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感動的故事分享給你們~真希望有人能把李嘉浚的故事寫成劇本,把著真實充滿勇氣與愛的故事搬上螢幕!向李小隊長致敬!
#向全世界的警察同仁致敬
#謝謝你們保護家園
想要分享一個真實的警察故事給大家~
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13年前2004年的6月⋯台中發生了一起警匪槍戰,當時有兩位小隊長在這場槍戰中被歹徒開槍打中胸膛和頭部當場因公殉職,當時的新聞台SNG現場連線,直播了整場槍戰的對峙、也包括小隊長被槍擊後抬出來的畫面⋯後來警方把小隊長送到醫院去搶救、同時也通知了他的太太和他的大兒子以及小女兒,現場還依舊在直播、但場景已經到了急診室,小隊長的女兒當時大概才國小六年級,她掩面大哭無法接受父親已經離開的消息,但是鏡頭卻還是一直照著她那被嚇壞的臉⋯這個時候鏡頭不但沒有停止拍攝、反而還更特寫的去照她驚嚇又無助的表情⋯我當時看了非常的不忍心也很難過,因為自己的父親也是突然間意外離開的,所以特別能感受當下那種震撼的心情⋯
過了一個禮拜後、當時剛好去台中有一場中友百貨的主持活動⋯在結束工作準備返回台北的路上,我請司機先繞到台中殯儀館,因為我想要去小隊長的靈堂致意,也想把我這場演出的酬勞、獻給這位小隊長的遺孀、讓他可以作為急難救助金或是幫助子女的教育經費補助,我也把自己的電話留給了他們,希望未來也可以持續的聯繫,因為只想盡一份力、來幫助殉職小隊長的兩個孩子!
時間過得很快,後來有一個機會主持了金馬獎的星光大道,在當時突然看見紅毯旁的影迷粉絲中,竟然有"黑人哥哥加油"的燈牌⋯猛一看就是李小隊長的兒子和女兒帶著同學來支持我~當下有點感動也不好意思,看到他們倆兄妹帶著媽媽準備的牛肉乾和他們的同學來現場,當下真的是說不出的感動⋯
2011年5月7日我婚禮宴客當天晚上,在最後所有賓客拿了喜糖、拍完照,我們送走了最後一位客人,這時突然出現了一位年輕人,他說:黑人哥哥你還記得我嗎?我是嘉浚⋯媽媽請我務必來送個紅包給你⋯我當時紅了眼眶,因為這位穿著體面的大男孩,就是李小隊長的兒子⋯他長好大了、也變得成熟了⋯我們已經好久沒見了!我說:紅包就不收了,但非常感謝他親自來一趟,為我和范范獻上祝福⋯幫我跟媽媽和妹妹問好⋯
他說來台北找我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目的,他想要當面跟我說,嘉浚他說:因為爸爸是一名好警察、雖然他因公殉職⋯但是他並不怪罪任何人,因為他知道爸爸有多麼偉大,所以他也考上了警專、未來可能會轉消防⋯因為他想跟爸爸一樣,做一個可以保護別人的人,他也想繼承爸爸的心願、用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當下真的再也忍不住情緒了!
前幾天再度跟李媽媽聯繫了,他說嘉浚已經在台中市消防隊服務了五年,這五年他也進出火場無數次,就跟爸爸當年為了保護人民,跟持槍的歹徒對峙一樣勇敢⋯
李媽媽最後跟我說:嘉浚7月要結婚了、你可以來吃喜酒嗎?我的眼眶又紅了⋯看了嘉浚在FB分享這幾年的消防專業訓練、尤其是進出火場的照片,真的為他感到驕傲!
生命真的一直在影響著生命,許多人不了解警察和他們的家人過的有多麼不容易,他們很少抱怨、但卻還是一直堅守崗位,保護大家的安全!不給他們掌聲沒關係、但是請別踐踏警察的尊嚴!
別讓個個英勇的警察犧牲了自己,結果保護了一個無情的社會。
李小隊長我們永遠記得您為社會帶來的巨大貢獻⋯同時也親自讓嘉浚上了一堂最寶貴的生命教育,嘉浚繼承了您偉大的使命!用消防員的角色,繼續在第一線保護著台灣的人民⋯
我從沒想到當初一個小小的善念,竟然可以跟這位男孩有了這樣難得的緣份!天上的爸爸一定以你為榮!嘉浚繼續加油喔~新婚愉快!
警消人員需要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教育可以不一樣
#正面能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另外一件我最近掛心的事,是蘭花系Barry Ma和快必被警方高調拘捕那件事。很多時他們都是用同一條罪去告他們,就是有犯罪意圖或不誠實使用電腦。其實Barry MA他們的言論是否同意是否適當是一件事,但是這樣講基本上是無犯罪。Barry MA話「應當滅門」,其實這只是咒詛,原刖上和罵人「冚家剷」沒有大...
李嘉進兒子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個人訪問🇬🇧】BBC的個人訪問十分長篇,也十分formal。有趣的是,同樣的內容,在《蘋果日報》訪問標題是「一國兩制是騙局」,BBC就是「一國兩制不要再退」,其實對大多數朋友而言,口號都是其次,真正需要的生活模式,甚麼時候是最好,心裏有數。
BBC開宗明義的主題,據說是希望向國際讀者,介紹「香港中間派學者的覺醒」,前文後理都用這角度為主軸;每次回看自己既訪問,都會問,「那真的是我嗎」?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好時機,反思一下每一個人的人生。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是香港少有擁有20多萬臉書粉絲的「網紅學者」,他身兼多職,是大學教授、報章專欄作家,當過商界的國際副總裁,也成立公司作諮詢、研究、交流等工作。
「反送中」風波前,他是「中間派」的代表,以年輕學者的身份,得到政治光譜左中右的認同;在這場運動中,他成為一個「和理非」、支持雙普選的學者。
他在多家報章撰文、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分享對香港示威的看法。他的公司以大數據方式研究示威者經常使用的「連登討論區」,曾舉辦研討會邀請不同學者分析「黃色經濟圈」。他用鋼琴彈奏被視為示威者歌曲的《願榮光歸香港》並上載到互聯網,可算是一種政治「出櫃」宣言。
「以前我挺一國兩制」
沈旭暉一直堅持以評論國際事務為主,但在「反送中」爭議中,他更常評論香港的風波,轉折點是7月21日發生元朗白衣人事件。
當天晚上,一群白衣人在地鐵站持棍傷人,但警方延後30多分鐘才到場。沈旭暉見到認識的人在現場被打, 他與一些溫和派學者,把事件稱為「恐怖襲擊」。
而他的中學「皇仁書院」師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而備受批評。皇仁書院一眾校友發起登報聯署批評何君堯,很少參與聯署的沈旭暉也有留名。
「相當震撼,香港竟然變成這樣,那晚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成長的香港,常理之外發生的事情,」他說,「傳統上香港人不是很政治,都是很理智,但過去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覺得到了一個不能回頭的點,當你情感被勾起,你會發覺對此地充滿感情,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
元朗白衣人襲擊途人後的這一幕引發了爭議。
「過去六個月發生的事情,都超越了我們很多人的底線,很多原本不關心政治、或比較少行動的朋友,都在這場運動以不同身份積極參與。」
他認為,一般國家面對這種群眾示威,都會透過官員下台及調查機制去疏導民怨,但港府立場強硬,令整個運動持續多時,亦讓大家看到「一國兩制」急速被蠶食,不單是「看得見的警暴」,還包括商業機構受到壓力,員工、老師、普通人言論自由受到打壓,這是一種「白色恐怖」。
他曾經撰文形容一國兩制分為1.0、2.0、3.0的階段,主權移交初期,北京比較放手的1.0階段,到後來明顯影響香港內政,加強提倡國民身份認同的2.0,發展到一國兩制3.0,警察具高度爭議性、疑有政治考量的執法、各行各業出現政治審查、甚至有疑似「黑社會」介入政治議題等等。
他說,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離地中產」的專業人士,以往甚少參與政治,但目前香港社會出現「白色恐怖」的氣氛,市民不敢隨便就政治表態,擔心會影響工作等等。
「對比起警暴、無民主、無樓住,這嚴重一百倍,這不是下一代可以生活的地方,」他說。
他相信這場運動發展至今,很多人除了爭取「五大訴求」,也是希望「一國兩制」不要再退下去,能夠回到主權移交初期般,中國政府比較放手的階段。
「以前沒有人會知道誰是中聯辦主任,一般人不會記得他的名字,那時是挺真的一國兩制,而那時沒有人談港獨,也沒有人會說外國勢力……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創新高,《蘋果日報》頭條是『我們嬴了』,2009年我是去中國國慶60週年的代表團團員,我當時沒有包袱,覺得很開心。」
作為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過往經常對外強調,自己是全球公民,希望擁有遊走國際的能力,也能用國際視野看待本土問題。
這場運動強化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他自己也感覺到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我不希望中國和香港利益有衝突,我會先盡力讓兩者利益可以走在同一線上,但如果真的有衝突,我會站在香港人那邊。」
學者與政府的關係
沈旭暉說,以往政府尊重學者的意見,在發表重大政策前會有一些閉門會議,邀請學者或專業人士去「試水溫」,但現在這個渠道已不復存在,政府聽到的意見不像以前多元。
「《逃犯條例》就是一個好例子,它有諮詢過什麼人?應該找一些懂商界、懂國際關係的人、熟悉內地的學者或是一些民意的代表,其實不難預先知道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這反映制度有問題,學者本身是有功能,可以作出預警。」
他又舉例,香港的一名官員近期高調批評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有關催淚彈的文章,「這在學者眼中是不可想象的,你可以不認同該份報告,你便寫一篇同樣水平的文章反駁,但你現在是用官威去壓他。」
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希望檢討事件的來龍去脈,但示威者要求更全面、具有法定效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沈旭暉獲邀加入檢討委員會,但他拒絶加入,原因是不覺得能有所作為,「不想被人擺上台面,你想要誠實的意見,我都歡迎,但你要拿學者來消費或做政治工作,這只會適得其反。」
他指出,香港政府在「一國兩制」被蠶食的情況下,難以控制自己的政策, 有時候政府聘請學者等做研究,「適用的便採用,不合用就裝作看不見」。
「美國智庫蓬勃是因為要通過研究達成某些事,中國比較不涉及政治的議題,智庫同樣做到事情,全國會用大數據去研究農業、氣候,可以很科學化,但香港是先有結論,而不是按研究去作出決定,」他說,「港英年代沒有民主,但仍然尊重傳統精英,現在政府不再理會他們的專業,哪怕是醫護、法律,這些人不是因為專業而受到尊重,而是政治的效忠來得到信任。」
被調侃的中間派
沈旭暉母親在《大公報》英文版工作,《大公報》英文版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少數對外的英文溝通渠道。他走入國際關係研究,或多或少受母親熏陶。他的父親是立場傾向傳統民主派的香港學者沈俊明。 沈旭暉在揉合不同政治光譜的家庭下成長
他的家族跟民國時代《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淵源頗深。沈旭暉本人曾在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學士,再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政治及國際關係博士。
「有些人因為我家人《大公報》的淵源而認為我是紅底,但在大陸人眼中,我這種人好西方,先天夾在中間,」他說,「我本身家庭內,都有很多不同意見,從小到大的訓練,知道在什麼時候說什麼,不會反面,無論多對立的聲音,我也覺得可以溝通的。」
沈旭暉在2013年舉行的婚禮,是香港近年少有讓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人共聚一堂,時任特首梁振英、學運領袖黃之鋒、李嘉誠兒子李澤階等左中右人物都有出席。
「網民經常也抽水(調侃)我的婚禮,但那個時候仍然是可以聊天,」沈旭暉說,「我不主張對立,我覺得幾難頂(難溝通)的人,也會找到共通點去聊天,這是我從小到大的訓練。」
精英共識向對抗模式的演變
沈旭暉2003年回到香港後,成立了一個名為「Roundtable」的團體,目標是讓政見不同的人,能夠聚在一起交流。
他認為,香港傳統精英主導的體制,一向是「閂埋門講掂數(閉門談判就好)」,多年來,立場不同的人可以彼此溝通,在鏡頭後可以談笑風生,大家以謀求共識為最大公因數,但2012年的特首選舉,一改政治、官場生態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沈旭暉說,2012年的特首選戰改變了官場文化,一度令他對香港政治感到心灰意冷。
這場特首選舉中,兩個主要候選人梁振英和唐英年個人和團隊,均被揭發不同類型的「黑材料」醜聞,公眾把目光投向這些「黑材料」,而不是論政。
當年,沈旭暉以學者身份,向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發表公開信,指這場選舉道德規範被打破,選舉不再是「君子之爭」,無論誰當選也很難施政。
「我當時有參加過他們的活動,聊過天,親身觀察中,以那時候來說,我算是接觸到類權力核心最年輕的一群人,但見完他們之後你很不舒服,你預測的未來就是這樣,你讀到了背後某個結構。」
他說當年也因為一些文章,而遭到直接人身威嚇。
「以前比較講道理的北京或政府的朋友,都開始被邊緣化,強硬的聲音開始出現,鬥爭模式主導,」他說,「本身的內部矛盾,以動員抹黑、篤灰(告密、告發)等很多這些手法,把人性好多負能量釋放出來,香港從一個精英共識的模式,變成對抗式模式,一開始了便回不了頭,激進的聲音取代了本身想有共識的聲音。」
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令主權移交後,香港的利益集團有所變化,一批在大陸有更大利益的人,發現香港傳統精英「不完全是自己人」,希望扭轉權力和利益分佈,打散原本的權力結構。
當年這場選舉讓他對香港政治感到心灰意冷,開始轉向專注建立自己的海外事業和置業,他說,這不是逃避或是擔心出事,而是預測到香港的發展方向,要凖備後備方案。
但在「反送中」爭議爆發後,他放棄了與一些大陸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希望自己可以暢所欲言下不影響他人。
香港示威者呼籲多光顧支持示威的「黃店」,希望建立「黃色經濟圈」,但做法引發爭議。
《大公報》最近點名批評沈旭暉舉行一個有關「黃色經濟圈」的研討會,形容他變成了香港「本土派」的先鋒。沈旭暉強調自己不是「黃色經濟圈」的專家,但有很多有心人希望研究這一課題,值得學術界去討論。
「你覺得很正常、很理性、很平和、沒有煽動性的東西,在一個上綱上線的時代也會有人不滿。這十年來感覺越來越多紅線,想又不行、說又不行,這樣下去就不是一個大都會……香港不應該這樣,不應該在思想、言論、行為上受到制限,大家就是喜歡這個地方有百花齊放的自由。」
他說以平常心看待被親中媒體點名,不會太過擔心,「我們不喜歡上綱上線,所以也不可以對它們太過重視,我們要加強抗壓能力,平常心 ……香港此刻要捍衛自己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好像平時般說平時能說的話,不要被白色恐怖嚇怕。家人總是擔心這樣那樣,正是多年來白色恐怖的產品,我深信,下一代絶不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我們必須改變。」
「有些激進聲音想取代爭取共識的聲音,為何社會會有激化的現象,是某個利益集團想得到一些東西,多了批評學者的聲音,是因為有些人不想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路線,希望破壞他們的關係,令你們不想再聊下去。」
他說,無論立場如何南轅北轍,都可以溝通到,社會愈分裂愈要珍惜以前建立的信任,否則會正中他人下懷。
展望未來
香港示威者與警察街頭衝突這幾個月來暴力升級,黑衣人「裝修」(破壞)被指親中的企業以及「私了」(私下暴力對待)不同意見人士。
沈旭暉認為,事件發生至今,也令很多「和理非」積極參與運動。要有效解決街頭衝突,需要由處理制度暴力開始。
「一個運動能否持續不是看街頭有多少勇武、多少交通燈被破壞,還是是否再有一百萬人參與遊行,運動是可以歷時幾年、或者幾十年……香港這半年來形成了一個機制,就是政府做具爭議性的事情,人們是有機制去抵抗,這個機制已經完善建立,是一個持久戰的基礎。」
他坦言,沒有人願意看到任何形式暴力,也不相信有人為了暴力而暴力,但也希望前線示威者理解,如果衝擊和升級不合符比例,可能會引來「散水」(令人離開運動)。
他認為2022年的特首選舉,將會是一場「終極之戰(end game)」,希望有一個能夠認同「五大訴求」的人參選特首。
目前香港特首由一個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提名及投票產生。隨著民主派在剛過去的區議會獲得壓倒性勝利,預料新一屆選委會的1200人中,有約500人是親民主派。
沈旭暉指出,民主派人士擔任選委的數字會更高,有望在特首選舉中有更大的話語權,而開明商界和溫和建制派也希望有所變革,「這可能是最後希望」。
他憧憬說,只要這方陣營能夠勝出,那麼將來香港是可以透過內部立法實現「普選立法會」,亦可以不經中央通過下決定如何組成「選舉委員會」,「那時候,立法會全面直選、選委會能反映民意選出特首,就是『真‧一國兩制』的時代。」//
李嘉進兒子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李嘉誠終於正式回應大陸批鬥輿論:「毫無根據,文理扭曲,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對於所謂「不愛國」之指罵,李生又嚴正指出:「我身本無鄉,心安便歸處。」
即係話:唔好同我講「愛國」,當大陸D高官貪腐,財富藏在美國,仔女送晒去英美入籍。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乜都係假。
汕頭大學、救病扶貧等捐款過百億。其中有幾多落咗貪官袋,都費事同你嚕囌了。而家輪到你發爛渣?
你估我好得閒?
李生真係好淸醒。
李嘉誠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對他和集團毫無根據的指責、似是而非的觀點作出回應:
「最近一些人對我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我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首先感謝國內、香港以及國外的朋友對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集團公共事務部歸納了近日傳媒的查詢,作出以下回應:
1. 為什麼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回應?
根據我們的分析,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我們不想因為李先生的回應,被人借題發揮,引起更廣泛的國際討論。李先生認為,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番強調,國家要不斷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不應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沖淡習主席的重要訊息,引起商界和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李先生認為,沒有建設性的語言討伐,並不符中國政府不遺餘力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決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應,網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傳之文章,均非屬實。
2. 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但仍否認撤資?
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李先生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對於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份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
事實上,集團於內地發展中或將發展的土地,90%是從拍賣而來,而90%以上的物業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極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團從來也在積極等候土地「交吉」,並沒有囤地(香港亦如是)。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
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13,000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加至今天2300間,增幅為77%,擴展步伐迅速。
國家及領導人強調「騰籠換鳥」,深化改革,優化產業,以創新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我們一直重視全球的優質投資機會和支持人才帶來的發展機會,長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發展正大舉前進。
習主席最近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抵觸,而且集團的股東也清楚,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集團以香港為家,於1980年代已開始在國際投資及發展電訊、貨櫃碼頭、能源、零售、水廠、電網、地產、火車、飛機租賃等業務,遍及52個國家,這是集團同仁30多年努力經營的成果。
3. 內地官媒多次作出抨擊,李先生與中央關係是否有變?
李先生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甦;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習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將繼續維持深化改革的堅定承諾,擴大開放;李先生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4. 部份抨擊言論質疑你「不愛國」,有何回應?
李先生兒時歷經戰亂,然後目睹國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天天進步,內心觸動不已。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雖感到痛心,但認為蘇軾及白居易說得好:「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 「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萬變社會,不變承諾」是李嘉誠先生在1980年創立基金會時對自己的格言,他更於2006年宣佈基金會是他的第三個兒子,當年已把三分一資產,即超過90億美元投放於基金會。基金會致力推動奉獻文化,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還傾注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主要項目包括創辦汕頭大學,於廣東引入以色列理工學院,推動國家高校教育改革,帶動國家創新產業發展,為主導未來作好準備;基金會同時重視醫療研究及服務,鼓勵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項目包括內地「人間有情」寧養計劃,協助全國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康復的「重生行動」,以及協助殘障人士的「長江新里程」等等。
李嘉進兒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另外一件我最近掛心的事,是蘭花系Barry Ma和快必被警方高調拘捕那件事。很多時他們都是用同一條罪去告他們,就是有犯罪意圖或不誠實使用電腦。其實Barry MA他們的言論是否同意是否適當是一件事,但是這樣講基本上是無犯罪。Barry MA話「應當滅門」,其實這只是咒詛,原刖上和罵人「冚家剷」沒有大分別。
首先,這件事如果不是在網上做,而是報紙上做,或者只是在街上講,那會不會構成犯罪。那是不會構成犯罪。因為這不是恐嚇,不是話會令你如何。至於話襲警那件事,也不算是煽動的。因為他也不是鼓動人去做,而是話警察會遭遇到這樣。快必話楊光出殯時有人會寫著同胞勿近的東西放在車前面。如果這不是在網上,那就要告他教唆人去製造炸彈。任何認識普通法的人都知,這是相距很遠的事。要講怎麼做炸彈,怎麼放置,鼓吹實際行動才能告煽動的。
我們再看看這罪名,有犯罪意圖或不誠實使用電腦。警方或裁判處的解釋是不能接受。有犯罪意圖即是我和細Mark一齊去打刧,於是我們在電郵中商量怎麼做。這便是有犯罪意圖使用電腦,雖然犯罪行為打劫未曾出現。正確理解應該是如此。
有意圖做犯罪行為而利用電腦進行前期工作。如果真的是犯罪便用那罪行來控告吧。若二人未打劫而破獲,那就是有犯罪意圖使用電腦。
有犯罪意圖或不誠實使用電腦,當中是「或」,即是有其中一項便可以。其實不需要有犯罪意圖,但不誠實使用電腦。但怎樣叫做不誠實使用電腦。在法律上何謂誠實。誠實是沒有欺詐成份就是誠實。舉例,如果阿Mark在網上認識一個女仔,他告訴人他是李嘉誠的兒子。那是不是不誠實使用電腦。他是不誠實,又是用電腦。如果這樣都要拉的話,那所有人都要拉的。其實不誠實地使用電腦﹐一定要有欺騙對方的意圖。假如我扮李嘉誠的兒子,叫人嫁給我。那是不誠實用電腦。一件事平時不是犯罪,在日常生活講不是犯罪,但放在電腦上變成犯罪。這就是很「大鑊」。而且這是對「不誠實」作無限量的解釋。如果用這解釋,上班時話牙痛,但沒有牙痛,然後寄個電郵給老闆。那是不是不誠實使用電腦。這根本是莫須有。這法例應該要定義清楚,否則會是一個白色恐怖。
再補充,其實不誠實使用電腦只能有一個解釋,不是使用電腦時說謊言。這是不能告的。這樣梁振英在電腦上發表很他關愛香港市民,我覺得他很不誠實。因為他心中不是這樣想的。是否可以拉他呢?不誠實取用電腦的正確解釋是使用電腦的方式不誠實,如別人走開了,但沒有登出,於是你用他的電腦留言示愛。那就是不誠實取用電腦。像陳冠希事件,別人交電腦給你修理,而你偷他的東西,發佈出去。這是不誠實取用電腦,不誠實使用電腦,只能是在使用電腦的過程沒有得到授權,否則其他解釋是荒謬。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李嘉進兒子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2009年5月2日 結束20年愛情長跑 汪明荃羅家英拉斯維加斯結婚
阿姐 #汪明荃 入行超過五十年,圈中地位舉足輕重,事業成就驕人,不過在感情路上,就經歷過少少波折。
一九七一年,阿姐正式由麗的轉投無綫,同年與從事製衣行業的商人劉昌華結婚,可惜當時阿姐在TVB備受力捧,擔任多部電視劇的女主角,忙於事業的她,忽略家庭,因此婚姻關係只維持了十二年,最終二人於一九八三年離婚。
全文:https://bit.ly/3u2vf05
2009年5月2日 結束20年愛情長跑 汪明荃羅家英拉斯維加斯結婚
#翁美玲 轉眼已去世36年,這位薄命紅顏離世時才26歲。1985年5月14日凌晨4點左右,翁美玲被她當時的緋聞男友鄒世龍,發現在九龍塘廣播道寓所內開煤氣自殺,送往九龍塘浸信會醫院搶救後不治,當時傳媒報道均猜測她自尋短見,是因感情出現問題。
翁美玲生於1959年5月7日,中學時隨家人移民英國,1980年參加英國倫敦華裔小姐選美獲得亞軍,成為回港的契機,翁美玲於23歲時回港,參選1982年 #香港小姐 ,雖然未能入三甲,但從此踏進演藝世界,先擔任無綫節目主持人,並簽訂5年藝員合約。全文:https://bit.ly/3o6AiL7
1995年5月28日 Terri告律師疏忽令其損失3億分手費 趙世曾:給了一筆相當大數目的錢
船王趙從衍三子 #趙世曾 是上流社會出名的 #花花公子,他自言曾有過萬女朋友,與他戀愛過的女星包括盈盈(蔡珍妮)、姚煒、方怡珍、陳鳳芝和樂蓓等。九一年趙世曾和廿三歲的美越混血兒 #TerriHolladay 在遊船河中邂逅,二人旋即墮入愛河,翌年趙世曾更與Terri舉行大型的海陸空訂婚儀式,出動遊艇和直升機,晚上在家中舉行晚宴,李嘉誠、何添等人也有出席,這場世紀訂婚儀式過後,原來二人一直未有正式註冊結婚,只是同居關係,Terri九三年誕下兒子趙式正,兩年後與趙世曾分手。
全文:https://bit.ly/3bC2ZdQ
1977年6月5日 蘋果 推出 AppleII 喬布斯 改變世界
1977年6月5號,#蘋果 公司推出的 #AppleII 電腦,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和生活,並為PC(Personal Computer)發展拉開傳奇的序幕,當日 #喬布斯 與共同創立蘋果公司的拍檔 #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西岸電腦展(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首次發布新產品Apple II,淨機價賣六百美元,連同附帶鍵盤的外殼加上熒幕,全套售價一千二百九十八美元,折合港幣大約一萬元,在當年來說完全是奢侈品,但賣點十足,標榜可以用來玩遊戲,同時在商業和財政運算方面,幫你計算交稅金額等。全文:https://bit.ly/3fvn2g9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李嘉進兒子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GvWA24P0V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廣州市荔灣區一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發一場有關「回港易」熔斷門檻的爭議,直至昨晚,港府始宣布,以爆疫小區而非全省作為熔斷單位。港府去年底提出「精準抗疫」,控疫措施避免一刀切,今次爭議卻反映當局知行未合一。內地抗疫雷厲風行,縱有零星個案,亦能迅速撲滅,具備「基本清零」能力,這是「回港易」可以實施的前提。內地早已不搞全面封城的一套,封閉小區精準控疫模式行之有效,從防疫角度,「回港易」的熔斷門檻,沒理由比旅遊氣泡或航班熔斷機制更嚴,僅因一宗個案便全省叫停。
蘋果頭條
消費券下半年開波在即,儲值支付工具吸客大戰如箭在弦。其中積極備戰的AlipayHK,股東之一李嘉誠旗下長和(001)去年持股被溝淡至4成,不再與馬雲旗下螞蟻集團平分秋色。本報進一步發現,原來長和同時將4810萬股份售予螞蟻集團,令持股不足2成,港資味進一步減褪,兩間公司亦越行越遠。有學者分析,由於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本身持有香港電訊(6823)旗下拍住賞Tap&Go,即使淡出AlipayHK,仍無阻李氏食消費券大茶飯,兼且長和旗下屈臣氏、百佳、豐澤本身網點眾多,已經是消費券大贏家,估計往後亦有機會完全出售股份。
東方正論
臭罌出臭草,壹傳媒黎智英多行不義,七宗罪為禍香港,黎已經官司纏身被判監,壹傳媒財困陷絕路,但由其成立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卻繼續運作吸取款項,巧立名目設立專戶募捐,善款更被質疑涉及助暴為虐,若果不杜絕這漏洞,黑暴隨時春風吹又生。「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是《稅務條例》第88條認可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透過香港《蘋果日報》籌集讀者的捐款,表示接收市民捐款用作慈善用途,但2020年2月「蘋果基金」成立「撐學生專戶」計劃,聲稱向社會人士募捐,資助因反修例事件影響而無法繳交學費及宿費的大學生,其他學生則不能獲得資助。
星島社論
前年「八‧一一」反修例暴力示威期間,身處現場的女義務急救員突然右眼受傷淌血,示威者群起指責警方發射布袋彈導致其眼球爆裂,惟傷者一直拒絕公開受傷情況,真實傷勢成謎;不過,有報道指原來她於去年九月前往台灣,登機前雙眼未見有明顯傷痕,「爆眼」似有誇大其詞之嫌。本報獲得消息,警方早已取得其醫療報告,雖未能完全確定傷勢因何造成,但據了解其眼球及內部組織未有嚴重受損,警方正追查她曾否參與暴動,一旦有相關證據將發出通緝令,同時調查「黑暴」勢力是否串謀隱瞞其傷勢及散播謠言,藉機煽動連串「還眼」暴力示威,矢言追究到底。
經濟社評
疫苗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令人關注身為前綫的醫護沒打針,如何能護己護人。當局除要盡速檢視問題,確保負責接種的醫護要符合最基本要求,更應設法鼓勵醫護盡快打針,才能在最前綫守得穩穩妥妥。有立法會議員昨天就官涌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質疑前綫醫護有專業知識,明知打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卻沒打針,要求政府正視問題,並催谷醫護打針。事實上,事件曝露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接種中心存在隱患,就是負責接種的醫護並非人人都已打針,一旦染疫有機會將病毒傳染給接種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