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在上風的地方做一個吸菸的動作 ◎#陳令洋
──「請莫在上風的地方吸煙/因為有人在你的下面......」——余光中
我要在上風的地方做一個吸菸的動作
懂事雞精會靠北的部分
老實說我不在意
雨在這個城市下了兩個星期
肺還來不及焦黑
都先發霉了
點根菸也算是除濕大家的肺
我要在上風的地方
進行吸菸的部分
慈善團體有了一個動作
基本上是說不要買菸要捐錢
我說這個小島的財產都歸車輪黨所有
買菸是捐獻黨產
行善也是捐獻黨產
點根菸算是比較甘心的樂捐
我這邊要在上風的地方
做一個吸菸這樣
搶joke國文聯萌有一個動作的部分
就是說我們被判語言癌
但我們是一個連菸都抽的概念
國文不好,算得上幾個癌細胞?
你再雞的話我就掰你
你再嚴,我就射你
點根煙算是對你的一個善待
嘿,老兄你可知道怎麼分類人群啊,這個社會?
——當科學研究指出
百分之四的人毫無良心
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朝百分之四的人丟石頭
留下有良心的
爛人如我在街頭遊走
菸禁了林北還是想抽
錢都捐了窮人還是照窮
國文搶救了語言還是依然癌
所以我不停地要抽煙
在上風的地方這樣
對爛人而言注意下面的人
還不如注意人的下面
嗆到好人的話算他倒霉,因為我爛
嗆到壞人的話那也正好,反正他壞
對,我要在上風的地方
用罹癌的中文用高致癌率的二手菸
進行一個嗆懂事雞精嗆慈善團體
嗆搶joke國文嗆詩談既久的動作
畢竟這是我此生
難得站在上風的時候
--
◎作者簡介
陳令洋,1991年生,台北人。東華大學華文系畢業,現為清大台文所畢不了業的研究生。研究領域為嚴肅的日治時期台灣書法,但興趣是用書法耍寶,換零用錢。閒暇之餘也喜歡讀詩寫詩,人生目標是想寫一首像樣的情詩。
--
美術設計:靖涵
攝影來源:Flickr c.c.|chrisinphilly5448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用一個政治不正確的姿態寫作,陳令洋這首名字刻意冗長的詩,從題材到內容都散發濃濃的魯味。他的作品是對健康概念與國文教育兩者的政治正確,和詩壇大老的正確性與權威性做一個消解。
阿Ben做為一個抽菸者,對這首詩心有戚戚焉。當然,如果你被這首詩的不管哪個部分挑釁到了,我只能說認真就輸了。這首詩的寫作方式從諧音(例如:懂事雞精會)到刻意且處處可見的語言癌(進行吸菸的部分)充滿了惡趣味。
這首詩的語言淺近,內容易懂,要分析反而更不知如何分析起。阿Ben以「如果我要寫這首詩我會怎麼寫」來分析吧。第一段用比較傳統的詩會出現的方式去建立連結:雨下了兩個星期(負面)──肺都先發霉(更負面)──也算是除濕大家的肺(把負面當正面,給讀者一種「這樣也行阿」的衝擊感)。與這個連結建構的主調比起來,一開始的「懂事雞精會」反而是雕蟲小技。
第二段延伸第一段去寫,他的寫法是有所本的,我們可以參看這則新聞: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8764 坦白說癮君子最討厭的不是被課稅,而是被課稅還被拿去補助與國民健康無關的東西。當然啦,台灣的媒體記者做為製造業,最喜歡的就是去網路抄一篇新聞來報導,然後再抄另外一邊的說法來回應。看看這兩則新聞,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9445、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70315,到底誰是誰非呢?我也不知道啦難道阿Ben錯了嗎?在第一段之後寫出這樣的第二段,把一開始婊的懂事雞精會目標轉移成把菸捐納為己用的車輪黨,在整段的意思上是一種延伸與擴大,可是這樣的擴大是有限的,一首抽菸者意氣昂揚的反叛詩寫到把懂事雞精會跟車輪黨兩個大魔王都打了,好像就失去了更大的反對目標,也沒有辦法再延伸什麼了。
所以這首詩要停在第二段嗎?那難免有點不夠過癮。想繼續寫,寫什麼?這就是考驗陳令洋這首詩是一篇佳作還是平庸的反叛之作的地方了。
而陳令洋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他在第三段另闢蹊徑,把反對的對象從單純的反菸團體(代表著政治正確)到與反菸團體關係密切的團體(披著政治正確的外皮來行虎狼之事),轉移到了另一種的政治正確:語言癌。台灣的搶救國文聯盟長期呼籲著要避免語言癌,每當贅字冗詞出現,就視為毒蛇猛獸。但日常語言的本質或許不在於絕對的正確或精確,而是以傳達溝通為目的;許多流行語的產生,正好也展現了語言的可能性不斷被拓寬。這正好是藝術發生的可能(君不見上個世紀末,陳黎〈一首因愛睏而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之語言癌與錯別字?而其被守舊者視為缺陷處,卻正好成就新世代年輕人眼中之經典),卻往往被語言上的政治正確者視為眼中釘,甚至斥之為癌.......等等等等,這是不是跟不斷被拿來跟「致癌」相關的抽菸有一個可以連接的點了?
想通了這點,有了目標,就可以用抽菸跟語言癌做為目標來掩護,並且製造連結。看看他這段怎麼寫:「做一個動作的部分」
(語言癌)-就是說我們被判語言癌(點明)-「但我們是一個連菸都抽的概念/國文不好,算得上幾個癌細胞?」,透過一種反叛的精神,我連更壞的事情都做了,你想用道德枷鎖來套我,來拘束我,那顯然更是沒有著力處了。靠著這一份不平之氣,這一段反而從一個即可能寫壞的段落,成立了氣勢上的一波小高潮。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強調國文要正確,抽菸就該死的人,這個小高潮當然很可能是反理智的。但或許你應該設想陳令洋在詩中要對抗與劃分的對象,他在作品中展現的這個精神能夠被視為耍流氓,卻又未嘗不能夠解讀成類似抽菸者對抗反菸者的道德枷鎖,抗爭者對抗權威者的不禮貌批判,中華隊打棒球時遇到韓國隊時萬眾一心的那種......運動精神?
因為精神性的象徵在此處幾乎成為了一種信仰,所以他有著一種代言的作用。代言了「我可能不想傷害人,但我即使站在下風處,想當一個有素質的菸民;我的嗜好還是讓我被仇視」之類的情緒。因為常常被政治正確給排擠,所以乾脆採取更邊緣的姿態來爭取自己的痛快(阿不然除了痛快之外是能爭取啥)。
把這一股氣點起來,才會有了第四段談論的「分類」。抽菸行為雖然不違法,但在主流民意下不就常常是在分類下被直接視為非我族類,所以努力排除的族群嗎?除了民意,政府的政策也常常以越來越多的「這裡那裏不能抽菸」還有「抬舉菸稅」讓抽菸者越來越抬不起頭。想抽菸的人在禁菸區,他找不到吸菸區的困難有人設想過嗎?窮人乖乖繳了稅,確保了他的生活品質能更有保障嗎?搶救國文喊了那麼多,被搶救的國文,又走到了什麼更高的高度?
第四段的結尾,陳令洋明顯寫嗨了。但既然是一首反叛的詩,索性在第五六段直接明刀明槍吧。第五段的寫法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挑戰規則的叛逆。很容易讓詩的進行,至此顯得多餘而分散。但詩的結尾做了足夠的補救:「畢竟這是我此生/難得站在上風的時候」來來去去就是賣魯。我就是魯,魯至深,魯哀公。
卻也就是因為我一直在分類下被視為直接割除就好的腫瘤,所以我今天要偏激一回。
什麼,你說在上風處抽菸害人害己,所以你想要來死命追打?拜託,這只是一首詩,不是道德教條。詩格不見得一定能連結到人格上去,而詩也從來不是「一定要」為道德服務。
以白話來說就是他不必真的是一個不顧慮其他不喜歡二手菸者的吸菸者,但他可以寫一首詩來發洩他幹天幹地幹社會的憤慨之情。
達成這一連串的取消,以邊緣為正確,就是這首詩之所以為詩的核心價值。陳令洋靠著不道德的制高點,讓這首作品有著很強大的反叛能量,這是一首有靈魂的詩。
而或許我們應該思考(即使你很可能討厭菸味),有多少人是因為不斷這樣被邊緣化,不斷被社會放棄與否定,所以到最後乾脆破罐子破摔的想要毀滅這個對他不友善社會的?
寫這篇賞析不是要推廣抽菸,也不是推廣對其他人排放二手菸。純粹是想要請讀者們思考一下在許多規範教條下(不限於抽菸)不斷被排除與否定的人是怎麼被製造出所謂的偏激的?我們的社會,又是否可以透過更多的同理與溝通而非否定(或單純的叛逆)來變得更好?我們能同理並且包容,努力去理解其他人的偏激與憤怒嗎?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11/20161126.html
東華大學 很 爛 嗎 在 曹長青 Facebook 八卦
台灣作家馬森:蔡英文的博士確實造假!
【下面這篇台灣知名作家馬森(今年86歲)與朋友澤寬的通信,是日本的台僑醫師朋友轉來。從網上可查到,馬森曾在台灣及世界多所大學任教,在蔡英文就讀倫敦政經學院期間,他正好在倫敦大學執教。當時政經學院隸屬於倫敦大學。馬森先生提供的這個第一手資訊,對鑑別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和學位真假具有很獨特的參考作用。】
蔡英文的博士確實造假!
澤寬:最近看到許多台灣的新聞報導和名嘴的評論,都集中在蔡英文博士學位造假的問題上。
根據目前被人揭露的證據,蔡英文確是在造假,欺騙國人,膽量也未免太大了!
我自己在倫敦大學執教,正好是1979到1987年,也就是覆蓋了蔡英文在倫大政經學院修學的1981到84年。
我在倫敦大學也指導過博士論文,因此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程序知之甚詳。
我還從未聽說過有人可以在短短的2─3年可以獲得倫敦大學博士學位的。
同時,倫敦大學也沒有法國式的專對外籍生的大學學位(比法國自己人容易)或者公關學位。
一般情形,倫敦大學對外國大學的碩士生不允許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必須再讀一年碩士課程,然後視其程度再決定是否接受攻讀博士學位。
我指導過一位來倫敦大學的港大碩士生,我也是要求她先修一年碩士課程再說。所謂碩士課程不一定要選課,但必須讀完指導教授所開的書單及完成要求的作業,更重要的是師生間的對話和交流。
因此,沒有指導教授,沒有完整論文,而且沒有口試委員的簽證,怎會有學位和學位證書呢?如有證書,那就太嚴重了,偽造文書嘛!
看到蔡英文所提出的控告賀德芬教授的物證,正好佐證其造假,因為其中有一張入學申請表,上面明明填的是申請修碩士一年(正如我要求港大碩士生一樣)。
這張入學申請可能是真的,但是上面被人把申請碩士一年,用手改成Ph.D.,還改了論文的題目,這怎麼可能?入學申請表可以這樣任意用手塗改的嗎?
最奇妙的是:「博士論文哪有與人合撰」的道理,任何大學都不會允許,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會例外嗎?
更莫名其妙的是:合撰論文的人蔡英文居然又敢說就是她的指導教授。那人是教授嗎?只有大學學歷的人能在倫敦大學指導博士論文嗎?何況蔡還聲言她獲得的不只是一個博士,而是一個半!
簡直是天方夜譚!
世界上有哪個大學頒發過一個半博士學位的?
這種話都敢說出口,未免也太過蔑視台灣人民的知識水平了!
~國際知名學者、作家,成大教授 馬森 ~
下面是馬森博客(https://wwwmasen.blogspot.com/)的簡介:
馬森,著名戲劇家與小說家。
1932年生於山東省齊河縣,曾於濟南、北京、淡水、宜蘭等地就讀中學。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及國研所,1961年赴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學院(IDHEC) 研究電影與戲劇,並在巴黎大學漢學院博士班肄業。
繼赴加拿大研究社會學,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博士學位。
先後曾執教於台灣師大、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加拿大阿爾白塔、維多利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國立藝術學院、國立成功大學、私立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校,曾一度兼任《聯合文學》總編輯,並獲第一屆五四文學獎、文學特殊貢獻獎等。
著有學術論著《馬森戲劇論集》、《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當代戲劇》、《東方戲劇‧西方戲劇》、《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與友人合著)、《台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劇作有《腳色》、《美麗華酒女救風塵/我們都是金光黨》、《窗外風景》、《雞腳與鴨掌》等。
小說有《夜遊》、《生活在瓶中》、《孤絕》、《海鷗》、《巴黎的故事》、《北京的故事》、《M的旅程》、《府城的故事》等。
散文有《愛的學習》、《墨西哥憶往》、《大陸啊!我的困惑》、《追尋時光的根》、《東亞的泥土與歐洲的天空》、《維城四紀》、《旅者的心情》等。
文化評論有《文化‧社會‧生活》、《東西看》、《中國民主政制的前途》、《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戲劇─造夢的藝術》、《文學的魅惑》等四十餘部。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
——原載《台灣海外網》2019年9月9日
東華大學 很 爛 嗎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八卦
❄️負10度的北海道5天
🌧超溼超冷的台灣5天
🌬極乾冷的週六
🌞終於曬到暖陽的週日
好像人生,否極泰來!
也讓俐媽想起白學長的例子,中途在英模班才覺醒讀書,力挽狂瀾後考上花蓮東華大學,因為想留在北部,決定休學重考。
努力再努力,衝上了師大,目前申取雙主修,也常常大量閱讀、充實自己。
問他會不會後悔重考?
他說:不會!因為這個生命刻痕,才讓他更珍惜現在的所有學習資源、更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
和你們分享,白學長的心情,大家加油💪🏼
——————————————————
To: 各位林俐老師的學弟妹們~
相信不管是高二的或者是高三的你們,一定曾經多少有感受過和我一樣的感覺:英模班,每周要背下那麼多單字、有麼多大餐要消化、有那麼多文法要記憶、還想讓我回家寫作文? 我「怎麼可能」背得完!?
每天回到家有多少課業要忙,還有社團活動要搞,能讓我出席就夠有誠意了吧~
每個禮拜,要拖著勞累的身軀,走近那廂監獄般的空間,忍受著隔壁男同學的汗水,寫了又寫那讓人腦筋空白的作文、在飽受那幾百個字閱讀測驗的摧殘。就在你筋疲力盡的時候,好不容易等到下課小瞇個十分鐘,教室前門突然又 “吼!” 的一聲鬼叫,沒被嚇死也會被那驚人的音量震破耳膜。
然而,高二的你們或許無法體會,等你們上了高三你們會了解這一聲嘶吼,往往是你們的精神支柱。
對於高三以上的畢業生,或是像我這樣一個重考生,你們更會理解到,對於每個禮拜老師在台上扮得像猩猩一樣的鬼臉、像猴子一般的演出是多令人懷念。
我是個插班生,所以我並沒有參加過所謂EEC,在高二下,也就是學測前半年的7月,才聽朋友說有這麼一個老師,也就報名參加啦~連試聽都沒試聽。
只聽說,手,會斷掉。
於是在第一個星期六晚上,我參加了第一次模考,寫完心裡就一個字,XX。這甚麼鬼考卷,學校考試我閉著眼都有80的,直到後來才發現,哇!學校考得真是仁慈…原來這裡才是社會。
抱持著隨便的心理,最有回憶的事來啦,就在第一堂課的第一節下課,我囂張地坐在第三排,全神貫注地轉著神模之塔。忽然間一個人重擊我的肩膀。「靠!我的combo!」我心裡罵著,隨後轉過去看了看一個圍著圍巾的女子,就這樣拍的一下,走了?這班老師也真囂張吶!就這樣走了。啊算了不玩了等上課唄。
於是五分鐘後…啊這班導師怎麼上台啦?啊還開始上課?!OAO 我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原來,她,就是林俐老師。
老實說,剛開始我不懂老師為甚麼這麼堅持班規,直到學測前你會發現:當你在認真努力時,周遭有哪個人在摸魚,你都會看他/她很不順眼。不開玩笑,哪天你發現後排的學姊眼睛瞪著你不代表他對你有意思,而是「你去死吧!」所以奉勸各位,想想自己的未來,想在怎麼樣的環境念書、寫考卷,這樣的氣氛不能只靠老師維持,你們該自己控制好自己。
回到成績上,相信這是大家最在意的,英模班到底有沒有用?
讓我用真實的案例說服你,高中的我全民英檢初級初試(通過)/初級複試2次(通過)/中級初試N次過了,但成績單不見了。恩亨 沒錯,這是我的豐功偉業,我自認為,我的英文真OO強。
直到英模班,那甚麼鬼,學測閱讀測驗12題錯6題,指考閱讀測驗12錯8、文意選填只對2、篇章結構慘次忍睹永遠只對一格。天哪!這真的是天崩地裂。不過跟著老師的腳步走,在第一次學測意外得拿到13、第一次指考意外的有7開頭 ? 不過是跟這老師每週的單字本反覆背,每周把錯誤瞄一兩遍,你敢信?? 而看到這裡你還敢否認老師說的「單字量」是多重要的一環嗎?
要是你不信,我在說服你,就在我重考的時候,我從2月休學3月開始準備,你要知道從頹廢的大學生活瞬間恢復為高三指考模式是多困難的。然而,老師辦到了。
上了老師的課,會像當頭棒喝,當你半年沒聽見老師那撕裂的鬼叫,再次聽到時,你的嘴角會忍不住微微的上揚,一抹想起陳年往事的微笑,眼淚都快噴出來了。
相信我,在考試的時候,只要你肯拚,老師會是你最強的支柱,在你飽受北模中模全模摧殘後,進到教室來,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一來、老師的考卷更可怕,二來、老師會用龐大的單字覆蓋掉你一切難過,逼你向前。話說,老師的考卷可怕歸可怕,卻是一針見血,比起那些模來模去,他們不過是在爭哪個老師的考卷能考倒最多學生。相信老師:看看自己哪裡錯,訂正一下,就過了。
就在重考那半年的時光,首先你要知道,上了大學要是英文沒有持續接觸能力是會指數下降的,因此我扛著學測基礎的能力,跟這老師的腳步,去衝撞108指考。這次可不一樣了,每一次大餐我能吞多少是多少,單字本我全背,我吃飯在背、坐車在背、拉屎在背、說我睡覺背了幾個你信嗎。每次的目標就是上榜,榜上還不夠,我要拚前10。在那短短的幾個月,主題周、上榜拿了不少獎學金。相信我,這種事我打死也沒想過會發生。就在今年指考荒廢半年只有學測能力的我英文86,甚至報名多益不小心報到托福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差10分拿到金色證書(-.-),扯吧。
說到這其實也是告段落了,老師有許多學生有類似的案例,甚麼學測突然飆高分數呀,曾經我以為是唬爛,但,並不是。
只要你有心,肯跟著老師的步伐,不要怠惰,這樣的機會,必定是你的。高中其實沒有教會我們甚麼多深奧的知識,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教會你追求夢想、不要放棄,即使失敗了,再給自己幾次機會,就像部分模擬考正在消沉的你們,不要輕言放棄,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還有,記得,要考好,還有一個必要條件,你得相信老師給你的一切,吞吧!
當你選擇相信,後面的事情你自己會知道該怎麼做。
大家加油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