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我閉嘴我就把事實多講幾遍】
從政以來,我一直有個理念:政治人物不是只講好聽話「推銷」自己,而也該負起責任,講正確的話,做好「政治教育」、「通識教育」。
因此,你會發現,我不是個「溫和禮貌」的政治工作者,我講話非常直接。如果有人因此要顛倒是非、剪接抹黑我,我只好再把正確的歷史,多跟各位說幾次。這些歷史,也就是韓國瑜李佳芬集團一幫人等,死也要修改課綱修不見,讓你們都不知道的歷史。
大家看過《返校》,有沒有覺得片中一些沾滿血跡的場景很可怕? 但你能想像嗎,台灣的歷史,遠比電影恐怖,遠比《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更催淚灑狗血。 高雄市政府,曾經血水淹滿地下室,這不是我亂掰的,是包含中國國民黨籍的目擊證人在內的現場見證。
請大家好好看看高雄好過日寫的這段歷史,就知道彭孟緝被叫做「高雄屠夫」從何而來,就知道「殺人魔」這個封號,對他和他代表的政權來說還算是客氣了!
1947年,中國國民黨鎮壓的子彈,不是對著天空、不是對著「暴民」發射,而是對著手無寸鐵,代表當時高雄在地仕紳公知的民選議員、區長、區代表、醫師、律師、記者、教師、甚至曾從軍抗日的老兵們發射,他們讓台灣的一代菁英,一群想努力改變社會的公共參與者、一群「本土軍公教」人士,不是被屠殺,就是徹底閉嘴外還要教育後代永遠遠離政治。
台灣地方政治為何敗壞? 為何大家會說有黑道民代?不是就是你們中國國民黨殺光「正常人」,改變地方制度,讓劣幣驅逐良幣所造成的? 228與白色恐怖的後果,仍然影響著我們的政治結構,但至今還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然後代表加害者的政黨,仍然全力反對轉型正義,仍然坐擁龐大政經資源。
你說敘述歷史叫做撕裂族群? 強迫我們遺忘歷史的人,才是撕裂台灣的元兇!
【1947年,沒能活下來的那些高雄人】
序、#為什麼他願意冒生命危險?
1947年3月6日,星期四,天氣尚有點涼意。這天一早,林界穿上西裝,打好領帶準備出門,38歲的他,身材厚實,方臉大耳,剛當選苓雅區長4個月,正值青壯歲月,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匆匆跨出家門時或許沒有想過,這是他最後一天看到三歲和一歲的兩個女兒。
林界公學校畢業後,和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未再升學,而是開始工作賺錢。在那個快速工業化的高雄,他和大哥、弟弟一起在新和鐵工廠當技師,工作勤奮,深獲肯定。29歲時他應聘到台東的糖廠擔任工務主任,兩年後,有點積蓄和技術的他,和兄弟討論,決定一起辭去工作,合夥一起開設一家小小鐵工廠,承包工程。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連連空襲台灣,林界的工廠也受戰火波及而停工。所幸,剛出生的長女平安渡過戰爭,戰後他擔任新生印刷廠暨新生報社印報廠廠長。這樣一個白手起家的實業家,在1946年11月當選苓雅區區長,原本是希望在戰後百廢待興的社會,為故鄉做點事,不料卻是厄運的開始。
228事件發生時,林界恰好在外地,眼看局勢嚴峻,他連忙趕回高雄。回到高雄時,已是風聲鶴唳,多處警局都傳出被包圍,當時駐紮在柴山上的中國軍隊,則已經開始用要塞的大砲居高臨下砲轟市區,並派出巡邏隊,遇到聚在一起的市民就開槍射殺,讓街上人心惶惶。林界一遇到市長黃仲圖後,市長就說:昨天已和軍方提出談判,但被拒絕了一次,他為了市民的安全,一定要再試一次,也希望林界一起去。
3月5日晚上,面對因為感到局勢很危險而極力勸阻他上山的家人,林界說:「就是因為危險,所以我們才要去。外面這麼亂,身為公職,不能任由人民在外面隨時有生命的危險。」
這句話,也等於是林界的遺言。
一、#司令部
於是,早上八點多,林界在市府和市長、議長一行共七人搭上汽車,為了避免被士兵誤擊,他們特別在車上插上兩根巨大的白旗,車子沿著日人修建的山路,往柴山上開去。
車子通過嚴格的安檢岡哨,整個高雄市區與高雄港已經映入眼簾,但林界無暇看著平日難得一見的故鄉美景,倒是更注意黃仲圖市長和彭清靠議長兩人的表情。兩人都帶著黑框圓眼鏡,一瘦一壯,都是曾受日本教育的讀書人。
黃仲圖市長是南投竹山人,師範學校畢業後到日本東洋大學留學,但或許父親是清代秀才出身,讓黃仲圖一直有濃厚的漢人意識,畢業後前往中國浙江從事教育工作,對日戰爭爆發後加入中國國民黨一路往重慶撤退,曾任浙江大學教授、軍事教官等職務,戰爭後才代表國民黨來台接收,也就是俗稱的半山。
另一位同車的彭清靠議長,當年57歲,和黃市長背景不同,他的父親是基督教傳道士,重視教育,彭清靠學業表現傑出,就讀總督府醫學校(現台大醫學系),是馬偕醫院創院元老。家中還有四個弟弟都是醫師,可說是日治時期的台灣菁英知識份子家庭。他在24歲時就在大甲開設德仁醫院,43歲時感到學識仍須精進,特別舉家前往東大附設病院研修婦產科兩年,1935年返台在高雄開設「彭產婦人科病院」,是當時高雄婦產科權威。學識地位都為人敬重的他,1946年被選為高雄市參議會議員,並擔任議長。
對林界來說,在從政之前,這兩位的社會地位都高過於出身基層的他,平日也很少說得上話,但從他們凝重的表情,就可看出大事不妙。同行的凃光明、范滄榕、曾豐明,聽說有的參與了這兩天的雄中自衛隊、有的是牙醫師、有的也曾擔任軍官,還有一位台電的李佛續也被臨時找來,看來市長是希望選出最有代表性的談判陣容來說服軍隊了。
早上九點,車子停到了一棟兩層樓的和式洋房前,一行人被士兵帶進一間會議室內,中間有一張小桌,大家坐定後,要塞司令彭孟緝少將,才從後面走出來,他瞇瞇眼,理著平頭,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招待大家。因為彭議長不會講北京話,主要都是黃市長和彭孟緝溝通,之後黃市長掏出一份寫著「和平條款」的請願書給彭看,並對彭孟緝說:要他「約束巡邏隊,不要再隨意槍殺市民」,彭孟緝看到協議書,火冒三丈,表示「豈有此理,這簡直是造反」。正當兩人爭辯越來越大聲時,官兵突然大喊「有刺客」,一聲令下,官兵一口氣湧入,把凃光明壓在地上,一行人也全部被拿下拖走。
這個凃光明,是個半山,也是一行人裡頭較為衝動的人,曾在中國參加過臺灣義勇隊打游擊,在這幾天也參與雄中自衛隊的行動,在市長與彭孟緝爭論之際,根據彭議長的回憶,凃忽然破口大罵蔣介石和陳儀,而後才被壓制。
一行人被制服後,均被繩索綑綁,而凃光明被以鐵絲取代繩索捆綁起來,鐵絲並以老虎鉗旋緊,直到凃痛極慘叫。經過一夜苦刑之後,凃光明、范滄榕、曾豐明被軍事法庭隨意審判判決死刑,兩天後三人都被槍斃。
市長黃仲圖、議長彭清靠與台電的李佛續被繩索捆綁,在頸後打結,士兵不停地用刺刀指向胸部,他們原本都以為一定逃不過,心理準備被殺害了,但卻在3月7日被釋放回家。
至於林界,則被關押在柴山上,過了兩週後,才在3月23日被槍斃。和事件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僅從政幾個月的他,為何會莫名其妙變成「暴動匪徒首謀」呢? 原來是苓雅區有士兵被殺,為了報復,中國軍竟然就用莫須有罪名,殺害苓雅區長洩恨!
二、#活下來的人
黃仲圖和彭清靠在此巨變後,受到很大衝擊,短短三個月後,黃仲圖轉任教職,退出政壇不再參與政治事務。而彭清靠議員任滿後,也完全退出政界。他的兒子,便是一生從事民主運動與支持台灣獨立的彭明敏。
他回憶:「父親精疲力竭地回到了家裡。他有二天沒有吃東西,心情粉碎,徹底幻滅了。從此,他再也不參與中國的政治,或理會中國的公共事務了。他所嚐到的是一個被出賣的理想主義的悲痛。到了這個地步,他甚至揚言為身上的華人血統感到可恥,希望子孫與外國人通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稱自己是華人。」
至於莫名其妙冤死的林界,死後留下了妻子胡錦華與三歲的林黎影、一歲的林黎彩兩姐妹。林界被殺後8年,在生活種種壓迫下,胡錦華自殺身亡,兩姐妹從此成為孤兒,被分開撫養長大。
16年後,孤兒林黎彩在天主教堂流浪謀生,認識了29歲,退伍的外省榮民廖中山,兩人很快決定結成連理。廖中山十分上進,不斷進修,48歲成為海洋學院的教授,期間,因接觸黨外雜誌,開始改變了他忠黨愛國的政治立場,更偶然在黨外雜誌中,看到了身亡快40年的岳父林界名字!
父親死時林黎彩全無印象,之前只聽母親在生前說過:當年家人聽說要塞前的瓦礫堆中埋了很多人,於是上山尋找,家族中幾位女性首先挖到大拇指,把背部覆蓋的土撥除後,看出面朝地下,手腳反綁,整個身體被五花大綁,槍從背後開。當他們把屍首翻過來,看清楚是林界沒錯,頓時哭成一團。屍首都腐臭了。
經過黨外雜誌的描述,林黎彩才知道父親死亡的真相,1992年,林黎彩向法院控告當時仍活得好好的彭孟緝「偽造文書」、「非法處決」林界,事後未按程序通知家屬領回遺體,有湮滅罪證之嫌。當然,法院全都不起訴結案。
三、#大屠殺
回到談判團全數被捕的3月6日那天,彭孟緝將他心中「高雄各界的領導人」一網打盡後,開始對市區展開總攻。下午2時,彭孟緝命令部隊會同第21師獨立團第3營展開鎮壓,軍隊下山進攻高雄市政府、高雄車站與雄中,何軍章帶兵抵達高雄車站後,便開始掃射車站人群,民眾躲入高雄車站地下道也遭軍隊封鎖兩端,對內掃射,據目擊者表示,打死兩三百人。
此時處理委員會和民眾毫不知道山上發生的事,還在高雄市政府大禮堂等待市長上山談判結果,但等來的卻是中國國民黨的軍隊。
高雄要塞守備大隊陳國儒部包圍建築後,直接丟入手榴彈並開槍掃射人群,議員黃賜、許秋粽、王定石、區代表王平水、新生報主任邱金山、律師陳金能等五、六十人,直接都被亂槍打死。前高雄市長王玉雲回憶在市府地下室救出躲藏的弟弟時,地板整片都淹滿血水,積血竟然有一截手指的深度。
躲藏在防空壕的民眾被軍隊丟入手榴彈,民眾跳入當時還清澈的愛河躲藏,也遭軍隊開槍掃射,河水染成紅色。短短兩個小時,高雄市區包含當今的三民、新興、鹽埕、前金區,已經屍橫遍野。
第二天,雖然已無抵抗勢力,但軍隊仍然調來迫擊砲與要塞砲夾擊,猛轟雄中,雄中也成為228事件中唯一被國民黨軍隊破壞的學校,至今紅樓仍留有彈痕。
同日下午,部隊在市區展開「清鄉」,逐戶清查戶口、收繳武器,但在期間發生多起搶劫民戶、強暴婦女等事。軍隊說你是暴民,你就是暴民,猶如今日香港在共黨統治下,學生不准戴口罩、喝珍奶會被抓走、抗議女性被脫衣襲胸摸下體,這樣荒謬情境,卻也真實曾在我們的土地上發生。
清鄉過程中,三塊厝居民全被叫出來跪下,男丁被鐵線捆綁押進鼓山監獄,雄中校長林景元被中國兵用軍刀刀身毆打,前額血流如注,兒子也和其他人依樣被鐵線反綁雙手絞緊,關押3天才解開。
228事件後彭孟緝官運亨通,之後的清鄉、澎湖七一三事件,師大四六事件中,強力進行鎮壓,造成成千上萬民眾的傷亡,因而得到「#高雄屠夫」的稱號。
相對於對人民的殘酷,彭孟緝對掌權者極盡諂媚能事,在蔣介石剛敗逃來台時,曾居停孫立人將軍公館,那幾天,彭孟緝每天早上提著一鍋人參燉土雞的補品,向蔣先生請安問好,贏得蔣介石青睞,根據孫立人夫人回憶,彭孟緝以高雄要塞少將司令之姿呈雞獻媚,因此人云彭孟緝「乘雞飛上天」。
彭孟緝一路強力鎮壓,製造冤案,不但7年內就破格跳升爬到參謀總長,更是長期高居權貴,安享天年,其子女也是榮華富貴,兒子彭蔭剛擔任中國航運董事長,又娶了中共政權「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華的妹妹,由藍轉紅,出錢出力鼓吹中國併吞台灣。
近來,又有許多中國黨政客想抹殺彭孟緝是「殺人魔」的歷史,對於指出真相的人,不是指責他製造仇恨,就是將其言論斷章取義。莫怪乎我們會看到該黨總統候選人表示上任後就要修改課綱,改回「中國史」,減少台灣與世界史篇幅。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想讓台灣人知道的東西太多了。至今,高雄306屠殺仍只有受害者,沒有負責的加害者,若是這樣矇混過去,我們何嘗對得起那些單純為了保衛家園、保護市民性命而死的前輩們?
李根興女兒學校 在 曲家瑞 Facebook 八卦
老一輩的男人,都有一個公事包,白天提著它出門上班,晚上帶著它回家,黑色皮製,硬挺亮面,40x30公分、按下鎖扣自動打開,類似縮小版行李箱,那只公事包對我而言就是爸爸,它象徵著一家之主,拎著它走起路來就是帥,至於裡面有什麼,不用想都知道應該就是公文、信函、支票、筆啊紙啊等等。
小時候玩扮家家酒,姐姐一定是公主,而我最愛偷戴爸爸的近視眼鏡,雙手捧著那重重的公事包,搖搖晃晃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幾年前爸爸過世,媽媽整理遺物時,在書房桌子底下看到那只公事包,當下我就搶著要,她原封不動交給我。之後,就這樣擺著擺著...
直到這個暑假整理工作室,無意間又看到,於是好奇打開,裡面有國際往來的文件、會議記錄,報紙金融版的簡報,幾本收入支出的帳簿,密密麻麻的隨手筆記,摯友的信件,以及他常閱讀的佛經,側邊的夾層還放著一個泛黃信封袋,翻開一看,裡面竟然是我1982年剛去紐約唸高中,第一學期的成績單,正納悶為什麼沒有姊姊的,再仔細看,清一色每一科都是F,還附著一封當時學校輔導老師寫來關注的信。
父親在商場呼風喚雨數十年,想不到最讓他擔憂的是我,而這份掛念一直被保存在這個黑色公事包裡。
當時,他肯定很挫折、疑惑,自己這麼有成就,娶了個水老婆、生了四個孩子,旁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怎麼連女兒都教育不好。如今,我更難過、自責,原來它一直都在爸爸心裡,原來有了家庭之後,再多的財富也抵不過孩子在爸媽心中的位置,子女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與驕傲。
而我根本不知道,因為自己也有要面對的挑戰,全新的陌生國度、第二語言的障礙、同儕間的壓力、社交考驗、種種學習困境,青春期面臨的身心狀態等等。之後,我漸漸適應美國的環境,學業跟上進度,找到了繪畫這個最熱愛的科目,大學申請上全額獎學金,研究所念的是常春藤,返回台灣教學到近幾年跨領域發展的有聲有色...
卻從沒有想過要把自己的榮耀獻給爸爸
兄弟姐妹之間,我雖然外在風光,但真正的實力有多少,自己很清楚,可能冥冥之中注定著,我會看到爸爸保存的這張成績單, 體會到他的苦心,在離開我們4年多後,依然感受著他的愛, 看見這個印記、傷疤,記住最壞的那個時期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不要因為小有成就而狂妄自大,學習謙卑、時時反省,把寶貴的經驗毫不藏私與大家分享。
明天,我的第四本書要發行了,如果爸爸還在,應該會看一下、翻個幾頁,然後嚴肅的望著我說:
家瑞啊
這什麼封面?!
誰裙子穿這麼短?
妳這個老師不要誤人子弟啊~
但我知道他心裡還是高興的,就像他把前面幾本書擺在書房的書架上一樣,希望他會以我為榮。
#曲家瑞痛快人生關鍵字
#即使被打擊也要燦爛地笑
#這都是累積生命厚度的痛快養分
#沒有痛就沒有快樂
#我們是地表最強人種
博客來 https://goo.gl/oTM5wH
金石堂 https://goo.gl/tc82lS
誠品 https://goo.gl/ue6QDj
全省各大書店銷售中
李根興女兒學校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 🇺🇸】華盛頓,那些心痛香港的舊朋友們
—美國參議院《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通過前夕隨筆
香港社會進一步動盪撕裂,政府一如過去數月無視Root Cause,警隊強攻香港中文大學之際,直播畫面令人徹夜難眠。那一刻,我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百感交集。多年前,在這裏的智庫Brookings Institution工作,認識了不少華盛頓學界、智庫、政界友人,那時候,北京還對香港(相對)客客氣氣,中美關係同樣和和諧諧,同時和雙方朋友交往,一切自自然然。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事實上,到了法案第一次在2014年被提出,國會處理外交的某資深大老,依然說「不要浪費時間,100%不可能」。到了今天,中港兩地劍拔弩張,中美新冷戰如箭在弦,看見同樣的面孔,彷如隔世。
布魯金斯元老與香港泛民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外交智庫,屬自由派,不少專家是國務院常客,旋轉門十分成熟,它的東北亞研究中心,是少數研究香港的基地。我在Brookings時,代表香港到哪裏訪問工作,當時香港人有一個單獨名額,但後來被裁掉,據說因為大家覺得「香港已是中國一部份很久,沒有甚麼好研究」;想不到今天,隨著運動發展,香港研究在海外,忽然成為顯學。
當時的上司是中心主任卜睿哲博士(Richard Bush),他是台灣問題專家,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實質上的美國駐台大使),著作等身,氣度雍容。月前他接受訪問,談及香港反送中運動,認為抗爭者應「見好就收」、中國很強大、美國很現實、沒有甚麼可做,不幸被斷章取義,成為藍絲群組廣傳的維穩內容,觀點也被葉劉淑儀、梁文道等引述,令一些不認識他的青年感到不滿,就像這一代青年提起民主黨、司徒華,反感程度有時比提起建制派更大。卜睿哲是不是有點保守呢?大概是的,起碼是很傳統的現實主義路線;但他是否不希望幫助香港呢?自然絕對不是。
他和香港淵源甚深,童年在香港的國際學校英皇佐治五世渡過,經常緬懷香港過去。美國國會在1992年通過的《香港政策法》,他是主要起草人之一,據說本來版本比終極版辣很多,有更多美國承認香港不同內地地位的條件,卻被現在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內爾「減辣」掉(外間以為麥康內爾提出法案,理應心繫香港,而不知這只是他避免法案太刺激北京的權宜)。卜睿哲不看好香港抗爭,一來他嚮往中美和好,相信全球化時代的中美只能合作,而在一個和諧世界,香港沒有太大戰略價值;二來他常參照歷史,害怕給予虛假希望,例如對我舉出1956年匈牙利革命的例子,當時美國政府說「全力支持匈牙利人民反抗蘇聯」,結果蘇聯鎮壓,美國除了打嘴炮就毫無動作。其實卜睿哲依然深愛香港,只是認為無力挽回,對可見的悲劇,深深嘆息。
尼克遜翻譯到疆藏港研究:Freeman家族兩代人的丕變
同期曾對香港事務發出保守言論的美國外交元老,還有一位傅立民(Charles Freeman)。他在尼克遜訪華時,擔任總統和毛澤東的翻譯,也是海灣戰爭時的美國駐沙特大使,負責處理前線,一直主張尊重中國獨特國情,但難免停留在那個年代。上個月,他曾說「香港激進抗爭者不值得西方同情」,卻對宏觀背景缺乏理解,然後又是受到藍絲群組加油添醋的轉載。
傅立民我並不認識,但和他的女兒Carla是好友。Carla Freeman是貼地得多的中國問題專家,目前在Johns Hopkins的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當外交政策研究所主任,我也曾在那裏工作,和Carla曾合作出版,這天她請我到課堂上分享香港最新情況,想不到我把她和一些學生、包括中國內地留學生說得熱淚盈眶。她對我說,也是從網上看見父親對香港的評論,「嚇了一跳」,笑說父親不代表她,保證美國還有很多明白抗爭者的友人,很同情這些香港朋友面對的大陸高牆。
她家學淵源,小時候就到過香港,及後不時在香港的大學交流,看見中大被香港警察以催淚彈狂攻,感到揪心的痛。她對北京主導的「止暴制亂」言論一笑置之,因為她的研究專長就是新疆、西藏、中國公民社會等議題,對「一國」框架下,少數民族、地方自治、維權議題有何下場,知之甚詳。
但其實她也曾是「大中華膠」,只是近年和一批著名美國漢學家一樣「覺醒」,坦承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時,給予太多浪漫化想像,以為中國強大了,就會和美國共建美麗新世界,對種種問題刻意按下不表,殊不知今天中國強大了,圖窮卻匕見。這天她剛從中國回來,說官方招待她看的、住的,都是最宏偉的外觀,但她研究的新疆、西藏、香港,卻是另一回事,反差得很不平衡,乃至感到內疚。這種情結,近年反映在頗多中國權威身上,例如一度被北京捧為上賓的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近年立場大變,最終推出「中國崩潰論」,令北京目定口呆。
蘭德公司研究員五年前的預言
在維珍尼亞(而不是「弗吉尼亞」)邊境,座落國防部智庫蘭德公司(RAND),北京經常渲染蘭德的神秘,其實也不外是一家右翼智庫而已,只是進行了類似「中美終有一戰」沙盤推演一類研究,被北京視為不友好名單。蘭德有一位香港問題專家Scott Harold,曾長期在港工作,和不少香港學者相熟,這次拜訪他,察覺他對「香港之死」除了痛心,也有先知的無奈。
早在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他的觀點就和接受中國人大「831框架」是合適妥協的卜睿哲不同,認為深層次的Root Cause根本不是普選問題,而是中港矛盾。他從親身觀察發現,香港人擔心一國兩制只是虛言,憂慮逐漸強化的中港融合,會在「831」框架被通過後無限加速,因此才有「佔領中環」出現,這恐怕連戴耀廷、陳健文等當事人也當局者迷,五年後的今天,論證了他先知先覺。他慨嘆香港人不幸運,碰上美國外交大轉型,而最應負道義責任的是英國,但此刻碰到的英美最高領袖,都不是價值主導的人。
Scott在香港有不少愉快回憶,問他甚麼時候再來,他卻苦笑,說察覺不少曾在香港的國際友人,近來都在中國境內出了事,其中一位是曾任加拿大駐港副領事、後來被內地以間諜罪名捉為人質,來報復孟晚舟案的Michael Kovrig,這也是《逃犯條例》為何刺激世界各國神經的原因之一,令他不禁擔心入境會否「被洗頭艇」。坦白說,這種新冷戰氣氛是雙向的,我也認識不少中國的美國研究權威,近年不獲美國發簽證,美國大學也開始對華裔學者「另眼相看」,似乎1992年冷戰終結—2012年習近平上台的蜜月期,不過是兩次大戰之間那段休戰期罷了。
盧比奧參議員身邊的智囊,與香港本土派
美國新生代中國研究學者的研判,和上一代完全不同,與香港的年輕學者、本土派思維,反而先天有血緣的相近。在北京眼中,一切人類行為,「自然只能以「收買」、「權力」一類唯物角度解釋,因為這個政權是不相信價值觀的。然而正是全球科技變革、網絡社群興起、令社會結構重整的「時代革命」,令全球新生代一方面大大加強了對理念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勇於打破常規,發掘了不少前人忽略的盲點,知識變得非脈絡化。解構再重構的學風不容於上一代,在新世代卻成主流,逐漸產生了像劉仲敬、Harari那樣的鬼才,他們眼中的世界,天翻地覆。
Peter Mattis是研究當代中國政治外交的年輕學者,多年前,曾在台灣一個學術會議發表關於「新型大國關係」的文章,當時我是評稿人,早已忘懷,他卻惦記至今。年輕可畏,轉眼間,他剛成為對北京高度批判的CECC(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副幕僚長(Deputy Staff Director),目前在盧比奧參議員辦公室工作,而這位盧比奧參議員,正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最大推手。Peter和卜睿哲一代的中國通有完全不同的成長背景,及早正視中美已完全是競爭對手這現實,也認為上一代對香港不負責任,對中國以自己的方式改造「真香港」為「新香港」,有道德使命式的批判。上一代中國通跟隨北京口吻,說「香港對中國已沒有大價值」,他卻強調香港回歸時只佔全國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40%、現在卻高達七成,反映中國越富有,對香港的依賴越多,加上箇中「貿易」涉及不少敏感技術和材料,北京不可能不知……這些數據,在我面前,他如數家珍。
一些美國政界前輩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潑冷水,他卻懷著傳教士式熱情,協助盧比奧草擬法案所有細節。須知美國國會一向是《紙牌屋》式現實,這條法案對盧比奧而言,一無選票(他的佛羅里達州沒有多少人對香港有興趣)、二無捐獻(不像中國遊說團能給予大量利益)、三不為總統所喜,他卻視之為baby,不惜用盡一切私人關係力推法案,前後五年,最後甚至使出殺手鐧,對推延排期表決的多數黨領袖麥康內爾(也就是剛談及在1992年對《香港政策法》減辣那位元老)攤牌逼宮,才有如今極速表決「hotline」這招。這都是很耗費社會網絡和人情牌的事,可謂all-in,要是沒有堅定信念,怎會如此?
成就解鎖:我城危如累卵,國際關係卻終成香港顯學
Peter不過「打份工」,卻是以完成博士論文的吹毛求疵態度,去完善這條法案,背後反映的全球新生代connected思維,不但中國學者、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永不能明白,就是卜睿哲、傅立民那樣的美國前輩,也難以理喻。世界是前進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依歸,《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重要性,除了上月在這裏分析過的外交、經濟部份,還縮影了世代交替:盧比奧三年前提出法案時,只有45歲,屬新生代參議員;法案一位co-sponsor、上月到訪香港後高調聲援抗爭者的Josh Hawley參議員,今年更只有39歲,是美國最年輕的參議員;Peter Mattis大概也在三十多歲這範圍;在幕後穿針引線、成立HKDC向國會游說的lobbyist Samuel是香港出生的同齡人,朱耀明牧師的公子。當何韻詩、黃之鋒,張崑陽等到訪華府,自然啱嘴型;反而李柱銘、陳方安生等造訪,雖然英語無疑更勝一籌,但對口畢竟是上一代人,新世代卻可能格格不入。
昔日大家對國際線多有顧慮,畢竟在北京動輒都是「勾結外國勢力」的帽子下,強行自我克制,這也是昔日一國兩制僅存的互信之一。但事到如今,香港民意研究計劃的最新民調顯示,居然有超過一半香港人認為,當自身問題不能由特區政府、北京解決時,就應該訴諸國際社會,反映北京昔日多少還有點阻嚇力的「漢奸走狗賣國賊」標籤,已被不屑一顧。香港新生代反正已不能回頭,被美心集團創辦人千金為代表的上一代權貴「放棄」,上綱上線的批鬥文宣正排山倒海湧現,卻因此突破了思想局限。我們也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一旦每四人就有一人具有緊密國際聯繫的香港人,投身真正的國際關係,足以令世界從此不一樣。
假如他們能利用這機遇,建立屬於自己世代的全球網絡,和各國up-and-coming一代識於微時,配合截然不同的國際環境,綻放的無限潛能和榮光,或能令香港人成就解鎖。即使是不同意這條法案的朋友,當串連到背後成事的全方位立體圖像,相信也很難否定:萬物盈虧,自有其道,物極必反,當中國要打破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原有微妙平衡,在香港實施「全面管治權」,公道自在國際人心,蝴蝶效應下,看,這卻真是催生了一場全球範圍的「時代革命」。
星期日明報,2019年11月17日
李根興女兒學校 在 你的生活規律如何? 剛在深圳蛇口罔谷放低我老婆睇 ... - YouTube 的八卦
剛在深圳蛇口罔谷放低我老婆睇 學校 ,行路回港要一個多小時。 ... 照顧我細妹和我夾得嚟有三個非常可愛的女早上送 女兒 返學, 工作時間睇舖, 下午五/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