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離婚的是小布和裘莉,可是好像全世界更關心安妮絲頓有什麼反應。
安粉的反應也很兩極,有的人說「不要再給她造成二次傷害了」,但也有的人說,「安妮絲頓老早就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過的很好,過去的事她才不會放在心上。」
看著曾經傷害我們的人,終於也嚐到了受傷的滋味,你的心裡,是什麼感觸?
如果有那麼一點點幸災樂禍,覺得是報應,是不是會悚然而驚,覺得自己不善良?
甚至,妳會害怕,那是不是代表你從來就沒從陰影中走出來?很多人都說,過得好的人才沒空去在意過去的人事物,那麼,心裡的那一絲在意,是不是暗示著,無論表面上看來再怎麼已雲淡風輕,心裡的傷口始終沒被填補?
我想說的是:你永遠永遠都會對你愛過的、恨過的人,有著一份難以言喻的感受的。因為你真的用心過。
還記得我曾經很喜歡一個男孩,兩個人有著沒說出口的曖昧,結果才幾天沒連絡,他再出現,晴天霹靂的宣告他交了新女友。他帶著新女友進入我們的朋友圈,我的手機裡也有了他新女友的電話,一方面覺得自己好成熟好棒,夜深人靜時卻會難過,不明白好成熟好棒的我,為什麼不是得到幸福的那一個。
起初,看著他們打情罵俏,我會傷心,看著他們牽住的手,我無數次的想:為什麼?為什麼不是選擇我?我哪裡比不上她?在聚會中、在電腦前,我偷偷打量著他的女友,拿自己和她比較,有次我意外的在ptt看到她的帳號,在整型板和人討論自體脂肪隆乳,我心裡惡毒的想:「你知道你女朋友有這一面嗎?你知道你那表面看起來賢妻良母的女友,其實想把自己搞成台灣波神嗎?」然後轉頭和姐妹淘抱怨,為什麼男人眼光這麼差,總喜歡假掰女。
後來他們分手了,斷捨離一乾二淨,清光了合照、互刪了好友,而每當我打開臉書,把滑鼠游標移到女生的名字上,下面再也沒有共通好友時,總會有一瞬間的迷惘,想著:怎麼辦呢?
然後漸漸我發覺,我還是會在她轉貼的網路笑話下面按笑臉了,不為什麼,只因為她轉的那則笑話真的讓我笑了出來,她也依舊會在我寫的文章下頭按讚,也許,是那篇文章,真的讓她心有所感。
那時我才明白,也許我們注定不會成為好朋友,因為我們喜歡過同一個人,但我們也不會成為敵人。那跟寬容大度、還是什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女性主義口號都無關,純粹是因為,她從不曾主動傷害我,我也沒有主動傷害過她。愛情會讓我們彼此忌妒,因為我們是凡人,但我們從來都不曾放任嫉妒演化成實質的傷害,因為我們都不是壞人。
我相信安妮絲頓的心裡一定是有所感觸的,也許是傷心、也許是額手稱慶、也許是感嘆,或者是統統都有。
但是,我更相信的是,如果她這幾天曾經去shopping或開party,那絕不是為了慶祝布裘離婚,如果她這幾天曾經熬黑了眼圈,那也跟布裘離婚沒什麼關係。她只是在過她的人生。
我們永遠都會對過去愛過的人、恨過的人,有著比陌生人更多的感受。因為有過去的自己,才有現在的你。
要記著:放下,並不是妳再也不會對那件事有任何感觸了,而是無論妳有什麼感觸,都不會讓這些感觸影響妳現在的生活、現在的人生。
因為妳已經走出自己的路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Nan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極簡主義者|斷捨離壞脾氣的方法】 第 1 階段「認識」 1. 認知情緒的存在 2. 問問自己為了什麼事而生氣 第 2 階段「接受」 第 3 階段「處理」 1. 降低期望 2. 了解事情的經過 3. 照鏡子 4. 透過運動消耗負能量 5. 聽音樂轉換情緒 6. 用香氛轉換心情 7. 思考感恩的...
「朋友 斷捨離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密絲飄 Facebook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貝莉 Facebook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NanaQ Youtube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情] 朋友真的要斷捨離-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情] 朋友真的要斷捨離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情] 當年斷捨離好友圈人數時發現神奇的事情! -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討論] 堅決要斷捨離的人際關係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你最該斷捨離的,是垃圾社交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朋友斷捨離dcard的推薦與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Re: [心情] 朋友真的要斷捨離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找朋友斷捨離ptt相關投資理財資訊 - 如何做好生意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朋友斷捨離PTT :: 非營利組織網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前男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2月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前男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2月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的簡單生活ptt :: 軟體兄弟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問卦] 八卦版的大家都在什麼時候斷捨離? -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問題] 朋友間是主動派還是被動派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的簡單生活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衣服斷捨離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part4(生活用品篇) - Hualien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好雷]《就愛斷捨離》,一段回憶翻箱倒櫃... - movie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交易] 斷捨離出清@台南市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原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原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年紀越大朋友越少ptt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好雷] 搬家的人來看《就愛斷捨離》吧!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問卦] 如何說服長輩斷捨離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閒聊] 彩妝捐贈- makeup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時尚斷捨離ptt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得] 論媽媽能做到極簡的程度-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的簡單生活ptt - NLDGE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相親ptt - 要如何交朋友適婚年齡選擇未來對象的問題 - Udn 部落格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交易] 斷捨離出清- 看板Tainan | PTT台灣在地區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交女朋友有哪些管道呢? 聯誼推薦ptt - 婚友社配對成功跟什麼樣的人 ...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斷捨離|極簡交友告別5種有毒的朋友類型人際關係大掃除! 的評價
- 關於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我們都要好好說再見 : 關於安樂死的生死議題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貝莉 Facebook 八卦
#今天要看這一篇
尊重每位爭取權益的人,為每個替自己權益站出來的人喝采。
因為在我們的成長教育裡,這是自私、任性、幼稚,造成他人不便的。
可我們究竟為了多少,「你已經很好了,別自以為⋯⋯」「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覺得自己慘,你有他慘嗎⋯⋯」去勉強自己接受了多少自己不願意的事情造成不開心,最後延伸為內傷跟委屈,還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爭取的權益,不是因為身分、薪資有差別,因為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當然,這都是學習的過程,鼓起勇氣時,很多時候會傷害到無辜的人(不只罷工,擺脫某種感情、追求夢想、親子關係斷捨離等,也是)。
辛苦被牽連的朋友們,不過,當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人們開始知道可以替自己爭取權利時,旅遊不便險的選擇也變得非常非常重要。雖然很多信用卡買機票都有送旅遊險,但我從很多年前(華航罷工都沒開始前)就會額外保險、選擇我覺得最適合最有保證的,用幾百塊換來減少節外生枝,老被老于笑膽小如鼠的我覺得很好😂
最後,很不喜歡「不爽做就不要做這句話」,不要學我以前,不開心就分手,工作遇到困難就離職嘛!
正面迎擊嘗試改變的可能是很棒的,面對不喜歡的事,不是逃避(離開),不然就是忍耐,這樣太可惜了。
試一把,就算失敗了,也是替自己爭取過。
我尊敬為自己爭取的人。
PS. 相關報導大家都有看到我就不分享了,基本上除了苦勞網、報導者跟自由時報,幾乎都是站在反對立場。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房慧真這篇分析為何許多人反對罷工甚至口出惡言的文章,可以參考看看,支持的人怎麼想。支持的人怎麼「觀察」反對的心態,不全然對,換個角度看看吧!
【不爽不要做,奴隸換人當】
最近剛讀完Guy Standing的《不穩定無產階級:一個因全球化而生的當代新危險階級》,稍微能了解在罷工新聞底下留言叫罵「不爽不要做」的人,是怎麼一回事?
「不穩定無產階級」(precariat)讀起來很抝口,其實就是承攬、約聘、外包、臨時、派遣等在當代並不陌生的工作形式。不穩定無產階級跨越了以往的階級之分,以大學為例,有外包的藍領清潔工,也有一年一聘的白領「專案」教授,後者雖有博士學歷,在學術市場依然待價而沽,往往必須承接專任老師不想做的雜務,好換取明年的續聘。
不穩定無產階級的產生是全球化的後果,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該增加勞動市場的靈活度,將風險與工作的不安定性,轉移給勞工及其家屬去承受。
當大部分的工作,沒有未來職涯發展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被迫從事地位或收入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整個社會充滿挫敗感,對於有著不同價值觀的他者包容性低,對於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異己(同性戀、精神病患、移工、外配、女性)的容忍度也低。
心理學實驗發現,具備基本經濟安全性的人,比經濟不安全的人更為利他,更寬容、更注意平等。不穩定無產階級在公共議題上,無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是仇恨言論,「罷工」首先對照自己的無工可罷(所從事的不穩定工作,沒有成立工會的可能),接著引發的是因忌妒而生的憤恨情緒,空服員罷工符合兩要素:高薪以及高顏值,其實空服員的薪水也不是特別地高,但同為「新鮮人」,月領六、七萬與月領不到三萬,後者的剝奪感必須找個出氣筒。
高顏值更是引發廢魯宅的「厭女」情緒,PTT早是沃養一則則母豬醜事的沃土,社群媒體炫耀性質的單面扁平化(空姐穿美美紐約巴黎倫敦打卡)更誘發鍵盤後的憤恨情緒。資方的父權思維與網路的厭女風潮在此合流,共同為罷工空服員貼上「公主」的標籤,嬌縱任性的大小姐需要好好「管教」。
同樣是「端盤子」的,今天如果在地面上,一個在餐廳端盤子的員工被資方壓榨,被奧客糟蹋,所獲得的鄉民「同理心」必定遠勝於空服員。空服員的體力以及情緒勞動,因為加乘上這些令人忌妒的條件(貌美與薪水),於是不被認為值得同情。長榮的空服員清一色為女性,罷工的動能也帶點反抗日式管理威權家長(資方)的女力崛起,這本是值得鼓勵,民主社會向前的進步象徵,然而這個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身處不穩定無產階級,於是便無法為別人的團結而喝采,而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爽不要做」。
不爽不要做,沒有說出口的下一句是「奴隸換我當」,Guy Standing說:「不穩定無產階級沒有向上流動的管道,被迫在加深自我剝削以及無所依歸之間二選一。」以「奴性」批評這些人是沒有用的,長久的不穩定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相較於「無所依歸」,加深自我剝削,成為一個乖順好用的奴隸,至少還有個歸所,雖然這歸所就像是氣候暖化下的北極冰層一樣,隨時有破裂的可能。
問題是,夠奴夠乖,再怎麼不合理的工作條件都硬吞下來,資方就會珍惜你這個人力嗎?有本書《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人類學博士,碩士畢業時她到華爾街工作,進行田野觀察。讓她前往華爾街「臥底」的起心動念是,1994年,在全美有50萬名員工被裁員,大裁員高峰的一年,卻是美國企業營利最豐厚的一年。
企業並不是因為不賺錢而裁員,而是為了賺更多錢而裁員,書名清算「Liquidated」,字根是「Liquid」液體,最足以形容資本無常勢的無情本質。在股價交易主宰企業經營的現代,電影《全面開戰》裡的跨國汽車公司,工人在不景氣時自願減薪共體時艱,等到公司賺錢了,卻只因為沒達到股東要求的高獲利標準,寧願把廠關了,搬到羅馬尼亞以更便宜的人力替代。關廠後股票馬上飆漲,工人包圍總部抗議,經營者像錄音帶反覆播放的說詞:「要對股東交代」。
很弔詭的是,每逢罷工,要求薪資福利提升的員工,爭取權益成了「貪婪」,真正貪婪的資方,人們卻對之臣服,自願為奴。貪婪的定義隨人而定,「發大財」難道就不是「貪婪」嗎?人們可以隨著政客起舞琅琅上口,一個轉身卻指責他人要求加薪(合理範圍連發財都談不上)是罪不可赦的貪婪。發大財可以,「貪婪」卻不行?眼紅每次勞權的抗爭,這豈不是:「我過得很差,你憑什麼過得比我好?」
駱以軍說:
//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
在經過 旁觀一場勞資對決
結果被主流媒體操作成這樣
讓資方的高段公關可以按其意對社會散放
對資方一面倒的氣氛
我們這個社會
內稟的良善 同情 看不過去強凌弱
或基本的公民素養
真的大傷 而不自知
我們便可悲的只是自私而冷漠的
「別礙到我褔利 方便
你們吵你們的 快點結束」//
Guy Standing說:「在一個充滿系統性經濟不安全感以及焦慮感的社會中,妖魔化會更為簡單。人們的不安全感越高,就越容易煽動恐懼……越容易相信那些拿人錢財的專家刻意用語言與畫面編出來的故事。」
新自由主義從上世紀八○年代發展至今,創造了全球性的「不穩定無產階級」,所收穫的毒果實就是訴諸民粹、搧風點火的仇恨政治,從美國川普到義大利貝魯斯柯尼,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台灣也趕上這股災難潮流。
要不要繼續往下沉淪,希望我們還有得選擇。
#挺勞工
#長榮罷工加油
#試論寒流崛起與不穩定無產階級之關聯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八卦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NanaQ Youtube 的評價
【極簡主義者|斷捨離壞脾氣的方法】
第 1 階段「認識」
1. 認知情緒的存在
2. 問問自己為了什麼事而生氣
第 2 階段「接受」
第 3 階段「處理」
1. 降低期望
2. 了解事情的經過
3. 照鏡子
4. 透過運動消耗負能量
5. 聽音樂轉換情緒
6. 用香氛轉換心情
7. 思考感恩的事情獲得平靜感
8. 好好的睡一覺,讓大腦重新處理不好的記憶經驗
9. 理性表達在乎的事與情緒,專注在解決問題上。
👇【極簡負能量】如何面對低潮|斷捨離悲觀思想
https://youtu.be/24rkqvUK2fY
👇【極簡交友圈】斷捨離爛朋友!
https://youtu.be/Y1Vz4QNly_4
👇【極簡生活】我丟掉的 15 個東西|斷捨離 6 步驟
https://youtu.be/oaaXl0fPKoE
👇【改變生活】10 個習慣改變生活!
https://youtu.be/DtHI_1xvboE
👇【極簡主義者的家|Home Tour】參觀21坪大套房
https://youtu.be/ytOeiVDtzCI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www.bensound.com
--
#極簡 #極簡生活 #斷捨離 #生氣 #脾氣 #負能量 #情緒 #高情商 #EQ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評價
閱Zuker ▸ https://pse.is/SubscribeZuker
Zuker 租客網站 ▸ http://zuker.com.tw
Zuker 租客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zuker.community
Zuker Instagram ▸ https://zuker.cc/IG
房子總是被小孩的玩具堆滿滿,
滿地亂丟的玩具不知從何收起嗎?
本集居家收納師要來教各位新手爸媽
如何教小朋友收納玩具!
⏹本集Q&A
Q12 整聊的意義
Q13 新手爸媽該如何教小孩收東西
Q14 居家整聊室有包含清潔嗎
⏹還沒看過前兩部的點這邊
EP1 │ http://zuker.piee.pw/ENKCZ
EP2 │ http://zuker.piee.pw/G4ZS5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情] 朋友真的要斷捨離 - PTT Web 的八卦
出社會工作幾年, 真的深深體悟到朋友要斷捨離。 有種朋友的出現就只會消耗你能量, 整天跟你抱怨、借錢, 替他出一口氣爭取權益,他還會反過來 ... ... <看更多>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情] 當年斷捨離好友圈人數時發現神奇的事情! - WomenTalk 的八卦
ptt 西洽區、投資理財、男女情感、事業工作. ... <看更多>
朋友 斷捨離 ptt 在 [心情] 朋友真的要斷捨離-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出社會工作幾年,
真的深深體悟到朋友要斷捨離。
有種朋友的出現就只會消耗你能量,
整天跟你抱怨、借錢,
替他出一口氣爭取權益,他還會反過來說:「你就是整天在想這些,才會找不到對象」
跟你約好要見面,但總是臨時放鴿子。
你認真想跟他討論事情,他偶爾回應,
大多數情況直接轉移話題到自己想討論的話題。
實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一直吸引到這種能量消耗者,都說觀察一個人的朋友可以了解這個人。
但我明明不是這種人。
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勇敢的斷捨離掉這種朋友。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39216109.A.63A.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