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由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走過那個年代,這是很多人心中深沈的傷痛吧!
今天跟菊蘭姐受邀到返校電影特映會。
葉菊蘭是鄭南榕遺孀,鄭南榕當時為「爭取100%的言論自由」,不斷挑戰當時的國民黨,最後為言論自由殉道。
1991年,我是台大研究生時,李鎮源院士等在台大發起廢除刑法100條運動。到現在,那晚在台大醫學院校園內,滿佈憲兵和鎮暴警察,仍然歷歷在目。
「返校」記錄了當時的驚悚、肅殺,每個呼吸都要屏息、每個動作都要小心的時代。
記取歷史,活著就有希望。9/20,記得返校。
#致自由 #返校 #dentention
#本年度必看
#公佈去西門町的答案
--
返校 Detention 電影版
https://www.facebook.com/DetentionTheMovie/videos/4136837725975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陳鈺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鈺羲...
李鎮源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每年的10月10日,我總會想起一位很多人可能沒聽過,歷史課本也不會告訴你,但卻扭轉了台灣社會,值得大家永遠感念的醫師: #李鎮源。
---
#求學與研究時期的李鎮源
李鎮源醫師出生於 1915 年的高雄橋頭,從小家境不好,爸爸在他 10 歲時就因為瘧疾過世,他的八名手足也有 3 位因為傳染病,活不過 10 歲就夭折。因此李鎮源立志要從醫救人。
李鎮源就讀臺南州立第二中學(今臺南一中),後來錄取第一屆的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因為對基礎研究的興趣,在醫科畢業後,他決定跟隨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繼續研究。
在眾多的教授中,選擇杜聰明的原因是「為了替台灣爭氣、為了台灣人的尊嚴,本來有幾位日本教授要我去他們的研究室做助手,但我還是選擇跟杜先生。因為我認為杜先生是我們自己人,我們應該幫忙他。」
李鎮源後來在蛇毒的研究獨步全球,解開了鎖鏈蛇毒致死之謎。後續他更受到正在越戰泥淖中的美國軍方委託,首度分離出雨傘節蛇毒中致死的兩種神經毒素,破解醫界無法理解的蛇毒神經毒素的作用機制。
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後續大量毒物學以及神經傳導的研究,都跟這項研究突破有關,李鎮源在當年可是非常接近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者,受到國內外學界的推崇。
1970 年李鎮源獲選中研院院士,1972 年任台大醫學院長。1985 年,他更被選為「國際毒素學會」會長,成為台灣學者出掌國際學術界領導地位的少數案例之一。
#看似一帆風順人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李鎮源醫師的人生,乍看之下非常順遂,但其實在他年輕時,發生了非常可怕的事,影響了他的一生。
1950 年 5 月,情治人員進入臺大醫學院抓異議份子,計畫逮捕第一內科主任翁廷俊,但剛好翁不在校園,同案逮捕涉入讀書會的第三內科主任許強(李鎮源的同班同學,許達夫的爸爸)、胡寶珍、蘇友鵬,以及眼科主任胡鑫麟(李鎮源的妹婿,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的爸爸)。
最後許強遭判處死刑,其他三人被處 10 年徒刑。在那之後,台大醫院醫師人人自危,許多知識份子對這樣的暴政痛心疾首,但在二二八事件以及之後的清鄉行動後,只能選擇噤聲,埋首於工作。
李鎮源也就這樣,奉獻自己於學術,直到爬到學術生涯的頂峰,成為台灣醫界的領航員。
#退休後燃燒自己的李鎮源
當李鎮源退休後,本來應是頤養天年的時間了,但他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他的女兒李明瑧教授口述:「他已經錯過他年輕應該為社會做事情的時候,他覺得他餘下來的生命,都是多出來的。那個生命,他犧牲也沒有關係,他只要能夠做對的事情。」
1990 年,李鎮源以前台大醫學院長之姿,走入中正紀念堂,探視野百合學運的學生。
1991 年,他和十多位台大醫學院教師,前往土城看守所探視被以中華民國刑法 #預備叛亂罪 拘禁的李應元和郭倍宏。
你沒看錯,已經是 1991 年了,但在那個時候,台灣人仍然會因為思想而入罪。那就是著名的「刑法 100 條」: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第1項)前項之預備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也就是說,你不用做任何事情,舉個例子,你只要覺得台灣應該是獨立的,用「想的」,或只要政府覺得你有在想,就可以把你抓起來關了。
後來李鎮源院士和台大法律系的林山田教授等人為此,於 1991 年在台大醫學院大門口,帶領展開了反對刑法一百條及海外黑名單的抗議靜坐。在那年的 10 月 9 日至 10 月 10 日的清晨,和軍警爆發激烈的對峙。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教授回憶,李鎮源院士當年眾多醫學院師生還有民眾坐在一起,整晚連上廁所都不敢離開。他深怕自己離開,軍警就會對學生不利。而他們的堅持,最後促成了刑法 100 條的修正。
自此,台灣再也不會有人因為思想入罪。自此,台灣終於成為真正有言論自由的國家。
---
今天任何人主張台灣獨立或者是兩岸統一可以不被抓走,是李鎮源醫師和許多學者、社會運動者當年爭取廢除刑法 100 條的結果。
事實上,不只是統一和獨立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思想和言論自由,都獲得了充分的保障,也讓台灣成為一個更民主、多元、包容的社會。
每次走入台灣醫界聯盟的會議室,就會看到李鎮源醫師的頭像,和當年他和所有醫學院師生並肩而坐的照片,也想起當年他們拼了性命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仁者無敵,勇者無懼。這就是李鎮源醫師留給眾多台灣知識份子的精神。我們不能自絕於知識的象牙塔中,更要用知識、用行動來改變這個社會。
你不必像李鎮源一樣聰明能幹,但希望你也有一顆熱愛台灣的心。只要你勇敢,你就是自由。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李鎮源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在幽暗的房屋一角,傳來像是動物的悲鳴聲。木籠裡關的不是牲畜,而是一個披頭散髮,活生生的人類。這樣可怕的場景,其實就出現在不到 30 年前的台灣。
在 1990 年台灣通過「精神衛生法」之前,有無數台灣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為醫療資源的匱乏、家人以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不理解,就這樣被遺棄或勉強「安置」在家中的鐵籠、倉庫,或者是以現代醫療標準來看,根本稱不上醫療機構的「收容所」。
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人,也有基本的人權,這在現在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日治時期一直到 1990 年的台灣,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就是過著這樣不見天日、被當作像是牲畜一樣對待的生活。
也許有人會好奇,在 1990 年精神衛生法通過之前,台灣難道都沒有精神疾病相關的法令嗎?其實也是有的,例如「精神病者監護法」、「精神病院法」都是,但這些法令不是為了精神患者的人權而設立的,而是為了「社會安全」的角度,希望「隔離」這些患者,有利於統治者的管理。
但為何現在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權,能得到這麼多改善呢?這背後其實是無數前人的犧牲奉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就是葉英堃醫師。
19 日就是台灣精神醫學人權先行者葉英堃醫師的告別式了。葉醫師是台灣最早推動精神疾病患者人權的先行者之一,可惜我年紀太小,沒有機會接受過葉醫師指導,但我的老師陳永興醫師就是葉醫師帶出來的學生,最近拜訪陳醫師的時候,親耳聽到葉醫師的總總生平,覺得應該趁自己還記得,趕緊記錄下這段台灣精神醫療珍貴的口述歷史。
#台灣精神疾病人權的先行者
葉英堃醫師於 1924 年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南望族,曾就讀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在日本戰敗後考入台大醫學院,後來成為精神科醫師,並且擔任台北市立療養院(今天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創院院長。
當年我的老師陳永興醫師,在 1980 年於市立療養院工作時,受到葉醫師的支持,踏遍了全台灣調查了所有的精神醫療照護機構。在當年 80 個處所,共 6200 多個病床中,醫師只有 160 幾個,無論是硬體設備,軟體的資源,以及專業的醫療人力,都非常不足。因此陳醫師在 1981 年出版了「飛入杜鵑窩」這本書,揭露了台灣精神病患者的處境。
在那個言論被管制的年代,像葉英堃醫師,或者陳永興醫師這樣願意為精神病人爭取人權的人們,其實要背負沈重的壓力,也要有巨大的勇氣。
陳永興醫師回憶,當年他們向媒體發表這些患者的處境時,許多媒體記者看到這些慘絕人寰的資料都流下眼淚,但也只能跟他說這些資料採訪後都「報不出來」。但在這樣的壓力下,葉英堃醫師始終堅定、持續地做好精神醫療的服務以及研究,並且用盡了所有心力,讓台灣的精神醫療制度得以逐漸健全,並用專業來推動法令,確保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環境與人權。
但在大家持續的努力下,政府在 1985 年開始辦理「台灣地區精神醫療院所評鑑」,並於 1986 年開始實施專科醫師制度,同年並開始規劃「全國精神醫療網」,1988 年開始推展「社區精神復建計畫」,1989 年開始補助公私立醫院於社區中設置社區復健中心,庇護性工作場所及康復之家,1990 年時也才通過了精神衛生法。
#保護學生追求人權與公理的真正人師
陳醫師也提到,當年他在唸醫學院的時候,因為辦學生刊物「不聽話」,沒有乖乖給教官審查,還有邀請了當時黨外的人物到學校演講,險些被退學,一直到畢業後,相關「不乖」的資料,都一直被留在身邊。
後來陳醫師在當兵、找工作時,都持續受到這些「不乖」資料的影響。甚至在陳醫師被推薦去北醫當精神科主任時,都還因此沒辦法就任。
後來陳永興醫師投入了 228 事件的平反運動,持續受到情治單位的壓力,多虧了葉教授暗中對他保護。甚至當年陳醫師能順利進入市立療養院工作,也是葉教授扛住了所有來自情治、人事系統的壓力。甚至在陳醫師參選花蓮立委時,葉教授和李鎮源醫師等前輩親自帶領了上百名的醫師,穿著白袍在花蓮給他支持與鼓勵,陳醫師說,那是他一生中永難忘懷的一幕。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葉英堃教授在 2018 年 12 月 28 日仙逝,永遠離開了我們。但葉教授的一生,給了所有醫師,以及醫學生們最好的身教。
葉英堃醫師出身望族,仍努力求學,後來身居高位,掌握了一些權力與資源,但他沒有辜負這些幸運和努力,而是用這些幸運和努力,為台灣留下了更好的精神醫療制度、為精神疾病患者去除污名、爭取人權,也同時為了人權與公理奮戰不懈。他的一生,正是最好的醫師、最好的人師表率。
作為醫師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我們會永遠記得葉英堃教授的慈悲、仁愛,和勇者無懼的精神,用我們的幸運,和葉教授一樣扛起知識份子的責任,為無法替自己出聲的人們發聲。
謝謝葉英堃醫師,感謝您一生的付出!我們繼續努力,請在天堂繼續庇佑台灣這塊土地,和所有善良的台灣人吧。
(如果有對葉醫師生平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找吳佳璇醫師所撰寫的葉英堃傳記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015438.html )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與超過 5000 位網友共同參與產品開發:
https://bit.ly/2MdQmtL
李鎮源 在 李鎮源- 求真百科 的八卦
李鎮源 (英語:Chen-Yuan Lee),生於(1915年12月4日-2001年11月1日),臺灣高雄橋頭人,藥理學家,以和蛇毒相關的研究知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毒素學會最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