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有賺有賠,拜拜燒錯有去無回】
小時候曾好奇:為什麼會這麼多種?
今天終於能夠一次弄懂!
#金紙究竟燒不燒?——帶你看看 #金紙論戰 的來龍去脈!
2010年中元節期間,環保署將減少燒紙錢納入地方政府執行空氣品質改善績效的考評項目,鼓勵地方政府以「創意」形式到寺廟推廣一爐一香、金紙減量或以米代金。我們身處的台北市也不意外,如果不想燒金紙,現在 Humans of Taipei 我是台北人 政府正推行以米代金中→ https://pse.is/9NPLU
等等,#是不是有哪裡怪怪的?以米代金,這樣的行為真有意義嗎?
其實對民俗工作者來說,這樣的創意無法完整替代整個燃燒紙錢的民俗文化,尤其燃燒這件事情背後的意涵,是無法用科學量的,而是實際真實存在著的信仰。→ http://think.folklore.tw/posts/2801
在這樣的衝突之中,更曾發生過宮廟走上街頭的「#眾神上凱道」抗議。是什麼樣的憤怒,領著所有宮廟會一齊上街頭呢?因為他們相信環保單位在金紙這議題上「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
【宮廟上街絕非一日羅馬】→ https://pse.is/A24JA
但在,就是這個But!在環保意識日益抬頭的今日,若見鄰居燒金紙,咳嗽又造成空氣污染都是不爭的事實,難道 #文化應該凌駕於環保之上嗎?【拜香者的暴險:舉在鼻尖的PM2.5】→https://pse.is/9VETD
拜拜要不要燒香,一直存在爭論。有人擔憂,過度管制,會加速祭祀文化的消失。信仰的傳承和呼吸乾淨空氣的願望,要怎麼找到折衷之道?這就要看公視的【燒香的兩難】→https://pse.is/A5SEP
-
民俗常常就是生活型態,
燒香與否,
已經是常常都發生的議題衝突。
雖然小卻遙遙不見盡頭。
跟 #環保天燈 一樣,
在面對衝突時,
我們還沒有定論,
但是一直試圖找出兩全其美的方法。
希望大家可以先跟我們一起 #了解議題
#深入思考 後 進行 #有效討論。
對你而言,燒香燒金紙代表什麼嗎?
留言跟我分享你的看法吧!
#這不只是環保問題
#更是考驗溝通能力的問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楊元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警告】 影片為楊元慶個人所有 若有人私自下載、重製 並上架其他平台 (例:新聞媒體、社群網站) 若散佈內容嚴重扭曲 並足以損壞當事人之名譽 楊元慶與六福村雙方皆有權提告 ————我是分隔線———— 【12/11 02:30發布】 影片上架不到15小時 私帳出現六福村的來訊 而我與對方已在12/...
有效討論 在 楊元慶 無法取代的溜溜球 Facebook 八卦
【警告】
影片為楊元慶個人所有
若有人私自下載、重製
並上架其他平台
(例:新聞媒體、社群網站)
若散佈內容嚴重扭曲
並足以損壞當事人之名譽
楊元慶與六福村雙方皆有權提告
————我是分隔線————
【12/11 02:30發布】
影片上架不到15小時
私帳出現六福村的來訊
而我與對方已在12/10 20:50
通了11分6秒的電話
以下是對話重點
(一)
對方承認這是行政疏失
發文者是新進人員
不熟悉工作內容
未來邀請表演者時
會經由程序審核邀演文案
以減少溝通上的誤會
(二)
這次活動
將改回聘請方式邀演
並提供表演者
相對足夠的演出費用
真是可喜可賀
(三)
對方主動提及不用下架影片
充分認同我方理念
並希望能增加合作機會
創造街頭藝術的更多可能
感謝六福村
能以非常有肚量的氣度
回覆並有效討論
成為未來邀請街頭表演的廠商
一個好的借鏡與榜樣
感謝各位網友分享
是你們創造了這樣的結果
台灣街頭因你、因我
會變得更加美好
不過未完待續...
請期待元慶與六福村後續合作✌️
————我是分隔線————
【12/9 21:00 發布】
這次我想揭露街頭藝人
常遇到的不公平對待
影片含有許多辛辣內容
請斟酌使用、最好配些溫開水
在爭論之前
我先問一個問題
街頭藝人屬於社會局
還是文化局?
既然主管機關是文化局
核發街頭藝人證照
本該不是提供就業機會
而是創造藝術展演的可能性
但這個社會
仍常用「你需要工作機會」
來看待街頭藝人
我支持場館
有意識地經營街頭環境
例如:華山文創園區
歷經五年經營終於有了成效
有好的演出環境
街頭藝人自然會靠近
不過如果一開始
只想無痛升級
對不起,你只想利用我們
我們幹嘛尊重你
即便你的招牌很有名
這樣的態度讓我很生氣😡
請社會大眾協助影片分享!
歡迎來信 ➡️ yoyostyle@livemail.tw
有效討論 在 Facebook 八卦
▍跨越生死,讓愛延續
--相信愛一直都在。--
經典暢銷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寫過:「人生的意義在於溝通,在於尋找相互之間的關係,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回顧我的成長歷程,我幸運在愛裡成長,也學會盡力去愛,即使我愛的人終究會離開。
很多人以為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實「死亡」一直是我的死穴,我憂見「生離」,更深怕「死別」。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死亡經驗,是我深愛的外婆在我讀大學時過世,那讓我深刻體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原來不是所有事都可以靠努力克服。一般人也許難以想像,這看似簡單平常的道理,對向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我有巨大的衝擊。
上大學後,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把學分修完提早畢業,我和弟弟寒暑假都留在美國修課,鮮少出遊度假或回臺灣探親。唯一例外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外婆中風住院的消息傳來,我立刻放棄暑期課,選擇飛回臺灣,自願在醫院當外婆的看護,誓言要「救回」外婆。我知道雇用一名專業看護就能減輕照護的辛苦,但當時的我自認對外婆的愛和照顧無人可取代,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照顧她,而且愛一定能戰勝病魔!
我搬進醫院兩個半月,成為外婆的全天候看護,不但配合醫生指示,更努力研究相關的醫學知識,了解中風的成因及復健的技巧,一度還讓醫院裡的護理人員以為我是醫學院的學生,外婆也確實在我的細心照顧下,病情大幅好轉並逐漸穩定。
短短兩個多月,外婆奇蹟似地從不能說話到能簡單對話、從不能走路到可以緩慢自主行動,比醫生預期的康復速度理想許多。暑假結束、學校開學前,我把照護外婆的原則和做法有條理地交接給看護,然後帶著滿滿的自信和喜悅返回美國。當時我告訴自己,全力付出就會有所回報,人定勝天,外婆當然會完全康復,長命百歲!
不料事與願違,幾個月後,意外傳來外婆過世的噩耗。我感到震驚並且深受打擊,原來,這世上有再怎麼努力仍無法如願的現實!
外婆告別式那天,在禮儀師下令蓋棺的強大撞擊聲中,我失去摯愛的外婆,也深切領悟命運的嚴酷。老天爺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生與死」無論再怎麼掙扎,都無法逆轉。此後,我開始害怕面對「死別」,徹底明白人類的渺小,不再無所畏懼。
外婆的離去我無力回天,爾後,又經歷了母親的久病,讓我長期生活在隨時會失去摯愛的恐懼裡。因為害怕失去,讓我更堅定和家人的相守,在母親第一次罹癌後,我就下定決心,當父母健在時,無論待遇和職位多優渥,絕不考慮國外的工作,好讓自己能守護珍愛的家人。
母親生病十六年,歷經五次不同癌症與各種治療,我和弟妹齊心協力一起照料,每回母親病發住院,我們兄弟姊妹便各司其職與分工合作。我打聽並安排最理想的醫院和醫生;博學的弟弟負責研究病情、治療選項與副作用的分析,以利我們和醫生有效討論,為母親做最好的判斷;貼心的妹妹不僅在家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也分擔陪伴母親的工作。
然而,生死有命,家人間再怎麼相愛相依,該面對的終究逃不掉。四年多前的一個早晨,我在公司接到母親再次發病的電話,我推斷應是中風或癌細胞轉移的情況,依循過去的經驗,我立刻通知醫院,同時啟動家庭照護機制,聯絡弟弟妹妹分頭準備,但這次跟過去不同的是母親的反應。一向溫柔聽話、不想麻煩家人的母親,這次卻意志堅定地要求大家先不要去醫院,而是希望所有人盡快回家集合。
家人都到家後,母親平靜溫暖地和我們一一道別,她緩緩地說:「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很抱歉,我病了這麼多年,讓你們這麼辛苦,現在我準備好要離開了。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三個孩子的孝心和能力讓我欣慰和驕傲,我知道即便我不在了,你們還是會好好照顧爸爸,也能好好地生活。」
母親接著緊握著我的手說:「心慧,不要害怕也不要責怪自己,這些年,妳已經為媽媽做得夠多也做得夠好了,媽媽謝謝妳!」母親知道,我對家人死亡的恐懼和好強性格,一定很難接受她最終離開的現實,為了讓我能堅強活下去,這個交代和肯定,是她送給我最後的恩惠。個性柔弱的母親,對家人的告別異常勇敢,一滴眼淚都沒掉。我摯愛的母親,她是真的放下了。
母親終究走到了人生盡頭,再次面對「死亡」這個考驗,我瀕臨崩潰邊緣,無法接受母親離開,遺憾母女緣分只有短短四十幾年,也不斷反省,為什麼沒有能力再次救回母親?在那段渾渾噩噩的日子裡,有天夜裡,夢見母親對我微笑並擁我入懷,沒有對話的夢境,但我真實感受到母親的愛和訊息,她提醒我要堅強。夢醒後,我將留了三十多年的長髮剪掉,用短髮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母親的樣貌、恩情和無條件的愛,我領悟到,愛其實一直都在,分離只是讓我學習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愛的考驗。
我決定跨越生離死別的痛楚,
讓愛延續,勇敢鍛鍊求生的韌性。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在昨天的贈書直播有提到過,作者是很有感情,而且算感情強烈的人。在這篇摘文,我們可以同時看見作者的決斷力,還有她的感性。
我很感謝作者願意分享這麼私人的情感,因為我認識的不少人做不到,他們連面對都有困難,所以根本就避而不談。閱讀能幫的忙,是我們能藉著其他人的人生,替代性地部分整理我們的內在。
祝願您,能好好面對悲傷,因為那後面有愛!
有效討論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評價
【警告】
影片為楊元慶個人所有
若有人私自下載、重製
並上架其他平台
(例:新聞媒體、社群網站)
若散佈內容嚴重扭曲
並足以損壞當事人之名譽
楊元慶與六福村雙方皆有權提告
————我是分隔線————
【12/11 02:30發布】
影片上架不到15小時
私帳出現六福村的來訊
而我與對方已在12/10 20:50
通了11分6秒的電話
以下是對話重點
(一)
對方承認這是行政疏失
發文者是新進人員
不熟悉工作內容
未來邀請表演者時
會經由程序審核邀演文案
以減少溝通上的誤會
(二)
這次活動
將改回聘請方式邀演
並提供表演者
相對足夠的演出費用
真是可喜可賀
(三)
對方主動提及不用下架影片
充分認同我方理念
並希望能增加合作機會
創造街頭藝術的更多可能
感謝六福村
能以非常有肚量的氣度
回覆並有效討論
成為未來邀請街頭表演的廠商
一個好的借鏡與榜樣
感謝各位網友分享
是你們創造了這樣的結果
台灣街頭因你、因我
會變得更加美好
不過未完待續...
請期待元慶與六福村後續合作✌️
————我是分隔線————
【12/9 21:00 發布】
這次我想揭露街頭藝人
常遇到的不公平對待
影片含有許多辛辣內容
請斟酌使用、最好配些溫開水
在爭論之前
我先問一個問題
街頭藝人屬於社會局
還是文化局?
既然主管機關是文化局
核發街頭藝人證照
本該不是提供就業機會
而是創造藝術展演的可能性
但這個社會
仍常用「你需要工作機會」
來看待街頭藝人
我支持場館
有意識地經營街頭環境
例如:華山文創園區
歷經五年經營終於有了成效
有好的演出環境
街頭藝人自然會靠近
不過如果一開始
只想無痛升級
對不起,你只想利用我們
我們幹嘛尊重你
即便你的招牌很有名
這樣的態度讓我很生氣😡
請社會大眾協助影片分享!
歡迎來信 ➡️ yoyostyle@livemail.tw
FB粉專 / https://goo.gl/dRfJuQ
IG / https://goo.gl/1UtZSy
Line@ / @yoyoyang
教學 / https://hahow.in/cr/yoyoyang
演講邀請 / https://goo.gl/forms/EQPUHUmUUpNx5zIE3
