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剛去,二月河也走了,人生流域中的某一段源頭,感覺正逐漸乾涸。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生於山西昔陽,一生三部巨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耗費十八年,近五百萬字,道盡清朝康、雍、乾三世盛衰,也幾乎讓二月河在筆桿紙稿上,熬得油盡燈枯,但他的煌煌巨著,已被世人奉為近代歷史小說的文學泰斗,一如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將為後代永世傳頌。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_content_19565.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以蜀國為正統,描述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戰爭為主,從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到三國鼎立,最後三國歸西晉等,人物寫得生動,歷史也說得令人叫好! 但《三國演義》雖講的是歷史故事,以三國歷史為原型,畢竟並非全是史實,羅貫中以「七分真實、三分虛構」...
東周 列國 傳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原作者:柏原祥,前旺中媒體記者)
因為半年多前,離開旺中集團,寫了那封辭職信,及平常發表對於台灣政治局勢的簡短看法,許多朋友認為我是介於綠與深綠之間,我聽了不禁尷尬的呵呵笑。
如果依血統所定義的台灣政治光譜,我是不折不扣的深藍。我的父親是職業軍人,打過八年抗戰,1949年撤退來台灣後,就像許多的「老芋仔」(這無貶意,純粹是當代民間社會習慣稱呼)取本省女子為妻,後來在嘉義榮民醫院擔任輔導員為榮民服務到退休。甚至連我的哥哥、外省籍的岳父、大舅子都曾是職業軍人。
在家裡經常來往的是操著中國各省方言的叔叔伯伯,他們常帶來自己的拿手菜,我還清楚記得涂伯伯那道蔥油燜雞,那是我小時候渴望的蛋白質來源。有時候叔叔伯伯會跟家人一起做臘肉火腿,那涼風熟陳煙燻膏脂的風味,是現今市場販售的禮盒遠遠不及的。
從小我很自然的在中國文化的生活情境中成長,父親要我熟背三字經、古文觀止,家裡四書、五經、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東周列國誌等經典都擺在書櫃裡最顯明的位置,那時候只有老三台,卡通時間我被迫看聽不懂的「京戲」,一直搞不懂那些演員為什麼臉上要塗著那麼厚的油彩咿咿啊啊的,我每天要寫毛筆字,在父親引領下,還很會唱費玉清的《夢駝鈴》,經常看大光頭凌風主持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我會學騰格爾唱主題曲嘶吼的腔調,曾經嚮往青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山、大河。
日曆見紅國定假日的日子,在家門口升起國旗是我的責任,蔣經國過世,家裡的電視都變成黑白的,我還被父親要求站在客廳電視前默哀流淚。
父親也經常懷想家鄉事,他說老家滿山遍野生長著板栗,小溪迴游著河鮮,田地豐饒,親朋相伴,私塾朗朗的讀書聲迴盪在磚砌木造四合院,那曾是一個平靜、步調徐徐緩緩、人生也許就一直這樣走下去的中國,即使經歷了八年抗戰,他們也就單純這麼想,戰後可以回到那樣素樸的日子。
但是國共內戰爆發,我父親與他的同鄉、同輩袍澤們撤退到台灣,他們茲茲念念著回到家鄉孝敬爹娘,但是家書傳來的多是家人生活困苦,甚至遭到共產黨清算迫害的消息,他們看清中國共產黨掀起仇恨、視人民為鬥爭籌碼的本質,希望有一天真的能「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但也習慣了台灣偏安一角的平靜日子。
父親生前等不到開放探親,交代我們三個兄弟,如果有一天和平到來了,要帶他的,及像涂伯伯在台灣沒有成家的結拜袍澤們的骨灰,回到大陸安葬落葉歸根,如果無法回去,春節清明也要把自己當成叔叔伯伯的孩子,到忠靈塔祭拜他們。
我父親並不是高階軍官,沒有留下什麼資產,他一生剛正不阿、清廉自持,教導我們待人處事的道理,或許我所接受的,就是人們所說的黨國教育,聽起來很八股,但在我家庭裡所聽到的故事,圍繞在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我從小就會背文天祥的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困苦的時候,最能看到一個人的格調與操守。
而台灣現在正走向關鍵的十字路口,我以一位深藍外省二代的身份角度,說說我對於這次大選的看法,你可以參考,但請不要被我影響,多方做好功課再做出智慧的決定:
【為了台灣未來世代安穩生活,國瑜黨絕不能成為選項】
韓國瑜及其背後支持的中國國民黨,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國度,捍衛他們表達的自由是我們的義務,但為了台灣的未來及世代安穩的生活,他們絕不能成為執政的選項,應該說他們根本沒資格成為選項。至少我不會將他們當成選項。
理由太多了,社會各界所熟悉,網路一查就找得到的包括了誠信、操守、格調、能力、歧視….等問題。
另外一個更惡劣的部分,韓國瑜與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瑜黨)操弄台灣社會的階級、世代、職業、性傾向甚至軍民的對立,他們將國旗國號當成操作的工具,但面對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的迫害,看不到他們捍衛台灣、反抗侵略的意志,連表達聲援的勇氣都欠缺,不說出境外敵人是誰,還與境外敵人唱和,不分區名單裡都可以看出國瑜黨搶著做中國共產黨的台灣代理人。
1949年,200萬中國軍民撤退來台,台灣經歷了70年的融合過程,雖然轉型正義的進程緩慢,但是至少族群對立情況漸漸凝聚成對外抵抗強權,對內勵精圖治的共識與力量。而國瑜黨為了勝選,唱衰台灣、將進步價值扭曲成破壞傳統(他們所謂優良傳統很大一部份其實是封建守舊與形式主義),試圖分化台灣各個族群彼此的信任基礎,一旦讓他們勝選,台灣多元融合的社會,將裂解為彼此不信任、相互鬥爭鬥到見血、鬥到死的叢林社會。
中國共產黨善於欺騙、鬥爭、不在乎人權、公義的本質,與中共曾經交手的中國國民黨應當是最有資格擔任「知共派」的角色,但讓人遺憾的是,國民黨變成國瑜黨非但沒有站在雞蛋(台灣)這邊,還站在獨裁專制的高牆(中共)那面,倡議中共管制社會的那一套。
國瑜黨的核心思想已經不是平均地權、漲價歸公、民族、民權、民生(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而是只問權威不問是非的家父長制,他們將新世代的創新與活力視為對他們掌權的威脅,他們懷念威權教育如體罰、在校園裡張貼四維八德格言的那一套管教方式、將不同性向氣質的人民污衊為讓人無法抱孫的人種、將做底層工作的東南亞族群當成「雞」,卻無病識感,覺得自己開玩笑無傷大雅。
國瑜黨忽視整個世界的思潮典範正朝向更開放、更自由的方向轉移,他們不僅無視轉變,還要將我們家園推向火坑,帶離至倒退、違背普世價值的那一方。
任何傷害我們辛苦建立維護的家園,把我們未來當成交換籌碼的政黨或政治人物都不應當是個選項,甚至該被唾棄。
自由、民主、法治、人權才是能帶給台灣人民幸福的道路。
🖼圖片說明:
一位88歲從大陸撤退來台的老先生,在我面前寫下這張字條時流淚了。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在各省分發起農民鬥地主運動,老先生當年才十幾歲少年,父母親被佃農、甚至為求自保的親朋亂棍打死。共產黨接管學校,要他與同學演「白毛女」樣板話劇,到其他城鎮搞煽動階級鬥爭。
國共內戰愈演愈烈,少年的哥哥當時是國軍低階主官,差了苦力傳訊要求弟弟與他撤退來台,少年因叔叔、嬸嬸、阿姨還在家鄉不肯走,哥哥再度派人傳訊,手寫一張字條,上面正是寫著,「你還留戀什麼?」。意思是告訴少年父母不在了,一切都變了,要活命就要趕快走。
後來教室外來了兩名背槍的士兵,校長說少年的哥哥託士兵帶他到港口上船,目的地是台灣,一位士兵說:「情況危急,不能耽誤,快走。」
最要好的同學急忙地追趕上來,拉少年坐在地上,他脫下了半新的萬里牌球鞋,逼少年換下破爛的布鞋說:「你的鞋破成這樣怎麼走遠路,來穿上我的鞋。」。
少年就這樣匆匆忙忙慌慌張張的上船。
被征調運兵的逃難貨船上,擠滿了士兵和眷屬,少年身上穿著一套破舊軍服,父母雙亡,離開了學校,離別了同學,一無所有,他窩在船板角落裡沮喪無助,看著茫茫大海,茫茫未來,淒風苦雨、船身搖晃,旁邊士兵不停嘔吐、呻吟,他握著一根鐵柱,心中想著「或許我就這麼死了算了」……
那位茫然無助,帶著憾恨離鄕,對台灣全然陌生的少年,非但沒死,多年後,還娶妻生子,退休後快樂地在各地出國寫生,他說過去的苦難,在台灣這塊土地化成了寶貴的果實,要珍惜,更要感恩、回饋、惜福。
如今台灣這塊土地,已是他所留戀的新故鄉。
#一個拉一個
#回家投票
#亡國感是真的
#成熟的社會政治傾向從來都不需要迴避
#無論你來自哪裡都要感謝接納我們的台灣一起讓她更美麗。
東周 列國 傳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漫畫家鄭問的作品,何德何能可以入列國家藝術殿堂的故宮?
別誤會,鄭問的大塊潑墨、細處工筆,就畫工的最基本審美標準,也是台灣漫畫界在精緻度上的第一人。甚至連漫畫裡那些未必被重視的效果線、狀聲詞,鄭問都要在上頭搞些花樣。
對於 90 年代的孩子來說,鄭問是我們台灣漫畫的驕傲──要注意,90 年代是日本動漫界的黃金期,咱們是見多識廣,孩子們早被灌了許多東瀛毒水,一生都要懷著熱血駕駛巨大機器人的歪斜思想活下去。
但當我們聊著河森正治、聊著Headgear、聊著GAINAX正開心時,提到鄭問,大家總會一片靜默,好像老虎在某人背後的草叢探出頭來,所有人才記起來,我們竟然忘了有隻老虎,老早就在身邊。
但那是我們「圈子」的事,圈子,是一道禁忌的防線,是成績差強人意或一天到晚不回家的罪惡伊始,在「御宅族」這個名詞被拿來罵人之前,我們早就被家庭與學校趕到這個「圈子」裡了。
那是個陰暗不見光的地下室,我們沒想到有一天圈子內外會翻轉,突然間,人人都在圈子內了,人人都說得一口好宅道,人人都是宅宅我驕傲。他媽的,我們花了好多青春才爬出來的呀,怎麼現在反倒像個圈外人了。
突然間,鄭問死了,突然間,我們忘了上次看著《東周英雄傳》,說著「哇靠,這台灣人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但事實是,我們連離開鄭問是什麼時候都不記得了,連有沒有看完《深邃美麗的亞細亞》都不記得了,《大霹靂》連翻都沒翻過。那種距離感隨著他的死訊,轉化為一種說不出口的羞愧感。
我們以前敬畏他、暗暗為他與那些日本巨匠有所不同而驕傲──只能暗暗,因為沒有大人喜歡我們明著講。
突然間,老虎死在遙遠的叢林裡了,他在死前走了多遠多深,在我們領著第一筆新鮮人薪水的同時,我們渾然未知。
突然間,鄭問要進故宮辦展覽了,那可是故宮耶,那可是台灣的故宮耶。好像被囚禁數十年的政治犯,突然有天被拱上了總統府寶座。應不應該還是其次,那種地位的落差感,好像一口氣吸光了我們身邊的空氣,感覺有點暈眩。曼德拉都會喘不過氣,如果鄭問有知,他又會做出什麼表情呢?
《千年一問》不是來問的,是來回答的。來回答那隻老虎來自哪裡、又去向何方,他是如何飢餓、又如何野心勃勃、又貪心、又孤獨、又誠懇,他要飛天、又要入海、他什麼都想要、卻似乎得到的總比想望少。《千年一問》全講了,絮絮叨叨地補足我們應該記得、但在跨越那道圈子時被迫遺忘的往事。
我能驕傲地說,這不是一個台灣之光的故事,這是個真實台灣仔的故事,鄭問跟我們一樣,被關在那個不受待見的圈子裡,當然他有天生神力,能比我們早爬出去,只是我們在羨慕他的同時,卻不知道圈子外還是一個圈子。他繼續努力地逃獄,朝向他夢想的光亮逃去,從這裡逃到那裏,渡過好幾個大海,跟那些渡過黑水溝的人們一樣。
這不是一部適合所有觀眾的紀錄片電影,《千年一問》應該只適合所有台灣觀眾、適合五六七年級的觀眾、適合喜愛90年代日本漫畫的觀眾、適合曾經被關在那個圈子裡的觀眾。
【紀錄片《千年一問》: 在鄭問漫長沉重的創作之路上,終於有人問了一個最好的問題】
https://bit.ly/2VxfVcZ
這部電影正在進行募資活動,你們都應該花錢支持,因為我看過了,這部電影會讓你捐出的每一分錢都感到驕傲。
更別提,某些捐贈方案還等於是花錢買書,還有馬利老師親簽的《阿鼻劍》,這讓數十年前買了《阿鼻劍》的我像個白癡(因為那時我存錢存了很久,而且最後還被媽媽丟掉,而且我現在甚至忘了我是買《刺客正傳》還是《東周》還是《阿鼻劍》了)。
你的捐贈能讓這部已經很棒的電影更完美、你的名字會成為這部電影的一部分、而且你還能拿到書、海報等等周邊,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讓你與鄭問更靠近了。
募資計畫:http://tinyurl.com/qwnxvdy
而且,大家趕快把錢匯一匯,這部電影就能趕快讓你看到了!
#鄭問
#千年一問
東周 列國 傳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評價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以蜀國為正統,描述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戰爭為主,從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到三國鼎立,最後三國歸西晉等,人物寫得生動,歷史也說得令人叫好!
但《三國演義》雖講的是歷史故事,以三國歷史為原型,畢竟並非全是史實,羅貫中以「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的方式,加入了許多個人主觀的想法,成就了《三國演義》的每一回故事,認真說來不能算是真實歷史。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在真正歷史裡就沒有這一段——應該就是羅貫中因為個人喜好之故,美化了蜀國各個英雄豪傑。
不過這並不影響《三國演義》的文學地位,《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明代比較有名的歷史小說,就有《東周列國志》、《楊家將演義》、《說唐》、《精忠傳》等等。直到今日,歷史小說依然占出版市場之大宗,不得不感謝羅貫中先生呀!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東周 列國 傳 在 春秋戰國- 【東周列國志新編】第一回周宣王之死(國語評書) 的八卦
【 東周列國 志新編】第一回周宣王之死(國語評書) - (忠臣不怕死) - 東周列國 志,春秋戰國, 春秋篇,戰國篇,中國歷史| 博古論今- 根據《左 傳 》的記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