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實驗教育,跟著孩子走在自學的道路上。我們常想著,除了教科書之外,我們想給孩子什麼?
環境總是能產生最直接的連結,於是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對他們生活著的這片土地有所連結,進而有感,更加珍惜。
228、白色恐怖,就是發生在這個土地上真正的故事。
但我所受的教育,對於這些台灣的故事著墨甚少,陪著孩子自學的這條路上,為了想讓他們了解,備課之前,自己得先了解,我也因此學習著。
這幾年,我們陸續從228的故事開始,從私煙、天馬茶房開始,不是只有透過講述這段歷史故事,也帶著他們走讀了這些地點,認識了林江邁、認識了陳文溪,也認識了大稻埕。
有越來越多的人,致力發展屬於台灣的繪本,真的非常感恩這些繪本的出現,讓我們得以用較為容易的方式,跟孩子們說著這些不容易的歲月。
孩子們從《228小水牛》感受到當時的艱難;從《戴帽子的女孩》認識陳澄波。
這次,我跟他們介紹《杜鵑山的迴旋曲》,想讓他們聽聽高一生的故事。
「在228事件的音樂紀念會上,聽著父親創作的歌曲...」,繪本從這裡開始展開。
這個父親,就是高一生。他是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也是「一生」這個名字的由來,他在18歲時,保送到台南師範就讀,愛上音樂,也常常回到部落協助教育工作,因而認識了他此生的摯愛-湯川春子(高春芳)。
當228事件發生後,嘉義市議員請求當時為阿里山鄉鄉長的高一生協助,受到部落領袖的強烈要求後下山支援。228 事件結束後,高一生遭逮捕,雖遭釋放,但最終,仍被保安司誣以貪汙罪嫌起訴,定罪入獄,執行死刑。
他是老師、文化人、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我們聽著故事,聽著《春之佐保姬》這首她為妻子所寫的歌,認識著高一生。
與其說陪著孩子自學,不如說,我跟著孩子一起自學,這些關於台灣的總總,我也是在一次次和孩子分享的過程中,和他們一起認識這些歷史,教育應該與社會連結、應該與生活共鳴,從生活中學習。
這些真實發生在這座島嶼的故事,不該被抹滅,也不該被遺忘。
杜鵑山 高 一生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選擇了實驗教育,跟著孩子走在自學的道路上。我們常想著,除了教科書之外,我們想給孩子什麼?
環境總是能產生最直接的連結,於是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對他們生活著的這片土地有所連結,進而有感,更加珍惜。
228、白色恐怖,就是發生在這個土地上真正的故事。
但我所受的教育,對於這些台灣的故事著墨甚少,陪著孩子自學的這條路上,為了想讓他們了解,備課之前,自己得先了解,我也因此學習著。
這幾年,我們陸續從228的故事開始,從私煙、天馬茶房開始,不是只有透過講述這段歷史故事,也帶著他們走讀了這些地點,認識了林江邁、認識了陳文溪,也認識了大稻埕。
有越來越多的人,致力發展屬於台灣的繪本,真的非常感恩這些繪本的出現,讓我們得以用較為容易的方式,跟孩子們說著這些不容易的歲月。
孩子們從《228小水牛》感受到當時的艱難;從《戴帽子的女孩》認識陳澄波。
這次,我跟他們介紹《杜鵑山的迴旋曲》,想讓他們聽聽高一生的故事。
「在228事件的音樂紀念會上,聽著父親創作的歌曲...」,繪本從這裡開始展開。
這個父親,就是高一生。他是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也是「一生」這個名字的由來,他在18歲時,保送到台南師範就讀,愛上音樂,也常常回到部落協助教育工作,因而認識了他此生的摯愛-湯川春子(高春芳)。
當228事件發生後,嘉義市議員請求當時為阿里山鄉鄉長的高一生協助,受到部落領袖的強烈要求後下山支援。228 事件結束後,高一生遭逮捕,雖遭釋放,但最終,仍被保安司誣以貪汙罪嫌起訴,定罪入獄,執行死刑。
他是老師、文化人、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我們聽著故事,聽著《春之佐保姬》這首她為妻子所寫的歌,認識著高一生。
與其說陪著孩子自學,不如說,我跟著孩子一起自學,這些關於台灣的總總,我也是在一次次和孩子分享的過程中,和他們一起認識這些歷史,教育應該與社會連結、應該與生活共鳴,從生活中學習。
這些真實發生在這座島嶼的故事,不該被抹滅,也不該被遺忘。
杜鵑山 高 一生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八卦
「再說,為什麼會這樣地思念著妳呢?或許是,妳的魂魄彷彿不斷地將相思運來這裡啊。我的容貌並沒有改變唷,只是一直思念著叫作春子的人,變成落寞的表情而已。」
第一次看到的人,可能會誤會這是文學作品中的感人告白吧?
其實這是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在一年七個月的牢獄中寫給摯愛妻子春芳的信
高一生是精通音樂、文學,還同時是傑出教育家和政治家的鄒族人,他在戰後的二二八事件中保護族人,卻因此遭到清算,被以「窩藏匪諜」及「貪污」兩項罪名逮捕入獄,並於 1954 年連同湯守仁(鄒族)和樂信.瓦旦(泰雅族)等原住民族領袖一同在當年4月17日被槍決。
高一生的獄中家書,之前聚珍分享過的最後一封「水田不要賣」令人印象深刻也較廣為人知,不過這只是幸運保留下來的其中幾封,而有機會看過全部殘存信件的人更是非常少
幾年前高一生的次子高英傑將悉心收藏的56封家書捐給人權館,並由高英傑老師本人、臺灣史學者周婉窈老師、以及熟悉當時用語的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前輩,盡力將這些家書以貼近原文的方式翻譯,終於在今年出版成《高一生獄中家書》這本珍貴的書籍
在一封封附上原件影像的家書中,可以看到紙上的磨損和摺痕,還有高一生不論使用慣用的日文或被要求書寫的中文都整齊秀逸的筆跡
信件常以「思慕的春芳」開頭,內容滿是對於妻子和孩子的掛念和叮嚀,即使在獄中這樣身體和精神都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努力以音樂寬慰焦急的家人
這些書信有些字跡細密、有些被畫上似乎為限制字數的格線、也有些上面蓋了「查訖」章,都透露著隱藏在感人信件中的龐大陰影。因為需經過檢查,刑求、案情自然無法出現在其中,甚至有些書信是沒有被送到家人手上的
這些重要的信件也是一代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縮影,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是無盡的牽掛和血淚,遭受迫害的人民不分族群、性別,更不用說受難者身後遺族遭受的監視和壓迫
希望透過這樣的出版,能讓更多人具體感受受難者的遭遇、了解臺灣曾經經歷的艱苦歲月,也希望受難者家屬及後代不要再遭受加害者及其擁護者的迫害,透過轉型正義的落實,使受難者的冤屈獲得平反和賠償
「在田間、在山中,我的魂魄時時刻刻陪伴著。水田不要賣」(取自高一生最後一封家書)
圖為1945年高一生與家人合影,取自《高一生獄中家書》
高一生獄中家書
聚珍:http://gjtaiwan.com/r/qn
露天:http://gjtaiwan.com/r/qo
延伸閱讀
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三冊附光碟)
聚珍:http://gjtaiwan.com/r/ni
露天:http://gjtaiwan.com/r/nj
《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聚珍:https://www.gjtaiwan.com/p/2985
露天:https://gjtaiwan.com/rt/?id=498
杜鵑山的迴旋曲(中英對照)
聚珍:http://gjtaiwan.com/r/lq
露天:http://gjtaiwan.com/r/ls
本文刊登於專欄:https://www.gjtaiwan.com/new/?p=64265
--
官方網站:https://www.gjtaiwan.com
關於聚珍臺灣:https://gjtaiwan.com/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