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莎的付出我們能做甚麼?
易讀版: https://awater.tw/archives/350
瑞莎與韻律體操的討論與新聞,這幾天佔據了新聞版面,從最剛開始的Dcard匿名攻擊澄清,到昨天的台灣人善良,對這個事件我想要做最後的總結,也與大家聊聊在這個事件中,辛苦付出的瑞莎外,我們還能做些甚麼呢?
瑞莎從螢光幕前走到幕後,全心全意地投入基層的韻律體操選手培訓,正因她的默默付出我們都能明白,這也是為何第一時間有過去受其幫助的學生與家長,就連政府也跳出來為其澄清說明。
我們不願辛勞的人,最終成為受攻擊的對象。
那既然誤會已經解釋完畢,身為期盼在這件事情上能夠盡上一分心力的我們,還能怎麼做呢?
一、讓更多人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有閱讀我這兩天文章的朋友都會發現,我在事件的解析前,就會有一個完整的論述,讓大家明白瑞莎是誰,她過去的經歷為何,目前所面臨到的困境是甚麼,最後才進到事件解析的核心。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讓即使完全不清楚此事件的人也能快速明白,這也是為何越多人將文章分享出去,就有越多人看懂整起事件的癥結點。
別忘了,即使當初匿名攻擊的人因擔心被提告與被查明身分後,自行刪除貼文,但闢謠的成本遠高於製造謠言的過程,更別說有人總是有著酸葡萄的心理,看到別人願意默默付出,就認為她背後一定有其他的盤算,世界上不可能有這麼偉大的人,就開始胡亂批評。
先了解事實,才能探詢真相。
二、提供捐款
這次事件讓許多人看見瑞星的默默耕耘,就連我也捐款了4260元 (不要問原因),在大家願意慷慨解囊的同時,也代表團隊的大家可以依靠這些資金,去提供選手們更好的教育環境,更優秀的師資,以及在出國比賽時能夠保持在最佳狀態。
Rising Star RG 瑞星韻律體操
也發布聲明表示,為了確保各界的支持能夠被有效運用,將會聘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包含律師、會計師等來確認經費的運用,除了執行與公佈的項目外,也會在每年的年底提出財務運用與責信報告。
有資金才能有培育,但更重要的後續應用也該關注。
三、監督政府運行
這次的事件會受到許多人的聲援與撻伐,就在於台灣的運動產業多年被酬庸與不相干人士把持,在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下,時常出現選手被迫「為國爭光」的事件。
在訓練期間裝備與薪資不足,選手的保護與保險也不完善,最終都只用「國家」這種大義來去要求,這是極度不健康的。
就像台灣的足球員,代表國家爭光的同時,訓練的集訓含比賽足協卻只給這些國腳的津貼是一天兩百元,相較於他們在原本的職業聯賽一年300萬跟一年2800萬的薪資,這根本是嚴重的疏失。
補充說明:足協當時遇到這種情況後,在媒體與社會輿論下,2018年改選後,改革派才有機會做出調整,除了主動加碼球員的費用外,也透過工會的制度團結一致,讓球員有更好的待遇,現在的足協可說是具有代表性的改革體育組織。
而我自己最愛的棒球,更有國球之美譽,結果在日本打國際賽獲得佳績卻連早餐都沒得吃,就被迫要分批坐飛機回來,過程中棒協沒幫忙扯後腿就算了,竟然最終還得分走將近900萬的獎金。
辛苦在前線奮戰的人,冒著隨時會有斷絕職業生涯的風險,辛苦沒有保障外,只因一句「為國爭光」就得賭上一切,然而不做事的人卻在後面等著分錢,這與我們這個世代的價值觀是有極大的衝突的。
我們期盼的,是由政府所選出的專業人才,透過體制來去監督與執行運作,真正的讓這些選手獲得支持,獲得背後的協助,而這一切,就是仰賴人民的監督運行,當越多人願意關注與討論,他們能藉此上下其手的機會就越少。
四、讓其專業擁有足夠價值
這次瑞莎的事件中,有許多人肯定她對於韻律體操的熱愛,甚至願意無酬的付出表示肯定,但對我而言其實這並不是健康的狀況。
任何的專業都有其價值,讓價值被看見更能夠促進市場的運行,當其專業人才能夠因遍地開花,投入在其中時,不再需要為了生活與經濟而擔憂時,這個產業才能夠真正的運作。
至於有人去提及瑞莎的經濟情況,認為她不會去計較這些費用,我認為這是極度不妥的。
她所擁有的專業知識,甚至在去年考上文化大學體育學系的運動教練博士班,都更應該讓大家珍惜她的一切,她拿到該有的薪資後該怎麼處理那是她的自由,但不應該讓她無酬付出,更不該讓其視為常態。
市場的運行有其遊戲規則,一味的要求付出者無酬,這是相當過分且傷害的。
很難得我會在一個事件中用了許多的篇幅來探討,但我認為既然這次的事件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就更應該發揮我們的影響力,去告訴身旁的人,我們還能怎麼做到更多。
這段時間的文章,不知道為何我都會出現觸及率0的情況,也代表著平台對於我的內容,是沒有自然的推播,我能依靠的就是透過大家將其分享出去,在留言的過程標註身邊的朋友,才有辦法打開這個限制,我不明白是我被鎖定,還是平台又出現錯誤。
我能做的就是繼續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IG : Awater0911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九點二十將在浪Live開播一小時
加入社團也能更不會錯過每日精彩文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
東吳心理所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八卦
我們與精神疾病患者的距離
易讀版: https://awater.tw/archives/429
近期鄭家純與陳沂的名字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起因是鄭家純曾經委任過一次的律師,被媒體爆料介入仙人跳團隊組織,此事件給了陳沂逮到機會,大肆胡亂開砲,而後家純多次試圖與其聯絡未果,打了許多電話仍無法聯繫到陳沂,而陳沂更在臉書上公布家純的私人手機,讓彼此的對立更為攀升。
開頭先做個簡單的法律常識教育。
在跟騷法還未三讀通過前,鄭家純的行為不構成任何法律問題,即使未來法條上線後也因為不溯及既往,所以不會有問題,但陳沂將鄭家純私人手機公開後,已經明顯違反個資法。
回到主題。
昨天兩人在晚間時的直播更是同時在線一舉突破1.5萬人,本已經將陳沂封鎖的我,還特別用我老婆的手機去看直播,但當我一看之後就發現事態不妙,陳沂「疑似」生病非常嚴重,而她本人卻絲毫不自知。
國際上對於精神相關疾病有相當嚴謹的定義。
在台灣被稱為思覺失調,其特徵包含錯誤的信念(妄想),覺知不存在的東西(幻覺),語無倫次以及不合時宜的行為舉止,甚至從她的行為模式與發言中可以明顯看出,陳沂恐面臨嚴重的焦慮與憂鬱症狀,以至於她無法正常生活。
這件事情最棘手的,就在於陳沂完全沒有病識感。
以學術界的四個等級,她仍處於第一級。
一、缺乏病識感 - 完全否認自己生病,也不認為需要接受治療。
二、部分病識感 - 承認自己有症狀,但歸咎於其他原因,不願意接受自己生病,也可能不願意接受治療。
三、理智病識感 - 理智上承認自己生病並需要接受治療,但情感上還無法接受,對治療的動機較弱與被動。
四、情感病識感 - 承認自己生病並需要接受治療,且情感上能接受,願意積極尋求治療與協助。
這是相當值得眾人關注且明白的事情。
過去許多人總認為幕前的工作者會在鏡頭前刻意放大的某些特質,以藉此特異獨行的言行舉止來吸引群眾,當她的行為模式已經超乎正常人的邏輯時,其實她生病很嚴重了,這時候我們如果還與其相互呼應,這是不對的。
昨天如果有看到兩人的直播,你會發現陳沂真的有太多的地方已經嚴重不對勁了。
包含其說話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當家純試圖與其談論任何話題時,陳沂就會開始不斷閃躲跳耀話題,甚至用著超乎常人理解的邏輯在回應,開始東拉西扯的對話,這也是為何昨天的直播過後,陳沂又再度遭受到攻擊,而鄭家純又收穫了大批的支持者。
這是不對的。
我在此也對 鄭家純 呼籲,真的不能再與陳沂繼續耗下去了,我相信她也有感受到陳沂不只生病,而且在心理疾病上已經可說是病入膏肓了,家純也對這塊有過不少的鑽研,相信能夠懂我所說的,我們不該再加重其病情了。
我在此也鄭重地宣布,以後對於陳沂的任何挑釁行為與各式標註我粉專的行為,我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在這邊只期盼陳沂能夠早日康復,在未經專業的醫師許可下,真的不能擅自停藥,這不只是會讓病情嚴重,更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
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幾分包容與耐心,生病的人不會能夠理解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也不要試圖去與其溝通,重要的應該是讓專業的醫療團隊介入,真正的讓其痊癒才是重點。
在此祝福陳沂能夠早日康復。
正如我在媒體上曾經說的,幾年前我曾經遇過她本人,那時她還是很健康的,更是對於成名擁有十足的企圖心,但在成為創作者的過程是很艱辛的,正如我前天的文章中所寫,在忍受孤寂的過程中,很多創作者就會開始產生心理疾病。
陳沂就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也因此我們身邊的人都應該善待她,學習不要去與其計較,鼓勵她安慰她讓她知道這個世界是正面的,只有她願意真正的去積極治療,我們才有機會見到曾經健康的她。
陳沂妳一定沒問題的,加油。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東吳心理所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八卦
館長槍擊事件十項重點整理。
一、兇手的行凶過程
依照媒體目前所揭露的訊息,兇手是之前性騷擾事件後,這次帶著幾分酒意來行兇,即使你沒有開過真槍,玩過射擊類遊戲的人都懂,手槍的瞄準度極低,加上改造手槍通常後座力會較大,根據監視器畫面顯示,歹徒是雙手持槍,相當迅速的在十秒鐘內開三槍,且精準的打在四肢。
若非受過特殊訓練的一般人,這是不可能辦到的。
喝酒加上短時間開槍,卻還能剛好不偏不以的打中四肢,我只能說館長該慶幸自己沒有生命危險。
補充說明 : 根據媒體報導,打中館長的手槍疑似是「傑里科941」,是由以色列武器工業製造的半自動手槍,雖然容易攜帶,但威力不容小覷,被看作是「沙漠之鷹」的兄弟版本,也被稱為「小沙鷹」,在許多電影中都有出現過它的身影。
二、第一時間選擇投案
犯案後立即帶著槍枝投案,在律師到達前不接受任何偵訊,這一切的一切都太過順遂,一般如果是衝動行事的人,在犯下如此大的事件時,應該第一時間先躲起來,等到新聞媒體大肆報導後,才透過親友說服後出面投案或跑路。
但他卻第一時間帶槍枝去投案,這彷彿是寫好的腳本。
三、館長第一時間選擇直播
直播一直以來都是館長與粉絲溝通的橋樑,第一時間留下影片紀錄,如果真的有三長兩短,可以看的出來館長是真正在交代遺言的,一個願意守護台灣的軍人,即使身受槍傷,還能這樣我個人是相當敬佩的。
至於有人攻擊他還抽菸這件事情,我個人覺得管太多了,在當下只要有任何能夠讓他舒緩的事情,無論生理或心靈,我認為問題不大。
四、不該檢討過去館長的言行
無論過去館長說過甚麼,談論過政治,還是商業上有與人產生衝突,如果有糾紛法律自然會介入處理,但不應該透過任何暴力手段,甚至買兇的方式來讓其感到害怕進而退縮,這是不被社會大眾允許的。
至於那些冷嘲熱諷的人,我覺得一個連基本道德值都有問題的人,真的不配稱之為人,今天我們身在台灣這片土地,治安的事情都與我們切身相關,沒有人希望台灣治安不好,沒有人希望台灣防疫漏洞。
除了那些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
五、無端檢討心理疾病患者
有非常多的留言在下方指責說,到時候兇嫌又自稱有精神病就可以逃過一劫,首先我要說,精神疾病不是自稱就可以算數,而是要有完整的就醫與用藥紀錄,且透過專業精神科醫師判定後,透過法官依循法條後做出判決,無罪強制就醫,並不等於無罪釋放。
我看到這些留言會嚴重感受到不舒服,我哥哥去年才因為憂鬱症與思覺失調離世,這些留言會讓我感到被冒犯。
六、警告意味相當濃厚
進到法庭上,兇嫌如果堅稱並未攻擊要害,並未要惡意使人致死,過去的確有因此並未判殺人未遂的判例,但相關細節還是仍等待警方與司法調查。
七、槍枝來源
在台灣買槍沒有這麼容易,也不會隨便在路上就撿到一把槍,還剛好有子彈你又會用,這必然是預謀犯案,一切就是像是劇本一樣通通走完,直到現在這一步。
八、檢討身旁助理
有人指責助理為何沒有去擋子彈,或是第一時間去追擊兇嫌,這都是不切實際的說法,任何人遇到事件的當下都是一片空白,館長一定也不希望無辜人士捲入其中,在醫護人員到達時也表明,館長的助理傷口處置的相當好,去抨擊他們真的太莫名。
九、藉機做政治鬥爭
無論藉著此事件,要鬥爭民進黨中央政府,或是國民黨侯友宜地方政府,我認為都是無辜增加事端,今天沒有人樂見這種事情發生,但相信也沒有人能夠阻止這樣的犯罪,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查明真相,並且思考如何來加重懲處或是防範後續又有這樣的事件發生。
十、打擾館長
現在館長在醫院休養,所需要的就是安心的療傷,並且讓身體恢復到狀態,這次兇嫌瞄準的是四肢,也是館長平常訓練相當重點的部位,如果一但傷及要害,幾乎可以說讓館長的職業生涯就此告一段落。
還是那句老話,無論你喜不喜歡館長陳之漢,都不應該花費時間心力去檢討受害者,也更不應該去冷嘲熱諷,這是做人最低的道德界線,我對於這種事零容忍,一但有這種情況發生就是直接封鎖。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不要錯過更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NRWL5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東吳心理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我只希望,他沒有痛苦的離開……。」
多數人希望自己善終,卻不放心讓家人好走?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慈悲的選擇!
──原來「生心靈」的平安,才是病人和家人共同期待的善終。──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面對末期疾病,有時不只是身體病痛折磨,更受苦的是過往生命經驗的種種缺憾或裂痕,隨之接踵而來,面對孤單生命,社工師陪伴一起重拾力量。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折磨
關於死亡的逼近,社工師陪伴病人面對死亡的焦慮,預防無意義感的自殺,也同理照顧者的壓力,停止對自己及對家屬的折磨。
➤靈安|安靜沈著,轉念昇華
透過促成心願圓滿,利他生命價值的展現,這一世旅程的結束,轉變為永恆存在的祝福,自己也可以成為靈性安定的助力。
「善終」的積極意義,或許應該是──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病房裡,除了滿頭白髮的湯伯外,還有一位很積極、很焦慮的女兒……。
服務湯伯的一年三個多月裡,我走進了湯伯家的糾結纏縛,也看見了兩代的情緒衝撞。
〈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
兩位白髮蒼蒼老人佝僂的身軀,在病人耳邊呼喚的場景,內心不免揪了起來。
我的出現,代表著醫療團隊期盼我介入關心這個家庭,只是任務有點沈重,我必須告訴兩位徬徨無助的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可能無法再好轉了……。
〈阿彥的願望〉
腫瘤壓迫頸椎,下半身無力已經持續一年多,終日只能躺床看著天花板。
他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提及捐贈器官,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是這些想法,都還沒有跟媽媽及家人商量……。
〈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
「你們這樣為難我,讓我的病情加重,我死也不原諒你們!」因為夜診批價時間太久,導致阿雅情緒大爆炸。
心想:「她是我很不喜歡接的那種個案……。」這個不喜歡的病人,竟讓我陪了超過兩年!
〈十歲小太陽〉
「診斷腦幹受損、呼吸慢性衰竭。」聽著醫師專業描述的病情,我沒有孩子病情的輪廓,接了任務才明白,跟著孩子、家屬與團隊,走了一趟生命學習旅程。
因此,我暗自稱這位十歲小男生──小太陽。
〈愛過很多人,卻忘了愛自己的武哥〉
武歌跳樓送急診的第一天,病房就通知我了,心情很複雜,之前一直擔心而且也努力預防的事,現在真發生了
「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一派無所謂的態度,不希望去找他的家人。
〈你盡力了,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
「真對不起,因為你發現得太晚,我救不了你……。」主治醫師看到病人這麼勇敢,如此勇於面對生命,可是身為醫師卻無法再為他多做些什麼。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這時候反而換病人安慰起醫師。
經歷過許多生死現場的我,看著眼前這幕,也為之動容。
人間安寧.陪愛無悔,
更多社工師陪伴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慈悲善終。
作者簡介:林怡嘉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東部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社工師
財團法人自閉症基金會社工員
◎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作者簡介:吳宛育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高專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優秀獎章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vll0CludfA/hqdefault.jpg)
東吳心理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莊詠程
內容簡介: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
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
多少年來他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能夠承認,我始終是那個惶恐的男孩,
但我不再擔心他人的評價或感受,
我有自己想探索的目標、自己的生活方式。
別人給的標籤,無法決定我是誰。
李崇建:「這是一本讓人翻閱了就停不下來,卻又不忍不停下來的文本,
生命能這麼荒謬痛楚,卻又能這麼有韌性,只能讓人一嘆再嘆……」
所有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
都在他年輕的生命中,真實發生。
外婆咒罵他:「看你那畜生老爸怎麼教你做畜生!」
母親向他哭訴:「你就不能體諒我一個女人要扛起整個家的苦嗎?」
「讀書……」失智外公吃力訴說著對他的期許,忘了他早被退學。
而他記不起父親的臉,只記得那男人離家前,對他的蔑視。
他是旁人口中「那種家庭」的小孩:單親,母親陪酒,相依為命的外婆是情緒勒索的控制狂,跟外公彼此痛恨,更仇視他的父母。
他也是眾人眼中資優又乖巧,唯一能替家族「爭一口氣」的孩子。
儘管自我懷疑,但他只能順著家人的期待走;為了藏起自卑,他笑著裝豁達。別人輕易貼上的標籤把他逼入憂鬱的死角,他瞞著家人不斷休學再復學,直到那紙退學通知──
一切偽裝被徹底撕裂了!然而在崩解之後,才是重建的開始……
從憤恨、質疑、絕望到迎向修復,諮商心理師莊詠程以小說般的高超筆法,自剖在別人的眼光中掙扎著長出力量,終於認同自我的深刻歷程。
揭開創傷,真的好痛,但唯有正視傷痕,細數傷痕,才能寫出全新的生命劇本,以我們自己的方式。
作者簡介:莊詠程(諮商心理師)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畢業
十八歲考進中正大學心理系,歷經過三次休學,最後被退學後,以天珠買賣、電話客服、倉儲管理維生。直到二十歲後半,決定走回自己的路,重考入東吳大學心理學系,以「莊寶」的名號隱身大學生間,在大專院校擔任助教,也是學生諮商的對象,同時在看守所擔任輔導志工,與受刑人對話,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和當事人共同創造生命故事的新篇章。
被友人誤認為酒鬼,其實只是期待他人的酒後真言,以窺視苦冽與奮鬥為樂。信仰苦痛,相信困頓裡總隱藏著存在的意義,最陰暗的角落中藏著再珍貴不過的瑰寶,因此不斷嘗試述說和梳理生命中,那些難以被理解的傷痛與遲疑,期待苦痛的意義終將編織成網,承接住所有受傷的靈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5AQSIBMUZY/hqdefault.jpg)
東吳心理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單元主題:2014年小狼少年音樂夏令營
時間:2014/08/06~10
地點:新北市平溪國中
首先是張政漢執行團長給家長的一段話-
敬愛的小狼夏令營學員家長:
謹先以十二萬分的敬意,歡迎您的子弟參加2014小狼戀戀平溪音樂夏令營!
小狼音樂夏令營是「中華民國童軍文教基金會」屬下「小狼合唱團」所主辦的夏、冬令營隊,迄今已進入第15次營隊。「小狼合唱團」創立之初即以「創造被利用之價值及散播喜樂的音符」為宗旨,本著童軍服務社會的理想,自2005年冬天即展開以「童軍生活體驗、音樂啟蒙及肢體開發」為主要重點之非營利營隊,所有服務員均由童軍伙伴義務參與,目的在提供參加學員寒暑假一個有意義的短期營隊,同時能進一步認識童軍並享受童軍的好。
其中夏令營除對外開放報名外,同時以含來回車資在內費用全免的方式,邀請北區之清寒學生及外地原住民學生參加,經費不足部份均由「小狼合唱團」家長向外募捐支應,迄今有口皆碑。
本(2014)年小狼音樂夏令營,於新北市平溪國中舉辦,著眼於讓參加學員在音樂啟蒙課程外,能在童軍體驗中進一步學習自我管理,並在互動中學習生命關懷與大自然體驗,別忘了大自然規律下的每一個天候元素,諸如晴雨風寒都有可能在營隊過程中碰上,因此祈望家長都能在心理上做好營隊因應天候而應變之種種措施,更祈望家長放心的把您的子弟,交在羅浮溫柔雙手的照顧之中,讓我們一起許諾孩子們一次快樂奔放的營隊體驗! 謹此
敬頌夏安
2014小狼音樂夏令營執行團長 張政漢 謹誌
此次全部學員有145位,共分為四個分團,主持人是在8/9下午一點到達平溪國中,採訪至8/10早上八點離開。
下午一點到達之時,正進行是分團的操作,二個分團是音樂課、二個分團進行樹攀活動。音樂課的部份又分成二組,第一組是音樂的啟蒙,排練「灰姑娘的音樂劇」分再為三組,樂器組、舞蹈組、杯子組。授課老師是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組碩士生 #王品方 和 #陳若曦,原音重現了當時的上課情形,課中休息也採訪了陳若曦老師。而第二組則是肢體的開發、打擊樂器的學習,一樣原音重現了當時的上課情形正在排練「拉丁節奏狂想」,還有課後採訪了打擊樂授課老師,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畢業的 #吳沛奕 老師。
另二個分團則是進行樹攀活動,由 吳慶華團長帶領,採訪了吳慶華團長樹攀的重點與技巧,吳團長也說明了,當初原本只是為了在樹上進行觀察,最後卻演變成樹攀體驗課程。
下午三點半,是「童軍與傳統的結合」,小狼是用個人闖關的方式,在學校的操場上,設了20個傳統的童玩關卡,這是一個很愉快的下午,小狼們有吃有喝又有得玩。
晚上七點,是今天的重頭戲「營火」,整個營火的節目都是由東吳大學為主的羅浮群再加各校精英的幫忙,而組成的活動組,來帶領現場100多位小狼,渡過一個美好的夜晚。
最後爐邊談話,張政漢團長說了當年為何會創立小狼合唱團,11年前第一次參加小狼夏令營的小狼們現在都是家長了,而後面參加的,則現在成了羅浮群。
家長出錢出力,羅浮群出力。一起讓整個小狼合唱團日益茁壯,老爹團長也期許這次參加的小狼們,以後一樣能反哺小狼合唱團,這才是真正童軍精神的延續。
戶外專訪: 張政漢(老爹) 團長
張政漢團長(老爹),接觸童軍運動54年,生長在宜蘭鄉下,在一個貧窮農家長大,學生時代開始接觸童軍運動,當年求學時,早上上課前都要先拿菜到市場賣,賣完才能去上學,因此天天遲到被童軍團長罵。有一天團長到菜市場才無意發現,從此才改變他的一生,以後他家的菜只要帶去學校,就由學校老師、同學,幫忙認購。老爹團長才能有正常的求學生活。後來在美國退休後,他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是,如何才能再為故鄉(台灣)再做什麼事?他一生最擅長就是童軍技能與本領,於是他回到台灣。2003年老爹問了一句話「我們童軍難道不能有屬於自己的合唱團嗎?」試著告知當時的楊朝祥理事長,沒想到楊理事長一口就答應了,十月展開籌備,十一月「小狼合唱團」已正式成立了。如今已經過了11個年頭,也辦了16次的冬夏令營。當年喊出二個口號「創造被利用的價值」與「散播喜樂的音符」,人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而老爹說:參加童軍的孩子除了不會變壞,還要變得更好。這11年來小狼合唱團也有面臨到困境,老爹團長都在專訪中,娓娓道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8ZlRWstJT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