/j.jhin.2020.02.022
4. Hollander JE, Carr BG. Virtually Perfect? Telemedicine for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382(18):1679-1681. https://doi.org/10.1056/NEJMp2003539
5. Nacoti M, Ciocca A, Giupponi A, Brambillasca P, Lussana F, Pisano M, Goisis G, Bonacina D, Fazzi F, Naspro R, Longhi L, Cereda M, Montaguti C.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humanitarian crises in Italy: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preparation and mitigation. Catalyst non-issue content 2020;1(2). https://doi.org/10.1056/CAT.20.0080
6. Rombola G, Heidempergher M, Pedrini L, Farina M, Aucella F, Messa P, Brunori G. Practical ind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ARS-CoV-2 in ambulatory dialysis patients: lessons from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pidemics in Lombardy. J Nephrol 2020;33(2):193-196. https://doi.org/10.1007/s40620-020-00727-y.
7. Danser AHJ, Epstein M, Batlle D.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Abandon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Hypertension 2020;75(6):1382-1385. https://doi.org/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082
8. de Simone G,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behalf of the Nucleus Members.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ACE-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https://www.escardio.org/Councils/Council-on-Hypertension-(CHT)/News/position-statement-of-the-esc-council-on-hypertension-on-ace-inhibitors-and-ang (March 13, 2020; date last accessed).
9. Piepoli MF, Hoes AW, Agewall S, Albus C, Brotons C, Catapano AL, Cooney MT, Corra U, Cosyns B, Deaton C, Graham I, Hall MS, Hobbs FDR, Lochen ML, Lollgen H, Marques-Vidal P, Perk J, Prescott E, Redon J, Richter DJ, Sattar N, Smulders Y, Tiberi M, van der Worp HB, van Dis I, Verschuren WMM, Binno S, Group ESCSD. 2016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Six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10 societies and by invited experts)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 Rehabilitation (EACPR). Eur Heart J 2016;37(29):2315-2381.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w10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更多照護指引文章: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tag/guideline/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Coco享天下 Facebook 八卦
都還是要注意
20170305這天是我活到41歲以來最灰暗的1天.從0305這天開始至今我沒有1天可以不靠醫生開給我的藥睡著,可以不再睡眠當中胡思亂想甚至驚醒.
在那天快樂的出門卻是坐著救護車到林口長庚.我的兒子在埔心農場喂馬時,被馬咬掉了右手食指的第一節.我眼錚錚的看著手指只剩壹節小白骨.我強力的呼救周遭沒人.我哭著.喊著.跑著.去找工作人員.他們帶我進了辦公室有個很精美的保健室,有很多器材卻沒有護理人員.只有一堆辦公室的人員慌張的幫我叫著救護車.同時我翻箱倒櫃的找著紗布找著生理時鹽水趕緊將我兒子的手緊緊緊緊的握住.我不敢看.真的!!
我只懂得哭.懂得握著.我真的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急診室的時間很漫長我除了自責跟哭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如何度過的~
醫生來解釋了斷指.因為被馬咬掉所以接回斷指是不可能的.說馬的細菌太多勉強接回怕會引發其他問題.所以他們做了個三個多小時的手術把我兒子的斷指跟肚子縫合在一起.希望能夠讓斷指長出原本長度儘量保持它以後可以握筆拿筷子或是使用右手第一指節.當然醫生也不保證一定可以,一切都要看後續的皮辦分離手術後.手指長得如何?!
我們也在0312當天出院回家專人自行照顧,也因為如此我跟內地的領導請了長假,當然我也有可能之後就沒工作了,畢竟兩個月這個職缺都沒人做事,領導當然也有可能找人來替補這很無可厚非,雖然我總希望他會仁慈的幫我保留職位。畢竟是想想而已!
這段時間真的很感謝許多好友的相助,例如洛基媽甚至是一句話就先把狗接到它家去住幾天,因為當時醫生有交代注意寵物清潔。真的很感動~
游泳班的媽咪們也都很關心佑安的狀況,只是可能因為我情緒實在太激動而且沒有平靜下來至今我還是不敢也不願意去回想當天的狀況,所以知情的媽咪們也都不敢問只是發訊息來說加油....真的謝謝你們的加油跟謝謝你們的不問!
當然還有遠傳四姊妹真的很甘心.都是下班風塵僕僕來醫院,還有人特別幫我去求平安福真的很感謝!
至於孩子目前一切還算好,就是右手被縫在肚子上行動不太平衡,也無法碰到水,還要天天換藥。也因年齡太小無法有護具可以固定,又擔心他會把手指抽出,所以我去藥房找了個束腹帶把它固定住,避免抽出!外觀是不美觀,但是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啦!
現在的我只乞求它0405門診順利,確定皮辦分離手術可以成功,手指功能可以恢復,我想我才會稍稍寬心一點..
或許需要復健
或許復健的路程很漫長,
或許對個一歲11個月的孩子來說它可能現在不懂,也或許它可能有天會恨我,因為我的疏忽讓他有了缺陷。
媽媽只想對你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如果可以拿我手指換你手指我一定換,希望你長大後不要生氣也不要恨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為娘太蠢選了個不及格的親子農場
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長庚睡眠門診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門診 資訊簡介· 服務對象: 所有睡眠相關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夜間不寧腿症、失眠症、嗜睡症、憂鬱症、焦慮症及其他睡眠障礙等等。 · 門診資訊: 台北長庚、林口 ... ... <看更多>
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來去睡眠中心住一晚--搶救失眠大作戰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常常睡不好、鼾聲如雷,不斷做夢又淺眠,到 睡眠 中心睡一晚,就能解決所有困擾嗎?測腦波要不要把探針插進腦袋裡呢?實地走訪 睡眠 中心探個究竟吧! ... <看更多>
林口長庚睡眠門診 在 [心得] 林口長庚睡眠治療中心- 精華區Doctor-Info 的八卦
今天去看診,想安排一下睡眠檢查,沒想到已經排到今年的11月了,真得很誇張。
不知道臺北醫學大學還是馬偕可以安排在一個月內的檢查嗎?這幾個禮拜再去試
試。附帶一提,地下餐廳自助餐不好吃,又沒有比較便宜,那邊的醫師、護士還
真可憐。在醫院的不遠處,工業區的煙囟排放廢氣,很難想像竟然與醫院比鄰而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43.229
> -------------------------------------------------------------------------- <
作者: william2001 (小威) 看板: Doctor-Info
標題: Re: [心得] 林口長庚睡眠治療中心
時間: Mon Jun 19 06:23:40 2006
※ 引述《haocheng (阿呆)》之銘言:
: ※ 引述《william2001 (小威)》之銘言:
: : 今天去看診,想安排一下睡眠檢查,沒想到已經排到今年的11月了,真得很誇張。
: : 不知道臺北醫學大學還是馬偕可以安排在一個月內的檢查嗎?這幾個禮拜再去試
: : 試。附帶一提,地下餐廳自助餐不好吃,又沒有比較便宜,那邊的醫師、護士還
: : 真可憐。在醫院的不遠處,工業區的煙囟排放廢氣,很難想像竟然與醫院比鄰而居
: : 。
: 我 6/5 去台大醫院看睡眠門診,
: 那天只有做一些簡單的檢查,
: 睡眠檢查也要排到 11月下旬了,
: 雖然護士說通常都會「提早一點」,
: 不過我猜大概也早不了多少,
: 看來現在有睡眠問題的人還真不少啊...
在上上個禮拜,那裡的小姐突然打電話通知我去檢測,我猜是有人放他鴿子的關係,
才臨時安插我這種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病人吧。首先介紹一下環境,檢測的房間是
在兒童醫院的11樓,我想之所以安排在這是為了充份利用空間吧!畢竟睡眠和兒童
的沒有任何關係。後來發現其實在胸腔科的隔壁就是正式的檢測中心,只是發現
自已被安排在相隔遙遠的兩地,心裡還是感到有些奇怪。檢測的房間就是一般
的兩人房,但彼此有隔間,和附近的病房比較,算是很高檔的環境,看到牆上掛
的價目表,這是沒有健保給付的,一天至少要2000以上。我個人是覺得沒有這個
價值,以這種價碼去一般的hotel住上一晚,那裡的裝潢鐵定比這裡好上很多。
唉!老王還真會賺錢…話說回來,病床實在是不太好睡,也因此我翻來覆去睡不
著…,檢測的方式是床邊的桌上擺著一台長約20公分寬約15公分的小機器,上間
插著十幾根電線之類的管子,小姐(我不知道是護士還是醫生)細心地用醫療用
膠帶把管子一根一根地黏在我頭上、鼻孔及手腳,另外在胸和腹部上綁著各一帶
白色的類似像量血壓的帶子,說是為了要測呼吸。在此我要表揚那位小姐,她
可是一整晚都沒睡(我覺得醫生謢士值班真得很辛苦),態度又非常的細心、體
貼,只能說我運氣好遇到好人。就這樣,身上貼著大大小小十幾根連著那台小機
器的管子,渡過我漫漫長夜。想上廁所的時候,可以把整台機器拿在手上,直接
到廁所去方便。早上約六點半,小姐把我叫醒,其實我根本就沒睡。她又再一次
地細心把我身上的膠帶一一地撕下,頭上還有固定用的膠水,又待回家以後洗掉
。完成後我向他道謝就回家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27.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