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記者節,齡予也來跟大家分享,會入行當記者甚至走到現在,其實是陰錯陽差。
不能否認我從小在家人面前很愛發表,是個求關注、表演慾很強的小孩(笑),齡爸媽常覺得我很煩,一有學到什麼新招,總是第一時間想要表現給她們看,得到他們的讚賞,非常在意他們的評價與眼光。
偏偏我不像齡姐,很會彈鋼琴,芭蕾舞也學的普普通通,溜冰也勉勉強強,數學科學邏輯爛到爆,倒是小小年紀就很會認字,很喜歡看書,喜歡聽相聲,喜歡聽故事,還能把故事轉述的有模有樣,於是這就成為我博取眼球最好的方式。
每天晚上吃飯時間是我們家規定要交流的交心時刻,我們要報告一天大小事情,我會說好多故事,新學的詞彙、順口溜、名言金句、俗語典故,因為很想要表現,所以我會不停的蒐集素材,小學時很常泡在圖書館,也很自然的因為文藝少女的樣貌被徵選參加語文競賽。
要參加哪個項目呢?因為不喜歡念別人寫的文章所以不是朗讀比賽,因為常被人誇獎不怯場聲音不錯聽所以感覺可以比作文比賽更多一點,但普通的演講比賽又怕預先準備太過斧鑿,練習一百次都沒感覺了,那不如就是臨時抽臨時準備的 #即席演講 吧。
即席演講需要的是持續的充實自己,博而不一定需要精,知道很多通識,什麼都能講上一點,想一想或許當時就在為現在的記者路做預備訓練。
總之,熱愛閱讀的習慣,結合了好勝心,我一路上參加比賽,比啊比的持續訓練自己,比到了國中、高中,拿過市級的不錯成績,也讓多看多聽的好奇心內化成個性。
高中時加入了思辨性的辯論社團,對於每件事學習到了懷疑、提問,跳脫角色作正反方設想。到了大學進入國文學系,雖然沒想過教職為業,但始終熱愛文史哲,對於文學、歷史、哲學都相當有興趣,各種雜書比課本更讓我著迷,看見了世界的可能性,上起選修課比起必修課還要用心。
硬要說的話,一堂選修課"報導文學"是我年輕時最接近記者的緣分,當年我大二還大三,報導文學是以新聞事件延伸,從中加入文學性的筆法、以真實為基礎,也許是訪談可能也可以架構出一個小說、一個虛擬的故事。
我選擇" #野百合學運"那個百花齊放的自由年代,非常有野心的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情,寫出了一場十一萬字的學期作品。
過程是非常土法煉鋼的,完全沒有任何人脈的,用很笨的方法,打企業電話、官方EMAIL,鍥而不捨的連絡上了當年各大學運要角,學生們、教授們,還有PCHOME創辦人詹宏志 李明璁教授 當年等等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難以企及的大人物,盡力還原李登輝前總統與學運世代對話的風起雲湧內幕,那個讓人著迷的年代。
我花了一整個學期,看了數十本文獻,做了好幾場訪問,打了數萬字逐字稿,熬夜了好幾個禮拜,熱血沸騰了許久,第一次自己默默得有股要把事情、真相傳遞的使命感。
但我並沒有因此把記者當作職志,大學的我,接了不少家教,到補習班教大班,還去藝廊策展賣畫,忙著賺錢(現在覺得好可惜應該去多體驗人生多實習),還玩票性質的陪閨蜜去三立排隊歌唱選秀節目,很不幸的,又高又帥像趙又廷聲音渾厚動聽的閨蜜沒有選上,我卻選上了,在演藝圈門前拐了一圈,沒想過要當明星的我,面對大唱片公司的好說歹說,怎樣都不肯簽經濟約,成為演藝圈不紅藝人的可能也隨之破滅~
當時對歐洲文化跟哲學非常有興趣的我,原本打算到歐洲念完語文學校申請念藝術或哲學相關,出發前跟齡爸閒在家看電視時,意外看到國內某電視台跑馬燈跑著:徵選儲備主播,坐在我旁邊的齡爸說了一句:捨不得你出國捏,姐姐已經出國了,如果留在台灣做主播也不錯,不然你去試試看?沒中就算了?
爸爸都開口了,那就為了他試試看,讓他死心吧😂毫無相關科系經驗的我就去徵選了,沒想到慧眼獨具的主管,在數千人的三關徵選當中,竟然讓我過關斬將的選上了⋯但是我沒有在那個電視台,有如直升機的直上主播,因為我早就訂好三個禮拜後去法國考語文證照的行程,沒辦法走完試用期,本以為驚奇之旅就這樣了,沒想到負責帶我的「導師」前輩覺得我太適合做記者了,把我的履歷轉到另一家很缺人也不在意經驗的電視台⋯我一回國就開始上班了⋯
從最基層的記者開始,跑跑跑,可不是專案空降的特殊份子,新聞寫稿基本常識一概不會,每天忙到沒時間吃飯是日常,改稿重新修帶子是初期家常便飯,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可是總覺得一股不服輸「真的做不到嗎?」「再試試看吧」「這點困難我應該可以克服吧」⋯這樣的好勝心撐住了我。漸漸花了幾個月抓到訣竅,變成可以使用的跑線記者,再經由台內徵選上鏡,記者兼任主播,最後陸續轉換時段,轉換電視台,再成為現在受到你們肯定的齡予主播。
這個過程說來短短,但至少十年光陰,十年一刻,過程有美麗的風景當然也有崎嶇蹣跚,有人形容就像是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透著微光引領你向前,但如果信念不夠強烈,也許就會在路途中從中間的安全門右拐左拐的離開了,但我無比幸運,#有許多貴人幫忙,#無比無比的感恩。
我只想說,在記者節的這一天,我很高興我還在路上奮鬥,我珍惜自己可能帶給社會的影響力,很小心的使用。
最要感謝 #齡粉 觀眾們每天給我實質的鼓勵,打開電視給我 #亮眼收視率 的支持、到我的粉絲團留言支持我,傳給我播報的截圖,真的很感動;也要感謝我的公司三立新聞 :給我舞台讓我表現,有許多像是媽媽、姐妹一樣的長官、前輩、夥伴跟同事,無論如何總給我滿滿信任、包容提點還有無私提攜,讓我可以安心的為了同一個方向而努力,盡全力貢獻所學;最後也要感恩三立伊林專業的梳化團隊們,每天用巧手妝點腐朽為神奇,以朋友的身分溫暖陪伴。
#記者是一個為了他人而付出的職業,我們往往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為了其他人的權利而爭取、而奮戰,常常我們為了別人,會忘記自己,我們的家人也被迫多所犧牲。這是我們為了理想的選擇,你不需要同情理解,但希望你能多點尊重。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想要守護的理念,也邀請你不要用謾罵訕笑,而是用正面正向的力量,以此自勉:"你必須變成改革的動力,成就你希望看到的世界。"
最後再強調一次 謝謝大家 謝謝你們,
也謝謝沒放棄的自己
#主播 #張齡予 #三立 #三立晚間新聞 #台灣大頭條 #每晚五點四十五開播 #五十四頻道
「李明璁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Facebook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評價] 99-1 李明璁文化社會學- 看板NTUco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李明璁談瓶頸:和台大離婚是我這輩子沒想過的fighting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轉錄] 李明璁臉書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李明璁結婚-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李明璁結婚-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因為「失敗」,所以更加自由專訪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 :: 藥局 ...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推薦] 李明璁與馬格利特(推薦李明璁《物裡學》) - book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心得] 社會所心得- graduate - My PTT | 台大社會學ptt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轉錄李明璁臉書- 國字臉ptt - Teoría del color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新聞] 李明璁告台大勝訴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 轉錄李明璁臉書- 國字臉ptt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Re: 【校園】 台大社會系曾嬿芬的聲明:回應李明璁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新聞] 李明璁告台大勝訴- afterph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李明璁評價 在 Re: [校園] 台大社會系曾嬿芬的聲明:回應李明璁- 看板NTU 的評價
李明璁評價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推書推這麼久,原來有一天還是會輪到自己的作品,想來真的有些不可思議。去年暑假靜悄悄地將稿子交出去的時候,與現在完全是不同光景,自從成立這裡開始,深深覺得日復一日都在學習,都被迫成長,就像未曾排練過的演員上了舞台,手忙腳亂,還得故作鎮定,疲於應付,又不願辜負他人,周遭圍繞的、接觸的盡是無數歷練豐富的前輩;因此時常懷疑自己,不知至今走到這裡是否稱得上踏實,更時常覺得自己太過幸運,一路上得到不少貴人的援手、認同與提攜,就連《#光影華爾滋》誕生的過程也是如此。
⠀⠀⠀⠀⠀
五年下來的文章,反覆精選、刪減、重寫,只希望不要讓讀者覺得只是花錢買網路上也能讀到的內容,或是樹木都白死了這種評價,若能達成這個目標,現階段至少已問心無愧。緣分是一個找不到合理解釋的名詞,春光出版 與我選擇了 4 月 15 日分享書訊,而看到臉書早上提醒才發覺,不偏不倚就在多年前的這一天,愛在三部曲於人生中被賦予意義,成為這裡被創造出來,這一本書被譜寫下來最關鍵的契機。
⠀⠀⠀⠀⠀
在準備進入新書出版流程時,自己列出一些推薦名單,有些是朋友,有些未曾謀面;出版社也列出一些,瀏覽了那長串的人名,很想跟他們說刪掉幾個吧,不太敢去驚擾,也不要再加重這些人的工作量了,不少人平常沒在做這些事,過去寫文章更不是為了討人情。但是,最終沒有說出口,畢竟大家都非常努力把事情做好,沒想到,始料未及的是,編輯跟我說,這是她近年來做過收到最多推薦回覆的一本書。有景仰的老師,有一位影帝,有一位影后,有影評劇評前輩們,有喜歡的歌手、演員與作家們,有好幾位欽佩的導演,其中兩位第一部電影便寫下破億的驚人票房成績,這些不求回報的推薦讓我由衷感激,除了謝謝還是謝謝。
⠀⠀⠀⠀⠀
《光影華爾滋》本人很美,是設計的巧思,也象徵了電影們串起的一片天空,4/23 起博客來、誠品、金石堂、讀書花園展開預購,也將於博客來販售限量親簽版,並於 5/1 在實體店面、網路書店各大通路全面上市,希望你們會喜歡。
⠀⠀⠀⠀⠀
⠀⠀⠀⠀⠀
博客來限量親簽版:https://is.gd/7aGzS0
博客來:https://is.gd/sj2yE9
誠品:https://is.gd/Vp2TFa
金石堂:https://is.gd/9dFbBh
讀書花園:https://is.gd/2x0sgj
⠀⠀⠀⠀⠀
⠀⠀⠀⠀⠀
——
⠀⠀⠀⠀⠀
▍以下是書籍資訊:
⠀⠀⠀⠀⠀
⠀⠀⠀⠀⠀
電影重度愛好者必追的深度粉專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影評人 Kristin 第一本電影文集
⠀⠀⠀⠀⠀
電影裡,我們彷彿度過了別人的人生,卻是為自己哭泣。
30場燈亮之後的內心獨白,寫給耽溺於幻象中的癡迷靈魂。
⠀⠀⠀⠀⠀
⠀⠀⠀⠀⠀
☆ 影視界、文學界一致好評推薦 ☆
⠀⠀⠀⠀⠀
李明璁|作家、社會學家
李霈瑜(大霈)|金鐘獎《水下三十米》節目主持人
柏森|詩人
柯貞年|《無聲》導演
重點就在括號裡|影劇評論粉絲專頁
殷振豪|《當男人戀愛時》電影導演
張硯拓|《釀電影》主編
莫子儀|演員
許承傑|導演
彭紹宇|作家
劉定騫|作家
蔡傑曦|攝影作家
蔣亞妮|作家
鄭宜農|創作歌手
謝盈萱|演員
鍾旻瑞|作家
⠀⠀⠀⠀⠀
「喜歡如此不客觀不中立不學院不艱澀的影評,誠實懇切地面對身為影癡的自我。能被這麼用心的觀眾用力共鳴,作品們都會覺得幸福吧。」
⠀⠀⠀⠀⠀
—— 李明璁 作家、社會學家
⠀⠀⠀⠀⠀
「如同有人正和你輕聲且溫頓地為這些故事們導聆著,她的字總是充滿柔軟卻也堅定的意念。」
⠀⠀⠀⠀⠀
—— 柏森 詩人
⠀⠀⠀⠀⠀
「她形容自己文字『一針一線,一點一滴』,但我想她其實是三稜鏡,文章每一字每一句,都用電影折射出有她自己色調的光芒,以及綿密彩虹。」
⠀⠀⠀⠀⠀
—— 重點就在括號裡 影劇評論粉絲專頁
⠀⠀⠀⠀⠀
「電影虛構和人生現實構築成了交響樂章,Kristin 踩著擁抱內心的舞步迴旋著,在解構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之際,Kristin 或許沒明白,她自己正瘋著呢。」
⠀⠀⠀⠀⠀
—— 殷振豪《當男人戀愛時》電影導演
⠀⠀⠀⠀⠀
「Kristin 洞悉創作者與觀眾的情緒,以其銳準的文字,悄悄地補足了影格之間的縫隙,是影像媒介的兩造都渴望的橋樑。」
⠀⠀⠀⠀⠀
—— 許承傑 導演
⠀⠀⠀⠀⠀
「閱讀Kristin的文字是一種享受,美麗的文字背後,是擁抱電影的豐沛情感,與直面生命百態的細膩轉譯,溫柔地撫慰著每位走出戲院的觀眾。」
⠀⠀⠀⠀⠀
—— 彭紹宇 作家
⠀⠀⠀⠀⠀
「如果電影是一場場奇幻夢境,那 Kristin 就是天橋上的說夢人。」
⠀⠀⠀⠀⠀
—— 劉定騫 作家
⠀⠀⠀⠀⠀
「時常有這些時候,看完一部電影的混亂思緒被 Kristin 細緻而精闢的影評梳理開來,頻頻點頭之餘,也會驚訝地發現:啊!竟然沒想到這個觀點!Kristin 說是寫電影,其實也是寫人生。我想我對這本書的喜愛是矛盾的,忍不住又要重看這些電影了!」
⠀⠀⠀⠀⠀
—— 蔡傑曦 攝影作家
⠀⠀⠀⠀⠀
「Kristin 是慧解之人,她寫影書評如起舞,無關情節與架構,而是以那些電影中如宇宙光暈般的情思作譜、故事成為樂音。她的文字與電影互相成為了華爾滋圓舞曲的舞伴,往前是如何構成、往後是為何存在。」
⠀⠀⠀⠀⠀
—— 蔣亞妮 作家
⠀⠀⠀⠀⠀
「Kristin 的影評總是讓我想起電影散場後,從戲院走向車站的路程,情緒仍在發酵,故事的意義也逐漸在思考中辨明,她的文字便屬於那樣特別的時刻。」
⠀⠀⠀⠀⠀
—— 鍾旻瑞 作家
⠀⠀⠀⠀⠀
⠀⠀⠀⠀⠀
《光影華爾滋》是影評人 Kristin 第一本電影文集,這是她對電影的情感日記,也是影中人物亟欲表達的無聲之聲。她以如手術刀般鋒利的文筆,剖析一幕幕幽微的意在言外;再用溫暖、寬容的文字,接住每一個情之所至的受傷靈魂 —— 那是影中人,同時也是午夜夢迴的我們。
⠀⠀⠀⠀⠀
對待愛情,她說
⠀⠀⠀⠀⠀
《愛在黎明破曉時》:「當我們從認定命運是操之在己,走到正視命運的無能為力時,才是真正學會坦然面對人之別離與相遇的時刻。」
⠀⠀⠀⠀⠀
追尋夢想,她說
⠀⠀⠀⠀⠀
《她們》:「長大成人後終於領悟,無論走上哪一條路,都得有所犧牲,都得放棄一部分的自我。」
⠀⠀⠀⠀⠀
面對自我,她說
⠀⠀⠀⠀⠀
《霸王別姬》:「虞姬為何而死?不容一絲妥協,不許一毫猶豫,錯了,又錯了,一切都錯了。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現實所無法實現的,只能留在戲裡,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無論男兒郎抑或女嬌娥,化作虞姬才能在對望的眼眸中看見生死相許的來世,所以無怨,也無遲疑。」
⠀⠀⠀⠀⠀
接納傷痛,她說
⠀⠀⠀⠀⠀
《小丑》:「即使人生是場災難,也得是美麗的災難。彷彿一次的舞蹈就是一次的慶祝,慶祝被社會長期欺凌的疲憊軀殼,有一天也足以於眾人的接納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應許之地。」
李明璁評價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八卦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高潞以用委員及徐永明委員於今(19日)在立法院召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與轉型正義公聽會」,邀請文化部及各領域專家學者謝文貴建築師、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顏思妤、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蘇慧婕及台大社會所助理教授李明璁出席,分別從國外經驗,共同參討中正紀念堂存廢或轉型的問題。
立委林昶佐表示,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問題一直是轉型正義重要的一環。去年二二八鄭麗君文化部長宣布要轉型中正紀念堂,各界都有所盼望,不應該崇拜權威人物獨裁者,這點應該沒有疑義,只剩下空間轉化的方向問題。也期待文化部能儘快提出《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草案》,屆時林昶佐也將提出對案希望一同審議。高潞以用也表示討論歷史人物的功過也是轉型正義的一部分,轉型正義包其實是長期的社會正義工程,並非可以立竿見影,很多矛盾跟痛苦都會需要被攤開來。很高興現在這個社會對轉型正義是有共識的。徐永明則說明,去年他已經提出此法案的修正案,拋磚引玉,期望也能有更多火花。
台北市政府顧問謝文貴表示自己是以建築師的身份來討論空間轉型正義的議題。謝文貴說,中正紀念堂是中國宮廷式建築,就建築層面的表達而言,有接續過去中國政治文化道統的意味,其實這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的強加;中正紀念堂堂體本身則是仿壇體的型態,是神格化的政權象徵。國家音樂廳跟國家歌劇院是仿效北京紫禁城的太平殿保和殿,在台灣地景再現中國,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國民黨的遺緒。
他指出,建築是很難直接指涉的,不像雕像、銅像,例如總統府的功能也被我們保留了,雖然它是日治時期的統治象徵;但中正紀念堂卻不一樣,它是一個直接指涉個人、權威的建築,崇拜的廟堂是很難轉換性質的,名稱如果改了,內容應該也要跟著改。例如德國會保留舊建築並且拿來使用,但會把符號拿掉,意味著「對於過去的克服」。德國轉型正義工作有一整套標準-揭發真相、承認事實、表達歉意、彌補受害者、防範傷害的措施,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方向。中正紀念堂的名稱、內容該如何被重塑是值得討論的,但是要去改變它的性格、重新設計讓它變好用,並且維持住這個地方的功能性。
例如希特勒位在柏林的總理廳於二戰時被炸毀,德國人沒有修復總理廳,但是將留下來的殘餘大理石與其他建材供其他建築使用。中正紀念堂的的建築結構很強、規格很高但是空間不好使用。蔣介石的銅像也可以融掉成一個歷史文字說明碑,不需去評它的功過,只要真實呈現所有的歷史事件即可,被愚弄的歷史也是需要被呈現的,即便不堪也要反省。中正紀念堂的廳可以保留,展示對照的歷史,讓人民自己去評論。
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顏思妤則是從韓國光州的歷史經驗來討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韓國的語境裏面沒有轉型正義,類似的概念是「過去清算(導正歷史)」,意即針對歷史及事件,而非針對特定人物來檢討歷史。顏思妤以血腥鎮壓者全斗煥紀念空間的爭議為例,建議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應以事件為本,而非凸顯特定政治人物的事蹟,並且轉型正義相關事項的預算應該都要公開讓人民知道。
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蘇慧婕以法學角度討論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她表示,這個建築物很明顯是著政治地景,也是個歷史地景。但有個概念需要釐清,轉型正義要做的並非改變歷史,而是從此刻的憲政體制重新評價、分析、展示過去的歷史。歷史的紀念地景,國家透過要不要拆紀念堂這件事情,代表著國家要對蔣中正做出什麼評價。而在民主憲政法治底下,顯然現在的中正紀念堂是不符合當前的法意識的。
李明璁則表示中正紀念堂內部空間的設計跟現在的法治設計不相容,現在的法治與中正紀念堂裡面的人治色彩是不相容的,主張建物應該要部分增建或拆除,改變建築的視覺核心軸線。例如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則成功轉移羅浮宮的原有的象徵。 李明璁也建議,中正紀念堂的部分增建或拆除應該要以國際競圖的方式徵件,一方面要向國際宣傳,一方面也希望台灣轉型正義可以受到國際的討論與矚目。
國家人權館籌備處黃龍興組長則說明不義遺址的調查以兩個區塊處理-加害者以及以及紀念受害者的場域,希望未來能找專家學者把不義遺址定義出來。就目前的調查方法來看,中正紀念堂不算是不義遺址,而是後世所建立的威權象徵。
最後,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張惠君副司長表示會把今天所有的發言都帶回去討論,希望能夠逐步凝聚社會共識。立委林昶佐則表示希望文化部還是要有所實現,明年二二八如果跟今年一樣只能用閉館的方式處裡的話,等於是毫無進度。對此,張惠君副司長則回覆:「不會到明年二二八都沒進展」。
李明璁評價 在 李明璁談瓶頸:和台大離婚是我這輩子沒想過的fighting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本節目由台電公司冠名贊助播出□「我們的魔幻時代」系列專題九:(雜訊篇/斷開數位焦慮)‧主題:數位時代的專注練習‧主持人:張若瑤‧與談人: ... ... <看更多>
李明璁評價 在 [轉錄] 李明璁臉書 - PTT評價 的八卦
轉錄來源︰s 李明璁FB 3. ...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李明璁臉書作者 ... PTT評價. 1.轉錄網址︰ https://reurl.cc/d79Gb6 2.轉錄來源︰s 李明璁 ... ... <看更多>
李明璁評價 在 [評價] 99-1 李明璁文化社會學- 看板NTUco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若是通識課程評價,請用 [通識] 分類,勿使用 [評價] 分類
標題範例:[通識] A58 普通心理學丙 林以正 (看完後請刪除這兩行)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可
哪一學年度修課:
99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李明璁
δ 課程大概內容
文化社會學XD
課程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化在社會中的位置與作用」
選讀Zygmunt Bauman的書作為開場
第二部分是「成為「現代人」的文化過程」
則講到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的現代化歷程、體驗與主體回應
選讀關於波特萊爾的一些論述,以及齊美爾的作品
第三部分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文化矛盾」
主要介紹的是法蘭克福學派等等對於大眾文化的看法
從阿多諾、班雅民、布迪厄、葛蘭西等一路下來
最後用一篇(很長的)導論文章接續到英國文化研究
第四部份是「當代日常生活裡的文化協商」
選讀de Certeau以及關於次文化在社會中的運作的論述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如果時間很多可以多加一顆星
這門課是有花足夠心力下去就絕對有回報的課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自編講義一本,以及自購書籍約六本左右
那六本之中有五本是全本閱讀,一本是三分之二左右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沒有投影片、沒有團體討論,
根據老師的說法就是,這是一門「大家安安靜靜地念書」的課
上課會一直點同學回答問題,回答不出來他會有點難過XD
雖然他說這學期他要改變作風,一定要把大家的答案逼出來
但他好像後來就還是放棄了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紮實分,應該是不調我猜......
到下一欄詳述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先講作業,這學期每周上課之前都要交引文,每位同學需在每週一下午六點以前
,將讀書引文(quotes)五則、以及對該引文之短評(可以是贊同或質疑或經驗
舉例思考),上傳至課程專屬網頁。(上課時間是二678)
剛開學是講說四篇(含)以上沒交直接當掉,但根據他的說法
如果真的實施的話全班會被當掉一半 (大家交作業情況蠻差的)
考試的話有三次,兩次期中考是開書考,期末是帶回家寫,給大家兩個禮拜時間
題目考古題版上有,簡單來說就是時事吧orz
一如之前說的,這門課要安安靜靜地念書,所以沒有任何團體報告或作業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他......點到人沒來的話,如果是他認識的他就會嗆一下
但我每次被點到都裝死假裝自己沒來,看學期成績應該是沒什麼影響
外系選修的基礎......我自己就是外系生,這也是我第一門社會學相關課程
分數看起來差強人意就是了
建議還是應該要修一些基礎課程,上起課來比較會有sense
不過這門課似乎是連本系生都深覺困難的一門課,
所以我也說不太出來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基礎會比較有利於修這門課
加簽的話是要寫一份加簽作業,因為第一堂課來加簽的人很多
但第二堂課開始人數急速減少,所以似乎是有交作業就全簽的樣子
Ψ 總結
他說他從來沒在大學部開這麼重的文本份量,所以有點像是中樂透一樣(?)
然後這門課是作為「消費社會學」跟「音樂社會學」的前導課程
他覺得應該要有一門課講的是更「基礎」的、關於「文化」的社會學課程
而不是一下子就跳進文化研究的多彩染缸裡面
所以這學期是從(不含導論)現代化的歷程開始、去看關於文化的論述
一直要到最後一個部分才開始牽涉到比較專精的「某種文化領域」
所以這學期並沒有特別涉獵到女性、同志、後現代等新興文化研究(?)相關議題
這門課以後會每年第一學期開,第二學期則是音樂跟消費輪開
有興趣修習者請不要看到導論就放棄,因為導論開的文本是整學期最難念的
這門課很重要的是有花時間就絕對有分數又有收穫,但投入時間也要相對多些
學分太多或是課業壓力重的人請慎重考慮 (光是寫每周作業就會有點抓狂)
我自己是學期間學分多,繳交的作業與期中考成績都不理想,
但是期末考周後交的期末考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寫完拿到90,還蠻開心的
真的是有投入就有收穫。
對於文化與社會想要多多了解的人,推薦這門課給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86.8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